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归类方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92.60 KB
- 文档页数:10
进出口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协调制度2007年版研究)之十五附录二其他海关归类制度一、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58 号)第一条为了规范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保证商品归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关税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商品归类是指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按照《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的要求,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活动。
第三条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以下简称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以及海关依法审核确定商品归类,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遵循客观、准确、统一的原则。
的五条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照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时货物的实际状态确定。
以提前申报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商品归类应当按照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的实际状态确定。
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海关要求如实、准确申报其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并且对其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第七条由同一运输工具同时运抵同一口岸并且属于同一收货人、使用同一提单的多种进口货物,按照商品归类规则应当归入同一商品编码的,该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将有关商品一并归入该商品编码向海关申报。
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供的资料涉及商业秘密,要求海关予以保密的,应当事前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且具体列明需要保密的内容,海关应当依法为其保密。
加⼯⽅式:将松⾹溶解在酒精中 ⽤途:焊接电路板的助焊剂 商品特征:液态 2.品⽬归类 通过对其成分、加⼯⽅式及⽤途的分析得知,该商品是由两种化学物质混合⽽成的。
其成品不但已完全改变了两种物质的原始状态,⽽且也没有标明各⾃的含量。
该商品的主要作⽤,是在电路板焊接时起到辅助作⽤。
通观《税则》,应将其归⼊第三⼗⼋章:杂项化学品类。
第三⼗⼋章所包含的品⽬中有两个晶⽬与之相关:38.06品⽬:松⾹和树脂酸及其衍⽣物;松⾹精及松⾹油;再熔胶;38.10品⽬…·;焊接⽤的焊剂及其他辅助剂……38.06品⽬所包含的松⾹、松⾹精、松⾹油是以各⾃的商品状态存在的,⽽且其各⾃的⽤途也均与焊接⽆关;因此,我们不能将“松⾹⽔”归⼈该品⽬。
不⾔⽽喻,应将其归⼈品⽬38.10. 3.简易⽅法适⽤ 根据没有列名归⽤途的归类⽅法,在品⽬38.10中查找相适应的⼦⽬,“松⾹⽔”归⼈税号3810.9000. 例5 含有中草药的⽛膏 归类步骤: 1.商品分析 成分:含有中草药的原药或者提取的有效成分 特征:⽐普通⽛膏增加了护齿、洁齿功能 2.品⽬归类 通过对该商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该种⽛膏⽐普通⽛膏增加了中草药的成分;但是其主要的成分及其功能并没有发⽣改变,仍然为护齿、洁齿品。
因此,尽管该种⽛膏增加了中草药的成分,也不可能具备医疗功能,则不能将其归⼊药品类。
因⽽,只能根据其基本的⽤途归⼈相应品⽬。
第三⼗三章:……芳⾹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
⽛膏应属于“盥洗品”类,所以应在该章查找出相应的品⽬。
品⽬33.06:⼝腔及⽛齿清洁剂……,⽛膏应属于“⽛齿清洁剂”类,所以应归⼈该品⽬。
3.简易⽅法适⽤ 虽然,品⽬33.06显⽰为:⼝腔及⽛齿清洁剂,……。
但是,在其所包含的⼦⽬中并没有明确列名“含有中草药的⽛膏”,根据没有列名归⽤途的归类⽅法,在品⽬33.06中查找相适应的⼦⽬,“含有中草药的⽛膏”归⼈税号3306.1010. 我们不能根据该商品的“成分”,将其错误地归⼈第三⼗章。
进出口商品归类报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商品归类作为海关监管和税收征管的重要基础,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企业和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进出口商品归类,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进出口的商品归入相应的税则号列。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和专业知识。
首先,商品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用途等是归类的关键依据。
例如,同样是塑料制品,如果是用于建筑的塑料板材,其归类可能与用于包装的塑料薄膜完全不同。
再比如,一种化学混合物,其成分的比例稍有差异,可能就会导致归类的改变。
其次,商品的生产工艺也会影响归类。
不同的生产方法可能使商品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从而归入不同的类别。
此外,贸易方式和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商品归类产生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或维护公共利益,会适时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这就需要及时了解并准确把握,以确保商品归类的正确性。
在实际的进出口业务中,商品归类错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缴纳错误的关税和增值税,增加企业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海关的监管和处罚,影响企业的通关效率和信誉。
为了确保商品归类的准确性,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
首先,要培养专业的归类人员,他们需要熟悉海关法规、商品知识以及归类规则。
其次,企业在进出口前,应当对商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充分了解商品的特性和用途。
同时,建立健全的归类审核制度,对每一批进出口商品的归类进行严格审查。
海关在商品归类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监管作用。
海关通过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查验和审核,及时发现归类错误,并依法进行处理。
同时,海关也会为企业提供归类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归类的准确性。
在进行商品归类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进行归类。
《协调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品分类标准,它将商品分为21 类、97 章,每一章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规定。
进出口商品共性归类的几大原则应用分析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统一商品名称、目录及分类方法,制定一部国际间通用的商品统计目录,国际联盟早在1938年就公布了旨在统一各国海关的的税则目录《日内瓦目录》,后经数次修订为《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海关合作理事会专门成立研究组,试图编制一部国际间通用的商品目录,经过多年编写,《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及其附件《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正式公布。
中国目前应用的是《协调制度》2017年最新版本,因《协调制度》涉及到大量类注、章注、子目注释,这些注释的描述针对不同的商品可以说是各种各样,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为此我们应当掌握各个规则当中的有规律性的原则。
实际上,《协调制度》中的基本内容及其试用对象都具有某些共性的归类原则,我们将其称之为:多种成分商品的归类原则、零件的归类原则、功能机组的归类原则和优先归类原则。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一些共性归类原则,提高商品归类质量,为进出口商、报关行及货代公司的归类工作提供借鉴。
一、多种成分商品的归类原则该归类原则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某种对成分有限制的商品归类规则,即必须满足成分含量的限制要求。
而另一方面主要指多种成分商品的归类规则,该规则在实际中应用较多,我们也可将其归结为三大原则:(一)百分比界定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含有多种成分的商品中,按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中注释或条文规定的商品某些成分是否超过或低于某个固定百分比的情况来进行归类。
比如,第十三章章注一规定,按重量计蔗糖含量在10%以上或制成糖食的甘草浸膏应当归入品目17.04;章注六规定按重量计生物碱含量不低于50%的罂粟杆浓缩物应归入品目29.39;而第二十二章章注四规定按重量计浓度超过10%的醋酸,应计入品目29.15;等等。
在外贸进出口业务中,不按百分比规定原则向海关申报商品归类,征税差别较大。
例如,某公司向海关申报进口“乙烯胶粉”,适用税率20%,但海关经检测认为该商品属于聚氯乙烯聚合物,应归入3904.1090,应征收45%关税,该又找第三方机构检测,该“乙烯胶粉”内共聚单体占比92%,未达到规定的95%,因此向海关提出不应归入聚氯乙烯聚合物,二者税率相差近30%。
商品归类是一项技能,它需要将多种知识融入实际操作,然后逐步转变成一种能力。
在报关业务中,商品归类的目的就是要给进出口商品查找出对应的商品编码。
商品编码在电子通关系统中是关系到监管征税的基础数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在报关员资格考试中,它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考题,所以,要准确地查找商品编码,就必须要掌握一套正确的商品归类的方法。
一、理解商品编码的含义,熟悉协调制度的结构框架,找出商品排列的规律协调制度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简称,其英文缩写为《H.S.》,它由商品名称及编码表、注释和归类总规则三个部分组成,将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21类、97章。
协调制度具有完整、系统、通用、准确的特点。
(一)商品编码的含义协调制度中的商品编码是具有特定含义的顺序号,国际通用为6位数码,我国加入了7、8位本国子目。
商品编码排在表的左侧,商品名称排在表的右侧。
8位数中前4位数码表示税则号列,其中第1、2位表示商品所在章,第3、4位表示商品在该章的排列顺序,而第5—8位表示商品的子目。
例如:编码:02071429位数:12345678含义:章号顺序号(5—8位)为子目若第5—8位上出现数字“9”,则通常情况下代表未具体列名的商品,即在“9”的前面一般留有空序号以便用于修订时增添新商品。
(二)结构框架动植物产品(1—4类)1类动物(1—5章)2类植物(6—14章)3类油脂(15章)4类食品(16—24章)工业原料及产品(5—21类)5类矿产品(25—27章)6类化工(28—38章)7类塑料、橡胶(39—40章)8类毛皮、皮革(41—43章)9类木及其制品(44—46章)10类纸及制品(47—49章)11类纺织(50—63章)12类杂项(64—67章)13类矿产品、陶瓷、玻璃(68—70章)14类珠宝、贵金属(71章)15类贱金属(72—83章,其中77章为空章,保留为税则将来所用)16类机电产品(84—85章)17类运输设备(86—89章)18类仪表照相(90—92章)19类武器(93章)20类杂项物品(94—96章)21类艺术品、文物(97章)(三)排列规律从上述结构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排列的先后顺序:动物→植物→矿产品;2.加工程度:从简单到复杂,加工程度低的在前,加工程度高的在后;3.工业品原材料在前、半成品居中、制成品在后;4.机电、仪表、运输工具整机在前、零件在后。
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进出口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货物,这些货物通常被分类并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
本文将介绍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了解这个领域。
一、按照产业分类1. 农产品:农产品是指从农田中获得的各种农作物和畜禽产品,包括谷物、油料、果蔬、肉类、奶制品等。
2. 工业产品:工业产品是指通过各种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服装等。
3. 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指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产品、新材料产品等。
二、按照贸易形式分类1. 出口货物:出口货物是指从本国销往国外的货物,包括各种原材料、成品和中间产品。
2. 进口货物:进口货物是指从国外进口到本国的货物,包括各种原材料、成品和中间产品。
三、按照国际贸易统计分类1. 按照国际贸易统计的通用分类:国际贸易统计通常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货物进行分类,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分类包括HS编码,即“海关编码”,用于标识和分类货物。
2. 按照贸易政策分类:根据不同的贸易政策和要求,货物也可以按照其特定属性进行分类,如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
四、按照物流方式分类1. 海运货物:海运货物是指通过海运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货物,包括大宗商品、工业品、消费品等。
2. 空运货物:空运货物是指通过航空运输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货物,主要包括高值产品、生鲜食品、急需物资等。
3. 陆运货物:陆运货物是指通过陆路运输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货物,包括各种货车、火车运输的产品。
五、按照贸易伙伴分类1.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
2. 内贸:内贸是指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易。
以上是进出口贸易货物的一些常见分类方式。
不同的分类方式对于贸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监管都有重要的意义。
进出⼝商品编码归类技巧 三、没有⽤途归成分 成分⼀般是指化合物或组合物中所含有物质(元素或化合物)的种类。
“没有⽤途归成分”的归类⽅法,是指当某种商品的归类语⾔⽆法与《税则》相吻合,既没有具体列名,并且⽤途特征也不明显时,应顺序按其主要“成分”归类。
也就是要按照《归类总规则》⼆(⼆)、三(⼆)所⽰规则进⾏归类,并且应当按照“列名”、“⽤途”、“成分”归类⽅法的先后次序归类。
按照“成分”归类时,应充分理解《归类总规则》中关于材料或物质的定义。
“税(品)⽬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
税(品)⽬中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成分归类的商品基本分为两⼤类: 其⼀,由某种材料制的商品。
如:针叶⽊制、阔叶⽊制、钢铁制、铝制、铜制、塑料制、纸制、化学纤维制、天然动物纤维制、天然植物纤维制等。
对于这⼀类的商品,我们应当理解为完全由该类物质加⼯⽽成,或以该类物质占有绝对⽐例的物质构成。
如⽊制门窗、钢铁制螺母、塑料制螺母、铝制⽜奶桶、化纤制⾹烟过滤嘴等。
其⼆,按重量计含有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的制成品。
如: 1.⼥式针织⽑⾐(按重量计,含⽺⽑70%、兔⽑20%、腈纶10%); 2.含铅99.9%、含银0.01%、含其他⾦属0.09%的精炼铝; 3.按重量计含棉90%、含化学短纤维10%的棉纱线。
但是,我们在运⽤该⽅法归类时,不可打乱“列名”、“⽤途”、“成分”三者的先后次序,⽽应按序使⽤。
也就是在“列名”、“⽤途”的归类⽅法⽆法找到正确答案时,才能使⽤按“成分”的⽅法归类,⽽不可将按“成分”的归类⽅法,优先于其他两种⽅法使⽤。
如:塑料制中国象棋,若未按先后次序选择使⽤归类⽅法,⽽优先选择按材料归类,即会产⽣错误的商品归类语⾔,误将其归⼈第三⼗九章——塑料制品。
海关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分析一、原则分析1.客观原则:海关商品归类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商品本身的特征进行,不受个人主观意愿和喜好的影响。
归类要根据商品的实际构造、用途和特征进行,而不是根据商品的名称或商标。
2.一般性原则:海关商品归类使用的是一般性原则,即根据商品实质的判断进行归类,而不是按照特殊性原则或使用目的进行归类。
这样可以避免归类的主观偏差,保证归类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层次性原则:海关商品归类是一个层次分类的过程,从整体到细分逐级进行。
根据《世界关税组织货物归类标准》(HS编码)的规定,商品分为21个部门、98个章、1244个税目,依次递增。
这样的层次分类有利于海关对不同商品进行监管和统计。
4.确定性原则:海关商品归类要根据商品的具体特征进行,不能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
归类的结果应该是确定和明确的,以便于各方对商品进行认定和处理。
5.综合原则:海关商品归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商品的构造材质、功能用途、工艺特点等。
如果有多种归类可能,需要根据以上原则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最符合商品特征和用途的归类方式。
二、方法分析1.查阅HS编码:海关商品归类需要查阅《世界关税组织货物归类标准》(HS编码)。
该编码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品分类标准,按照层次分类的原则将各种商品进行归类编码。
归类人员需要使用该编码作为参考,确定商品的分类和编码。
2.分析商品特征:归类人员需要对商品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对商品的构造、材质、功能用途、工艺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
只有对商品特征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进行准确的归类。
3.比对分类案例:归类人员可以参考已经归类的案例,尤其是与自己所要归类的商品相似或相关的案例。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归类,提高归类的效率和准确性。
4.请教专业人员:在归类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或难以确定的情况,可以请教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供准确的归类建议。
5.制定商品归类规程: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或进出口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商品归类规程。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
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嘿,大家知道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吗?咱来好好唠唠。
第一项规则,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可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哦!就好比你不能光看一本书的封面就说知道它的全部内容呀!比如说一个奇特的混合物品,总不能光看它可能在哪类标题下就贸然归类嘛。
第二项规则,瞧瞧,要按条文和注释来确定归类。
这就像走迷宫有了地图指引一样重要呀!比如某种商品,注释里明确说了它该归在哪类,咱就得按这个来呀。
第三项规则,当货品看起来可以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可千万别犯迷糊呀!要按规则来判断到底归到哪个品目。
就好像有两条路在你面前,你得好好判断该走哪条呀,不能随便瞎选吧!比如说有个物件好像既可以是这个品类又可以是那个品类,就得认真分析啦。
第四项规则,如果看起来归入某个品目也没错,但还有更合适的品目咋办?那必须得选更合适的呀!就好比有双鞋子很好看,但有双更合脚的,你
当然选更合脚的呀!比如一种材料,而归到另一个品目会更准确,那当然得这么干呀。
第五项规则,包装材料器具也有它们的归类规则哦!可不能小瞧它们呀!这就如同一道菜的盘子也有它的位置和用处一样呢。
像装东西的盒子,如果它和里面的物品有特殊关系,那就得一起考虑归类啦。
第六项规则,货品在某一品目下各子目的归类要遵循规定呀。
这好比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座位一样得准确呀!例如某种产品,在具体的子目划分中,得按规则精确归类哦。
我觉得啊,这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六项总规则真的太重要啦,要是弄错了,那可不得了呀!咱可得好好掌握呀!。
指《税则》中税(品)⽬条⽂或者⼦⽬条⽂中列名具体或⽐较具体的商品名称,即商品表现出的特征与商品归类的语⾔基本吻合。
例: 1.已冲洗并已配⾳的供教学⽤的35毫⽶电影胶⽚(税号3706.1010); 2.规格及形状适于安装在船舶舷窗上的安全玻璃(税号7007.1110);3.功率为80⽡的吊扇(税号8414.5110)。
这其中包括《归类总规则》规则⼆(⼀)所⽰的:在进出⼝时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的,该项商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例如: 1.已剪裁成型未缝制的机织⾯料分指⼿套(税号6216.0000); 2.缺少鞍座的⼭地⾃⾏车(税号8712.0030);3.未喷漆的⾃⾏车架(税号8714.9100); 4.缺少螺钉的塑料制眼镜架(税号9003.1100)。
以及这些商品的拆散件及成套散件(SKD—成套部件,CKD—成套散件),例如: 1.⾼速摄影机成套散件(税号9007.1910); 2.机动游览船成套部件(税号8901.1010); 3.尚未焊接装配的成套⼼电图记录仪(税号9018.1100)。
还包括《归类总规则》规则⼆(⼆)所⽰的:某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但不得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的。
例如: 1.加碘的⾷⽤盐(税号2501.0011); 2.加糖的⽜奶(税号0402.9900); 3.加有着⾊剂的砂糖(税号1701.9910); 4.⽪⾰制分指⼿套、⼝上镶有兔⽑⽪装缏条(税号4203.2990)。
通过上述例⼦,我们不难理解“有列名”即是由品⽬条⽂及⼦⽬条⽂所组合⽽成的商品名称,已完整或者基本描绘出我们进⾏归类的进出⼝商品的特征。
显⽰出的商品列名与实际商品已经具体。
由此,根据《归类总规则》规则三(⼀)所⽰,列名⽐较具体的税(品)⽬,优先于列名⼀般的税(品)⽬,即本⽂所称的列名优先的原则。
列名优先的原则是进出⼝商品归类的第⼀原则,也是⾸选的归类⽅法。
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摘要:《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报关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由于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于刚接触商品归类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方法,并灵活地进行商品归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笔者在“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目前报关行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进出口商品归类教学方法教学软件案例教学一、《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商品归类是海关非常重要的基础业务。
对货物的准确归类是海关通关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不仅要求报关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识,而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方法。
在历年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查找商品编码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
通过对成绩在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绝大多数考生在商品编码这一题型的得分都在20分以上。
也就是说,要想顺利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查找商品编码题型的准确率必须在50%以上。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对申报商品进行准确、快速归类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在全国有190多所高校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数量相当庞大,然而在历年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中,各校的通过率大多是个位数。
报关企业的从业人员考取归类师的通过率也不高。
查找商品编码专业性强、存在一定的难度是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商品知识不足准确快速地查找归类对象的商品编码是《进出口商品归类》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商品的归类问题,都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总规则来解决。
而大千世界中的商品成千上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商品知识,化工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等相关的背景知识比较匮乏,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待归类商品的实际含义和基本特征,单凭熟练掌握归类方法是解决不了这类问题的,这就给商品编码的查找带来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