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姓名:唐佩

学号:0910030231

日期:2011-10-22

前言

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

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

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

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17日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安排及路线

四.实习详细内容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115°52′E—116°08′E,19°26′N—29°41′N,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1473.8m。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

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证据。山谷有大量碎石沉积,且石块大小有明显不同,也可以说明此地区有流水的搬运作用。庐山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从总体上来看,庐山属断块山构造、冰蚀地貌和流水地貌综合的结果。庐山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由于地形原因,虽然位于我国的长江热炉一带,但庐山却是热浪中的一处清凉之地,因而很适宜作为避暑之所,我们所见有解放军疗养院,南京军区疗养院,美庐,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都建立在此处,山水相依,文人佚事多于此,因而使庐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2.庐山地貌

庐山地貌总体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

a.构造地貌

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据庐山博物馆

介绍,庐山地区在几百万年前为浅海环

境,或经火山爆发隆起,在漫长的地质

年代中,大规模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

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

用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从而

形成今日之庐山。

与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较,庐山不算很高,但是由于它位于长江和

鄱阳湖旁边,由于周边地势平坦,因而将其衬托的海拔较高,站在庐山上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庐山多背斜、向斜、断层和单面山

含鄱口为庐山看日出最妙之处,山高谷阔,站在此处可以远眺鄱阳湖,日出于湖,并且可以远眺庐山主峰—五老峰,五老峰原是连在一起的五座山,远看像五位老人静坐沉思,因而得名。而经人指点,仔细一看又像领袖仰面的神态,甚是逼真。而五老峰在地貌形态上属于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庐山山系褶皱发育也很完整,我们站在含鄱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层的基本走向。

在走锦绣谷沿路的地方,也可以随处可见大的断层,以及断块山,整个山系像是被神斧整齐的劈开一样,还有去三叠泉的沿路可以看到很开阔的山谷,山谷的对面是大片的断块山系。

图中是实际拍摄到的铁壁峰顺层剪切

带,根据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铁

壁峰岩层在下滑过程中,形成密集的剪切破

裂面,岩层因受到剪切旋转而形成杆状构造。

使人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在锦绣谷需途径一个“仙人洞”,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描述的这处景点。仙人洞相传是吕洞宾得道成仙的地方,洞宽约4米、深12米。洞内岩层层面平缓,据导游介绍,“仙人洞”形状像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的形成原

因可能是:庐山大多为长石、石英类岩石,石英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而被保留下来,形成这样的景观。而长石类容易受风化或是流水侵蚀,所以就不复存在了,这可从洞穴上面的泉水下渗可以推测到。

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桌”。碑石记录,“冰桌”为震旦纪长石

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独立巨

石,石身滑润,上下巨石沉积放埋极

不协调,为冰川漂砾,老师介绍说,

这个“飞来石”,据说其形成有不同的

说法:①冰川学说,认为此石为冰川漂砾,因为西谷是U型谷,而这么大的石块也只有冰川才能搬动,而周边地势平坦,不可能有这样的产物,所以才有此推测,冰川的外力作用使得上面的巨石旋转,形成桌面。②外力作用,因为沿西谷两岸都是高山,地势较高,受外力作用,石块从高山跌落,刚好掉到此处,而上部的石块也是跌落而形成的“冰桌”。③流水作用,这是一条河谷,而巨石巨石明显的层理构造,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沉积,使得岩石在重压之下逐渐形成,而上部巨石也因为外部原因而旋转。其中的间隙,是后来形成的砾石填充物,而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还需我们继续探索。

b.冰川地貌

庐山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因而其大多地貌,被一些专家学者定义为冰川作用的结果。

犁头尖都第四纪的典型地貌,在

冰川刃脊处有大量的巨石,其与周边的岩层走向都不相同,且其岩石外部都是有棱有角,因为在高山山脊处易形成冰川,冰川受重力作用,向下滑落,形成中部错乱的岩石排列。

这是芦林冰碛泥砾剖面,是40—2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主要物质为

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坚硬,因而被保

留下来,而长石经过外力风化,流水

侵蚀,逐渐变质,成为碎沫。而两边

未被流水侵蚀的地方,其内部的岩石

应该是一些大的岩性相同的碎石。老师说,若是刨开外部土壤,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壤里面含有大量的由冰川下滑所携带的碎石。

在青莲涧U型谷与九叠谷交汇处有

一个高达120米的阶地,因为九叠谷也曾

是一个冰川U型谷,这个阶地有三期冰川

阶地叠加而成,后经过流水侵蚀加大了阶

地高度,所以形成庐山最壮观的三叠泉。

而在流水的向源侵蚀下,瀑布的高度会越来越高。而水量也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因此形成的瀑布也会有不同的壮观的景象。这一现象在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属于普遍现象,例如石门涧,锦绣谷,天桥都是由于冰川侵蚀而形成的,河谷地区堆积大量的石块,长年累月,石块虽已被郁郁葱葱的树丛所代替,但是冰川遗

我的家乡英语作文:庐山

我的家乡英语作文:庐山 导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My hometown is Mount Lushan.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Mount Lushan is very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excellent climate and long history. Mount Lushan stands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the north bank of the Poyang Lake. It has many nice scenic spots, such as the Flower Path,the Five-Old-Man Peak, the Three-Step Waterfalls and so on. Thousands of people from other parts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ome here every year, especially in summer. Summeron Mount Lushan is very cool. It can' be called a huge natural air-conditioner in summer; Winter here is nice, too. Heavy snow falls every year. 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Mount Lushan in summer is green like a clear fountain, and in winter is white like a white jade."

庐山实训心得

庐山实训心得 庐山实训心得 学校为了我们能在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具体的实践锻炼,同时增加对庐山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开始了对庐山的实训生活。也因为这次实训,自己学到了很多。 对于庐山,没去实训基地基本是不了解的。第一次去庐山也只是匆匆走过,没有特别的在意。 观看教学视频时,才发现自己对于庐山太过于肤浅。深究于庐山的历史,有“万国博览会”之称的别墅群,创造了“一山六教”的世界奇迹,有近代的国共历史等。看到这些,我不经感叹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九江人,有些惭愧。 整个实训过程中,拿组员们的说法,“除了累还是累,但过得很开心”。学校给了六天的时间,因天气因素,实地考察时间仅仅只有两天。或许,总的来说,虽然没有其他成员的那么充实,但感觉很满意。 首先,来说说行程中的一些事。 第一天出行的目的地是剪刀峡和芦林湖。因不熟悉路途再加上积雪因素,走了一些弯路,浪费了一些体力与时间,最后确定去剪刀峡走的是小路,路途有点冒险,组员之间相互扶持着。 剪刀峡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剪刀状,至少我们一群人没有看到。地图中,两条溪水状形成剪刀状。揣测了很久,或许这个景致只有在高处才可以看到吧。

芦林湖的风景,让我们有点失望。观看视频,我们知道芦林湖是毛泽东在此游泳的地方。或许是气候,湖水整体水位很浅,湖中的观景亭远远地耸立在湖中央,游客也很稀少,没有任何的朝气。视频中,是何等的雄壮,而此时此景,有点失望。 第二天出行的目的地是花径。因第一天出行没有注意好自己,有点受风寒。脑袋有点晕乎乎的,但出于组员的整体协作关系,最后还是出行了。一路上,我们走得是小道,一步一步石阶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在他们的帮助下,最后还是挺过去了。 来到目的地花径,花房的温度比较温暖,适合繁殖各类花草树木。花房里面分两面,一面主要是以盆栽为主,另一面以花朵为主。鲜花簇拥的花房里,忍不住地进行了一些拍照。 其次,讲讲自己这段时间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吧! 住宿上,十五个人的一个寝室,有点大,也有点杂,但过得还算和谐。其实,这段时间,应该要谢谢一些人,在主动地帮助集体。比如清晨的开水,没有学校里的方便,每天必须起来烧;还有寝室的卫生,并没有让阿姨为我们做什么,一直都是热心的室友们一起打扫,很是开心。或许,这么大了,这些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基本工作吧! 实训过程中,休息的时间比较多,男生与女生之间也住的很近,所以来回的行走也很方便。这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也很互助。一直,我都在感慨,大学里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陪伴着,相扶着走到最后。我想,不管是几年,还是十几年,这段庐山的实训生涯,都很难让人淡望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 山瀑布》意思|赏析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一向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此二诗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载)前后作者初次登庐山时作。第一首五古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

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水》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第二首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

xx实习报告xx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xxxx 实习内容:xx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xx [一]、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阻与娟秀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光鲜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衡降水1917毫米,年平衡雾日191天,年平衡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衡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优良的气候和柔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出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xx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捷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捷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丰盛。森林覆盖率达%。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娟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捷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xx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

珠玑。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1 《望庐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古诗简介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瀑布》翻译/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望庐山瀑布》赏析/鉴赏 本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

自我介绍(英文版)

面试 自我介绍英文版 面试自我介绍英文版:For reference onlyGood morning ! Everyone! (or Ladies and gentlemen)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myself. and I hope I could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eventually become a member of your school. Now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please. I’m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MAOMING UNIVERSITY . My name is TOM ,21 years old. , born in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 My major is English, and I will graduate this June. In the past 3 years,I spent most of my time on English studying and practise. I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and past CET-4 with a ease. Skilled in use of Office 2003, excel. My graduate schoo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my cadet teacher should qualify me for this particular job. Although perhaps I’m not the best among the candidates, but with my strong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full enthusiasm for education, I am sure I will satisfy you well.

庐山景观鉴赏

班级:20092712 姓名:郑明霞学号:2009276105 庐山景观鉴赏 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她耸峙在九江市区南面。气吞壮阔的扬子江,影落浩渺的鄱阳湖,控大江与大湖交汇之处,东下直达宁、沪,西上可通汉、渝。庐山的自然风光以绚丽多姿著称,危峰秀峦,奇云诡雾,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盛夏如春凉爽宜人。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一、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 (一)庐山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2.地形构造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

婺源英文介绍

婺源英文介绍 Originally Wuyuan belonged to Huizhou of Anhui,and recently it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Huizhou and became one part of Jiangxi province.Wuyuan is a world-famous town strongly featured by Huizhou local culture and the idyllic scenery. Wuyu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Wuyuan gets close to Quzhou of Zhejiang province on the east and Jingdezhen of Jiangxi province on the west. It is near to Huangshan Mountain on the north and Sanqing Mountain on the south. 婺源原属于安徽徽州,现在被分割出去,成为江西省的一部分。婺源是一个以徽州当地文化和田园风光闻名世界的城镇。婺源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东面与浙江衢州接壤,西部与江西景德镇相连。其北面为黄山,而南面则是三清山。 Wuyuan County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Ziyang,in the county's central town, is 140 km away from Quzhou of Zhejiang to its east,180km from shangrao to its south,80km away from Jindezhen to its west and 114km away from Huangshan to its north; it is like a bright pearl embedded in the Huangshan-Wuyuan-Lushan golden

望庐山瀑布全诗意思解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庐山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着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教案设计 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看看吧!这,就是瀑布。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幅瀑布图都是优美的,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前者是近观,画面幽静迷人;后者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的感觉。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对比欣赏,仔细品味两幅瀑布各自的诗情画意,在鉴别中理解诗的内涵,能提高学生欣赏鉴别

庐山云雾茶 英文介绍

Lushan Cloud-fog Tea is a sort of top-quality green tea produced in Lushan Mountain, Jiangxi Province. It is named after the production place. Lushan Mountain is featured by high altitude, great seaso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trong irradiation of ultraviolet, could and mist suffusion in half a year, and murmuring spring. This environment offers advantageous growing conditions for tea trees and facilitates the compounding of aromatic substances in them,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top quality of Lushan Cloud-fog Tea. Made of tender shoots, Lushan Cloud-fog Tea is characterized by elegant and prominent appearance, unveiled silver pekoe, jade green color and luster, lingering fragrance, fresh and sweet savor, as well as long-lasting aftertaste. The liquor is abundant in tea polyphenol, leaf extract and long-lasting intense fragrance, with the content of tea alkaloid and vitamin C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types of tea. It is said that monks living on the Lushan Mountain began to plant tea trees on the mountain early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1800 years ago. The period around Qing Ming Festival is the high time for picking tea leaves, the raw material of Lushan Cloud-fog Tea. The most precious Lushan Cloud-fog Tea is “Mingqian Tea” which is made of tea leaves picked prior to the Qing Ming Festival when spring just comes back and the shoots are extremely tender. The picked shoots must be processed on the same day with multiple working procedures. One kilogram finished tea requires over 0.1 million tender shoots.

庐山实习心得体会

庐山见习心得体会 姓名:李薇薇 学号:5203208079 院系班级: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3班 在11月的中旬,从13号到16号,我们去了世界地质公园—庐山,进行了专业见习。仔 细想想,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一“鸡公山一日游”的集体活动外,其他时间班级里也没有出去 过,而且对于已经大三的我们来说,以后集体活动的机会,恐怕也是很渺茫了,就这样我们 的庐山之行就浩浩荡荡的进行了。我满心的期待这次的旅行,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查了许多庐山的资料、庐山的气候,也把《旅游规划通则》和其他的一些学术方面的资料随 身带着。我们的庐山之行虽然因为甲流感耽误了一些,但总算是正式的拉开了帷幕。 第一天的游玩我们去了五老峰。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 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 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从各个 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 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 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 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 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在星子县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 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 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 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但是,虽然名字叫的新奇,我也是始终没有那么好的观察里和 想象力,五老峰也只是爬了四峰,二峰也没有去成。还是有点遗憾的。后来又转去与五老峰 遥向可视的含鄱口,在含鄱口上可以隐约中看到洞庭湖。山上的旅游商品也不是很贵,可以 带回家的东西还是不少的。第一天的行程还是很快的就结束了。 第二天还是八点在餐厅外集合,我们的路线是黄龙寺——三宝树——锦绣谷——花径— —白居易草堂——牯岭街。首先还是一个一个的台阶,上上下下。终于到了黄龙寺。庐山黄 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上,前面对天王峰,后面是玉屏峰,西边为赐经亭,下临潺溪。寺 周围还有很多高大的树,在风水学上,黄龙寺可是块风水宝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 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 龙寺”寺额和“禅堂”之匾,至今保存完好。虽然黄龙寺和三宝树一再的遭到破坏,但三宝 树,两棵1600多年的,一棵是600多年的,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抱住的“三抱树”依然挺拔 在世人面前,坚忍不拔。穿过锦绣谷,沿着花径,我们到达了白居易草堂,白居易十景虽然 不能全部看到,但是,我最欣赏的就是十景之一的“清泉绕舍”。引堂东瀑布里的水,汇合成 了绕着草堂的小溪,形成“清泉绕舍”之景。白居易的诗《别草堂三绝句》说道:“三间茅舍 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这种“流水周于舍下”的设 计曲折有致,显示出清源脉脉,疏水无尽的美感,它完成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山水的完美结合, 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特点。白居易最爱此景,写诗云“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 屈曲绕阶流。”再下一站是牯岭街,是老师们为了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特意安排的。到了牯 岭街,我才真正的知道,为什么说庐山是开发的相当全面的一座山这句话,在牯岭街上,旅游 商品,吃饭住宿,休闲娱乐等等,可以说是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个中等发达城市。这就有点遗 憾,因为,虽然说庐山是一个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景区,但建筑太多,人为的干扰因素也太 多,山的或宁静或朴质或壮观无形中也被打乱了。这也许是所有景区开发中不能避免的吧。 至少信阳鸡公山就是这样,越开发越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就像一位本来清丽的少女硬是给 她添上浓妆艳福,实在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望庐山瀑布 》是李白 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词 。 这首诗词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反映了李白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无限热爱。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 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含义为: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着名的风景区。 2.香炉含义为: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 而得名。 3.挂前川含义为: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含义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词简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 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 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 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 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词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含义为: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

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 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李白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 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 彩。 这首诗词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 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词, 说“帝遣银河一脉垂, 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庐山实习报告之我的感受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实习路线:秀峰龙潭,卧龙桥,涑玉动~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三叠泉~九江县狮子洞。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了解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习了解了地质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 er,实习总结:虽然实习时间很短暂,但是和同学及老师在一起观赏庐山美景的同时,我们

《望庐山瀑布》赏析及创作背景

《望庐山瀑布》赏析及创作背景 导语:《》这是诗人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1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赏析2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