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45.00 KB
- 文档页数:46
水处理技术综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给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处理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就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
第一章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自然水源的净化、废水的处理等多个领域。
在水处理的基本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预处理、净水、消毒和再处理。
其中,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大量悬浮、沉淀和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
而净水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菌类、氨氮、总磷等难以去除的物质;消毒则是为了达到杀灭细菌等杂质的目的。
最后再处理则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净化处理了的水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利用。
第二章水处理技术的分类水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个主要分类方法:1. 生物水处理技术生物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膜反应、微生物代谢等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方式。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和一般性工业废水等。
2. 物理水处理技术物理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了过滤、吸附、沉降、气浮和超过滤等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利用了不同的物理原理,如颗粒大小、密度和分子速度等,来实现水处理的目的。
3. 化学水处理技术化学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品,如氯气、次氯酸钠、硫酸铁等,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水质污染较严重、有机物及总磷和氨氮较高的水处理。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技术,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过滤方式,可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水质工程学习题(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质工程学习题(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质工程学习题(全)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填空题:1、水的循环包括:和。
2、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将杂质分为、、三种。
3、含磷物质存在形式:、、 ;溶解性的磷:、、;悬浮性的磷:。
4、按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分为:、、 .5、污水的最终出路:、、。
6、城市污水:包括以下四部分、、、 .7、污水复用分:、。
8、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物:、、、、、。
9、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四类。
10、通常采用、、、等水质指标来表示水质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名词解释:1、合流制2、分流制3、 BOD4、 COD5、 TOC6、 TOD7、总残渣、总固体或叫蒸发残渣8、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的定义 9、水环境容量 10、水体自净问答题:1、污水中含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换2、什么是水体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3、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 4mg/L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4、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应采取哪些步骤?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6、 BOD 的缺点、意义?7、什么是“水华"现象?8、什么是“ 赤潮 " 现象?9、氧垂曲线的意义,使用时应主意哪些问题?10、写出氧垂曲线的公式,并图示说明什么是氧垂点.11、河水:最旱年最旱月平均时流量(保证率 95% )(水速为0.25m/s),生化需氧量=3mg/L,亏氧量Da〈10%,水温T=20,耗氧常数,复氧常数。
锅炉水处理工操作规程锅炉水处理工作是锅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转,应该建立完善的锅炉水处理工操作规程。
下面就是一份____字的锅炉水处理工操作规程,供参考:一、锅炉水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前做好锅炉水的预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水质的污染,预防腐蚀和结垢的发生。
2. 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按照水质标准进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要求,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水处理剂投加量。
3. 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合理使用水处理剂和相关设备,提高水处理效果,降低水处理成本。
二、锅炉水处理工作的操作流程1. 原水处理:(1) 对进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对水源进行取样和检测,判断水质情况。
(3)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确定进水水质调整方案,包括硬度、碱度、PH值等参数。
(4) 根据调整方案,对原水进行硬化处理、碱化处理,使其满足锅炉对水质的要求。
2. 补给水处理:(1) 对补给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补给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对补给水进行取样和检测,判断水质情况。
(3)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确定补给水水质调整方案,包括硬度、碱度、PH值等参数。
(4) 根据调整方案,对补给水进行硬化处理、碱化处理,使其满足锅炉对水质的要求。
3. 循环水处理:(1) 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对循环水进行定期取样和检测,判断水质情况。
(3)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确定循环水水质调整方案,包括硬度、碱度、PH值等参数。
(4) 根据调整方案,对循环水进行硬化处理、碱化处理,并且控制循环水中的腐蚀和结垢。
4. 排污处理:(1) 定期对锅炉排污阀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污阀的正常运行。
(2) 根据锅炉水质情况和水质检测结果,定期进行锅炉的排污操作,以清除污水和污泥。
(3) 根据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处理,防止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水处理技术》电子教案章节一:水处理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了解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1. 水处理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3. 常用水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消毒、吸附、生物处理等。
4. 我国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活动:1. 讲解水处理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分析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章节二:物理处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3. 学会物理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教学内容:1. 物理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常见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膜分离等。
3. 物理处理设备选型和设计要点。
教学活动:1. 讲解物理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介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3. 分析物理处理设备选型和设计要点。
4. 开展实验演示,观察物理处理效果。
章节三:化学处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3. 学会化学处理药剂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内容:1. 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常见化学处理方法: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
3. 化学处理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介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化学处理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开展实验演示,观察化学处理效果。
章节四:生物处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3. 学会生物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教学内容:1. 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常见生物处理方法:好氧消化、厌氧消化、活性污泥等。
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维护指南第1章水处理设施概述 (4)1.1 水处理技术简介 (4)1.2 设施组成及功能 (4)1.3 运营管理维护的重要性 (5)第2章运营管理原则与要求 (6)2.1 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6)2.1.1 科学规范原则: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应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保证设施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6)2.1.2 预防为主原则:运营管理应注重预防,及时发觉和处理潜在隐患,降低设施故障率和风险。
(6)2.1.3 持续改进原则:运营管理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和操作方法,提高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
(6)2.1.4 节能减排原则:运营管理应关注节能减排,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6)2.2 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6)2.2.1 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关于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水处理设施合法合规运营。
(6)2.2.2 地方政策法规:根据地方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符合地方要求的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措施。
(6)2.2.3 行业标准规范:遵循水处理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保证设施运营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6)2.3 运营管理的质量标准 (6)2.3.1 水质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标准,保证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保障供水安全和环境保护。
(6)2.3.2 设备运行标准:设施设备运行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设备完好率、运行效率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6)2.3.3 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 9001等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6)2.3.4 安全生产标准: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设施运营安全。
(6)2.3.5 环保标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水处理设施的绿色环保运营。
(6)第3章水处理设施的操作流程 (7)3.1 净水工艺流程 (7)3.1.1 原水预处理 (7)3.1.2 混凝沉淀 (7)3.1.3 过滤 (7)3.1.4 消毒 (7)3.1.5 出水处理 (7)3.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7)3.2.1 初级处理 (7)3.2.3 高级处理 (7)3.2.4 消毒 (7)3.2.5 污泥处理 (7)3.3 设施启停及调试 (8)3.3.1 启动 (8)3.3.2 停止 (8)3.3.3 调试 (8)3.3.4 应急处理 (8)第4章水质监测与控制 (8)4.1 水质监测方法与频次 (8)4.1.1 监测方法 (8)4.1.2 监测频次 (8)4.2 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9)4.2.1 常见水质指标 (9)4.2.2 水质指标意义 (9)4.3 水质异常处理措施 (9)4.3.1 发觉水质异常 (9)4.3.2 处理措施 (9)4.3.3 持续改进 (10)第5章设备维护与管理 (10)5.1 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10)5.1.1 维护原则 (10)5.1.2 维护制度 (10)5.1.3 维护记录 (10)5.1.4 备品备件管理 (10)5.1.5 人员培训 (10)5.2 常用设备维护方法 (10)5.2.1 日常巡检 (10)5.2.2 定期保养 (10)5.2.3 预防性维修 (10)5.2.4 状态监测 (10)5.2.5 紧急抢修 (10)5.3 设备故障排除与修复 (11)5.3.1 故障诊断 (11)5.3.2 故障排除 (11)5.3.3 验收标准 (11)5.3.4 预防措施 (11)5.3.5 改进与优化 (11)第6章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 (11)6.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1)6.1.1 系统组成 (11)6.1.2 系统功能 (11)6.2 控制参数的设置与优化 (12)6.2.2 控制参数优化 (12)6.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2)6.3.1 故障诊断 (12)6.3.2 故障处理 (12)第7章安全生产管理 (12)7.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2)7.1.1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水处理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概述:本手册主要介绍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技术,包括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
其中,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水处理工程的理论知识,实施方案则涉及到水处理工程的具体实现及项目管理等方面。
第一章: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原理1.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水处理是将污染水体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式处理成为可以达到规定使用标准的水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
其中,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手段进行处理。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中和、氧化、沉淀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微生物降解等。
第二章: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方法1.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设计出可行有效的水处理工程,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特性、水质达标要求、处理能力、设备可靠性、操作控制等因素。
2.水处理工程设计的步骤水处理工程设计一般包括方案编制、设备选型、管路设计、设备安装、安装调试、试运行等多个环节。
其中方案编制是整个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实施方案1.水处理工程实施的基本流程水处理工程实施包括前期准备、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正式运行等环节。
在正式运行之前,必须进行试运行阶段,以验证工程的可行和有效性。
2.水处理工程的现场管理在水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现场管理。
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
结论:本手册旨在对水处理工程设计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方法,提供了实施方案,相信可以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2-1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与压缩沉淀各有什么特点?说明它们的内在区别和特点。
悬浮颗粒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及特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絮凝沉淀: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
拥挤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颗粒间相互靠得很近,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受到周围颗粒作用力的干扰,但颗粒间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
清水与浑水间形成明显的界面,沉降过程实际上就是该界面下沉过程。
压缩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相互接触。
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2-2 水中颗粒的密度s =2.6 3/g cm ,粒径d=0.1 mm ,求它在水温10 ℃情况下的单颗粒沉降速度。
解:6.7×10-3m/s 。
2-3 非絮凝性悬浮颗粒在静止条件下的沉降数据列于表2-22中。
试确定理想式沉淀池过流率为1.8m 3/m 2h 时的悬浮颗粒去除率。
试验用的沉淀柱取样口离水面120cm 和240cm 。
ρ表示在时间t 时由各个取样口取出的水样中悬浮物的浓度,ρ0代表初始的悬浮物浓度。
2-4 生活污水悬浮物浓度300mg/L ,静置沉淀试验所得资料如表2-23所示。
求沉淀效率为65%时的颗粒截留速度。
2-5 污水性质及沉淀试验资料同习题2-4,污水流量1 000m 3/h ,试求:(1)采用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沉淀池所需的池数及澄清区的有效尺寸; (2)污泥的含水率为96%时的每日污泥容积。
解:以平流式沉淀池为例:6座池子,长24m ,宽5m ,有效水深1.8m 。
污泥的含水率为96%时的每日污泥容积19.5m 3。
2-6 已知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L=20m ,池宽B=4m ,池深 H=2m 。
今欲改装成斜板沉淀池,斜板水平间距10cm ,斜板长度l =1 m ,倾角60°。
电厂化学水处理规程第一章介绍1.1 背景在电厂运行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为了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化学水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规程旨在确保电厂水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寿命。
1.2 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电厂化学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水质分析、水质调整、水处理剂的添加和控制、设备清洗等。
通过具体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水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供水的可靠性。
1.3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厂,包括火力发电厂、核电站、风电场等。
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可根据具体的电厂类型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章水质分析2.1 水样采集2.1.1 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源点,避免来自某一特定区域的污染物的影响,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2.1.2 采样器具和容器的选择采样器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并选择相应的容器以防止样品的二次污染。
采样器具和容器应对不同的水质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水质分析。
2.2 水质分析方法2.2.1 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常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浑浊度、pH值、电导率等。
这些指标可通过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测定,以评估水的质量。
2.2.2 有害物质的测定有害物质的测定是水质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电厂设备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进行准确测定。
第三章水质调整3.1 pH调整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对水体中的pH值进行调整,以满足电厂运行的需要。
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整方法和化学剂。
3.2 溶解氧调整溶解氧是影响水体中生物活性和水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溶解氧调整,以维持水体中适宜的氧气含量。
3.3 防腐处理根据水质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和各种溶解性盐的含量,选择合适的防腐剂进行添加,以防止水体中金属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环境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课程编号ENSE4133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本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学分 3 预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微生物
学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
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
控制工程(水的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气
态污染物的处理、颗粒污染物的处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振
动、电磁辐射等)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包括这3部分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设备工作原理与主要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水、气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噪声与振动污染、电磁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实践等;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相关污染控制技
术与工艺的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
绪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与发
展,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等
1 1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2 2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9 9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12 12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 3 3。
水处理管道知识点总结一、水处理管道的基本概念水处理管道是指用于输送、分配和排放水的管道系统。
它包括输水管道、排水管道、给水管道等。
水处理管道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环境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处理管道的设计与规划1.水处理管道设计的目标水处理管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管道系统,以满足日常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需求。
在设计管道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用水量、水质、管道的材料和工程技术要求等因素。
2.水处理管道设计的原则水处理管道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布局、合适的管径、充分考虑土壤和地质条件、确保管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节约成本等。
3.水处理管道规划水处理管道规划是基于城市发展和用水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需要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用水结构、水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三、水处理管道的材料与构造1.常见的水处理管道材料包括钢、水泥、玻璃钢、塑料等。
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比如,钢管强度高,适用于大口径水管;水泥管道耐腐蚀,适用于输送污水;玻璃钢管道重量轻,易安装等。
2.水处理管道的构造包括直管、弯头、三通、四通、法兰、补偿器、阀门等。
这些构造部件的选择和布置需要考虑到水流的要求、管道的结构特点、维修和管理的方便等因素。
3.水处理管道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
不同的连接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管道材料和工程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水处理管道的运行与维护1.水处理管道的运行水处理管道的运行包括输水、分配和排水等环节。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管道的水质、水压、水位以及管道的损坏和泄漏等情况。
2.水处理管道的维护水处理管道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清洁管道、修复漏水和更换损坏部件等工作。
维护工作能够保证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3.水处理管道的管理水处理管道的管理包括制定水处理管道管理规定、建立管道系统档案、制定安全措施和危险预防措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