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和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喉部炎症、咳嗽和发热等。
该病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病原体通过吸入感染猪,造成免疫系统紊乱,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感染。
本文将介绍猪气喘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诊断猪气喘病的诊断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临床表现猪气喘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和流涕。
当猪感染的病情恶化时,会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喘和喉部炎症等症状。
2.病原体分离猪气喘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将病原体从受感染的猪中分离出来可以确诊猪气喘病。
3.组织学检查猪气喘病对猪呼吸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对呼吸道和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病情。
组织检查可包括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细胞学检查。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用来确认肺炎的存在以及引起症状的原因。
组织细胞学检查则包括对氟氯西林荧光素染色体检查和细胞培养等检查。
4.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患病猪的免疫系统反应来确诊猪气喘病。
这些检查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荧光等。
防治预防猪气喘病的最好方法是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良好的卫生状态。
以下是防止猪气喘病的具体措施:1.清除猪舍内的积尘和杂物。
2.保持充足的通风。
3.测定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这些值在适宜的范围内。
4.及时更换猪的饮水和饲料,确保这些物品的卫生质量。
5.及时治疗猪感染的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6.加强猪的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
7.精心选择、配种、生产。
8.猪舍消毒:每批离场后,消毒猪栏、饮水槽和消毒水槽等装备。
总结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和严重的猪病,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喉部炎症、咳嗽和发热等。
该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加强猪的营养、及时治疗猪感染的疾病以及猪栏、饮水槽等装备的消毒。
猪农应该加强疾病防控意识,尽量避免猪病的发生。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
猪气喘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感染率较高,并且还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使死亡率增加.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的会死亡。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仅在猪群中可见,所有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只都会感染气喘病。
近几年,仔猪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仔猪断奶时大约在25~45日龄,会因为实施分群、饲料更换和饲养环境出现变化等产生应激刺激,从而使得仔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气喘病的概率很大,而且比其他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相对高些。
据相关报道可知,感染喘气病的猪群周围3.2千米范围内的其他猪群都会被传染。
猪气喘病的病原广泛分布在某些猪场中,成年猪一般都是呈隐性感染,而育肥猪很少有隐性感染的情况出现。
喘气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时间段感染的猪只较多。
新感染的疫区流行呈暴发性,患猪临床症状很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大多数呈急性患病经过。
老疫区患猪发病多是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具有较低的致死率。
喘气病是猪群三大免疫抑制病当中的一个,如果和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会明显增高病死率。
比如和蓝耳病病毒混和感染的时候,患猪会有肺部病变而且很典型,蓝耳病病毒单独感染时,不会观察到患猪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而且特别容易继发并发症,比如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等,造成感染猪只的死亡率升高。
2、临床及病理表现喘气病属于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生产中患猪的典型症状是呼吸艰难、咳嗽、气喘但是体温仍维持正常。
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具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只的肺脏,导致病变部位丧失呼吸功能。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152022.22·0 引言猪喘气病是一个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肺炎霉形体所致。
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喘不止。
无论大小猪都极易感染,幼畜感染的几率相当高。
带毒猪和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长期存在该动物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
潮湿、肮脏的环境、寒冷不通风、拥挤的猪是发生该病的主要诱因。
但猪喘气病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但它通常在冬天和春天寒冷时期发生。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需要合理有效地管控疫情。
猪的流行病将在极大程度上干扰综合畜牧业的发展。
疫病的科学防治,对病症的仔细观察与调查,将是这个事业所必须的。
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措施,猪气喘疫病的预防可进行的更好,这样可以确保畜牧行业得以继续稳健的发展。
1 概述猪喘气病是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导致的慢性肺部病变,猪气喘病的严重不仅表现在由猪肺炎支原体原发病毒感染后导致的正常呼吸系统表现上,并具有干咳和喘息,而且更为严重的表现在于由支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多种致病源的继发感染上,感染该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就是肺脏,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四大分叶上均发生“肉样”或者“虾肉”样病变,因此也称之为猪支原体肺炎、猪局部肺炎[1]。
2 流行病学在当前猪中只存在过仔猪气喘病,健康仔猪若被传染则可以采取年龄和性别的方法,中比较容易传染的猪种类主要有哺乳仔鸡和幼仔猪二类,但它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偏高。
位居第二则为怀孕中后期阶段的仔猪和步入母猪,育肥猪发病概率广泛较低。
母猪和成年猪大多数体现在慢性疾病和隐形感染。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母猪。
病原存在于带菌母猪的呼吸道和分泌物内,并较长时间地生存余母猪身上,病母猪的症状消失后6个月或1年后又能排除病毒。
这种疾病一般在猪场发生,最具体是由隐性感染母猪向外界传入的,但哺乳的小猪通常都从生病的仔猪那里传播出去的。
成为该病重要传播渠道的是呼吸道。
病原由患病仔猪通过咳嗽、喘息、打喷嚏等方式向外界排毒,再经过飞沫由呼吸传播给健康仔猪。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又称为猪咳,是由猪气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场和养猪场。
这种病症一旦爆发,不仅会造成猪只生长缓慢,还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
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猪气喘病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 咳嗽:猪气喘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咳嗽,有时还伴有喉咙痛。
2. 呼吸困难:患有气喘的猪只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3. 体温升高: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9-40°C之间。
4. 食欲减退: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导致生长迟缓。
5. 分泌物增多: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鼻涕增多、眼泪增多的症状。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在患有气喘的猪只身上,且有些症状还可能会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要确诊猪只是否患有气喘病,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鉴别。
二、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观察:对疑似患有猪气喘病的猪只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包括观察其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以及观察鼻涕、眼泪等分泌物是否增多。
2. 病理检测:对疑似患有猪气喘病的猪只进行病理检测,包括口腔、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脏等部位的病理组织切片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3.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猪只是否患有猪气喘病,包括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以上诊断方法需要由专业兽医进行,确诊猪只是否患有猪气喘病,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气喘病的关键。
定期清理粪便、更换饮水和饲料,保持空气流通和通风,是有效预防猪气喘病的重要措施。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猪气喘病同样重要。
要确保猪只的合理饲料供给和充足饮水,避免过度饲养和饮水不洁。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技术
1、现场诊断要点:
病猪咳嗽、喘气,腹式呼吸。
(1)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
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鉴别诊断:应将本病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蛔虫感染(多见于36月仔猪)等进行鉴别。
2、防制:
(1)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而对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敏感。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二氟沙星、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
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中拌入100PPM枝原净,同时以75ppm蒽诺沙星的水溶液供产仔母猪和仔猪饮用;仔猪断奶后继续饮用10天;同时需结合猪体与猪舍环境消毒,逐步自病猪群中培育出健康猪群。
或以800PPM呼诺玢、土霉素、金霉素拌料,脉冲式给药。
(2)免疫:715日龄哺乳仔猪首免1次;到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二免,供育肥不做二免。
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2023年第05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05.068猪气喘病是危害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仔猪、妊娠母猪为易感猪群,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并且生猪在感染病菌后,病菌长期定植在猪鼻腔,随着鼻腔分泌物排出,污染生猪饲养环境,而所有的生猪在同一个生长环境中活动,进而增加了健康生猪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该病诊断与防治工作中,首先要从流行病学入手,确定该病病原的特点、病原来源、传播途径,要明确临床症状表现与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质量与效率,并通过对防控要点的分析,完善构建该病的防控体系,以阻断该病的传播链条。
1流行病学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为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肺脏病变,传染性较强,但致死率不高。
该病原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36h ,在病变组织中可以存活数天,对土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仔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易感,育肥猪整体健康水平较高,机体抵抗能力强,感染概率较小。
但是该病原潜伏期长,感染康复后的病猪复发概率高,并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生猪。
病原在猪体内存活时间长达1年,带菌猪的鼻腔分泌物持续向生活环境中排菌,所以该病的传染性较强。
该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是简单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显微镜检查呈多形态,有球状、环状、杆状等。
病原从感染病猪的鼻腔分泌物排出,一般为接触传播,传染的速度较慢。
如果猪场中有生猪感染,即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病原长期存在,易引起猪群的持续感染。
哺乳母猪感染病原后,接触传染给仔猪,仔猪之间也可相互传染。
该病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实验室采用固体培养基的效果较差,通常使用含有猪血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引起该病的肺炎支原体多为外部输入,比如猪场引进仔猪、后备母猪等携带病原,外来车辆、人员携带病原,养殖使用的工具、饲料、饮水以及生产设备与设施等被病原污染,健康生猪接触到这些带菌物品,即可能引起该病在猪场内部的流行。
猪气喘病诊治猪气喘病,通过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
l.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咳嗽,同时鼻孔流出少量清鼻液,稍严重的则流出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汁,呼吸加快,体温、精神、饮食均表现正常。
发病中期:病猪呈现明显气喘和腹式呼吸,呼吸次数增加到60-80次/分,咳嗽少而低沉,食欲减退不明显,体温略有升高。
发病后期:病猪气喘加重,张口呼吸,呼吸音似拉风箱样,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音,可视粘膜发绀,食欲减退乃至废绝,体型消瘦,精神不振,喜卧怕冷,最后窒息死亡。
2.剖检变化其肺脏、肺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等部位病变明显,均呈现显著膨大,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
肺脏病变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而膈叶病变则集中在前下缘:所有病变部位界线明显,两侧肺叶对称,颜色呈灰红色,外观似胰脏,切面湿润,并从细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
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颜色为灰白色。
边缘轻度充血。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猪气喘病。
4.防治4.1预防:(1)全场用2%来苏儿溶液以100ml/m3进行彻底喷雾消毒,每日1次,连续15天;(2)对未发病的猪进行免疫接种;肌注猪气喘病弱毒疫苗,同时辅以药物预防。
4.2治疗:初期病猪(病轻者):杏仁30g,天花粉15g,五味子15g,百含子30g,甘草6g,共研为末,每日12g,分2次拌料喂服(未发病者减半)。
中期病猪:(1)用猪喘气平按每千克体重4万u肌注,每日1次,连用5天;(2)金银花30g,连翘30g苍术20g,防风20g,荆芥子20g,白芥子lOg,甘草5g,五味子10g,研细分为6份,每日l份拌料喂服。
后期病猪(严重者);(1)用长效抗菌剂(按每千克体重0.1ml)和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u)同时肌注,每2天1次;(2)苏子15g,百合15g,麦冬12g,款冬花l0g,马兜铃12g,百部l0g,甘草6g,水煎灌服,每日1次,每3天1剂。
疾病防控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猪气喘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日常养殖管理不当、治疗措施不及时等因素都会造成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控制猪气喘病的传播与发展,对于降低养殖场经济损失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分析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治和综合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该病属于生猪的易感疾病,在生猪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会发生感染,不同性别的生猪均能存在患病的可能性。
猪气喘病对于刚出生的幼猪和哺乳猪危害最大,发病率和发病致死率最高。
刚生育完的母猪和哺乳期母猪也是比较容易感染的群体,而对于成年猪的发病率较低,即使出现感染,大多情况下也呈隐性发病形态。
携带病毒的生猪是主要致病来源,病菌会从空气进行传播,飞沫、唾液等分泌物也是主要的疾病传播途径。
仔猪的发病率和发病致死率比较高,尤其在30~45日龄的幼猪,患病率比较高。
该病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采取外进生猪的养殖场,爆发该病的可能性比较高。
在新发疫区的发病率和发病致死率比较高,病猪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而在老疫区,则情况有所减缓。
该病在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初春比较寒冷的时期发病率比较高,气温低,猪舍的环境比较差,再加上养殖密度过大、通风效果不良,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2临床症状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大约在15~21d,猪气喘病主要分为3种类型: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2.1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在新疫区,这一区域的生猪体内没有该病病菌的抗体,因此一旦出现致病细菌,会快速出现生猪患病问题。
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不喜站立,经常出现久卧症状,体温一般不会出现明显升高或降低。
但出现继发病症后,体温会快速升高,通常在40~41℃。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障碍,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经常会表现出大口喘气、大口呼吸的特征。
部分病猪会出现咳嗽等症状,有比较明显的气喘声,腹式呼吸症状比较明显。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给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气喘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介绍。
诊断:1. 病理学猪气喘病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肺部病变。
患病的猪肺部渗出性病变严重,肺泡腔内充满黏液、血液和浆液性渗出物,肺泡纤维化和硬化,猪的肺体积减小。
肺部病变是猪气喘病的主要病理学表现,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2. 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急促,喉咙发出响声,有咳嗽、喘息等症状,鼻孔张大、流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拒食。
晚期病猪呼吸困难,有气促、气喘、缺氧等症状,甚至死亡。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可以检测病原菌,是诊断猪气喘病的重要方法。
PCV2和PPV等病原体对猪气喘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病菌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病原菌DNA解析出病症的来源和传染途径。
防治:1. 条件预防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定期清理消毒槽、化粪池、地板、防止恶臭致病。
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猪棚通风。
养殖猪之前,猪圈必须消毒,以杀死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2. 疫苗预防在养殖场开展按计划的疫苗预防,及时接种并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疫苗效果,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率。
同时,加强对养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宣传,让他们认真学习防疫知识,提高防疫意识。
3. 药物治疗在发现猪群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普遍使用的抗生素有环丙沙星、磺胺类药物如扑尔敏、万古霉素等。
使用药物治疗,一定要根据病情、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合理选用药物和剂量,不盲目过量使用。
4. 标本检测及时采集病死和病变猪体内器官的标本,送到验后分析实验室,确诊疾病种类,了解疾病病理变化,为提供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总结:对于养殖户,预防和治疗猪气喘病尤为重要。
在预防方面,除了实施科学而周密的养殖管理,疫苗预防的安排也非常关键。
在治疗方面,合理选药、准确诊断等科学方法可以让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养殖户应提高自身的防疫意识,以减少感染风险,维护猪群健康。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通常发生在生长期的猪群中。
这种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急促、气促、咳嗽和肺部病变,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及时的诊断和预防控制对于猪气喘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对养猪户有所帮助。
一、猪气喘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咳嗽和肺部病变。
患病的猪群中,可见到猪只呼吸急促,气喘,甚至出现咳嗽、粘液性鼻涕。
一些患病的猪只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热等症状。
而在肺部病变方面,主要表现为肺部有明显的病变,比如肺部充血、肺炎等。
2. 化验检查化验检查是诊断猪气喘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取得患病猪只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样品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到患病猪只的血液情况,从而帮助诊断猪气喘病。
3. 病原学检查猪气喘病的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以明确猪气喘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PIV)、猪肺炎支原体(Mhp)等。
只有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5. 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通过PCR、RT-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猪气喘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猪气喘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猪气喘病的防治1.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预防猪气喘病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产中,要做好猪只的饲养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环境,保证猪只的饮水卫生等。
要做好猪只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注射,及时发现和防治疾病。
2.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预防猪气喘病的关键。
在饲养管理上,要做到合理配饲,确保猪只的饲料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只的感染风险。
3. 使用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气喘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疫苗对猪只进行接种,建立免疫屏障,降低猪只的感染风险。
猪气喘病临床诊断和防治
[摘要]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本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医疗实践,对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关键词] 猪气喘病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
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
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
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一、发病情况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
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
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
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
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
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
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
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二、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症状:该病潜伏期10天~16天,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
一般体温、精神和食欲正常。
病初为短声连咳,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
在病的中期出现气喘症状,呼吸次数每分钟达60次~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腹部起伏),此时咳嗽少而低沉。
后期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
隐性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会发生咳嗽,全身状况良好,但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这些症状可能随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减轻或加重,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
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
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
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
浊、黏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急性病例,有明显的肺气肿病变。
三、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
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
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
有胰样坚实的感觉。
治疗与控制。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
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
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
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
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
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四、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
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
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净化:生产母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于产前、产后各一周拌料喂饲。
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2毫升/公斤体重。
保育猪,转群阶段复方替米先锋每袋(40克)拌料80公斤连喂15天。
后备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每月喂饲一周,直至配种。
育肥猪:于13、18周龄分别预防给药1周。
发病猪泰乐菌素+鱼腥草注射液(0.2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出现继发感染时配合抗病毒ⅰ号肌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40公斤连用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