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贺州市江南新城城市设计说明书

贺州市江南新城城市设计说明书

贺州市江南新城城市设计说明书
贺州市江南新城城市设计说明书

贺州市江南新城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地处北纬23o39′~25o10′;东经110o34′~112o03′之间,北部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相连,东部与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肇庆市(怀集县、封开县)接壤,西北部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乐县、荔浦县)交界、西部和南部与梧州市(蒙山县、藤县、苍梧县)毗邻。辖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国道207线、323线与省道20161、20031越境而过。

市区(八步区)位于贺州市境内中部偏东,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565公里,距广州407公里,距桂林210公里,距梧州口岸机场150多公里。

贺州江南新城位于贺州市市区西南部,占地约416公顷。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起贺江,南至贺州水泥厂,东起新兴路,西至沙田河。

贺江从基地北侧边缘由西向东流过,江南新城基地海拔104.6-113.2米之间,为东侧为大钟山公园,海拔为362.9米(相对高差为250米左右),南面有群山,最高峰金子山海拔为380米左右,规划区南方背景为大桂山。

二、场地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贺州境内属南岭山地丘陵区,自东北边缘至西南端,山岭连绵,层峦迭峰。中南部多属崇山峻岭,为大桂山横截,把全市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在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形成贺江大谷地。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次之,平原盆地很小。

贺州江南新城,为侵蚀剥削堆积地貌,沿贺江两岸形成冲积河滩阶地,四周为低山重丘陵地貌。阶地平均海拨标高在104.6-113.2米之间,在规划区东南角有羊角山,两山丘海拨标高在18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80-100米左右,沿贺江两岸主要为菜地及稻田,地形较为平坦。

二)气候条件

贺州市位于北回归线稍北,属亚热地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夏季炎热,东有霜雪,四级分明。年平均气温19.9℃,一月份平均气温9.5℃;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无霜期300~329天。市区风向以东、西为盛行风向。大部分地区有霜冻,但霜期不长,无霜期320天左右,极少有雪,适宜农作物生长。

贺州市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距南海距离不到300公里,受海洋气候影响显著。因北有南岭天然屏障,大陆气候影响相对减弱,故气候湿润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8.3℃。降雨量1513毫米,最大日雨量为301.7毫米,雨季为4月中旬一9月上旬,其中4月一6月较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46%。多年平均蒸发量1575,3毫米,多年平均风速1.7米/秒,市区主导风为东风和西风。流域内的较大洪水,大多数由锋面雨造成,而较大区域内同时发生暴雨又是产生洪水的主要原因。

贺州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579mm,年最大蒸发量1900.3mm,年最小蒸发量1209.6mm。全年内蒸发量七月份最大,二月份最小。平原蒸发量大,山区蒸发量小。

三)工程、水文地质

贺州地质构造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多旋回强烈的构造运动,二是不同构造形迹并存。区内经向与纬向构造形迹最是鲜明:下古生界主要是一系列东西向强烈褶皱和断裂,上古生界主要是南北向的褶皱和断裂,由于不同体系构造运动相互影响和制约,东西向构造常显示向南突出的弧形,南北向构造形迹又形成向东或向南突出的弧形。江南新城至昭平一带寒武系底层构成的许多东西向背斜或斜轴线都有明显地扭曲,而富川一带泥盆、石炭系底层构成地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线都向西突出,八步区一带泥盆、石炭系地层组成地背向斜和主干断裂线则向东突出呈弧形。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贺州市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贺江属西江水系一级支流。贺江流经富川、钟山、贺州市,境内长320千米,流域面积905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4.4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大宁河、里松河和东安河。市区以上贺江流域集雨面积2473KM2,市区内河段长9公里。市区内有6条小河及排涝沟,洪涝水经市区排入贺江。市区承纳周边的集雨面积约170平方公里。

贺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受季候风及太平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日多,强度大,雨热同季,流域内出现的较大洪水,大多数由锋面雨、台风雨造成。而较大区域同时发生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原因。贺江流域洪水一般持续1—3天,过程尖瘦,呈山区河流特性。贺州市区的内涝则多数是由外江洪水顶托、自然排泄不畅造成。

2002年贺江平均水位101.35米,最底水位100.88米。

根据贺州市防讯抗旱指挥部文件,贺江以104米作为警戒水位,106米作为危险水位( 20年一遇),106.58作为危险水位(50年一遇)。

三、场地的建设条件

一)建设的现状条件

规划区散落着上寨、曾屋、大薛屋、新屋等村民小组,村民的房屋为不同的年代所建,房屋质量相差较大,砖木结构的较多,近年来新建的三、四层楼房均为砖混结构。靠新兴路有部分公共建筑,主要为贺州农行、市商业总公司、市新华书店、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204

队、城南派出所、市第二高级中学。

目前需要拆迁的农村居民点建筑面积约为20.1万平方米,村民户数1300户,约4500人。二)现状用地平衡表

四、优势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

2、山、水相依的地形地貌,良好的生态环境。

3、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

4、相对独立的城市用地分布

5、独具特色的地域人文气围

二)不利的因素

1、场地易受河流和山洪的侵袭。

2、建设用地绝大部分为菜地与稻田,且有近8个组的村民拆迁安置,其征地拆迁、安置

工作任务繁重。

3、此地尚属城市建设的“荒区”,虽然供电,供水、通讯可就近引入,但前期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量仍然巨大。

第二章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政治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贺州撤县设市、撤地设市以来,贺州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加快贺州市的城镇化进程,加强贺州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江南新城的开发将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二)空间背景。适应城市扩容提质,实施“南移北拓”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江南新城、发展新区的重大空间转移。

三)社会背景。建设贺江风光带,治理贺江,挖掘贺州历史文化,创造具有贺州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再现贺州风情的重大尝试。

四)经济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加入WTO、市场化进程加快。江南新城的开发将坚持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基础建设,通过土地开发与项目建设的市场运作,筹集资金,分期开发。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一)认真研究新一轮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新称及周边地段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的项目等,落实其宏观控制要求,以土地使用为主,以控制综合环境质量为重点,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具体控制,以指导下阶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工程设计。二)立足于贺州市情,根据所处区位与气候特点,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运行的经济性,以及规划的弹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地形、日照、自然采光、通风防晒等因素,合理利用与改造贺江水面,塑造生态型新城。

三)营造弘扬地域文化的场所,以人为本,注重江南新城环境与空间形态的塑造,显山露水,山水交融,挖掘贺州历史文化,构筑与展示贺江滨水景观带与贺州风情街整体美、特色美,形成具有贺江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与环境品质。

四)认真研究江南新城的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从山地的特定条件出发,将河流、道路、建筑结合地形有机的组织起来,显现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与良好的天际轮廓线。

三、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法》(1990.4.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9.3)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6.8)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3-93)

5、《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

6、国家及广西省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江南新城规划设计条件及要求(贺州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2003.11)

8、地形图

第三章江南新城定位、功能分区与总体构思

一、江南新城定位与发展目标

贺州江南新城是以集居住、商贸、文化、体育、会展、金融、教育为主,兼顾旅游服务综合性的贺州新城。

二、规划理念

一)塑造“山、水、城、绿”花园式江南新城

人徜徉于城市之中,城市亲融在自然山水之间。对城市生态的注重就是对人类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的尊重。

贺江与江南新城内外的山丘、植被是本区可贵的生态资源,为了让社区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方案以贺江和大钟山、羊角山及周边群山作为生态环境、山水风情塑造的纽带,结合道路、广场、山丘、绿地系统与开放空间的组织,达到山-水-城的交融,促进生态型现代城市社区的形成。

二)营造弘扬地域文化的场所

贺州的山与水养育了这片活土,赋于其勃勃生机与悠远的回忆。

千年历史的积淀将托出二十一世纪贺州崭新的城市文明,并在贺州江南新城的砖石上烙上本土的痕迹。

重视发掘贺州特质环境的人文内涵,营造体现繁华的商业氛围、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延续历史脉络的场所。

三)构筑多彩的城市生活舞台

江南新城的设计将改变以往城市新区缺乏活力的现象,力求创造一个集旅游、生活、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公共生活空间。使新城成为贺州的窗口与舞台,展现贺州特有的文化与内涵,展现贺州人现代、富有朝气的生活。

四)显现生动和谐,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形象

城市空间的意象特征不仅是一种标新立异的魅力展现,它反映了一种有条件的存在,更体现出一种历史性与世界性。

创造优良的整体城市意象,形成独具特色、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生动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与舒适的驻留场所,组织连续的步行系统和尺度宜人的空间。使江南新城成为贺州标志性的区域。

三、江南新城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一)规划结构

贺州江南新城的规划结构为:“一轴、三带、三片、四区、六中心”。

一轴:

即以光明大道为主体的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是贺州江南新城的城市景观主轴,红线控制100米,其中道路红线50米,道路两侧各有25米绿化带。在此主轴线两侧分布有核心公建区,批发市场区和专业中心区。主要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娱乐中心、商务中心、汽车站、特色市场、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并在平行于轴线设置步行街,将火车站广场与贺江边娱乐广场有机的联系起来。

三带:

即滨江休闲景观带、新城人文景观带、快速路景观带。

滨江休闲景观带:即贯穿江南新城北侧的贺江山水生态走廊,是一条公共休闲生活带和景观廊道,也是旅游者的旅游走廊,同时又是突出自然生态特征的空间轴线,是贺州江南新城的绿色通道。

新城人文景观带:由大钟山向西通过居住片区、商业步行街、中央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最后到达贺江边。总长约为1500米。是风情、风俗、历史文化展示的精华所在快速路景观带:对新城区来讲,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开发的成败,迅捷便利的交通不仅使新城与外界联系方便,对于内部子系统的交流也是有利的。因此,流线型的道路景观形式不仅是美学上的要求,也是实际功能的体现。

南环快速路在新城内总长约为2800米,红线宽度控制80米,其中路面50米,两侧各控制15米绿化带。根据其交通特殊性,新城主要从交通尺度来考虑景观要素的布置。形成大尺度,有节奏性的城市景观带。

三片:

主要为三个居住片区,包括东北居住片区、东南居住片区、西北居住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76.0公顷(不包括道路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8.3%。

东北居住片区24.8公顷、东南居住片区20.4公顷、西北居住片区30.8公顷。

四区:

即核心公建区,批发市场区、专业中心区和大学园区。

核心公建区:主要为光明大桥周边的区域,是江南新城标志性的核心公建区,是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景观形象的焦点所在。

主要包括以19层标志性综合建筑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书城、娱乐中心和步行街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47.4公顷(包括道路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5.6%。

批发市场区:位于规划区的中南部。批发市场区结合汽车站的开发,利用其周边交通的便利性,布置特色批发市场,其中,光明大道以东有物流中心、农机批发市场,光明大道以西有家具、服装、药材等批发市场。

总用地面积约为69.4公顷(包括道路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2.9%。

专业中心区:位于规划区南部,在光明大道东部布置会展中心,在光明大道西部布置体育中心。

总用地面积约为55.4公顷(包括道路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8.3%。

大学园区:位于光明大道西侧、南环路南面,结合体育中心布置大学园区。

总用地面积(包括道路面积)约101公顷,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6.5%。

六中心:

从光明大道向南依次为文化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商务中心、物流中心(汽车站)、会展中心、体育中心。

四、城市设计框架

城市设计以人、自然与建筑有机融合为主旨进行建设。

规划利用贺州江南新城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通过建筑的合理布置,达到山、水、建筑共融的目的。核心区位于新城中部,以19层综合大楼作为标志性建筑与制高点,成为江南新城的视线焦点与视觉景观控制中心,两侧水平展开,略有起伏,前景为贺江及滨水景观带,背景为大钟山公园的重叠山峦,构筑富于变化,起伏错落的优美天际轮廓线与城市形象,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

一)新城广场空间

由中央商务区形成的城市开放绿化广场空间,环以19层综合标志性大楼、商务楼、商业街区和文化建筑是中心区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意象表征。在自然景观贯融于人工建筑之间的同时,亦提供了良好的建筑空间展示面。

新城广场周边外围环以办公与商务高层建筑带。同时沿光明大道以层数较低、造型丰富、与人亲和的商业与文化步行街,形成以开放空间为中心,展开梯度层次的建筑空间界面。

二)光明大道城市景观轴

光明大道以设置宽阔、优美的绿化带形成有特有的景观道路,建筑后退道路红线25米,“弓”型的线型为创造对景布置地标,形成生动多变的景观创造了条件。在南环路和光明大道交叉口东设一入城标志。

沿光明大道两侧所形成的连续空间景观节点,形成了高强度不失高品质、繁华不失优雅、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城市街道景观。

三)新城人文景观轴

由大钟山向西通过居住片区、商业步行街、中央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最后到达贺江边,总长约为1500米。是风情、风俗、历史文化展示的精华所在

主要以开放绿化空间突出其自然生态和新城文化特征的城市空间人文轴线,东段由反映贺州文化的图腾柱、雕塑、小品和大片绿地、水面贯以系列广场序列,突出对自然的尊重,文化的继承。西段以反映现代城市为主题的雕塑、小品、环境,配以宽阔、优美的绿化带,形成特有的景观人文轴。建筑后退绿带8-15米,结合丰富标志建筑,形成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新城景观。

四)自然生态景观廊

是指沿贺江和周边群山、东西流经江南新城的山水景观生态复合廊道。以八步桥头公园绿化开放空间为主体、并辅以水景与环艺设计,形成山水相依、植被丰富的城市生态景观廊。

形成以大片绿地、水面为主体,以休闲娱乐街等配套设施为辅的怡然宁静的休闲性开放区。是一条沟通贺江景观线与大钟山景观线,以系列开放绿化空间突出其自然生态特征的空间轴线。

生态景观廊由大片绿地、山体、水面贯以系列广场序列。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创造步移景移的景观变化效果,突出对自然的尊重,强化乔、灌、草、花绿化的生态群落组合,强调水体的整备利用,驳岸与滨河绿地的综合设计,尝试形成多种生物栖息、生存环境,组织沿线功能与水上活动。

五)竖向空间形态组织

1、规划将江南新城竖向空间形态的组织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究,以避免城市开发中高层建筑布置无序,城市天际线单调,城市第五立面杂乱的问题再现。

2、江南新城竖向形态分作五个不同层面进行组织;以河流、街道、广场、大片绿地等开敞地作为城市的第一层面,3-4层建筑为第二层面,多层建筑为第三层面,小高层建筑为第四层面,而35M高度以上的少量地标建筑和自然山丘为第五层面,共同构造建筑西高东低,中高南北低、山高别墅区低的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城市竖向形态与城市肌理。

3、江南新城的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在光明大道和文苑路交叉口西南侧有组织地布局,其中布置一幢标志性19层建筑成为全区视线焦点与高空观赏中心景观的最佳鸟瞰点。

4、小高层住宅建筑在本区西面,结合多层和开发要求,点缀布置,宅为塑造街景、水景与丰富天际线创造可能。

5、控制引导建筑的第五立面,即屋顶形态及屋顶绿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一、规划原则

一)建设分等级、多层次的相对完整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

二)利用新城优越的自然、区位、交通条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配套的服务体系。三)注重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布置商业服务网点,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四)公共设施规划充分考虑园区的现状条件及长远发展的可能,注意远近期结合,使发展和实施具有连续性。

二、总体布局

新城公共设施规划用地184.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44.3%。

布局结构按“新城中心-社区中心-组团中心”三级组织体系建设。

一)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主要位于新兴路以西和原保留原广西有色地质勘察局204队,为综合商办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5.1公顷。

2、商业服务设施

商业设施主要分布在贺州大道两侧布置,另为丰富贺江两岸景观在江南西路布置了一些为居住区配套的商业设施。

光明大道由北向南,东侧为步行商业街区,西侧为商务及宾馆用地;

中南部主要为现代物流及批发市场用地。

总用地面积约为49.6公顷,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3.1%。

3、文化、艺术、娱乐设施

本区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分布在光明大道过江处两侧,在光明大道西侧布置文化艺术中心,主要为博物馆、图书馆、书城,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及老年活动中心、妇女活动中心,等,在光明大道以东结合步行街布置娱乐中心,和贺江游憩绿化带建设综合性游憩景点与游乐场所。

4、文化教育设施

位于光明大道西侧、南环路南面,结合体育中心布置大学园区。在南环路以南、文苑路以东布置附属医院,有利于为教学和新城服务。

总用地面积(包括道路面积)约101公顷,为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6.5%。

规划在区内东南居住区保留原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并扩建,设置36班中学一所,在东北居住片区布置24班小学一所,在西北居住片区布置九年一贯制36班小学一所,在东北居住区和东南居住区各设托幼一所,在西北居住片区设托幼两所。

二)居住用地

1、居住用地

1)现状问题

a.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建筑质量大部分较差。

b.市政设施配套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c.公共设施不配套,大多依赖市区的公共设施。

2)规划原则

a.面向二十一世纪,坚持居住小区规划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为园区广大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实现居住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b.住宅建设与居住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因地制宜组织生活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物、绿化植物和自然环境条件。

c.按居民的不同生活需求,分级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相对集中的综合服务中心,使生活居住小区功能明确,建设有序、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d.注重对生活居住小区内务类市政设施配套。

3)用地布局

新城居住用地依据其分布建设开发时序,规划分为三大居住片区,即东北居住区、东南居住区、西北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共有76.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3%,人均居住用地25.3平方米/人。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建议适当降低开发强度,增加绿化面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城区环境,外围居住建筑以3-4层为主,核心区居住建筑以5-6层左右为宜,核心区边缘可适当安排一些小高层以丰富空间环境。结合贺州江南新城的建设,居住居住风格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滨江居住区容积率控制在1.2左右,核心区居住区容积率控制在1.8左右,平均建筑密度25%左右,根据贺州现有居住状况及未来对居住建筑的需求,确定本区户均建筑面积采用120平方米,则本区可容纳约8600户左右,按户均3.5人计算,可容纳约3.0万人。

东北居住区位于规划区东北方向,临江以3-4层高品质住宅为主,靠中心区以5-6多层住宅为主,区内布置24班小学一所,托幼一所,局部临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东南居住区位于规划区东北方向,靠中心区以5-6多层住宅为主,羊角山以东,为多层农民安置小区,总用地面积7.5万平方米。区内布置中学36班中学一所。

西北居住区位于规划区西北方向,临江以3-4层高品质住宅为主,靠里面以5-6多层住宅为主,并布置少量小高层,以丰富空间。在西北居住片区布置九年一贯制36班小学一所,另在区内布置托幼两所,局部临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4)居住区配套

每个居住片区的社区综合中心,按规范设置一定比例的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有行政管理设施、金融邮电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可集中设置在综合建筑中。按规范人均指数,集中设置停车场所,集中布置绿地、居民活动场所。对社区公共设施布局综合设置、加强配套、同步建设,方便居民生活,做到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考虑公共交通与居住小区的结合。

按中学服务半径800-1000米,小学服务半径500米,托幼300-500米,每千人用地650平方米,并尽量不穿越主干道为基本标准。规划在区内东南居住区保留原贺州第二高级中学

并扩建,设置36班中学一所,在东北居住片区布置24班小学一所,在西北居住片区布置九年一贯制36班小学一所,在东南居住区和东北居住区各设托幼一所,在西北居住片设托幼两所。

三、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环城南路快速路和桂梧高速出入口的有利条件,发挥该地段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既考虑区内道路与区域交通干道的便捷连接,又要尽量避免高等级交通干道对本区交通与环境的干扰;

2、道路系统组织以满足贺州江南新城功能活动需求与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

3、合理组织区内交通体系,保障交通的安全与便捷;在疏解过境交通确保新城与城市其它区域之间的便捷联系的同时,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先;

4、结合地形条件路网布置道路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城市设计要求,塑造优美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5、合理安排静态交通,布置泊车场与停车点。

二)道路交通用地

本区规划道路交通用地为93.5公顷,占总用地的22.5%。

三)道路系统组织

为减少区内交通与城市干道之间的交叉干扰以及配合贺江上桥梁建设,区内的道路网络布置成环状形式。为增加贺江两岸联系可在滨江公园与老城区之间增设步行桥,中心区平行光明大道布置商业步行街。

四)道路分级

区内道路分为区域性交通道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和街坊内道路和步行街。

1、区域性交通道路:

南环路快速路红线宽控制80米,其中路面红线为60米,两侧各控制10米绿化带;

2、城市主干道:

光明大道,红线控制100米,其中路面红线为50米,两侧各控制25米绿化带;

文苑路,红线宽为40米;

大学园区主路,红线宽为40米;

新兴路,红线宽为30米;

体育中心南侧和西侧道路,红线宽为30米;

3、城市支路:

红线宽度为20-30米,;

4、街坊内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为5-9米,;

5、步行街:

宽度15-20米。

五)步行系统

现代城市重视步行化与公交化,是创造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的有效措施;本次设计关注步行系统组织,力图与区内绿带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景观线路相协调,形成舒适优美旅游休憩观光步行网络,使步行交通系统化,中心区主要公共空间可以通过步行相互贯连。

步行系统尽可能与车行分离,利用滨水绿带或地下隧道等多种形式组织人车分流。

结合人流量, 改变一般沿街商辅形式,设计商业步行街区。主要南北向的平行光明大道步行街和批发市场商业街区。

南北向商业步行街应体现贺州风貌商业步行街区。具有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又充分体现现代商业生活需求,建筑形式吸取传统的贺州传统民居风格并以现代的手法表现。

北部娱乐休闲商业街区市结合街区的开发, 在其设购物休闲娱乐广场, 安排户外休息场所与露天饮食空间,并与滨江绿带统一设计。

六)公交系统

在区内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网,在规划区汽车站、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大学城和大种山入口处各设置设港湾式停靠站一处。

在创建良好的公交条件的同时,在公共活动集聚,人流车流集散点,合理安排地面、地下公共停车场(库),部分地段结合地下防灾系统设置停车场。

七)广场系统

1、新城广场

位于光明大道中部,核心片区,与步行街、新城人文轴、全区标志性建筑——19层商业金融综合大楼有机结合,通过建筑、硬地与广场设施的组合,形成富有标志性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同时也作为全区的标志性节点,强化城市江南新城的空间意象。

2、北部入口广场

位于光明大道北部入新城入口处,结合文化艺术中心、娱乐中心与滨河绿带,以铺装、草坪与传统特色雕塑小品、牌楼等,以硬地为主,结合柱廊等小品,丰富文化娱乐环境,并为顾客提供休憩、交往的场所。依托贺江,强调建筑、广场空间、绿化、硬质景观与山水空间的有机交融。

3、南入口广场

位于光明大道转盘南部入新城入口处,通过雕塑、建筑、硬地与广场设施的组合,形成富有标志性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重要的江南新城景观节点,成为进入江南新城门户节点。

4、汽车站广场

汽车站站前广场,主要为汽车站前疏解人流的作用,同时也是步行街的终点和物流中心的起点。主要以硬质铺地为主,点缀以小品、雕塑。

5、居住区中心广场

位于各居住小区中心,以铺装为主,结合绿化,安排儿童游戏、老人活动场地,形成居民活动的中心。

八)停车设施

根据服务面积和服务半径的要求,将全区划分为五大区块,各区块分别设置社会公共停

车场。各地块内部停车场地,根据广西区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各居住组团内安排小型停车场。结合停车场,可酌情设置车辆维修、加油等设施。

四、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强调效益并以生态型花园新城作为本区建设的目标,规划绿化用地57.4公顷,占总用的13.8%。

一)规划原则

1、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尽可能保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山水植被资源,创造生态型绿化廊道;以点带线、以轴带面,与原有自然景观资源共同构筑清晰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与绿地空间的关系:绿面簇拥、绿环围绕、绿点点缀,城市与绿地和谐共生。

2、在规划中综合利用各种绿化手段,既突出传统与现代风貌相结合的地域特征,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3、充分利用、结合现有水系,建设滨水景观绿带,“水线”与“绿线”有机交融。

4、绿地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

二)规划结构

建立以“一轴,三带”绿化主轴,统领全区,并结合大钟山、羊角山、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向全区东西渗透,形成鱼骨形的绿地网络。使全区处于“城在绿中,绿在城中”。

五、绿地规划

园区绿地系统由自然生态绿地、新城级公共绿地、线状绿地和点状绿地等多级绿化系统共同构成。

一)自然生态绿地

园区保留的羊角山自然山林。与周边的大钟山和南面的群山,形成自然生态绿地,同时也为城市景观增加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新城级公共绿地

主要为依托大钟山公园向西延伸的人文生态景观绿地。主要以广场空间和休闲绿化为主。三)线状绿地

1、滨江绿化

滨江绿地沿河后退河道蓝线20-80米,形成的自然生态绿化带,结合滨水建筑功能形态和绿地功能,形成亲切自然、优美、舒适的公共绿化步行休憩空间。不同河段绿化种植形态及植物作不同处理,或开阔、或闭郁、或规则、或自然。蜿蜒曲折,风光特色独具。

2、道路绿化

道路沿线着意加强绿地设计,形成绿色景观大道。人行道绿带设计成多种布置形式,合

理安排步行休憩场地,建筑小品、街道家俱、自行车停车场,形成宜人的林荫步行休憩观景带。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安排草坪、花坛、雕塑和强化绿化种植的艺术设计。

四)居住小区绿化

居住片区的绿地尽量向贺江、人文景观绿带渗透,形成视廊、风道,并方便居民步行至滨江和绿带休憩。

六、经济技术指标

A片区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B片区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C片区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第五章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控制引导与城市设计准则

一、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控制引导

为引导江南新城的设计建设,对区内重点地段,街道及滨水环境提出设计概念,并制订开发控制引导的图则。

一)新城广场与新城人文景观带

1、新城广场与新城人文景观带是江南新城的核心,体现新城形象特色的精华所在。它将广场、绿化、水体有机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必须与市民进行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呈现优美生动的城市景观。

2、新城广场与新城人文景观带以西侧19层综合大楼为依托,作东西布置,东侧为大钟山。广场西部通过地下通道跨越光明大道与西侧中央商务区联系。

3、新城广场既是商务区的延伸,又是新城人文景观带的一部分,广场在在水滨布置半环形的亲水,供市民休憩,观赏大钟山以及四面多彩的建筑群景色。

4、新城人文景观带亲水岸线东段自然弯曲舒展与大钟山融为一体,西段与新城广场形成规整空间,表现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地面疏林草坪,水滨步道连续。水面以造型优美的步行拱桥分隔东西,在人文景观带中部设四个标志塔,游人可以登高眺望。人文景观带北侧栽植大树。树、桥、塔成人文景观带的景点焦点,塔又是从新城环视四周、南眺北望景观的最佳观景所在。

5、新城人文景观带中设有休憩、和小卖、电话等服务设施。不布置大规模的游乐设施。二)商业、金融、宾馆、办公、文化、娱乐公建中心区

1、公建中心位于光明大道两侧,分为两部分,西部以金融、办公、宾馆与文化艺术为主,东部除商业外,还包括娱乐内容。从北向南设步行街,布置露天茶座,花坛,成组种植遮荫乔木和布置街灯,北侧临贺江布置露天餐饮广场,再现贺州滨河的特有景观。

2、商务中心设地下停车场,步行广场允许在夜间通行货车,清扫车等工具车。

3、文化艺术中心和娱乐中心内步行广场必须与河滨以及江南西路连通。

4、公建中心建筑设计必须经招标、竞赛、择优选定方案,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轻巧、富现代感。

三)光明大道

1、光明大道是南北向交通性的城市景观大道,道路两侧建筑布置绿化要求整齐有一定节奏性,适合快速汽车交通的视觉要求。

2、光明在新城人文景观带和汽车站南端与光明大道西侧批发市场处设地下步行通道。光明大道两侧设绿化带,绿带宽25米,绿化种植分两种做法,南段采用常绿乔木种植,以丰富街道的空间感受,其它路段则以草坪、花境、低矮修剪乔木和布置少量雕塑。

3、光明大道两侧主要为商务功能,要求沿街建筑界面连续。人行道要有良好的绿化,人行道与后退红线的部分地面铺装要统一设计,设计要充分考虑停车、休憩、购物、观光的各种要求,安排各自需要的场地和通道。要设置花坛、座凳、电话亭、售货、书报亭、垃圾箱

等设施。

4、光明大道建筑立面要统一改虑,力求在统一中有变化。重视对商业广告、招牌,建筑色彩设计的控制管理,要符合设计准则要求,并由规划部门统一审定。

5、光明大道和南环路交叉口的建筑设计要改虑相互之间的形态呼应关系,不应“各自为政”。

四)滨水环境

1、贺江河道两岸均留出20-80米宽公共绿化带,不得划作某单位或居住小区的用地。

2、滨水绿带布置宽度1.5-3米宽之步行道,并尽量临水选线。步行道应有良好的树木遮荫。

3、滨水岸线根据不同地段按设计导则采用石砌驳岸或自然草坡不同形式,驳岸高度应尽量亲近水面。每隔150-200米均应设亲水埠头或平台,种植路旁树。

4、区内所有桥梁设计,其立面造型及栏杆,照明均要求请建筑设计人员参与,力求桥型、细部简洁、流畅。

5、滨水绿带要有良好的照明。安排必要的休憩亭廊,座椅、布置售货亭、垃圾箱、自行车停车处、公共厕所、公用电话及书报亭等设施。

6、治理污水,保证水质和适当的水位。

五)街道广场夜景照明

1、街道夜景照明根据路段位置与性质采用不同的方式,区分重点与一般。光明大道及商业街区看重表现商业街区繁荣景象,充分利用商场内部的内逢间,橱窗照明以及五彩滨纷的广告霓虹灯形成热门繁华的美景。主要的广场,道路交叉口则是夜景照明设计的重点,其周边建筑应充分利用浮光照明刻画美丽动人的建筑形象与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2、广场照明重点在周边建筑的浮光照明和地面主要场地与通道的照明设计。要单独进行设计招标,要改虑节日照明与平时两种不同的方式。

3、滨水绿化的照明着重在对八步公园水上长廊、拱桥与大樟树,水岸的照明。要改虑灯光的倒影效果,可在环江南部适当地段布置探照灯,增强在市民广场上观赏夜景的感受。

广州长岭居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广州市长岭居城市设计说明书 一、认知篇 0B1 .规划背景 ,中国第三大城市,岭南文化的兴盛之地。长岭居,位于萝岗区,是广州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广州市、萝岗区的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拟在萝岗区选址建设高端的、具岭南风格的大型低碳居住区,为企业家、海归精英、科技人才提供高端居所—长岭居,规划人口20余万人,以承接老城区疏解的人口,促进萝岗中心区的职住平衡,实现与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的共同协调发展。 本设计在《广州东部山水新城总体规划》、《长岭居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为依据及城市设计框架的指导下,营造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区。 1B2 .现状概况 2.1规划范围 总体城市设计范围用地面积共3490公顷,其中,一期详细城市设计范围用地面积约4.35平方公里。 规划用地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公路,西至萝平路,东至永和大道。 2.2区位分析 (1)从广州层面分析,项目位于广州30分钟生活圈内,利于承担广州中心城区居住、研发、商业服务等功能外溢。 (2)从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层面分析,长岭居是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可以依托地铁21号线,成为东部山水新城TOD开发走廊的服务节点之一,为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内中新知识城、科学城、永和工业区等产业高地提供优质的城市及居住配套。 (3)从萝岗区层面分析,长岭居依托广惠高速、广汕公路、长岭路、永和大道等区域性干道,地铁21号线以及萝岗区捷运系统,与萝岗中心区及各功能组团联系便捷,利于促进萝岗区职住平衡。 2.3人口、产业状况 (1)人口 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岭头、水西、长平、贤江、禾丰五村农村居民点,户籍人口共计6951户,16446人。 (2)产业 农业方面,规划区内主要以甜橙,荔枝等特色水果品种种植为主,另有部分水产养殖。 工业方面,长岭居范围内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规划区东部的永和工业区内,主要有五类:仓储物流类、工业化工类、机电科技类以及汽配加工类,每类分别大约有3、8、11、10、5家,共约37家。长岭路沿线零散分布少量低附加值工业企业。 服务业方面,长岭居范围内服务业主要为餐饮、住宿,主要沿长岭路及围绕水声水库、广州市干部疗养院分布。 2.4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建筑总面积约296.76万平方米。规划范围内主要以村民住宅和工业建筑为主,其中旧村住宅约143.1万平方米、工业建筑约114.61万平方米,其余为商业建筑、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安置用房等。 规划区内主要有长平村、岭头公司、水西村、贤江村、禾丰旧村五个村庄。根据统计,五个村庄的总建设量共计:143.1万平方米。在本次规划区内,岭头公司共有茅坦村、斗岗村、羌洞村等7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6.67万平方米;水西村共有水东村、华丽村、元贝村3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5.00万平方米;长平村共有山塘社、屋角社、高田社等5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18.59万平方米;贤江村共有贤一、贤二、贤三3个经济合作社,总建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设计任务书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烟台市滨海套子湾城市设计 二、项目概况 1、规划范围:东起滨海景观道,西至夹河入海口,南至沈海高速,北至海边,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涉及幸福、只楚、芝罘岛等3个办事处及芝罘林场用地。 2、基地现状:道路周边现状主要为林地、沙滩和违章建筑。林地以黑松林为主,穿插分布槐树、杨树等其它林地资源,植被覆盖良好。沙滩位于用地东段,自然条件优异,但现状部分沙滩被建筑垃圾、海产养殖垃圾和违章建筑占用,污染严重。违章建筑以居住、海产养殖棚、小作坊为主。 三、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5、《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

6、《烟台市海岸带规划》 7、《烟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烟台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年—2020年)》 9、《烟台市中心城区海岸带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0、《烟台市芝罘区北部新城区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1、《烟台外夹河东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 12、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设计目标 打通烟台市区的滨海旅游线路,对道路交通系统、海滨广场、防护林景观、照明系统等内容进行深化设计,塑造滨海地区整体空间特色;丰富滨海旅游项目类别,营造宜人、舒适、丰富多彩的滨海旅游环境;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强化可实施性,保证各项规划内容顺利实施,为烟台市民及游客打造新的滨海休闲娱乐场地,进一步提升烟台滨海旅游城市形象。 五、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应着重突出对人的关注,服务设施、空间景观等都应以人的生活、活动为根本,注重人的感受和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既要对沙滩、防护林制定改

《山西省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指南(试行)》

山西省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指南 (试行)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6月

目录 1总则 (1) 1.1制定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总体城市设计的任务 (1) 1.4基本原则 (1) 1.5主要内容 (1) 1.6成果构成 (2) 2总体城市设计准则 (2) 2.1文本要求 (2) 2.1.1城市特色与风貌 (2) 2.1.2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2) 2.1.3优化城市总体形态格局 (3) 2.1.4片区划定与指引 (3) 2.1.5典型要素控制 (6) 2.2主要图纸 (7) 3总体城市设计实施说明 (8) 3.1内容要求 (8) 3.2实施管理 (8) 4近期建设指南 (8) 4.1行动计划 (9) 4.2专项规划研究 (9) 5公众宣传册 (9) 5.1编制宣传手册目的 (9)

5.2宣传内容 (9) 5.3宣传册要求 (10) 6综合研究报告 (10) 6.1分析问题与评估现状 (10) 6.2设计思路的研究 (10) 6.3城市特色研究与确立 (11) 6.4相关规划调整建议 (11) 7附则 (11)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质量,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依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市县单独编制的总体城市设计。 1.3总体城市设计的任务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定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空间意向,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4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满足人的认知、使用功能、审美要求和生产生活需求,营造高质量、人性化城市环境空间。 (2)宏观整体。整体把控,建立有机的系统,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风貌。 (3)特色突出。尊重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特征,营造协调、整体与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4)注重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管理需求,对接实施主体,重在操作性。 1.5主要内容 以城市整体为设计对象,分析和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组织公共空间体系,构建景观风貌特色,提出控制和引导城市整体空间要素的要求。建立分级分类管控体系,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烟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

烟台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审查管理,规范审批、审查程序,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投资,根据《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其相关活动的部门和单位,均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初步设计是指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一步认证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编制设计文件以便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的基本建设活动过程。 第四条凡是中型及以上的建设工程,均应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复杂、政府投资或者备案立项的小型建设项目和利用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国债资金的小型建设项目应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分期建设的按立项核准及规划审批等相关文件确定;技术简单的小型建设项目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现行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执行(附件1)。 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组织下列项目初步设计审查: (一)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万㎡或建筑高度大于50m(含)的公共建筑;

(二)20层以上居住建筑或12层以上且建筑面积大于10万㎡的住宅小区和工厂生活区; (三)跨度大于30m且建筑面积超过3万㎡的工业厂房; (四)总建筑面积大于1万㎡的地下工程或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的附建式人防工程; (五)大型市政建设项目; (六)市政府投资的中型建设项目。 其它中型规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管理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单体面积超过8万㎡、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工程和省发改委立项的大中型市政项目等需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项目,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一上报。 第七条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划、用地、环保、消防、人防、抗震、卫生、绿化和节能等要求和批复。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美观耐久、资源综合利用。 (三)积极采用经过法定部门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合理编制工程总概算。 第八条建设单位申请初步设计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附件2)。 (二)当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审查请示,需加盖单位公章。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居住建筑绿建设计说明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 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 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建设地点:,用地面积:㎡ 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 3. 其它指标: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 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 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 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 2. 说明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 值; 3.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 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4.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 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 5. 说明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住区出入口数量、出入 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6.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7.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8. 说明对停车指标的控制。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 外遮阳设置以及玻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3. 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隔声措施; 4. 应说明住宅功能房间的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 的设计措施; 5. 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自选说明内容 1. 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2. 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 料的使用情况; 3. 说明不同住宅楼之间的防视线干扰措施和所有卫生间的外窗设置情况;

城市小游园设计说明

城市小游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说明书 1设计的主题思想 主要为城市居民创造休闲场所,同时具有景观性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小游园环境,成为城市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景观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1.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合理性(按照周边车道和居民生活习惯要求),植物的搭配讲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变化的景观。 1.2创造出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小游园景观分布有景观节点,分别设有休闲椅,在行道树的浓荫下则是良好的休闲场所,其周边绿分别有开敞和较为私密的空间,营造开放性和私密性的交流娱乐环境。 1.3创造独特的城市文化环境 景观的主树种采用开花时极具热烈气氛的凤凰木。沿路的景观以文化石、景墙、雕塑、文化宣传栏等形成点状布局,而又以校道为线贯穿首尾,形成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颇具时代性城市文化环境,其寓意为当你走进小游园的那一刻,意味着心情的愉悦。主题雕塑采用飞鹅、苏东坡,因其代表惠州文化特色。 1.4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种植四季植物,讲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在时间和空间有相应的变化。体现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4 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景观设计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乔木有:、凤凰木、阴香、碧桃、龙柏、乌桕、红枫、银海枣、侧柏、假槟榔、丝葵等 灌木有:红叶李、垂丝海棠、桃花、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紫叶小檗、雀舌黄杨、迎春、火棘、毛杜鹃、竹、南天竹、月季、凤尾兰藤木有:金银花 还有不同颜色类的草花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WorldArchitecture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设计任务书 (初稿) 为保障“十三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及时有效落实,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我局决定开展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烟台市六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技术规定》 7.《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8.《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

纲要》 9.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研究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手段及编制内容上有所创新。 3.规划应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近期城市发展目标与对策,促进新时期烟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应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确定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使政府公共投资形成合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政策空间效应的最优。 5. 规划面临烟台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综合考量烟台在产业转型、公共设施、民生改善、有机更新、城市文化振兴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city planning, must from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eds, consider as a whole to local and glob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 s: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1.1人性化。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准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1)工业项目需要工艺流程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2)该位置1:1000航测地形图一份。 (3)该位置所在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4)规划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审批流程 (1)建设项目申请。应写明申请建设理由、建设项目性质及规模、拟建位置、用地面积及计划投资额等。 (2)填写的《山东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审批时限 资料备齐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收费说明 本事项不收费 烟台市规划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 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复印件一份 (2)经过批准的详细规划 (3)该位置1:1000航测地形图六份 (4)土地出让转让合同 (5)建设项目当年投资计划批文(原件一份) (6)土地证 (7)规划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审批流程 (1)建设项目申请。应写明申请建设用地的理由、性质、规模、位置等。 (2)填写的〈〈烟台市建设用地申请审批综合表〉〉。 审批时限 资料备齐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发放〈〈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 收费说明 根据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03]34号文“关于同意继续收取城市规划技术服务费的函”。用地面积1.8元/平方米。收费许可证号码:37060093001-1 烟台市规划局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 项目名称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 审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烟台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规划若干管理规定》 提交材料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