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归类的定义 海关总署联合商务部及报关协会于2007 年推出了这种预归类服务社会化模式,同年在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南京、大连、上海、
广州、深圳、拱北、黄埔共 11 个关区进行了试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与《协调制度》 润滑剂中石油含量不同,则归类不同。 化工品:需明确成分、含量、用途、来源等要素 海关总署公告〔2009〕5号 我国1992年加入该组织。 农化产品( 01-40章) 4、利于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的收集; 影响商品归类的主要因素 第十六类至第二十二类 ”某海关以此为依据将此商品归入税号28046900,税率为4%,并且某海关对A公司作出漏缴税款一倍的罚款。 我国税则与《协调制度》关系: 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海关合作理事会(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简称CCC)
影响商品归类的主要因素
(3)应用领域
家用、特殊技术用、工业用等
钳子、镊子 作为金属工具归 入第82章
医疗专用的钳子、镊子 属于90章的医疗器械
二、商品归类原则
商品和商品编码的关系
商品原则具体包括: 1、客观原则 2、准确原则 3、统一原则
三、商品归类依据
依据构成
1、国际公约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
第八类至第十五类 材料类产品( 41-83章 )
第十六类至第二十二类 机电仪产品运输工具及杂项产( 84-98章 )
影响HS变化的主要因素
各方对HS统一应用、实施的关注 国际社会对公平贸易的诉求 技术发展变化需要 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税则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税则制度》的功能与作用包括: 1、利于统一商品进出口的通用性及适用性; 2、利于商品进出口环节简化通关手续; 3、利于国内关税的征收; 4、利于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的收集; 5、利于原产地规则的应用; 6、利于贸易谈判的依据; 7、利于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控的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