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机电学院

哈工大机电学院

机电的学生最过瘾

这次机电可能分到了11公寓(目前最好的,几年一次),卫生间是俩个寝室用一个,一个屋子两个人

在工大真的不错了

科技园又盖了研究生公寓,不知今天能不能入住哎....

这里的学生在这久了,自然就会领会哈工大走过的艰辛历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分分合合,南移北迁,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孕育了哈工大精神,培育了哈工大800壮士,哈工大与前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联专家对哈工大的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以后,党中央几代领导人对哈工大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李昌到杨士勤,从吴林到郭大成,哈工大一直以工科为特色,引领中国高校的发展,邓小平曾经指出,不搞尖端技术,就是生产1个亿也没有用。哈工大早已成为科学家的故乡,工程师的摇篮,哈工大学子遍布祖国各地。前年是2008年,也是我参加高考之年,希望你会走进哈工,踏上自己的学习之路. 我是工大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哈工大理工科方面的所有开始招生的专业都很有发展空间,特别是机电、材料、电气、土木、建筑、道桥、市政、航天、计算机几个学院,关键是看你的兴趣在哪里。但是食品、媒体、人文那几个学院不太强。管理学院也是很好的。就业率实际上已经代表不了什么了,关键是看自己,要知道一些三流学校的就业率也有95%以上。但是我觉得在哈工大的确能学到真本事。

另此,给你一些哈工学校介绍,自己看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 7 个系和 4 个研究所(中心),共 11 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本科专业 4 个,并设有国家“ 863 ”智能机器人网点开放实验室、国家“ 863 ” CIMS 培训中心、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日本 SMC 哈工大气动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机电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超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基地以及以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海尔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具有较强实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公司。

学院现有教职工 395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教授 7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6 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 126 人,教师博士化率已达到 54% 。现有学生 2613 人,其中博士生 422 人,硕士生 773 人,本科生 1418 人。几年来学院逐步提高办学层次, 2003 年起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出本科生,目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年招生比例已达到 1.3:1 。

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之一, 1987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被批准为首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 2002 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二,已形成一批稳定而有特色并且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如机器人理论与技术、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加工、特种制造、制造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二级学科于 1949 年就开始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培养研究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都是我国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 2001 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点。学院所属的机器人研究所和精密工程研究所是全国高校同行中实力最强、最负盛名的研究所。

学院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水平高、实力强。 2 004 年在研项目 219 项,科研经费达 7500 万元,发表论文近 700 余篇。成果转化创产值近 3 亿元。近 3 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出版专著与教材 60 余部。学院对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

作,已派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大批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前往美、欧、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与研究。

学科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所属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学科之一,它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 3 个二级学科,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首批被批准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此外,学院还设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领域和工业工程领域 2 个工程硕士授权点。经过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的建设,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在 2002 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哈工大成立伊始,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业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 1981 年被评为国家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7 年设立了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6 年被评为“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 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长江学者计划可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

学科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精密工程研究所和工程训练中心组成,目前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现有一支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教授(含研究员) 24 人,其中博导 15 人(其中境外兼职 1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29 人。目前硕士招生规模 100 人,博士招生规模 23 人。截至 2005 年已累计授予硕士学位 707 人,博士学位 174 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工艺和设备研究、微型机械和微小零件制造技术、精密机械控制技术和新材料的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等。( 2 )纳米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制造工艺及相关设备研究和微纳米检测技术等。( 3 )特种制造技术,包括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研究、激光加工新技术、激光微细加工技术、智能加工技术和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等。( 4 )制造过程自动化及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制造技术与系统、加工与检测一体化技术、加工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三维检测模型与应用技术、分布式制造系统模型与仿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和制造仿真技术等。( 5 )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包括精密非标设备设计方法和微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随着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我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由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和“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于 1998 年合并而成的。“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是 1992 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 1990 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博士点。“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是 1981 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 1983 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批流体传动及控制博士点。合并后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以队伍规模大、研究方向全和学术水平高的优势在全国同类 2 级学科中名列第一。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目前是国家重点学科,“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首批国家长江学者计划可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由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流体控制及自动化系、机器人研究所和现代生产技术中心组

成,目前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设有国家“ 863 ”智能机器人网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 863 ” CIMS 培训中心等一些高水平的实验室。学科现有一支以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院士 1 人,教授(含研究员) 29 人,其中博导 20 人(其中境外兼职 2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49 人。目前硕士招生规模 230 人,博士招生规模 60 人。截至 2005 年已累计授予硕士学位 670 人,博士学位 223 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 )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压电和超声驱动与控制技术、运动模拟器结构优化技术和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等。( 2 )仿真与试验系统,包括仿真与试验系统集成设计理论研究、快速控制系统原型理论与应用、空间飞行器地面仿真技术、虚拟装配技术及其关键元器件的研究、飞行仿真试验系统设计理论及试验设备研究和全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的研究等。( 3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包括电液伺服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新型气动元件及气动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液压控制系统、新型流体伺服元件及系统研究、变粘度流体流动特性理论及应用、静液驱动理论研究和水压元件研究等。( 4 )传感与测控技术,包括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机器人传感器与环境感知理论研究、多传感器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纳米尺度几何量测量技术、汽车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和过程生产中的传感与测控技术等。( 5 )机器人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微驱动与微操作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先进机器人机构与控制技术、医疗辅助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研究、机器人柔性臂研究、空间机器人、基于互联网机器人遥操作及临场感技术、自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和智能机构与仿生机器人等。( 6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数字化快速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智能机构设计与制造等。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哈工大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早在 1981 年就被国家首批批准建立了硕士点, 1985 年被批准建立了博士点,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是国家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1998 年得到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和世界银行贷款资助,建立了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基地,学科总体实力在全国同类二级学科居领先地位。

学科由机械设计系、工程机械与物流技术系、工业设计教研室和工程图学部组成,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学科现有一支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教授(含研究员) 19 人,其中博导 13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39 人。目前硕士招生规模 80 人,博士招生规模 18 人。截至 2005 年已累计授予硕士学位 462 人,博士学位 74 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特种传动智能设计及控制,包括智能机构系统研究、光电机热耦合系统精密控制、离散系统的传感与控制、空间啮合理论研究、微机构及模糊系统动力学、微机械设计理论、并联机构及并联机床研究与开发和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等。( 2 )仿生及特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宇航空间机构研究等。( 3 )摩擦磨损理论,包括极限工况下摩擦学研究及设备开发、高性能陶瓷轴承与密封综合技术、自润滑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压电微驱动器及其摩擦驱动理论研究、先进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新型滑动轴承润滑理论及其应用和纳米润滑材料研究等。( 4 )机械 CAD 及智能控制,包括特种机械传动 CAD 及仿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先进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5 )振动与噪声控制,包括机械系统动力学、工程与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等。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是具有哈工大为航天事业服务特色的一个学科,它于 1993 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设在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现有教授 6 人,其中博导 3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6 人。目前硕士招生规模 15 人,博士招生规模 5 人。目前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等项目 20 余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 )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信息化技术。( 2 )飞行器地面模拟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 3 )飞行器特殊材料加工。( 4 )空间环境下的虚拟装配与维修技术。( 5 )超声波技术及应用。( 6 )超精加工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所辖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学科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博士点和车辆工程硕士点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首批被批准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我院还辖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点。按照学院建设总规划,在2004年前,要建成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系、工程训练中心和机械基础教学基地。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409人,其中教师260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特聘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28名,教授(含研究员)60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01名。在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各个主要研究方向上都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很多人在国内外科研、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宽广的研究领域和很好的科研基础,有20多个相对稳定和新颖的研究方向,多年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一大批显著科研成果。自1995年以来,其承担科研项目167项,科研经费8500多万元。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和专著67部,发表学术论文1578篇,其中进入四检近100篇。科研成果转化率高,年均生产开发产值3000多万元。目前在研项目163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学科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国内同学科先进行列,其中机器人技术、精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学术方向居国内高校领先水平。

自1995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毕业生,已有150人获得博士学位,483人获得硕士学位,17名博士后出站。学院现有博士生243人,硕士生283人,本科生1331人。预计到2004年,我院的招生规模为本科生500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200人。

目前,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已与美、英等10多个发达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培养研究生等关系。几年来出国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140多人次,承办国际会议7次,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目前已有许多人在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有的人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21世纪的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