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纤维体积率选用范围

钢纤维体积率选用范围

钢纤维体积率选用范围

钢纤维体积率选用范围

根据国内外应用的经验,钢纤维常用体积率一般在0.35%~1.5%,最大不宜超过2%。

注:当采用粘结性能好的异形钢纤维时,钢纤维体积率范围可比表中值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0.25% (19公斤/立方)——(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纤维混凝土结构》第40页)

钢纤维混凝土工业建筑地面施工技术要求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一般工程配合比

重要工程配合比

二、施工技术要求:

1,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水灰比不得大于0.5。

2,粗骨料粒径长度应不超过钢纤维长度的2/3。

3,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不应小于0.5%。一般在0.5-2%内选择。

4,拌制钢纤维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掺加氯盐。

5,除上述规定外,钢纤维混凝土所用其他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所用原料的规定。6,钢纤维混凝土的稠度可参考同类工程对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稠度来确定。其塌落度值可比相应普通混凝土要求值小20mm,其维勃稠度值与相应普通混凝土要求值相同。

7,缩缝为平头缝构造的钢纤维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在垫层下没有铺灰土等地基加强层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1,折减前垫层兼面层厚度不大于130mm;2,地基加强层的厚度大于垫层厚度。其厚度可乗于折减系数0.75,但不得小于50mm.

三、施工工艺:

四、投料要求:

1,先将钢纤维及粗骨料投入拌和机搅拌30秒,使钢纤维分散在石子中,不致结团。

2,再将砂及水泥投入拌和机干搅拌30秒。

3,再在转动着的搅拌机中加水,并使机子再搅拌3分钟左右。

五、压实

1.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时,随拌随用,连续浇捣,不到分格缝不得甩施工缝。浇捣时应振密实。2.抹面,压纹

钢纤维混凝土具有集粗料细,砂率大,纤维乱向分布的特点。采用机械抹平,阻止纤维外露。采用压纹器压纹工艺还右以避免拉毛产生纤维外露现象。

经24小时后,应按常规及时养护,夏天应用草包之类覆盖,寒天注意保温。

电阻、电阻率、方阻

电阻率的定义(Ω·m)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表面电阻率(Ω)(理论上等于方阻) surface resistivity 平行于通过材料表面上电流方向的电位梯度与表面单位宽度上的电流之比,用欧姆表示。 注:如果电流是稳定的,表面电阻率在数值上即等于正方形材料两边的两个电极间的表面电阻,且与该正方形大小无关。 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在固体材料平面上放两个长为L、距离为d的平行电极,则两电极间的材料表面电阻Rso与d成正比,与L成反比,可用下式表达: d Rs=ρs—— L 式中的比例系数ρs称作表面电阻率,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并随周围气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很大变化,单位用Ω(欧)表示。 方块电阻 ohms per square 在长和宽相等的样品上测量的真空金属化镀膜的电阻。方块电阻的大小与样品尺寸无关。 薄层电阻又称方块电阻,其定义为正方形的半导体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单位为 欧姆每方 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米还是0.1米,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等因素有

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高阻计法测定高分子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2010年03月07日10:37 admins 学习时间:20分钟评论 0条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介电性能、导电性能、电击穿性质以 及与其他材料接触、摩擦时所引起的表面静电性质等。最基本的是电导性能和介电性能,前者包括电导(电导率γ,电阻率ρ=1/γ)和电气强度(击穿强度Eb);后者包括极化(介电常数εr)和介质损耗(损耗因数tg δ)。共四个基本参数。 种类繁多的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是丰富多彩的。就导电性而言,高分子材料可以是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如表1所示。多数聚合物材料具有卓越的电绝缘性能,其电阻率高、介电损耗小,电击穿强度高,加之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及易成型加工性能,使它比其他绝缘材料具有更大实用价值,已成为电气工业不可或缺的材料。高分子绝缘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决定于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由于温度、湿度对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有很大影响,为满足工作条件下对绝缘电阻的要求, 必须知道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随温度、湿度的变化。 表1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范围 材料电阻率(Ω·m) 材料电阻率(Ω·m) 超导体导体≤10-810-8~10-5半导体绝缘体10-5~107 107~1018 除了控制材料的质量外,测量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还可用来考核材料的均匀性、检测影响材料电性能的 微量杂质的存在。当有可以利用的相关数据时,绝缘电阻或电阻率的测量可以用来指示绝缘材料在其他方面的性能,例如介质击穿、损耗因数、含湿量、固化程度、老化等。表2为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及其研 究的意义。 表2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及测量的意义 电学性能电导性能 ①电导(电导率γ,电阻率ρ=1/γ) ②电气强度(击穿强度Eb) 介电性能 ③极化(介电常数εr) ④介电损耗(损耗因数tanδ) 测量的意义实际意义 ①电容器要求材料介电损耗小,介电常数大,电气强度高。 ②仪表的绝缘要求材料电阻率和电气强度高,介电损耗低。 ③高频电子材料要求高频、超高频绝缘。 ④塑料高频干燥、薄膜高频焊接、大型制件的高频热处理要求材料 介电损耗大。 ⑤纺织和化工为消除静电带来的灾害要求材料具适当导电性。理论意义研究聚合物结构和分子运动。 1 目的要求 了解超高阻微电流计的使用方法和实验原理。 测出高聚物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分析这些数据与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 2 原理 名词术语 1) 绝缘电阻:施加在与试样相接触的二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除以通过两电极的总电流所得的商。它取决于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高分子物理实验高聚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量

实验六 固体高聚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量 2011011743 分1 黄浩 实验日期:2014-3-1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体高聚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2.测定填充和未填充聚烯烃圆片的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 二、实验原理: 一般高聚物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没有自由电子和可移动的离子,本应没有电导电流。但实际上作为绝缘材料的高聚物,总有微弱的导电性。这种导电性主要是由于聚合物的单体生产过程,聚合过程以及加工过程引进的各种杂质离子引起的。 在工程上把试样二电极上所加直流电压与流经电极间电流的比值称为绝缘电阻。它包括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二部分。为了便于比较引入了体积电阻系数v ρ和表面电阻系数s ρ。 体积电阻系数v ρ:指介质每边都是1厘米的正立方体相对二个面之间的电阻值。 v v S R d ρ=(欧姆-厘米) 式中:v R :体积电阻(欧姆); S :测量电极面积(厘米2); d :试样厚度(厘米)。 表面电阻系数s ρ:指介质表面上每边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相对二个边之间的电阻值。 s s L R b ρ=(欧姆) 式中:s R :表面电阻(欧姆); L :测量电极长度(厘米); b :电极间距离(厘米)。 影响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测量的主要因素: 1、时间:流经试样的电流可分为三部分: a 、瞬时充电电流:它是介质变形极化产生位移电流和试样电容充电电流之和,它作用时间很短,衰减很快。 b 、吸收电流:是偶极极化和界面极化所产生的电流,其衰减时间可以从几秒到几小时。

c 、漏导电流:它是当极化电流衰减到零,由可移动离子电子所组成不随时间变化电流。 但实际上极化电流逐于零时所需时间,是随材料而异的,可达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在工业测定上为了便于比较,一般取一分钟电流值来计算绝缘电阻。 2、湿度:湿度增加,使绝缘电阻降低,因而对易吸水,多孔性材料温度影响大些,对于非极性材料影响就小些。所以通常要求试样在25°C ,相对湿度65%下处理不少于16小时再测量。 3、温度:在高聚物中一般温度增加,绝缘电阻降低,且一般在玻璃化温度前后有一突变,所以可用v ρ——温度关系来测定玻璃化温度g T ,在标准测量中一般要求在252±°C 下测量。 4、电压:一般选择在100~1000V 内测量,影响不大。 5、电极:要求电极与试样良好接触,否则影响测量结果。本实验用在铝箔上涂硅油来增加接触。 用三电极系统测量时接线方法如图1。 a 、 测体积电阻系数: v v S R d ρ= 电极面积近似计算可采用: 2 2 00 2(1)4 D S DD πδ= - 式中012D r r =+ 图1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61.体积电阻仪(GEST121)说明书

GEST-121 体积表面电阻测定仪 使 用 说 明 书 *(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北京冠测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海淀区永丰基地新材料创业大厦B座429室 电话:(010)59442132 传真:(010)51651740 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

目录 一概述 (1) 二主要特点 (1) 三主要应用范围 (1) 四技术指标 (1) 五使用方法 (5) 5.1. 接好电源线和测试线 (5) 5.2 量程置于104档 (5) 5.3 选择合适的测量电压 (5) 5.4 接通电源 (5) 5.5.调零 (5) 5.6.测试 (5) 5.7 测试完毕将量程拔至“104”档后关闭电源 (5) 六使用注意事项 (6) 6..1 应在“Rx”两端开路时调零 (6) 6.2 禁止将“Rx”两端短路,以免微电流放大器受大电流冲击 (6) 6.3 在测试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动测量电压 (6) 6.4 测量时从低次档逐渐拔往高次档 (6) 6.5 大部分绝缘材料,特别是防静电材料的电阻值在加电压后会有一定变化而引起数 字变化 (4) 6.6 接通电源后,手指不能触及高压线的金属部分 (4) 6.7 测试过程中不能与微电流测试端 (4) 6.8 在测量高阻时,可采用屏蔽盒将被测物体屏蔽 (4) 6.9 每次测量完时应将量程开关拨回“104”档再进行下次测试 (4) 七测量电流及1015Ω以上超高电阻的测量 (5) 7.1. 测量电流及1015Ω以上超高电阻的测量 (6) 八、常见问题 (6) 8.1 为什么在测量同一物体时用不同的电阻量程有不同的读数? (7) 8.2.为什么测量一些物体的电流时用不同的量程也会出现测出结果相差较大? (7) 8.3.为什么测量时仪器的读数总是不稳? (7) 8.4.为什么测量完毕时一定要将量程开关再拨到104档后才能关电源? (7) 8.5 为什么在测量电阻过程中不要改变对被测物的测试电压? (7) 8.6 为什么测量完毕要将量程开关再拨到104档后一定要关闭电源? (7) 九、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的计算 (8) 9.1 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读数值 (7) 9.2 体积电阻率计算公式 (8) 9.2 表面电阻率计算公式 (8) 十、三电极接线说明 (9) 十一、使用屏蔽箱时的接线说明--------------------------------------------------10

DL421-199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式中R ――液体介质的体积电阻,Q; U ---- 电极间施加的电压, V ; I ——通过试液的电流,A 。 体积电阻率是液体介质在单位体积内的电阻的大小,用P 表示,以下简称电阻 率。 2引用标准 2.1 GB 5654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 量。 2.2 GB 759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3仪器和材料 3.1绝缘油电阻率测试仪 测试的范围108?1016 cm ,仪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士 10%。 3.2电阻率测试仪恒温装置 包括配套的电极杯,温度能在 50?100C 范围内自由调节。温控精确度 C 。 3.3电极杯 3.3.1系采用复合式电极杯,结构紧凑,体积小,零部件容易拆洗,在重新装配时能 不改变电极杯的电容量。 保护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绝缘应良好, 能承受2倍试验电 压。 电极杯的规格和结构分别见 表1和图1。 表1电极杯规格表 DL 421 —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0-04批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绝缘油、抗燃油等液体介质的体积电阻率 1方法概要 体积电阻是施加于试液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与通过该试液的电流 即 1992-04-01 实施 (cm)。 比, ± 0.5

表1电极杯规格表 332电极材料采用不锈钢,电极表面经抛光精加工,支撑电极的绝缘采用聚四氟乙烯(或熔融石英、高频陶瓷等),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低损耗因素,并具有耐热、 不吸油、不吸水 图1Y型复合式电极杯

S.1 ¥型?合式电程杯 1—屏?帽?3—欄帽乱]3-?母* 4一樂黑檢P 耳一屏義环r 6—排吒几* T 一內电fib fl-外电《 1—屏蔽帽; 5—屏蔽环; 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3.3.3为避免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3.4秒表 准确到0.1s 。 3.5试剂和材料 3.5.1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 3.5.2磷酸三钠。 3.5.3洗涤剂。 3.5.4蒸馏水。 3.5.5绸布或定性滤纸。 3.5.6玻璃干燥器。 3.5.7 0?100C 水银温度计。 3.5.8干燥箱。 4准备工作 4.1电极杯的清洗 4.1.1拆洗电极。先拧去屏蔽帽,再松开内电极的压紧螺母 (屏蔽环可不必拆)。各部 件先用溶剂汽油(或石油醚)清洗,再用洗涤剂洗涤 (或在5%?10%的磷酸三钠溶液 2 —测温孔;3—螺母;4—绝缘板; 6 —排气孔;7—内电极;8—外电极 引线、加热器和电极都应加有金属屏蔽。

表面体积电阻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绝缘材料的直流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标准测试方法该标准发布在名为D 257的标准文件中;紧跟标准文件名称后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对于修订版本而言,表示最近一次修订的年份。括号里的数字表示最近一次通过审批的年份,上标ε表示自从最后一次修订或通过审批以来的编辑性的修改。 1、适用范围 1.1这些测试方法涵盖了直流绝缘电阻率、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步骤。 通过试样、电极的几何尺寸和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电绝缘材料的体积和表面电阻,同时也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电导率和电导。 1.2这些测试方法不适用测量适度导电的材料的电阻和电导。采用测试方法 D4496来表征这类材料。 1.3这个标准描述了测量电阻或电导的几种可替换的方法。最适合某种材料的测 试方法是采用适用于该材料的标准ASTM测试方法,而且这种标准测试方法定义了电压应力的极限值和有限的通电时间,以及试样的外形和电极的几何形状。这些单个的测试方法能更好的表示出结果的精度和偏差。 1.4测试步骤出现在下列部分中: 测试方法或步骤部分 计算13 测试仪器和方法的选择7 清洁固体试样10.1 试样的处理11 屏蔽电极的有限区域附录X2 电极系统 6 影响绝缘电阻或电导测量的因素附录X1 湿度控制11.2 液体试样和电池9.4 精度和偏差15 电阻或电导测量的步骤12 参考文件 2 报告14 取样8 意义和使用 5 试样安装10 测试方法总结 4 专业术语 3

绝缘材料表面、体积电阻或电导的测试试样9 典型测试方法附录X3 1.5 这个标准并没有列出与其应用相关的所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使用该标准的用户需要建立适当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确立使用前监管限制的适用范围。 2、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D150 电绝缘固体的交流损耗特性和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D374 电绝缘固体的厚度的测量方法 D1169 电绝缘液体的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D1711 与电绝缘体相关的术语 D4496 适度导电材料的直流电阻和电导的测试方法 D5032 通过水甘油溶液保持恒定相对湿度的做法 D6054 处理测试用电绝缘材料的方法 E104 通过水溶液保持恒定的相对湿度的做法 3、术语 3.1 定义——下列定义来自于术语D1711中,并被应用到本标准所使用的术语中。 3.1.1 电导,绝缘,n——两电极之间(或试样中)总的体积和表面电流与两电极间直流电压之比。 3.1.1.1 讨论——绝缘体的电导是其电阻的倒数。 3.1.2 电导,表面,n——两电极间(试样表面)的电流与两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之比。 3.1.2.1 讨论——(一些体积电导不可避免的包含在实际的测量中)表面电导是表面电阻的倒数。 3.1.3 电导,体积,n——两电极间试样体积范围内的电流与两电极间直流电压之比。 3.1.3.1 讨论——体积电导是体积电阻的倒数。 3.1.4 电导率,表面,n——表面电导乘以试样的表面尺寸比(电极间的距离除以电极的宽度,这规定了电流路径),如果两电极位于正方形材料的对边上,表面电导率在数值上等于两电极间的表面电导。 3.1. 4.1 讨论——表面电导率用西门子来表示,通常为西门子/平方(正方形材料的尺寸与材料属无关)。表面电导率是表面电阻率的倒数。 3.1.5 电导率,体积,n——体积电导乘以试样的体积尺寸比(电极间的距离除以电极的截面积),如果电极位于单位立方体相对的面上,体积电导率在数值上等于两电极间的体积电导。

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432-9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绝缘油、抗燃油等液体介质的体积电阻率(Ω.cm) 1 方法概要 体积电阻是施加于试液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与通过该试液的电流比,即:R=U/I (1) 式中:R——液体介质的体积电阻,; U——电极间施加的电压,V; I——通过试液的电流,A。 体积电阻率是液体介质在单位体积内的电阻的大小,用ρ表示,以下简称电阻率 2 引用标准 2.1 GB5654-85《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素和体积电阻率的侧量》。2.2 GB7597-87《采样法》。 3仪器和材料 3.1绝缘油电阻率测试仪 测试的范围108~1016 Ω.cm,仪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0%。 3.2电阻率测试仪恒温装置 包括配套的电极杯,温度能在50~100℃范围内自由调节。温控精度±0.5℃ 3.3电极杯 3.3.1系采用复合式电极杯,结构紧凑,体积小,零部件容易拆洗,在重新装配时能不改 变电极杯的电容量,保护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绝缘应良好,能承受2倍试验电压。电极杯的规格和结构分别见表1和图1. 3.3.2电极材料采用不锈钢,电极表面经抛光精加工,支撑电极的绝缘采用聚四氟乙烯(或 熔融石英、高频陶瓷等),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低损耗因素,并具有耐热、不吸油、不吸水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3.3.3为避免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引线、加热器和电极都应加有金属屏蔽。 3.4秒表准确到0.1S。 3.5 试剂和材料。 3.5.1 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 3.5.2 磷酸三钠。 3.5.3 洗涤剂。 3.5.4 蒸馏水。 表1 电极杯规格表 名称电极杯型号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

电阻率、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的区别与测定方法什么是电阻率? 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1)定义或解释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mm2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一般常用的单位是欧姆·毫米2/米。 (3)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00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什么是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 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通常称为载流子,他们可以是电子、空穴、也可以是正负离子。在弱电场作用下,材料的载流子发生迁移引起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用与尺寸无关的电阻率或电导率表示,体积电阻率是材料导电性的一种表示方式。 简言之,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 什么是表面电阻率? 表面电阻: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访伸展流主要为流过试样表层的电流,也包括一部分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成分.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 表面电阻率: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 材料说明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聚合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高分子物理-实验15-17

实验十五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聚合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试方法; 2.比较极性与非极性聚合物的电阻系数数值范围。 二、实验原理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其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即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载流子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电性优劣与材料所含载流子的数量、运动速度有关。常用电阻系数(电阻率)ρ或电导系数(电导率)σ表征材料的导电性,它们是一些宏观物理量,而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则是表征材料导电性的微观物理量。 大量高聚物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但具有特殊结构的高聚物可能成为半导体、导体,甚至人们提出了超导体的模型。决定高聚物导电性的因素有化学结构、分子量、凝聚态结构、杂质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等)等。 饱和的非极性高聚物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能,理论上计算它们的电阻系数可达到1023欧姆·米,而实测值要小几个数量级,说明高聚物中除自身结构以外的因素(如残留的催化剂、各种添加剂等)对导电性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极性高聚物的电绝缘性次之,微量的本征解离产生导电离子,此外,残留的催化剂、各种添加剂等都可以提供导电离子。 而一些共轭高聚物如聚乙炔则可制成半导体材料,这是由于主链上π轨道相互交叠,π电子有较高的迁移率。但是它们的导电性实际并不高,原因是受到电子成对的影响,电子成对后,只占有一个轨道,空出另一个轨道,两个轨道能量不同,电子迁移时必须越过轨道间的能级差,这样就限制了电子的迁移,材料导电率下降。采用掺杂方法可以减小能级差,电子迁移速率提高。Heeger(黑格,美国)、 MacDiarmid(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以及白川英树(日本)就成功地完成了用溴、碘掺杂聚乙炔,没有掺杂时聚乙炔的电导率为3.2X10-6?-1?cm-1,掺杂后竟达到了38?-1?cm-1,提高了1000万倍,接近金属铝和铜的电导率。并且在发现聚乙炔的导电性后,黑格发现聚乙炔的磁性、电学、光学性质都异常。为了说明聚乙炔的导电性,黑格又提出了孤子导电的新概念。他们的成果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评奖委员会的公告说:塑料本来是不导电的绝缘体。它们合成了具有共轭链的聚乙炔,用掺杂的方式使塑料出现与金属一样的导电性。导电高分子已经成为化学及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不仅将导电聚合物用于聚合物电池的设想正在逐步实用化,而且发光二极管、

电阻率 测定 方法

电阻率测定: Re:500-特种防腐导电涂料 电阻率小知识 1、绝缘电阻:两个电极与试样接触或嵌入试样内。加于两极上的直流电压和流经电极间的全部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它是由样品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两部分组成的。 2、体积电阻R v和体积电阻率ρv:在两电极间嵌入一试样,使它们很好地接触。施于两电极上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试样体积内的电流之比,称为体积电阻R v。由R v及电极和试样尺寸算出1cm3材料。两对面间的电阻称为体积电阻率。板状试样体积电阻率公式:ρv=R v S/d(Ω.cm) 式中:S──测量电极面积(CM2);d──试样厚度(CM) R v ──体积电阻(Ω)(从高阻计上读出) 3、表面电阻R s和表面电阻率ρs。在试样的一个面上,放置两电极,施于两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沿两电极间试样表面层上的电流之比,称为表面电阻R s。由R s及表面上电极(上电极和环电极)尺寸,算出1cm2材料表面所具有的电阻(Ω),称为表面电阻率。板状试样表面电阻率公式:ρs=R s2π/Ln(d2/d1) 式中:π───3.1416 R s───表面电阻(Ω)(从高阻计上测出) D1───测量电极直径(CM); D2──环电极内径

收藏词条编辑词条GB/T3781.9-93 乙炔炭黑电阻率的测定 创建时间:2008-08-02 GB/T3781.9-93 乙炔炭黑电阻率的测定 (Acetylene black-Determination of resistivity)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炔炭黑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乙炔炭黑电阻率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B/T3780.8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 3原理 将试样放在基本绝缘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借助电动搅拌器的作用,使之分散均匀并形成一个稳定的悬浮体,测定悬浮体的电阻率以表征导电性的强弱。 4A法(仲裁法) 4.1试剂 4.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析纯。 4.1.2 95%乙醇(GB679):分析纯。 4.2仪器 4.2.1乙炔炭黑电阻率测定仪:国产TBY-30型符合本标准要求。 4.2.2恒温干燥箱:可控制在105±2℃。 4.2.3干燥器。 4.2.4分析天平:精确至0.1mg。 4.2.5量筒:50mL,精度为1mL。 4.2.6烧杯:150mL。 4.2.7测定池:如图1所示。

平板电极测体积电阻率的方法

一、概述: 液体绝缘材料,通常指的是各种电缆油,变压器油,电容器油以及一些在电器中起着绝缘作用的液体或者胶状物质,通过我们对它们介质损耗(tgδ)的测量,来判断它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介电常数(εr)及直流电阻率(Pv)的测量。对这些材料进行测量所采用的测量电极,俗称:油杯。 二、主要技术指标: 1、高低压极间距离:2mm 2、最大测试电压:工频2KV 3、液体容量:约40cm3 4、电极材料:不锈钢 三、清洗注意事项 由于油杯之间间隙很小,只有2mm,稍有微小杂质,都会影响绝缘油的绝缘程度,仪器采样时便采到不正常的数据,无法工作,甚至损伤仪器。所以测量前,油杯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按严格的清洗操作规程来进行,不能大意

马虎。 为方便用户现附上清洗要求以供参考: a.小心拆卸电极油杯。 b.彻底洗涤所有零件,先用中性肥皂或洗涤剂清洗,应以不损伤电极表面 为准,更换二次清洗剂。 c.再用清水将电极清洗几次,将洗涤剂清洗干净。 d.再用无水酒精或沸水浸泡各零件。 e.电极清洗后,要用丝绸类织物将电极各部件的表面擦拭干净,并注意将 零件放置在清洁的容器内,不要使表面受灰尘及潮气的污染。 如有条件应将各零部件放入100℃左右的烘箱内烘干。 四、仪器的成套性: 1、油杯 1套 2、绝缘磁柱 6只 3、使用说明书 1份 4、产品合格证 1份

RY1液体电极(平板式)同PC68型高阻计配套测试体积电阻率ρv的使用方法和计算公式一. 液体体积电阻率ρv的计算: ρv =Rv·S/d ρv:体积电阻率(Ω·m) Rv:体积电阻测试值(Ω)-------由ZC36测得为:X·10xxΩS:测量电极的有效面积(m2) 测量电极的直径D=12cm=0.12m 测量电极与环电极双间隙 g=4mm=0.004m S=π·(D+g)2/4=3.14·0.1242/4=0.012 m2 d:测量电极与高压电极底面间隙(即被测液体厚度) d=2mm=0.002m 因此ρv =Rv·0.012/0.002=Rv·6 (Ω·m) 二. 连接方法: 外电极(高压极)接ZC36的高压输出端(红色端) 内电极(测量极)和环电极通过电缆到ZC36的测试端 三. 注意事项: 电极必须放置在高绝缘性能的垫板上.

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电阻率----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2009-11-21 09:16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电阻率----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2009-10-25 08:27 生活中的金属等一般都是导体,还有的绝缘体如布条、干燥的木棍等被水湿润后会变成导体,还有陶瓷在高温下也会变成导体,生活中一般没有现成的半导体, 半导体一般是c 族元素的金属... 简单的说生活中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界限是不明显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半导体不是金属从物理上定义就是禁带远小于绝缘体的材料或者可以理解为很容易让不导电的材料 变成导电的材料常用的是硅半导体当然还有金属氧化物 等很多导体:银、铜、金、铝、锌、铂、锡、铁、铅、汞、石墨、水、酸、碱和盐类的熔化液。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云母、胶木、硅胶、绝缘纸、绝缘油、空气。半导体:硅、锗、硒。半导体和超导体有什么区别和相同处?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顾名思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conductor)与绝缘体(insulator)之间的材料,叫做半导体(semiconductor).用处:最早的实用“半导体”是「电晶体(Transistor)/ 二极体(Diode)」。一、在无电收音机(Radio)及电视机(Television)中,作为“讯号放大器/整流器”用。二、近来发展「太阳能(Solar Power)」,也用在「光电池(Solar Cell)」中。三、半导体可以用来测

量温度,测温范围可以达到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等应用的70%的领域,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分辨 率可达0.1 摄氏度,甚至达到0.01 度也不是不可能,线性 度0.2%,测温范围-100~+300 摄氏度,是性价比极高的 一种测温元件。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 气体、等离子体等等。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和导电导热性差或不好的材料,如金刚石、人工晶体、琥珀、陶瓷等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导热都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与导体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 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 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1911 年,荷兰科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Onnes)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 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此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 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其实仍然是远低于冰点摄 氏0℃的,对一般人来说算是极低的温度。1933 年,迈斯 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 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磁感应线将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现象称为抗磁性。经过科 学家们的努力,超导材料的磁电障碍已被跨越,下一个难关

1. ASTM D2739 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的标准试验方法

Designation:D2739?97(Reapproved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Volume Resistivity of Conductive Adhesives1 This standard is issued under the?xed designation D2739;the numb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indicates the year of original adoption or,in the case of revision,the year of last revision.A number in parentheses indicat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A superscript epsilon(′)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1.Scope 1.1This test method cover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resin-based conductive adhesives in the cured condition.The test is made on a thin adhesive layer as prepared in a bonded specimen.This test method is used for conductive adhesives that are cured either at room temperature o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1.2The values stated in either SI or other units shall be regarded separately as standard.SI equivalents to screw threads are shown in the?gures. 1.3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the safety concerns,if any,associated with its use.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 2.Referenced Documents 2.1ASTM Standards:2 D618Practice for Conditioning Plastics for Testing D907Terminology of Adhesives 2.2Federal Speci?cation: QQ-B-626Composition223 2.3ASTM Adjuncts: Assembly Jig4 3.Terminology 3.1De?nitions: 3.1.1Many terms in this test method are de?ned in Termi-nology D907. 3.1.2conductivity,n—the ratio of the current density carried through a specimen to the potential gradient paralleling the current.This is numerically equal to the conductance between opposite faces of a unit cube of liquid.It is the reciprocal of resistivity.D2864,D27 3.1.3resistivity,volume,n—the ratio of the electric potential gradient to the current density when the gradient is parallel to the current in the material.D1566,D11 4.Summary of Test Method 4.1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adhesive layers cured between metal adherends is measured on a resistance bridge.Tensile adhesion plugs(Fig.1)5are described in this test method.Any other test specimens and materials can be used as long as similar precautions(see Section7)are observed regarding preparation and tolerances. 5.Signi?cance and Use 5.1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volume resistivity of conductive adhesives is important,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iques.This method measures the resistance of conductive adhesives used in thin ?lms as part of a bonded assembly.This does not imply that 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con?gurations with different metals.This method may be used for acceptance testing and for screening materials. 6.Apparatus 6.1Kelvin(Resistance)Bridge,calibrated to1%accuracy.6 6.2With the agreement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any metal tensile adhesion plugs(Fig.1)can be used to prepare the tensile adhesion specimens. N OTE1—Different metals will inherently provide different resistance values.The measured resistance is dependent on resistance at the adhesive-adherend interface due to metal oxide formation.The extent of oxide formation varies with locality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Brass, conforming to Federal Speci?cation QQ-B-626Composition22,is a convenient metal.However,in order to minimize oxide formation, 1This test method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STM Committee D14on Adhesives and is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Subcommittee D14.80on Metal Bonding Adhesives. Current edition approved Oct.1,2010.Published October2010.Originally approved 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st previous edition approved in2004as D2739–97(2004). DOI:10.1520/D2739-97R10. 2For referenced ASTM standards,visit the ASTM website,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or contact ASTM Customer Service at service@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For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volume information,refer to the standard’s Document Summary page on the ASTM website. 3Available from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s Order Desk,DODSSP,Bldg.4, Section D,700Robbins Ave.,Philadelphia,PA19111-509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915479417.html,. 4Detailed drawings of the assembly jig are available from ASTM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Order Adjunct No.ADJD2739.Original adjunct produced in1987. 5Plugs to accommodate banana plug—No.192,Herman H.Smith,Inc.,or equivalent. 6Satisfactory resistance bridges are made by:Leads and Northup Co.Bridge Catalog No.4306,Minneapolis Honeywell Division Catalog No.1622,and Biddle Instruments Catalog No.603282. Copyright?ASTM International,100Barr Harbor Drive,PO 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19428-2959.United Sta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