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I-第二章:水物理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8.82 MB
- 文档页数:229
污水处理书籍污水处理书籍是指专门介绍污水处理技术、原理、设备和工艺的书籍。
这类书籍主要面向环境工程、水处理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旨在提供关于污水处理领域的全面知识和实用技能。
一、书籍概述《污水处理技术与工程》是一本系统介绍污水处理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流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讲解了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如格栅、沉砂池等。
第三章涵盖了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活性污泥法等。
第四章介绍了化学处理方法,如氧化、沉淀等。
第五章讨论了高级处理技术,如膜分离、吸附等。
第六章总结了污水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二、内容详解1. 污水处理基本概念:书籍首先介绍了污水的定义、组成和特点,强调了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还解释了污水处理的目标,包括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 物理处理方法:书籍详细介绍了物理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格栅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将悬浮物分离出来。
此外,书籍还介绍了气浮、过滤等物理处理方法。
3. 生物处理技术:书籍重点讲解了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好氧处理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处理则通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
此外,书籍还详细介绍了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等生物处理方法。
4. 化学处理方法:书籍提供了化学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指南。
例如,氧化是利用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沉淀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悬浮物沉降。
此外,书籍还介绍了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学处理方法。
5. 高级处理技术:书籍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等。
此外,书籍还讨论了吸附、电化学氧化等高级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6. 未来发展方向:书籍指出了污水处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例如,加强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等。
钢铁企业水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钢铁企业水处理工作,防止水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
第三条水处理管理分为生产水和生活水两部分。
生产水包括冷却水、工艺水等。
生活水包括饮用水、洗浴水等。
第四条钢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水处理设施,确保水处理合法合规。
第五条钢铁企业应当配备专门的水处理人员,责任明确,做好水处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水处理第六条钢铁企业生产水处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与环境保护部门协作,确保达标排放。
第七条钢铁企业应当建设完善的冷却水处理设施,定期监测冷却水质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第八条钢铁企业应当建设完善的工艺水处理设施,确保工艺水达到生产要求,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第九条钢铁企业应当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第十条钢铁企业应当节约用水,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章生活水处理第十一条钢铁企业应当建设完善的生活用水设施,保证员工生活用水质量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钢铁企业应当定期检测员工伙食水质,确保符合卫生要求,防止食源性疫情。
第十三条钢铁企业应当建设完善的洗浴用水设施,保证员工清洁卫生。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四条钢铁企业应当每年组织对水处理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钢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每月对废水排放进行监测,确保合格排放。
第十六条钢铁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资料档案体系,做好水处理工作的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七条钢铁企业如有违反水处理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给予处罚,责令改正,并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钢铁企业水处理工作出色的单位或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钢铁企业水处理管理制度的修改,应当经企业内相关部门讨论通过,并报领导审批,经过法律审查后实施。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钢铁企业所有。
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目录第一章:水处理主要设备及装置结构第一节:水处理概述第二节:双室固定床系统主要设备及装置结构第三节:双室浮动床系统主要设备及装置结构第二章:水处理及主要装置工作原理第一节:离子工作原理第二节:双室固定床主要装置工作原理第三节:双室浮动床主要装置工作原理第三章: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参数第一节:双室固定床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参数第二节:双室固定床系统工艺流程及控制参数第四章:水处理系统开停机第一节:双室固定床系统开机前的准备及开停机第二节:双室浮动床系统开机前的准备及开停机第五章:水处理正常操作要点第一节:双室固定床系统操作要点第二节:双室浮动床系统操作要点第六章:常见故障排除第七章:水处理主要设备及装置一览(列表)第一章:水处理主要设备及装置结构第一节:水处理概述自然界中的水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无论是何种水源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为了使水中的这些物质有效的除去,必须对水进行处理。
为了满足锅炉用水的需要,对水进行净化、软化和脱盐处理的方法称之为水处理。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水处理装置有离子交换器和反渗透装置。
第二节:双室固定床系统主要设备及装置结构双室双层固定床设有上、中、下三层多孔板,将交换器分为上、下两室。
上室装填弱酸(碱)树脂,下室装填强酸(碱)树脂。
为了防止细碎的树脂堵塞水帽,在强型树脂的上面填充惰性树脂(白球)。
1、无阀过滤器:直径5600mm,它由筒体、进水分配箱、滤料层、承托层、格栅、集水箱、虹吸管等组成。
内填有石英砂、无烟煤、橡胶粒等滤料。
(结构见图纸)2、纤维过滤器:直径3000mm,它由筒体、多孔板、视镜、人孔、进水管和出水管、排汽管等组成,内填纤维绳过滤物。
(结构见图纸)3、阳离子交换器:直径3000mm,它由筒体、双头水帽、中间多孔板、下部多孔板、单头水帽、排汽管、进出水管、人孔、视镜等组成。
上部装填弱酸树脂、下部装有强酸树脂。
(结构见图纸)4、阴离子交换器:直径3000mm,它由筒体、双头水帽、中间多孔板、下部多孔板、单头水帽、排汽管、进出水管、人孔、视镜等组成。
给水工程第四版习题答案给水工程是一门涉及供水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工程学科,它关乎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解答给水工程习题则是培养学生对于供水系统设计与运营的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给水工程第四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为学习给水工程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一章:给水工程概论1. 给水工程的定义是什么?答案:给水工程是指为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清洁、安全、稳定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一系列工程和设施。
2. 给水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案:给水工程的基本任务包括水源开发、水质处理、输配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供水设备的选型与安装、供水管理与运营等。
3.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源类型。
答案:常见的水源类型包括地表水(如江河、湖泊等)、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等)和海水淡化。
第二章:水质及其处理1. 什么是水质?答案:水质是指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水质指标。
答案: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浑浊度、PH值、总硬度、氨氮、总大肠菌群等。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水质处理方法。
答案:常见的水质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如过滤、沉淀等)、化学处理(如消毒、调节PH值等)和生物处理(如活性炭吸附、生物膜处理等)。
第三章:给水系统设计1. 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答案: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水源工程、水处理工程、输配水工程和供水设备。
2. 请简要介绍一下给水系统的设计流程。
答案:给水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供水对象和需水量、选择水源和水源工程、设计输配水系统、确定供水设备和设施、制定供水管理与运营方案等。
3. 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答案: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经济性、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第四章:供水设备与管网1.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供水设备。
答案:常见的供水设备包括泵站、水箱、水泵、阀门、流量计等。
2. 请简要介绍一下给水管网的分类。
答案:给水管网可以分为供水管网和配水管网。
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设备 (1)第三节水质标准及分析间隔时间 (3)第二章除盐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止 (4)第一节设备启动前检查 (4)第二节设备整体启动 (5)第三节设备停运 (6)第四节除盐系统设备运行监督检查 (7)第三章泵的启动、运行和维护 (7)第一节泵启动前的检查 (7)第二节泵的启动 (8)第三节泵运转中的检查及维护 (8)第四节泵的停运 (8)第四章预处理系统反洗操作 (8)第一节机械过滤器反洗 (8)第五章除盐设备再生操作 (9)第一节混床再生 (9)第六章超滤系统 (11)第一节超滤系统原理 (11)第七章反渗透系统 (15)第一节反渗透系统原理 (15)第二节反渗透装置 (16)第八章酸碱系统 (20)第一节卸酸碱 (20)第二节酸碱向高位罐输送 (20)第三节卸酸碱安全注意事项 (21)第四节酸碱计量箱操作 (21)第九章加药系统 (21)第一节预处理加药系统 (21)第二节还原剂、阻垢剂加药系统 (22)第十章中和池的运行 (22)第一节中和池的作用 (22)第二节运行前的检查 (23)第十一章故障处理 (23)第一节故障处理总则 (23)第二节电源水源故障处理 (24)第三节水泵电机故障处理 (24)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补给水采用生水混凝过滤处理、超滤过滤、反渗透预除盐、加混床处理,水处理出力2×50T/h,化学设备均采用程控操作,操作灵活方便。
1、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原水----原水箱----恒压泵→生水加热器→加药(混、助凝剂、次氯酸钠)→原水泵→机械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反洗水泵→超滤装置(UF)→超滤水池→超滤水泵→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加阻垢剂→5微米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反渗透系统(RO)→除碳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混床→除盐水箱→除盐水泵→加安----主厂房第二节设备1、补给水处理设备规范(表一)序号名称数量(台)流量(t/h)直径(mm)最大工作压力(Mpa)填料高度(mm)填料型号1 原水清池常压无2 机械过滤器3 70 3200 0.6 400/800 无烟煤/石英砂3 自清洗过滤器 2 70 0.64 超滤装置 2 675 除CO2器1 1800 常压2000Ф50多面空心球6 混床 2 100 1800 0.6 500/10007 反渗透装置 2 508 树脂捕捉器 2 200 0.69 5微米过滤器 2 67 600 材质:SS304 80支滤芯10 清洗5微米过滤器1 50 500材质:SS30430支滤芯11 生水加热器 1 150不锈钢316工作压力:0.9MPa2、化学水处理设备规范(表二)序号名称台数型号扬程(米)流量m3/h电机型号转速r/min功率/电流(KW/A)1 清水泵 3 IS100-80-125(0)23 70 112 反洗水泵 1 IS125-100-200(B)33 200 303 中间水泵 2 IH125-80-160(0)32 100 154 除盐水泵 2 IH80-50-200 50 50 155 再生水泵 1 IH80-65-160(0)3 40 116 超滤反洗水泵2 IS125-80-160(A)28 150 18.57 升压水泵 3 IH100-80-160(0)32 100 15 8 高压泵 2 CDL85-60 155 65 459 反渗透冲洗泵1 IH80-65-160(0)32 50 1110 反渗透清洗泵1 IH80-65-160(0)32 50 1111 罗茨风机1 150型压力68.6Kpa11.38m3/min18.512 卸酸泵 1 50FSB-20L 20 23 1.613 卸碱泵 1 50FSB-20L 20 23 1.614 絮凝剂加药泵2 PO56 2 3.8 L/h15 次氯酸钠加药泵2 PO56 2 3.8 L/h 22W16 超滤反洗加药2 GMO050 2 25 550W17 阻垢剂加药泵4 PO56 2 3.8L/h 22W18 还原剂加药泵2 PO56 3.8 L/h 22W19 除碳风机1 4-72No 1080/min 7.5第三节水质标准及分析间隔时间序号水样名称监督项目单位标准间隔时间备注1 生水PH 24 碱度(JD)mmol/L 24 硬度(YD)mmol/L 24氯根(Cl-)mg/L 24 电导率(DD)μS/cm 242 清池出水游离氯mg/L 8 浊度FTU 8 外状清8 COD mg/L ≤2 83 多介质过滤器出水污染指数(SDI) <4 47 混床出水电导率(DD)μS/cm <0.2 2 二氧化硅(SiO2)μg/L <20 2 钠(Na+) μg/L <10 28 除盐水PH电导率(DD)μS/cm <0.2 4 二氧化硅(SiO2)μg/L <20 4 钠(Na+) μg/L <10 49 超滤出水浊度FTU <0.1 4mg/L ≤2.0 2410 反渗透进水污染指数(SDI) ≤4.0 8 余氯含量mg/L ≤0.1 2 铁含量mg/L ≤0.05 一周第二章除盐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止第一节设备启动前检查1、各水泵、各加药泵、反渗透高压泵、超滤水泵、脱碳风机应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周围清洁无杂物。
水处理行业污水净化与回用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3)第二章污水来源及特性分析 (4)2.1 污水来源 (4)2.2 污水特性 (4)2.3 污水处理难度分析 (4)第三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3.1 格栅过滤 (5)3.2 沉淀池处理 (5)3.3 混凝沉淀 (5)3.4 预氧化处理 (6)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 (6)4.1 活性污泥法 (6)4.2 生物膜法 (6)4.3 厌氧生物处理 (6)4.4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7)第五章深度处理技术 (7)5.1 过滤技术 (7)5.1.1 快速过滤技术 (7)5.1.2 慢速过滤技术 (7)5.2 吸附技术 (8)5.2.1 活性炭吸附 (8)5.2.2 沸石吸附 (8)5.2.3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8)5.3 膜分离技术 (8)5.3.1 微滤 (8)5.3.2 超滤 (8)5.3.3 纳滤 (8)5.3.4 反渗透 (8)5.4 消毒处理 (9)5.4.1 化学消毒 (9)5.4.2 物理消毒 (9)5.4.3 生物消毒 (9)第六章污水回用技术 (9)6.1 回用标准与要求 (9)6.2 回用途径选择 (9)6.3 回用处理技术 (10)6.4 回用系统设计 (10)第七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11)7.1.1 概述 (11)7.1.2 重力浓缩 (11)7.1.3 气浮浓缩 (11)7.1.4 离心浓缩 (11)7.2 污泥稳定 (11)7.2.1 概述 (11)7.2.2 物理稳定 (11)7.2.3 化学稳定 (12)7.2.4 生物稳定 (12)7.3 污泥脱水 (12)7.3.1 概述 (12)7.3.2 自然脱水 (12)7.3.3 机械脱水 (12)7.4 污泥资源化利用 (12)7.4.1 概述 (12)7.4.2 土地改良 (12)7.4.3 建筑材料 (12)7.4.4 生物质能源 (12)第八章污水处理设施设计 (13)8.1 处理设施选型 (13)8.1.1 选型原则 (13)8.1.2 常用处理设施 (13)8.1.3 设施选型方法 (13)8.2 处理设施布局 (13)8.2.1 布局原则 (13)8.2.2 布局内容 (13)8.2.3 布局设计要点 (13)8.3 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3)8.3.1 运行维护目标 (13)8.3.2 运行维护内容 (13)8.3.3 运行维护制度 (14)8.4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8.4.1 系统功能 (14)8.4.2 系统构成 (14)8.4.3 系统设计要点 (14)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14)9.1 环境影响评价 (14)9.1.1 评价目的与原则 (14)9.1.2 评价方法与内容 (14)9.2 污染物排放监测 (15)9.2.1 监测指标与频次 (15)9.2.2 监测方法与设备 (15)9.2.3 监测结果处理与分析 (15)9.3.1 监测设施建设 (15)9.3.2 监测设施运行与维护 (15)9.3.3 监测设施升级与改造 (15)9.4 环境管理措施 (15)9.4.1 环境管理制度 (15)9.4.2 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与管理 (15)9.4.3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15)9.4.4 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 (16)第十章项目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16)10.1 投资估算 (16)10.2 经济效益分析 (16)10.3 投资回报期 (17)10.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7)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