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败血症病的诊治及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摘要:在养殖猪的过程中,易遭受各种疾病因素的影响,致使猪出现死亡现象,猪败血症就是一类常见的病症,其在猪的血液中大量繁殖,继而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病猪的全身出现系统性的感染。
由于致病菌细菌的不同,其产生的病理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针对猪败血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定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猪败血症;致病细菌;治疗方法生猪养殖作为畜牧养殖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升了地区发展的经济效益。
伴随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中对猪肉食品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性不断增强,并且对猪肉的质量提出了要求,促使养殖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变大。
由于猪属于杂食性的动物,因此其患病率较高。
1 具有猪败血症状的疾病1.1 猪肺疫的病症与治疗方法猪肺疫疾病的病原是巴氏杆菌,其潜伏期为2~3d,按照其发病时间可以分为最急性猪肺疫疾病、急性猪肺疫疾病和慢性猪肺疫疾病。
在病猪出现最急性型猪肺疫疾病时,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败血症的病状,会出现突发性死亡的现象,在患病期间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1℃,此时病猪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的现象,食欲大大降低,呼吸黏膜表面表现出蓝紫色,病猪的咽喉部位明显肿胀。
病猪在发病后期,其耳根和腹部等大部分表皮,会出现明显的血斑,病猪大多是由缺氧而导致的死亡,发病时间一般为1~2d。
急性猪肺疫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病状,以及轻微的败血症症状,发病时间通常为4~6d。
慢性猪肺疾病主要发生在流行病传染的后期,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胃肠炎的症状,发病时间一般为14d以上[1]。
猪肺疫疾病的治疗方法,需要以预防为主,养殖人员对已经发病的猪进行隔离管理,对其进行及时地治疗。
利用磺胺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进行治疗,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
并且对病猪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同时给其他正常的猪注射猪三联疫苗。
对于病猪可以使用适量的青霉素,或是使用链霉素进行混合肌肉注射。
对病猪实行无害化的处理方式,严禁贩卖或食用病猪肉。
仔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诊治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规范的兽医临床操作及阉割或外科手术时消毒操作不严等均可引发此病。
1、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体温较高,呈稽留热(39.8~40.5℃);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急促;鼻镜发红,有浆性或粘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继而表现共济失调、磨牙,四肢呈游泳状,触之敏感并嘶叫;口角带泡沫,耳、腹下皮肤呈紫红色。
2、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尸僵不全,肺充血、出血肿胀,呈暗红色;肝肿大,有出血斑,心包积液,血暗红色,凝固不良;脾肿大充血,呈蓝紫色;肾肿大、充血及出血;鼻粘膜充血,喉头、气管内充满灰白色泡沫液体;肠粘膜和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和出血,呈紫黑色。
3、实验室诊断(1)涂片检查无菌操作取心、肝、脾、肺、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许多单个、成对或短链状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
(2)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取心血、肝、肺、淋巴结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于37℃恒温下培养24小时后进行对比观察:在普通琼脂上生长不良,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鲜血琼脂上长出呈小露珠状、边缘整齐、乳白色小菌落,挑取该菌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链球菌。
(3)动物接种无菌采集病死猪心血1毫升和肝、脾、淋巴结各1克混合研磨,用生理盐水配成1:10悬液,加入抗凝剂后置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清液对2只小鼠各皮下接种0.5毫升,注射后20~25小时,小鼠死亡。
剖检小鼠,无菌操作取肝、脾、心血等病料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阳性链球菌。
(4)药敏试验将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于血平板上,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测试,测得此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乳酸诺氟沙星、乳酸环丙沙星高敏;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低敏。
(5)生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链球菌分别与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明胶反应,结果此菌能分解利用糖类;不能分解利用淀粉和明胶;牛乳凝固试验阴性。
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确定为败血性链球菌。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又称猪链球菌性败血症。
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因其病程急暴、死亡率高,常引起养猪场的重大经济损失,对于猪的养殖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猪丹毒的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主要寄生在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
在猪的体内,猪链球菌可引起多种疾病,比如肺炎、败血症等。
当猪链球菌侵入猪的体内后,会引起猪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细菌毒素的释放,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之产生炎症继而引起心、肝、肾、脾等重要器官感染,临床上可以表现为高热、全身多发性出血斑、肿胀等症状。
二、猪丹毒的诊断1. 临床症状诊断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抽搐、无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出血等。
在发现猪的这些症状后,养殖户应立即向兽医进行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猪丹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集受疑病猪的血液、组织和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DN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实验室检测项目,以明确猪链球菌是否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猪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出现的病理变化,如心、肝、肺、脾等器官的出血点,从而作出猪丹毒的诊断。
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猪丹毒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猪链球菌疫苗供应,养殖户可以在兽医的指导下定期为猪接种猪链球菌疫苗,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猪链球菌的感染机会。
2. 环境卫生措施提高猪圈的卫生条件,保持猪圈的清洁,减少猪链球菌的存活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猪链球菌的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猪丹毒防治的关键之一。
给予猪充足的饲料,保持饮水的清洁,避免猪的压力过大,减少猪链球菌的侵袭。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发生猪丹毒的疫情时,应及时向兽医求助,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疫情的蔓延。
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猪健康的疾病,对养猪业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败血症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治疗方案猪败血症该怎么解决?猪败血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猪只后,存在于猪只血液中,并持续生成毒性物质(如外毒素),而导致的猪只全身性感染,内脏组织功能丧失,休克或死亡。
一、发病机制:猪败血症是在猪只猪只免疫力持续下降,病原体突破猪只免疫屏,侵入血液循环系统,迅速繁殖,感染全身组织和内脏器官,而使猪只出现急性中毒的状态;败血症不是独立的某种疾病,而是一种外在的症状,猪只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会导致此症状的发生,且死亡率高。
二、发病特点:②猪只凝血不良:血液呈现暗红色、浓稠、溶血;③猪只皮肤、可视粘膜黄疸:猪只溶血和肝功能不全,间接胆红素蓄积所致;④猪只皮肤、内脏、组织水肿出血:猪只血管壁和粘膜疏松组织被病原体损伤;⑤猪只脾脏肿大出血坏死:脾脏为猪只免疫器官,脾髓质淤血、缺氧、坏死、变性所致;⑥猪只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大理石样病变,急性淋巴结炎为主;⑦猪只肝脏:肿大颗粒变性,呈现灰黄色;三、常见病因:①猪肺疫(巴氏杆菌):急性胸膜肺炎、痉挛性湿咳、呼吸困难、胸膜痛感严重,颈喉部胶冻样肿大,犬坐式呼吸;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复方磺胺嘧啶钠等有效;②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仔猪急性腹泻(灰黄色恶臭状粪便)、耳腹下皮肤紫色斑点、怕冷、眼睛粘性脓性分泌物,猪只回肠粘膜附着坏死性腐乳状物质即溃疡;卡那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头孢噻呋等敏感;③猪丹毒:猪只发烧、眼结膜充血、皮肤发红发绀可见凸起的菱形疹块、淋巴结肿大,肾脏暗红;青霉素类为首选用药;④链球菌:猪只感染后,除了脑炎、关节炎外,也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症状以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呼吸加快且浅、凝血不良、肺脏淤血水肿、心包积液、粘膜弥漫性充血;头孢噻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敏感;④猪瘟:猪只持续高烧、稽留热,眼结膜潮红分泌脓性分泌物、粪便干硬附着粘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大理石样、脾脏边缘梗死、肾脏膀胱和喉头软骨点状出血、回盲肠纽扣样病变;希望各位“猪盟友”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猪场管理水平,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猪场发病的几率。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养猪技术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由于猪感染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类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感染易感动物,也可感染人类,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多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综合性的治疗,病死率较高。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1、临床症状急性型。
开始时,部分猪会突然出现发病,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
大部分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停止采食,排出干燥粪便或者发生便秘;体温明显升高或者呈现稽留热,可达到42°C;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往往形成浆液性鼻漏。
有些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空嚼、磨牙,陷入昏睡,甚至出现角弓反张,小日龄比较常见;背部、颈部、腹部下出现紫斑。
如果病猪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经过1-3天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80%-90%。
慢性型。
大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导致明显跛行,或者后肢麻痹,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或者陷入昏迷,机体渐进性消瘦,经过1-2周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2、剖检变化病死猪尸体营养中等,血液稀薄,呈淡红,且凝固不良;胃黏膜存在片状出血;脾脏呈暗红色,明显肿大,质地较脆;肺心叶、膈叶发生大面积出血,有时肺脏和胸壁发生黏连,并沉着有纤维素;心包有所增厚,里面含有积液;肾脏发生肿大,皮质部存在出血斑点;膀胱黏膜存在出血斑;淋巴结发生弥漫性出血,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明显充血、水肿,切面多汁,有时周边发生出血;肝脏呈褐色或者红黄色,明显肿大,存在出血斑。
慢性病猪的关节发生充血、肿胀,且滑液变得混浊,严重时有关节发生化脓。
对于脑膜炎型病猪,脑膜会发生充血、出血。
3、实验室诊断涂片镜检。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等组织进行涂片,经过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后使用显微镜检查,能够发现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单个存在或者2-3个并列。
猪场急性败血性?病诊断猪场常见的急性败血性疫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等,尤以猪瘟、猪丹毒更普遍。
当猪群中发生这类疫病时,我们应该怎样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呢?1.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猪瘟,如发现传播快,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大小猪都病,剖检脾不肿大,边缘有紫黑色梗死灶,肾不肿大,表面布满针尖大小出血点,贫血苍白,淋巴结水肿,切面呈典型大理石外观或大肠黏膜上有扣状肿即为猪瘟的可能性最大。
败血型猪丹毒容易与猪瘟混淆,但它在猪群中传染较慢,发病率不高,病程较短,剖检脾肿大,肾呈”大红肾”状,淋巴结切面为均一出血肿大砖红色,大肠黏膜无明显变化。
急性副伤寒:最易与猪瘟误诊。
本病主发于1月龄~4月龄猪,常限于一个猪场,发病率不高,剖检脾肿大,大肠均增厚,黏膜发炎明显,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与猪瘟有别。
急性猪肺疫:一般零星发生,咽喉部急性肿胀,有严重肺炎症状,呼吸困难,鼻流出白沫,猪瘟则无上述症状。
败血性链球菌病: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运动障碍,鼻黏膜充血、出血,喉、气管充血,有大量泡沫,脾肿胀;脑、脑膜充血、出血,与猪瘟不同。
2.如病猪腹泻,则考虑猪瘟或仔猪副伤寒。
因在这两种急败性疫病中都伴有明显的腹泻症状。
但发生猪瘟时大小猪都病,传播快,范围广;仔猪副伤寒主要是1月龄~4月龄猪发生,范围小。
猪瘟脾不肿;副伤寒脾肿大。
猪瘟淋巴结切面大理石状;仔猪副伤寒切面不呈大理石状,其大肠黏膜不见边缘同心轮状扣状肿,而是边缘不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
3.如病猪急性者粪干硬,慢性者有突出的关节炎症状,剖检心瓣膜上有时有菜花样炎性赘生物,则提示不是猪丹毒就是猪链球菌病。
但链球菌病猪群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剖检也常见脏器间有纤维素性拔丝样分泌物,常见心包、胸腹腔积液。
4.如病猪伴有明显的气喘,呼吸困难,则说明不是猪肺疫就是猪链球菌病。
猪肺疫可见咽喉急性肿胀,而猪链球菌病则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而且剖检见脏器间有拔丝样分泌物,有时可见心瓣膜上有菜花样炎性赘生物。
猪败血症病的诊治及浅析在诊疗中,病猪往往表现耳、颈、四肢内侧、腹下等皮肤有出血点,先红后紫,后成为紫斑的败血症及高温经过,常常都误认为是瘟症,放弃治疗,使成批生猪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只要认真诊断和治疗就可减少损失。
笔者在长时间的兽医门诊工作中,诊断治疗病猪3005头,治愈率达89%。
现将诊断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l 猪肺疫1.1 症状与病变。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Pasteurellosis Su- um)“俗称锁喉风”,除发病初为最急性,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外,后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常见有败血症病变和急性胸膜肺炎。
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初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鼻流粘液或带血,触诊胸部有痛感。
听诊有干啰音和湿啰音及摩擦音。
病势发展呼吸困难,张口吐舌.呈犬坐姿势,可视粘膜蓝紫,初便秘后腹泻,皮肤瘀血和出血点,病猪卧地消瘦窒息死亡。
病程5-8天不死转慢性,病变尤以喉部肿胀及周围组织里胶样浸润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尤为明显,胸膜心包呈纤维性炎症。
1.2 防治。
(1)每年春秋两次对疫区注射猪肺疫疫苗,增强群体免疫力。
(2)急性病例治疗:“九一四,,一次注射,必要时隔1-2日再用药1次。
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均有一定疗效(剂量见说明)。
中药:丹皮30g,紫草40g,射干30g,豆根30g,黄芩30g,麦冬30g,郁金25g,元明粉25g.虎杖30g(50 kg体重剂量,按大小适量加减),2日1剂,2剂即可。
2 仔猪副伤寒2.1 症状与病变。
本病由沙门氏菌引起,称猪副伤寒(Paraty- phus Suum),6月龄以内猪易感,为急性败血型经过,根据病势和死亡快慢,分急、亚、慢三型。
病原于机体抵抗力弱时致病,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精神沉郁不食,随后下痢,粪淡黄或灰白色恶臭,有呼吸困难.耳、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色斑点,寒颤钻草,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病程可长达3周,后极度消瘦竭衰而死。
95猪败血型波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乔祖霞(博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454450)摘要:猪败血型波氏杆菌病是养猪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呈散发流行,感染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诊断本病需对可疑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生化特征鉴定,由于波氏杆菌接触酶呈阳性,可利用双氧水对病灶进行快速检查,RCR 法可对本病进行快速确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对健康猪加强保护可有效预防本病的传播。
关键词:猪;波氏杆菌;诊断;防控猪败血型波氏杆菌病是以慢性支气管肺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细菌性传染病[1]。
本病呈散发流行,以寒冷潮湿、气候突变时多发,几乎所有品种及日龄的猪都能发生感染,但以3月龄以内的猪发病率最高。
为了能帮助大家对本病有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笔者就其诊断与防控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1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本病发生的病原,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对姬姆萨染料敏感,感染后呈全身分布,但以肺为主要靶器官对机体造成破坏。
2临床表现感染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正常,采食量正常或稍有下降,吃料时呼吸加快,不断咳嗽,有时能将呼吸道分泌物咳至饲料中,从而感染同群其他猪。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猪体温开始升高,采食量明显下降,粪便干结,呼吸明显加深加快,机体缺氧,咳嗽加剧。
疾病发展至中期时,由于肺炎加重,肺扩张和收缩时牵拉周围组织而产生剧烈疼痛,病猪通过犬坐姿势来减轻腹腔器官对胸腔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
疾病发展至后期时,病猪消瘦,体质虚弱,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而出现稽留热,病猪腹式呼吸,最终因败血症而死亡。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气管、支气管部位充满大量黏液,富含白色泡沫,有时黏液中混有血液。
肺肿胀,病灶部位切开后四周外翻,横切面有水样液体流出。
肺叶有点状或条状的出血区域,后期呈肉样病变。
病灶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肠道等器官无明显病变。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气喘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非常相似,但又有一定差别。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治
某养殖户引进7O一8O千克二元杂交猪3O头,在原种猪场内按正规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引进lO天后,4头猪发病,2头猪相继死亡。
特征是皮肤发紫,耳朵及四肢尤为严重。
一、临床症状。
发病猪有的体温不升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体温,个别病猪体温升高到4l摄氏度,用磺胺类药物后体温有的下降。
食欲不振或废绝,便秘,粪干硬,眼结膜潮红。
有的病猪皮肤发紫,拉血尿。
二、剖检变化。
鼻粘膜紫红色,充血。
气管充血见大量泡沫。
心包积液,淡黄色。
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
肾肿大,发黑。
胃底部及肠粘膜出血严重,膀胱无出血点,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
采用敏感药物利福平,按说明剂量和疗程治疗,效果较好。
某猪场出现猪产后败血症并发附红细胞体病诊治过程某猪场出现猪产后败血症并发附红细胞体病诊治过程临床症状患病母猪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产后产后,初期主要竞技状态在体温偏高(41.5℃以上),呼吸急促,不食,喜卧,全身皮肤发红,分娩无力,产死胎、弱仔或产期推迟;产后产道感染严重,连续几天产道排黄红色秽浊片状难闻的液状物;中后期由初期的皮肤发红变化为局部紫绀,两耳、颈下、腹底、臀部尤为明显,四肢走动无力,轻度摇摆,严重病畜后躯轻瘫,小便赤黄,似“酱”色,大便如“算盘子”样,个别病畜伴有乳房痛经炎和阴户便秘;后期还有部分猪皮肤苍白、黄疸、贫血,如不及时治疗和补给能量,很快因心力衰竭死亡。
剖检变化对死亡母猪即时剖检,可见血液色淡黑而稀薄,前列腺轻度黄染,颌下淋巴、腹股沟淋巴、肠系膜淋巴苍白水肿,胸腔有少量积液,肝肿大呈黄棕色,胆囊散发出黑黄色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肾肿大呈土黄色,有一小部分针尖大出血点,子宫内存有大量秽浊物,宫腔惨重腐败感染,胃部充气无信息内容物,中曾直肠中存在大量无力排出的干枯粪球。
其它脏器利穆县。
实验室诊断对患高热症的母猪进行耳静脉采血,姬姆萨染色,高倍暗视野查看,微调稍动,可观察到游离在血浆中呈球形、椭圆形、棒状及不规则白光体;虫体上下、前后、左右滚动,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并围成一圈作不规则大部分盲目运动。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可初步诊断为产后败血症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治疗措施1.及时补充体液,抗感染方法为:10%葡萄糖酸钙30~60毫升混与25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中耳静脉缓慢内耳静注。
双黄连30~50毫升,溶解阿莫西林钠混溶于500毫升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耳静脉滴注。
2.在补充体液,抗真菌的同时用三氮脒,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用雪蛤膏稀释分点肌注;并在颈部另一侧肌注10%的盐酸多北角素注射液10~20毫升;一天一次,连续三天。
3.后期体温正常,精神、食欲不佳时要及时补血,开胃通便。
猪出血性败血症临床观察与防治作者:刘美玲张科李泽光王丽媛张英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22年第05期关键词:生猪养殖;出血性败血症;临床诊断;疾病预防0 引言猪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猪肺疫、锁喉风,发病通常比较急。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未及时反应进行治疗,病猪就出现死亡。
为有效避免在生猪养殖中出现此类疾病,养殖户需要了解此病症的发病症状、和流行病学,从而有效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管理。
为生猪养殖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1 病原特征猪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显微镜下菌体中央呈现凸起,呈现钝圆形。
菌体大小在(0.5~2.5)μm×(0.2~0.4)μm,通过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后,菌体出现两端冉申深而中间部位染色较浅的杆菌,所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也被称为“两级杆菌”[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体一般不形成芽孢,同时不生长出鞭毛,无法进行运动。
但是如果在环境中分离出的菌体能够发现有粘液性的荚膜存在,而后置于实验室进行培养基培养后,会发现菌体的荚膜消失。
在实验室中,不同的培养基类型中进行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会展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在血清琼脂的培养基之中进行培养24 h后,可看到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的露珠形式的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在鲜血培养基上可看到有露珠形式的菌落,但是菌落的周围不会出现溶血的现象。
但是如果将多杀性巴氏杆菌放置在普通的营养琼脂上进行培养,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在麦康凯琼脂上培养则完全不进行生长。
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为需氧或者兼厌氧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对空气条件的要求较低。
依据实验室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2个血清类型,前者有16个血清类型,分别为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则有6个血清类型,使用英文字母表示。
猪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主要分为5:A和6:B 2种类型,同时,A、B 2种类型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毒性水平最高的两种[2]。
2 流行病学猪出血性败血症的传染源一般为发病猪或者是隐性的带菌生猪,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对于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猪之间都较易感染。
诊治母猪败血症的技术方法在返饲的第二天早上喂料时,发现一头母猪不吃料,地上有呕吐血,血颜色深红,全身皮肤尤其耳部颜色也比平时红,精神极差,极用力踢其后臀部都不肯站起来,呼吸不平稳,测量直肠温度达39℃。
诊治及结果因情况特别,首选强效抗菌和止血,紧急颈部肌肉注射恒丰强赛福20毫升(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长效强效可达72小时),另一边颈部注射酚磺乙胺4毫升(止血),仅轻轻一戳,两边颈部注射部位均流出深红色血液。
可初步诊断为败血症。
随后输液:第一瓶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抗坏血)、复合维生素B20毫升,第二瓶0.9%氯化钠注射水、恒丰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3克、清开灵注射液30毫升,输完液后猪精神大大好转,喝了几口水,也没再有血出来。
为提高其新陈代谢,补充能量,促解毒排毒,肌注恒丰强恒维康30毫升布它磷、体内直接转化成ATP、维生素B12,测量直肠温度为38.5℃,输完液后,母猪阴户排出大量白色炎症物,随后猪安静地睡着了。
当天下午16∶00喂料时,猪精神、体温、采食均基本恢复正常,第二天采食、精神均恢复正常。
结论分析原因:该母猪发生败血症,极有可能与返饲时抗生素未杀灭的肠道致病细菌有关,导致细菌感染进入猪的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表现败血症状,皮肤、黏膜、浆膜出血,瘀血,高热,并出现呼吸道、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稍微治疗不及时即死亡。
根据该猪场情况,第二个原因可能是链球菌引起,因该场链球菌感染严重,30%以上的母猪颈部因注射疫苗操作不当出现蜂窝组织炎、脓肿、脓肿破溃,引发链球菌蔓延,同时50%的母猪有明显的子宫炎,内也含大量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导致抵抗力低的母猪感染即可能发生败血症。
此外,一些病毒如猪瘟、疑似口蹄疫、多杀性巴氏杆菌、猪丹毒、弓形体等也会引发败血症。
讨论发现该病勿害怕慌张,及时用特异性疗法、抗病毒疗法与抗菌疗法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结合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以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和免疫力,同时辅以强心、补液、补盐、止血和维生素疗法等综合性治疗,只要及时,治愈几率还是较大的。
母猪产后败血症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母猪在场时间的生产工程当中非常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和埋下病因,以后在生产之后其最虚弱的时候,这些身体问题会爆发出来出现
各种母猪产后在此之前后遗症对其日后生和当时的哺乳冲击都非常大,那么母猪产后出现消失败血症怎么办?母猪败血症的症状和综合治理。
【症状】
病猪体温急速上升至40一41℃,呈稽留热型,耳及四肢末梢寒冷;精神委顿,食欲废绝,脉搏微弱、快速,呼吸浅快;躺卧不愿起立,腹
壁触诊疼痛;阴道肿胀,污褐色,常从阴门中流出带恶臭的褐色液体。
【防治】
做好产房卫生教育工作,助产时严格消毒,避免产道损伤。
治疗
时应应尽快处理局部病灶,促进子宫内腐败胎衣或渗出物排出,可皮
下或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一20国际单位。
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000
单位,每日肌注4次。
或其他广谱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连续使用至
体温降至正常后2一3日为止。
根据症状,静脉注射5%糖盐水、钙制剂、5%次氯酸钠和维生素C,促进毒物排出,纠正酸中毒。
心脏衰弱时,可用咖啡因等强心剂,改善全身状况。
同时喂给营养丰富且膳食易于
消化的饲料,进一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病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如何预防母猪产后慢性?学会这几招就够了
母猪知识分享:母猪产后不食?防加治轻松应对!
母猪产后瘫痪,如何拯救?
老兽医分享母猪产后不吃食的原因在于母猪产后不吃食怎么办。
摘 要:猪败血型病是屠宰检验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不仅会对猪肉质量产生影响,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生猪屠宰中应加强对猪败血型病的检验,避免带病猪肉流入市场后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屠宰检验的相关统计数据,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是常见的猪败血型病,但三种疾病均存在败血症状,在屠宰后的病理剖检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导致现场检验结果出现混淆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屠宰检验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猪败血型病的鉴别诊断,从而更快地完成对病猪的处理。
本文针对屠宰检验的实际情况,对猪常见败血型病的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关键词:屠宰检验;猪常见败血型病;鉴别诊断猪败血型病是生猪常见的疾病,其包含败血型猪瘟、败血型猪丹毒、败血型猪肺疫等,是导致猪肉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疾病。
根据生猪屠宰的实际情况,在生猪患有不同败血型病时其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有效防止猪肉流入市场。
但根据生猪屠宰检验的实际情况,由于猪常见败血型病的症状存在相似性,并且病理剖检存在相似之处,屠宰现场检验容易将各种病混淆,影响对病猪的处理。
1 宰前检验1.1 败血型猪瘟败血型猪瘟是最常见的猪败血型病,患猪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较多。
其中首先是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眼结膜有炎症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导致眼睑出现粘连的情况;患猪的皮肤上会出现点状出血的情况,一些患猪表现为红斑且用指按压后红斑不会褪色,出血和红斑一般在患猪四肢、腹部、腋下和股内侧等部位较为常见;同时,患猪发病后还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以精神沉郁为主,表现出怕冷的情况并经常贴地;另外,患者的粪便也会发生变化,其中患病初期出现便秘的情况,粪便多为算珠状。
之后腹泻且带血,并且会伴有恶臭。
1.2 败血型猪丹毒败血型猪丹毒的症状与败血型猪瘟的较为相似,其中患猪发病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的情况;患猪的眼神清亮有神但可明显观察到结膜有充血的情况;患猪皮肤皮肤表面会有明显的疹块,颜色以紫红色为主,胸腹部、腋下和股内侧等皮肤相对较薄的地方疹块较多见。
猪败血症病的诊治及浅析
在诊疗中,病猪往往表现耳、颈、四肢内侧、腹下等皮肤有出血点,先红后紫,后成为紫斑的败血症及高温经过,常常都误认为是瘟症,放弃治疗,使成批生猪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只要认真诊断和治疗就可减少损失。
笔者在长时间的兽医门诊工作中,诊断治疗病猪3005头,治愈率达89%。
现将诊断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l 猪肺疫
1.1 症状与病变。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Pasteurellosis Su- um)“俗称锁喉风”,除发病初为最急性,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外,后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常见有败血症病变和急性胸膜肺炎。
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初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鼻流粘液或带血,触诊胸部有痛感。
听诊有干啰音和湿啰音及摩擦音。
病势发展呼吸困难,张口吐舌.呈犬坐姿势,可视粘膜蓝紫,初便秘后腹泻,皮肤瘀血和出血点,病猪卧地消瘦窒息死亡。
病程5-8天不死转慢性,病变尤以喉部肿胀及周围组织里胶样浸润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尤为明显,胸膜心包呈纤维性炎症。
1.2 防治。
(1)每年春秋两次对疫区注射猪肺疫疫苗,增强群体免疫力。
(2)急性病例治疗:“九一四,,一次注射,必要时隔1-2日再用药1次。
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均有一定疗效(剂量见说明)。
中药:丹皮30g,紫草40g,射干30g,豆根30g,黄芩30g,麦冬30g,郁金25g,元明粉25g.虎杖30g(50 kg体重剂量,按大小适量加减),2日1剂,2剂即可。
2 仔猪副伤寒
2.1 症状与病变。
本病由沙门氏菌引起,称猪副伤寒(Paraty- phus Suum),6月龄以内猪易感,为急性败血型经过,根据病势和死亡快慢,分急、亚、慢三型。
病原于机体抵抗力弱时致病,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精神沉郁不食,随后下痢,粪淡黄或灰白色恶臭,有呼吸困难.耳、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色斑点,寒颤钻草,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病程可长达3周,后极度消瘦竭衰而死。
主要病变:脾脏肿大色蓝紫,肠系膜淋巴索状肿大:特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回肠肠壁增厚、粘膜覆盖一层弥漫坏死性腐乳状物质,剥开呈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溃疡面。
2.2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对常发地用仔猪副伤寒苗防疫。
(2)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有较好疗效,另肌注磺胺嘧啶.内服土霉素(剂量按说明)。
中药:黄连25g,黄柏30g,
银花25g,葛根30g.茯苓20g,枳实25g,木香30g,槟榔25g(50kg 体重剂量,按大小适当增减),2日l剂,1-2剂即可。
3 猪丹毒
3.1 症状与病变。
猪丹毒(Erysipelas Sui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经过。
除在流行初期有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外,体温升高(42—43摄氏度),不食,结膜充血,粪干硬呈球状并附有粘液,呼吸加快,皮肤潮红继而发紫耳、颈、背等部较常见。
亚急性型胸、腹、肩等部皮肤发生疹块,有方形、菱形等稍凸于皮扶表面指压退色,后期瘀血,呈蓝紫色指压不退色。
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整个消化道有不明显的卡他性炎症.肾肿呈弥漫性暗红色,肝充血呈棕色,暴露于空气后呈鲜红色。
3.2 防治。
(1)常发地每年春、秋两次猪丹毒苗免疫注射。
(2)青霉素兑安痛定肌注有特效(剂量按说明)。
4 猪瘟
4.1 症状与病变。
猪瘟(Pestis Suum)由猪瘟病毒引起,高热稽留,体温升高(40-41摄氏度),精神不振,不食,寒颤挤卧钻草,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行走摇摆拱背,粪先干后稀:耳根、腹下、四肢内侧有紫红色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肿沟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切开呈大理石状;脾
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表现的出血性梗死;肾、膀胱、会厌软骨有出血点,大肠、回肓瓣等部粘膜呈纽扣状溃烂。
4.2 防治。
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预防,每年搞好春、秋两季猪瘟苗防疫,杜绝本病的发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