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目标为41亿吨标煤
- 格式:docx
- 大小:12.15 KB
- 文档页数:3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一次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为27亿t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为4.4%
佚名
【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
【年(卷),期】2007(13)5
【摘要】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10日公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这一规划主要阐明了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国家能源战略,明确了能源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是未来5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总页数】2页(P79-79)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能源消费;控制目标;标准煤;节能率;中国能源;国家发改委;能源战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393
【相关文献】
1.农业部确定"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任务/农业部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5亿吨农民收入年均增收5%以上 [J],
2.规划“十一五”消防工作宏伟蓝图——重庆市各地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意见 [J], 艾建国
3."十一五"年均节能率要达
4.4% [J],
4.云南确定100个节能示范项目预计可实现节能量190万吨标准煤,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再添信心 [J],
5.按照《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能源消费控制在27亿t标煤年均节能率要达4.4%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目录一、“十一五”发展概况(一)煤炭工业快速发展(二)电力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三)新能源开发稳步推进(四)能源节约成效显著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勘探程度不足(二)重大项目推进困难(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四)新能源开发难度较大(五)节能工作压力较大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和基础条件分析(一)外部发展环境继续改善(二)内部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三)主要能源供需情况分析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一)主要任务(二)重点建设项目六、保障措施(一)强化规划引领(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大资金支持(四)强化人才支撑(五)提高科技水平(六)完善政策措施(七)优化资源配置(八)强化安全生产(九)注重环境保护(十)加强能源节约附表1:“十二五”规划煤矿重大项目表附表2:“十二五”规划新能源项目表附表3:“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火电项目表附表4:“十二五”规划水电项目表附表:5:“十二五”规划资源深加工重大项目表附图1: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煤矿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图(略)附图2: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能源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图(略)附图3: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火电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图(略)附图4: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水电规划项目布局图(略)附图5: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资源深加工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图(略)黔西南州“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十一五”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能源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我州的主要支柱产业,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我州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能源工业及下游产业仍将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练习题单选题(一)1.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追求( D )。
D.幸福2. ( A )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化3.到( C )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的记录。
C.18604.全球变暖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大气中以( C )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在急剧升高。
C.二氧化碳5.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 B )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B.温室效应6.牛羊等( C )动物消化过程中排放甲烷。
C.反刍动物7.英国官方估计,在2030年以前,每年因水位升高需加高泰晤士河堤坝的次数是( D )次。
D.308.( B )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B.气候9. ( C )是最基本的人权。
C.生存权10. ( D )是目前能源的主要形态。
D.化石能源11.联合国于( C )年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C.197212.人的( A )决定了生存是第一位的。
A.自然属性13.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 B )指标数值。
B.主观14.目前中国70%-80%的癌症患者的病因与( D )有关。
D.环境污染15.目前中国( B )的慢性病与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有关。
B.75%16.从( C )开始,西方的环境目标逐步从具体的环境保护转向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C.20世纪70年代17.当前世界最贫穷和最富有的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相差( C )倍。
C.40018.戴维·南德斯在( B )中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发展途径和国家贫富的重要因素。
B.《国富国穷》19.国际社会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准则是( B )。
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0.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是我国( A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重大国际规则的制定。
A.第一次21.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22. ( D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我国敲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佚名
【期刊名称】《工具技术》
【年(卷),期】2012(46)1
【摘要】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
展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总页数】1页(P90-90)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能源规划;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体系;生物质能;能源开发;竞争性;标准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我国确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J],
2.八项重大工程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J], 贾云博
3.我国工业节能“十二五”目标敲定 [J], 无
4.我国敲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J],
5.《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敲定八大重点建设工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期2021年7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4July2021㊃气象与人类社会㊃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杨富强㊀陈怡心摘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㊂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期和窗口期㊂ 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突出 新 字,体现为新征程㊁新挑战㊁新理念㊁新模式和新格局㊂ 十四五 时期,能源规划要与气候规划㊁环境规划紧密衔接,相互平衡㊁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㊂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是能源转型的双动力㊂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可以概括为:摆脱煤炭依赖,跨越油气时代,融入新能源电气化的未来㊂ 十四五 时期,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应继续强化实施能源强度控制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 双控 目标,重点路径体现在煤炭消费下降㊁石油消费达峰㊁清洁能源替代和推进电气化发展四个方面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强保障措施:开展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行业分解;以 禁燃 净塑 定标 作为控制石油消费的三大抓手;积极开展地方示范,有效压实地方责任;健全市场机制,促进清洁能源的加速发展;以碳中和为抓手,促进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强调公正转型㊂关键词: 十四五 ;能源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电气化;清洁能源;能源安全中图分类号:F213;F206;X2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4⁃0073⁃13作者简介:杨富强,博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陈怡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官员㊂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文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㊂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㊂ 十四五 规划是中国开启四个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期和窗口期㊂ 十四五 时期的能源规划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㊁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承上启下㊁革故鼎新的作用,对贯彻落实 四个革命㊁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具有开拓性意义㊂㊀㊀一㊁发展转型时期的形势㊁挑战㊁成就与基础㊀㊀(一)形势与挑战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针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提出一系列目标,为2021 2060年37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的近期㊁中期㊁远期规划树立了里程碑,擘画了路线图,包括2025年完成的 十四五 规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㊁建成健康中国,2050年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㊂中国能源战略规划设计紧密围绕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㊁2025年 十四五 规划的中期目标和2021 2025年各年度目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施工图,以推动上述目标早日实现㊂2020年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 十四五 能源规划提出了新要求㊂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构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㊂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和政治博弈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㊂ 十四五 时期恰逢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是转型应变的基础期和窗口期㊂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受到抑制和阻挠,将给全球经济贸易的前景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㊂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推出大规模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助推了钢铁㊁有色金属㊁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的价格,影响了中国双碳目标的实施进程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密切注意全球通货膨胀的发展,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㊂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合作和协调是主流㊂主要经济体都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作机遇,谋划今后几十年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和模式,抢占先机,增强国际竞争力㊂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考虑国际能源供需关系与全球政治冲突,要考虑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能源安全㊁高效低碳绿色发展之间具有协调性㊁平衡性和整体性,不能把二者隔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㊂㊀㊀(二)成就与发展基础与2000年以来的 十五 时期㊁ 十一五 时期和 十二五 时期相比,我国 十三五 时期的能源生产㊁能源总消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均趋缓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等的数据,2001年以来,各五年计划时期的能源消费增加情况如表1所示㊂表1㊀2001—2020年我国在各五年计划时期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GDP平均增速时期煤炭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石油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天然气消费增加量(万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加量(万吨标煤)能源消费增加量平均增速GDP平均增速十五(2001 2005)885611419230408613 9.8%十一五(2006 2010)6033716229815314560-2.6%11.3%十二五(2011 2015)27396171241075318193-5.2%7.9%十三五(2016 2020)5900142451715126590-2.6%8.2%㊀㊀如表1所示,我国的能源消费增加量在 十五 期间高速增长,之后,能源消费增加量47n. All Rights Reserved.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平均增速为负㊂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迅速减少,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快速提高,估计 十四五 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将超过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量的总和,在 十五五 期间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加量的主力㊂ 十三五 时期,我国天然气消费增加量上升,石油消费增加量比 十二五 时期明显下降,煤炭生产和消费进入平台期,对环境生态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有重要的贡献㊂十三五 时期,我国能源行业的政策推行进度加快,供给保障能力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小康社会的建成㊂2020年,中国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波猛烈冲击,全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 6万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GDP增长2 3%的主要经济体㊂2020年,中国能源生产折合40 8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折合49 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亿吨,电力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㊂化石能源消费折合41 93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7 87亿吨标煤,占比分别为84 2%和15 8%㊂进口能源折合12 07亿吨标煤,能源消费进口依存度约18%㊂ 十三五 时期(2020年)与 十二五 时期(2015年)比较,煤炭消费量增长0 59亿吨标煤㊂①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下降7%㊂石油消费增加1.43亿吨标煤,占比增长0.5%;天然气消费增加1.72亿吨标煤,占比增加2.7%㊂非化石能源消费增加2.66亿吨标煤,占比增长3.8%㊂ 十三五 规划能源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㊂表2 十三五 规划能源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规划目标2020年实际规划增长实际增长规划属性升降能源总量一次能源生产量亿吨标煤36.24040.8年均2.0%年均2.4%预期性ʏ电力装机总量亿千瓦15.32022年均5.5%年均7.5%预期性ʏ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煤43<5049 8年均<3%年均3%预期性ˌ煤炭消费总量亿吨原煤39.64140 94年均0.7%年均0.7%预期性 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千瓦时5.697.27.51年均4.8%年均5.7%预期性ʏ能源安全能源自给率%84>8082 预期性ʏ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比重%353944.549.5预期性ʏ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27313447预期性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1515.833.8约束性ʏ天然气消费比重%5.9108.54.12.6预期性ˌ煤炭消费比重%63.85856.8-5.8-7约束性ˌ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4955476-2预期性ˌ57①若按2013年计算,煤炭消费量增加0.18亿吨标煤,但实物量仍低1.5亿吨左右㊂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续表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规划目标2020年实际规划增长实际增长规划属性升降能源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161513.8 约束性16∗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克标煤/千瓦时318<310305.5-8-12.5约束性ˌ电网线损率%6.64<6.55.90-0.14-0.74预期性ˌ能源环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降低%171818.8 约束性21∗注:标∗处为照常情景下推算的数值㊂1.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有力十三五 期间,我国一次能源实际生产量比规划略高1亿吨标煤,电力装机容量超额完成2亿千瓦㊂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供应超0.3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从预期的4.8%提高到5.7%,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经济发展,满足了民众生活的电力需要㊂中国的电网规模世界最大,供电可靠性位居全球前列㊂油气管道达17.5万千米㊂全社会能源和煤炭消费量与规划预期相符,政府的规划能力增强㊂能源自给率达到82%㊂2.能源结构显著改善十三五 规划第一次制定了有约束性的煤炭消费目标,即煤炭消费占比58%㊂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均占世界的50%左右㊂要改善空气质量㊁减少碳排放,削减煤炭消费是重点㊂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56.8%,比规划目标下降1.2%,与2015年(63.8%)相比下降了7%㊂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从55%下降到47%㊂非化石能源消费发展迅猛,比2015年的比重提高了3.8%,超额完成规划目标㊂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高了7%,装机容量比重提高了9.5%㊂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达到5.34亿千瓦㊂3.能源效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比 十二五 末下降13.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比 十二五 末下降18.8%㊂如果没有突发疫情,在照常情景下,能耗强度可以达到16%,碳排放强度将为21%, 十三五 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有可能超额完成㊂节能减排离不开体制㊁市场机制和政策的支持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供应由市场决定价格㊁数量和技术选择,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㊂2010 2019年,我国制造业能效由51.5%上升到55.2%,节能量由3700万吨标煤增至3900万吨标煤;交通运输能效由29.1%上升到34.7%,节能量由1100万吨标煤增至1700万吨标煤;建筑能效由71.4%上升到76.2%,节能量由5800万吨标煤增至8300万吨标煤㊂4.供电煤耗下降,煤电增速明显放缓十三五 期间,我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318克标煤/千瓦时降到305.5克标煤/千瓦时,每度电减少了12.5克标煤的能源消耗㊂电网线损率从6.64%下降到5.90%㊂仅这两项就节约了约5000万吨标煤㊂ 十二五 期间,我国年均煤电投产67n. All Rights Reserved.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5070万千瓦, 十三五 期间年均下降1400万千瓦,五年减少7000万千瓦㊂我国不断优化煤电布局和调整装机,积极淘汰30万千瓦及以下的煤电机组,共淘汰200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㊂5.降污减碳协同,社会效益显著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对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显著㊂2013 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由7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44万吨减至135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338万吨减至1471万吨㊂ 十三五 时期,农村散煤消费量削减2亿吨,空气质量有所改善㊂与2013年相比,2019年全国居民烧煤烧柴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明显降低㊂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87%,比原定目标84.5%提高了2.5%㊂未达标的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㊂ 十三五 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环境生态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一个转折性的胜利,遏制并扭转了我国环境生态质量的恶化趋势㊂环境生态规划与能源转型要求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㊂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处于峰值平台期,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放缓㊂ 十三五 时期,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1.2%,远低于 十二五 时期(3.3%)㊂6.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坚持创新发展,保证能源安全,促进高效清洁低碳发展㊂我国已拥有单机100万千瓦水轮机组㊁百万千瓦以上的二次加热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㊂第三n. All Rights Reserved.代核电成果 华龙一号 核电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工程完工㊂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技术日渐成熟㊂海上大容量低风速电力的商业开发,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技术研发,电动汽车㊁智能化和自动驾驶都有显著的发展㊂5G技术与能源开发利用融合发展,智能电网㊁新型储能电池㊁氢能技术等领域均有长足进步㊂7.重视能源供应和储备随着浩吉铁路的开通, 二湖一江 (湖南㊁湖北和江西)的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三省建立了煤炭储备基地㊂我国利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进口石油,提高了储备量和储备能力㊂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加强了我国对天然气输送的监督和管理能力㊂由于压缩甚至淘汰了沿海和南方的煤炭生产能力,三大煤炭基地(山西㊁陕西㊁内蒙古)的煤炭供应量加大㊁运输距离拉长,冬季取暖和夏季电力峰值需求导致煤炭供应的风险系数提高,冬冷夏热地区应加强电煤的储备㊂我国的石油国内产量在1.9亿至2.0亿吨徘徊,提高产量困难,进口依存度提高㊂天然气消费量比重没有达到规划目标(10%),减弱了替代煤炭的力度㊂我国提高石油产量存在困难,但是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产量是可以做到的㊂在冬季天然气消费高峰期,需进一步加强储备能力㊂国家管网的容量也可以有效调配天然气供应,以满足高峰期的需求㊂8.农村与城市的能源消费差距缩小以前,广大农村地区主要靠秸秆等生物质能取暖㊁满足炊事需要,后来不少农村地区的居民用上了煤炭等商品能源,但冬季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公众身体健康㊂散煤治理和北方清洁取暖政策的宗旨是保护公众健康,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清洁能源㊂在 十三五规划中,散煤削减2亿吨,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改观㊂通过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大电网77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覆盖范围已经全部通电,农村电气化率约18%㊂我国已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㊂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提升至65%,到2021年底争取完成目标,即清洁取暖率达到70%㊂在进一步消除城乡差距的过程中, 城乡能源一体化 目标可以率先实现㊂㊀㊀二㊁ 十四五 能源规划的引领性和开创性㊀㊀(一) 十四五 规划的时代意义中国在1952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为 万丈高楼平地起 打基础的年代,也是边干边学㊁积累经验的时期㊂国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变,重点是发展重工业㊂朝着这个目标,中国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1981年到202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经济腾飞的阶段:前二十年除旧布新,蓄势待发;后二十年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实现了小康目标㊂五年计划变更为五年规划,更具弹性和灵活度㊂这段时间完成了八个五年规划,干了四十年㊂中国政府高度定位 十四五 规划,这是中国开启四个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㊂ 十四五 规划,目标是强国富民,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㊂ 十四五 能源规划是社会㊁经济㊁民生的重要发展支柱之一, 十四五 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㊂从2021年到2060年,新征程将要实施八个五年规划,要继续奋斗四十年㊂展望未来,迎接挑战,前景辉煌㊂n. All Rights Reserved.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突出一个 新 字,即新征程㊁新挑战㊁新理念㊁新模式和新格局㊂1.立足新征程新的目标要与2035㊁2050和2060年的目标对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㊂在能源建设中,继续狠抓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气化㊂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全方位发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扬光大㊂2.迎接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㊁联合国国际规则与秩序面临严峻挑战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㊂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与全球温控1.5ħ的愿景差距很大,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和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引领作用受到制衡㊂双碳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㊂同时,能源规划不容易摆脱传统规划模式的窠臼㊂3.贯彻新理念旧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改变㊂双碳目标是促进新经济㊁新技术㊁新基建㊁新投资的驱动力㊂我国要把建设美丽中国㊁健康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促进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结合起来㊂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化石能源的约束,改变能源规划中约束性指标的约束力不强㊁规划思想偏保守的定式,以生态环境红线与气候变化约束助推能源转型㊂4.发展新模式遵循能源发展 四个革命㊁一个合作 战略思想,推动能源消费㊁供给㊁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㊂技术㊁管理和监管方式需要改革创新,绿色金融和新业态将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能源供应和消费87杨富强㊁陈怡心: 十四五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模式必然出现创新性发展㊂市场经济和计划指导融为一体,低碳㊁绿色和循环经济成为主体经济的内涵㊂区域性和世界性能源互联网稳步发展㊂能源规划将引领变革,在电力㊁油气领域和政府监管体制方面推动新一轮改革㊂5.构建新格局在大变局中,我国要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勇立改革潮头,引领新的国际政治㊁经济和贸易格局㊂中国的发展必定会突破国内外现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要加强能力建设,以适应更强的竞争㊁对抗和制衡的环境㊂能源转型将打破有限的化石能源资源的约束,减少对环境生态及气候的危害,使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㊂㊀㊀(二)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各类国际会议宣示了中国的目标和承诺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ʻ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框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 十四五 规划的路线图㊁时间表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双碳目标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诠释㊂本文提出的战略规划与设计采用2060年远景目标回溯的方法,对 十四五 能源规划㊂设想和起草作出建议㊂图1梳理了我国政府关于双碳目标的里程碑,提出建议内容图1㊀中国政府关于双碳目标的里程碑和本文的建议㊀㊀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包括中和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㊂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当量)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二氧化碳排放中和后应为负值,为其他减排困97阅江学刊:2021年第4期难的温室气体留出空间㊂包括减少甲烷排放并加强回收,降低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置换全氯氟烃气体;增强自然界的碳中和能力,中国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能力为5亿至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因此要广泛植树造林,增强草原㊁绿地㊁湖泊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增加绿化面积,加强土壤的固碳功能;开发和利用CCUS技术等㊂将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0 15微克/立方米,努力争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0微克/立方米)㊂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㊂即便如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通过这种程度的努力,离全世界1.5ħ温控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㊂2050年,我国将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引领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体之一㊂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或零排放,最低限度要求总排放量控制在5亿吨以下㊂能源消费总量约58亿吨标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85%以上,化石能源占比低于15%(煤炭占2%,石油占5%,天然气占8%)㊂全国电气化率达到70%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0 15微克/立方米㊂化石能源企业基本转型为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可持续综合服务企业,或者转变为非能源企业㊂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㊂人均收入赶超中等发达国家,达到人均2.3万美元以上㊂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峰值相比下降20% 30%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约62亿吨标煤㊂天然气消费在2035年前达到峰值,约7200亿立方米(折合9.61亿吨标煤)㊂非化石能源㊁煤炭和油气三分天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㊁30%和30%㊂清洁能源占比超55%,电气n. All Rights Reserved.化率43%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以下,环境生态保护指标全面优良,公众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㊂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㊂2030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再上新台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㊂二氧化碳排放比峰值时期下降5% 10%㊂化石能源消费达峰,约43.2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约59亿吨标煤㊂在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27%,煤炭占40%,石油占17%,天然气占16%㊂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超15亿千瓦,全国电气化率36%以上㊂相比2005年,森林蓄积量增加65亿立方米,碳排放强度降低70%以上㊂全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5 30微克/立方米㊂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 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劲增长点㊂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㊂在上述远景目标㊁线路图和里程碑的指引下,制定五年规划,保证目标的实现㊂2025年结束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详细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重要的基础期和窗口期㊂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年末要评价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的具体指标㊁实施措施和施工图㊂㊀㊀(三)能源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和约束性十四五 能源规划要与 十四五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 十四五 环境规划紧密衔接,相互平衡㊁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㊂防止各做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协调部署㊂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㊂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㊁省和市的地方层面,协同性与约束性更为明显㊂要充分利用环境标准和要求的约束性和驱动力,进一步推动化石能源逐步退出㊂在 十四五 规划08。
我国确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企业》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国家能源局12月15日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根据该目标,N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
【相关文献】
1.“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确定 [J],
2.“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确定,电力配额制或出台 [J],
3.我国敲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J],
4.我国敲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 [J],
5.我国确定“十二五”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江冰司长指出,科技创新日益成为能源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正确错误2、江冰司长指出,在能源科技装备方面,我国“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输配电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正确错误3、江冰司长指出,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正确错误4、江冰司长指出,预计我国一次能源供应增速将明显低于一次能源需求增速,且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有可能接近30%。
正确错误5、江冰司长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并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正确错误6、江冰司长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目标要达到气候峰会的要求有很大难度。
正确错误7、江冰司长指出,当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
正确错误8、江冰司长指出,“十五”期间,环保部已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正式列入约束性指标。
正确错误9、江冰司长指出,未来20年,我国能源开发重心将进一步西移,且每年要西移上百公里。
正确错误10、江冰司长指出,目前我国能源科技管理分散,尖端人才缺乏,研发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特别是高端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实现建设世界先进的能源技术强国、引领能源变革的目标任重道远。
正确错误11、江冰司长指出,能源战略,是指导和筹划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总体方略,这个战略是制定能源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基本依据。
正确错误12、江冰司长指出,能源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实施能源战略中长期行动纲领,也是制定能源五年规划的指导。
正确错误13、江冰司长指出,“十二五”能源规划,主要是执行能源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方案,描述未来五年能源发展重点项目和工程。
正确错误14、江冰司长指出,在能源价格方面,要逐步扩大能源产品和资源市场定价范围,适当和择机调整能源价格,理顺比价关系。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2•【字号】东府办[2012]83号•【施行日期】2012.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2〕8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东莞市能源保障“十二五”规划前言东莞地区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二次能源转换能力不足,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对外依存度极高。
而东莞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现有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等还使其消耗更多的能源。
“十一五”期间,东莞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并大力推行节能降耗,以年均约8.4%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13.4%的GDP增长,为东莞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东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当前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和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保持能源消费的适度增长,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能源发展和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为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能源保障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一)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东莞经济稳步发展,除2009年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市GDP年均增长13%以上。
2010年,东莞整体经济迅速回升。
根据《东莞统计年鉴(2011)》,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424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3%,经济增长在较快的基础上趋于稳定。
“十二五”能源规划关键在“替代”加快一、二次能源大转换,重点搞好节能、煤炭清洁利用和增加天然气、核电的开发利用朱成章《中国能源报》(2010年2月22日第02 版)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中,应当突出什么战略?我认为应当突出抓好解决农村能源贫困问题和新兴能源的研究、试验和商业化示范工作,重点搞好节能、煤炭清洁利用和增加天然气、核电的开发利用。
中国能源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
第一次能源大转换由薪柴的原始利用转向煤炭我们没有完成,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有一半靠薪柴和秸杆,有几亿农村人口每年消耗约3亿吨标准煤的薪柴和秸杆,是全世界利用薪柴和秸秆人口最多、消耗量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能源大转换由煤炭向石油、天然气的转换也没有完成,其主要标志之一是,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在70%上下,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只占20%左右,特别是天然气的比重只占3%左右;另一个标志是,在电力燃料构成中,煤电占装机的70%,占发电量的80%,水电、核电所占比例很小。
农村居民的薪柴、秸秆原始利用造成严重的室内污染,一次能源和电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造成了严重的二氧化硫、氢氧化物和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在发达国家都是不存在的,中国需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最近几年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炒得很热,表明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CO2问题的关心。
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忘记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比气候变化和CO2问题还要严重;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忘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任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应当承担象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任务。
因为现在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是发达国家过去几百年中排放CO2造成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室内污染、本国境内的地区污染问题,他们可以全力以赴去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
北京市对外发布“十二五”新能源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铸铁》
【年(卷),期】2012(32)1
【摘要】近日,北京市对外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北京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6%;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
根据专家估计,上述目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00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
【总页数】1页(P45-45)
【关键词】北京市政府;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开发利用;
新能源;能源消费;销售收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北京发布“十二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J],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发布“十二五”发展规划 [J],
3.《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J],
4.科技部发布“十二五”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为重点之一 [J], 王培祥
5.北京市发布“十二五”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北京市农民工医保将与城镇职工看齐[J], 闵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五”规划为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定调《太阳能》编辑部【期刊名称】《太阳能》【年(卷),期】2012(000)016【总页数】1页(P5)【作者】《太阳能》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受国内外万众瞩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近日出台,由此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将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体系中上升为重要电源。
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6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6100万千瓦,风电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50万千瓦,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20%以上。
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显著替代化石能源。
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规模,推进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和热泵技术应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沼气等各类生物质燃气发展。
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年替代化石能源约1亿吨标准煤。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形成较大规模。
建立适应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的电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综合太阳能等各种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解决电网不能覆盖区域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入户率达到50%以上。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宏伟的、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民生的重大规划。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7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保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快速发展。
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外部压力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性增长要求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直接动力。
能源“十二五”——国家能源局就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答记者问
韦仁
【期刊名称】《装备制造》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国务院以国发[2013]2号文件印发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的出台,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方面负责人。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韦仁
【作者单位】《装备制造》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国家能源局发布《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
2.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3.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
4.国家
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5.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目标为41 亿吨标煤
1 月10 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在41 亿吨标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4 万亿千万时。
值得关注的是,继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计征之后,国家能源局透露,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研究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
建立能源消费倒逼机制
虽然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明确,但实际消费量仍有可能超过预期。
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期是30 亿吨标准煤,但最终的消费量是32.5 亿吨标煤,超过预期8.3%。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10 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倒逼机制,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要求。
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将被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
所谓倒逼机制,就是严格限定各个地方政府的能源消费总量,然后依此逼迫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而从多方面入手来抑制各个地方能源消费量的上升。
据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一旦实施,意味着在单位GDP 能源消费强度的变量控制基础上,将增加能源消费总量这一定量控制指标。
这将有效抑制各地过分追求GDP 而忽视能源消耗的现象发生,提高各地的经济发展质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