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

变化的研究

学生姓名马昊

学号20081301395

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专业大气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陆维松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

马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20081301395

摘要:在学习和研读了多篇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WNP TC)的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西北太平洋热

带气旋的源地水平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南半球环流异常、南海夏季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ENSO现象等诸多影响西北太平

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因素,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气候特征以及年际变化。最后

简单阐述了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节;南海夏季风;年际;频数

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 Hao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enormous documents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I introduce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NP TC from the source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yphoon′s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also review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WNPTCF(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such as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large-scale zonal wind anomalies、Asian-Pacific Oscillation、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ENSO.Finall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C is discussed.

Key words:WNP(Western North Pacific);TC(tropical cyclone);seasonal;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interannual;Frequency

1、引言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活动最频繁的海区,

平均每年有20多个热带气旋生成,约占全球TC生成总数的1/3。因而热带气旋便成为影响我

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常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对我国沿

海地区的人畜造成生命威胁,使财产和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包括气旋生成的频数, 源地和路径,其中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这种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影响热带气旋生成的海温条件和大气环流条件。陈世荣[1]根据1949—1986年38年的热带风暴在各经纬度生成的分布频数统计确定出西北太平洋的3个热带风暴源地。其他前辈们在TC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对流活动、季风槽、副热带高压、垂直风切变、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等海温和大气环流因子都对TC活动存在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所以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TC的源地以及其季节变化、来讨论气旋的生成基础,并且研究了大家普遍认可的南半球环流异常、南海夏季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以及ENSO现象等相关因素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机制。

2、热带气旋发生源地的时空分布

2.1 热带气旋发生源地水平分布

陈敏[2]在对近50年(1949—1996)发生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源地做了统计,指出见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主要发源于170°E 以西、5°N 到25°N 间。并且南海、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是3个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最集中的地区, 其中以发源于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台风最强。

图1 1949- 1996 年1697 个台风的源地散布

邵利民[4]等对1949年至2006年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做一统计,分别做出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沿纬度和经度的分布。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沿经度分布主要集中在11O°E至12O°E之间和东经125°E至17O°E之间,沿纬度主要集中在5°N至30°N之间。

杨亚新[5]绘制了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热带气旋生成总数的地理分布(图2),可以看出TC生成的四个高频中心:我国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附近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

图2 1950 —2005 年内TS等级以上热带气旋生成总数的地理分布

2.2 热带气旋发生源地的季节变化

邵利民[4]统计了四个季度TC发生频数的空间分布。春季和冬季,TC源地的范围都很小,基本上属于热带气旋活动的休眠期。夏季和秋季,TC的源地明显向北发展,向西延伸。TC 源地的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变化规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变化和西太平洋暖洋流的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热带气旋夏季和秋季发生频数高是因为此时极为有利的海温条件和大气条件。

2.3热带气旋发生源地随海表温度的变化

杨亚新[5]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得出结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分布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局地SST存在密切的关系,局地SST升高,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反之,则偏东、偏南。

3、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年际变化

3.1 南半球环流异常

孙淑清[6]在研究了1979—2003年的台风资料后指出南半球环流异常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主要体现在:1、ITCZ与热带气旋的生成频数关系。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与同期OLR的相关系数为负值的区域,对应热带气旋发生频数较高的区域。2、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异常对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当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偏高时,西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偏低,而当澳大利亚东侧位势高度偏低时,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多。 3、赤道西风对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当9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强时,菲律宾以东对流活动加强,西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偏多。反之,当该支越赤道气流弱时,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偏少。

3.2 东亚夏季风

黄菲[7]通过分析多年气候平均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U scs (Wang[8]等在2004年定义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得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 这与西北太平洋台风个数在8月份达到峰值的特征相一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尤其是南海海域的台风生成和活动。

孙秀荣[9]分析东亚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夏季风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频数偏多,而弱夏季风年同期热带气旋频数异常偏少而后期趋于正常, 正常夏季风年热带气旋频数基本正常。具体机制如图3。

图3 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

3.3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SOTA)

吴迪生[10]采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及Argo浮标资料,分析了SOTA对TC的影响。指出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同步西太平洋TC个数不存在线性相关;1月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滞后5~7个月影响西太平洋的TC;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1月的SOTA出现正距平值时,当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TC生成时间比常年提早,TC 的个数偏多、偏强。

3.4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

何敏[11]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地区大尺度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关系。指出赤道东太平洋地区ΔU200-ΔU850>0,西太平洋热带地区ΔU200-ΔU850<0,热带太平洋地区沃克环流偏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偏多。

3.5 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

周波涛[12],[13]计算1949―2005 年夏季APO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Frequency, WNPTCF)的标准化时间序列并绘制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 APO与WNPTCF的变化形式较为一致, 具有显著的同向变化对应关系。夏季APO偏强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研究进一步揭示, 当APO 处于正位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位置偏东偏北;西北太平洋地区高层大气异常辐散,低层大气异常辐合;纬向风垂直切变减弱。这些变化均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 因此,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偏多。

图4 夏季APO(实线)和WNPTCF(虚线)的标准化时间序列

3.6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何鹏程[14]研究了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相关的分布差异,以及500 hPa高度场对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O冷位相时期,热带气旋频数与赤道东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相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北,热带气旋偏多。在PDO暖位相时期,热带气旋频数与澳大利亚东侧海域和西太平洋暖池SST存在显著相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南,热带气旋偏少。

3.7 ENSO现象

穆海振[15]对1949~1995年西北太平洋年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存在着准5年的周期变化,且ENSO现象也存在着准5年的周期变化,经分析指出当南方涛动指数为高值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会有所增多。

Wang B[16]表明在ENSO年TC生成总数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ENSO年的夏秋季,主要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偏东或偏西,WNP的西北海域活动减弱,而拉尼娜年TC生成位置多位于145°E以西,且强台风以上个数偏少。

毛祖松[17]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94年的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活动有如下特征:1、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偏少;2、登陆的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

3、热带气旋开始的季节较常年偏晚,结束偏早。

4、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

何敏[11]将赤道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两个地区的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场的差值定义为热带太平洋地区高低层纬向风指数。图5显示了高低层纬向风指数与热带气旋年频数具有相类似的年代际变化。根据图形可知,在短期气候的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地区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图5 6~10 月高低层纬向风指数(断线,右坐标)与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实线,左坐标)累积距平曲线

(1961~2003 年)

黄勇[18]经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1949~2003年间热带气旋的活动分2个HFP(高频时期)和3个LFP(低频时期), 在周期上至少已完成了一个半完整的周期。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在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LFP 生成的热带气旋平均位置偏西, HFP 生成的热带气旋平均位置偏东。这种位置在年代际尺度上的东西变化是伴随着频数的高低振荡的。与此同时,张艳霞[19]认为TC频数存在约30年和20年长周期,5年和3年的短周期。这与张光智[20]的相关研究大概一致。

5、结论

1、WNP TC的源地有3个显著的中心,分别为南海、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TC 的源地在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与SST存在密切关系。冬季、春季SST 相对较低,TC发生位置迅速退却到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方向,产生数量急剧减少,夏季随着SST 温度上升,发生源地逐渐向西北方向偏移,并不断扩大。TC的源地在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也与SST存在密切关系。

2、澳大利亚东侧的环流异常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数密切相关。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东侧环流异常主要是通过Rossby波的传播造成的南北半球遥相关作用,影响北半球环流系统的,进而影响菲律宾以东赤道辐合带对流活动的强弱,导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多寡差异。当澳大利亚东侧的位势高度为正距平时,其会抑制热带辐合带的对流活动发展,从而使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少。

3、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频数的多寡关系密切。异常夏季风年东亚大气环流的主要系统有明显异常, 而正是这种异常变化导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异常变化。强夏季风年, 异常偏强的夏季风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异常的季风环流,加强了该地区上空低层的辐合和高层的辐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弱。多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都明显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形成, 使得强夏季风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频数偏多。

4、热带太平洋地区大尺度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赤道东太平洋地区ΔU200-ΔU850>0,西太平洋热带地区ΔU200-ΔU850<0,热带太

平洋地区沃克环流偏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偏多。

5、APO强弱的年际变化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多寡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当APO 处于正位相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 位置偏东偏北; 西北太平洋地区高层大气异常辐散, 低层大气异常辐合; 纬向风垂直切变减弱。这些变化均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 因此,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偏多。

6、厄尔尼诺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有较明显的相关。主要表现特点为: 1)厄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均存在准5年振荡。2)与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年生成个数及登陆个数均偏少, 热带气旋活动期偏短。

7、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活动多发期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近几年两地区热带气旋生成频数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的趋势。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的20年、30年、5年和3年左右的周期,存在相应的周期能量。

参考文献:

【1】陈世荣.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源地. 气象, 1990, 16: 23-26.

【2】陈敏,郑永光,陶祖钰.近50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再分析.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10—16.

【3】Chan Johnny C L,Shi Jiu- en.Long- term trend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Geophycal Research Letters.1996,23: 2765- 2767.

【4】邵利民,易海祁,曹祥村.1949—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分析.海洋技术.2007,26(4).

【5】杨亚新,邱新法.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变化特征及与局地海表温度的关系.气象.2009,35(5).

【6】孙淑清,刘舸,张庆云.南半球环流异常对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及其机理.大气科学.2007,31(6).

【7】黄菲, 李元妮.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8).

【8】Wang B, Lin Ho, Y S Zhang, etal . Defin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onset and commencement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J] . J Climate, 2004, 17: 1643-1658.

【9】孙秀荣,端义宏.对东亚夏季风与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关系的初步分析.大气科学.2003,27(1).

【10】吴迪生,张娟,刘增宏,等.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热带气旋的关系.热带气象学报.2010,26(2).

【11】何敏,龚振淞,徐明,等.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关系的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07,23(3).

【12】周波涛,崔绚, 赵平.亚洲-太平洋涛动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中国科学.2008,38(1).

【13】崔绚, 周波涛, 范可. 卑尔根气候模式中亚洲—太平洋涛动和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环流背景的关系.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2): 120—128.

【14】何鹏程,江静.PD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大尺度环流关系的影响.气象科学。2011,31(3):266—273.

【15】穆海振,屠其璞.1949~1995 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学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1):81—86.

【16】Wang B,Chan JCL.How strong ENSO events affect tropical storm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Journal of Climate.2002,15:1643—1658.

【17】毛祖松,金德山.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海洋预报.1996,13(4).

【18】黄勇,李崇银,王颖. 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8,9(5).

【19】张艳霞,钱永甫,王谦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应用气象学报.2004,15(1).

【20】张光智,张先恭,魏凤英.近百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特征.热带气象学报.1995,11(4).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摘要 为减小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文章中建立了预测模型对热带气旋的数目进行预测,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重新调整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以更好的对热带气旋等级进行划分。 针对问题一,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由得到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与“移动距离”、“寿命”、“维度幅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26、0.332,为弱相关关系,而“平均速度”与其余七个信息要素都不具有相关性;“维度幅度”与“经度幅度”也不具有相关性;其他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8,因此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针对问题二,利用MATLAB绘制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散点图,根据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微扰动法,天气系统具有波动性,因此利用多个正弦函数之和来对散点图进行拟合,由拟合所得的曲线预测得到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根据拟合所得的函数计算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29个热带气旋。 针对问题三,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中各等级的气旋数目随时间波动变化,符合天气系统的发展规律,不做改正,根据2008、2009、2010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均大于或等于59.11米每秒,比往年超强台风都大,所以当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9.1米每秒时,划分出一个新等级,叫做甚强台风,当台风到达这个等级时,政府部门应发布更高级别的台风预警,以减小经济损失。 关键字:热带气旋相关性分析函数拟合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一、问题的重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也重要展现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但是,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威胁,热带气旋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 气象灾害频数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一比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有相当一部分。 附录1给出了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附录2给出了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试利用附录1给出的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分析如下问题: 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吗?若相关,关系如何? 2)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多少个热带气旋? 3)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还合适吗?若不合适,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一、典例剖析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图1 图2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 mm 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解析: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全年高温;将各月降水量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 600 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旱 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二、方法讲解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

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1.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 10 ℃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 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 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 ℃、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4)光照特征:主要分析平均日照时数或年日照时数多少。其数值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天气状况,如云量大小,雾日或阴雨天多少等。 (5)风力、风向特征:主要分析某级别以上大风天气的多少(日数)以及季节分布、风向和风速情况等。 其答题思路为: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和新预测模型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7年 第37卷 第9期: 1260~1266 https://www.doczj.com/doc/a916475427.html, 收稿日期: 2007-04-04; 接受日期: 2007-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620130113, 40523001, 40631005)、中国科学院优秀团队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批准号: IAPX087015132)资助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 和新预测模型 范 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摘要 研究了冬春季大气环流对西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影响, 确定了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 它们是冬、春季的北太平洋海冰面积指数、春季北太平洋涛动指数. 并结合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一个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模型. 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1965~1999年西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年际变化, 拟合率是0.79. 这个预测模型比较合理地预测了2000~2006年的台风频次的年际变化. 该研究工作不仅说明了新的预测因子能很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的年际变化, 而且应用它们建立的新台风预测模型, 也将有望应用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的季节预测中, 期望能提高台风活动频次的预测水平. 关键词 预测因子 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 预测模型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域内台风生成最多的地方, 并且一年中都可能有台风活动, 但台风活动最集中的季节是6~10月. 中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与大尺度环流和海温等热力条件密切相关, 并且从天气分析和个例分析角度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夏季环流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 陈联寿[1]研究了盛夏东亚中高纬流型与台风路径的关系. 许健民等[2]指出夏季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 当对流层上层和下层同时由纬向型转变成经向型时, 往往与强台风或多台风有关系. 方宗义[3]研究了台风发生发展的云型特征与高空环境流场的关系. 丁一汇[4]则比较了西北太平洋台风频繁年和稀少年中热带和中高纬的大气环流特征. 此外, 早期的学者还注意到了南半球大气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5~15]. 他们研究表明: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通常与南半球的经向环流、澳大利亚的冷空气爆发. 越赤道气流的强度及赤道辐合带等有关. 研究还表明了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通过影响赤道太平洋低纬的纬向环流和赤道辐合带, 进而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次[16~20]. 在国外也开展了很多关于台风活动年际变化的研究, 其中很多研究都关注ENSO 对台风活动的影响. 此外, Cray [21], Chan [22]的研究揭示了平流层的准两年振荡是影响台风年际变化的另一个因素. 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 建立和发展动力统计预测模型来预测台风活动的年际变化是非常重要 的[23,24]. Chan 等[25]等建立了一个统计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 在这个模型中, 预测因子包括了反映ENSO 的各项指数和东亚及西北太平洋的环流因子等, 预测因子都是前年的4月-当年的3月的

【地理】地理天气与气候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图为沿南纬3°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两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刚果盆地 C.撒哈拉沙漠 D.东非高原 (2)一位地理学家在③地区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茫茫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下图中,符合他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南纬3°纬线经过的非洲地形区判断,③处为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西部②为刚果盆地,东部④为乞力马扎罗山。故答案为:B。(2)从气候资料上来看,ABCD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理学家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故答案为:B。 【点评】(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沙漠景观 B.乙山顶终年积雪 C.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2)甲地一年中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3℃,降水350毫米,说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9℃,最低气温-19℃,所以山顶终年积雪;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三地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位于南半球。【点评】(1)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内陆空气干燥降水少;②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地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降水少;③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浙教版-科学-八上-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案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1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 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知识系统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考点精讲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 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 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第 1题。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数据的西北太平洋区域海面变化预测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6卷第1期 2011年1月V ol.66,No.1Jan.,2011 收稿日期:2010-08-09;修订日期:2010-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52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课题(2009AA12Z205)[Foundation: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730527;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D Program of China,No.2009AA12Z205] 作者简介:罗文(1986-),男,硕士,主要从事海面变化及GIS 时空分析研究。E-mail:luow1987@https://www.doczj.com/doc/a916475427.html, 通讯作者:袁林旺(1973-),男,教授,主要从事海面变化与地理建模研究。E-mail:yuanlinwang@https://www.doczj.com/doc/a916475427.html, 111-122页 基于验潮数据的西北太平洋区域海面变化预测 罗文,袁林旺,易琳,俞肇元,谢志仁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 摘要:区域海面变化研究受到验潮站数据时段不一致、空间分布不均匀及影响要素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等因素制约。本文基于西北太平洋海域22个站位的验潮数据,应用RegEM 及MTM 方法 探讨其多尺度波动过程的时空差异,基于空间邻近性及有序聚类方法,将区域海面变化划分为5 个区段(渤海—黄海北部沿岸、黄—东海中国沿岸、东海海域日本沿岸、东海南部沿岸以及南海 西北部沿岸),进而利用MGF 方法对各站位进行中长期的统计预测,并结合主成分方法进行区域 综合。结果显示各区2001-2030年的海面变化平均速率分别为:1.23~1.27mm/a ,3.30~3.34mm/ a ,2.72~2.76mm/a ,1.43~1.47mm/a 和1.13~1.15mm/a ,而区域海面上升速率为2.01~2.11mm/a 。 关键词:海面预测;时空分异;RegEM ;MGF ;MTM ;西北太平洋 作为21世纪海面变化预测两个基本目标的全球平均与区域性相对海面变化预测,在预测方法上可分为动力预测和统计预测两大类。国内早期的相关研究多基于统计模型[1-3],其预测结果往往受基准数据起迄时间不同及基准序列长短不一的影响,且对海面变化物理过程与历史背景揭示不足,从而使预测结果的可对比性变差,此类研究在经历了短暂的热潮后渐归于冷寂。IPCC AR4评估报告基于气候—海面变化系统中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以海洋—大气环流模式为核心的多种动力模式,并对自然驱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场景下的全球性及区域性气候—海面变化特征、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及影响评价[4]。然而,由于海面 变化驱动过程的复杂性所导致的物理机制的不明晰[5-6],以及动力模式对关键参数的极端敏 感[7-8],使得现有的动力模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间仍存在相当的差异[9]。Rahmstorf (2007)提出了一种半经验统计模型对21世纪全球平均海面上升速率进行预测[10],Grinsted 等基于蒙特卡洛反演的方法给出了2000-2100年海面变化的可能场景[11],两者结果均对IPCC AR4预测结果提出质疑,并引发了广泛争论。基于历史观测数据及统计模型的海面变化预测研究重新得到海面变化研究者的重视,并将在海面预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验潮数据是海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由于验潮站点分布不均和受陆地垂直运动的影响,数据整理与分析至关重要[12]。近年来,基于主成分及虚拟站位等方式进行序列插补及平均序列重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1,13],但该类方法仍受原始序列的波动结构及精度影响,且其在空间结构的敏感性,重构序列的不确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14]。综合卫星及验潮数据的海面变化时空综合研究也得到了逐步的开展,但在研究时段及分析方法受限的前提下,对于海面变化上升速率至今仍无定论[15-16]。海面变化数据长短不一,精度各异,在时域上呈现非线性、多尺度性,在空间上呈现的区域不一致性,使得对区域海面变化的整体研究相对较为困难。引入多尺度视角,从序列重建、谱系特征、波动过程特征和时空结构特征上对海面变化的历史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于预测,是区域海面预测研究值得尝试的新思路。本文综合多种数学方法进行海面变化预测的区域综合集成研究,尝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问题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在扩大,热带气旋作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一直是人类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本文从热带气旋信息基础要素之间相关性关系,以及构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模型和对热带气旋等级标准的评估与优化展开讨论。 针对问题一,基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数据,利用相关性和显著性指标分析各信息要素间相关性水平,分析出各个基础信息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的相关关系,以及其相关关系程度。 针对问题二,根据所给数据中历年台风发生次数,建立台风发生次数模型,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使得模型拟合度最高。经分析近年来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整体呈震荡趋势,在最近三年有所上升,并根据此模型预测2014年发生频率为21次。 针对问题三,经过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国家等级划分标准过于单一,无法准确评估热带气旋,因此本文引进多项指标作为评定标准。首先将热带气旋各信息要素进行聚类,从而简化信息要素,再根据简化后各要素对数据进行聚类,依据各类的指标,将其划为四类,接着对所划分标准与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比对和考证,说明划分标准的可靠性。 关键词:相关性、曲线拟合、聚类

1.问题的重述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也重要展现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但是,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威胁,热带气旋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 气象灾害频数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一比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有相当一部分。 附录1给出了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附录2给出了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试利用附录1给出的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分析如下问题: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吗?若相关,关系如何? 2)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多少个热带气旋? 3)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还合适吗?若不合适,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气候特征描述带答案

1、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参考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2分) 2、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指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大多在150—400mm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 (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增强)。 4、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描述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 此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①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 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6、读下图回答: 简述④地的气候特征。(4分) 终年温暖,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双峰型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4分) 7、图9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部图。 A、B两辐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图,因为_________. B(4分)(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2分),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2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2分)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 变化的研究 学生姓名马昊 学号20081301395 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专业大气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陆维松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 马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20081301395 摘要:在学习和研读了多篇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WNP TC)的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西北太平洋热 带气旋的源地水平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南半球环流异常、南海夏季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ENSO现象等诸多影响西北太平 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因素,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气候特征以及年际变化。最后 简单阐述了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节;南海夏季风;年际;频数 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 Hao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enormous documents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I introduce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NP TC from the source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yphoon′s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also review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WNPTCF(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such as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large-scale zonal wind anomalies、Asian-Pacific Oscillation、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ENSO.Finall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C is discussed. Key words:WNP(Western North Pacific);TC(tropical cyclone);seasonal;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interannual;Frequency 1、引言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活动最频繁的海区, 平均每年有20多个热带气旋生成,约占全球TC生成总数的1/3。因而热带气旋便成为影响我 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常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对我国沿

答题模板类型气候特征描述类

类型3__气候特征描述类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典题示范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1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3-1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描述M城气候特征。 解题分析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气温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气温年、日较差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答题要领(1)气温方面必须体现“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2)降水方面必须体现“年降水量小”的特点 [答案]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规范演练 1.读某区域图(图3-2),回答问题。 图3-2 图中加利福尼亚半岛(甲)与佛罗里达半岛(乙)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试比较它们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3-3(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3-3(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气候特征描述带答案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1.指出气候类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气温 降水 冷暖(最高温、最低温、均温) 温差:日、年较差 多少(年降水总量) 变化:时间(季节变化、雨 季长短、年际变化)空间 1、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参考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2分) 2、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指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大多在150—400mm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增强)。 4、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描述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 此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与干(旱)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就是该地区联系河运与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①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 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6、读下图回答: 简述④地的气候特征。(4分) 终年温暖,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双峰型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4分) 7、图9就是格尔木与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部图。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及其渔场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及其渔场 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 来源:沈建华等 收稿日期: 2003212208 资助项目: 国家863 计划海洋领域项目(2003AA637030)“ 作者简介: 沈建华(1956 - ) ,女,上海市人,副研究员,从事渔业遥感与渔场海洋学研究。Tel :021 - 65684690 - 8042 ,Email :dhyqzh @public4. sta. net. cn 沈建华, 韩士鑫, 樊伟,周甦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摘要: 秋刀鱼渔业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之一,现在开展这一渔业的有四个国家和地区。秋刀鱼渔获量有着十分剧烈的年间变化,渔场位置也随着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对渔场变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分布、浮游生物的分布、黑潮各分支的强弱配置状况和亲潮的强弱配置状况等。 关键词: 秋刀鱼;渔业和渔场;西北太平洋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识码: A Saury Resource and Fishing Ground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SHAN Jian2hua , HAN Shi2xin , FAN Wei , ZHOU Shu2fang ( Key and Open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 Fishery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Shangha 200090 , China) Abstract : Saury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fishery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Now there are four countries and regions engaged in the fishery. The catch has been changed dramatically from year to year.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ing grounds is varied large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such as temperature , phytoplankton , strength of the Kuroshio and Oyashio , etc. Key words : Saury ; fishery and fishing grounds ; the Northwest Pacific 西北太平洋的秋刀鱼( Cololabis saira) 渔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渔业,日本的捕捞历史长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