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通信电缆的结构、类型及参数
- 格式:pptx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3
电线电缆设计依据第1章、电线电缆分类• 电气装备用电缆用做电气装备的连接线,有内部接线或外部接线• 电力电缆又称力缆,用于传输电能:常做地下敷设(城市电力传输).•架空线〔裸电线〕又称裸电线,用于专输入电能;常做架空敷设,本钱低.• 通讯电缆用于传输入电信号;常敷设于地下或架空。
• 漆包线〔绕组线〕又称绕组线,用于电机绕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光织光缆用于传输光信号,因具有低衰减性能,常用作长途通讯的主干线。
第2章、电线的常规设计依据电线电缆的各种标准-国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 美国保险商实验所标准UL。
• 美国军用标准MIL-C-17G。
• 日本工业标准JIS等。
• 德国工业标准DIN。
• 英国国家标准BS。
•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
• 澳洲标准AS-国内标准•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T####-####,GB####-####。
• 中华人民##国通讯行业标准YD/T####-####。
• 中华人民##国机械行业标准####-####。
• 中华人民##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企业标准•企业制订的演示文稿有关省市部门批准的各类企业标准。
客户规格书或实样客户提供的各种产品技术规X,条件与规格书,或是电线各种实样。
客户提出的技术要求-电线使用温度,电压等级要求。
• 使用温度是60℃,80℃,90 ℃,105 ℃,125 ℃,150 ℃, , 200 等级;使用电压等级(要求是低压还是高压)-电线敷设与使用环境要求• 首先要告知所需电线的使用场合与用途情况。
• 有否耐热、耐寒、耐油、耐化学溶剂、耐辐射、防水等特殊性能要求,如用在室外敷设,还要耐日光与耐紫外线的性能要求等。
•电线在敷设和使用中有否经常受较大机械力作用 (如拉伸和挤压 )。
• 电线在使用中要经受频繁移动和弯曲的要求,那么电线要求柔软,弯曲性能要好。
-电线加工时的要求• 电线加工一般有注塑和装配 2种,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 经常会有一些特殊要求 ,如附着力,线径公差要求;加工时电线要浸锡或焊锡用,那么需要采用镀锡导体的电线;如有注塑工艺要求,电线外护套要求结实圆整一些(不可用挤管式)。
第2章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介绍各种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数据传输方式,掌握数据交换技术,掌握差错控制技术;熟悉多路复用技术,了解传输介质,了解数据编码技术。
理解数数据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1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
1.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属性和特性的描述,可以是对事物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事物与外部联系的描述。
信息是字母、数字、符号的集合,其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
2.数据数据是指数字化的信息。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或者说数字化的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载体。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的值是离散的,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模拟数据的值是连续变换的量,如身高、体重、温度、气压等。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
3.信号数据通信中,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因此数据只有转换为信号才能传输。
信号是运输数据的工具,是数据的载体,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使数据能以适当的形式在介质上传输。
从广义上讲,信号包含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消息。
信号从形式上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上连续不间断,数值幅度大小也是连续不断变化的信号,如传统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
数字信号指的是在时间轴上离散,幅度不连续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1或0表示,如计算机数据、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
4.信道信道是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到的一个通路,它一般有传输介质(线路)和相应的传输设备组成。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道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通路。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1.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
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 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 .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ar n ar n r n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21⎪⎩⎪⎨⎧≥<⎥⎥⎦⎤⎢⎢⎣⎡⎪⎭⎫ ⎝⎛∆-=ar n a r a r n r n cm α 3.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NA 是如何定义的?两者有何区别?它是用来衡量光纤什么的物理量?答: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 2sin 10∆==n NA φ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 ()() 20-0s i n220∆===n n n NA c φ两者区别: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是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只与纤芯内最大的折射率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
数值孔径是衡量光纤的集光能力,即凡是入射到圆锥角φ0以内的所有光线都可以满足全反射条件,在芯包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将光线束缚在纤芯中沿轴向传播。
4.简述光纤的导光原理。
答:光纤之所以能够导光就是利用纤芯折射率略高于包层折射率的特点,使落于数值孔径角)内的光线都能收集在光纤中,并在芯包边界以内形成全反射,从而将光线限制在光纤中传播。
光缆接续测试培训资料第一章光纤的种类和特性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外径125~140μm,芯径3~100μm.光纤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条件下,以低损耗、小失真地将光信号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一、光纤的分类:按传输模式分为(1)单模;(2)多模.按使用材料(1)石英光纤;(2)全塑料光纤;(3)氟化物光纤;(4)重金属氧化物光纤.按传输的光波长分为(1)短波长光纤(0.8~0.9μm);(2)长波长光纤(1.3~1.6μm);(3)超长波长光纤(2μm以上).二、光纤的特性1、传输特性(I)损耗特性:(1)吸收损耗:分固有吸收和杂质吸收(2)散射损耗: 分固有散射和结构不定态散射(3)辐射损耗(II)带宽特性:(1)多模:模式畸变、材料、结构色散(2)单模:材料色散影响2、光纤的温度特性:光缆温度特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光纤芯线值量.温度变化对光纤芯线影响最大的损耗特性,主要是光纤受到轴向压缩力的作用而产生微弯,使光纤损耗增大.改进方法主要是合理设计光纤结构,选择合适塑料材料,改进工艺.3、机械特性在光纤机械特性中,用户最关心抗拉强度. 光纤抗拉强度600g以上.第二章铁路长途通信光缆一、分类:按敷设1、直埋光缆;2、管道光缆;3、架空光缆;4、水底光缆;5、室内光缆按结构(1)紧结构光缆:1、层绞式;2、单元式层绞合;3、紧带结构(2)松结构光缆:1、单芯松套管层绞合;2、松管内多芯单元式3、螺旋骨架式二、单模光缆命名方法:光缆型号根据国标GB7424-87规定,总起来其型号由光缆型式和规格组成。
(1)光缆的型式由五部分组成:I II III IV V| | | | |分类加强构件派生(形状、特性)护套外护层(2)光缆的规格由五部分七项内容组成:I II III IVa bb cc V| | | | | | | 光纤数量光纤类别光纤主要尺寸参数使用波长损耗常数模式常数适用温度第三章光纤接续影响光纤接头特性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接头增加光纤损耗;二是接头影响强度变坏。
通信电缆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第一章通信线路器材检验第二章通信杆路测量第三章通信杆路建筑第四章通信杆路加固第五章架空电缆的敷设第六章管道电缆的敷设第七章埋式电缆的敷设第八章墙壁和室内电缆的敷设第九章分线设备的安装第十章通信线路的引入装置第十一章通信线路的修理与拆除第十二章全塑电缆的敷设第十三章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第十四章全塑电缆接头封合第十五章全塑电缆分线设备和交接箱的安装第十六章全塑电缆的成端制作第十七章全塑电缆充气设备安装及堵塞第十八章全塑电缆施工障碍的处理第十九章电缆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第二十章电缆改接与割接第二十一章通信电缆工程验收第一章通信线路器材检验1.1一般要求1.1.1 对工程所需用的器材品种、规格、格式、数量进行核对;对器材质量进行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对电缆及分线设备应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1.1.2 有出厂证明书的材料,应该核对其证明书所列内容是否符合其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1.1.3器材规格质量不合格者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器材有一般问题可经修复合格后再使用。
1.1.4对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以便对不合格器材进行检查和处理。
1.2 电杆检验要求:1.2.1 水泥电杆a.水泥电杆的长度、梢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b.水泥电杆表面应光滑、平直。
每米长度的局部麻面和黏度应小于5%。
c.水泥电杆木模结合处不应漏浆。
如有漏浆,其深度应小于混凝土保护层,每处漏浆,其深度应小于混凝土保护层,每处漏浆连续长度不应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应大于杆长的10%;杆身两侧磨和缝漏浆的对称搭连长度不应大于100mm。
d.杆梢、杆根不应有碰伤和漏浆。
如有碰伤和漏浆,其长度不应大于周长的1/4,纵向长度不大于50cm时,可修补后再用。
e.水泥电杆杆身不应有纵向、环向裂缝;但小于0.03mm的网状、龟裂、水纹等不在此限。
f.水泥电杆表面、空腔内不得有露钢筋和混凝土脱落。
杆身的混凝土应质地坚实,不空鼓,强度应符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2—2001 neq ISO/IEC 11801:1999 代替YD/T926.2—1997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综合布线中的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子系统用电缆、光缆的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工作区和接插软线用对称软电缆的附加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综合布线用对称电缆、光缆的设计、生产与选用。
本部分不包括某些应用对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的特殊要求。
本部分中各类电缆的最高传输频率分别为:3类16 MHz4类20 MHz5类100 MHz5e类100 WHz,且支持双工应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51.1-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4909.2-1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GB 5023.2-1997 额定电压到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GB 6995-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GB/T 12357-1990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12666-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GB/T 13993.3-2000 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的要求GB/T 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 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B/T 17737.1-2000 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837-1996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YD/T 838.1-1996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YD/T 838.2-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YD/T 838.3-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3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YD/T 838.4-1997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YD/T 926.1-200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规范IEC 61156-1:2001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ITU-T O.9:1999 确定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装置3 定义本部分的定义见YD/T926.l。
CTS-650对称数字通信电缆测试系统用 户 手 册上 海 电 缆 研 究 所 用户选定系统频率350MHz750MHz 750+1200MHz前 言非常感谢您选择、使用上海电缆研究所研制生产的CTS系列对称数字通信电缆测试系统,本产品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制开发,性能指标达到或者超出国外同类型测试设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我们将竭诚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为您提供高效、高质的测试设备,同时带给您完善的技术支持和便捷的售后服务。
我们以“SECRI--先进、安全、可靠、满意的标志”作为我们公司的质量方针,同时“以科技优势为依托,大力开展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发展成为行业中有规模、有实力的制造商,并保持在行业中技术领先地位”的公司经营理念,为您带来我们的承诺。
欢迎您的随时垂询,联系方式:服务咨询 86-21-65491166技术支持 86-21-65491166传 真 86-21-55620082网 址 电子信箱********************公司名称 上海电缆研究所赛克力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地 址 上海市军工路1000号邮 编 200093本手册介绍了CTS-650对称数字通信电缆测试系统的用途、性能特点、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帮助您尽快熟悉和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
为方便您正确、熟练使用该设备,并得到满意的测量结果,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手册指导操作。
本手册中说明均以350MHz测试系统为例,750MHz、750 +1200MHz测试系统请参照测试软件或见手册中注意事项。
手册中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用户批评指正。
并敬请用户、专家等人士在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或有良好的意见和建议,请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不甚感谢!编者2009.1目 录第一篇技术原理篇 (1)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技术说明 (3)第一节技术参数 (3)第二节测试原理 (4)第三节自动测试原理图 (6)第三章硬件说明 (7)第一节整机外形 (7)第二节系统连线 (8)第二篇测试使用篇 (9)第四章用户必读 (10)第一节初始检查 (10)第二节样品准备 (10)第三节电缆的安装 (12)第五章软件使用 (15)第一节软件结构 (15)第二节测试软件界面 (16)第三节菜单栏 (16)第四节工具栏 (20)第六章测试 (21)第一节测试前的注意事项 (21)第二节进入测试程序 (23)第三节准备测试 (23)第四节测试进程界面 (28)第五节浏览测试结果 (30)第三篇系统配置篇 (33)第七章系统的校准 (34)第一节标定测量概述 (34)第二节执行系统标定 (34)第三节标定重要提示 (39)第四节标定重要提示 (45)第八章标准编辑器 (46)第一节浏览标准 (46)第二节标准编辑按钮 (47)第三节新建标准 (48)第四节编辑标准 (50)第九章系统管理 (56)第四篇异常处理篇 (60)第十章测试异常处理 (61)第一篇技术原理篇第一章概述由于对称数字通信电缆在局域网中愈来愈广泛的使用,以及局域网本身的迅猛发展对通信电缆提出的苛刻的性能要求,使电缆生产厂家愈来愈重视电缆的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