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冬枣生产的农药使用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1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一、目的为维护国家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国范围内农药残留合理控制,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潜在风险,特制定本准则。
二、适用范围本准则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的农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蔬菜、水果、谷物类、畜牧产品等,不适用于药用物资和饲料中的农药使用。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质量优先,安全第一,环境友好。
(二)坚持预防为主、合理使用。
(三)坚持及时使用、有效防治。
(四)坚持合理施药、控制残留。
(五)坚持综合治理,综合利用。
四、使用原则(一)农药的选择1、力求选择安全性较好、不易使残留的农药;2、选择该种作物有效、安全的农药;3、力求选择有毒性、要求使用安全防护措施的农药;4、选择合理的防治方法,合理使用抗性抑制剂;(二)农药的施药1、规避采收前使用,尽量减少或避免采收前使用;2、按技术标准、施药量、使用次数,按标示、设定施药期间,减少农药使用量;3、控制施药覆盖面积,合理施药;4、尽可能多次使用低毒性农药,减少使用高毒性农药;5、合理使用抗性抑制剂,控制农药残留;(三)农药的使用1、按规定使用农药,不得使用被禁止使用的农药;2、按规定使用农药,不得使用被限制使用的农药;3、加强农药管理,控制农药使用;4、建立安全使用制度,确保农药安全使用;(四)农药的残留1、加强农药的管理,控制农药残留;2、实施残留管理,符合全国范围内关于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3、建立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加强残留检测;4、合理安排施药、采收时间,控制农药残留。
五、完善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不得使用非法农药;2、科学施药,控制农药残留;3、建立农药残留检测体系;4、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农药正确使用;5、推行农药质控技术,提高农药品质;6、积极推行农药替代技术,推进农药绿色使用。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的原则,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的食品。
而农药使用准则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对农药使用的要求和规范。
以下是农药使用准则的相关参考内容:1. 选择优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应选择符合国家农药标准的优质产品。
这些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环保、食品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不良影响。
2.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在使用农药前应进行必要的调研和咨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的类型、浓度和使用时机。
避免盲目使用或滥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3. 最佳施药时机:合理选择施药的时间,尽量避开天气不稳定或高温的日子,减少农药的飘散和挥发。
同时,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合理确定施药时间,提高农药的效果和利用率。
4. 准确测量农药剂量:在使用农药时要准确测量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或专业指导给药,避免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增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5. 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务必佩戴防护设施,如手套、口罩、帽子和防护服,减少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同时,对环境进行合理包装和遮盖,防止农药的飘散和漏出。
6. 定期监测和检测:农民在使用农药后应定期监测和检测农田土壤、农产品和水源的农药残留情况。
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农药使用策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7. 生物防治的优先选择: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益虫、天敌和微生物等进行害虫和病原体的控制。
这样既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又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药使用准则对绿色食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农药使用准则也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有效实施。
只有在农药使用准则的指导下,绿色食品才能真正健康、安全地走进消费者的餐桌。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农药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重要工具,其使用对于生产绿色食品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农药使用与绿色食品的要求相符,制定并严格执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建议:一、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二、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农药农药的使用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在必要时合理使用。
过度施用农药容易造成农作物残留物超标、环境污染以及抗药性产生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考虑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农作物生长期和天气条件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案。
三、注重农药选择和轮换为了避免病虫害对特定农药产生抗性,农药的选择和轮换非常重要。
应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轮换使用。
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可以降低病虫害对特定农药的抗性风险,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加强农药施用管理和安全措施农药施用管理和安全措施的加强是确保农药使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关键。
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超量施用和误用。
施药前应做好防护工作,包括穿戴防护服、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等。
施药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农药溅入眼睛、口鼻或皮肤,及时清洗农药器械。
施药后应注意农作物的安全期,确保农作物在安全期内收获。
五、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应鼓励和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的方法。
有机农业以其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学肥料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加强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的研究和推广,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六、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标准制定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应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并制定相关标准。
通过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不同农产品和地区,制定相应的农药残留标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物质,依靠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和维护产出的食品。
为了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农药的使用必须合理,符合准则。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农药使用准则。
第一,农药必须经过国家批准,符合国家标准。
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关键,必须经过国家严格的审批才能上市销售。
此外,国家还规定了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确保食品中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第二,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数量和频率。
使用农药时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和用药期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或使用频率。
在同一季度内,不允许使用同一类农药进行二次喷洒,避免过量使用、药害叠加,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第三,农药使用必须符合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
在不同生长期的作物上,对同一种农药使用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季节应该选择适当的农药。
同时,农药不能在风力较大或天气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以免飘散或被雨水冲走,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第四,定期检测和监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最大限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必须立即予以下架处理。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大力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为,确保市场上的
食品品质安全。
总之,让农药作用于农产品的适量使用,是必须要保证的。
农药残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很有害的。
因此,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农药使用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和准则,尽最大可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冬枣树管理技术要点冬枣是中国特有的果树品种,具有丰产、高效、抗逆能力强等特点,逐渐得到了广大果农的青睐。
冬枣的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至关重要,以下是冬枣树管理的要点。
一、修正整形冬枣树修整主要是保持枣树的合理盛长,形成通透的冠层结构。
主要包括夏季修枝、夏季整冠和休眠修剪三个环节。
夏季修枝是指在枣树生长期间,及时修剪无效枝条、虫害枝、病害枝及其他过密枝和拔副梢等。
夏季整冠是在枣树生长旺盛期,通过删缩部分过密枝条,保证枣树通风透光,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除虫防病措施,提高枣树抗病虫能力。
休眠修剪是在枣树休眠期间,去除病虫枯枝、旺梢和高副梢等,修整冠层结构,提高枣树的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枣高产的关键,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一般在春季进行,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提高土壤肥力和根系的吸肥能力。
追肥要根据枣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为叶面追肥和根系追肥。
叶面追肥采用浸泡叶面或喷雾的方式,结合农药喷雾进行,增加叶片的养分供应。
根系追肥则是在枣树的周围挖沟施肥,使树根能充分吸收养分。
三、病虫害防治冬枣作为果树,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枣树炭疽病、黑斑病、藤果蝇、枣小食心虫等。
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农药防治主要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环境友好的农药,喷雾或浸泡枣树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使用天敌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施用有益菌剂和病虫害防治的红蜘蛛等。
四、灌溉管理冬枣树对水分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枣树果实膨大期和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在枣树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出现干旱和过度湿润的情况,以免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
成年冬枣树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五、病害调查与预防冬枣树的病害主要包括紫斑病、黑斑病、白粉病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病害,要定期调查冬枣树的病情,及时采取治疗和防治措施。
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原则绿色食品是指从生产到销售中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须经专业机构(我国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认定、颁证。
其中“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活力,并非指绿颜色食品。
绿色食品又分AA级和A级,前者要求高于后者。
生产绿色食品其标准要求是高的,尤其对产地生态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对农药使用提出了限制要求,为保证种植作物的绿色食品生产安全,一定要优先考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残留。
要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温汤浸种,高温消毒,中耕除草、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控制病虫发生。
此外还可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人工机械捕虫及除草减轻病虫草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残留量。
如在病虫害大发生特殊条件下必需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原则: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原则:1、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2、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病虫防治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和方法。
1)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
如大蒜素、烟草水、鱼藤根、除虫菊、苦楝、印楝、芝麻素等。
2)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病原线虫等。
3)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
4)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
5)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刘。
6)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菌剂、昆虫病原线虫等。
7)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等。
3、禁止使用有机全盛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5、严禁使用基因二程品种(产品0及制剂。
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使用农药原则:1、允许使用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产品。
果农之友2018.6绿色植保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缩果病、锈病、疮痂病、枝腐病等。
冬枣的病害防治,应根据枣园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前提下,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改善枣树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害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冬枣的目的。
1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
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图1)。
图1枣炭疽病防治措施:(1)清扫果园、清扫落地的枣吊、枣叶、僵果、摘除树上老枣吊,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秋季追施有机肥,花期和幼果期及时追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6月下旬喷70%(质量分数,后同)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每半月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
2缩果病缩果病危害枣果,引起果实腐烂和提前脱落。
初期果面出现淡黄色斑点,进而果皮水渍状,果肉土黄色、松软,外皮暗红色、无光泽;果实大量脱水后,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进而果柄形成离层,果实提前脱落(图2)。
病果小、皱缩、干瘪、味苦,糖分明显下降,果实成熟初期为发病高峰期。
缩果病是一种细菌病害,靠昆虫和雨水传播,该病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密度成正相关,空气湿度大,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高温高湿,病害往往大流行,蔓延成灾。
图2枣缩果病防治措施:(1)枣园集中清理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2)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加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播媒介。
(4)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用农用链霉素100~140单位/毫升,或农用土霉素200单位/亳升,或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进行树冠喷雾,每隔8~10天喷1次。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技术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并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农药使用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农药使用准则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科学研究成果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农民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和食品质量。
下面是一些农药使用准则的参考内容:1.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只能使用经过注册和批准的农药,并应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2. 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时限,避免超期使用或者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3. 在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4. 农药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合理确定,避免过量使用。
5. 手工喷洒农药时要遵守喷洒的正常风速和喷高,避免农药飘散到非目标区域造成污染。
6.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穿戴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7. 在使用农药后应注意洗净农具和喷洒设备,避免农药遗留,造成污染。
8. 农药储存要做到分类保存,避免与食品、饮用水等物品混存,防止交叉污染。
9. 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妥善处理,按照有关规定集中交由专业机构处理,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10. 经常进行农药使用记录,包括使用的农药名称、使用量、使用的部位、使用日期等信息,用于追溯和监督。
农药使用准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加强农民的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其使用农药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监管,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使用行为,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安全。
此外,在推广绿色食品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信任度,鼓励更多的农民转向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食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安全的食品。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新的概念。
所谓绿色食品,就是指在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过程中不使用或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食品。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不仅对农作物品质产生不良影响,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使用农药的准则对于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农药使用准则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农药的使用应遵循适量适度原则,不应过度使用农药。
使用农药前,在农作物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制定合理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次。
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等易受污染食品伤害的人群,更应采取慎重的态度。
农药使用后应注意洗净农产品,降低农药残留的风险。
其次,农药使用准则应强调生态保护的原则。
农药的使用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鼓励采取生物农药、绿色农药以及生物控制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加强对农药残留和土壤、水源污染的监管,确保农药使用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农药使用准则要注重监管的原则。
准确的农药使用准则不仅要求农民合理使用农药,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农药标准和监管措施,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农药的行为。
最后,农药使用准则还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农药使用的准则应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宣传,提高人们对农药使用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农药的使用原则、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引导公众选择绿色食品。
总之,农药使用准则是农业生产中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农药使用准则应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保护、监管和宣传教育的原则。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品质,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民健康。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是在农业生产中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准则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第一,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药使用量的减少是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首要目标。
过量的农药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制定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时应考虑到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农药使用量。
第二,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应指导农民使用尽可能环境友好的农药。
这些农药应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残留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
此外,应鼓励使用对目标害虫有选择性的农药,以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同时,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农药替代化学合成农药。
第三,严守施药原则。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应明确施药的原则。
禁止在风力较大或雨水频繁时施药,以减少农药的飘散和淋溶,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应指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药方式,减少农药在农田中的滞留时间,避免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第四,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应明确加强农药残留监测的措施。
应建立定期监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机制,及时发现超标的农产品并进行处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改善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提供农药使用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了解农药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提高其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减少农药使用量、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严守施药原则、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和改善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各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并加强对准则的监督和执行,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质量。
绿色冬枣生产的农药使用原则
冬枣又名苹果枣、冰糖枣、冻枣等,是我国特有的晚熟枣品种,也是目前人们公认的品质最佳的鲜食枣果。
其主要特点是:果肉嫩甜脆,色泽光亮鲜艳,营养丰富,品质极好,营养价值居百果之冠。
生产绿色无公害冬枣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病虫害的防治,此项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
近几年来,在绿色无公害冬枣生产过程中,初步探讨摸索出了既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又符合绿色冬枣生产的农药使用原则。
1坚持病虫测报及综合防治原则
目前,冬枣主要病虫害有食芽象甲、枣瘿蚊、枣尺蠖、棉铃虫、桃小食心虫、枣锈病、轮纹病、炭疽病等。
对于上述病虫防治,应依据天气状况、天敌数量、预报结果,首先利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防治,在没能达到理想效果时,抓住防治关键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和时间
化学农药品种按毒性分为高、中、低毒三类,绿色无公害冬枣生产中,禁用高毒、高残留及致病(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
尽可能少的应用中毒、低残留的农药,在冬枣树萌芽初期可使用1次。
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
同时,在采收前20d 停止用药。
2.1禁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品种。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禁止应用对硫磷(1605乙基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3911)、灭多威、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福美胂、杀虫脒等。
2.2有节制使用中等毒性农药品种。
三氟氯氰菊酯、来福灵(顺势氰戊菊酯)、灭扫利(甲氰菊酯)、天王星(联苯菊酯)、二溴磷、乐斯本(毒死蜱)、扫螨净(速螨酮、哒螨灵、牵牛星、杀螨灵)等。
2.3优先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在冬枣树萌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树体上越冬病原菌和虫卵。
发芽期选用乙酰甲胺磷、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绿盲蝽象;采用灭幼脲、BT 制剂、卡死克、辛硫磷、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等防治棉铃虫、枣尺蠖、桃小食心虫;选用阿维菌素(齐螨素、爱福丁、虫螨克)等防治红蜘蛛。
坐果后应用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1︰2︰200)、代森锰锌、多菌灵及农用链霉素等,防治枣锈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病害。
3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使用农药
3.1选择高效、优质农药。
当前,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农药品种繁多,同样成分的农药,而名称不同,有效成分及价格相差甚大。
对此,要严格仔细认真挑选。
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药理、药性,选用三证齐全、正规大厂生产的高效优质农药。
3.2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使用农药。
这方面包括农药使用浓度,适用条件(水的pH 值、温度、光、配伍禁忌等)、适用对象、残效期及安全使用间隔期等。
3.3交替用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剂,易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选择作用机制、成分不同的药剂交替用药,如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制剂、生物制剂等,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3.4混合用药。
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可减缓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如有机磷农药与拟除虫菊酯类混用;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但应注意一次喷施的用药种类不可超过3种。
3.5改进用药方法。
根据害虫特性,将树上喷药改为树下用药或树干涂药;变生长期用药为休眠期用药等。
在桃小食心虫防治上,可将习惯树上喷药改为地面喷洒50%辛硫磷200~300倍液防幼虫出土。
辛硫磷易光解,喷后应及时锄划。
3.6确保农药喷洒质量。
一般情况下,喷药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进行,这样农药可在树上保留较长的作用时间,对人和树都比较安全。
喷药时一定要做到树体各部位均匀着药,不可忽略内膛及树体上部。
061100河北省黄骅市林业局李文尧张淑敏
植物保
护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