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8 心声一、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二、词语积累:1、注音捻噗蜷簪琅琅发窘抽噎恍惚抽泣棱角分明窸窸窣窣2、解词发窘出风头斩钉截铁窸窸窣窣从容不迫沙哑三、整体感知: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⑴、⑵、⑶、⑷、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情节结构:4. 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在一次的准备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因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和同学的。
最后,在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
四、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程老师:李京京: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举例说说。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⑵、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心声》导学案9《心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2、分析品评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方法。
3、理解标题“心声”的深刻含义【学习重点】1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首先要认真地、反复地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尝试着用简洁的话语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知道作者想通过李京京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2、相关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3、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介绍背景,揭示主体)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鄂教版七年级(下)《心声》发展性阅读导学案一、阅读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目标链接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次,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1.直接描写式。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
“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2.抒情独白式。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3.梦境描绘式。
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
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4.心理分析式。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5.神态显示式。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6.行动表现式。
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7.环境衬托式。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三、阅读过程走进作家及作品黄蓓佳,1955年6月27日出生。
江苏如皋人。
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
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2、心声泸县六中陈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学习天真、纯朴、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思想和品格。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学校的不良现象。
【学习重难点】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弄清“心声”的含义。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方法,理解本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新课【预习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展示一、我会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沙哑.簪.子毛毛剌.剌抽噎.发窘.窸.窸窣.窣二、我知道1、小说的三要素是、、。
2、“心声”一词的含义是:。
3、小说的标题是“心声”,它主要指谁的心声?4、小说的主人公是。
【合作探究】一、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温馨提示:各用一句话概括四个时间段发生的故事。
概括故事情节的要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各小组任务:第1、2组概括公开课前发生的故事──第3、4组概括回家路上发生的故事──第5、6组概括次日放学发生的故事──第7、8组概括公开课上发生的故事多媒体展示:公开课前(要求朗读遭拒绝)开端回家路上(练读课文忆往事)发展次日放学(指出错误受嘲笑)发展公开课上(勇敢救场抒真情)高潮、结局(围绕着读书这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一篇好的小说,除了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更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来分析人物形象。
跳读课文)二、学生跳读课文,揣摩、感悟小说人物及主题小组讨论探究及交流:1、找出文中描写李京京的句子,看看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京京怎样的性格?(可采用句式:___段“___”句子,运用___描写方法,展现了京京_____性格。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心声》第一课时导学案主备人武叶红审核授课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培养快速梳理课文情节的能力。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学生兼爱、平等和积极进取的美好品质。
【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以李京京的身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写作背景: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自主预习】温馨提示:认真思考,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并完成学案内容。
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模.样()窸.窸窣.窣()()妒忌.()簪.子()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1)恍惚①感到为难,不知所措(2)抽噎②肢体弯曲(3)蜷伏③一吸一顿地哭泣(4)发窘④精神不集中3、《心声》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最新资料推荐------------------------------------------------------12.心声(导学案)万泉中学四标课堂导学案审阅人:主备人:黄玲授课人:张帆黄玲李长旺日期 12. 《心声》(一课时)一.学习目标(树标)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重点)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难点)二.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展示点拨(学标+解标)(一)检查预习情况(自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棱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棱角分明()斩钉截铁()契诃夫()发颤()精神恍惚()窸窸窣窣()纸捻子()嘟嘟囔囔()抽噎()发窘()妒忌() 2.依照注音写汉字。
精神huǎng hū( ) 斩钉ji铁( ) 抽yē( ) lng 角分明()嘟嘟nāng nāng( ) k su( ) xī xī sū sū() 3.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1)恍惚①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2)抽噎②肢体弯曲。
1 / 5(3)蜷伏③一吸一顿地哭泣。
(4)发窘④精神不集中。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黄蓓佳,1955 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 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 1972 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相关资料:作品发表在 1982 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1
《心声》导学案
编写人:刘方薇 审核人:薛晓红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 ) 纸捻子( ) 发窘( )
撇嘴( ) 祷告( ) 抽噎(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 yǐn( ) 嘟 nang( ) 撒 jiāo( )
咳 sòu( ) lǎn 在怀里( ) 毛毛 là là( )
3、整体感知
(1)《心声》的作者是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2)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3) 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李京京,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2、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
三、组间展示,精讲点拨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
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
“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1、《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
老师?
2、心声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2
1、给下列字注音
捻 噗 蜷 簪 琅琅 发窘 抽噎 恍惚 抽泣 棱角分明 窸窸
窣窣
2、解词
发窘 出风头 斩钉截铁
窸窸窣窣 从容不迫 沙哑
3、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
场 景: ── ── ── 。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4、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⑴、 ⑵、 ⑶、 ⑷、
5、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呢?他们有那些相同的经历?
6、作者借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心声呢?
二、探究展示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
3、《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
老师?
4、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
呢?
5、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
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有的同学可能有过与课文中的李京京相同的经历。同样受过或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沉
重压力,同样有过被老师和同学误解或伤害的时候。这也许不能为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同学们
所理解,不能为品学兼优的同学所认识。敞开心扉,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尝试开展下面的
活动:
1、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长信,以述说自己对幸福快乐生活的
希翼。
2、联名给程老师写一封建议书。
3
五、课后提升
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你认为现在的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 你认为怎样才
算一堂真正的公开课?读完本文,你最大的心声是什么?请以“心声”为题,写一段话,表达
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