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29.82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心肌梗塞的排便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重症之一,发病后必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
由于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反射性地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及猝死。
因此,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在36~72岁,平均54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12例、前间壁15例、下壁11例、下壁合并后壁1例、侧壁7例。
病人住院间发生心衰4例、休克2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发生便秘5例、腹泻1例。
住院间死亡6例。
1例因大便过度用力导致猝死,2例用力排便诱发心律失常,3例用力排便诱发胸痛。
2 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便秘的原因,介绍用力排便的危害、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以及急性心梗的有关常识,使他们对排便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嘱患者不可忽视便意,力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同时打消排便恐惧感及在床上排便害羞的心理,鼓励病人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对病人向护士倾诉的隐私要注意保密,减少病人顾虑,病房保持整洁,室内温度、湿度、亮度适宜,卧床病人床上排便时要用屏风遮挡,使病人放松排便,如病人不能适应卧床排便可抬高床头15°~30°,在排便前可预防性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排便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意外,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屏气,防止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引起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告诉病人有便意不要控制以免引起排便反射功能紊乱。
2.2饮食护理: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一般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防止便秘可在食物中给予充足的粗纤维和维生素。
指导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无糖尿病者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适量温开水饮服,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番泻叶、果导等。
应定时定量,每餐不宜过饱,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喝咖啡和浓茶。
合理调节饮食可使病人获得必需的营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综合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便秘的患者同时从疼痛、心理、饮食、排便、活动实施护理干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通过干预措施使患者在饮食方面合理,心理、精神、行为活动上处于舒适、安全的状态,缓解了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便秘的发生和并发症,对病情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健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原因分析;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群的健康。
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0.0%一72.9%[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力排便易导致梗死范围扩大,引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
我科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便秘的发生,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I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
年龄28-72岁,平均59岁。
有5例在发病前就有习惯性便秘。
本组2例因便秘引起广泛大面积心肌梗死,因抢救无效而死亡,5例患者解除了习惯性便秘,其余患者均得到改善,无因便秘而发生其他并发症。
1.2便秘的判断标准指正常饮食下3d未排便,或大便量<40g/天,大便秘结不通,粪便呈羊粪样便,铅笔样便,排便困难,时间长达30分钟,常伴有腹痛、腹胀甚至发热或全身不适。
2便秘的原因分析2.1 患者原因2.1.1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于中老患者,胃肠分泌消化液减少,肠道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引发便秘[2]。
2.1.2心理因素心前区的强烈的疼痛和陌生的环境使患者产生焦虑及恐惧感,精神过度紧张,造成患者不敢排便,抑制了规律性的排便活动,使粪便在直肠内水分被吸收而造成便秘。
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评估及护理目的:针对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原因探讨解除便秘的方法。
方法:对56例心肌梗死伴便秘病人进行评估后,根据便秘原因分别给予对症处理。
结果:56例病人有27人未经口服通便药或灌肠途径而自行排便,有效率48%。
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伴便秘病人进行评估后,根据便秘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地解除便秘,避免了盲目使用通便药带来的不良后果。
标签:心肌梗死;便秘;护理措施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绝对卧床休息,情绪紧张,止痛剂的应用,进食减少等因素易发生便秘。
粪便长时间滞留在体内,可引起一系列机体中毒症状;同时排便时过于用力屏气可引起急性心衰或猝死。
因此,及时发现并解除病人的便秘是护理的重点。
为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我们将3 d未排便的病人给予必要的处理。
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5月收治心肌梗死伴便秘病人56例。
由于心肌梗死发生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从而使肠蠕动减弱造成便秘的20例;由于环境及排便方式的改变,病人不习惯卧床排便造成便秘的19例;因病人进食减少致使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造成便秘的6例;因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濒死感,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因素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而抑制规律性的排便活动而造成便秘的4例;因吗啡、杜冷丁等止痛剂的使用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造成便秘的5例;因心衰应用利尿脱水药以至水分大量丢失,导致便秘的2例。
根据病人引起便秘的原因给予评估后,分别给予对症处理,通过饮水后再配合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后自行排便9例,通过减少吗啡的使用而换用其他止痛途径后自行排便4例,通过给予卧床排便指导和改变排便环境后自行排便5例,适当进食增加肠腔内容物后排便5例,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感后病人情绪稳定而自行排便3例。
2 结果56例心肌梗死病人通过评估后给予对症处理,未口服通便药物或灌肠途径而自行排便者27人,有效率48%。
其余未排便病人,遵医嘱给予定时口服杜秘克、肠胃清胶囊[1]并观察疗效,必要时再给予开塞露或甘油灌肠剂,2~3 d即可排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专科敏感指标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发生率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和硝酸脂类药物均不能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由于患者入院后使用的各种药物及活动量的减少以及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的情绪的变化,容易引起患者排便困难。
出现便秘的情况。
一旦出现便秘患者在排便时容易引起心力衰竭以及其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制定了心内科专科敏感指标: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发生率(%)指标的开发过程首先是进行临床经验总结和文献回顾,解决三个问题:a) 是否有证据显示患者的便秘的影响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系b) 如果证据比较可靠,将护理服务的这个方面定为备选的敏感性指标,并给出这个指标的定义;c) 明确这个备选的指标能否测量、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性。
定义指标类型:过程指标1指标对象:2020年入住我科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计算公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数便秘发生率=------------------------------×100%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专科敏感指标的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嘱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期间由于患者的活动减少,所以便秘发生率增加,动态监测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时进行处理,以防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造成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
指标分析收集数据:所有的责任护士均参与敏感指标数据的收集,由敏指标负责人进行敏感指标数据的抽查和校正工作。
1找出问题2原因分析3落实措施4持续改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原因分析对策拟定1加强医护联合,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2责任护士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做好病情宣教及解释工作,促使患者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探析及护理新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的概率非常高,经过不完全统计,73%的患者都会出现便秘情况,由此引发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原因,并且给予有效的护理,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97-02从临床上来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力排便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心肌梗死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恶性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猝死。
根据临床上的研究成果以及往日的护理经验,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原因,同时在护理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进行探析,并且就护理上的新进展进行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原因1.1 心理因素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所以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原因在于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比较严重。
第一,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很多患者都存在死亡心里暗示,并且怀疑自己很快会死亡。
这种负面情绪会对身体上的新陈代谢机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便秘。
第二,急性心肌梗死带来的痛苦,导致患者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恐惧感,并且紧张过度,从而抑制了身体上规律性的排便活动,最终导致便秘。
心理因素一直都是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心理因素在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客观上的身体状况、药物效果,因此日后要作为主要的护理工作。
1.2 活动减少除了心理上的因素以外,身体上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现阶段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但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长期的卧床休息。
长期卧床休息,会逐渐的改变患者的胃肠蠕动能力,减缓其胃肠功能作用,最终引起便秘。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8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吴全红 陈翠霞 (安徽省颍上县谢桥煤矿医院 安徽颍上 236221)【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84-01【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便秘患者症状缓解。
结论:处理好急性心梗死患者的便秘问题,可有效避免便秘不适及便秘继发反应。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在临床护理中,早起特别强调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但卧床期间患者特别容易并发便秘,而便秘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
因此,便秘时的护理对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2例。
男40例,女22例。
年龄42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岁。
发生便秘者25例,其中一例因便秘诱发心脏破裂而死亡,一例休克。
2、便秘原因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使得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便秘。
2)杜冷丁、吗啡等止痛剂的使用,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3)剧烈的疼痛、恐惧,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规律性的排便活动,导致便秘。
4)排便环境、方式及习惯的改变。
大多数因不习惯床上排便,有便意给予抑制,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硬而引起便秘。
护理对策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突然发病及剧烈疼痛,往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也有因害怕用力排便而引起心绞痛、心悸等使病情加重,甚至猝死而不愿排便,还有因不习惯床上排大小便的患者,应逐一耐心做好安慰、开导、解释工作。
疼痛发作时应由专人陪护,允许病人表达感受,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防便秘的护理资料。
结果:2例反复发生室颤死亡,1例76岁老年人便秘使用缓泻剂后大便排出,21例病人无发生便秘,均好转出院。
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防止便秘的护理,指导正确排便,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防便秘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便秘,用力排便时可是腹内压剧增,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了心肌缺血和氧耗,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因此,掌握AMI预防便秘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1]。
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8~76岁,平均57岁;住院天数7~25天,平均16天,2例反复发生室颤死亡,1例76岁老年人便秘使用缓泻剂后大便排出,21例病人无发生便秘,均好转出院。
原因分析心理因素:强烈的疼痛和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濒死感,使病人产生恐惧。
焦虑、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引起便意消失。
饮食因素:由于疼痛病人饮食差,进食少,尤其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过少,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药物因素:止痛药物的应用,尤其吗啡、罂粟碱等药物的使用,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促使排便困难。
疾病因素:AMI病人在急性期,由于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变,大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便意给予抑制,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硬而引起便秘。
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向其解释有关疾病的常识和病房设施,消除病人的过分紧张情绪,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打消顾虑,以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达到解除大脑皮层抑制排便动作的影响。
加强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AMI相关知识,发生便秘的可能性,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较常见的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1]。
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便秘的发生率约40%~70%[2]因此,处理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问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便秘的判断标准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排便困难,粪质干硬,且患者有不适感[3]。
2 便秘的原因分析生物学认为,排便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当粪便借集团运动被送到直肠后,对肠壁产生机械性扩张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而引起便意,如条件允许,通过排便中枢和盆神经传出冲动,引起腹肌、膈肌和骨盆底部的肌群同时收缩,使腹内压力升高,肛门括约肌则松弛的反射性活动完成排便;如条件不允许,排便反射即被抑制,如果排便反射经常受抑制,则引起排便困难。
因此,排便环境、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均可引起便秘。
2.1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剧烈疼痛和过度紧张与恐惧感,常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抑制规律性的排便活动。
2.2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者活动减少,致肠蠕动减慢, 容易引起便秘。
2.3排便方式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而引起便秘。
2.4患者进食过少,尤其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过少,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2.5药物副作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些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使肠壁肌松弛,引起或加重便秘。
3 防护对策3.1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有便秘史以及发生便秘的原因。
对有便秘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向患者告知便秘的危害,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床上排便不适应的患者,要耐心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讲解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中西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医范畴内称为胸痹或者真心痛;在西医的范畴内称为冠状动脉堵塞,而造成的血液流动中断,使得心肌缺血所造成心肌的局部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对其疾病的恐惧,以及在治疗期间的长期卧床休息,进食量大大减小,使得患者的消化功能出现紊乱等因素,使得患者出现了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的并发症。
一旦患者出现便秘,由于排便困难导致腹内压升高,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冠动脉的血流量出现较大的变化,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常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便秘的并发症或处理患者便秘的并发症。
现将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的中西医护理方法综述如下:1便秘的概况1.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粪便坚硬,排便费时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2次或排便次数比原来排便次数减少1/3~1/2[1]。
1.2便秘的中医分型中医辩证分型:冷秘、热秘、虚秘、气秘。
冷秘患者的发病症状为:小便清长,且脸色也较为苍白,大便艰涩,排便比较困难,患者较怕冷,时常感到腰背酸冷。
患者的脉象比较沉迟[2]。
热秘患者的并发症状为,患者的面色较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会经常出现口干的现象[3]。
虚秘,这类患者尽管便意比较强烈,但是排便相对较困难,患者的脸色较清白,大便不干硬。
气秘患者,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经常腹胀。
1.2护理1.2.1西医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在发病之前是否有便秘史,以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4]。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便秘对患者的危害,其次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协助患者进行定时的排便,在患者在用完早餐时要给予患者便器,这时患者胃、结肠的反射最为强烈,患者比较容易排便。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以利于粪便的排除[5],方法如下:进行深呼吸,3~4次/d,4~5min/次,早晚为患者按揉腹部,首先,将两手搓热放在患者的腹壁上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做环行按摩,10min/次。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病情危急。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六小时后,心肌变性、坏死和断裂。
一周后肉芽组织开始生长,二周后逐渐形成癜痕。
在此期间如有任何原因增加心脏负荷,均可诱发严重并发症或突然死亡,因此,为了减轻心脏负担,临床早期特别强调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由于卧床休息、进食少,使肠蠕动减弱;又由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良,心排血量减少,往往伴有消化功能低下,并常因不习惯卧床中使用便盆等原因而导致便秘,而便秘可诱发AMI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1]。
因此,我们对AMI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原因;护理【】R417【】B【】1005-0515(2011)10-0065-0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58-75岁,便秘出现于住院后3-6天49例,42例排便时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加重现象,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2.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排便时腹压不足,加上疼痛及恐惧,扰乱了病人正常情况下的排便规律。
另外,病人饮水进食粗纤维少也易造成便秘。
2.2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由于疼痛,经常使用杜冷丁和吗啡止痛,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容易发生便秘。
2.3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人为的控制排便,结果水分大量吸收而出现便秘。
2.4一但发生便秘,病人在排便时过度用力屏气,可增加腹压,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右心房压增高,同时增加右室后负荷,可致冠脉血流量下降,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
3护理干预措施3.1首先要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安慰患者,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不良的刺激,让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保持植物神经功能的相对平衡,防止便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