甲氨蝶呤化疗常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4.77 KB
- 文档页数:3
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不良反应及
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银娟;赵芳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4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清除延迟的
影响因素,保证患儿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高远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接受HD-MTX化疗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患儿在HD-MTX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
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接受128例次HD-MTX化疗,化疗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常见,占46.9%,其次为肝功能损害,占25.8%。
年龄越小,HD-MTX化疗胃肠道紊乱发生率越高。
危险度越高(中高危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越高。
MTX的清除延迟会增加黏膜损害、肝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清除延迟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应及时监测及解救。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张银娟;赵芳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相关文献】
1.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除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
2.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除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策略【摘要】目的介绍大剂量甲氨喋呤在临床化疗中的护理措施,指导护理人员有效护理高剂量甲氨喋吟化疗患者,以预防或减轻因高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本科收治的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护士能够正确按医嘱为患者实施给药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
结论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前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治疗安全、有效进行。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喋呤;不良反应;护理甲氨蝶呤(MTX),又称氨甲蝶呤,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叶酸拮抗剂,抗代谢药物,常规剂量是30~40 mg/m2,大剂量是20 mg/kg/次或≥1 g/m2/次,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长时间作用于肿瘤细胞能克服肿瘤细胞对甲氨蝶呤的耐药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HDMTX是临床治疗急淋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患者在HDMTX化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消化道黏膜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肤异常等毒副作用,如果不加强予以预防、发生后未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了治疗效果,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完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34例接受HDMTX的患者系2008年1 月至2012 年12月本科住院患者,其中恶性淋巴瘤30 例,骨肉瘤4例。
男18 例、女16例,年龄7~63 岁。
出现不良反应是: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12例出现1~3度骨髓抑制、8例出现口腔黏膜炎。
2 护理措施21 对护士进行HDMTX治疗的相关知识培训HDMTX治疗肿瘤是本科2007年开展的新治疗方法,在开展本治疗方案前,为了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对病区全体护士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药物的配制、治疗方法、病情的观察、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技能。
甲氨蝶呤副作用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药物,用于治疗某些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它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甲氨蝶呤的副作用:
1. 恶心和呕吐:许多患者在使用甲氨蝶呤期间报告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引起的,但通常可以通过同时服用抗恶心药物来缓解。
2. 脱发:甲氨蝶呤也被观察到可能导致脱发的副作用。
这是由于药物对毛囊细胞的影响,通常在停止用药后会逐渐恢复。
3. 骨髓抑制:甲氨蝶呤可能会对骨髓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贫血、易出血和感染等问题。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血细胞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4. 肝毒性: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副作用,如肝酶升高。
这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5. 皮肤反应:与其他化疗药物一样,甲氨蝶呤也可能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潮红和瘙痒等。
请注意,上述副作用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而且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甲氨蝶呤之前,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患者在治疗疾病期间,可能是需要长期的服用某一种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有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反应,甲蝶呤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以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长期大量使用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会损害胃肠道,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唇溃疡、口腔炎、咽炎、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其中食欲减退最常见;偶见出血性肠炎。
2、长期服用甲氨蝶呤会导致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全血下降、皮肤或内脏出血,肝功能损伤,体现在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增高,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3、长期服用甲氨蝶呤,会影响肾功能,呼吸系统损伤,患者可表现咳嗽、气短等不适,严重时可出现肺纤维化或肺炎,皮肤损伤,长期大量使用甲氨蝶呤可使患者皮肤发红,出现皮疹及瘙痒感,其他损伤,患者出现脱发;白细胞降低可诱发感染。
老年患者短期服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病例报告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淋巴瘤接受化疗,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开了小剂量的甲氨蝶呤,每周口服2.5mg,疗程为8周。
患者在服药第4周后开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腹部胀气、腹痛等。
患者的面色苍白、口干舌燥,神情萎靡不振,全身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
化验结果显示本次住院时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3.2 ×109/L,血红蛋白水平为69 g/L,血小板计数为44 × 109/L,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同时出现高钾血症。
患者被紧急送往急诊科进行处理。
患者在到达急诊科后,紧急进行了血液透析,同时接受了密切监护和支持治疗。
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但仍然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护理。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认为患者的不良反应与甲氨蝶呤有关,并立即停用甲氨蝶呤,改为其他治疗方案。
患者的病情随后逐渐得到了好转,最终治愈出院。
讨论甲氨蝶呤是一种广谱的化疗药物,可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的癌症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医生通常会使用小剂量的甲氨蝶呤,以避免不良反应。
然而,即使是小剂量的甲氨蝶呤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本例患者所遇到的情况。
本例中的甲氨蝶呤过敏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老年人的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这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理学不良反应。
其次,患者的病情和化疗史也可能影响药物反应。
本例中的患者已经接受了多次化疗,身体已经疲劳,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也会比以前更加显著。
此外,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疾病,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其对甲氨蝶呤的反应。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对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小剂量的化疗药物是有必要的,但应该小心谨慎,监测不良反应。
在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停止药物的使用,积极处理和治疗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本病例提示了老年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需要特别谨慎,并且需要根据年龄、病史和身体健康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药物调整。
大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孟桂平;刘卫静【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3例,对甲氨蝶呤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方法.结果 23例患儿在119例次的化学治疗中,共发生消化道反应80例次,占67.23%;过敏反应21例次,占17.65%;肾脏损害13例次,占10.92%;肝脏损害14例次,占11.76%;骨髓抑制71例次,占59.66%;并发感染15例次,占12.61%.结论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容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减轻和降低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4(023)006【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作者】孟桂平;刘卫静【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唐山064100;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河北唐山0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9.1甲氨蝶呤(MTX)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肿瘤活性,已广泛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脑膜白血病、绒毛膜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大剂量甲氨蝶呤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代谢产物甲氨蝶呤多聚谷氨酸盐,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缓解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已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髓外白血病的重要方法[1]。
临床研究表明,应用甲氨蝶呤的剂量越大,临床疗效越显著,但不良反应也更严重,导致治疗进展受到限制[2]。
为此,笔者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因大剂量甲氨蝶呤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6.2±1.9)岁;均经过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确诊,FAB分型L1型11例,L2型7例,L3型5例;18例为初发,5例为中断化疗后复发。
老年患者短期服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甲氨蝶呤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尽管它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是个有效而安全的选择,但在个别患者身上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我们报告了一例老年患者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
患者,女性,81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期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故于2周前开始口服小剂量(10mg/天)的甲氨蝶呤治疗。
初始几天内,患者仅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和食欲减退,症状随后迅速加重,并伴有呕吐、腹泻、皮疹及乏力等症状。
病情恶化后于3天前急诊就诊,经综合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原因,我们得出了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
在急诊科期间,患者的体温达到了39℃,心率为110次/分,血压为140/85mmHg,发现有明显的心衰及肝功能不全迹象。
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的迹象,经快速有效抢救,患者恢复了窦性心率。
血液学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为2,500/mm³,血小板计数为50,000/mm³,血清尿酸及尿素氮水平升高,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双射指数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和胆红素升高,提示了可能发生了肝功能不全及急性肾功能损伤。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立即停止了甲氨蝶呤的应用,并给予支持性治疗,包括静脉给予液体(水、电解质和胶体)、抗生素及利尿剂。
患者经过了数天的治疗,症状逐渐改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指标也有所提高。
由于患者是老年人,且本身存在心衰等合并症,因此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在她身上进展得较为严重。
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甲氨蝶呤引起的肝功能不全和急性肾功能损伤导致了该患者的严重症状。
尽管这只是一例个案,但我们仍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对甲氨蝶呤潜在不良反应的警惕。
在老年患者中,尤其是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在开展甲氨蝶呤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相关指标,以早期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三例大剂量甲氨喋呤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摘要】我院3例肿瘤患者在行含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化疗方案后出现:骨髓抑制并肝肾功能损害、肝功能异常并皮疹、肾毒性并黏膜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1例最终因抢救无效引起死亡,另外2例根据MTX 血药浓度给予及时调整解救剂量、次数,对出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均好转出院。
我们认为,在使用大剂量MTX时,应严密观察,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来应对其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0 前言有学者预测,我国今后20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每10年发病数将各增加约100万例[1]。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指用药剂量超过1.0g/m2[2],目前大剂量MTX对多种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同时也带来严重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肝、肾毒性,黏膜炎,胃肠道等,甚至引起死亡。
现将我院3例大剂量MTX化疗后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病例(骨髓抑制并肝肾功能损害1例,肝功能异常并皮疹1例,肾毒性并黏膜损害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摘要例一:患者甲,22岁,“左小腿上段前侧肿胀疼痛20余天,检查发现左胫骨上段病变8天”,于2012年10月23日入我院,经活检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左胫骨骨肉瘤”,无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化疗前一日起行水化3.5L/天及碱化尿液处理,10月27日先后给予MTX12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长春新碱注射液2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化疗,化疗结束后给予亚叶酸钙注射剂(Calcium folinate,CF)0.015g肌注,q6h,共解救12次,复查各项结果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出院。
11月2日(化疗后第6天)患者因发热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1/84mmHg,口唇皮肤可见散在溃烂,颈部、胸前、四肢散在瘀、瘀点,尾骶部褥疱,肛周皮肤破溃,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47G/L,LYM:0.54G/L,NEU:1.80G/L,RBC:4.59T/L,PLT:90 G/L;肝功能:IBIL:6.00umol/L,DBIL:38.6umol/L,TBIL:44.6umol/L,AST/ALT:0.8,AST:470.5U/L,ALT:617.5U/L;肾功能:CR:695umol/L,UA:992 umol/L,BUN:27.2 mmol/L。
甲氨蝶呤副作用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它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其他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然而,甲氨蝶呤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副作用。
首先,甲氨蝶呤可引起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期间出现,可能会降低患者的食欲和饮食摄入量,进而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
其次,甲氨蝶呤还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和口干症。
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较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感。
此外,口干症会影响正常的进食和口腔卫生,容易导致口腔感染和龋齿等问题。
另外,甲氨蝶呤对造血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贫血则会使患者疲乏无力,并加重心脏负担;血小板减少则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易出血的状况。
此外,甲氨蝶呤还有一定的肝毒性,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机体对药物可能的损害要有足够的关注和早期处理。
最后,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这种情况下,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医。
总结来说,甲氨蝶呤作为一种常用的抗代谢药物,具有一系列
的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甲氨蝶呤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分析目的探究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轻度抑制、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等。
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当早发现早控制,并规范亚叶酸钙在救治过程中的使用剂量,可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标签:甲氨蝶呤;大剂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甲氨蝶呤是一种具有光谱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脑膜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甲氨蝶呤的使用剂量越大,疾病的治疗效果越好,同时不良反应也越重[1]。
我院将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46岁,平均年龄(27.5±7.4)岁;100例患者共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127例次。
1.2方法采用正安医药(四川)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20043647)3.0g/(m2·次)静脉滴注,控制总剂量的1/6于30min内快速静滴,静滴结束后,将剩余的5/6在23.5h内匀速静滴。
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后的30min~2h后行1次三联鞘内注射,注射的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年龄以及体重确定。
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后的36h后使用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亚叶酸钙(四氢叶酸钙)(国药准字H20043833),总剂量为甲氨蝶呤的4%,共分为8次使用,6h/次,首次使用时采用静脉推注,余下7次采用肌肉注射。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很多肿瘤病人都想知道。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1 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口腔炎、口唇溃疡、咽炎、恶心、呕吐、胃炎及腹泻。
2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血小板亦有一定影响,严重时可出现全血下降、皮肤或内脏出血。
3 大量1次应用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或药物性肝炎,小量持久应用可致肝硬变。
4 肾脏损害常见于高剂量时,出现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质血症、尿毒症等。
5 还有脱发、皮炎、色素沉着及药物性肺炎等,鞘内或头颈部动脉注射剂量过大时,可出现头痛、背痛、呕吐、发热及抽搐等症状。
6 妊娠早期使用可致畸胎,少数病人有月经延迟及生殖功能减退。
甲氨蝶呤的药物相互作用1、乙醇和其他对肝脏有损害药物,如与该品同用,可增加肝脏的毒性;2、由于用该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相应增加别嘌呤醇等药剂量;3、该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脏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减少症,同此与其他抗凝药慎同用;4、与保泰松和磺胺类药物同用后,因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可能会引起本品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导致毒性反应的出现;5、口服卡那霉素可增加口服该品的吸收,而口服新霉素钠可减少其吸收;6、与弱有机酸和水杨酸盐等同用,可抑制本品的肾排泄而导致血清药浓度增高,继而毒性增加,应酌情减少用量;7、氨苯喋啶、乙胺嘧啶等药物均有抗叶酸作用,如与本品同用可增加其毒副作用;8、先用或同用时,与氟尿嘧啶有拮抗作用,如先用该品,4~6小时后再用氟尿嘧啶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该品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合用也可导致减效,如用后者10日后用该品,或于该品用药后24小时内给左旋门冬酰胺酶,则可增效而减少对胃肠道和骨髓的毒副作用。
有报道如在用该品前24小时或10分钟后用阿糖胞苷,可增加本品的抗癌活性。
该品与放疗或其他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宜谨慎。
甲氨蝶呤的功能与主治1全身用药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各类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消化道癌、宫颈癌及恶性淋巴瘤等。
老年患者短期服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老年患者在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
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严重的皮肤瘙痒、皮疹和全身不适症状,经过及时处理和停药后症状有所缓解。
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患者可能存在药物过敏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在给老年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过敏史,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这个案例提醒医务人员注意老年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的潜在风险,并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老年患者、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相关因素、预防措施、风险提示、建议、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甲氨蝶呤是一种常用的抗白血病药物,通常用来治疗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
尽管其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能力降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老年患者抗白血病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关注,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老年患者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应对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风险,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老年患者短期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该病例,我们旨在提高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的认识,加强对于潜在危险因素的警惕,规范用药指导,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并为老年患者的用药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老年患者短期服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病例资料:李某,女,83岁,因皮肤皮疹、持续性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入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基础疾病。
查体:体温38.2℃,皮肤全身散在红斑、丘疹、水疱,大小不一,有糜烂渗液,痂屑边缘隆起,可见结痂;口腔、鼻、咽及外生殖器无皮疹。
全身淋巴结增大,质韧,可压痛。
入院后,予以皮疹特定药物过敏诱因处理,如洗胃、皮质激素、抗组织胺、润肤等,皮疹有所缓解。
但为查明原因,于入院第6天住院病理科行骨髓穿刺及皮肤活检。
骨髓象PR取出检查提示:有一定比例的原始幼稚细胞存在,骨髓象活动增生,无明显肿瘤细胞增生,结合新近临床表现及CD38、CD34、TdT、CD117、CD10、MPO等表达情况,符合AML-MO 诊断。
皮肤病理示:表皮下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伴表皮下小血管充血,可见异物反应,结合近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过敏性皮炎改变;多支镜下白细胞减少。
考虑为AML-MO,因患者无明显相关合并症及心、肺、肝等主要脏器功能均良好,因此考虑治疗AML-M0化疗并咨询老年专科医师,认为可考虑用甲氨蝶呤。
于入院第10~12天行小剂量联合甲氨蝶呤,第1天5mg,第2-3天2.5mg,治疗后患者持续发热,白细胞明显减低,同日凌晨体温达41.2℃,现患者表现为寒战、发热,口渴、嗜睡,血压85/46mmH,脉搏116次/分,出现很权在意的不良反应。
处理过程:1.立即停用甲氨蝶呤,予以足量、高浓度利福平纳留滴滴注、尼美舒利静脉滴注及涂发热贴,补充液体,完善支持治疗并密切监测。
2.继续观察患者肌肉注射与局部注射皮肤病变发展情况,并提早合并汇专家意见。
3.加强卫生防护,示家属,环境整治等多方位的生活卫生、用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宣教。
4.详细分析患者过敏源接触史,操作流程NH、环境,怀疑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
5.密切监测各项化验指标变化,连续三天查血培养和纳留式细菌培养,未见阳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