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CS的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系统 精品

推荐-CS的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系统 精品

推荐-CS的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系统 精品
推荐-CS的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系统 精品

摘要

随着火电技术的发展,发电气设备日益趋于高参数、大容量和复杂化,其经济安全运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设备实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和检修体制不论从发电厂自身的利益还是从社会的要求出发,都是必须和迫切要求的电厂电气设备众多,二次系统,发变组保护,励磁系统,输电线路保护,各种中低压开关保护回路复杂,所用继电器,接触器型号种类众多。通过软件系统规范设备管理,促进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电气系统管理的发展研究方向。

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电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行业背景,技术背景,电气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用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气设备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解决当前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设备信息的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迈进一大步。通过框图方式详细分析了业务状况,以及业务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本系统使用VB开发基于Access 2000的C/S软件的解决方案。Access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系统运行。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和结构设计、技术路线等。还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系统关键问题的解决和每个模块的功能实现。

本文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综合应用设备管理理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设备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保存,为电气设备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和辅助决策支持。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is moving towards high-parameter, large capacity and plexity, and its economic impact on the munity safe operation is also growing on the equi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e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ystem, regardless of from the power plant of their own interests or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proceed from, is essential and urgent requirements of a number of power plant electrical equipment, secondary systems, transformer protection, excitation systems,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protection, all kinds of low-voltage switch protection circuit plexity of,the use relays, contactors models and diversified. Standardized device management through software systems, promoting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s the electrical system manage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dust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echnical backgrou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dvanced device management theory, puter technology, to realiz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storage, processing, maintenance and us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to solve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so that devices work to modernize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owards a major step. Way through the block diagram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business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his system using VB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ess 2000 C/S software solutions. The Access database way realization system operation.. Access database, means to achieve the system running.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system overall design,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technical routes. Also details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main system-critical problem-solving and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In this paper, access to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ory,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wer plant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itially realized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ss, data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for an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vides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assistance decision support.

Key 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S Mode

第1章绪论

1.1背景研究

1.1.1行业背景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为提高我国电力生产效率,解决旧的体制对电力工业束缚,我国实行了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现电网开放,打破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的传统结构和地区性垄断。核心内容是实施“厂网分开、竟价上网”,先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和选择机制,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竞价上网”环境对发电企业的运营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经营意识,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深入研究电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充分了解成本构成及其变动规律,努力控制成本;要预测未来负荷,树立市场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创造有利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当前发电企业关心的问题。

1.1.2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飞速发展,它己经成为了全面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技术。信息技术己经渗透、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显然,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生产过程,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面对这种形势,传统的技术基础,管理策略己经远远不够,企业需要高瞻远瞩,制定长期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发展策略。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工具己经成为过时的观念,发电企业管理者己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消耗、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各发电企业需要努力采用新的管理信息技术。

1.1.3企业背景

对于资产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讲,设备资产及其技术装备水平,职工的技术水平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电力系统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十几年前,电力系统125MW机组为主力机组,现如今300MW机组作为主流。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600MW, 1000MW机组正逐步走向电力系统的前沿。机组容量的扩大,使得电厂子系统各部分日趋复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火力发电厂汽机、锅炉、发电机三大系统容量日趋扩大,辅助设备日趋增多,控制系统日趋精密复杂。然而,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大和电力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的一个强有力措施就是在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保障其正常运行。

1.2现状调查

审视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1)作为世界主要的工业产品生产大国,需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2)大量工业技术装备,随着时间推移,进入故障高发期,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节能与环保、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善与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技术水平。火力发电企业,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涉及的专业众多,技术含量高,汇聚热能动力、电力生产、电力输送、电气保护、水处理、燃料运输和管理等众多学科。电厂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采用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AM等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这些

管理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的、覆盖全企业或主要业务部的辅助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电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各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上的协调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把设备的购买、使用、更新、改造、制造分割开来;无法进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管理。对于设备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化。

对于电厂来说,在设备管理检修方面相对落后,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包括了设备的大修、小修、定期维护等,如《发电厂检修规程》明确规定,机组大修每3-5年1次,小修每年1次,纯预防性维修模式下,设备状态要素的提取不全面,管理者往往过多强调设备周期检修,为避免电厂故障停机,往往用大量维修来换取设备的可靠运转;另外,设备零部件寿命周期的不确定性,使设备的更换周期难以确定,这种不确定性造成设备在服役周期内仍有故障发生,并由此产生机组的低谷削缺和非计划抢修,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节奏,使生产陷入被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一台300MW发电机主系统电力设备400V低压开关有400多个,6KV 开关有20台,高低压电机200多台。二次系统,发变组保护,励磁系统,输电线路保护,各种中低压开关保护回路复杂,所用继电器,接触器型号种类众多。这还不包括辅助系统化学系统,除灰系统,输煤系统所辖众多电力设备。这些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摆在电气系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一个电气工作管理者来说,如何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质量,加强队内信息沟通,工作协作,为整个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是摆在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3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建立一套面向发电厂电气系统设备管理模式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为整个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广泛的调查,对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体系及设备管理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发电企业设备管理的经验,探讨当前国内发电企业的设备管理的特点及现状;借鉴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总结建国以来电厂设备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莱城电厂当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把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电厂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出一套符合厂情的、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行性的满足企业设备管理需要的管理软件,完成山东莱城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1.3.2研究意义

设备管理是电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组成与功能越来越复杂,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对于生产质量及成本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设备管理追求的目标就是:以较少费用和消耗,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维修性,保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企业充分发挥设备能力、顺利进行生产、全面提高效率提供有力保障。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实现生产现代化,使生产有序进行,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充分的保证。对于像山东莱城电厂这样典型的现代化发电企业,一次发电机跳机事故,仅开机,重新将发电机并入电网所产生的费用至少40万元,这还不包括因停机造成的少发电量的损失。显而易见,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效率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电厂的经济效益。

电气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其任务能够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的实现数据的

采集,为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及辅助决策支持。

1.4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介绍了设备管理理论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中作用的实现以及其它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作为整个系统的理论基础。

2、调查分析发电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设备管理特点,在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对设备管理技术的需求,并提出本系统的主要功能。

3、根据企业现状和对系统性能要求来选用合适的开发工具,系统架构及数据库工具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化。

1.5本文的组织结构

在第1章绪论中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背景,以及国内类似系统的研究和使用情况,还有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本文的组织结构。

在第2章需求分析部分概要地描述了电气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目标、系统所解决的问题,并且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都进行了描述。

第3章是系统的构架设计,在这一章里,首先对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行了描述,之后是对系统总体架构、数据架构、部署架构和功能架构等几个方面的分析。

在第4章中,作者用类图表现系统的静态结构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活动图表现系统的动态结构,并用时序图、协作图对系统的详细设计做了一定的补充。在数据库详细设计中,作者详细列出了数据库中的字段和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还分析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第5章是系统实现。在这一章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实现,并将各主要功能的具体实现从设计思想、模块流程图、实现代码等几个方面来描述设计者所做的工作。并对系统的主要技术做了分析。

在第6章的结论中,作者对本次设计所做的工作做了简明的总结,归纳了在这次设计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和系统的不足,并对系统今后的实施工作做了展望。

2 需求分析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无论项目大小,在系统设计之前,都应该对系统用户的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即要知道此次设计的系统究竟是要“干什么”,要完成哪些任务、能实现什么功能。这些准备工作便是系统的需求分析。一个系统的设计全过程中,需求分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此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此次系统的设计是否能够成功,如果需求分析做不好,即使你有很强的编码能力,也无法设计出好的应用系统。

2.1设备管理理论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应用一系列方法、理论,如系统工程学、价值工程学及设备磨损和补偿理论、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设备监测和诊断方法、综合管理的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从设备查询、设备添加、设备查询、配件查询、配件添加、配件修改/删除、设备维修、维修查询,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设备、配件、维修等几个方面,具体可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1、购置所需设备进行添加,设备有使用周期,设备到了使用年份,对设备进行报废。当管理人员需要使用进行查询。

2、对设备的配件进行管理,实现以下三个功能添加配件、修改/删除配件、查询配件。

3、合理使用设备。通过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减轻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预防事故的发生。

4、及时检修与精心维护设备。正确运用设备运行的基本规律,合理地制定检查、维护、修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

5、维修设备时需要配件进行维修,或者是设备的某个配件损坏进行更换,对库存内的配件进行查找,当库存不足,或不满足需求时提示购进。维修人员也可以在系统里查询到需维修的设备。

6、其它日常管理。比如设备的分类、编号、报废等。

2.2电厂设备管理特点

电厂中的设备数量多、规模大、构造复杂,在设备购置、查询、使用、维修、报废等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要处理,只有实现准确高效的设备综合管理,才能保证电力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电力生产安全可靠、连续稳定和经济低耗,所要求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查询等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信息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原来的手工管理方式和手段,己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严重阻碍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需要,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数据不完整、不规范,定额标准不统一、不齐全。

2、信息收集手段落后。传统的手工办法速度慢,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且由于管理层次不清、信息渠道不一,同一内容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往往不一致。

3、数据统计、汇总速度慢,而且容易出差错。

4、信息保管手段落后,查询检索不便。信息的存储主要靠报表,手段落后,共享性差,不能及时保证需要。

5、数据分析差,决策手段和方法落后。由于受数据加工能力的限制,对收集上来的数据,综合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

的预测,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也缺乏科学的依据,多凭经验和粗略推断,难以做出科学和实际的最佳决策。

2.3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2.3.1建立电气设备管理平台

电气设备细分为设备,配件进行管理。按照类型不同分为设备管理、配件管理、维修管理。按照功能分类分为添加、报废、查询。相互间容易出现扯皮,互不配合的不利局面,设备检修出现的灰色地带,检修质量难以保证。各班在工作中,班组管理中存在的设备管理计划,日常工作安排等各种信息手工记录,信息量大,难以保存;检索信息,查找困难,难以统计归类,不利做出最优的决策。车间管理者难以及时掌握,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协调,控制。通过建立班组管理平台,协调设备和配件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供需问题,及时准确反馈维修过程中的配件需求,为维修设备决策提供保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因为管理上和人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出现不要的损失,争取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3.2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电气设备,种类很多,技术复杂,且因为历史原因造成同一类型产品型号众多,技术各有侧重。客观上造成培养一个合格的电气检修人员通常需要2-3年。技术资料很多为纸制资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损坏,丢失,老化。难以保管、维护。随着检修人员的工作岗位变化,人员流动,技术资料传承性变差。客观上造成人员素质降低。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故障率也越来越高;随着科技进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对电气检修人员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设备管理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技术资料实行资源采集、加工、储存与信息服务。利用技术管理平台,总结各设备的技术信息,技术要点,建立培训机制。方便人员查找资料,更快更好的促进人员素质提高。

2.3.3建立设备基础与运行的信息化管理

设备管理是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高效的设备管理制度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机组与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实现预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建立设备资产台帐,进行相关信息登记,跟踪设备的变更移动,掌握设备的在装、使用与闲置情况,以期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效益。实时或历史记录和分析设备的运行信息;依据五定原则,实施设备润滑工作管理,并对润滑记录统计分析。对设备实行绝缘监督工作,记录电气设备绝缘数据,分析设备内在质量。

2.4系统的业务模型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是对整个系统的应有的总体业务流程的总体概括和简单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或用户对系统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和了解。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用例模型如图2-1所示,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快速的记录编辑大量信息,并可以快速检索。

图2-1系统业务模型

2.6系统业务流程

用户经密码验证后进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选择进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维修管理几个模块进行信息服务工作。进入每个模块选择很多具体功能。进入系统后可以对各种信息录入、修改、编辑、查询等。设备、配件的管理和设备的维修和查修,在维修过程中所需的配件进行调用,如所需配件不满足库存,则提示库存不足请购买。

图2-3总体流程

2.7功能性需求分析

功能性需求主要说明了系统各种功能部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即待开发软件在职能上实际应该做什么。一般来说,是用户最主要的需求,通常包括系统的输入、系统能完成的功能、系统的输出以及其他反映,根据设备管理理论相应的需求。

该系统能根据时间及系统名称、运行时间、故障缺陷种类等查询各种信息。具体要求如下:

1、设备基本信息的添加、报废及查询;

2、配件管理功能有三点添加、删除及修改、查询配件;

3、设备维修记录的录入、查询;

4、设备维修记录同时录入所需的配件;

5、所需配件的编号、名称、数量;

6、调配维修设备所需配件,如不满足库存,则提示购买。

3系统的架构设计

3.1系统的软件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 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数据库为Access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即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

Access能够存取 Access/Jet、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甲骨文软件公司),或者任何 ODBC 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熟练的软件设计师和资料分析师利用它来开发应用软件,而一些不熟练的程序员和非程序员的"进阶用户"则能使用它来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虽然它支援部分面向对象(OO)技术,但是未能成为一种完整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

3.2工作模式

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

3.2设计目标

设备管理系统是面向电厂电气部门的管理软件,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满足使

用方便、操作灵活等需求。本系统在设计时应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用。完善的班组管理。支持设备多种管理。信息查询方便、快捷。

设备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的技术指标有:

1、具有较好的跨平台性:用户可能使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且为了适应今后可能的变化,系统应具有较好的跨平台性。

2、良好的交互性:工作内容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人机交流,这就要求系统的交互性要强。

3、较好的可扩展性: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变性,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4、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投入使用后,主要是由管理员承担系统维护的工作,维护人员不定期变动,这就要求系统的可维护性强。

3.3设计模式

本次系统的设计采用的是三层C/S结构,所谓三层体系机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客户端不直接和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D通信与中间层进行处理,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系统基于VB,可以满足信息安全,使用简单,配合一定的管理模式,可以生成的exe平台直接操作。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大多数没法自动升级而需要人工升级。

3. 5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根据功能分析,系统主要有设备管理、配件管理和维修管理几个模块组成组成。每个模块又有几个子模块构成,如图3-3所示。

图3-3 系统流程图

3.5.1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添加、设备报废、设备查询。设备台帐记录设备各种基本信息,如设备编号、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价格、设备状态等。

3.5.2配件管理

配件管理包括配件添加配件、修改/删除配件、查询配件。系统记录配件名称、配件编号、价格、数量、厂家以及对配件的备注。

3.5.3 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包括设备维修和维修查询,在设备进行维修时对配件进行调用。当配件不满足库存需求时,则提示购进。

3.5.4 系统管理

退出系统的功能

4 系统分析与数据库的实现

4.1 系统简要分析

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可以使之成为一个内容完整、数据可靠、图纸准确的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为电气设备的添加、查询、维修、检修、大修等存储资料,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由于系统档案生成的特征是按时间具有连贯性的,它可以为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提供客观依据;当电气设备运行维修、报废调动后,仓库人员可以通过熟悉档案资料,迅速掌握和了解设备状况,便于开展工作。通过对档案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做到对事故的预测和控制,减少不必要

的损失;通过档案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本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对电气设备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

登陆系统后仓库管理人员可自行添加数据,添加并修改设备相关信息,并且对相关配件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功能。

4.2 应用需求分析

我们知道,大多数设备管理办法是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设备位置变迁、检修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帐上,即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对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另外,现实中的电气设备管理,因多种因素造成档案质量欠佳,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电气设备修试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人员不注意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在电气设备购置验收的过程中,当档案管理人员不在现场参与设备开箱验收时拿走资料,造成原始资料的流失。在设备安装、检修、试验等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不上报竣工资料或上报内容不全,从而形成了电气设备修试档案的残缺。

2、部分修试安装单位不注意抓平时修试、安装工作中的施工、检修现场记录,而是在全部工作结束后突击填写修试、安装数据,造成电气设备修试档案数据失实。

3、电气设备修试中档案的修改不到位。由于设计变更或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报废等施工过程中,因有些图纸资料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加上编制施工档案和申请修改接线图纸费时、费力、费资金,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自作主张进行修改,或虽经请示修改,但改后不留任何文字材料,或改设备不改图纸,造成资料与实物不符,使电气设备修试档案失去可靠性。

所以,建立一个功能比较齐全,方便内部管理的电气设备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企业带来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目标。

本管理系统合理的借鉴国际领先的设备管理思想并结合国内设备管理现状,以灵活、通用为主要设计思想,开发适合于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使用本系统之后,将会提高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耗材,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仓库管理者对电气设备的情况和资源配置有具体的了解,从两角度管理设备分别是设备、配件。查询设备信息、配件信息进行管理。仓库管理员可以直接查看设备情况,添加,删除设备,可以把需要维修和已经报废的设备进行记录。

企业管理者有修改员工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系统中,管理员可以以个人身份管理自己的设备,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企业并查看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

4.3 业务流分析

电气设备管理,其日常工作是琐碎的,主要业务包括:

1、全面收集设备、配件,进行维修、添加、删除、报废。做到设备编号和技术标牌齐全,设备名称、状态、生产厂家。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从添加、查询、维修,直至报废更新等都管理起来。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地查询设备的配件资料,在库存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根据维护计划按照一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满足维护与维修之需要;对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可以方便维修人员的在线查询,这些资料是对他们非常有用的。

2、设备运行状态管理系统,将设备运行日动态、设备使用者反馈信息等资料输入数据库中。根据设备的技术文档在线查询,快速输出当前设备工作状况,从而对生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技术资料的管理,提高该设备的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进行维修,减少人为生产计划延误与生产成本增加情况的发生。

3、设备名称、厂家、编号等信息完全按国家、行业规范和首钢公司制定的制度、办法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按管理要求完成数据管理的操作。

4、设备日常修理管理:对电气设备的维修、查询、报废、使用状态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记录制定最佳维修方案,并指导维修人员按照设备运转部位的性能,技术要求,运转情况,而采取正确地维修方法,缩短因设备修理而停机的时间。使设备管理工作深入细致,实现维修工作量的考核数量化。

5、设备故障管理:主要记录了设备故障发生的日期、维修的内容。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对历次设备故障记录的分析,故障类型的统计可得出:易损配件,在正常条件下的磨损和使用期限,有计划地进行更换维修;对非正常的设备故障,设备管理人员就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性维修,降低故障率。

6、配件管理:本系统对配件的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添加、修改、查询这几种功能着手,也可以再分为:《配件清单》记录了各台设备所需要更换的主要易损件的编号、名称、维修日期、维修内容。再从维修角度出发,记录维修时所需要的配件的编号、名称以及数量在配件数据库里面进行调配,如果配件不足则提示需要进货。

7、设备管理系统统计报表:为了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设备技术资料、修理费用、配件数量、设备故障、固定资产价值等经济技术数据,本系统择其重点,提炼出五十多种设备管理统计报表。这些表上的数据都是动态的,是根据各个信息库的数据,自动产生的;当信息库的数据变化,统计表的统计结果也跟随变化。每一种报表的篇幅,是由设备管理数据量的多少及由输入统计日期,计算机自动排版决定报表的页数。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首先由系统管理员等有录入权限的用户将各自权限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录入,然后保存信息到数据库中。有权限的人可以对这些库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

4.4 数据流分析

数据存储于Access数据库中。

发电厂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规范和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1.2 设备缺陷是指运行和备用中的设备,对人身和设备安全有威胁、影响设备经济运行以及对文明生产环境有影响的异常情况。 1.3 设备缺陷管理实行闭环式管理方式,即对设备缺陷的发现、登记、消除、验收、统计、考核进行全过程管理。1.4 设备缺陷管理应做到科学统计、公平考核、闭环管理。 1.5 重视和强调发现缺陷的及时性和消除缺陷的快速性。 2 职责与分工 2.1 运行部门为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状态管理及设备缺陷的发现、登记等,对缺陷发现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做好消缺配合工作,负责消缺验收(试运),并对检修部门消缺工作进行监督。 2.1.1 运行人员应熟悉系统及设备,熟悉掌握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分工管理标准等。 2.1.2 运行人员在运行、巡回检查或定期切换试验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应立即汇报主值(班长),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运行班无法消除的缺陷,立即通知相关检修班组,并及时把缺陷进行登陆缺陷管理系

统;检修人员因设备分工等问题拒绝接受时,缺陷单可转发给生产技术科专工(同一车间的专业之间的由车间解决),由生产技术科专工审核后再发送给缺陷所属单位;当发现一类缺陷及后果严重的缺陷时,应立即采取临时监护措施,汇报值长及车间领导。 2.1.3 运行人员应督促检修人员及时消除设备缺陷,积极配合检修消缺,及时办理隔离措施和工作票,并对检修防护措施进行确认。对于不需做隔离措施的工作票办票时间定额为20分钟,需做措施的工作票办票时间定额为1 小时,需做特殊措施的工作票办票时间由值长(生产技术科专工)认定,需要停用设备才能处理的缺陷,应经值长批准、及时停用或切换备用设备,创造条件尽快消缺。配合检修诊断设备、分析原因,为处理缺陷提供依据。 2.1.4 运行人员在接到检修人员的验收申请通知后,须在60分钟内完成缺陷验收与工作票终结,对检修现场卫生情况进行确认并对验收质量负责,而后验收人签名;设备需要试转验收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如运行人员对缺陷验收无法确定可汇报车间领导请求技术支持,由车间进行验收确定。 2.1.5 设备缺陷情况是运行交接班主要内容之一,交班者在交接班时清楚本班发现缺陷的数量(包括运行发现与检修发现)、重要缺陷的情况、未消除的缺陷数量及是否采取措施等,接班人员要对上一班缺陷交待把关,当发现内容不详或不准

发电厂电气设备概要

《电力电气设备》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平排列、间距相同的三根导体,两边分别为流过A相、B相、C相电流,三相对 称短路时,受力最大的发生在: A.A相 B.B相 C.C相 2、在电动力作用下,如果导体的固有振动频率和50Hz、100Hz接近时,导体受到的电 动力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电路参数相同,两相短路与三相短路电动力相比: A.大 B.小 4、变压器的最大效率发生在: A.β=1 B.β=0.6-0.8 5、一般的,凝汽式发电厂的效率为: A. 30-40% B. 60-70% 6、变压器原边电压频率不变,幅值升高,则变压器的空载电流: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7、一般的,热电厂的效率为:

A. 30-40% B. 60-70% 8、两台变压器主接线采用外桥式接线时,适合的场合。 A.线路较短,线路故障少,而变压器经常进行切换。 B.线路较长,线路需要经常检修。 9、220kv以上电网,中性点,称为接地系统。 A.直接接地;小电流 B.直接接地;大电流 C.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小电流 10、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必须绝对满足的条件是变压器的____。 A.型号相同 B.联接组别相同 C.变比相等 D.短路电压相等 11、下面是几种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最好的是: A. 油浸自冷 B. 油浸风冷 C.导向油循环强制风冷 12、热稳定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电器的导体和绝缘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其温度超过它的____而造成损坏妨碍继续工作的性能。 A.长期工作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B.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13、选择矩形母线时,下列条件可不考虑: A.额定电压 B.长期允许电流 C.动稳定

电气设备各种管理制度

电气各种制度 1、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2、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3、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4、运输部水电段电器仪表监督制度 5、水电段动力系统管理制度 6、电气操作票与工作票标准化管理制度 7、设备作业标准 8、电气仪表制度 9、电气绝缘监督制度 10、设备缺陷制度 11、电气交接班制度 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1.水电段设备点检工作分三级点检:一级点检为岗位操作工点检(包括锅炉司炉工、软水化验工、 热交换泵工)和电力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巡检;二级点检为工班长点检;三级为技术员点检。 2.岗位操作工要熟悉本岗位设备点检标准,按要求,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3.岗位操作工在点检中发现异常问题,自己能排除的立即排除,自己不能排除且有备用设备的, 立即调换设备;没有备用设备的,立即停机检查,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上报工长,以便检查、诊断,及时处理。并将点检发现异常问题及其处理过程、结果一并记入点检卡。 4.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每周二、五,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进行巡检。并按要求作好巡 检记录。 5.电工、管工、成品仓电钳工在巡检中发现异常问题,自己能排除的立即排除;自己不能排除的, 作好问题记录;生产急需的,立即汇报工长,以便检查、诊断,及时处理。 6.工长对工区范围内设备,每周查巡一遍;两周要点检一遍;对难以处理的异常问题,及时填写 点检信息反馈卡,上报技术室。 7.工长定期检查生产岗位操作工、巡检人员对设备设施的点检情况,对异常问题予以确认并采取 措施,同时做好记录。 8.技术员每月下基层两次,重点点检、诊断,决定检修方案及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难以处理的 异常问题,及时填写点检信息反馈卡,上报安全环保科协调外委处理。 9.技术员每月25日前,收缴各工区点检卡、巡检记录,进行月度点检工作总结与分析。同时将当 月的各种点检卡装订成册,入档保管。 10.技术室建立健全点检信息反馈记录台帐,及时征求领导意见,反馈处理意见。同时将当月点检

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

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 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0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大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电力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设备用电量的加大以及居民日常用电的增加,使得我国发电厂的建设及改造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电气设备作为电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转状态对于电厂、的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搞好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十分必要。笔者就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进行简述。 1电气设备检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电厂的电气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变电站设备等组成。由于电厂输出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的原因,其电气设备安装要求也相应较高。设备质量以及设备的选型、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决定了电厂的运行安全。电厂电气设备接线牢固度、正确性,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设备固定螺丝的旋紧、电气仪表设备固定架的焊接等等多方面都是影响供电质量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电厂电器设备检查与修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健全的检修控制体系来对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转。

2电厂电气设备的“五防”管理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因不具备“五防”功能而造成的误操作事故是电力行业最大的灾难,它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其它企业生产的正常供电,严重时甚至造成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以及造成人身伤亡。做好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因此,应加大并完善电厂电气设备的“五防”。发电厂电气装置微机防止误操作装置是电厂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是有效防止电气人员误入间隔和误操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五防”管理包括: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刀闸);防止带接地线(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为确保电力系统及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电厂生产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的“五防”管理。 3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 3.1电气设备分级检修的管理电厂电气设备的分级是实施具体检修的首要步骤,主要有系统、设备分级;运行技术参数数据的采集评估;设备故障的典型模式;影响程度的分析(FMEA);制订故障预防措施等。系统、设备分级主要是制定生产工艺全过程中各系统、电气设备的重要性排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某某电厂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程序,明确职责权限,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确保设备长周期、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某电厂生产区域所有设备设施消缺管理。 第二章管理与职能 第三条管理责任体系 (一)职能与分工 1. 生产技术部在分管生产副厂长领导下,是全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设备缺陷的处理,保证设备完好。 2. 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是分管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部门,对设备缺陷要从发现到消除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设备完好。 3. 各管理、物资供应部要为设备缺陷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二)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1. 每周生产调度会听取各部门生产情况汇报,掌握全厂机组运行情况及一、二类设备缺陷情况,及时协调消缺。 1

2. 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重大缺陷,安排各部门消缺,对设备重大缺陷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3. 组织总结、研究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完善管理的主导性意见。 4. 负责组织对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缺陷的诊断,对一类或重大缺陷决定是否停机、停炉处理。对消除重大或特殊设备缺陷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批。 (三)生产技术部 1. 是全厂设备缺陷管理的归口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设备缺陷的处理等管理工作。 2. 负责本制度的修订与补充,并监督执行。 3. 掌握全电厂生产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对频发性和重大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予以消除并汇报主管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4. 会同检修、运行人员,诊断一、二类设备缺陷,审核检修消缺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监督执行。 5. 审核和补充设备维护部提出的消缺计划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6. 参与所有设备缺陷转类、开口审核。 (四)设备维护部 1. 设备维护部经理应全面了解机组运行状况,掌握缺陷的发现、消除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协调 2

发电厂电气设备

《电力电气设备》综合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水平排列、间距相同的三根导体,两边分别为流过A相、B相、C相电流,三相对 称短路时,受力最大的发生在:______ A.A 相 B.B相 C.C相 2、在电动力作用下,如果导体的固有振动频率和50Hz、100Hz接近时,导体受到的电 动力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电路参数相同,两相短路与三相短路电动力相比:___ A.大 B.小 4、变压器的最大效率发生在:_ A. 3 =1 B. 3 =0?6-0?8 5、一般的,凝汽式发电厂的效率为:______ A.30-40% B. 60-70% 6、变压器原边电压频率不变,幅值升高,则变压器的空载电流: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7、一般的,热电厂的效率为: A.30-40% B.60-70% 8、两台变压器主接线采用外桥式接线时,适合___________ 的场合。 A.线路较短,线路故障少,而变压器经常进行切换。 B.线路较长,线路需要经常检修。 9、220kv以上电网,中性点 _______ ,称为 ________ 接地系统。 A.直接接地;小电流 B.直接接地;大电流 C.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小电流 10、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必须绝对满足的条件是变压器的_________ 。 A.型号相同 B.联接组别相同 C.变比相等 D.短路电压相等 11 、下面是几种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最好的是:_____ A.油浸自冷 B.油浸风冷 C.导向油循环强制风冷 12、热稳定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电器的导体和绝缘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其温度超过它的 _而造成损坏妨碍继续工作的性能。 A.长期工作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B.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13、选择矩形母线时,下列条件可不考虑: A.额定电压 B.长期允许电流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 理和维护(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 (最新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发电厂的电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增加,这在大大提高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加快,加强电气设备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经之路,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电厂经济效益的支撑,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切实认识到电气设

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予以解决。 一、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的意义 一方面,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数量众多,各个设备的结构复杂,同时,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新采购电气设备的安装和验收等等工作是确保电气设备性能稳定和工作状态正常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稳定发电、正常发电的前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全速推进,可以说跟电离不开,同时电力行业的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加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稳定、可靠,从而使得电气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整个发电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中管理和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电厂的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层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缺乏重视。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版)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1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版) 一、运用中的变电设备及建筑物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均称设备缺陷。 二、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期限: 1.危急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若不及时处理,随时会造成设备或建筑的损坏,发生人身事故及停电事故。危急缺陷处理不得超过24小时。 2.严重缺陷:严重威胁安全,不及时处理,暂时可以运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不消除,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发展成危急缺陷。严重缺陷处理不得超过7天。 3.一般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较长时间坚持运行者。一般缺陷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年度消除率应在85%以上。

三、设备缺陷的鉴定、登记及报表: 1.运行、检修、试验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缺陷,均由运行人员在“缺陷记录簿”内进行登记。 2.运行人员发现的危急和严重缺陷,要经站长(值长)鉴定定性,由发现人进行登记。 3.严重、危急性缺陷,应用电话立即通知上级供电部门鉴定后,组织人员检修。一般缺陷可在缺陷月报中填报。 4.上级供电部门得到各类缺陷报告后,应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填写“缺陷通知单(表)”交检修、试验等有关单位处理。 5.修试单位在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也应通知运行人员或填写“缺陷通知单”交变电站和有关单位,由运行人员登记。 四、处理后的缺陷,应经当值长验收,确认缺陷消除后,在“设备缺陷记录簿”?验收栏内签注意见并签名。?各单位处理缺陷后,应将“通知单”的“回执”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通知单位。 五、变电站缺陷应进行闭环管理(附流程图): 发现缺陷—-缺陷记录本—-缺陷月报—-工作票(操作票)—-运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和作用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和作用 一、发电厂生产过程简介 (一)、发电厂的分类 发电厂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特殊工厂,根据利用能量的形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火力发电厂 2、水力发电厂 3、原子能发电厂 4、风力发电厂 5、其他,如太阳能、地热、潮汐发电等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主要以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厂为主 (二)火力发电厂的能量转换过程 燃料的化学能→蒸汽的热能→汽轮机发电机转子的动能(机械能)→电能↑↑↑ 锅炉(吸热)汽轮机(膨胀做功)发电机(电磁转换) 二、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电气设备及作用 1、一次设备 1)、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参数 2)、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参数 3)、高低压配电装置:它是按主接线的要求,由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熔断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构成的主体,其作用是接受和分配电能 4)、电力电缆:向用电设备输送电能 5)、电动机:厂用附属设备的拖动设备、原动机,主要包括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两种,交流电动机又分为三相鼠笼式、绕线式两种 参数 2、二次设备 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测量、监察以及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切除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与信号装置等设备,如:继电器、测量仪表、控制、自动、信号装置、控制电缆等,称为二次设备 三、继电保护装置 (一)电气设备的故障

1、造成故障的原因 (1)外力破坏 (2)内部绝缘击穿 (3)误操作 2故障种类 (1)三相短路 (2)两相短路 (3)大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短路 (4)电气设备内部线圈的匝间短路 3故障的后果 (1)短路——短路电流——强电弧或导电回路的严重过热——烧毁电气设备(2)短路——短路电流——强大的电动力——机械破坏 (3)短路——系统电压下降——破坏正常生产——设备停产、停车 (4)破坏系统稳定——发电厂解裂——系统瓦解——巨大损失 (5)人身伤亡 4、继电保护的作用 迅速切除故障设备,针对各种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信号,通知运行人员,限制事故范围,投入备用电源,使重要设备迅速获得供电 5、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1)选择性 2)快速性 3)灵敏性 4)可靠性 5、常用继电保护种类 1)过电流保护 2)电流速断保护 3)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4)低电压保护 5)过负荷保护 6)差动保护 7)方向过流保护 8)距离保护 9)瓦斯保护 10)零序电流保护 6、自动装置 1)自动调节励磁装置

发电厂电气设备知识

一、电气基础知识   1. 涡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利弊? 答:置于变化磁场中的导电物体内部将产生感应电流,以反抗磁通的变化,这种电流以磁通的轴线为中心呈涡旋形态,故称涡流。 在电机中和变压器中,由于涡流存在,将使铁芯产生热损耗,同时,使磁场减弱,造成电气设备效率降低,容量不能充分利用,所以,多数交流电气设备的铁芯,都是用0.35或0.5毫米厚的硅钢片迭成,涡流在硅钢片间不能穿过,从而减少涡流的损耗。。涡流的热效应也有有利一面,如可以利用它制成感应炉冶炼金属,可制成磁电式、感应式电工仪表,还有电度表中的阻尼器,也是利用磁场对涡流的力效应制成的。 2.什么是趋表效应?趋表效应可否利用? 答:当直流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截面分布是均匀的,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电流在导线截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处电流密度小,而靠近表面电流密度大,这种交流电流通过导线时趋于表面的现象叫趋表效应,也叫集肤效应。 考虑到交流电的趋表效应,为了有效地节约有色金属和便于散热,发电厂的大电流母线常用空心的槽形或菱形截面母线。高压输配电线路中,利用钢芯铝线代替铝绞线,这样既节约了铝导线,又增加了导线的机械强度。 趋表效应可以利用,如对金属进行表面淬火,对待处理的金属放在空心导线绕成的线圈中,线圈中通过高频电流,金属中就产生趋于表面的涡流,使金属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达到表面淬火的目的。 3. 什么是正弦交流电?为什么普遍采用正弦交流电? 答:正弦交流电是指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电势的大小都随着时间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这种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交流电可以通过变压器变换电压,在远距离输电时,通过升高电压可以减少线路损耗。而当使用时又可以通过降压变压器把高压变为低压,这既有利安全,又能降低对设备的绝缘要求。此外,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比较,则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维护简便等优点。在有些地方需要使用直流电,交流电又可通过整流设备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所以交流电目前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4. 什么是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答:交流电在变化过程中,它的瞬时值经过一次循环又变化到原来瞬时值所需要的时间,即交流电变化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称为交流电的周期。 周期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秒。周期越长交流电变化越慢,周期愈短,表明愈快。 交流电每秒种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F表示,它的单位是周/秒,或者赫兹,用符号Hz表示。它的单位有赫兹,千赫、兆赫。 角频率与频率的区别在于它不用每秒钟变化的周数来表示交流电变化的快慢,而是用每秒种所变化的电气角度来表示。交流电变化一周其电角变化为360,360等于2π弧度,所以角频率与同期及频率的关系为: 5. 什么是交流电的相位,初相角和相位差? 答:交流电动势的波形是按正弦曲线变化的,其数学表达式为:e=EmSinωt。 上式表明在计时开始瞬间导体位于水平面时的情况。如果计时开始时导体不在水平面上,而是与中性面相差一个角,那么在t=0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为E=Emsinψ。若转子以ω角度旋转,经过时间t后,转过ωt角度,此时线圈与中性面的夹角为:(ωt+ψ) 上式为正弦电势的一般表达式,也称作瞬时值表达式。式中: ωT+ψ -----------------相位角,即相位; ψ ---------------初相角,即初相 。表示t=0时的相位。 在一台发电机中,常有几个线圈,由于线圈在磁场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初相就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电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电气系统由公用工程车间管辖的变、配电所及高、低压馈线和各装置用电设备组成。 第二条电气系统的管理,必须从安全出发,供、用电为中心,依靠技术进步,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扎扎实实地做好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设备、技术、经济、节能等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司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度。 第二章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范围与职责 第一条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电气系统管理方面的主要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电气系统的全面管理工作,对各供、用电部门的电气系统专业工作进行“指挥、监督、协调、服务”。 2、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电气系统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制订公司电气系统管理细则和规程,并督促、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3、落实和部署上级和公司布置的电气系统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电气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组织开展季节性电气安全检查,负责电气系统电气设备的运行和事故管理。 5、负责编制公司电气系统运行方式,确定继电保护、远程通讯配置,做好电气系统运行调度管理。 6、参加公司电气设备更新、技措、新建项目及其主要电气设备,材料的选型、招标定点、设备监造和质量检验,负责技术把关。

7、审定车间(部)编制的电气设备更新、检修项目的技术方案。 8、组织公司电气技术的开发、攻关和实施。 第二条车间(部)电气系统管理方面的主要岗位职责: 1、各车间(部)分管设备的副经理(副主任)主管本部门的电气系统领导工作,并且必须明确具体电气技术负责人。 2、负责本部门电气设备日常管理,做好创完好配电室工作,做好电气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等综合管理。 3、编制电气设备检修计划和落实装置检修期间停送电的相关工作。 4、做好本部门电气设备更新、改造、报废等工作,参与本部系统技措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等工作。 5、各车间(部)应于次月初向设备管理部门上报电气技术管理月报。 第三条公用工程车间(变配电所)电气系统管理方面的主要岗位职责 1、负责本部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日常管理,开展电气系统重点设备特级维护包机、创完好变电所、做好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等综合管理。 2、编制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检修计划和停产检修期间停送电计划。 3、落实本部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更新、改造、报废等工作,并编制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更新、检修项目的技术方案。 4、参与本部变配电系统及高压电气设备技改措施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等工作。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维护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维护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发电厂电气设备规模逐渐增大,现代化 程度也不断提高,其组成及功能变得越来愈复杂,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也随之成 为发电厂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在实际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中,由于电气设备管理 规范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电气设备管理出 现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发电厂正常的生产及效益,因此,加强发电厂电气设 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 前言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是发电厂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做好电气设备管护是确保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 和保障。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通过科学的管护,提高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效率、降低检修费用开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必要性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性能与工作状态对发电厂的稳定以及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 作用,直接影响到设备效率的发挥以及整个发电厂的经济效益。由于发电厂电气 设备数量多、规模大、构造复杂,不同的发电厂对设备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发电 厂电气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维修以及报废等也较为复杂,因此,必须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以此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可靠 性以及维修性,保持设备的精度与性能,实现生产的现代化,保证生产的有序进 行以及费用与消耗的降低。 2、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 从当前国内电气设备运行和管护情况来看,根据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检修 要求,可以将其分为计划性、状态性两种检修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计划性检修。发电厂电气设备计划性检修,主要包括定期检修、突发事故检修两种形式,定期 检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检修的标准周期为3--4年,新上的机组 通常在正式投产后一年的时间内就要进行大修。在电气设备大修过程中,需对电 气设备进行拆卸,对各部件进行彻底的检查、测试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从而达 到整旧如新、试验合格之目的:在大修操作完成后,设备停用日一般以45天为宜,同时应注意检修范围的全面性,其中包括所有电气设备。一般而言,设备小修周 期为半年,小修操作过程中,电气设备基本上无需解体,只需集中消除现有的缺 陷与不足即可,重点检查、应对和处理易磨损处,而且还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停 用日数一般在14天左右。 3、完善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策略 3.1 完善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规章制度 发电厂相关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合上电源时,应先把隔离开关合上,接着再把负荷开关合上;当电源分断时,应先把负荷开关断开,接着再把隔 离开关断开。一般而言,发电厂的电气设备不能受潮,如果必须在潮湿场合使用,就要做好相应的防潮、防雨措施。电气设备在运行时会发热,需要具备良好的通 风散热条件,并做好防火措施。如果电气设备,尤其是高压设备,带有裸露的带 电体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小动物窜入设备引发短路事故。同时还应保 障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全部保护接地,并落实失压、欠压保护、短路保护等措施。电气设备如果可能遭遇雷击,就务必事先安装有效的防雷装置,当要切断故障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规定(终稿)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重新修订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四日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电气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设备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所属生产、销售直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力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的发、供、输、配电系统的总称。 第四条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按照安全性、经济性并重和技术合理的方针,同步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和项目资金,不断优化电源配臵,完善电网结构,不断提高电气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第五条建立健全有效的电气管理体系,实行电力系统及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臵、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优化资产配臵,落实设备实物和价值综合管理工作,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完好和经济有效使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

基础。 第六条电气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安全经济并重原则,确保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 (二)遵循电力系统的客观运行规律,积极开展安全可靠性分析、风险评价、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工作,持续开展电气隐患治理,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避免扩能改造项目不合理依托原有系统。 (三)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促进节能降耗。 (五)坚持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成熟的电气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实现电气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第七条企业要制定年度电气管理工作计划,纳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体系,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企业电气管理以安全发、供、用电为中心,经济运行为重点,建立健全电气管理网络,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严格执行“三三二五”制和总部的有关规定、制度,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电气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范围 第九条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按《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指导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电气管理工作,提高电气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发电厂的电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增加,这在大大提高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对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标签: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加快,加强电气设备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经之路,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电厂经济效益的支撑,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切实认识到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予以解决。 1 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的意义 一方面,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数量众多,各个设备的结构复杂,同时,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新采购电气设备的安装和验收等等工作是确保电气设备性能稳定和工作状态正常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稳定发电、正常发电的前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全速推进,可以说跟电离不开,同时电力行业的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加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稳定、可靠,从而使得电气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整个发电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中管理和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电厂的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层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缺乏重视 作者在对我国的几家电厂的考察工作中发现,一些电厂没有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管理层缺乏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电气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未形成,一些设备管理人员根本就不明确管理电气设备的具体工序和内容[1];电气设备管理和维修的相关工具不完全,在一些故障设备需要维修的时候缺乏维修工具;管理层过于看重发电厂带来的经济效益,从思想没有提高对电气设备管理和维修的重视,认为管理和维修造成的损失远不及电厂发电产生的效益。 2.2 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相对不高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工作人员作为工

发电企业缺陷管理办法

XX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缺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所属发电单位缺陷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备缺陷管理重在通过提高设备检修、维护质量,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率;通过提高设备消缺质量,减少设备缺陷的重复发生率;通过规范缺陷消除工作的管理程序(包括缺陷的提出、消除、验收、评价、分析、预防、控制、统计、考核等),提高防控设备故障能力。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 缺陷分为设备缺陷和设施缺陷,是指影响机组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异常状态和异常现象,如设备的振动、位移、摩擦、卡涩、松动、断裂、变色、过热、变形、异音、泄漏、缺油、不准、失灵,建、构筑物设施和附件的损坏、安全、消防和防洪设施损坏,以及由于异常引起的参数不正常等。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零、一、二、三、四类,其中零、一、二、三类缺陷主要指设备缺陷,四类缺陷主要指非设备性缺陷。 1. 零类缺陷即紧急缺陷,是指危及主要设备安全运行或人身安全,如不及时消除或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将造成停机、停炉、甚至全厂停电或威胁人身安全的缺陷; 2. 一类缺陷是指威胁安全生产或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

响机组正常出力或正常参数运行,属于技术难度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更换重要部件或更新设备,通过机组大小修才能消除的缺陷; 3. 二类缺陷是指系统无备用设备需在计划检修中才能消除的缺陷,该缺陷不影响设备出力和以正常参数运行,但有危及机组正常运行的可能,需要倒系统运行或必要时需停机停炉后在短时间内就可消除的缺陷; 4. 三类缺陷是指发电主、辅设备及公用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在机组运行中可以消除,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或负荷曲线,属于可随时消除的缺陷; 5. 四类缺陷是指非生产设备缺陷,主要指建、构筑物等非生产设施缺陷,主要指主辅设备及其系统以外,对机组、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不会构成直接影响的缺陷,包括:建、构筑物(门窗,给排水、屋顶、地面、设备基础等)、一般照明(不含生产现场照明)、卫生间、设备标牌、保温油漆等缺陷; 6. 重复缺陷是指同类设备或设施在厂家规定或规程规定的检修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性质相同的缺陷; 7. 及时消除的缺陷是指在规定的时限内,包括批准延期处理的时限内消除的缺陷; 8. 缺陷管理主要指标 (1) 各类缺陷比例=(各类缺陷数/缺陷总数)×100% (2) 消缺率=(已消除的缺陷数/缺陷总数)×100%,月度消缺率应大于95%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分类号:TP311 单位代码: 10422 密级:学号: Z0843048411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DESIGN OF ELCTRIC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姓名董建政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史清华副教授 2009年10月10日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 1.1背景研究 (1) 1.1.1行业背景 (1) 1.1.2时代背景 (1) 1.1.3企业背景 (2) 1.2 现状调查 (2)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3.1研究目的 (3) 1.3.2研究意义 (3)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4)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4)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设备管理理论 (6) 2.2 电厂设备管理特点 (7) 2.3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7) 2.3.1建立电气队统一的班组管理平台 (7) 2.3.2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8) 2.3.3建立设备基础与运行的信息化管理 (8) 2.4 系统的业务模型 (8) 2.5系统的用户管理 (9) 2.6系统业务流程 (10) 2.7功能性需求分析 (11) 2.8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13) 第3章系统的架构设计 (16) 3.1系统的软件结构 (16) 3.2设计目标 (17) 3.3设计模式 (18) 3.4系统的物理架构 (18) 3.5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19) 3.5.1班组管理 (20) 3.5.2设备管理 (21) 3.5.3技术管理 (21) 3.5.4系统管理 (21)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 (22) 4.1电气车间班组业务处理设计 (22) 4.2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23) 4.3系统中间层的分析与设计 (25) 4.3.1业务类实现 (25) 4.3.2系统通用类设计 (25) 4.3.3数据持久层设计 (26)

【最新】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二篇) 目录: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一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二 - 1 -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 维护一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发电厂的电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增加,这在大大提高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加快,加强电气设备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经之路,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电厂经济效益的支撑,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切实认识到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予以解决。 一、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的意义 一方面,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数量众多,各个设备的结构复杂,同时,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新采购电气设备的安装和验收等等工作是确保电气设备性能稳定和工作状态正常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稳定发电、正常发电的前提;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全速推进,可以说跟电离不开,同时电力行业的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发电厂必须要加强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稳定、可靠,从而使得电气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 5 / 5

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XX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为规范XX电站设备管理工作,贯彻“隐患可控、缺陷必除”的安全理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XX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2 定义、分类和处理时限要求 2.1 缺陷:使用中的设备、设施发生的异常。这些异常将影响人身、设备和电站的安全,电网和设备的可靠经济运行,设备出力或寿命,以及电能质量等。 2.2 缺陷按照其性质或严重程度分为紧急缺陷、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 2.2.1 紧急缺陷: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电站的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强迫停运、电站失电、火灾等事故者。紧急缺陷对人身、设备、电站乃至电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消缺时间或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其继续发展并降低风险等级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从运行方式考虑要求紧急消除的,严重影响机组出力的缺陷。 2.2.2 重大缺陷:对人身、设备和电站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但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一类障碍或事故者,必须立即处理的缺陷。 2.2.3 一般缺陷:尚能坚持运行,不危及设备、人身和电站安全,

短时之内不会劣化为重大缺陷、紧急缺陷,但存在有碍文明生产或经济运行的缺陷。 2.3 设备缺陷按照其需要处理时间的长短又分为A类、B类、C类缺陷。 2.3.1 A类缺陷: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缺陷。消缺时间要求不超过24小时。 2.3.2 B类缺陷:因材料备品不全等原因,暂不能处理,但在一周内能够消除的缺陷。消缺时间要求不超过7天。 2.3.3 C类缺陷:设备运行中无法处理,只能在设备停机检修期间消除的缺陷。消缺时间要求不超过180天。C类缺陷应申请利用低谷停机消缺或纳入大修更改计划管理,在发现缺陷后的第一次停机检修时消除。 2.4 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按照其需要处理时间的长短细分为A、B、C类缺陷,紧急缺陷不再细分。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的消缺时间按细分为A、B、C类缺陷后的消缺时间执行。 2.5 设备缺陷“三率”定义 2.5.1 消缺率:当月内消除的缺陷个数与当月中统计缺陷个 数之比的百分数。 2.5.2 消缺及时率: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的缺陷个数与当月中 统计缺陷个数之比的百分数。 2.5.3 缺陷重复率:当月内处理后重复出现的缺陷个数与该 月中处理过的缺陷个数之比的百分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