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政策执行问题及消解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92.76 KB
- 文档页数:3
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困境及其破解之道作者:文华来源:《理论导刊》 2015年第12期文华(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2160)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目前面临机构对接、条块协调、人员分流、权力监督等方面的共性困境。
从行政生态学视角分析,大部制改革的困境主要源于当前我国处于过渡社会阶段的特有行政生态环境,具体可归因于纵向权力配置中行政高度政治化的权力异质性、社会保障力度弱导致的改革基础脆弱性,以及法治政府建设滞后造成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形式主义。
因此,为使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深入推进,必须改善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主要是层级政府间应科学划分政治性权力与行政性权力的边界;各级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夯实改革的物质基础;中央政府应改革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体制,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关键词:地方政府;大部制;机构改革;困境;行政生态;法治政府建设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12-0004-0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压力型体制背景下乡镇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YJCZH160)。
作者简介:文华(1974-),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主任,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具有“大职能、少部门、合资源、协关系”四大特征。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
因此,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现有研究文献对大部制改革从行政职能、组织结构、内部动力、个案研究、模式对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但尚未见从行政生态学视角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
基于此,本文以行政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工具,系统分析导致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困境的行政生态因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实践提供助益。
一、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现实困境当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面临从组织架构到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困境,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破解之道金潇;薄飞飞;王雅峰;冯彬【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发展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基本确立了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服务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并已取得一定成就。
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内容的大部制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利益格局未能有效破解、部门重组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等,导致大部制改革进程缓慢。
通过分析我国大部制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阻力,分析其原因,并借鉴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创新改革制度设计,推进和完善改革所需法律法规,妥善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破解大部制改革困境,为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As social public affairs in management are more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imed at establishing modern service government,and have already made some achievements.With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grand department system faces many difficulties,making the reform very slow.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bstacles and reasons,introducing foreign reform experiences,suggesting reform system design,perfecting the matched laws and regulation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form to build a moder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期刊名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23-26,35)【关键词】大部制;改革;服务型政府【作者】金潇;薄飞飞;王雅峰;冯彬【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治理的主体即政府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诉求,旧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已不能有效承担起社会治理的功能,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提高行政机构自身活力,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我国确立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得到普遍共识,大部制改革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 (1)(一)公共政策…………………………………………………………(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大致模式………………………二、“新国五条”执行情况分析………………………………………(一)“新国五条”细则内容…………………………………………(二)地方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二)地方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四、改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一)转变单一执行主体为多元执行方………………………………(二)充分授权…………………………………………………………(三)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协调各方…………………………………(四)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针对一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策执行模式,来改善和解决问题,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
这些政策要得以落实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具体贯彻执行,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如权力划分不对等、执行主体单一、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重合、利益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新国五条”出发对这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之所以不足,是由政策本身、财权与事权相分离、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些不足,可从多元执行主体、授权、完善监督机制、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相分离这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新国五条”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从“新国五条”的落实中谈起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一)公共政策由于国情、民情、党情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
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整改措施与分析《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整改措施与分析》政府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一)政策理解偏差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导致执行方向偏离政策初衷。
这可能是由于政策本身表述不够清晰、执行者缺乏相关培训或专业知识等原因造成的。
(二)资源不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匮乏,使得政策执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某些政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财政预算有限,导致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三)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不同部门之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各自为政,导致政策执行出现断层或重复工作,影响政策的整体效果。
(四)利益冲突政策执行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调整,当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时,就会出现抵制或阻碍政策执行的情况。
(五)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政策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使得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二、整改措施(一)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举办培训班、发布政策解读文件、开展宣传活动等,确保政策执行者和相关利益群体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执行失误。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分配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如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等。
(三)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定期的协调会议制度,共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平衡利益关系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利益博弈和权衡,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和调节机制,减少利益冲突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目录摘要2Abstract3前言41 地方政策解读61.3.1 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71.3.2 地方政策的制定要依靠中央政策7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现状83 政策执行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03.1.1 政策的虚假执行,即常称的敷衍执行103.1.2 政策的替换执行103.1.3 政策的附加执行113.1.4 政策曲解盲目执行113.2.1 政策宣传不到位123.2.2 政策自身的缺陷123.2.3 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143.2.4 政策执行受执行人员素质的影响143.2.5 法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154 解决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分析15结论18参考文献20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摘要地方政策的执行是响应中央政策,按照上级政策文件要求对具体制定出的符合本地方实施政策进行执行的过程行为。
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失误、政策认识的缺乏、执行机制存在缺陷和注重地方利益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存在,难免会遇到执行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政策的执行是地方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
这就要求不得不去找出解决这些诸多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纵观我国目前的地方政策执行现状,本文从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执行出发,研究分析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的变相执行、敷衍执行、附加执行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减少失误偏差,使地方政策的执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地方政策政策制定执行现状原因对策Local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are not in placeof the reason and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The local policy was implem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central policy,according tothepolicydocumentonspecificworked outaccording to the local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behavior.In the process of behavior,As a result of policy failure,lack of policy,Execution mechanism existence blemis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s of interes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 execution, execution problems.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an important stage,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of policy is the only way to target.This require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waysand methods.Review our country current local statu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theory knowledge and local policy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art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execution, disguised with additional execution causes local policies are not in plac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duce error, make lo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Key words:Local policyPolicy formulationExecution statusReasonCountermeasure前言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尽如意,近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倍出,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屡现不消,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应对政策,却收效见微。
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措施探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由此,一轮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在中央基本完成大部制改革后,地方也积极探索,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部制有关内容的论述,着重探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大部制定义、特征与含义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基于上述定义,有学者揭示出了大部制的四大基本特征:大、少、合、协。
其一“大”,表现为部门的组织规模大、职能范围广。
其二“少”,表现为部门数量少。
其三“合”,是指不是简单的减少职能部门,而是将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集中起来,进行行政资源整合,合成一个大部。
最后的“协”是指加强对大部门的协调、管理和监督,优化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高度协调[1]。
应注意的是,大部制改革并不是仅仅是权力的位移,更有其深刻的含义:权力的结构调整。
首先,大部改是从质的角度对权力进行拆分。
实行大部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或是第一步骤是进行权力的拆分。
以前我们认为,谁该管这件事,谁就有权处理,这个处理既包括决策又包括执行,还包括着执行后的监督。
决策、执行、监督从头到尾都由一个部门完成,那怎么能做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呢?所以,要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就要首先将它们分开,对其进行必要的拆分。
其次,大部制要对政府某些方面的权力进行削减。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地原因和对策研究一、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1.资金短缺: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可能会面临资金的短缺问题。
政策的执行通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例如用于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限制。
2.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是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的执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层层配合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工作流程繁琐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的速度缓慢。
3.官僚作风弊端:官僚主义是导致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官员们只注重手续和过程,缺乏对政策结果的关注和追踪,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佳。
4.利益关系复杂:地方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协调各种不同利益的关系,当其中一方利益受到牵制时,政策执行就会受到阻碍。
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拆迁、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政策执行难以推进。
二、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1.加强财政支持:为了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政策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所需的资金到位。
2.提高行政效率: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可以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效率。
3.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对执行不到位的政策进行追责,形成政策执行的压力和动力,增强政策执行的能力。
4.强化问责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对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中的失职行为进行追责,保证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加大对失职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5.完善利益调整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游杨明漪10107031011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
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1.权力磨合难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
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
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政策执行中的整改措施及其挑战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重要手段。
然而,政策执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偏差,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来加以纠正和完善。
但整改措施的实施也并非易事,会面临诸多挑战。
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策本身可能存在不清晰、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
这使得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政策的意图和要求,从而导致执行偏差。
其次,执行者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执行者可能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再者,执行过程中的资源不足,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缺乏,也会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动、利益群体的干扰等,都可能使政策执行偏离预定的轨道。
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整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键的一步。
在政策出台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可行。
同时,要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让执行者深入理解政策内涵,掌握执行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其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资源投入也是重要的整改措施之一。
政府应根据政策执行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同样不可或缺。
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对执行不力的进行问责,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
此外,加强宣传和沟通也是整改的重要方面。
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政策,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减少执行阻力。
同时,加强执行者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争取各方的支持和配合。
然而,在实施这些整改措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利益调整的难题。
一些政策的整改可能会触动某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抵制整改,增加了整改的难度和阻力。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困境及破解对策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困境及破解对策摘要:2021年中央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实施,促进地方政府进一步往大部制方向推进。
通过对国内各地大部制改革代表案例研究,通过对地方层面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分析出地方大部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应该创新政府人员分流机制、注重政府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构建政府内外协调机制等。
关键词:大部制;地方政府;改革;利益调整一、大部制改革的内涵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帷幕。
到2021年中央大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中央层面农业部和水利部合并成大农业部,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地方改革也将继续进一步往大部制方向深入。
大部制的本质是围绕三权分立的合理划分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机构调整和职权重新划分。
通过促进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关系,更好的解决政府部门分立、政务资源分散浪费、公共效劳质量低下的问题。
基层地方政府作为直接向公众提供公共效劳、处理具体公共事务的机构,如何积极有效的通过开展大部制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优化体制机制显得尤为关键。
从地方层面来看,第一阶段的全国省级机构改革是从2021年10月中央批复上海市改革方案开始,2021年4月份全国超过50%的省市,都已经开始了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
【1】二、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分析合并后大部门内部的统一管理问题。
在合并前,各个机构分别有自己的组织文化和目标,合并后的分部门各自为政,既没有经过协调形成统一明确的大部门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也没有明确分配分部门的职责分工,致使合并后的大部门职能转变远没有到位。
比方深圳有个市直机关下的两个部门同时向深圳市社科院申请了开展内容相近的工程规划,由于该工程由社科院内不同工作小组受理,一直等工程规划做一半才发现做重复了。
部门精简后人员分流困难。
湖北随州市长李红云表示,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职能整合还不是最难的问题,最难的是怎样消化现有工作人员。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与思考摘要: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再一次掀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大部制改革的讨论,本文将针对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以更好地了解大部制改革。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
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1. 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我国政府部门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权交叉,权责分配不明确。
尤其是当一些事件发生的时候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将责任甩给其他部门。
2.有利于建设责任性政府,提高政府的权威。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适应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是更加具有效率和科学,以保障我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模式:1.深圳模式——突出责任、明确权责。
紧紧围绕“退出、转型、精简”三个基本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切实解决职责交叉问题。
一是在机构“三定”方案中突出政府部门的责任。
二是合理确定部门间的职责权限和边界。
2.顺德模式——实行党政合署、简化行政审批。
一是实行党政合署。
为切实有效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实行党政合署,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对党政机构进行缩减。
二是简化行政审批。
3.随州模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职能和机构。
一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职能。
不搞上下对口,不搞横向看齐,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进行职能设置。
二是根据职能设置机构。
职能基本相近的单位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设置,职能衔接较紧的单位采取挂牌设置,职能交叉的单位能不单设的尽可能不单设。
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1大部制改革的条件问题。
实行大部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缺乏成熟经验,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