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开”在芭蕾基础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芭蕾基训中动作的规范性和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作者:程鹏民胡一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5期摘要: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的规范性,芭蕾舞也必有属于自己的规范性及要求。
基本功的训练是学习芭蕾的基础环节,必须要讲究动作的精准,体现审美风格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而能力对基本功的训练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为能力是动作完成的主观条件,也是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到动作完成的质量。
所以动作的规范性和能力的训练是芭蕾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和关键。
关键词:芭蕾基训规范能力一、芭蕾训练规范性的重要性什么是规范?巴切认为“规范是正确性的观念和社会现实”;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瑞把“规范”定义为:“社会里所有的价值和观念,如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
”由此可以看来对科学和规范的定义能理解为正确、标准和适当。
芭蕾的基本功训练也同样讲究科学和规范。
什么是芭蕾的规范?芭蕾经过了500年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体系。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芭蕾的审美规范和原则“开、绷、直、立”一直贯穿在芭蕾训练的始终。
无论其学派的变化有多少种,都不能更改这些规则,也必须严格地按照它来训练。
因为它是判断芭蕾动作是否规范的关键所在。
若要使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就必须同时达到“开、绷、直、立”的要求。
例如,在练习Battement tendu(擦地)的时候,首先脚底下的准备位就一定要规范化,千万不能求于外开而倒脚,一定要从髋关节开始带动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的转开,做到自己关节外开的最大幅度。
在训练中如果不注意外开的规范性训练,就会容易造成上下扭曲,导致肌肉或韧带拉伤。
其次,膝关节和脚背一定要绷到最大的限度擦至最远点。
绷脚不仅无线延长了腿的长度,强化了腿的流线型的优美,而且能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增强了踝关节以下到趾关节的灵敏性,这就体现着“绷”的重要性。
而“直”是讲究身体的挺拔直立,不要塌腰、撅臀、挺肚子,包括腿要伸直,膝盖必须收紧。
⼈体的重⼼是⼈体质量(重量)的中⼼。
它的位置取决于⾝体各环节质量(重量)分布情况。
当⼈双脚直⽴时,⼈体的重⼼点在头正中向下垂直,指向地球中⼼,⾝体的重量均分于双脚⽀撑⾯上;当⼈体姿式发⽣变化时,重⼼的位置也发⽣变化。
如:⾝体曲膝并向前做倾⾝,⼈体的重⼼位置是在与地⼼形成垂直线的腰部,其它部位成了平衡⾝体的各个环节重⼒,⾝体的重量仍均分于双脚⽀撑⾯上。
因此,⼈体的重⼼位置是随着⾝体各环节位置的变化⽽改变的。
在⽇常⽣活中,⼈类已经形成了⾃然的⽣理平衡意识,地⼼的引⼒已不会使健康正常的⼈东倒西歪。
但作为⾼度专业性的芭蕾舞,动作的重⼼概念就不只是⾃然平衡意识了。
⾸先,⼈的双脚要站在两脚尖各向外分开90度的外开上,挺胸、收腹,以使脊柱尽⼒得到拉直和伸展,然后整个重⼒柱(从头到脚)应稍稍前移,“这样就使体重向前落到双脚的三个平衡点上崐(即落到拇趾关节、⼩趾关节和脚跟上)”(《古典芭蕾舞蹈教学》琼.劳逊著,尧登富译,第4页)这样的重⼼使得芭蕾舞动作中的releve更为⽅便,也使得动作在起始和结束时,⾝体呈现为⼀种积极的状态。
这是芭蕾舞中重⼼感觉的最基本形态。
在此前题下,动作变化中的重⼼就更加⾮同寻常。
芭蕾舞演员若对此掌握不好的话,就不仅仅是东倒西歪的事了。
正确把握重⼼使⾝体变“轻盈” 芭蕾舞是⽐其它舞蹈种类更⼒求摆脱地⼼引⼒的⼀门艺术。
在⼗九世纪初,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脚尖舞蹈,演员们以更⼩的⽀撑点来承担⾃⼰⾝体的重量。
那时的意⼤利⼥演员玛丽.塔⾥奥妮,正是以脚尖上的舞蹈来表现⾃⼰⾝体的轻巧和敏捷,⽽成为的舞蹈家。
这是芭蕾舞摆脱地⼼引⼒⾏动的重⼤飞跃。
同时,对演员的重⼼感觉的掌握提出了更⾼的要求。
在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幕中,已成为⿁魂的吉赛尔,有⼀段悲哀的adagio,这是由⼀系列极难控制的动作组成。
不但要求演员掌握极其缓慢的平衡来伸展舞姿,还必须在缓慢的舞姿平衡中间,做⼀个急促的entrechat quatre,以表现⿁魂⾝躯的轻虚和飘浮不定。
芭蕾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摘要】古典芭蕾教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有着自己的一套科学与规范的训练体系。
基于芭蕾教学体系的规范性以及对人体各方面基本能力训练的有效性,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目前在我国被很多院校广泛使用,作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方面来分析它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芭蕾教学训练方法;课堂教学;系统性;规范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芭蕾艺术,本属于一种贵族文化。
然而经过五百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芭蕾艺术在世界各地普及。
芭蕾舞教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门类,以其自身的艺术综合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学习芭蕾艺术,首先就是参与到芭蕾基础训练课程中去。
基础的芭蕾训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气质,拉长人的身体线条,规范人的站立姿势,更重要的是它对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舞蹈演员和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
一.芭蕾教学训练方法的系统性系统性是芭蕾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芭蕾教学训练方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详细的划分与归类,而且在教学训练中,一直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原则。
(一)系统性使学生宏观的掌握教学内容芭蕾基础训练自身就有着系统性的教学要求,那么相应地也对教材内容的层次做出了规定。
芭蕾教学法中,对各种性质的动作有着明确的划分,对训练的形式有着明确的划分,对一堂课的内容也有着明确的划分。
这些都是根据阶段性、层次性的规定以及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的划分。
通过对每一种分类以及各分类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学生最终可以建立起一种宏观的对芭蕾集训课程内容整体的把握。
例如,把杆训练内容有很多,battement tendu、demi plie、battemnet frappe等等,如果让学生这么去记训练的内容,那么他们的思绪会很混乱。
芭蕾舞教学法将把杆训练的内容分为battement、plie、rond de jambe三类,再将各个动作分别归进这三类,这样学生就可以先把握住整体分类,再根据每个分类将把杆训练内容牢记。
理论专著今天任何人的隐私信息都不得透露。
根据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法,医疗机构必须为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现场护理。
建立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并将其保存在安全的地方。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检测和诊断系统。
患有传染病或被怀疑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应转诊到相对孤立的诊所。
如果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救治能力,则应将病人的病历和病历副本送交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该法还规定,卫生机构不得歧视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患者或被怀疑患有传染病的人,或透露有关其生命的信息或资料。
参考文献:[1] 妥佳,张伟力,赵增,马志鑫.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向精细化迈进[J].中国卫生,2019(05).[2] 胡跃强,孙美姣,王蔚佳.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前后教师传染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2019(07).[3] 黄磊,李中杰,王福生,高福.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展望[J].中华全科医学,2019(10).[4] 李一鸣.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5] 甘楚林.加强传染病防治一线“软硬件”建设[J].中国人大,2018(19).[6] 鲜铁可.传染病防治法配套法规需进一步完善[J].中国人大,2018(19).[7] 吕美行.现代法治环境下的传染病防治法[J].江苏卫生保健,2004(05).[8] 刘民钢.应及时修订传染病防治法[J].上海人大月刊,2020(02).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及其作用邓雪莲(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 四川 绵竹 618200)摘要:舞蹈训练是舞蹈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舞蹈人才的基本形式和必经途径,而芭蕾基训是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规格要求和法则,让舞者通过学习芭蕾基训,来改善舞者的身体形态和机能,以及提高舞者自身的水平,使每个舞者达到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并为舞者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芭蕾基训中“开、绷、直、长”的训练方法及应用张亮亮【摘要】芭蕾基训是一门综合性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是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
文章从课堂教学出发,对芭蕾舞基训中“开、绷、直、长”四大要素的含义、训练方法及应用分别进行阐述.使舞蹈学习者对芭蕾舞的审美特征及训练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及技巧。
%Ballet basic training is a comprehensive basic dance training course, is China's most profes- sional art school dance courses. Article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ballet basic training in " open, taut, straight, long " four elements of mean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undertake elaborating respectively, so that the learners of the ballet danc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methods have the further under- 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ble to better grasp the ballet basic training method and skills.【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芭蕾舞基训;教学研究;训练方法【作者】张亮亮【作者单位】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山西长治0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1芭蕾舞基训有着严谨的教学理论、训练方法和丰富的舞台实践,是一整套科学的芭蕾舞教学体系。
芭蕾舞手位脚位练习方法技巧芭蕾舞手位脚位练习方法技巧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大家知道芭蕾舞手位脚位吗?开。
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
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
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
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
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
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
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直。
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
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
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
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
立。
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
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
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
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
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
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
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
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
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
浅论芭蕾基础训练在高师舞蹈中的教学摘要:高师舞蹈教学中,芭蕾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模块之一,本文将会从芭蕾基础训练的教学意义入手,着重介绍基础训练项目中的三要素“绷、直开“,通过阐述有关芭蕾的历史动作特征,让学生明白芭蕾的存在不仅是艺术,而且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科。
关键词:芭蕾基础训练;高师舞蹈;教学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26-01一、高师舞蹈教学中芭蕾基础训练的教学意义芭蕾基础作为高师舞蹈训练的项目之一,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舞蹈基础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是建立整个舞蹈体系构架的基础层面。
早期的芭蕾舞蹈是专门为西方贵族阶层服务的舞种,因此为芭蕾蒙上了一层高贵优雅的面纱。
这对于后来的芭蕾学习者而言,无非是对气质以及人格的熏陶,能够逐步塑造优美形态以及建立自身完备的性格特征,这才是源自芭蕾内在的魅力,能够潜移默化的给众多芭蕾学习者以完美的影响。
而在高师院校中,芭蕾基础训练是作为一门舞蹈专业基础的课程存在的,这个课程为学生们构建了积累舞蹈基础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主体形式就是芭蕾,学生透过芭蕾,实现对舞蹈基础的掌握;此外,高师院校主要是培养为各中小学以及专职院校任教的专业老师,所以基础技能必须扎实,也要懂得对舞蹈技能的实施、自编自演,因此芭蕾基础训练就为这样的技能提供了可能;由于芭蕾舞的历史悠久,因此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且规范的舞蹈训练方式,能够根据舞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来调控舞蹈。
二、“绷、直、开”300年的发展历史,使芭蕾舞蹈内部具备了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训练特征,在芭蕾艺术的三大要素“绷、直、开”中,我们能够体验到芭蕾舞的精髓灵魂所在。
这三个字几乎概括了芭蕾训练以及舞台表现的全部环节,充分展现了芭蕾高度审美和极度规范的准则,是舞者外在高雅脱俗的内在意蕴,对三者之间的自如掌握,能够协助舞者深入了解芭蕾、驾驭芭蕾。
(一)“绷”“绷”意为绷直,也就是舞蹈学习者必须将脚、腿、膝盖以及背部完全挺直,在芭蕾的专业术语中,存在“擦地”、“小踢腿”、“大踢腿”的动作练习。
芭蕾教学法1.battement tendu(擦地)battement tendu的训练目的与意义:是芭蕾基训中所有动作训练的基础与延伸,正确地学习与掌握它的规范性做法,可以为其他动作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battement tendu主要训练脚趾、脚掌、脚弓、脚腕、跟腱等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等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能力,同时锻炼人体的垂直站立、稳定性、后背的控制能等,使腿部的肌肉群得到延伸与外开的锻炼。
battement tendu的要求:动作过程中人体垂直站立,身体的重量平均分配在双脚上,当动力脚向外擦出时,身体的中心微微移至主力腿。
动力腿伸直,保持外开的形态,脚掌紧贴地面向外擦出,脚跟先离开地面,然后脚弓、脚掌一次离开地面,最后脚尖点地,脚尖向外擦出的距离是在两跨保持稳定、水平、不移动位置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远点。
动力脚向主力腿收回的路线与过程按照出时各部位的运动顺序依次反过来进行,脚收回至动作开始之前的位置。
向前做时:脚跟先行,将脚尖留住,保持脚与腿部的外开形态,擦出至正前方的最远点,这时动力脚尖与主力脚跟最外侧呈垂直线;收回时脚尖先行,脚跟留住,将脚收回至动作前的位置。
向旁做时:脚跟向前顶,保持脚与腿部的外开,擦出至正旁的最远点,这时动力脚和主力脚在平行的“一字”线上;再按原路线将脚收回至动作前的位置。
向后做时:脚尖先行,将脚跟留住,保持脚与腿部的外开,擦出至正后方的最远点,这时动力脚尖与主力脚跟最外侧成垂直线;收回时脚跟先行,脚尖留住,将脚收回至动作之前的位置。
2.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battement tendu jete的训练目地与意义:此动作主要训练脚部通过向外踢出的力量与能力,通过这种擦地快速踢起的训练提高腿部的能力与腿部的灵活性,为大幅度的踢腿动作以及大跳的脚步抛出打好基础。
attement tendu jete的要求:用脚带动腿向空中踢起,要敏捷、有力而迅速地踢出与收回脚,胯部稳定,脚抛出与收回前不能忽略擦地的全过程。
舞蹈技巧8c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经由艺术总监、编舞、舞者、灯光音响、服装、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芭蕾舞的8c是指是巴沙赛,Pas chasse,意识是追赶。
1、“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
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
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
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
”(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
)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
2、“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
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
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
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
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
3、“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
芭蕾基训中动作的规范性和能力训练的重要作用作者:王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摘要:古典芭蕾舞诞生至今四百多年,足尖上的魅力令人折服,它是世界艺苑中一株美丽而娇嫩的奇葩。
芭蕾舞是一门需要很深技能功底的形体艺术,因此,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动作的规范性和能力训练便具有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教学经验,从基础作用、塑造完美的视觉体验、准确表情达意这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动作规范性和能力训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芭蕾基训;动作的规范性;能力训练;重要作用[中图分类号]:J7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59-0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完整、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芭蕾舞动作的规范性是前人对舞蹈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是人们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
芭蕾舞蹈是融合音乐、舞姿和人体生理学于一体的舞蹈,因此对动作的规范性有很高的要求。
一、基础作用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基本元素。
在芭蕾基训中,动作的规范性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完成既标准又美悦的高难度舞蹈动作呢?这就需要加强动作训练的规范性。
“开、绷、直、立”的审美特点是一切芭蕾舞动作的基础。
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美学意蕴。
“开、绷、直、立”四大要素的把握是芭蕾艺术之“精髓”,贯穿于芭蕾基本功训练和舞台表演的全过程。
“开”就是指身体从肩、胸、胯、膝、踝这五大关节向外打开,双脚向外打开180度,最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的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范围。
“绷”是指将膝关节和踝关节绷直,只有身体各部位“绷”直使线条优美,才能延长肢体原有线条的视觉感,增加的表现力,“直”所指的是双腿膝盖伸直以及后背的垂直,使舞姿舒展、优美,达到完美的长线条视觉造型。
“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要求收腹、挺胸,以便向更高的空间层面发射能量,从而准确而优美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
谈“外开”在芭蕾基础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念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4期
【摘要】外开是芭蕾舞学习者必备的基本技巧之一,也是芭蕾训练进一步扩展的基础所在。
外开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舞者的运动潜能,从而增强舞者的表现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外开的训练也形成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训练体系。
本文论述了外开在芭蕾基训中的作用,体现了外开对芭蕾的重要性;文章从关节和肌肉外开两方面阐述了外开的肌理和正确训练方法,论述了外开对芭蕾基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开;芭蕾基训;作用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外开”在芭蕾基训中的作用
“外开”在芭蕾基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古典芭蕾舞体系的审美标准之一。
外开的训练能够使人体突破自身的限制,打破自然人体动作及身体表现范围,能够提高芭蕾舞者的身体平衡能力,使得舞步动作稳定协调美观,并且能够有效地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
外开完美地诠释了芭蕾舞美学,即“肢体向外呈放射性延伸”,芭蕾的外开训练是芭蕾训练中的重中之重。
广义上的外开指的是身体各个关节的向外打开,从而使得身体更具有伸展性和表现能力,即为身体从上身肩膀开始,一直到下身的脚趾都向外打开;狭义上的外开指的是特定几个关节由上至下,同时向外打开的一个过程,主要集中在髋、膝、踝以及脚趾等几个部位,使整条腿向外转开,打破人体生理正常的形体状态,呈现出双脚向身体两侧成“一字型”。
外开能够促进芭蕾舞者舞蹈能力的提升,并且塑造舞者优美的体型。
不同舞者的生理骨骼结构是不同的,规范、正确的外开十分重要,因此要正确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真正外开的效果。
外开能够有效控制人体的平衡,从而演绎出各种优美的舞姿,使得芭蕾舞者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在外开的过程中,能够增加人体的支撑面积,从而保持平衡,使身体内部肌肉群能够有效地进行内力外力融合,保持肌体的平衡。
外开能够有效塑造躯体向外延伸的视觉效果,正确的外开使得舞者能够收放自如,保持人体的挺拔、优雅。
二、“外开”的医学剖析
外开的三大关节主要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髋关节主要由骨盆的髋臼窝与股骨头构成。
髋关节中,各部分组成均对外开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髋臼窝较深,则股骨的活动范围较少,限制股骨活动,也限制了髋关节外开;反之,髋臼窝较浅,则能够提高股骨的活动空间,促进外开达成。
膝关节在外开过程中,由内向外打开90度进行外开,保证芭蕾舞者的舞姿优
雅。
踝关节的外开,使得脚底能够打开,保持力量收紧上提,与髋关节的外开相呼应,保持肢体轻盈,表现出高耸在上的感觉。
在外开训练过程中,腹部、臀部以及大腿的肌肉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演员控制完成动作的关键。
在外开过程中,大腿肌肉的收缩往往伴随臀部和腹部的肌肉收缩。
髋关节处的外旋肌群主要能够帮助腿部外旋、外展、内收,通过不断的收缩保持大腿股骨外开。
此处肌群通过收缩能够帮助大腿有效进行外开,整个腿部肌群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收縮,从而牵动腿部进行活动,因而在肌肉外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外开”训练在芭蕾基训中的意义
在外开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延伸肌肉,延长肢体的线条,扩大动作的范围,增强舞者的舞蹈感染力和表现能力。
人的肢体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人体肢体潜力科学有效且充分开发,使肢体呈现力量美感。
芭蕾舞者的外开,使得其肌肉线条进一步扩展,能够增强在芭蕾舞剧或者舞蹈中的艺术水平及表现水准,有利于角色的塑造,增强对角色的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肢体更好地表现出来,具有艺术美感。
外开训练,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
外开使得人体下部肢体向外打开,从而增强人体全方位的伸展能力,并且向两侧打开双脚,能够有效增加肢体的活动范围,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人体平衡能力。
当芭蕾舞者进行脚尖站立动作时,腿部的外开则能够帮助舞者保持平衡,增强其旋转动作稳定性。
而且,外开在跳跃动作中,肢体的打开与协调,能够有效帮助舞者落地平稳,保持优美的舞姿。
芭蕾舞是贵族统治领域的高贵舞蹈表演形式之一,是统治者自身高贵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
外开能够有效帮助表演者达到其表演效果,体现芭蕾舞的贵族气质。
如今,专业芭蕾舞演员的外表及舞蹈表现能力,具有之前贵族不可比拟的美感和高贵气质。
芭蕾舞者的外开能够有效使身体向外延伸,从而将有限的舞台进行扩展延伸,引起观众的无限遐想,增强舞台表现能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运用舞台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洪琴.不同芭蕾“外开”练习中上体姿态特征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魏祯.浅谈“外开”在芭蕾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 2013(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