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5
药剂科季度工作汇报百度7篇2021医院药剂科工作总结篇一2023年工作即将结束,这一年中,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个人的业务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现将这一年的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1.药品管理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管理精麻药品,做到帐物相符;认真查对药品效期,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积极防止过期药品产生;日常药品养护,对贵重药品、精麻药品、易变药品等进行定期巡检,减少差错发生;联系科室与临床人员,及时请领药品,保证临床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让患者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
2.药品调剂住院药房病区取药多、处方医嘱多,故药品调剂工作要求我们要特别认真、细心,不能在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轻则经济受损,重者就会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医院的经济、声誉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业务学习本人自知在医院药剂方面工作经验的缺乏,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需要加强学习。
因此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充电,顺利通过了卫生专业资格药学(师)考试。
总之,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主动服务意识欠缺;药品管理的工作不到位;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等,都是我有待改进的问题。
在新的一年中,我要努力做到戒骄戒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积累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剂科工作总结篇二2023年工作即将结束,药剂科在院班子重视和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上下一心,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并且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在医务科、质控办的配合支持下,每季度对我院使用量较大的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西丁、生脉(含参麦、参附)注射液、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新农合预警管理药品等,累计抽查归档病历840份、门诊处方4000张,通过专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公示,并督促整改,对不合理使用的药品采取限制使用、暂停使用乃至停止使用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19年第三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整改报告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科室讨论主持人:XXXX主任医师参会人员:XXX院医师,XX护士长谈论内容:XX医师:汇报第三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工作点评结果及点评总结,其中两腺外科存在1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超时;肝胆外科抽查结果均为1例住院医师越级使用头孢替安,1例头孢曲松钠超说明使用,1例头孢替安使用剂量大。
综合本次检查,较上季度明显改善,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应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及使用说明的理论学习,严格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借此会议,望大家互相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XX主治医师:本次抽查中发现一例越级使用头孢替安,头孢替安为限制级用药,为主治及主治以上使用,本人理解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使用前汇报上级医师病情,但未使用上级医师工号下达使用,下一步需要谨慎下达医嘱;此外头孢替安用量使用不规范,存在习惯性用药,忽视查阅药品说明,造成用药过量或使用不规范,下一步将认真仔细学习药品使用说明。
XXX主治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所有医师务必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执行,既保障患者得到合理规范治疗,又能夯实我科医疗治疗。
XXX副主任医师:本季度抗菌药物使用较前明显好转,经过上季度积极培训学习,大家对于抗生素规范使用均有提高,但我科室存在急性乳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诊患者,入院后出现菌血症,值班医师须立即升级抗生素,存在值班医师使用权限受限问题,建议与药学部沟通,对急诊患者开放值班医师限制级用药权限。
XXX主任医师总结:1.对主治及主治以下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培训;2.对科室内常用抗生素使用说明,进行认真贯彻学习;3.使用抗菌药物前,积极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尽量使用头颈部、乳腺手术一二代头孢;肝胆胰一二代头孢,加入甲硝唑;一代为头孢唑啉,二代为头孢呋辛;4.组织全科室学习,最新版抗菌药物应用使用规范;。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菌耐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新型“超级细菌”的出现,为滥用抗菌药物再次敲响了警钟。
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2010年1月1日至3月31日住院患者的病历。
运用电子病例系统,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院病历内科200份、外科200份。
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方案”填写相关项目。
内科填写项目有: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有无感染性疾病、有无手术、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目的、疗效,抗菌药物通用名称、使用时间,有无病原学检查,有无药物敏感试验等。
外科填写项目有:除内科填写项外有手术名称、手术切口等级、手术时间、术前中后有无使用抗菌药物等。
2结果2.1基本信息男192例、女208例;年龄29天~81岁。
2.2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2.2.1基本情况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94份,使用率为48.5%;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感染76份,用于预防感染118份;其中,内科有应用抗菌药明确指征57份,无明确指征19份;外科有预防用药指征98份,无预防用药指征21份。
使用特殊抗菌药51份,使用非特殊抗菌药143份。
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22份,送检阴性19份,未送细菌学检查35份。
2.2.2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单一用药10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54.64%;二联用药58例,占29.90%;三联用药18例,占9.29%;四联及以上用药12例,占6.19%。
2.2.3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小时24例;25~48小时58例;49~72小时70例;74小时及以上42例。
3讨论近年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使致病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许多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敏感性不足20%。
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全球耐抗菌药物感染发病率上升,使一度可以治疗的疾病难以治愈,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及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总结分析:
2013年4—6月份19例一类手术切口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连用、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为%,使用抗菌药物频率居第一位的为一代头孢(头孢替唑等%)。
单一用药占%,二联用药占%,无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
切口甲级愈合19例,切口感染0例,预防用药时间最短一天,最长七天。
平均用药4天。
术前—2小时用药比例为%。
结论: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比较有所好转,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用药档次也相对降低,按规定术中给药比率上升,用药时间相对持平。
但通过监测仍发现一些不足:
1.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规定用药比率。
2.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仍偏长,未按指导原则用药。
改进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经常召开相关会议,感染科特别关注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务科联合进行干预,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主任会议,院周会议进行反馈,并进行督导检查,达到持续改进。
感染管理科。
年第季度抗菌药物双十分析:(一)双十排名:表年第季度抗菌药物销售排名注:“外”指当月排名在名之外(二)前十名用药分析:说明:、每种药的特点按照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等总结;、建议使用范围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号文件)以及其它相关指南总结;、每种药物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根据年第季度病历评价及处方点评结果总结。
、头孢西钠针表头孢西丁钠处方量前位医生排名及用途1)头孢西丁的特点:头孢西丁为二代头霉素类抗菌药,对菌、菌及厌氧菌均有效。
对菌及菌的抗菌作用强度比头孢呋辛弱倍。
易于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细菌产酶(β内酰胺酶的一种,细菌产量极大导致抗菌药物无效)而耐药。
2)头孢西丁建议使用范围:菌、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疗用药;有菌、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可能时的经验用药;需要预防菌、菌及厌氧菌感染的手术预防用药3)第季度头孢西丁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心脏外科及心脏介入术预防用药不应当使用(各心外科、科),属于不合理用药;、科无厌氧菌感染风险(非消化道)手术的预防用药(科),部分情况下使用不合理;、科临床使用中无厌氧菌感染风险(非口腔、无脓腔)时使用(科),属于不合理使用;、科治疗用药多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由于较少有厌氧菌感染(科),经验用药不合理。
、头孢西丁与抗厌氧菌联用(重复用药,属超常);、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预防用药使用头孢西丁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头孢呋辛联合甲硝唑类似,但相对价格较高、头孢孟多酯钠针表头孢孟多酯钠处方量前位医生排名及用途1)头孢孟多酯的特点:头孢孟多酯为二代头孢菌素,对菌、菌均有效,但作用强度均低于头孢呋辛,而且易于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等产酶而耐药。
头孢孟多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时需要经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征求意见稿)》第二版将其从目录中删除.2)第季度头孢孟多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头孢孟多不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首选药物(心脏手术首选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临床使用时未经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会诊同意,分级管理中属于越级使用;、陈文宽为初级职称,不应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属于越级使用。
医院2021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 DDDs/百床·天情况说明及整改报告模板省药事质控中心:我院2021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3.4DDDs/百床·天,超过了国家规定值,现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做自我调查说明。
一、自查情况:1、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2、部分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偏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对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做出评估,未能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3、部分患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
4、存在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的情况,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未能做到根据感染部位、年龄、既往史、用药史、住院史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导致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延长。
5、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疗程偏长的情况。
6、存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未依据抗菌药物的代谢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用量。
二、自查整改报告: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的控制感染,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制定以下整改措施: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
2、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我院临床药师每月定期对病区医嘱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上报医务科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使用量、使用金额前十的抗菌药物进行公示。
3、认真落实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要求临床药师每周不小于3次的临床药学查房,对重点病人进行药学监护,如发现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讨论,并做好记录。
4、努力规范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高危因素、疗程适当,杜绝无适应症用药、长期用药、联合用药的习惯。
5、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医院考核制度。
医院感染季度总结(优选7篇)医院感染季度总结(精选篇1)在这一年来,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本科室各级护理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及目标,现总结如下:1、科内工作人员每季度学习院感相关知识,每季度进行院感总结,每周进行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和培训。
院内感染知识考核合格,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限制参观人数,规范着装。
2、加强各种用物,各项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等质量工作。
⑴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⑵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吸引管用后毁形处理,毁形率达100%、⑶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液体不得超过24h。
⑷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感染手术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在消毒灭菌。
⑸止血带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周2次以上监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共监测240次,合格并有记录。
⑹无菌持物钳使用干包,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不超过4h,同台手术做完清洗晾干后送高压灭菌备用,戊二醛熏箱每周清洁,保养,每半月更换一次戊二醛。
⑺手术间内物体表面及地面用500g/L84液湿式擦拭在术前及术后,手术间空气在术前术后紫外线照射各1h并有记录。
每季度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一次,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灯管。
⑻手术人员每月做手指细菌培养1次,手术间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共做24次,均无超标。
手指细菌培养共做24人次,均合格。
⑼无菌手术与非无菌手术分室做,不得不同室做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非无菌手术,连台手术严格刷手洗手,更换无菌手术衣及手套。
⑽无菌包包布干净,无洞,内放化学指示卡,外贴3M带,使用前检查消毒无菌合格方可使用。
⑾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及时。
做的相对不足之处有:①部分工作人员戴口罩不够规范,有露出鼻子现象,②术后整理欠到位,存在有吸引瓶内未清洗干净,无菌持物钳关节处存在污垢,③紫外线消毒时间累计错误,④小包布有时较脏,未能做到及时更换,清洗。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及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总结分析:
2013年4—6月份19例一类手术切口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连用、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为89.5%,使用抗菌药物频率居第一位的为一代头孢(头孢替唑等78.9%)。
单一用药占84.2%,二联用药占5.2%,无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
切口甲级愈合19例,切口感染0例,预防用药时间最短一天,最长七天。
平均用药4天。
术前0.5—2小时用药比例为78.9%。
结论: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比较有所好转,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用药档次也相对降低,按规定术中给药比率上升,用药时间相对持平。
但通过监测仍发现一些不足:
1.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规定用药比率。
2.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仍偏长,未按指导原则用药。
改进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经常召开相关会议,感染科特别关注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务科联合进行干预,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主任会议,院周会议进行反馈,并进行督导检查,达到持续改进。
感染管理科
2013.7.5。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齐齐哈尔建华医院临床药学组2017年04月--2017年06月一、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药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庆大霉素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西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四环素、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二、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针对表皮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针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克林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供依据。
结果:(1)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针对大肠埃希菌以上抗菌药物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4)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30%抗菌药物,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四、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23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临床路径季度总结1自1月起我院各科统一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起至3月,全院内外妇儿等共有1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有急性阑尾炎、腹沟股疝、胫骨平台骨折等共31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根据各科室上报数据统计,三个月来共有302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有97例存在变异情况,变异率为32.12%,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共有46例,退出率为15.23%,临床路径完成率为84.77%。
路径依从性分析:心内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和糖尿病科甲亢,以及神经内外科医生对路径的依从性较低,其他病种医生、患者的依从性总体尚可,但也存在小的差异。
说明大多数医生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是满意的。
入组病人变异情况分析:单从数据看变异率尚可(32.12%),实际情况远高于此,可能与医生对变异的理解和记录、统计不到位有关;住院患者总人数统计不合理,部分医师对此理解不到位,未能将纳入路径病种的住院病人统计,而是将科室总住院患者统计,暂未能统计入路径率。
卫生经济学指标:单病种次均总住院费用:与未入路径管理的其他病种以及同一病种相比无明显降低。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路径管理工作;一是提高医师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加强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三是加快信息化进程,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科学分析路径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客观数据,四是加强各学科、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疗效。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我科卵巢良性肿瘤为临床路径病种,本季度我科入临床路径例数8人,其中1例因术中盆腔黏连较重,渗血较多变异,其余7例均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现将7例总结如下:项目1月份(无)2月份(2例)3月份(5例)平均住院天数(天)无55.6平均住院总费用(元)无4169.993905.26诊疗效果无痊愈痊愈综上数据可以看出,自第一季度临床路径管理中,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成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稍增加,但在标准住院日内;此外我科临床路径治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甲级切口愈合率,住院患者满意率可达100%;术前检查项目选择合理。
2012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为了掌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综合分析。
全面评价2012年下半年住院手术患者、住院非手术患者及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有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提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5%。
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一联使用抗菌药物为59.37%,二联使用抗菌药物为25%,三联使用抗菌药物为3.13%。
在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预防用药为12.5%,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为5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为18.75%。
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实际应用的抗菌药物(包含滴眼剂、软膏等外用制剂以及抗真菌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单位DDD/100人天)是43.39,高于卫生部规定的综合医院抗菌药物药物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的要求。
2012年下半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3抗真菌药5 氨基糖苷类 3.32 7.606 头霉素类 3.18 7.287 硝基咪唑类 3.04 6.968 林可霉素类 1.91 4.379 大环内酯类 1.14 2.6110 四环素类 1.04 2.3811 β-内酰胺酶抑制药0.92 2.1112 磺胺类0.04 0.0913 糖肽类0.02 0.05四季度各类抗菌药物强度及构成比序号分类AUD 构成比(%)1 头孢菌素类9.8 29.862 头霉素类 5.21 15.873 喹诺酮类 3.43 10.454 青霉素类 3.34 10.185 抗真菌药 2.78 8.476 硝基咪唑类 2.61 7.957 大环内酯类 1.5 4.578 氨基糖苷类 1.26 3.849 四环素类 1.04 3.1710 林可霉素类0.89 2.7111 β-内酰胺酶抑制药0.83 2.5312 糖肽类0.06 0.1813 磺胺类0.06 0.18100%四、12根据我院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性,同时依据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1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4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3%。
2、病原微生物检测较低。
仍存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
3、预防用药过多。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有的外伤仅为软组织挫伤予静脉应用抗菌药物,且有的用药时间长达一周。
4、个别病例给药次数不合理。
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给药一次,未按要求分次给药。
二、整改措施1、临床药师参与各科室查房,正确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临床科室应加强检验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确掌握标本留取及运送方法,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
3、改善病区环境,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同时也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4、继续加强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各科室可利用早会组织学习。
药剂科 2012-1-261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4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3%。
2、病原微生物检测较低。
仍存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
3、预防用药过多。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有的外伤仅为软组织挫伤予静脉应用抗菌药物,且有的用药时间长达一周。
4、个别病例给药次数不合理。
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给药一次,未按要求分次给药。
二、整改措施1、临床药师参与各科室查房,正确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临床科室应加强检验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确掌握标本留取及运送方法,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
3、改善病区环境,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同时也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4、继续加强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各科室可利用早会组织学习。
药剂科 2012-4-28。
XXXXX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XX市卫生局医政处: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长卫综〔2011〕12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并结合我院实际,于20XX年6月28日已制定《XXXXX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按照《XXXXX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现将专项整治工作及20XX年4-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药械科,负责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控制指标、整治重点内容和合理用药考核及奖惩措施等,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制,并不断整改提高,使抗菌药物应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健全制度,签责任状结合国家卫生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制度》、《合理用药评估制度》以及《处方点评制度》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规定了相关的控制指标和责任追究,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多管齐下,强力推进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卫生部相关文件,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认识,引导自觉规范诊疗行为。
2、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通过HIS系统平台对我院所有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并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级别,严格限定不同级别的医师的用药处方权限。
如紧急情况确需越级使用的,则处方量不得超过1天用量,并在24小时内完成必要的审批手续,以此规范临床用药程序。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按DDDs计)
药物名称 1月 2月 3月 DDD数 排名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229.2 354.8 356.8 940.8 1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311.75 256.5 354.4 922.65 2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338.23 251.97 296.47 886.67 3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247.57 260.93 294.04 802.54 4
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橼二氢钠 336 120.55 102.8 559.35 5
注射用青霉素钠 127.81 111.06 99.31 338.18 6
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181 117.19 26.47 324.66 7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89.6 98.72 135.2 323.52 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37.04 74.8 57.09 168.93 9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 72.69 51.77 124.46 10
二、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二级医院指标 1月 2月 3月
抗菌药物注射剂型累计DDD数
2003.07 1746.39 1845.1
抗菌药物口服剂型累计DDD数
69.75 30.64 33.96
5、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元)
49123.14 22786 25832.4
6、药品总金额(元)
1161410 799257 825585
7、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
4.23% 2.90% 3.10%
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 29.43% 19.42% 23.70%
9、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40% 42% 34% 23%
1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39.10% 41.75% 43.28%
1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40DDD 25.07 30.52 30.76
12、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30%(B) 25% 13% 29%
1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我时间控制在术前
30分钟至2小时内比例(%)
21.25% 24.10% 38.70%
1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
超过24小时比例(%)
25.00% 13.00% 29.40%
15、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
数(天)
1 1 1
16、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
送检率(%)
>40% 28.43 38 29.3
17、接受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
检验样本送检率(%)
>40%(C)
>50%(B)
59.65 52 51.9
18、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
检验样本送检率(%)
>60%(C)
>80%(B)
0 100 0
三、成效分析
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天)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以上指标均在二级医院要求的范围之内。
2、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100%,
我院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用万古霉素
(目录外)审批,使用流程符合规定。2月份妇产科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
4DDDs。
3、2015年1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比例29.4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
例42%均超过要求。
科室 处方医师
处方比例 排名
门诊处
方
儿科 58% 1
急诊科 54% 2
五官科 52% 3
内科 24% 4
妇产科 14% 5
外一科 4% 6
外二科 0 7
全院 29.43%
儿科,急诊科、五官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8%,54%,52%远超20%
4、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1月 2月 3月
28.43 38 29.3
与2014年第一季度同期比较
与2014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但未到达大于40%
的要求。
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病原学检查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一季度微生物样本
送检率仅为31.9%,
四、不足之处
1、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9.43%、42%超过要求,门诊儿科
处方比例58%
1月 2月 3月
2014年一季度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率(%)
22.94 22.57 17.85
2、
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
40%)28.43%、38%、29.3%,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
3、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我院五官科常给病人雾化吸入庆
大霉素疗程3到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
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
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
分证据,而雾化是很容易产生耐药菌,这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之一,应
当引起重视。
五、原因分析
1、一季度门、急诊诊处方比例,儿科1月份为58%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对各种单纯性病毒感染的病人,如流感,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秋季腹泻
等多系病毒感染所致使用用抗菌药物,若无合并细菌感染,盲目使用抗菌药治疗,
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表现
之一
2、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低存在技术方面因素,病原检查多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
该方法耗时长,阳性培养结果3~4d才能报告,而血培养阴性结果7d后才能报告,
不便于早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很大程度影响了医生的送检积极性。缺乏病
原微生物检测,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医师的长期经验性用药习惯未改变。
4、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各个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
疗程,抗菌谱知识缺乏。给药间隔时间、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大。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必须保证血药浓度大于MIC
值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小时给药一次,且宜用
100ml输液滴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内保持足够杀灭细菌的血药浓度。但临床
中常一天两次给药,甚至门诊病人有的一天一次给药,给药间隔时间过长,造
成血药浓度不够而降低治疗效果,且还极易产生耐药性。剂量和疗程不足会导
致感染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且易产生耐药性,增加病人治疗费用。
六、下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下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监管。
2、提高医生微生物样本送检的意识。
3、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小组人员积极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对不合理
处方,不适宜性处方医嘱的点评能力。
4、职能部门参与督促科室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各项控制指标学习
培训,并作考核。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