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168.71 KB
- 文档页数:5
跨文化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陈德音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当今社会,影视作品已成为各国在文化方面对外交往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性,影视字幕对翻译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译者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向目的语观众传递出源语言行为的信息,达成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陈德音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J], 包成梅
2.从《赤壁》管窥影视剧字幕的翻译——浅析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J], 丁晶华
3.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兼评英剧《新福尔摩斯》中文字幕翻译 [J], 金玲
4.跨文化视角下《疯狂动物城》英语字幕翻译探析 [J], 李艳芳
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以美剧《摩登家庭》字幕翻译为例 [J], 钟良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多元角度看电影字幕翻译一、引言影视作品有着它自身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影视翻译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较,必须体现口语化、大众化、人物的个性化和情感化等特点。
本文作者将目光放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上,以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为指导,尝试性探讨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概述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
通常所说的电影字幕翻译是指语际字幕的翻译。
它是指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
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它不仅是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解释性的补充说明.而且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有助于听力或智力有障碍的人能够看懂或理解电影的内容。
所以字幕翻译的显著特点是:1.广泛的简化和浓缩;2.语篇从口语转换为书面语:3.字幕的语言信息呈递进式推进。
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传输和移植的过程。
电影具有文化传媒的特殊性,还决定了它对字幕译文有诸多特殊要求和限制。
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限制,牵涉到时间、空间、情节内容与人物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字幕翻译的评价标准就在于能否在有限的时空内配合画面和声音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
所以,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是:1.通过字幕更加鲜活地展现影片中人物的个性,从而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影片:2.帮助传播国外的文化,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异国文化,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享有与源语观众相似的体会和感受。
三、电影字幕翻译中运用的理论1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的等值翻译理论中利用信息论原理,从读者接受原文信息的角度,阐明了动态对等原理――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即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
1986 年,奈达将“动态对等”修改为“功能对等”,指出翻译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语信息,翻译追求自然而贴近的等值而非同一,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兼顾信息的语体,功能对等优于形式对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2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3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4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5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6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7 中西方常用标语分析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9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10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1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12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15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16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7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18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19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21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22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23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24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25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26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27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28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29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30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31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32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33 英语新词的发展研究34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35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36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7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38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39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4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4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42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43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44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45 Cooperative Learn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Junior Students’ Integrative Language Ability4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47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48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49 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英文化的差异50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51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52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53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54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55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56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57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58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61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62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63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64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6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66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67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68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69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70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71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72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73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74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7576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77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78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79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80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81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82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83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84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8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86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87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88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89 “东方主义”和“美国梦”在《喜福会》中的体现90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91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92 从“看上去很美”和“Little Miss Sunshine”两部影片浅析中美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93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94 中英婚姻观对比95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Mouse:A Study 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96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97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98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9910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101 一个女性的悲剧—从人性角度浅析苔丝的悲剧102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03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104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105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06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107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108 英语教学对认知发展的影响109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110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111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12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113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114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115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116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17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118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119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120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121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22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123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124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25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126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27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128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129130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131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132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133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134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135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136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137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138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39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140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141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142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14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144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145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146 On Symbolism in D.H. Lawr ence’s The Rainbow147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148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149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50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51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152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153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54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155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156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57 透过美国环境类电影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158 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159 马尔福的嫉妒160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分析161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162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163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64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165 外国商标的中文翻译策略及其产品营销效应研究166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167 从《辛普森一家》析美国儿童基础教育的理念168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169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170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171 对《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分析172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173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174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175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176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177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8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179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180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81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182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183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184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185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186 觉醒的灵魂——解读《兔子归来》中的女性主义187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8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8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90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191 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192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193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194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195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96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197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98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99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200 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从语用学和文化角度分析英语电影字幕翻译思路构建【摘要】在观看电影中,人们都是通过英语电影译作中的中文字幕来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就要求字幕足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翻译过程中的差异,从语用学和文化角度分析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并提出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使英语电影字幕翻译质量达到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语用学,文化差异,翻译策略国外大批优秀的英语电影不断融入中国市场,但我国大多数人的英语水平都不是很高,这就要求需要将英语电影译作成中文字幕,但是,英语字幕和中文字幕同时出现在屏幕上时,其包涵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因此,为了实现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既要满足原有的文化,又要满足目的语的文化,提出英语电影字幕中的文化因子翻译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英语电影字幕定义和特点分析电影字幕是指电影屏幕上所显示的文字,将英语字幕和中文字幕同时出现,使人们能加深对电影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电影字幕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白提供和电影屏幕上同步显示的文字说明;第二,为英语电影画面所提供描述的字幕翻译;第三,为声音表达所提供的出现在电影屏幕下方的文字显示,可以知道,字幕不仅出现在电影屏幕上,多媒体视频也需要配字幕,因此,字幕在银幕中得到广泛采纳。
分析电影字幕的特点,第一,电影字幕是一种不能孤立存在的辅助工具,其是与声音语言同步出现的;第二,具有短暂性和通俗性的特点,一般电影字幕只停留短暂的时间,字幕会随着银幕中画面、声音消失而消失;第三,语言的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影片中的画面、声音和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的;第四,电影字幕是写出来的文字,实现了文字与不同原声相同的语言。
二、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一)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因子。
第一,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若语言文化出现差异,则不能真实的体现出不同语言文字的各民族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第二,东西方文化存在语言差异,因此,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不能按照英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翻译,而应根据字幕的语境和和语篇来翻译成观众所熟悉的语言;第三,跨文化交际,字幕翻译是不同国家沟通交流语言的重要桥梁,这就要求两国之间的语文及文化应紧密相连,而英语电影是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下语言、文化等的综合表现,电影作品主要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或重大历史事件等题材,在电影服务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对方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跨文化因素及策略作者:乔卫华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摘要]对英文电影字幕简单概述后,文章从英语电影的跨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对跨文化因素的研究包括文化背景及其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可接受度,英文电影的文本属性;英语电影字幕文化的主要翻译策略包括删减策略、压缩性策略、直译策略等。
电影字幕翻译应有效全面地体现出其所承载的信息。
文中用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跨文化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174-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77 [本刊网址]http:∥英语电影字幕翻译在一定程度体现着文化间的交流,不同的文化之间碰撞必然产生冲突。
在翻译时,译者们要注意不同文化下的语言特征,而不能简单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
这是字幕翻译者们必须慎重的对待的困难。
英文字幕翻译工作涉及到对文化冲突的合理的处理,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是翻译工作者要面临的最具挑战的问题。
然而电影中文化的体现无处不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在文化中孕育发展,与其密切相关。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必定反映其所处的国家传统文化,同时剧情中社会背景也是其国家大社会背景缩影。
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当今,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这或许使得人们的眼界放宽了,文化认识水平也增长了,然而文化的冲突和摩擦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交流中仍然是无法避免的需要译者们重视的问题。
电影字幕的译者只有解决因文化冲突造成的阻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
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不能单从语言表面上进行意义转换而要重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译者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意在解决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领域日趋明显问题及其翻译策略的应用。
一、文化背景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语言之所以空洞、乏味,毫无生气,是因为其不具备区域文化的特点,语言必须以社会文化为主要的载体,有地方文化熏陶的语言才能具有地方特色,才有灵魂,离开了文化载体的语言不能称其为语言,而是文字组合,不具有独特性,因此电影字幕翻译工作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而应涉及到不同文化领域的交流和输入。
┊┊┊┊┊┊┊┊┊┊┊┊┊装┊┊┊┊┊订┊┊┊┊┊线┊┊┊┊┊┊┊┊┊┊┊┊┊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剧开始进入国内影视市场,尤其是英美影视剧。
如何将英语影视剧成功译制,使中国的观众能够很好的欣赏这些电影,从中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已成为我国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字幕具有大众性、瞬时性、限制性、跨文化性、通俗性等语言特点,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成汉语字幕应遵循简洁、易懂的原则,英语影视字幕翻译应采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缩减、注重语言艺术性等策略。
关键词:影视字幕;语言特点;英汉翻译策略┊┊┊┊┊┊┊┊┊┊┊┊┊装┊┊┊┊┊订┊┊┊┊┊线┊┊┊┊┊┊┊┊┊┊┊┊┊Abstract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gradually in-depth, constantly strengthen in 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more and more foreign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 started to enter the domestic film market, especially British and American TV dramas.How the English dubbing films success, make Chinese audiences can very good appreciation of the film, to 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 the differences in mode of thinking and way of lif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film translation study in our country.Subtitle has the mass, instantaneity, restrictive, cross cultural language, popular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English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 subtitl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subtitl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ncis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e English subtitle translation should use simpl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simple words, such as cut, pay attention to artistic language strategies.Keywords: subtitle; language feature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装┊┊┊┊┊订┊┊┊┊┊线┊┊┊┊┊┊┊┊┊┊┊┊┊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1.引言 (4)2.影视字幕特点 (4)2.1大众性 (4)2.2瞬时性 (4)2.3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 (5)2.4影片翻译中的跨文化性 (5)2.5影视字幕的口语性和通俗性 (5)3.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6)4.影视作品翻译的策略 (6)4.1 选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 (7)4.2缩减策略 (7)4.3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8)5.总结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装┊┊┊┊┊订┊┊┊┊┊线┊┊┊┊┊┊┊┊┊┊┊┊┊浅析影视字幕的语言特点及英汉翻译策略1.引言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近几年来大量外国影片被引介到中国,其中不少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
论析影视字幕翻译中跨文化信息的转换的论文外语翻译论文[论文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跨文化;转换[论文摘要]本文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阐述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的处理方式,分析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转换特征,解决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语义冲突的矛盾,为观众更准确地理解影视内容提供帮助。
字幕翻译是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体现了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文化传递的移植过程。
由于东西方在民族文化和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的特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在大众传媒不断兴起的今天,不同语种的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字幕翻译向全球各地的观众表现其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并以此来突破影视片的语言限制。
影视字幕翻译在正确传递原片语言信息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传达了原片的文化信息。
因此,在影视字幕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交际特色,传递文化内涵,还要注意译文、字幕在原有语意、语境的基础上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因为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文本,字幕翻译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在进行最佳语言沟通和文化传播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取向。
合理进行字幕翻译的保留与创新,达到双向的结合与平衡。
因此,跨文化交际下的语言与文化转换是影视字幕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影视字幕翻译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翻译,它是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同时出现的惟一翻译形式。
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是字幕翻译的两种形式。
影视字幕翻译一般指语际字幕,是指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将剧中人物对白和必要的视觉信息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作为理解的辅助手段。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传递影视语义语境,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
字幕翻译已经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字幕翻译在进行文化传递的同时必须避免因文化内涵不同而导致的信息流失与信息超出现象。
浅析国内外英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现状作者:王璐雯龚小萍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6期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品成为主要文化负载体之一,字幕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我国字幕翻译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随着影视作品在观众群体中受欢迎程度的上升,有关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也呈现出积极的势头。
关键词:英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国内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78-02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和电视剧,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作品进入中国,占领中国影视领域。
这些影片不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也为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但是这些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和背景的影视作品要想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得到很好的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主要交流沟通手段,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其字幕的翻译也显得更为重要。
高质量的字幕翻译才有利于观众理解影视作品的信息内容和欣赏其文化含义。
国外对于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研究要远远早于国内,由于英语影视作品现今占有极大的中国观众市场,人们对其字幕的翻译研究也重视起来,但国内研究体系目前不够完善,仍需深入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学者对于影视作品翻译上的研究起步较早,如今在西方影视翻译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主要为西欧学者,影视翻译研究在欧洲得到良好发展与欧洲各国之间语言文化的多元特征不可分割。
西方影视作品的翻译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到6O年代初期间。
1956年出版的期刊Le 1inguiste/De taalkundige中的“Traduction et Cinema”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Cinema et traduction”算得上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论研究。
1974年,Dollerup发表一篇题为“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的文章,文章分析了英语翻译为丹麦语时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他也提出了字幕翻译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影视字幕翻译中⽂化信息的转换策略2019-05-20[摘要] 本⽂从跨⽂化交际信息转换的视⾓⼊⼿,以电影《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为例,阐述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化差异造成的语⾔差异,对字幕翻译中所应⽤的直译、意译、删减、改编等翻译⽅法进⾏了分析,这些⽅法可解决由于⽂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难题,达到语⾔⽂化信息转换的⽬的。
[关键词] 字幕翻译;策略;《卧虎藏龙》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跨⽂化传播和交流活动变得⽇益频繁,形式也⽇趋多样化。
其中,影视作品受到了⼈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活节奏的加快,使配以字幕的电影备受欢迎,从⽽催⽣了⼀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字幕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翻译,在受语⾔⽂本规范制约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受空间和时间等形式规范的制约。
字幕阅读时间也随着观众⽂化程度的⾼低和阅读能⼒的差异有所差别。
奈达把影视对⽩字幕的配制分为两类:跨语⾔对⽩字幕的配制和同⼀语⾔对⽩字幕的配制(为聋哑⼈和有听⼒缺陷的⼈所作的对⽩字幕的配制)(Ivarsson,1998)。
就跨语⾔对⽩字幕的配制⽽⾔,配字幕者不仅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更要考虑所涉及的两种语⾔与⽂化的差异问题。
⼀、影视字幕翻译中的跨⽂化特征翻译是跨⽂化交际的桥梁。
因为东西⽅⽂化存在差异,特别是思维习惯和语⾔表达⽅式上的差异,所以翻译实际上是跨⽂化交际⾏为。
随着⼤众传媒的⽇益发展,影视翻译不仅要正确传递原⽚的语⾔信息,⽽且要有效地传达原⽚的⽂化信息。
在影视翻译中既要注意保留源语特⾊,达到⽂化传递的⽬的,⼜必须注意使译⽂在凝练源语、语境的基础上,符合⽬的语的语⾔习惯,使⽬的语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字幕翻译的接受者是普通⼤众,要达到最佳的⽂化传播效果,必须照顾到受众的⽂化层次和兴趣取向。
《卧虎藏龙》的故事发⽣在清朝年间,外国观众对中国古代⽂化总是充满了好奇⼼。
再者,这还是⼀部武打⽚。
外国观众对中国武侠电影充满了极⼤兴趣,所以向他们展⽰当时中国的地⽅特⾊和⽂化习俗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电影字幕英译作者:杨晓婧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2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字幕的翻译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实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分析。
【关键词】字幕翻译跨文化交际上译厂的老厂长陈叙一先生曾说过,“剧本翻译要‘有味儿’”。
这句名言是对译制片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揭示了影视翻译的精髓。
本文将围绕“有味儿”,以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为例,对电影字幕英译进行探究。
一、《一代宗师》介绍《一代宗师》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该片不仅在中国叫好叫座,在国际影坛上也是风光无限,不仅作为开幕电影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还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
除却故事情节、演员实力等因素,其字幕翻译同样功不可没。
该电影的字幕翻译由澳大利亚翻译家贾佩琳(Linda Jaivin)完成。
贾佩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翻译中国电影以来,迄今为止已翻译了如《英雄》、《霸王别姬》等多部享誉国际的电影,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现状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将原文本的口语翻译为目的语的书面语并添加到屏幕上”。
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当前的翻译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
钱绍昌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
我国早期的影视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多数从关联理论、归化异化等视角进行分析,且以研究汉译居多,英译相对较少,系统著作包括麻争旗(2013)的《英语影视剧汉译教程》等。
三、《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一代宗师》中有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由于电影语言的瞬时性和无注性,其译文必需简洁明了才能为外国观众所接受。
如叶问形容佛山金楼说它“号称太子进太监出”(Enter a prince,exit a pauper)。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影视作品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影视翻译作为影视作品跨国传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影视翻译的内在机制与实践策略。
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解读。
在影视翻译中,如何准确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同时满足目标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影视翻译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分析影视翻译的特点与难点,探讨文化翻译观在影视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为影视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影视翻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明确影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基础,分析文化因素在影视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视翻译中的文化转换策略,探讨如何在保持原作文化特色的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我们将对影视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影视翻译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建议。
二、文化翻译观概述文化翻译观,作为一种独特的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至关重要性。
它主张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在这一观念下,影视翻译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要求。
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核心在于传递源语言文化的信息和内涵。
因此,在影视翻译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以确保翻译内容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文化特色。
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言文化的接受度和差异性,译者还需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影视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重文化的传达和接受。
这意味着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能够灵活应对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语境变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影视翻译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析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的论文
电影字幕是将原片中的对话、字幕或标语等内容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重要工具。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对于电影内容的表达、文化传播和观众接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文化差异、语言特点、观众认知等方面浅析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
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中的信息和意义传达给另一个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
对于电影字幕的翻译,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达原片中对话和信息,让观众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二是体现原片中的文化特色,帮助观众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行为和思想。
二、文化差异
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在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上差异巨大。
翻译电影字幕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不同,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传递原片中的文化信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
三、语言特点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很大,翻译电影字幕时需要考虑到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以保持原片中对话的意义和节奏。
四、观众认知
电影字幕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
尤其是针对海外观众,需要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翻译方式,以使观众理解并接受原片中的文化和情境。
总之,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需要考虑到翻译目的、文化差异、语言特点和观众认知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达到准确传达原片信息和较好的文化传播效果的目的。
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和电影行业的發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市场。
电影的目标受众不仅要覆盖具有外语能力的听众,还要考虑到外语水平低、没有外语学习背景及听障人士等。
字幕能帮助观众理解电影角色,翻译工作者应注意字幕的使用是否能被观众熟悉。
字幕不会自动生成,电影角色也不会自我解释,因此字幕要能引起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共鸣。
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上的差异,观看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性的外语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外语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电影的字幕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1.对文字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和英语之间也体现了在同一概念词汇的不一致性。
有学者表示,“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而译者以电影为媒体,以原创电影为基础,以观众翻译为中心的翻译过程” 。
不同的语言在其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与其他文化内涵不同的东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的意义上。
中英文词汇意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情感色彩和意义上,因此译者需充分利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引导目标语言读者和听众,达到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翻译的目的。
2.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根据历史文化对不同民族的影响,这使得中文有隐性语法,而英文有明确的语法。
因此,这正是中英文句子结构差异较大的原因。
中国人普遍喜欢以人为主体,而西方人则喜欢用这个客体作为主语;汉语中更多的是主动句句子,而英语中更多的是被动句。
汉语的句法关系主要追求句子意义的清晰,不强调形式的完整性,英语的句法关系比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关系更合理。
二、文化差异影响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电影字幕翻译本身的特点是即时而流行的,这也决定了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使用正确的翻译策略能让所有观众都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
下面举一些电影字幕翻译时常用的翻译方法。
1.直译。
曾有学者表示,“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观众观看电影,电影画面稍纵即逝,观众不能重复视频或字幕。
西方影视作品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及组成都分,聚集着前人全部的劳动智慧和宝贵的社会经历,既能记载民族历史透视文化心态,亦可揭示人际关系、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东西”,换言之,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有形因素构成的外在表象后面隐藏着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
人类的交际行为及结构规律等都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并且有意义的交际。
翻译的本质应不完全仅仅局限于两种语言间逐字逐句的相互转换,还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双重交际活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而思维的方式往往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相互转换的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述,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尽量按照目标语本族语言使用人群的思维方式特点调整语言句型结构。
一、关于西方影视作品在我国翻译状况的概述1949年以前,我国引进的没有声音只有背景音乐,或偶尔插入外文字幕的外国原版默片在少数大城市的极少数影院放映,剧中人物通过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这便产生了最早的翻译需求。
1939年出现了具有较大改进的译意风(Earphone)设备,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由不同人物分别以影片中的主人公身份讲解影片中的对白台词,形成了早期影视配音翻译的雏形。
在1946年前后,配音电影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如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随后十年“文革”使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依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了《简·爱》《红菱艳》《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音乐之声》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
影视翻译的大规模崛起应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近10多年,其中以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片分厂的影视译制最为活跃,如《汤姆叔叔的小屋》《茜茜公主》《第一滴血》《出水芙蓉》《古墓丽影》《傲慢与偏见》《罗马假日》《超胆侠》《马达加斯加》等。
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更多精品来自论文1. 引言当《功夫熊猫》将中国功夫与国宝熊猫融入美国式成长故事登上票房排行版的时候,当《阿凡达》改变传统的观影理念,将人们带入3D、IMAX影视技术时代的时候,当《泰坦尼克号》时隔15年再一次强势卷土重来的时候,观众不仅享受到了电影的盛宴,也感受到了电影做为文化纽带的巨大作用。
做为文化的载体,电影不仅仅通过屏幕效果来实现其跨文化传播作用,电影字幕的翻译也为其顺利进行跨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2.1电影的传播属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从经济领域开始席卷全球,在社会、文化等其他领域也开始了日益深入的全球化交流。
全球化语境下,电影艺术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存在,它必须服务于其社会本质。
这决定了电影艺术的多重属性:电影不仅仅是一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业。
带着它的多重属性,电影的传播模式打上了工业时代营销模式的烙印。
电影成为了一种商品,它的传播行为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使观众乐意为获取较多信息和视听享受而付出较高金钱和较长时间。
做为传播的艺术,要做到艺术的传播,电影必须在传播的5W模式,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的5个W中找到最优化的组合,才能够完美地完成传播功能,实现商业价值。
2.2电影的文化特质每一部电影刻上了制作者的文化意象,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如张艺谋电影对视觉审美的追求、对城乡差别的关注;周星驰电影中草根式的无厘头搞笑;吕克贝松的新巴洛克电影风格和独特的叙事策略;卡梅隆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对人类命运和责任的审视、对危机意识和人性的思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2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3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4[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5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6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7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8《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9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10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11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12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3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14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5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商务谈判委婉语研究16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17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18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19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20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21《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22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2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24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25《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26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27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28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29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3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31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32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33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34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35论基督教对信徒的影响分析36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37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38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39心理因素对提高英语口语的影响40现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比较研究41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42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43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44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45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4647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48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49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50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51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52《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53An Analysi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4《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55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56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5758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59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60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61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62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63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64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65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66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67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68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69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70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71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72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73大陆高等教育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汉语的状况及分析74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75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76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77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78《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79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80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81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82浅析非言语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83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84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85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86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87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88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0侦探小说的发展91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92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93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94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95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96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97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98浅析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99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100经贸翻译中英汉词汇研究101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102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103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104《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105An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106《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107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08<<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109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110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11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112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113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114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115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6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7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118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119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120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121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122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3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124《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125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126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127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128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29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130斯佳丽:“旧”时代的“新”女性131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132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33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134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135“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36《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37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138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39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140《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141《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142中英称谓语的差异143The Problem of Evil---A Universal Issue Seen From Western Perspectives 144浅析美国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技巧145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146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147《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148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9数字模糊语义的汉英翻译150《儒林外史》中应对文化缺省的文化负载词翻译151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152英语单位名词研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153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154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155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156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57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158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59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160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161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162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163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4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165从“硬汉”角度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皮拉尔166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167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168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69《边城》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河流的比较研究170合作原则在动画中的应用171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172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73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174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175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176《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177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178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179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80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181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182《老人与海》中的孤独183《蝇王》中的象征184浅议英语诗歌中的书写变异185《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186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18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188浅析莫里森名作《最蓝的眼睛》中查理的性格特点189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190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互译191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192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193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194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95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196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97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198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 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199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200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