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9
第2课《说和做》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冰心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
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
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
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
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
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
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
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
”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
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
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
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
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
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弥高(ní) 硕果(shuò) 迭起(dié)B.地壳(ké) 校补(jiào) 衰微(shuāi)C.疏懒(shū)慷慨(kǎi)澎湃(bài)D.典籍(jí) 独裁(cái) 宝藏(zànɡ)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的“弥”应读mí;B项中的“壳”应读qiào;C项中的“湃”应读pài。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浠水(x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iè)B.弥高(mí)校补(j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答案:D解析:分析: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契而不舍炯炯目光十年艰辛B.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警报叠起C.崇高品格迥乎不同慷慨淋漓D.一反既往形式紧张诗兴不作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 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答案:D解析:分析:选D。
D项中 “ 迴 ” 应为“迥”,“即”应为“既”。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带答案【课文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1、依照“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熟悉的字词。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钻.探地壳.弥.无暇.漂.白硕.果校.补赫.然迭.起慷.慨淋漓..臧.克家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3、明白得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部份的含义。
弥.高:衰微;疏懒:无暇:赫然:慷慨:淋漓:高标: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凶多吉少:气冲斗牛..:昂首挺胸: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五、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和不明白的地址,以便和教师同窗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讨学习一、把课文分为两部份,并简要归纳各部份大意。
第一部份(自然段):第二部份(自然段):二、试分析课文7、八、9三个自然段的作用。
答;3、判定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必然做,我是做了也不必然说。
”归纳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巨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4、散文经常使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说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散文也是如此。
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表达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表达以后(B),还有的放在表达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
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一百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少)群蚁排衙(衙门)刮目相待(擦拭)当涂掌事(当权)B、当之无愧(愧色)义愤填膺(肚子)杂乱无章(章法)踌躇不前(犹豫)C、警报迭起(屡次)兀兀穷年(没完没了)慷慨淋漓(情绪激动)锲而不舍(放弃)D、迥乎不同(远)气冲斗牛(北斗星、牵牛星)燕然勒功(山名)博学多识(广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要给我们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而出。
④这个方面,情况就______ ,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名校讲堂1.主题解说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
2.重点突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3.结构图解闻一多⎩⎪⎨⎪⎧⎭⎪⎬⎪⎫卓越的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大勇的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4.学法点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典型例题】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方法有:(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义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基础+能力)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钻.探(zuān)地壳.(ké)诗兴.不作(xìnɡ)B.硕.果(shuò)校.补(jiào)气冲斗.牛(dòu)C.弥.高(mí)迥.然(jiǒnɡ)潜.心贯注(qiǎn)D.迭.起(dié)漂.白(piǎo)锲.而不舍(qiè)【解析】选D。
A项,“壳”应读qiào;B项,“斗”应读dǒu;C项,“潜”应读qián。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哀微独裁沥尽心血B.硕果澎湃警报叠起C.疏懒慷慨炯炯目光D.赫然高标形式紧张【解析】选C。
A项中“哀微”应为“衰微”;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解析】选B。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答案:(1)记叙(2)描写(3)议论、抒情5.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1)例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句: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
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喻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宵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一、给加粗字注音1.赫然()2.迭起()3.锲而不舍()4.潜心贯注()5.校补()6.浠水()7.群蚁排衙()8.沥尽心血()二、解释下列加粗字1.仰之弥高()2.锲而不舍()3.兀兀穷年()4.迥乎不同()5.无暇顾及()6.目不窥园()三、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五、填空题1、(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运用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方面和作为方面的和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
(2)作者,是闻一多先生的,诗人,山东诸城人,1932年以新诗《》成名,因此被誉为“”,第一部诗集是《》。
(3)闻一多先生,本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有著作《闻一多先生全集》共四卷。
(4)他,是;他,是。
2.揣摩语言。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这一句话运用了修辞,其作用是(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句中的加点词“钻探”的意思是,其作用是(3)“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个比喻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六、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2带答案基础巩固题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窥.视()酗.酒()无暇.()疏.懒()弥.坚()校.补()诗兴.()2.说明以下词语及加点字。
①兀兀..穷年:②迥.乎不同:③潜.心贯注:④一反既.往:·简答。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
作者,被誉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
②闻一多,原名,闻名、、。
湖北浠水人。
高作收在中。
③课文两个部份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如何起过渡作用的。
④“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取得。
答:(1)(2)(3)5.参考例句特点仿写句子,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间的巨松,也不是曲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笔绿意。
(2001山东泰安市中考题)仿句:强化提高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必然做,我是做了也不必然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刻,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咱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低级时期。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老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弥.高(ní) 硕.果(shuò) 迭.起(dié)B.地壳.(ké) 校.补(jiào) 衰.微(shuāi)C.疏.懒(shū) 慷慨.(kǎi) 澎湃.(bài)D.典籍.(jí) 独裁.(cái) 宝藏.(zànɡ)答案:D解析:分析:A 项中的“弥”应读mí;B 项中的“壳”应读qiào;C 项中的“湃”应读pài。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浠.水(xī)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iè) B .弥.高(mí) 校.补(j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D .赫.然(hào)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 答案:D解析:分析:D 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契而不舍 炯炯目光 十年艰辛B.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警报叠起C.崇高品格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D.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诗兴不作答案:C解析:分析:A 项中“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B 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 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赫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答案:D解析:分析:选D。
D项中“ 迴” 应为“迥”,“即”应为“既”。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答案:B解析:分析:B 中“会”的意思为“集中”。
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比喻)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引用)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拟人)答案:D解析:分析:选D。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拟人。
点评:考查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④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C. 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点评:考查词语的搭配使用。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答案:B解析:分析:A 句属于搭配不当,“唱着”和“歌声”不能搭配在一起;C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在“仿佛把我……”的前边加上主语“它”;D句属于分类不当,因为“广大班主任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
B 句没有语病。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9.课文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答案:D解析:分析: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反人民的势力,最后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了反人民就被人民毁灭的道理,故选D。
点评: 考查分析概括的阅读技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答案:A解析:分析:A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
B不容分说,不许分辩、解释。
C巧立名目,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D追本溯源,比喻寻找事情发生的根源。
点评: 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1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答案:D解析:分析:D中“无动于衷”是贬义词,应该用“安之若素”。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辨析。
1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B.闻先生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C.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答案:D解析:分析:D应该是“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里是完整的两句话,而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此处不能用分号。
点评: 本题考查分号的用法。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蔬菜长的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屋寻找。
C.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是不能抛弃吗?D.她虽然缺乏对待顾客的热忱,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由于与结果意思重复,去掉其一句子就正确。
B项中的“都”字用错了位置,应该放在他不顾年老体衰中的“他”后面才正确。
C项中得失就又得到和放弃的意思,而后面又用了抛弃,搭配有误,所以最准确的选项是D。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填空题14.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出自他的诗《_______________》。
答案:臧克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七子之歌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5.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会神(níng)_______ (jiǒng) _______乎不同(lì)_______尽心血目不(kuī_)_______园无(xiá) _______及此深(xiāo) _______灯火答案:凝|迥|沥|窥|暇|宵解析:分析:略。
点评: 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16.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____________②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____________③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____________④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____________答案:比喻|比拟|比喻|反复解析:分析:(1)比喻(2)比拟(3)比喻(4)反复。
点评: 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方法的掌握。
17.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________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③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____________④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____________答案:记叙|描写|描写|议论|抒情解析:分析: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点评:考查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8.填空。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句中的前一个“李公朴”指的是,后一个“李公朴”指的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案:李公仆本人像李公仆一样的革命者革命力量必定越来越大解析:分析:第一个空格不难理解指的就是李公朴本人,第二个空格可以联想到跟李公朴一样的革命者,在这里李公朴就不仅仅指的是他本人了,而是众多跟他一样的革命者,指革命力量越来越大。
点评:考查学生阅读能力。
19.仿写。
①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
仿写:。
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
答案:①仿句:我不是屹立在巍峨山崖上的巨石,而是绵延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为前进的车流奉献一份力量。
②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吐露一季的翠绿);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
解析:分析:注意格式,修辞,景和情的和谐,不可生搬硬套。
点评: 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
20.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答:。
答案:这个题目总领全文。
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解析:分析:略。
点评: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21.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下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