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关镇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
七都镇总体规划方案(2018-2035)一、区位分析地理位置七都镇位于苏锡常都市圈内,也处于江苏省优化发展区内,毗邻太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端,与浙江省相交。
七都镇距离上海114km,距离苏州市区55km,距离无锡116km,距离嘉兴113km。
对外交通沪渝高速、S230省道和苏震桃公路等重要的对外通道是影响七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沪渝高速江苏段经过吴江区北厍、黎里镇、古池荡、七都镇、震泽镇,终点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江苏段路线全长49.947公里。
S230省道起自宜兴丁蜀镇,止于苏浙交界的苏州市吴江七都镇,为环太湖的重要干线公路,也是苏南地区一条重要的通往浙江的南向通道,吴江境内部分路段与规划中的苏震桃公路共线。
苏震桃一级公路,北接苏州市区友新路,经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跨太湖稍连接松陵、横扇、震泽、桃源等乡镇,南接浙江桐乡(盐官至乌镇一级公路)。
七都镇周边城镇盛泽镇、平望镇和滨湖街道是苏州市规划内的优化提升区域。
二、七都镇的发展潜力七都镇作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长三角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不仅具备优美的太湖风光,还有亨通光电缆、有色金属、针织纺织、建材家居四大支柱产业,国学大讲堂、江村文化等文化资源,以及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的旅游项目资源。
同时在交通上,南临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西接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
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三、上位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中,七都镇沿湖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及其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
吴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临湖生态经济片区中心。
苏州水乡未来规划方案图背景苏州,明珠湖畔的一座江南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其独特的水乡文化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前来。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苏州水乡面临的生态和文化压力不断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和发扬苏州水乡的独特风貌,需要制定可持续的规划方案。
概述本文档将提出一个苏州水乡未来规划方案图,该方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城市治理、环保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城市治理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从新型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治理等多个方面来规划城市,打造智慧生态苏州。
我们将推行“智慧社区”计划,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此外,对大城市中的交通、治水、防汛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改进,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和环境质量。
环保与生态保护环保与生态保护作为苏州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本规划方案将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优势,提高城市管理运营的环保指数。
在城市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我们将建立一套环境保护标准和质量评估制度,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地和有机农业等环保措施。
同时,我们将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交通,鼓励市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环保行为。
文化传承苏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作风对于苏州水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规划方案将致力于挖掘和传承苏州的文化传统,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库和实物展示中心,推行文物保护、修缮和重建项目,以保护和传承苏州优秀的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苏州水乡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也成为了苏州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规划方案将把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建立旅游环保保护区,控制旅游区域人流量,改善旅游区域环境,保持水乡景色的原汁原味。
此外,将开展精品旅游、主题旅游、深度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开发,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苏州水乡的魅力。
结语本文档提出了一个苏州水乡未来规划方案图,该方案致力于从城市治理、环保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出发,保护和发扬苏州水乡优秀的生态和文化。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促进物流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开始筹建物流基地。
去年,我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江苏省交通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物流区域中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服务于江苏经济建设为动力,在运输企业中导入现代物流理念,倡导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业;以优化和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为手段,延伸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创立江苏物流品牌企业。
苏锡常城市圈是长江三角洲五个城市圈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经济圈,经济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居第二位,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
其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进驻17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36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其遍布全球的市场销售网络构成一体化的运做体系,以缩短生产所需的零配件进口及产品外销的转运时间。
浒墅关开发区:新城市样板
陈豪;李振
【期刊名称】《现代苏州》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浒墅关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蒋国良认为,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在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中,苏州走在了前沿,而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的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陈豪;李振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扎实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以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为例 [J], 金哲群;孙利
2.江苏省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 [J],
3.加快新一轮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关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几点思考 [J], 蒋国良
4.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研究
——以苏州浒墅关经开区为例 [J], 张文涛;陈量
5.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研究——以苏州浒墅关经开区为例 [J], 张文涛;陈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无锡市惠山区及所辖堰桥街道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7.11•【字号】苏政复〔2019〕41号•【施行日期】2019.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城乡规划正文省政府关于调整无锡市惠山区及所辖堰桥街道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9〕41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惠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锡政呈〔2018〕23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惠山区及所辖堰桥街道、前洲街道、玉祁街道、钱桥街道、长安街道、洛社镇、阳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在惠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增加18.3333公顷(购买省内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附带建设用地规模指标18.3333公顷)的前提下,将497.9664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45.6802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315.8158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48.1405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93.8207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
规划修改后,惠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规模减少134.0101公顷,限制建设区规模增加134.010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保持不变。
本次规划修改安排惠山区规划流量指标333.3333公顷,增划村镇建设用地控制区485.6768公顷,你市应指导惠山区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确保流量指标按期归还。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惠山区依据经批准的规划修改方案,对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规划布局调整,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确保不突破调整后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3•【字号】苏政复[2008]51号•【施行日期】2008.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51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光福镇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07〕33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2006-2020)》。
二、光福镇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要统筹做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光福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江南旅游名镇。
三、合理确定镇区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到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2.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5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到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4.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平方公里以内。
四、按照“一轴七组团”的结构形态,合理安排镇区空间布局,即木光运河贯穿南北形成绿化景观轴,老镇组团、旅游服务组团、生活配套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围绕运河布置。
五、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包括福溪河、上街、下街、大街、南街、小巨角、旱桥弄等两侧,总面积约11.15公顷。
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基础上,加快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具体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依法做好保护和整治工作,保持、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六、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
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太湖水环境。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自然山体和生态湿地。
最新苏州规划方案苏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化的城市之一,每当苏州出新规划方案的时候,瞬间便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最新的苏州规划方案,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必将对苏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最新苏州规划方案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未来苏州将以产业升级为主要动力,围绕高科技、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建设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城市建设上,苏州将推进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科创谷、生态湿地等项目,构建优美宜居、人文涵养、创新引领的城市形象。
其次,最新苏州规划方案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各大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新苏州规划方案明确提出了“绿色水城”,围绕太湖水系建立生态廊道,加强水源保护、水质治理、水生态恢复,构建优美的生态景观。
在城市规划方面,苏州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以生态园林为代表的绿色项目将得到重点支持,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城市。
此外,最新苏州规划方案还强调了城市交通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领域。
苏州将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强调发展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减少车辆污染和拥堵,提高城市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在城市空间规划上,苏州将实现城市“半小时生活圈”,积极推进社区、商业、住宅等配套设施建设,让人民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总的来说,最新苏州规划方案展现了苏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愿景和蓝图,强调了产业升级、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建设,为苏州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们期待着未来的苏州,期待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最新规划方案的引领下不断前进,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城市典范!。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曹华娟、卢春霞、刘小钊第一部分背景一、区域(一)、苏州市1、基本情况和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苏州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苏州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苏州凭借其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和苏州新区为代表的苏州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州在国内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③、上海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④、苏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3、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苏州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苏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苏州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苏州或先行在苏州大发展,将有赖于苏州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苏州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上海的发展,苏州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上海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内地和国际市场做大,苏州将另有一番天地。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东山镇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3•【字号】苏政复[2008]35号•【施行日期】2008.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东山镇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35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东山镇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07〕39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苏州市东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
二、东山镇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东山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江南旅游名镇。
三、合理确定镇区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到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4.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5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到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6.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8平方公里以内。
按照“紧凑建设、重点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镇区建设发展方向和速度,其中老镇区、新镇区、旅游服务区沿渡水港两侧向东发展,工业区沿凤凰山公路向东南方向发展。
四、依法加强对西新街、东新街、翁巷历史文化街区和陆巷、杨湾、三山岛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严格控制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
五、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
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太湖水环境。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自然山体和生态湿地。
加强太湖岸线利用规划管理,科学利用岸线资源,保持岸线自然生态。
慈溪新城区规划⽅案< DOCTYPE html PUBLIC -WCDTD XHTML StrictEN httpwwwworgTRxhtmlDTDxhtml-strictdtd>⾏政区划调整新闻宣传材料⼀、我市⾏政区划调整背景和必要性我市⾏政区划在历史上曾进⾏过多次变更和调整。
1992年5⽉,通过撤扩并,把65个乡镇合并为23个;2001年10⽉,通过设街并镇,调整为3个街道和17个镇。
这两次⾏政区划调整都产⽣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应,有效整合了资源,提⾼了城市化⽔平,提升了发展后劲。
撤县建市2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但与此同时,部分镇(街道)现⾏区划的弊端也⽇益显露,特别是在沿海⼤通道开通、余慈统筹加快、慈溪成为推动宁波港桥海联动重要板块的新背景下,慈溪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发⽣了重⼤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慈东⽚区三镇和中⼼城区街道现有区划格局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突出表现在:慈东⽚区三镇总体规模偏⼩,分散发展,导致各镇的城镇功能不健全,设施建设不经济,在⽚区范围内出现了争资源、争中⼼的现象,⼀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布局不合理,现有⾏政区划的限制⽇益成为该区域统筹规划、协调运⾏、集聚发展的体制障碍。
处于中⼼城区的浒⼭街道,在城市建成区⾯积不断扩⼤、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城市⼈⼝⼤量集聚、管理事务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管辖范围过⼤、管理任务过重、管理⼒量严重不⾜的⽭盾⽇益突出,仍沿袭镇级职能和体制的街道管理体制与加快旧城拆迁改造、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点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强化城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环境整治和⽂明创建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推⾏城市精细化管理、夯实社区建设基层基础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合理调整慈东三镇和中⼼城区街道⾏政区划,创新⾏政管理体制,是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是深⼊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打好中⼼城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和加快培育特⼤镇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以城市化带动市域经济社会整体提升,抢抓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中⼼、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有利于公共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平,有利于满⾜群众⽇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化需求,进⼀步增强区域的发展动⼒和竞争实⼒。
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规划设计书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办事处苏州城市规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1条规划目的 (1)第2条指导思想 (1)第3条规划范围 (1)第4条规划期限 (1)第5条规划类别 (2)第6条规划原则 (2)第7条规划依据 (3)第二章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 (4)第8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发展目标 (4)第9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定位与总体布局 (4)第10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分区功能与空间组织 (4)第11条相城区黄桥街道路网规划 (4)第12条相城区黄桥街道桥梁等设施规划 (8)第13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市政广场、公园等区片规划 (8)第14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居民区、大型建筑物(群)建设区域规划 (9)第15条相城区黄桥街道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实体规划 (9)第16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规划 (9)第17条相城区黄桥街道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农贸市场设施规划 (12)第三章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现状及存在问题 (13)第18条现有地名的历史渊源 (13)第19条现有地名的取词规则 (14)第20条地名命名现状 (15)第21条现有地名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四章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布局规划 (17)第22条地名规划策略 (17)第23条地名分区布局 (17)第24条分区采词要点 (17)第五章地名通名的采词导引规划 (18)第25条道路通名采词导引 (18)第26条桥梁通名采词导引 (19)第27条住宅区、建筑物(群)通名采词导引 (19)第28条市政广场、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通名采词导引 (19)第29条自然地理实体通名采词导引 (19)第30条其他地名通名采词导引 (20)第六章地名专名的采词导引规划 (20)第31条地名专名采词的通用原则 (20)第32条道路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0)第33条桥梁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2)第34条市政广场、公园绿地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3)第35条住宅区、大型建筑物(群)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3)第36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4)第37条学校、幼儿园等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4)第38条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名称专名采词导引 (24)第39条其他地名专名采词导引 (25)第40条派生地名 (25)第七章地名调整优化规划 (26)第41条地名调整优化对象 (26)第42条地名调整优化原则 (26)第八章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26)第43条保护要求 (27)第44条保护原则 (27)第45条保护措施 (27)第九章地名标志体系规划 (27)第46条基本要求 (27)第47条标准和形式 (28)第48条设置位置及数量 (28)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 (29)第49条地名信息化建设 (29)第50条规划实施 (29)第51条监督管理 (30)附件 (31)一、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规划方案表 (31)二、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采词库 (31)三、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地名规划示意图 (3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落实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相关规划建设要求,满足街道未来发展需要,有效保护与传承黄桥街道地名文化遗产,妥善解决地名命名现存问题,进一步提高黄桥街道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苏州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结合街道实际,编制本规划。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信息时间: 2015-9-6 阅读次数: 507 】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浒墅关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我们编制了《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总体规划》。
现将《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总体规划》草案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
9月6日——2015年10月6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
ghj.sfw@snd.gov.cn
一、规划范围:
浒墅关镇京杭运河以东全部区域和以西部分区域,总面积33.45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三、城镇性质
浒通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
四、人口规模
1、总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14.0万人。
远期(2030年):18.5万人。
2、城镇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13.4万人。
远期(2030年):18.0万人。
3、农村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0.6万人。
远期(2030年):0.5万人。
五、建设用地规模
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19.09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21.79平方公里。
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16.08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19.79平方公里。
3、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1.02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0.8平方公里。
4、区域性设施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1.99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1.2平方公里。
六、空间布局
浒墅关镇形成“一轴、一心、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京杭运河城镇发展轴;一心:城镇中心;六区:城镇生活区、浒关工
业园、浒北工业园、生态农业区(2片)、凤凰山生态区。
七、综合交通
1、铁路交通
保留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及城铁新区站。
2、公路交通
⑴、高速公路
保留绕城高速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对沿线用地开发应进行有效控制,确保
两侧各50米宽度的防护隔离带。
⑵、国道
保留新312国道;依据《苏州高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
将老312国道规划调整为区内快速路。
3、水运交通
规划京杭运河仍为三级航道、浒光运河仍为五级航道,做好航道清淤工作,
确保河口宽度,河床断面面积、深度,做好水闸等水利设施,保证航道的通畅和
浒墅关镇的防洪排涝。
4、公共交通
⑴、轨道交通
规划预留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9号线和机场专线线路走廊。通过这三
条轨道交通线,有效加强与高新区、工业园区、姑苏区、相城区和苏南国际机场
的区域交通联系。在镇域中部预留轨道交通3号线车辆段。
⑵、有轨电车
规划预留有轨电车2号线、4号线线路走廊,加强与高新区的交通联系。
⑶、常规公交
①、公交首末站
规划共设置公交首末站5处,满足居民公交出行需求。
②、公交线网
镇区内的公交线网在主干路、次干路和部分重要支路上通行,按500-800
米设置公交站点。镇域内的公交线网在主要主干路、次干路上通行,按800—1000
米设置公交站点。
⑷、其它辅助公交
其它辅助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学生班车、旅游班车等。
5、慢行交通
⑴、步行交通规划
浒墅关镇步行交通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休闲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
场、滨水地带步道、商业区步行设施、人行道与行人过街横道。
①、休闲游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
规划在城镇中心设置1处休闲游憩广场,满足居民休闲生活需求。
交通集散广场集步行系统、公交系统、各个方式换乘和停车系统等复杂交通
系统于一体,该广场位于城铁新区站。
②、滨水地带步道
结合滨河绿带,规划沿主要河流设置滨水步道。完善滨河景观带建设,加强
两岸绿化控制,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
③、商业区步行设施
在上下塘片区的城镇中心可以适时设置分时段的商业步行街,将生活、休闲、
观光、旅游和商业紧密结合。同时注重步行通道的休憩场所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设
置。
④、人行道与行人过街横道
优化人行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提倡步行完成邻里出行,“步行+公交”
完成中远距离出行;保证主、次干路人行道空间上连续、贯通;步行交通设施应
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确保人行道的正常使用功能。
⑵、非机动车交通规划
①、非机动车道
镇区内任一条道路应设非机动车的专用空间,和机动车进行隔离,保障慢行
空间的路权,宽度不小于3米,并施以醒目的标示,禁止机动车占用。
②、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设置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
③、公共自行车
适时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规划建议在镇区推行公
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主要服务中短距离的休闲、旅游出行。
6、镇域道路
形成城镇道路-村道两级路网系统。
⑴、城镇道路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体系构建。
①、快速路
规划“两横一纵”三条快速路。
新建中环快速路,东连相城区黄桥街道,西接老312国道快速路;将老312
国道调整为快速路,该路南连中环快速路,北接通安镇;规划通浒路为快速路,
东连黄埭镇,西接通安镇。
②、主干路
规划“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络。“四横”为纬二路、道安路、浒青路、兴
贤路;“四纵”为建林路、苏浒路、城际路、安杨路。
③、次干路
次干路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两重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主要承担短距离交
通联系职能,同时分流主干路交通,对道路网络骨架起补充作用。
④、支路
支路的布局保证系统性、差异性和有序性,与城镇整体路网协调。
⑵、村道
调整优化连接规划发展村庄的道路,以生产为主,兼顾生活、旅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