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特点 -----城规081班王少朋 082866 古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又射,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翻译: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通过一个学期对中国历代城市规划的学习,我受益良多,中国作为世界上城市规划科学和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我们祖先创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层次分明、风貌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不过古代城市虽然有劳动人民建造,但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则主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图。在一些完全新建的都城,如隋唐长安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明中都城等,这种意识形态的体现尤为明显。

我国的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制度的记载有关,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代城市是否严格按照这种布局,尚未能证实。但有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越到后代,城市总体布局中这些规划思想的体现也越显著。唐长安城中只有局部的体现,元大都则更全面的体现,到明清北京城可以说是严格的按照这种规划思想布局。这套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这显然与《周礼》等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推崇的程度有关。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尊卑、伦理、秩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布局。

中国传统的规划思想不仅在城市规划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同时还融入了道家文化队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既体现了正统的官方的礼法秩序。又体现了关于社会和自然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城市规划一直不断地发展,出现了有关城市建设的“营国制度。这是我国古代,也是人类早期社会提出的一种系统的城市规划制度。它由城邑建设体制、礼制营建制度和城邑规划制度三个部分组成,城邑建设体制规定了王城、诸侯城、都城三级城邑,各级城邑建置数以及分布等。礼制营建制度规定了各级城邑的规模以及城垣、城门道路的等级。城邑规划制度则规定了王城以宫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原则,“经纬涂制”的通路网,“井田方格网”的规划方法,《周礼·考工记》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营国制度”也不断改革和调整,城邑建设体制从三级城邑制改为郡县制,礼制营建制度也产生了变化,城邑规划制度不断地发展完善,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得到广泛的普及,从帝都到一般县城,大都能有规划的进行建设。如西周初年创建的洛阳,经历了从勘测设计到城市建设的完整过程;唐长安城,坊市排列整齐、街道纵横平直,是城市规划史上罕见的杰作;元朝兴建大都城,首先拟定了一个全城的总体规划,然后再根据分区布局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明清北京,更是集中我国古代城市规

划建设之大成,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发达完善的象征。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城市建设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因为有着对全国的控制,可以役使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其都城,城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式封建统治阶级,宗教也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宫殿、衙门是城市布局中要突出的主要建筑物。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对城市发展既有推动作用,也具有制约作用。《淮南子·原道训》中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可见,中国最早建造城市的目的主要是“卫君”和“居人”。随着时间的发展,城市才逐渐具备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价值。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许多超大城市,如秦时的咸阳、唐代的长安、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形成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的。但是这种制度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体现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就是经验主义的产生。中国古代的城市布局是代表封建礼制的,朱理哲学讲究“存天礼,灭人欲”,体现在城市规划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的简单重复,缺乏理论上的科学创新来指导实践,经验成了教条,使得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自我束缚愈来愈多而无法摆脱。另外,传统文化中“重农轻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小农经济的传统,使得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被称作“匠人”,被归入“三教九流”之类,不受重视,因此无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总结创新,这也是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内在原因。几千年的礼制几乎一成不变,城市形态大同小异,城市的建设千篇一律。内在动力的缺乏,自然使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滞后。

我们的祖先结合我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城市规划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和开放政策,又要保持城市的传统风貌,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相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于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城市规划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