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闲鱼的发展历史介绍

闲鱼的发展历史介绍

闲鱼的发展历史介绍

闲鱼的发展历史介绍

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闲鱼的发展历史,以方便大家参考。

?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App客户端(iOS版和安卓版)。会员只要使用淘宝或支付宝账户登录,无需经过复杂的开店流程,即可达成包括一键转卖个人淘宝账号中已买到宝贝、自主手机拍照上传二手闲置物品、以及在线交易等诸多功能。下载并使用全新概念的闲鱼app,个人卖家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曝光量、更高效的流通路径和更具优势的物流价格等三大优势,让闲置的宝贝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天南海北的新主人手中物尽其用。此外,闲鱼平台后端已无缝接入淘宝信用支付体系,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交易安全。

?

?2016年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闲鱼和拍卖业务将合并同类项。阿里巴巴集团CTO 张建锋表示:闲鱼牵手拍卖后,两者将共同探索包括闲鱼拍卖、闲鱼二手交易、闲鱼二手车在内的多种分享经济业务形态

?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闲置物品而苦恼,用手机下载一个闲鱼的客户端就能轻松搞定。近日,淘宝上线全新闲鱼客户端app(IO S版和安卓版),用户无需注册店铺就能卖闲置:为家里狗狗的幼崽找新主,旅游带回的特色小商品分享给其他驴友,BB不再喜爱的玩具送给别家小朋友闲鱼之上,不只有交易,有着共同爱好、趣味相投的人们正集结起来。

?

?使用改版后的闲鱼,用户可以一键转卖淘宝上已买到的宝贝。在使用淘宝

机器人发展史

专业:工业设计班级:设计11-1 任课教师:莫才颂姓名:邱松芹学号:11024060105 成绩: 机器人发展史 摘要:机器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世纪,机器人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并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学已发展为综合了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未来的机器人将向智能化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工业,智能 引言:“懒惰”的人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正因为有这种人存在,机器人的产 生才能顺理成章,才会有了现在人类的发展。 一、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是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用来代替人工作的机械装置,虽然现在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机器人定义的标准却没有统一,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虽然定义的基本原则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的区别。世界上机器人制造最完美的是美国和日本,目前部分国家倾向于美国机器人协会所给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二、早期机器人的发展 直到四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业术语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流传着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艺妓(歌舞机器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67)后期,被称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出一个木鸟,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件事在古书《墨经》中有所记载,这可称得上世界第一个空中机器人。 东汉时期(公元25~220),我国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测量路程用的“计里鼓车”,车上装有木人、鼓和钟,每走1里,击鼓1次,每走10里击钟一次,奇妙无比。 三国时期的蜀汉(公元221~263),丞相诸葛亮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发明家。他成功地创造出“木牛流马”,可以运送军用物资,可成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较早进行机器人的研制。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演。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它是用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作为动力,能够动作,会自己开门,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662年,日本人竹田近江,利用中标技术发明了能进行表演的自动机器玩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库卡公司最早于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奥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机器人公司目前全球拥有3150名员工(2012年9月30日数据),其总部在德国奥格斯堡。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重要发展 1971 –为Daimler-Benz建成欧洲第一台焊接传输线。 1973 –库卡建成全球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1976 – IR 6/60 –全新的机器人类型六轴机电驱动带角手。 1989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无刷电机的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技术可用性。 2007 –库卡…titan“ - 当时最强大的6轴工业机器人,被计入吉尼斯纪录。2010 – KR QUANTEC系列工业机器人贴补了机器人家庭中载重90-300公斤工作范围达3100毫米这一部分的空白。 2012 –最新小型机器人系列KR AGILUS上市。 ABB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集团,总部设在瑞士。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在中国的13,000名员工,在60 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6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致力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拥有全球160000多套机器人的安装经验。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先行者以及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厂商,在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地设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ABB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目录报告摘要......................................................................................................1 上篇总报告 (5) 一、2019 发展概况 (5) (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6) (二)稳就业作用初步显现 (8) (三)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9) (四)直接融资较上年下降52% (11) (五)聚合模式等新模式备受关注 (13) (六)共享平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5) (七)平台经营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 (16) (八)智能化应用进程不断加速 (17) (九)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十)规范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20)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影响 (23) (一)短期影响:有“冲击”也有“刺激” (24) (二)长期影响:“危”中藏“机” (26) 三、存在的问题 (29) (一)疫情冲击下平台企业经营压力巨大 (29) (二)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30) (三)《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 (31) (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32) (五)可共享资源开放力度不足 (33) 四、发展趋势 (34) (一)共享经济将很快走出疫情冲击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34) (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35)

(三)未来几年平台企业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36) (四)资源开放和平台赋能成为共享制造的重要支撑 (37)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成为新热点 (38) (六)“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加强 (38) 下篇典型案例 (40) 一、滴滴出行:迈向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新阶段 (40) 二、小猪短租:发力自营业务加快智能化应用 (42) 三、Airbnb 爱彼迎:持续提升品质服务与文化体验 (43) 四、途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发力品质化服务 (44) 五、美团:全力打造综合性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45) 六、WiFi 万能钥匙:以技术自主创新保障连接安全 (47) 七、满帮集团:优化增值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48) 八、好活平台: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新模式 (50) 致谢 (5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郑州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最早产生于美国,从发展上来看,大至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人,也称作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它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再将信息重现,并发出指令,这样机器人就可以重复示教时的结果,再现出示教时的动作。例如: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只要把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也就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第二代机器人的研究。 第二代机器人,也称作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模拟人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那么在机器人进行实际工作时,它可以通过感觉功能去感知环境与自身的状况,也形成了机器人本身与环境的协调。尤其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传感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成熟,这就为带感觉机器人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契机。在此基础上,第二代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熟也为第三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的最高级阶段,叫智能机器人。从理论上来说,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带有思维能

力的机器人,能根据给定的任务去自主的设定完成工作的流程,并不需要人在实现其过程中进行干预。由于受到技术和其它方面的约束,智能机器人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局部的符合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不存在。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一些里程碑,它们在机器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9 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 公司。 1962 年美国 AMF 公司生产出“VERSTRAN”(万能搬运 ),与unimation 公司生产的 Unimate 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的研究热潮。 1962 一 1963 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 1961 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 1962 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 1963 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 1965 年帮助 MIT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 Beast 机器人。 Beast 已经能通过声纳系统、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美国兴起研究第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罗宾.蔡斯(robin chase)女士的《共享经济:重构未 来商业新模式》,为我们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带来许多前沿 性的启发。蔡斯女士被称为共享经济鼻祖,是Zipcar 等共享公司的创始人,参与大量政策咨询,是《时代周 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共享经济》是一本 介绍“人人共享模式”的书。蔡斯女士将自己创办共享经济企业的经历与自己多年来对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研究结合 在一起,写作了本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 炼出人人共享模式的三大基础: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 人参与。各用一章介绍这三个方面,最后用一章概括了人 人共享模式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 相关的商业运作、政策规制和企业变革。第三部分,讨论 了人人共享模式的融资问题与环境问题。《共享经 济》在以下几个主题上的创新,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具有 启发性:1、如何正确看待共享与公有、私有的关系:树立“使用而非拥有”的新理念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这 是所有共享经济主张中共有的内核。这里的共享特指转移 使用权(access),但不转移支配权(ownership),拥有者 与使用者按一定合约共同分享剩余。Ownership被多数人习 惯地称为所有权。实际上,当所有权是指产权(property

right)时,Ownership仅仅是指所有权中的支配权,与之相 对还有使用权。例如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就把所有权 区分为支配权与使用权。蔡斯女士将这种产权区分归结为 “拥有资产”与“租借资产”(租就是使用费)的区分。这里的共享,与公有私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公有与私有, 指的都是ownership。无论公有还是私有,并不影响使用权 是否转移。例如,中国农村改革中,土地的支配权归国 家、集体,但使用权可以转移给农民。农民对土地就是“使 用而非拥有”。可见“使用而非拥有”非公非私,既可以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公用。对互联网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平 台拥有,大众使用。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以互联网形式实行“使用而非拥有”,突出优势在于蔡斯女士说的“让分享变得更容易”,具体到Zipcar案例上,“使8个1小时租赁和一个8小时租赁所需的成本相同”。共享 模式在互联网实践中往往指产品免费(不售卖),而服务收 费(即按“使用”收费)。针对生活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 消费;针对生产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经济(即蔡斯所 称Collaborative Economy)。协同经济不按拥有分成,而按 使用分成。互联网特殊在,可以进一步按使用效果分成。 例如,苹果商城模式实行三七分成,APP使用苹果的生产 资料免费,APP向最终用户收费;只有APP使用有效果 时,苹果才与APP们分成,从而间接向最终用户收费。以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 ——“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洪志生薛澜周源《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1日10版) 一、国内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状况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又称分享经济)这一全新的商业潮流已初露端倪,众多的共享网站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了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1.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共享发育的基础 我国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社会网络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高端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新兴软件等产业方向。“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持续保持突出地位。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其带来的特殊商业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来说,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立足“三个端口两个转换”——即两信息端口(人和物)、两信息转换平台(价值和信息)和一个分布式价值创造端口。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人们通过使用无线智能终端(手机、PDA、平板电脑、车载GPS、智能手表等),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这是人的信息输入的重要端口。物联网是指通过智能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按约定的协议,将某一单位(区域内或行业内)的物品进行信息编码并输入全域互联网系统,从而实现各相关物品的信息链接和融通,是物的信息的重要输入端口,与云计算平台相互链接。3D打印是通过SAT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物体,也称为增材制造。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1.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1.1.1.1959-1978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 1956年,美国发明家乔治? 德沃尔(George Devol)和 物理学家约瑟?英格柏格 (Joe Engelberger)成立了 一家名为Unimation的公 司。公司名字来自于两个单 词“Universal”和 “Animation”的缩写。 1959年,乔治·德沃尔和约 瑟·英格柏格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命名为 Unimate(尤尼梅特),意思 是“万能自动”。英格伯格负 责设计机器人的“手”、“脚”、 “身体”,即机器人的机械部 分和完成操作部分;由德沃 尔设计机器人的“头脑”、“神 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机 器人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 置。Unimate重达两吨,通 过磁鼓上的一个程序来控 制。它采用液压执行机构驱 动,基座上有一个大机械臂, 大臂可绕轴在基座上转动, 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小机械 臂,它相对大臂可以伸出或 缩回。小臂顶有一个腕子, 可绕小臂转动,进行俯仰和 侧摇。腕子前头是手,即操 作器。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 人手臂功能相似。Unimate 的精确率达1/10000英寸。

1971年,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机器人协会。日本机器人协会最初是一个非官方的自发组织,以开展工业机器人座谈会的形式成立。1972年,工业机器人座谈会改名为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apan Industrial Robot Association ,JIRA),1973年正式注册成立。1994年改为现名――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JARA)。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更名为日本机器人协会,是因为机器人领域的重大进展导致了对机器人需求的多样化,机器人由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例如,核电站、医疗服务及福利事业,民用工程及建筑业以及海洋事业等方面。1974年,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在日本投入运行。日本川崎Array 重工公司将用于制造川崎摩托车框架的Unimate点焊机器人改造成弧焊机器人。同年,川崎还开发了世界上首款带精密插入控制功能的机器人,命名为“Hi-T-Hand”,该机器人还具备触摸和力学感应功能。这款机器人手腕灵活并带有力反馈控制系统,因此它可以插入一个约 10微米间隙的机械零件。

六足机器人的发展史

一、前言 談到足式機器人,當然目前主流大多是聯想到和人相似、有親切感的雙足機器“人”,從某一層面來看,以雙足步行為演化上的一個極為小眾的特例,本身對達到穩定運作控制的困難度很高,從瞭解「生物出生到可以開始自行運動所需的時間」便可以窺知一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類所能自在運動的地表也侷限在某一些型態之中,若要探討如何在各式自然地形上運動的法則,勢必得回過頭來探討多足動物的運動機制。而從物理直覺來評析,單就在崎嶇路面上運動的穩定性來探討,採用多足機器人會比較簡單且實際。基於這一些原因,仿生多足機器人的研發便有了背後的動機,模仿經過長時間演化後動物的構造,藉由觀察牠們的運動,了解為什麼有如此的動作,再利用機構或是控制去完成。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體型較大、有優秀運動能力的動物像馬、獵豹、羚羊等等都是四隻腳的哺乳類動物,但考慮到穩定性卻是六足比較佔優勢,只要用簡單的三腳步態(tripod gait)即可讓重心輕易落在支撐的三角形中。四足動物的腳可能需要比較大的力量才能表現出他的特性,但人類尚無法仿造出重要的肌肉和控制系統,以現有機構和馬達組成的系統,重量太重而無法有效運動。這時,自由度的選擇以及機構設計便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這二、三十年學業界創造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多足機器人,在後續的文章中便為各位讀者進行介紹[2, 3]。 二、學術界開發仿生多足機器人 (1)Quadruped 圖一 Quadruped[4] 由Prof. Marc Reibert所領導的MIT Leg Lab於1984~1987年製作,重38公斤,整體長度公尺,高度公尺,採用長柱狀的腳,每一隻腳連接身體的關節是由兩個液壓致動器(hydraulic actuators)組成,分別控制腳的前後及左右的旋轉,腳上有一個線性致動器來提供推進力。

2020-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目录 报告摘要 (1) 上篇总报告 (5) 一、2019 发展概况 (5) (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6) (二)稳就业作用初步显现 (8) (三)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9) (四)直接融资较上年下降52% (11) (五)聚合模式等新模式备受关注 (13) (六)共享平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5) (七)平台经营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 (16) (八)智能化应用进程不断加速 (17) (九)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十)规范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20)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影响 (23) (一)短期影响:有“冲击”也有“刺激” (24) (二)长期影响:“危”中藏“机” (26) 三、存在的问题 (29) (一)疫情冲击下平台企业经营压力巨大 (29) (二)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30) (三)《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 (31) (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32) (五)可共享资源开放力度不足 (33) 四、发展趋势 (34) (一)共享经济将很快走出疫情冲击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34)

(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35)

(三)未来几年平台企业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36) (四)资源开放和平台赋能成为共享制造的重要支撑 (37)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成为新热点 (38) (六)“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加强 (38) 下篇典型案例 (40) 一、滴滴出行:迈向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新阶段 (40) 二、小猪短租:发力自营业务加快智能化应用 (42) 三、Airbnb 爱彼迎:持续提升品质服务与文化体验 (43) 四、途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发力品质化服务 (44) 五、美团:全力打造综合性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45) 六、WiFi 万能钥匙:以技术自主创新保障连接安全 (47) 七、满帮集团:优化增值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48) 八、好活平台: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新模式 (50) 致谢 (52)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 告 报告人:张治鑫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 调查时间:2017.08.22-2017.08.26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整理报告时间:2017.08.27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尽管仍有人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总体发展较好,是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类似于众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需求,跟其他消费者一同订购旅馆、汽车、飞机、船舶等,以较低的价格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出租者可以利用闲置的产品赚取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直接交换、资源共享。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共享经济都表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有人却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质疑,共享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2.共享经济内涵及其争议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

行的。据调查统计,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共享单车,大概有一半的人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闲鱼等共享产品,只有26.92%听说过Uber。共享经济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在讨论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共性经济的主要领域 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共享金融、二手交易等。具体来看,出行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依靠着大量人工人力,促使着我国在农耕时代屹立于世界,农耕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我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已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国,西方国家文明改革,工业自动化生产渐渐地占据主要优势和地位,进而农业也渐渐地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器人类型 农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按作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可完成各种繁重体力劳动的农田机器人,如插秧、除草、施肥及施药机器人等(2)可实现蔬菜水果自动收获、分选、分级等工作的果蔬机器人,如采摘苹果,蔬菜嫁接机器人等(3)可替代人养牲畜,挤牛奶等机器人(4)可替代人实现伐木、整枝、造林等工作的机器人,如林木球果采集、伐根清理机器人等 农业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结构均包括五官、头脑、神经等部位,但与工业机器人又有如下明显不同 (1)作业对象的娇嫩和复杂性;(2) 作业环境的易变性和难预测性,要求机器人要 有足够的适应性;(3)使用对象与价格的特殊性,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简单、 可靠性,且制造成本应尽量低。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研发概况 发达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制起步早、投资大、发展快,这些国家拥有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的农业生产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农业机器人与其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际根据本国实际,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并相继研制出嫁接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如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机器人、荷兰的挤奶机器人、日本和韩国的插秧机器人、英国的柑橘采摘机器人等;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也表示出较大的兴趣。由于农业生产环境、作业对象及使用者等与工业生产领域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研发成功的农业机器人目前尚未实现商品化生产和大面积普及。 中国的农业机器人研发起步晚、投资少、发展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中国农业大学为中国大陆农业机器人技术早期研发中心之一,研制出来的自动嫁接机器人已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用于黄瓜,西瓜和甜瓜等幼苗的嫁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随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高校也相继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农业机器人差距更大,但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也为农业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导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对解放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共享经济产业发展态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共享经济上属于基本起步阶段,部分细分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行业发展可以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从中外共享经济发展对比来看,共享经济在国外发展起步比国内早,目前发展比国内相对更加成熟。从Uber、Airbnb 为代表国外共享经济近期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当前国外在租车、房屋共享等细分领域已进入高速成长期。然而,我国共享经济从发展形态、用户习惯、平台建设、供需双方认知等方面,目前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市场进一步培育,其中租车、停车、房屋短租等领域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图表中国共享经济行业生命周期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根据速途研究院数据,2012年在线短租市场起步时市场规模仅有1.4亿元,2014年达到38亿元,2015年超过100亿元,环比增长163%。在医疗分享领域,名医主刀自2015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年10月上线后的几个多月内就开展了数千台手术,业务量月均增速40%以上。在网贷领域,行业发展还处在高速增长期,领先企业仍然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搜易贷成立于2014年9月,在2015年实现营收65亿元。京东产品众筹于2014年7月上线,截至2015年12月,京东产品众筹总筹资额已突破13亿元,其中百万级项目超200个,千万级项目已有20个。分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分享经济各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人数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底,接入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数已超过1400万人,注册用户数达2.5亿人。成立于2015年5月的京东众包,半年多时间内就发展注册快递员超过50万人,其中参与过快递业务的就有20万人。到2015年底,猪八戒网注册用户数达1300万人。2015年约有7200万人次参与过众筹活动,使用过O2O 类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3亿人。 图表 2010-2015年中国典型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及新增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关于共享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思考

关于共享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思考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提出了指导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作为经济手段,"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根本立足点,共享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我国近两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从消费和生产的角度,对共享经济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如何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共享经济;绿色发展;商业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等领域,以共享闲置资源为核心理念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并逐步渗透和改变着社会大众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长,但从uber、Airbnb到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在短时间内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全球X 围内共享单车领域企业共有149家,该领域目前在全球X围内已吸引众多资金,其中,我国本土企业ofo小黄车已完成E轮融资,总金额近80亿元人民币,摩拜单车也已完成E轮融资,总金额达48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共享经济业态主要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运营模式创新,努力减少社会资源配置过程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寻找、发现、交易、使用社会闲置资源的成本,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从理论上看,共享经济有利于改善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可以作为受资源约束较为严重的城市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向。 绿色发展是中国在面临增长和环境双重制约下,所提出的具有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特征的新理念和新战略,本身所强调的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强调对自然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模式,而且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现实呈现,其在消费、生产等方面对经济运行模式进行的改造和融合,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论题: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姓名:姚尧 班级:机自10102班 学号:201015010232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一种代替人们从事某些特殊工作的科技产品——机器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什么是机器人呢?人们一般的理解来看,机器人是具有一些类似人的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或者叫自动化装置,它仍然是个机器,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有类人的功能,比如说作业功能,感知功能,行走功能,还能完成各种动作,它还有一个特点是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这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编程,改变它的工作、动作、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的一些要求,它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但从完整的更为深远的机器人定义来看,应该更强调机器人智能,所以人们又提出来机器人的定义是能够感知环境,能够有学习、情感和对外界一种逻辑判断思维的这种机器。 机器人的起源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机器人”是存在于多种语言和文字的新造词,它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即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或人造人,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工作。直到四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业术语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 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就流传着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艺妓(歌舞机器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67)后期,被称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出一个木鸟,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件事在古书《墨经》中有所记载,这可称得上世界第一个空中机器人。 东汉时期(公元25~220),我国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测量路程用的“计里鼓车”,车上装有木人、鼓和钟,每走1里,击鼓1次,每走10里击钟一次,奇妙无比。 三国时期的蜀汉(公元221~263),丞相诸葛亮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发明家。他成功地创造出“木牛流马”,可以运送军用物资,可成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较早进行机器人的研制。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

浅谈“共享经济”的利与弊精编版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转型?还是时代问题的思考! 小编想问下大家对你们而言,今年让自己记忆深刻的都有那些热词?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说出一二来,对于小编而言那肯定是“战狼2”和“共享经济”了,战狼2我们不多评价,还是说一说共享经济那些事吧。 2017年“共享经济”不断升温置之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共享经济”现在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起初从共享单车开始,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和雨伞五花八门应用尽有;此时此刻各种与“共享”有关产品数见不鲜,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开始进军“共享经济”的时代,是不是像极了2015年o2o 现象;共享经济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成熟的经济模式,还需要一个时间检验,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它所要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经济模式和时代接轨的问题,还有就是能不能为用户解决痛点才是根本。

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就是“通过闲置资源的共享和有短期使用需求的用户间实现匹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闲置资源租赁有需求的用户,它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由于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去年共享经济给全国增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看出来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增加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必有弊共享经济也是商家试图利用这种共享的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的垄断模式。 接下来我们举两个例子,先说说共享单车吧!现如今共享单车已经有包括摩拜单车、悟空单车、优拜单车、OFO共享单车等,真是多如牛毛啊;社会的需求有限,难道这么多的单车行业不怕供过于求?竞争如此激烈不怕倒台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共享单车大战早已来开序幕;像町町单车、悟空单车和3Vbike 单车因为各种问题纷纷倒台,而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可能才会是真正的赢家,到那个时候可谓呼风唤雨啊。而投资单车成本也不是一笔小的数目,还有运营成本,总的加起来成本还是相当高的,没有一定的融资和专业团队是不可能做好的。如

机器人发展史 (2)

机器人发展史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一方面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普遍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对人类的意义越来越重大。 本文将具体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会立足于社会科技现状分析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的起源 机器人一词,其实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作者根据小说中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机器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对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而根本原因是机器人涉及到了

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该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应当仿人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由脑来完成统一指挥的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平衡觉和固有觉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不可缺少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 1988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目前关于对机器人行为的描述中,以科幻小说家以撒·艾西莫夫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最为着名。艾西莫夫为机器人提出的三条“定律”(law),程序上规定所有机器人必须遵守:

浅谈共享经济的利与弊

浅谈共享经济的利与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转型?还是时代问题的思考! 小编想问下大家对你们而言,今年让自己记忆深刻的都有那些热词?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说出一二来,对于小编而言那肯定是“战狼2”和“共享经济”了,战狼2我们不多评价,还是说一说共享经济那些事吧。 2017年“共享经济”不断升温置之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共享经济”现在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呢?起初从共享单车开始,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和雨伞五花八门应用尽有;此时此刻各种与“共享”有关产品数见不鲜,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开始进军“共享经济”的时代,是不是像极了2015年o2o现象;共享经济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成熟的经济模式,还需要一个时间检验,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它所要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经济模式和时代接轨的问题,还有就是能不能为用户解决痛点才是根本。 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就是“通过闲置资源的共享和有短期使用需求的用户间实现匹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闲置资源租赁有需求的用户,它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由于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去年共享经济给全国增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看出来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增加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必有弊共享经济也是商家试图利用这种共享的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的垄断模式。 接下来我们举两个例子,先说说共享单车吧!现如今共享单车已经有包括摩拜单车、悟空单车、优拜单车、OFO共享单车等,真是多如牛毛啊;社会的需求有限,难道这么多的单车行业不怕供过于求?竞争如此激烈不怕倒台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共享单车大战早已来开序幕;像町町单车、悟空单车和3Vbike单车因为各种问题纷纷倒台,而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可能才会是真正的赢家,到那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2012-2013学年2学期 计算机新技术课程论文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学号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日期

摘要: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它涉及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个科学,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祥光学科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微电子和网络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然技术进展很快,其功能不断完善,性能显著提高,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下面我就简单论述机器人在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发展,并展望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机器人技术的产生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古代机器人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机器人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制作出的机器人控制技术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也不会有工作上的抱怨。正因为机器人有这种优势,所以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了。并且在近些年来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技术新的趋势。 二.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大致阅历履历了3 个阶段: 1.示教再现型(Play-Bhvack)机器人 示教再现型(Play-Bhvack)机器人-它由人独揽机械手做一遍应该完成的行为或通过控制器收回指令让机械手臂疏通,一步一步完成各个行为。能手为历程中机器人会主动将这一历程取出追念装置。当机器人事情时,能再现人教给它的行为,并能主动反复的执行。这类机器人不具有外界讯息的反应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UNIMATE”和“VERSTRAN”这两种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典型代表。直至目前,这类机器人还在一些工业坐蓐线上获得应用。 2.有觉得的机器人 有觉得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必定的感知能力,如有听觉、视觉、触觉等成效。机器人事情时,依据觉得器官(传感器)获得的讯息,灵活调整自身的事情形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境况下完成事情。如:具有视觉的机器人能认字、识别二维图像或三维物体的特征等,可用于产品的外观查抄、分拣、装配等事情,有些行走机器人还能鉴别周围环境的其它障碍物,并主动避开它们;有触觉的机械手可紧张自在地抓取鸡蛋,既不会使鸡蛋掉下,也不会捏碎鸡蛋;具有嗅觉的机器人能诀别出不同饮料和酒类等。 3.智能型机器人 智能型机器人,它不光具有觉得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果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追念、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越发庞杂的行为。如:具有行走成效的机器人,其重心电脑控制着机器人的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而用脚完成搬动成效;有些机器人能够识他人的天然发言,可以“听”懂人用天然发言收回的各种命令,完成相应的行为(图3)。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与内部世界——对象、环境和人相适应、相调解的事情机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