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读·写·绘”为儿童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作者:梁艳红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4期摘要: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的表象改造加工成新形象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绘本无疑是个很好的载体。
关键词:阅读;课堂;课程“读·写·绘”主要是指师生共读绘本、故事、童谣,再通过绘画和写话创作,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想法和情感。
这一门课程将阅读、表达、展示完美结合,将情感、思维、想象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观察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实施“读·写·绘”教学,研发了一系列的“读·写·绘”综合课程,带领学生创编了几十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故事。
本文以教学绘本《疯狂星期二》为例,共享我的“读·写·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创意阅读——充实表象,丰富想象基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呢?因此,我带领学生海量阅读绘本,除了每周上一节绘本“读·写·绘”阅读课,还组织学生每天中午共读电子绘本,下课时在“班级图书吧”自由选读绘本,回家亲子共读半小时。
这样坚持了近三年,学生读完了近百本必读绘本和好几百本选读绘本,积累了大量的表象,为展开丰富的想象打下了基础。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选择绘本也是有讲究的,小学低段学生的绘本受识字量的限制,那些以绘画见强、留有较大想象空间的绘本成为首选。
二年级上册,我选择大卫·威斯纳的无字绘本《疯狂星期二》,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意读写绘活动。
《疯狂星期二》是大卫·威斯纳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作品。
这是一本无字书: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疯狂”“不可思议”“新奇”。
读书的优美句子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读书的优美句子(精选8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情操得到陶冶,梦想得以放飞。
2、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
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
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
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那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书香弥漫。
有文化底韵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种高贵的气质。
书籍,它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迈向成功。
4、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5、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6、读书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从我吖吖学语开始,书对我就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慢慢的,姐姐觉得我是该读童话的时候了,就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给我看。
那时,我还认不了那么多的字,就拼着拼音读:“QIU……XIAO……YA……”渐渐的,我变成了“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能一日不读”的人了,一有书,我就看的如醉如痴。
7、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9、读书让我们心情愉快,让我们进入一个情感世界,有时我们仿佛随书进入茫茫宇宙,去探索外星人的消息,有时我们将进入大沙漠中旅行,有时我们进入海底探索宝藏,有时来到天山,感受那天山带来的凉爽。
关于阅读的句子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19、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
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
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20、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我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23、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24、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极。
25、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26、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27、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28、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29、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30、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31、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
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
32、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33、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34、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35、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3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在阅读中收获的精神成长和情感体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在阅读中收获的精神成长和情感体的作文篇1阅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所以,我要争当阅读之星,阅读,是打开读书大门唯一的金钥匙。
阅读,能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饥饿。
当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他不需要思考、想象,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他只是一个被动而消极的接受者。
而当一个孩子手捧一本书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时,他的心灵处在十分宁静而自由的状态:他打开全身所有的感官来体验、捕捉书中所描绘的一切,哪怕是一缕叹息、一声静夜里的狗吠,抑或是一束染红黎明的天边的曙光……语言文字为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通过他的感觉、想象以及他以往的经验,转化成色彩、声音、动作,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他的脑海,使他如身历其境,引起他的欢乐、痛苦、喜悦、悲伤……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阅读的好处是很多的。
阅读,不仅能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不是很好呢?在阅读中收获的精神成长和情感体的作文篇2我和书有一段不解之缘。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每天给我讲故事。
我陶醉在故事中,流连忘返,于是便对妈妈手中的书念念不忘。
借助拼音,我读完了第一篇童话《海的女儿》,有悲,有喜,有感动。
短短一篇童话,表达出了无数的真情,常常是读着读着,几颗泪珠便从我的眼眶里滑落。
在阅读中,我学会了同情。
在我二年级时,姨妈送给我一本《三国演义》。
我可喜欢读了,最佩服诸葛亮。
他神机妙算,使用空城计,吓走了魏国的司马懿;他足智多谋,收取荆州,平定西川;他忠心耿耿,死而后已。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认识了诸多的英雄豪杰。
在阅读中,我增长了智慧。
我还特别喜欢读写我们小学生活的书。
《爱的教育》让我认识了安利柯、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可爱的朋友。
书中有许多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
让书香浸润心灵演讲稿范文800字(精选11篇)让书香浸润心灵演讲稿范文800字(精选11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童年是一个花开不败的季节,稚嫩的心总喜欢编织最纯真的梦。
为我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的是我最为宝贵的朋友——书。
有了书,我心灵的花园芳草滴翠,花蕊吐香,鸟鸣盈耳,繁星闪耀。
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好书相伴。
桌上摊开的`是书,床头摆着的是书,每天心里惦记着的还是书!培根说书是食品,那么读书好比品尝美味佳肴;雨果说书是朋友,那么读书等于好友相聚、互诉心声;高尔基说书是导师,那么读书胜似导师谆谆教导、指点迷津。
年幼时,我酷爱读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在她们遇难的时候,我会为她们担心,并为他们祈福;在他们快乐的时候,我也与她们分享,并希望他们能长守幸福。
我随着故事情节时而哭、时而笑,总惹得爸爸、妈妈莫名其妙。
随着年龄增长,我喜欢的书籍也在变化。
我现在四年级了,我把目光投向了那久远的历史长河,于是,《资治通鉴》成了我最爱的课外读物。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尤其是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着实吸引住着我。
它让我认识了仁慈的汉文帝,冷酷的汉武帝,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正耿直的魏征,还有那不同平凡的女皇武则天读书给我带来许多荣耀与惊喜。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小伙伴画的猫头鹰,脱口而出:“画错了,猫头鹰是没有牙齿的,当它吞下老鼠后,先把皮、肉、内脏消化掉,第二天再把骨头与毛吐出来。
”小伙伴吃惊地望着我问:“是真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的。
”我自豪地回答。
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完苏轼的生平时,问大家:“谁还知道有关苏轼的知识?”同学们都哑然了,只有我高高地举起小手,给大家讲了苏轼名字的由来。
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自豪极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更爱读书了。
随着我阅读量的增加,我对读书也有所感悟:读书就像我们平时做运动一样,即放松了身心,又启迪了心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都来读书吧!如果你喜欢上了读书,你就会发现,读书使我们快乐,读书使我们聪明,读书使我们高尚。
在语文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想象是一种精神的飞翔。
在语文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让阅读变得更加愉悦。
语文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使文字更有生命力。
想象是一种创造力,它可以让文字在脑海中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想象孙悟空的铁棒是如何变化万千,打退了无数妖魔;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想象梁山泊的豪杰们是如何英勇无畏,义无反顾。
这样一来,文字就不再是死的符号,而是有了灵魂,有了生命。
这样的阅读,必然会让学生们爱上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字。
语文阅读并不只是为了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
想象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基于作者的描绘,想象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在阅读《茶馆》时,可以想象戏剧中的人物在茶馆里的言谈举止,感受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
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也可以启发他们对生活、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语文阅读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更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想象是一种不受约束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写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画一幅属于自己的画面。
在阅读《小石潭记》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书中的小说家,漫步在小石潭畔,感受身边的万物,体味生活的美好;在阅读《童年》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书中的小主人公,回味自己的童年往事,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
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有创造性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语文阅读成为一种心灵的飞翔。
语文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修炼,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脱俗追求。
徜徉书海快乐阅读作者:徐秋英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6年第08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重视和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生就像一棵棵刚出土的禾苗,正是生长的最佳时期,非常需要知识雨露的灌溉,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引领他们在书海中漫游,为其成长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付出辛勤的汗水。
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怎样诱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发兴趣,主动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后,他们才会有喜欢上课外阅读。
因此,我们必须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水到渠成地接受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语文知识。
例如,创设故事悬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入手,让他们在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中,培养起对阅读的渴望。
当学生正听得乐不思蜀,急切想知道故事结局的时候,教师有意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唤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我们要创设情境,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原文诉说”的欲望。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把《安徒生童话选》介绍给孩子;学了《触摸春天》《海伦·凯勒》后,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介绍给他们。
学了《争吵》后推荐《爱的教育》等。
营造阅读的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条件,方便读首先,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把阅读指导课搬进图书室,让学生感受图书室那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感受那浓浓的书香之气,自觉接受阅读的熏陶。
其次,建设好班级图书角。
这是弥补书源不足、充分提高图书利用率,发扬互助阅读的好方法。
插上阅读的翅膀,遨游英文的天空作者:郭咫畅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4期阅读能力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与此同时,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英文阅读的习惯与兴趣;克服对大篇幅英文文章的恐惧;提高英文语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对词汇的积累,语法的熟悉同样有所益处。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词汇、语法、句型积累,以及推理、归纳、总结、评价能力。
江苏英语高考总分120分,其中阅读理解文章4篇,任务型阅读1篇,共占40分,比重很高。
纵观历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文章形式涵盖记叙、议论、说明和应用四大类型,文章内容更是涉及科学技术、历史人文、热门时事等各种领域。
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并在各种主流领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积累。
此外,有研究表明:自2008年起,江苏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在文章词量上逐年提高,文章平均易读性逐年降低。
试题在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上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
在应对考试之外,在这个国际合作日益紧密、跨国交流愈发便利的时代,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通过网络、书籍、商品等方式,大众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英文文献、新闻、原著等阅读材料。
这些尚未被翻译的英文材料中包含着很多前沿的技术信息,实时的国际动态,别样的异域文化。
掌握优秀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打开这一座座金矿,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地培养阅读能力根据多年的学习教学经验,笔者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有如下的建议: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培养优秀的阅读能力靠的不是一朝得悟,而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学生需要摒弃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而怀着平静而坚持的态度对待阅读。
给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发表时间:2015-11-17T09:41:35.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作者:李福增[导读] 山东省高青县码头小学有些教师喜欢在阅读课上故弄玄虚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罗列许多问题作为诱饵。
◆李福增山东省高青县码头小学256300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
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绝对的权威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去阅读与欣赏。
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强加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
当前是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特立独行的人才,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产品”缺乏创新精神,“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前,新课改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欣喜的,我们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还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
应是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积淀、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所以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摘要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过程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
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我们的学生遇到阅读篇目中这样的主观题,却很难用语言表述出那字里行间的丰富内涵,往往是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就是语感差。
关键词语感阅读语文
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应该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语感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因此,高质量的安排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
(一)抓住词语教学感悟语感。
对作品的阅读,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语言都是经作者千锤百炼,隽永而深刻。
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
要抓作品中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赏析、
揣摩,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结合情感体验,有更深的领悟。
比如“狡猾”一词,本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而在巍巍的《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里,“狡猾”却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这个词义需要根据语境揣测才能准确理解。
“标致”是漂亮的意思,但在《藤野先生》里,却是反语,表示讽刺。
如此种种。
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应通过分析、诱导等方式,并启发其结合生活经验,全面融会贯通,不但能知其本意,还要知其言外之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吟咏诵读积累语感。
掌握了词语的意义、用法只是为形成良好的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要巩固、积累语感,还必须强调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也很注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也就是在有效的激发语感,在语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后成章。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是对诵读的评价。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有感情的朗诵,利用课堂、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苏轼的《水调歌头》,由中秋一轮明月联想到“天上宫阙”“琼搂玉宇”,阅读时,老师可先指导学生推敲、品味、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心情,继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比如古筝《春江花月夜》),那么学生在淡淡的伤感中,就会有一种上天
入地、涉古历今的感觉,自然就会跟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
这样的练习,不仅学生朗诵的轻重、缓急随作者的情感而跳动,久而久之,脑子里也印下痕迹,反复读,仔细读,以至烂熟于心,玩弄于股掌之间,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就会加强。
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借助多媒体丰富语感。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语感产生的摇篮。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
”中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也就限制了对课文的认知,阻碍了语感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材料丰富,画面生动,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与文章有关的多种资料,来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激发其情感,来弥补现实生活经验的不足,培养语感。
《背影》一课,父亲爬铁道买橘子一段,是课文精彩文段,表达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教师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形象化,再现惨淡凄凉的家境、老态龙钟的父亲,特别是父亲那一个个令人心酸的背影,再用适当的音乐加以渲染,我想,即便是再没有情感体验的人,也会为之感动不已,课文的主题也就在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中水到渠成地揭示得淋漓尽致。
情感把握得当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感知才能正确而全面,语感才能更加丰富。
二、借助课外阅读,加强语感
营造一种大语文的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光靠一本教材是不行的。
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词汇、句式、各种语法特点,而且使视野更开阔,从作品中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弥补生活阅历浅的不足。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
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的积累,语感培养就无从谈起。
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词语及其用法,同一个词语会在不同的句子中多次出现,多次的接触,词语及句式的使用规律就可以把握了,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及言外之意,也能较准确的理解,语感也随之提高。
而良好的语感,又使词汇的理解及使用越来越容易,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叶圣陶认为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作品中,作家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的特点,决定了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跟我们现实有不可分割的渊源。
作品中描写的斗转星移、风花雪月、风土人情、地域景观,所刻画的独特的人物命运、感情纠葛,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震颤灵魂的哲理,也使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们能够借助于她,真正的体验人生百态,感悟人生之道,为更加丰富、完美学生的语感,提供了素材。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有强烈而敏锐的语感。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