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茶为什么这样好
- 格式:doc
- 大小:717.00 KB
- 文档页数:13
正在崛起的名茶之乡——陕西商南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14(36)11
【摘要】"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
这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启坤研究员1988年6月15日在陕西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也的的确确是商南茶的真实写照。
2014年8月6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揭晓,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秦园皇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秦岭泉茗荣获特等奖;商南县茶叶
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南绿茶、商南县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秦露”牌金丝雾峰荣获一等奖。
商南县选送的茶产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未检出,这是商南茶得天独厚的优势。
【总页数】2页(P42-4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名茶之乡名不虚传——“中国名茶之乡”寿宁县综述 [J], 王允斌;胡钰生;刘秀霞
2.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 [J],
3.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 [J],
4.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 [J],
5.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之对策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商南地区的茶产业,其发展规模和质量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该地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商南地区的茶产业仍以传统的手工加工为主,产品质量和规模都有限制。
因此,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型茶产品,提高茶叶加工技术,加快茶叶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提高茶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茶旅产业。
商南地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发展旅游业与茶产业相融合可以带动当地茶叶销路,同时也可以为当地茶农提供更多的收益来源。
通过将茶旅相融合,还可以提升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当地的认知和了解。
第三,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知名度。
商南地区的茶产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品牌影响力不够,品质也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品牌国际化发展,提高当地茶叶的品质和知名度。
同时,要积极开展茶叶文化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当地茶叶品牌的认知和认可度。
最后,要强化茶产业的全链条管理,提高茶叶的安全和品质。
商南地区的茶产业仍存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全链条管理,确保从茶叶生产、采摘、加工、包装和出售到消费环节的安全和品质。
同时,要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不合格茶叶企业的惩处力度,提高全区茶叶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品牌形象。
总之,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和强化茶产业的全链条管理。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商南地区茶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介绍我的家乡商南作文
《我的家乡商南》
嘿,说起我的家乡商南呀,那可真是个特别棒的地方!
商南那山山水水可美了哟。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那玉皇山。
哎呀呀,那山可真高哇!我们沿着山路往上爬,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还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看周围的景色。
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的,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
那树林子里的鸟儿也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我们爬呀爬,累得气喘吁吁的,但当我们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一下子都觉得值了!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就像一条巨龙在沉睡,山下的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那画面真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儿一样。
还有那金丝峡呀,那也是一绝。
峡谷里的景色迷人极了,清澈的溪水哗啦啦地流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立在溪边。
我们在峡谷里游玩,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呢,特别有趣。
商南的美食也不少哩!那商南茶,喝起来清香扑鼻,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那各种特色小吃,哎呀,光想想都要流口水啦!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商南,它虽然不大,但在我心里呀,那就是最温暖最美好的地方。
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山水和那浓浓的乡情哦!。
“商茗”茶叶后起之秀作者:崔建玲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年第19期4月中旬的商南县,正是采茶的好时候。
陕西商南县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田风保近来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他正抓紧利用4、5两个月的时间采茶。
田风保说:“商南县的茶不像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茶可以采好几季,当地茶叶基本就靠这两个月的努力,才能采到名优茶卖出好价钱。
一旦过了这两个月,茶叶就老了,质量下降了,价钱也大不如之前了。
”由小茶农到组织茶农加入合作社田风保的家以及茶叶基地位于距离商南县城200里地的十里坪镇李家湾村。
为了便于茶叶销售,他在商南县城开了一家雨山茶叶店铺。
采茶忙季,田风保每天都要来回往返于基地和县城。
由于每天加工的茶叶不够卖,田风保每天晚上忙完都会开上两个小时的车程,返回李家湾村,监督查看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然后第二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把前一天晚上加工好的茶叶带到县城店铺,继续对茶叶进行精细化筛选,并及时与客户沟通。
采茶忙季,田风保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
而田风保的茶叶产业发展,必须得从商南县的茶产业发展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茶叶一般生长在我国的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但其实陕西省就有三大产茶地:商南县所在的商洛市、安康市和汉中市。
商南县的茶产业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1年,来自河南省的茶叶专家张淑珍将南方的茶叶引种到商南县并试种成功。
“她首次将我国的茶叶种植纬度往北推移了3度,推向北纬33度,创造了茶叶种植的奇迹。
”商南县茶叶局副局长朱贤魁告诉记者。
到如今,经过40余年的发展,商南13个镇,几乎镇镇都有茶叶,全县拥有茶叶基地22万亩。
在当地,一说到茶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很感激张淑珍,并亲切地称她为“老太太”或“奶奶”。
田风保在与茶叶打交道之前,是个开拖拉机的穷小子。
每天拉货、运输,一天只能挣12块钱。
1996年,36岁的田风保听闻生产队有块茶园,这块茶园就是“老太太”张淑珍试种出来的。
但当时没人懂得种茶技术,茶叶发展还没推广开,所以没人管理,茶园荒废了。
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之对策一、背景商南地处陕西省南部,素有“陕南明珠”之称。
商南茶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因此茶叶品质优良,曾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商南茶产业已经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状分析1. 产业基础薄弱商南茶产业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品质,但是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2. 品牌建设不足商南茶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制约商南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商南茶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传播方面也需要加强。
3. 产业链缺失商南茶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到加工与销售的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能力。
4. 人才储备不足商南茶产业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品牌营销方面。
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1.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商南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推进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现代化、智能化。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2. 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商南茶品牌建设的投入,推广商南茶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茶叶品牌。
建立品牌形象设计中心,加强对商南茶品牌创意设计和文化传播,提升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3. 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构建完整的商南茶产业链,形成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体,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建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4. 提升人才培养加强对商南茶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关于商南茶叶的作文
哎,说起商南茶叶啊,我得先夸夸这茶叶,真是好东西!香得很,一口下去,仿佛整个春天都融化在嘴里了。
你知道吗?商南的茶叶啊,长得特别讲究。
叶子绿油油的,一看就知道是好货色。
每次泡茶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那些茶树在山坡上摇曳生姿的样子,真是美极了!
说到泡茶,我可是个讲究人。
水温得刚刚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这样泡出来的茶,味道才醇厚,香气才浓郁。
有时候我还会加点蜂蜜或者柠檬,嗯,那味道,简直了!
你知道吗?喝茶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尤其是和朋友一起,边喝茶边聊天,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好像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说实话,我觉得商南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它代表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品味、去享受。
所以啊,如果你还没尝过商南茶叶,那可真是太可惜了!赶紧去买点尝尝吧,我保证你会爱上它的!。
介绍我的家乡商南作文在秦岭的东南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商南。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悠然。
商南,就像是一个藏在深闺中的少女,有着清新脱俗的美。
这里山峦起伏,河流潺潺,森林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
先来说说咱商南的山吧。
那金丝峡,绝对是山的代表。
一进入金丝峡,你就会被那形态各异的山峰所吸引。
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卧佛安静慈祥,有的像仙女亭亭玉立。
沿着峡谷的小路前行,脚下是清澈见底的溪流,溪水撞击着石头,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场音乐会。
抬头望去,两边的山峰陡峭险峻,山上的树木密密麻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
走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真的是一种享受。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金丝峡游玩。
我们一路嬉戏打闹,一会儿看看这边的野花,一会儿摸摸那边的石头。
突然,一只小松鼠从我们眼前窜过,引起了我们一阵惊呼。
我们连忙追过去,想要看个究竟,结果小松鼠三两下就爬上了一棵大树,消失在了茂密的枝叶间。
我们只能无奈地笑了笑,继续我们的旅程。
再说说商南的水。
丹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江水清澈透明,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穿过商南大地。
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丹江河边玩耍。
我们会挽起裤脚,走进河里,感受着河水的清凉。
河水不深,刚好没过膝盖,我们在河里捉鱼捉虾,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赛打水漂,看谁扔出的石头在水面上跳的次数多。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大人们则在河边洗衣服、聊天,笑声和江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商南的美食也是一绝。
商南的茶叶那可是闻名遐迩,泡上一杯商南茶,那清香扑鼻的味道能让你瞬间陶醉。
还有那商南的金丝十三花,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摆在桌上,有荤有素,色香味俱全。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了一桌金丝十三花招待他们。
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之对策商南茶产业是陕西省商洛市南部的一大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为了实现茶产业的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茶品种研发和品质提升。
1. 建设茶叶品种繁育与选育基地,推动茶叶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培育工作,提高茶叶品种的丰富度和适应性。
2. 鼓励农民通过茶叶制作等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二、加强茶叶加工技术创新。
1. 鼓励茶叶企业增加对茶叶加工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和品质。
2. 推动茶叶加工工艺的创新,研发和推广新的加工工艺,加强茶叶的保鲜、提香和保质期的延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大茶叶品牌推广力度。
1. 建设茶叶品牌推广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推广茶叶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扩大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建立茶叶产业协会,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展览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加强茶叶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同时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信誉度。
四、拓展茶叶市场渠道。
1. 探索新的茶叶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农产品直销等,拓宽茶叶销售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2. 发展茶叶旅游,开展茶叶文化体验和茶叶观光旅游活动,增加茶叶消费和茶叶旅游的双重效益。
五、加强茶叶产业合作与交流。
1. 鼓励茶叶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茶叶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 加强与其他茶叶产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合作。
六、建立茶叶标准体系和质量管控体系。
1. 制定茶叶质量标准,建立茶叶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2. 加强茶叶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对假冒伪劣茶叶的查处力度,维护茶叶市场的正常秩序。
商南茶产业要实现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茶叶品种研发和品质提升,加强茶叶加工技术创新,加大茶叶品牌推广力度,拓展茶叶市场渠道,加强茶叶产业合作与交流,建立茶叶标准体系和质量管控体系。
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之对策【摘要】商南茶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产业,面临着低质量、低附加值、低知名度等问题,急需进行创新转型。
本文针对商南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打造优质茶叶品牌形象;优化茶叶生产流程,提高茶叶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茶叶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茶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拓展茶叶市场销售渠道,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通过全面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创商南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升商南茶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商南茶,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茶叶品牌建设,生产流程优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市场销售渠道,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局面。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南茶,又称商洛茶,是陕西商南县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商南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茶叶种植技术和制茶工艺独具特色,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商南茶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比如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模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商南茶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茶农的收入和茶企的竞争力。
探索推进商南茶产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加强茶叶品牌建设,优化茶叶生产流程,推动茶叶产业升级,提升茶叶科技创新能力,拓展茶叶市场销售渠道,将是推动商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问题现状商南茶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商南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商南茶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商南茶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但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影响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商南茶产业的生产流程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采摘、加工、包装等环节有待优化与改进,这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商南茶为什么这样好?作者:朱先魁张怀青孙传卿曹小元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10期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揭晓,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秦园皇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秦岭泉茗荣获特等奖;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南绿茶、商南县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秦露”牌金丝雾峰荣获一等奖。
据了解,“国饮杯”是我国档次最高、最为权威的茶叶评比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企业搭建一个打造优质茶品牌的平台,提高优质茶的品质,带动企业建立以一般消费者为主的优质茶品牌,通过优质茶的“品牌化”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使得茶叶真正成为“国之饮品”。
商南茶是世界茶园中的一枝奇葩,历经40余年的发展,在困境中壮大,在转型中蜕变,已成为地处秦岭南麓的商南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5万余名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此次商南茶能在全国40个特等奖、141个一等奖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华丽登台,足见雅致和不凡。
北纬33°改写中国茶叶栽培史在商南,人们都知道“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
他们编写茶歌唱道:“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幸福花;茶圣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
”因为张淑珍尊重科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改写了茶叶栽培史,结束了商南不产茶的历史。
《茶叶栽培学》一书写道,茶叶生长在北纬30°以内、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的南方。
而商南县位于北纬33°6′至33°4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左右。
商南县人将茶叶种植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呈现出中西部地区维度最高、新兴优质茶区,创造了种茶的一个奇迹。
同时,商南茶区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棕壤,占茶叶面积95%,PH值5.5-6.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高,N1、P2O5、K2O三项比适中,土壤富含锌、硒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的吸收利用,茶叶饮用后对人体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商南茶奶奶的故事观后感
《商南茶奶奶的故事观后感》
哎呀呀,说起商南茶奶奶的故事,那可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呀!就好像冬日里的一杯热茶,让人浑身都舒服。
商南茶奶奶呀,她就如同那坚韧的老茶树,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
我记得看到她在茶园里劳作的身影,那弯着腰的样子,多像为了子女默默付出的母亲呀!她精心呵护着每一片茶叶,不就如同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吗?
“那茶叶可宝贝着呢,咱得好好照顾呀!”商南茶奶奶笑着跟身边帮忙的年轻人说。
那年轻人调皮地回一句:“奶奶,知道啦,跟宝贝疙瘩似的。
”
看看,这就是商南茶奶奶和大家的互动,充满了温暖和亲切。
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那么好的茶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她的故事难道不像是一首悠扬的曲子吗?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每次喝到商南茶,我就会想起商南茶奶奶,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勤劳的双手,这感觉难道不奇妙吗?这商南茶奶奶的故事呀,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都去感受那份美好和温暖,难道不是吗?。
商南茶作文在秦岭的东段南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商南。
这里的山水之间,孕育着一种让人心醉的宝贝——商南茶。
我第一次与商南茶相遇,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那天,我跟着朋友一起去商南游玩,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着,窗外的景色美得像一幅画。
青山绿水间,不时能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像是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我们来到了一家茶园,刚走进园子,一股清新的茶香就扑鼻而来,那味道,仿佛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整个肺都被这清香给填满了。
茶园里,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茶树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细碎的钻石。
那些芽尖儿,嫩嫩的,尖尖的,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一下。
茶园的主人是一位憨厚朴实的大叔,他看到我们来了,热情地迎了上来,给我们每人递上了一顶草帽,就开始给我们介绍起茶园的情况。
他说,这商南茶啊,可是他们的心头肉,从种植到采摘,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
大叔带着我们走进茶园,亲自示范怎么采摘茶叶。
他告诉我们,采摘茶叶可不是随便乱摘的,得挑那些嫩嫩的芽尖儿,用手指轻轻一掐,就能摘下来了。
我学着他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掐下了一个芽尖儿。
看着手中那嫩绿的芽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采摘完茶叶,大叔又带我们去参观了制茶的过程。
在一个不大的厂房里,摆放着一些制茶的机器。
大叔说,现在有了机器,制茶方便多了,但一些关键的环节,还是得靠手工。
只见他把我们采摘的茶叶倒在一个大竹匾里,然后开始筛选,把那些不好的叶子挑出去。
接着,就把茶叶放进了一个大锅里,开始翻炒。
那锅里的温度可高了,大叔的脸上满是汗水,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专注和认真。
炒好的茶叶还要经过揉捻、烘干等工序,才能变成我们平时喝的茶叶。
在等待茶叶烘干的时候,大叔给我们泡了一杯刚制好的商南茶。
看着杯子里那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着身姿,渐渐地释放出淡淡的绿色,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茶中奇葩——双山白茶
双山白茶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系列产品之一,茶树生长于秦岭南麓、丹江流域的山地。
因生态环境优美,纬度较高,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茶叶内含有效成分高。
双山白茶属于绿茶中的极品,其叶莹薄,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无与伦比。
其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绿茶,冲泡以后,茎翠叶白,汤色鹅黄,鲜爽馥郁,与其他白茶相比香气更高。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是陕西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其“双山”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生产商南仙茗、商南泉茗、炒青、乌龙四大系列二十个品种的名优茶,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商南乌龙茶”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以一定成熟度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选料、萎凋、做青、杀青、包揉、烘焙、拣剔、包装工艺精制而成。
商南乌龙茶改变了商南传统加工工艺和茶叶外形,特有的做形工艺,使产品具有外形紧结圆润、滋味醇厚、花香四溢、汤色黄绿、叶底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点。
“商南铁观音”茶产于生态环境良好、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的商南唯一铁观音示范园。
在严格选料的基础上,经过萎凋、做青、杀青、做形、干燥等十二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
具有外形紧结圆润、、滋味醇厚、花香四溢、汤色黄绿、叶底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属暖性的半发酵茶。
商南乌龙茶和的开发填补了陕西省乌龙茶生产的空白,特别是秋季鲜叶的利用,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益,目前产销两旺。
2008年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的称号。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张怀青章丽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8期商南县位于秦岭东南麓,陕、鄂、豫三省八县结合部,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革命老区县。
全县辖全县辖10个镇(办),108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面积2307平方千米,总人口24.6万。
其中坡耕地、荒山达30万亩。
1961年以张淑珍为代表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历经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于1970年在山上引种成功,将茶叶栽培由南向北推移三百多公里,商南县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
因境内光照充分、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土壤富含硒、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将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我县脱贫攻坚步伐。
1 发展成效商南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始终把茶业作为头号优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认真研究制定茶叶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茶园基地建设补助办法》,自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列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重点支持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幼园管护、产业宣传、科技培训重点环节;同时每年争取中、省、市扶持茶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不低于500万元。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茶、务茶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深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新高,技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新路子。
一是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建茶园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2万亩,可采摘茶园19万亩,无性系茶园3.2万亩,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11万亩;年产茶叶3900吨,产值达4.9亿元。
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有5万人,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
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南茶北移拓荒人青青茶山一幅画,茶随画笔走天涯。
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商南茶。
青青茶山一幅画,绿得人心也发芽。
茶圣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
商南自古不产茶。
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是个奇迹。
这个奇迹,就出现在这个奇迹叠出的时代。
共产党员张淑珍及其他同志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将茶叶栽培由南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改写了连续数千年的茶树栽培学。
他们开拓了洪荒,移动了太阳。
那是1961年的秋天,张淑珍与爱人一道毕业于西北林学院,他俩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在省城西安工作的机会,搭乘拖拉机来到了商南。
1962年,张淑珍与时任县长、老红军干部梅光华去安康开会,买了10公斤茶籽,点种于二道河苗圃,翌年茶苗出土。
1963年,1964年,两次移栽,均没有成活。
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张淑珍住进了二道河苗圃不足6平方米的土坯房,并在房前直播了2分地的茶叶,就地封育,作观察试验,3年后采茶1.9公斤。
同年又直播1.5亩,再次获得成功。
1972年,张淑珍根据6年试验成果,写成了《南茶北移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呈送到中共商南县委。
时任县委书记宋建勋,曾是《抗大》读书人,他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旗帜下,召开了商南县第一次茶叶生产会议,揭开了商南县茶叶开发的新篇章。
当年,全县万名劳力,在数百座山头上垦荒种茶。
1992年,当任县委书记吴前进,把茶叶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培育。
2001年,又一任县委书记周树红,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茶叶作为全县头号主导产业来抓,从而将商南茶叶发展推向又一个崭新的阶段。
同年,商南县被国家林业局、林学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叶百强县”的称号。
2004年,县委、县政府抉择,县长高健主持建成陕西市县茶叶第一街。
2006年,央视7套著名栏目《乡村大世界》走进商南,商南茶叶作为商南人的名片展示于世人的面前。
商南泉茗茶产地在哪里绿茶包括的种类比较多,商南泉茗茶就是其中之一。
商南泉茗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后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商南泉茗茶制作要求严格,成茶品质优异,内质丰富,是不错的绿茶饮品。
那么,绿茶包括的种类比较多,商南泉茗茶就是其中之一。
商南泉茗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后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商南泉茗茶制作要求严格,成茶品质优异,内质丰富,是不错的绿茶饮品。
那么,商南泉茗茶产地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商南泉茗茶的产地。
商南泉茗茶产地介绍商南泉茗茶产于山势峻峭、翠峰叠嶂、雨热同季,具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特征的商南县,商南县位于秦岭山脉的莽岭、新开岭和郧西大梁山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类型。
是中国北部新型的优质茶叶产区。
茶叶产区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丛林密布,远离工业区,无酸雨、农药、大气污染,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茶叶生长周期长,富含各种活性分子,品质上乘。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商南茶“香高、味浓、耐泡”的独特品质。
具有"汤色明亮、香气浓郁、爽口爽心,回味甘甜"的显著特点。
“商南泉茗”系手工揉制,外形紧嫩,条索均匀,汤色黄绿明亮,回味甘甜,香气袭人。
与陕西省内名茶“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成为商洛一枝奇葩。
商南泉茗茶栽培及管理技术茶园管理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综合生态型转变。
茶园管理实行林、田、路、水综合治理。
灌溉现有雾喷、滴灌;修剪方面,根据气候、生产实际,适时进行机械化修剪;广施有机肥(饼肥),增加土地肥力,种植绿肥,推广菌肥。
采取生物综合措施消灭病虫害不施任何农药,引进抗性较强品种,防止冻害和病虫害。
根据商洛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在新建茶园和栽培管理上也有所不同。
(1)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茶树适生区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在25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壤母质以页岩、片麻岩为主,且呈弱酸性无石灰反应的粗骨性黄棕壤、棕壤的地块。
商南茶为什么这样好孙传卿张怀青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4年09月16日县委书记陆邦柱(左二)在富水茶园调研县长刘春茂(右)与茶叶专家张淑珍一起查看茶叶良种选育商南采茶女的风采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揭晓,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秦园皇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秦岭泉茗荣获特等奖;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南绿茶、商南县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秦露”牌金丝雾峰荣获一等奖。
据了解,“国饮杯”是我国档次最高、最为权威的茶叶评比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企业搭建一个打造优质茶品牌的平台,提高优质茶的品质,带动企业建立以一般消费者为主的优质茶品牌,通过优质茶的“品牌化”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使得茶叶真正成为“国之饮品”。
商南茶是世界茶园中的一枝奇葩,历经40余年的发展,在困境中壮大,在转型中蜕变,已成为地处秦岭南麓的商南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5万余名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此次商南茶能在全国40个特等奖、141个一等奖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华丽登台,足见雅致和不凡。
商南茶品质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好?成名的优势何在?未来突围之路在何方?让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慢慢解读,用虔诚的心灵去细细感悟。
北纬33°改写中国茶叶栽培史一个奇迹,一个故事,一首茶歌,一部电影。
在商南,人们都知道“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
他们编写茶歌唱道:“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幸福花;茶圣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
”因为张淑珍尊重科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改写了茶叶栽培史,结束了商南不产茶的历史。
《茶叶栽培学》一书写道,茶叶生长在北纬30°以内、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的南方。
而商南县位于北纬33°6′至33°4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左右。
商南县发展茶叶的事实突破了茶叶栽培学的传统理论,将种茶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创造了种茶的一个奇迹。
商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有长江三级支流丹江的过境,山势多由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山形陡峭,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山上植被葱郁,难怪乎南茶可以在此实现北移。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劳模张淑珍是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大学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自愿来到商洛山中,当时,商南县的群众生活很苦,“住的茅草房,穿的破衣裳,夜晚溜光炕,白天没有粮。
”怎样改变他们的贫困面貌呢?张淑珍在山上大做文章,终于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大文章。
用半个世纪最美好年华,谱写了一曲曲凝结着心血、汗水和生命的绿色乐章。
北纬30°这条温度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生长的生物带,也适宜茶树生长。
北纬30°是世界上公认的种植茶叶纬度的最高界限。
一部以张淑珍为原型、讲述商南茶叶史的影片《北纬33度》执行制片人吕亚辉介绍,张淑珍将茶叶这一品种北移了3°,听起来这似乎是挺简单的一件事,但要知道北纬33°这个地方原本是没有茶叶的,这等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物种,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在张淑珍半个世纪的辛勤努力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不懈怠,不折腾,一鼓作气,商南县由一个不产茶县建成了中国西部新兴茶区、全国名茶百强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其成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十分典型的,值得学习和推广。
”在陕西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老茶人、安康市茶叶专家程良斌如是说。
获奖证书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商南泉茗”漂洋过海走进美国白宫商南县茶叶产业发展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商南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壮大,2013年底全县建成茶园面积20.4万亩,年产茶叶2200吨,产值达2.4亿元。
目前已培育出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茶品种。
“双山”、“秦露”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双山”牌商南泉茗1992年在中西部茶促会上获“陆羽杯”奖。
“商南泉茗”、“商南乌龙茶”两大系列产品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县茶叶联营公司茶产品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秦东集团茶业公司的“金丝翠芽”、双龙绿茶公司的“金丝泉”获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金奖。
商南县荣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称号,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全国名茶百强县”。
另外,商南茶进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不仅受法律保护,更将为原产地赢得知名度。
商南茶已成为傲然挺立于世界茶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技术人员说,商南泉茗的生产工艺十分考究,不仅原料要选自秦岭东段南麓,而且整个生产过程还要全部按照深山传统做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般手工工艺,先后经过三十七道工序。
可以说,一杯清香的绿茶浸透着劳动者多少辛勤的汗水。
商南泉茗,与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成为陕茶的一枝奇葩。
商南泉茗以香高、味浓、回甜、耐泡为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每年清明前后,驾车行走在商南312国道沿线,随处可见一垄垄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园簇拥在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形茶园之中到处活跃着采茶人的身影。
采茶姑娘娴熟地在茶冠上轻抖秀腕,玉指翻飞,一片片嫩绿的茶叶不停地飞入她们挎着的提篮。
在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清洁化加工车间,只见机械不停地运转,一盒盒香气扑鼻的秦岭泉茗刚脱颖而出就被抢购一空。
自古以来,但凡好茶皆产于山清水秀、林深幽谷之处。
商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商南泉茗清香馥郁的香气,比起南方出产的毛尖而言,它的茶味更浓,回甘更久。
若要以咖啡豆做比较——我们将其称为绿茶毛尖中的“牙买加蓝山”也不为过;然而因其产量较低,这种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供不应求,并迅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最优贡品……商南也因为这种罕有的绿茶被冠名为“中国茶叶之乡”——或许这是中国年产量最少的一个茶叶之乡,因而,央视7套(CCTV-7)也曾特意为此对商南茶进行专题报道。
在2012中国陕西(商洛)茶叶节暨第三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精品茶拍卖会上,秦岭泉茗“秦露”牌金丝翠芽茶、“金丝峡”牌商南红茶分别以每500克8.6万元、9.6万元的好价钱拍卖成交分获金奖,而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出品的秦岭泉茗“双山”牌高山茶茶叶,最终以500克13万元的价格成交胜出,获得“茶王”称号。
两天共接待各类客商及游客100多万人次,成交额4960万元,客商协议订货26.5万公斤,金额9180万元。
签约项目34个,金额达31.2亿元。
活动期间,央视第二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走进商南,采播了题为《秦岭山区的种茶能手》的节目,浓缩了商南县普通茶农章元海的种茶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商南茶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成为当地群众“生财之道”的成长过程。
今年4月在富水镇茶坊泉茗度假区举行的“万人品茗商南行”活动现场,当天明前茶供不应求,好多游客和外地茶商争相购买,累积销售茶叶2700斤,茶农收入达650万元。
同时县上把茶叶和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了不少人气。
更令商南人引以为豪的是,2009年国庆节期间,拥有商南自主产权的“商南泉茗”漂洋过海走进美国白宫,作为礼品和纪念品赠送给了一些国外友人,他们都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商南茶味道独特。
商南茶已连起了商南人民与八方宾朋的友谊之心,正式走出陕西大门,迈向国际市场。
商南茶在美国白宫前展示茶艺表演“商南茶就像商南人一样纯朴”商南人喝商南茶,这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劳勇敢的商南人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向大自然索取的结果。
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说:“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丹江南北松杉密布、缓坡漆桐、郁郁葱葱,我们在这里培育出来的茶叶受综合因素影响,具备了香高、味浓、回味甘甜、耐冲泡的特点。
”商南是一块结构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着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也成就了一个美丽多情的高山茶乡。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飘香,一年四季都有雾气缠绕,一年四季都有草木葳蕤。
那些茶树就栽在果树下面,天上的露水化作雾珠一样滴下来,滴在果树上,再滴到茶树上,所以那个茶,既有茶香,又有果香,每年早春清明前,采茶的姑娘们就将它们采下来,它们是茶树上最嫩最嫩的芽儿,嫩得轻轻一碰它们就会卷起来,羞答答的样子很特别。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决定外果。
商南茶叶可持续发展并彰显优质魅力,离不开上天赋予的优越自然条件在发挥“功力”。
一是独特的气候条件:商南县位于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
介于东经110°24′至111°01′之间,北纬33°6′至33°44′之间,属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区,由于秦岭天然屏障阻挡寒流入侵,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冬季积雪凌冻,不利于越冬虫卵、病菌的繁衍生长,茶树的病虫危害小,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理想基地。
加之商南茶叶处于中国西部北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商南茶的显著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是理想的土壤条件:商南茶区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棕壤,占茶叶面积95%,PH值5.5—6.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高,N1、P2O5、K2O三相比适中,土壤富含锌、硒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的吸收利用,茶叶饮用后对人体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商南地处北纬33度,商南茶具有中国西部最北端、生长周期最长、日照时间最长、不施任何化学肥料的品质内涵,茶品品质上乘。
”县茶叶产业发展局局长田基成介绍说,也正是因为商南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自然禀赋,才造就了商南茶叶极佳的品质。
商南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香高、味浓、回甜、耐泡”,不使用任何农药,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书记、茶叶专家肖斌等专家说:“商南地处北纬33度,属于茶叶生产地的最北端,境内产茶地块大部分山高云雾多,空气湿度大,生长出来的茶叶翠绿肥厚,有机质含量高,碱含量低等,是茶中精品。
”据了解,商南白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3倍左右,而茶多酚含量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
而商南其他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都较高,超过普通绿茶的30%左右,具有提神益思、解毒醒酒、保肝明目、降脂降压、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饮品。
喝了商南茶呀,男士更健壮,女士更漂亮,特别是它的降脂减肥功能堪称一流。
“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
”这是1987年茶学权威陈启坤在全国名茶评审会上,当场为商南茶书写的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