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82 KB
- 文档页数:7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田间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农药的防治效果。
在设计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田间试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目的、试验区域选择、处理设计、药剂处理、试验参数记录和数据分析等。
实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例如:评估不同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防治效果、比较不同浓度和添加剂对实习除草剂效果的影响等。
试验区域选择:选择具有相似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草本杂草种类的试验区域。
确保试验区域没有受到其他农药或化肥的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均一性。
处理设计:使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确保实验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将试验区域分为不同的处理组,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
确保每个处理组内的试验区域大小相同,并且处理组之间的距离相等,避免处理间的相互影响。
药剂处理:选择一种或多种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并针对每种药剂确定不同的浓度和添加剂。
确保药剂的配比准确,并确保在试验期间药剂稳定、可靠。
根据试验目的,每个处理组使用相同的药剂浓度和添加剂进行处理。
试验参数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和监测一些重要的参数,如试验区域的天气条件(温度、湿度、降雨等)、试验区域的土壤参数(土壤水分、氮磷钾含量等)以及试验区域的草本杂草种类和数量等。
数据分析:在试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使用方差分析(ANOVA)来进行比较;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可以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来进行比较。
在实施田间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控制其他条件的变化: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其他条件的变化,例如水分、日照等,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正确选择试验时间:应选择适当的试验时间,以确保农作物和杂草在生长期间,同时考虑试验区域的气候和季节特点。
最后,田间试验是一个复杂和耗时的过程,需要科学严谨的设计和精心的实施。
只有通过有效的设计和实验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并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建议。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几种常见除草剂在不同作物田中的除草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试验药剂除草剂 A: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B: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C: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对照药剂:常规使用的_____牌除草剂(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2、试验作物作物 A: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作物 B: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3、试验田块田块 A: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田块 B: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三、实验设计1、处理设置处理 1:除草剂 A,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2:除草剂 B,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3:除草剂 C,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4: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空白对照:不施任何除草剂。
2、小区设置每个处理设置 4 个重复小区,小区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之间设置隔离带,防止药剂相互渗透。
3、施药时间和方法施药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在_____(具体日期)进行施药。
施药方法:采用_____(喷雾器类型)进行均匀喷雾,确保药剂覆盖均匀。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1、杂草调查调查时间: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_____天、_____天进行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面积为_____平方米,记录杂草的种类、数量和鲜重。
除草的实验报告除草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除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地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生长的竞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除草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除草方法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找到一种既能有效除草又不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田地:选取一块面积相同的田地作为实验区。
- 农作物:选择常见的小麦作为实验农作物。
- 杂草:选择常见的蓼科植物作为实验杂草。
- 除草工具:分别选择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剂和有机除草剂作为实验的除草工具。
2. 实验方法:- 预处理: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区进行彻底的除草处理,确保实验区域只有农作物和杂草。
- 实验分组:将实验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剂、有机除草剂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除草处理)。
- 实验操作:按照不同组别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除草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性。
-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对各组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人工除草组:由于人工除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成本较高。
2. 化学除草剂组:化学除草剂能够迅速有效地杀死杂草,但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伤害。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3. 有机除草剂组:有机除草剂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且环保性较好。
但由于其成分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
4. 对照组:未进行任何除草处理的对照组,杂草严重竞争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人工除草是一种传统而耗时的除草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农田。
2. 化学除草剂在短期内能够迅速除草,但长期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有机除草剂是一种环保的选择,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4. 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报告【篇一:2013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习一一总结报告】植物化学保护学实习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拉近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使所学的知识从理论层面的高度上升到实践层面的高度,更好的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化保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初步的实践知识。
了解农药的研制、生产、经营、管理及其实际应用过程和实际情况,增加对植物化学保护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了解我国农药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今后参与植物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和农药学等有关方面的工作做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农药学和开展农药学有关方面的工作做好准备二、实习时间开始时间:日结束时间:三、实习地点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8624,8t0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中试基地;5、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6、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7 大荔县温室大棚基地8杨凌地区农药厂以及食用菌养殖基地四,实习内容观看视频,参加时春喜研究院马志卿教授的报告会:参观农药研发机构和农药生产企业,农药销售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五,.实习结果(一),观看视频,参加时春喜研究员的的演讲视频主要讲述了我国现在农药使用的现状问题、农药的基本知识、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
我国现在农药使用的现状问题主要表现有: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品种和高剂量使用,引起害物产生抗药性;施药的时机和方法不合理;使用者对农药毒性了解甚少导致农药中毒等。
在报告会中,时春喜研究员阐述了近几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和卫生情况。
防治要点有加强市场监督与市场建设,组建流通企业针对现在病虫害发生规律,各级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和示范。
完善了农作物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种子化肥农药生产资料市场系统;推广了沼泽地建设,解决了生产中所需肥料问题,发展有机食品。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杂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探讨不同杂草防治方法的效果;3.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治方案。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一块土壤肥沃、杂草生长旺盛的农田;2. 农作物:小麦;3. 杂草:麦田杂草(如:狗尾草、稗草、鸭跖草等);4.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5. 药剂: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等);6. 工具:喷雾器、割草机、农药喷洒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化学防治:选择除草剂草甘膦,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喷洒,观察杂草防治效果;2. 物理防治:使用割草机对麦田进行割草,观察杂草防治效果;3. 生物防治:引入害虫、鸟类等天敌,观察杂草防治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地选择:选择一块土壤肥沃、杂草生长旺盛的农田作为实验地;2. 试验分组:将实验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3. 防治实施:按照实验方法,对每个区域进行杂草防治;4. 数据记录:观察并记录每个区域的杂草防治效果,包括杂草数量、生长状况等;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防治:喷洒草甘膦后,杂草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较好;2. 物理防治:割草后,杂草生长受到抑制,数量减少,但杂草根系未被彻底清除,防治效果一般;3. 生物防治:引入害虫、鸟类等天敌后,杂草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防治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六、结论1. 化学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较好,但存在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2. 物理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一般,但操作简单,成本低;3. 生物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七、建议1.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杂草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2. 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3. 加强农田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抗杂草能力;4. 开展杂草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杂草防治意识。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杂草去除的基本方法;2. 了解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3. 分析杂草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选择一块杂草生长旺盛、土壤肥沃的农田;2. 除草剂:10%草甘膦水剂、50%乙草胺乳油、25%敌草快水剂;3. 工具:喷雾器、铁锹、尺子、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实验:将实验地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除草剂,对照组不喷施除草剂;2. 除草剂施用方法: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除草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于杂草上;3. 观察记录:在喷施除草剂后,每天观察杂草的生长状况,记录杂草死亡、生长情况,以及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甘膦水剂:喷施后3天,杂草开始枯萎,5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草甘膦对杂草的灭效较好,但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宜长期使用;2. 乙草胺乳油:喷施后2天,杂草开始枯萎,4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乙草胺对杂草的灭效较好,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抑制作用较弱,适合长期使用;3. 敌草快水剂:喷施后2天,杂草开始枯萎,5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敌草快对杂草的灭效较好,但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存在差异,草甘膦、乙草胺、敌草快均能有效去除杂草;2. 除草剂的选择应根据杂草的种类、生长状况、土壤、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3. 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
五、实验讨论1.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杂草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喷施;2. 除草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土壤、水源、生态环境造成污染;3. 在杂草去除过程中,应结合人工除草、物理防治等方法,提高除草效果,降低除草成本。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除草剂对农田杂草的除草效果,为农田杂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除草剂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除草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田:选择一块肥沃、杂草生长旺盛的农田作为实验田。
2. 除草剂:分别选用以下四种除草剂进行实验:- A:百草枯- B:草甘膦- C:精喹禾灵- D:氯氟吡氧乙酸3. 实验仪器:喷雾器、尺子、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将实验田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相等,分别标记为A、B、C、D。
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喷洒A、B、C、D四种除草剂。
2. 喷洒方法: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除草剂溶液,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实验田内。
3. 观察记录:在喷洒除草剂后,每隔5天观察一次杂草的生长情况,记录杂草的死亡率和生长状况。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除草剂 | 死亡率(%) | 生长状况 || ------ | -------- | -------- || A | 80 | 生长缓慢 || B | 95 | 生长停止 || C | 85 | 生长缓慢 || D | 90 | 生长缓慢 |2. 结果分析:(1)百草枯(A):死亡率较高,但杂草生长速度较慢,说明百草枯具有一定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但效果不如草甘膦。
(2)草甘膦(B):死亡率最高,杂草生长停止,说明草甘膦对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
(3)精喹禾灵(C):死亡率较高,但杂草生长速度较慢,说明精喹禾灵具有一定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但效果不如草甘膦。
(4)氯氟吡氧乙酸(D):死亡率较高,但杂草生长速度较慢,说明氯氟吡氧乙酸具有一定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但效果不如草甘膦。
五、结论1. 草甘膦(B)对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死亡率最高,生长停止。
2. 百草枯(A)、精喹禾灵(C)、氯氟吡氧乙酸(D)对农田杂草具有一定的抑制生长作用,但效果不如草甘膦。
一、实验背景杂草是农田、果园、茶园等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它们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光照等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杂草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本实习旨在通过实验,了解杂草的生长规律、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杂草的生长规律、危害特点。
2. 掌握杂草防治的常用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杂草防治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田杂草种子、小麦种子、土壤、肥料、农药等。
2. 实验方法:(1)杂草种子繁殖实验:选取不同品种的杂草种子,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条件下,观察杂草的生长情况。
(2)杂草危害实验:将小麦种子与杂草种子混播,观察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3)杂草防治方法实验: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观察不同方法对杂草的防治效果。
(4)杂草防治效果评价:通过调查杂草密度、高度、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1. 杂草种子繁殖实验(1)实验分组:将不同品种的杂草种子分为A、B、C三组,每组50粒。
(2)播种:将杂草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中,覆盖1cm厚的细土。
(3)观察:定期观察杂草的生长情况,记录杂草的生长速度、高度、叶色等。
(4)结果分析:A组杂草生长速度较快,高度较高,叶色较绿;B组杂草生长速度适中,高度适中,叶色较淡;C组杂草生长速度较慢,高度较低,叶色较黄。
2. 杂草危害实验(1)实验分组:将小麦种子与杂草种子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条件下。
(2)播种:将混合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中,覆盖1cm厚的细土。
(3)观察:定期观察小麦和杂草的生长情况,记录杂草密度、高度、产量等。
(4)结果分析:在化学防治条件下,小麦产量较高,杂草密度较低;在生物防治条件下,小麦产量适中,杂草密度较高;在农业防治条件下,小麦产量较低,杂草密度较高。
3. 杂草防治方法实验(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对杂草进行喷洒,观察防治效果。
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田间试验报告一、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的生产效益逐渐提高。
然而,杂草的生长依然是制约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除草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种类除草剂在玉米田苗期的除草效果,为合理地选择玉米田苗后除草剂提供参考。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材料:本试验使用的材料包括玉米(品种:XX),不同种类的除草剂(A、B、C)和相应配套的喷雾器材。
2.方法:(1)试验区划:将试验田均匀划分为1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m²。
(2)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每个小区随机选取一种除草剂进行处理。
(3)处理方法:苗后10天,每个小区进行相应的除草剂喷雾处理,除草剂用药量按照说明书建议进行稀释。
(4)观测指标:对每个小区进行除草剂喷雾处理后,每隔5天观察小区内的杂草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杂草的数量和高度。
三、结果与分析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苗期杂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所有除草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数量明显减少。
2.除草剂A的除草效果最好,使用后小区内杂草数量明显减少,且杂草的高度也较低。
3.除草剂B和C的除草效果相对较差,小区内杂草的数量和高度相对较多。
4.除草剂的使用过量会对玉米苗期产生一定的伤害。
喷药量过大时,玉米苗叶片上出现烧伤现象,直接影响了玉米苗的生长和发育。
5.不同除草剂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对杂草的抑制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玉米田的实际情况和杂草种类进行综合考虑。
四、结论在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田间试验中,除草剂A的除草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玉米田的产量。
除草剂B和C的除草效果相对较差,对田间杂草的抑制效果较弱。
因此,建议在玉米田苗后使用除草剂A进行除草处理。
此外,除草剂使用过量会对玉米苗期产生伤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建议进行药剂稀释和喷洒操作。
实验一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一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本实验方法适用于除草剂防治果园及非耕地杂草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
一、实验目的学习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过程,掌握除草剂田间试验设计和评价药效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供试作物:果树品种和砧木在当地应具代表性的常规品种,如柑桔等;试验对象:各种有代表性的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等种群;供试药剂:试验药剂10%草甘膦SL;对照药剂:2.实验仪器喷雾器,水桶,移液管,量筒,烧杯,天平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田间试验设计本试验设试验药剂10%草甘膦SL(2250 g a.i./hm2)、中(1500 g a.i./hm2)、低(975 g a.i./hm2)3个剂量,对照药剂20%百草枯SL 750 g a.i./hm2,另设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每小区间50 cm隔离带,随机区组排列。
2.施药方法采用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操作压力0.3~0.4 MP a,喷孔口径0.8 mm)施药,药液用量为675 L/hm2。
施药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确保用药后24 h不遇降水。
记录用药时的日期和时间,以及杂草和果树两者的生长状态(萌芽、生育期)。
3.调查方法用绝对值法或估计值法记录小区的杂草种群量,如杂草种类、杂草株数、覆盖度或杂草重量等,并详细地描述造成杂草伤害的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以准确说明药剂作用方式。
(1) 绝对值调查法调查每种杂草总株数或重量,对整个小区进行调查或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3~4个点,每点0.25~1 m2进行抽样调查。
(2) 估计值调查法每个药剂处理区同邻近的空白对照区或对照带进行比较,估计相对杂草种群量,包括杂草群落总体和单种杂草,可用杂草数量、覆盖度、高度和茁壮长势(例如实际的杂草量)等指标,其结果可用简单的百分比表示(0为无草,100 %为与空白对照区杂草同等),也可等量换算成杂草防除百分比效果(0为无防治效果,100%为杂草全部防治),还应记录空白对照区或对照带的杂草株数覆盖度的绝对值。
除草剂药害试验设计(一)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试验来验证以前所出的肥料事故是否由于除草剂残留造成的。
二、实验材料含有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的除草剂,公司生产有机肥的,大棚的西红柿苗、黄瓜苗、辣椒苗。
三、实验步骤1、取公司生产有机肥的三十斤,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十斤。
2、分别把含有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的除草剂分别喷洒在三组有机肥上,使有机肥全面粘满药液。
3、把含有除草剂的有机肥按同等量分别施在大棚的西红柿苗、黄瓜苗、辣椒苗上各十棵。
四、实验结果记录每天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记录作物用肥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分析2012年10月24日除草剂药害试验(二)把含有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的除草剂分别按产品用量直接喷在大棚的西红柿苗、黄瓜苗、辣椒苗上,观察并且记录作物直接接触除草剂所产生的症状是否与用出现事故的肥料所产生的症状一样。
附:1、百草枯百草枯又称对草快、克芜踪,我国台湾省称巴拉刈。
本产品有二氯化物和双硫酸甲酯盐两种,百草枯,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吸作用。
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
对非绿色组织没有作用。
在土壤中迅速与土壤结合而钝化,对植物根部及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
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口服中毒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
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季胺盐类除草剂。
有效成分对叶绿体层膜破坏力极强,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很快中止,叶片着药后2-3小时即开始受害变色,克芜踪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绿色组织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但无传导作用,只能使着药部位受害,不能穿透栓质化的树皮,接触土壤后很容易被钝化。
不能破坏植株的根部和土壤内潜藏的种子,因而施药后杂草有再生现象。
2、草甘膦是灭生性芽后除草剂该药剂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有机磷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农药标准:1.有效成分2.三证3.生产名4.剂型5.使用方法6.标志带7.图文标志8.公司名称(这8项选填进农药标准一列,有就写没有就不写)
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组长:芮子茗
组员:孙亚杰林万里李黎阳刘焱晖何根
试验目的
对除草剂的鉴别与物理鉴定,对不同除草剂的田间药效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那种药剂效果最好。
材料及仪器
试验材料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克/升克无踪水剂;50%乙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57%2-4滴丁酯乳油;200克/升百草枯水剂(某公司);200克/升百草枯水剂(先正达);苄.乙可湿性粉剂(14%乙草胺;4%苄嘧磺隆);金炫风可溶粒剂(%草甘膦);%2甲4氯钠可湿性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苄.丁可湿性粉剂;75%英斧水分散剂;闲锄乳油(5%精喹磺隆);8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秀.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2甲4氯钠;60%秀灭净;%唑草酮);除草添加净;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药剂特点
试验器材
手动式喷雾器;烧杯;量筒;移液管;
内容
试验时间:2016年1月10号
试验地点:海南大学实验楼附近荒地
试验条件:实验地多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有少量阔叶杂草共存。
从所提供的药剂中选择四种中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剂
所选材料
试验供试除草剂:
试水后经计算每4平方米需要200mL药液
1亩=平方米
经过换算,我们需要的药剂量是百草枯、 2,4-D、草甘膦、敌草隆以及200mL水作为对照组
根据以上条件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所处理的药剂有5种,重复四次,根据统计知识列表如下:
接近100平方米的试验田分成20个4平米的小区,同时也设置相应的保护行。
1.统计每个小区的杂草株数,并记录各个小区的长势。
2.按照上图的方案结合试验田地形施药
3.经3-5天后观察并记录小区杂草长势,并依次统计死亡株数和剩余株数。
4.施药前调查杂草基数(五点取样法)
5.进行施药前、施药后3天、5天进行三次观察并记录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株防效。
株防效=【1 -(防治区防治后株数×对照区防治前株数/防治区防治前株数×对照区防治后株数)】×100%
记录数据,计算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