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舒适护理运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6.76 KB
- 文档页数:2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适组,各60例,前者行常规措施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术中紧张、焦虑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比较,舒适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舒适度及满意度方面比较,舒适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结论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积极开展良好的舒适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疗效手术室在提供疾病诊断及抢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加上手术及麻醉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功能发生紊乱,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健康,因此,护理工作对手术室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舒适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最佳的舒适状态,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2]。
本文通过对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积极开展良好的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1.8±7.4)岁;手术类型:泌尿科手术17例,骨科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29例,普通外科手术37例,其他手术14例;麻醉方式:局部侵润麻醉18例,脊髓麻醉39例,气管插管全麻63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适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别及麻醉方式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措施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良好的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 术前护理:专人到病房访视,首先热情的自我介绍,并介绍手术室周围环境,缓解患者的陌生感及不适感;与患者亲切交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特点、心理情况及需求状况,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认真仔细的解答,并做好心理疏导与安慰,使患者情感上得到支持;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工作,通过健康讲座,播放光盘等形式,使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的目的、过程、作用及预后,讲解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介绍相关手术的成功案例,强调良好的心态对手术成功的积极意义,帮助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加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方式,以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
方法:对300例3个月至84岁手术病人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并评价其效果。
结果:300例手术病人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术后随访满意度为99.8%。
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心理疗法1 1995年kolcaka 提出舒适护理[1]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
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
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全过程护理[3]。
我科为开展这一模式,以各科共300例手术为视点,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本组300例,男性137例,女性163例,年龄3个月至84岁。
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54例,椎管内麻醉106例,局部浸润麻醉40例。
普外科手术89例,妇科手术61例,胸外科手术35例,脑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35例,泌尿外科手术40例,眼科手术19例,口腔科手术2例。
2.2方法2.2.1术前访视(心理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
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他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评价目的:对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一段时期的护理;将第二组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进行护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及相关数据,并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手术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的观察和分析,观察组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明显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患者较高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标签: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运用;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也在不断进步,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要选择。
随着生活水平和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趋势逐渐上升,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彻底的根除,还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见效快、时间短、病痛少等特点。
但在现代手术过程中,时常存在着一些未知因素和突发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状况,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1]。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手术室护理效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大大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随机选取我院的8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如何使用舒适护理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布时间:2021-04-08T15:31:24.38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何艾容[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下的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性的何艾容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巴中 636600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下的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性的操作,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总的来说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的护理模式,使用舒适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病人在进行治疗时的生理、心理上达到最好的状态。
舒适护理的概念之间已经提出了几十年,很多的人认为舒适护理应该是整体化的活力措施的追求以及最终的结果,使用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多的重视病人的舒适以及满意程度。
1、手术室中的舒适护理概述患者额相对来说在手术室的时间比较的短,但是在手术室的环节却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患者在手术室中整体上面对的环境以及紧张的情绪等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于患者可以更好的完成手术的过程。
舒适护理的过程应该注重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尽可能的适应手术室的环境,获得心理上整体的安全感,对于减轻患者的整体痛苦将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其指的整体上进行推广。
舒适护理相对于其他的护理方式来说是一种是跟人性化以及新型的手段,应该在手术中大力的进行推广。
2、舒适护理的措施2.1组好术前的调查工作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问,注重对患者进行病例的实施以及查看,及时的向患者咨询相关的情况,在进行交流时应该尽可能的保证整体的谈话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避免出现过于紧张的状况,这样就可以使患者敞开心扉进行深入的交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更细致的了解,使得手术更加顺利的进行。
2.2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在与患者进行接触时应该注意使用和蔼的口气进行询问,尽可能的回答患者的疑惑,将手术的环节与麻醉的方式与患者说清楚,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使得整体上的医患关系更加良好。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特点与内容是什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现阶段,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凭借诸多优势广泛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成效。
下面,本文简要谈谈对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认识。
1.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和特点(1)重要性。
临床上,手术室护理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手术室护理作为决定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若护理人员未和医师良好配合,就会使手术出现各种问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将患者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措施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2)特点。
当前的手术室护理中,常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其特点主要包括:①简易性。
在手术室舒适护理中,并不是强调高操的技术、知识,而是利用日常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②实惠性。
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实现护理目标。
③务实性。
将舒适护理措施用于日常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护理成效。
④广泛性。
近年来,舒适护理理论不断发展,适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在相应领域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舒适护理的应用,还能直接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2.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内容(1)术前舒适护理。
①为患者创设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可能影响病情康复的刺激降到最低。
②主动和患者沟通,介绍疾病原因、手术方式和过程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着初步认知。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抑郁等患者,采用个性化的举措纾解,提高治疗信心。
条件允许时,组织病友交流会,让手术成功的患者和其他病友分享,进一步缓解心理问题。
③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禁止出现泄漏患者隐私的情况。
带领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者,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为手术进行提供保障。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效果手术室护理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负责为手术操作的成功提供保障。
而随着时代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求其在手术室中发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指在病人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符合病人生理、心理和精神需要的措施,防止或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负面情绪,促进病人的康复和精神健康。
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在手术室护理中如何运用舒适护理,并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温馨关怀病人进入手术室,可能会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这时候护士的温馨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应该紧握病人的手,关切地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让病人感到被关心和关爱。
护士还可以轻声细语地跟病人聊些家常,适当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让病人感受到宁静和平安。
二、舒适环境手术室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并且要做到温度适宜、湿度适度,让病人感受到舒适和安静。
另外,手术室还要保持采光良好,通风顺畅,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室内形成污染和细菌滋生。
同时还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床位和医用枕头,让病人躺得舒服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饮食护理手术前的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
护士要告知病人手术前6-8小时内禁食、禁水,避免因为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等意外情况。
同时还要根据病人的口感和身体状态,提供符合病人口味的食物,避免因为进食产生病人不适。
四、药物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药物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护士根据医生的处方,将药物按时按量给予病人,避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不良反应。
另外,护士还要关注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替代药物,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五、心理疏导手术室护理中,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手术前的紧张、手术过程中的恐惧和疼痛,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注意舒适护理程度在手术全过程护理的效果。
方法抽取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8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名。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前准备、宣传教育以及护理;对观察组则进行手术期全过程的舒适护理。
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 评分相同;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主动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地降低病人sas评分,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配合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必要临床推行。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全程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手术室护理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它将不再只局限于手术台上的操作和配合,同时也涵盖了整体护理,给病人给予关怀和照顾,使他们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进行手术。
依据这一要求,我院在手术中给病人提供了舒适护理,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将成果展示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患者18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
年龄在14到81岁。
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其中两组中患者性别、年纪、病因、手术方式等要无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术前准备、宣传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舒适护理。
1.2.1 手术的护理人员要和患者的主治医生提前沟通,咨询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以及流程。
[2]去病房展开术前访问,给患者讲解手术必要性、手术中会遇到的风险以及相应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患者的疑问,恰如其分的介绍手术流程以及预期效果。
术后的注意事情以及后续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焦急忐忑心情,提升患者的信心。
1.2.2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小时提前将手术室室温和湿度调节好。
患者进手术室后要真诚的给予安慰,给患者讲解手术前的治疗,使患者放心。
在帮助患者翻身以及摆放麻醉体位时动作要轻,幅度要小,减少躯体隐私部位暴露;对于手术中产生的牵挂痛苦要及时地为患者解释,并且轻柔的握住患者双手,嘱咐他深呼吸排除痛苦、不安;针对于那些咨询手术情况的患者,要给予暗示表明手术很顺利;注意手术室内安静,不说废话,减少手术中机械的撞击声以及仪器的嗡鸣声。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手术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观舒适度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组间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如下舒适护理措施:1.2.1 术前护理术前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史。
针对患者对于手术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的解释手术过程及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安慰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便积极配合手术。
1.2.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向其介绍手术室的设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并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力求使其感到生理舒适。
麻醉过程中应用温柔语言安慰患者,降低其紧张、恐惧心理。
术中操作要稳、准、轻,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2]。
1.2.3 术后护理术后注意遮盖患者身体,最小范围暴露身体,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术后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确保输液或其他引流管道的通畅,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结果[3]。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
每日详细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仔细观察切口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房间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每日开窗通风,消毒空气及病房内的诊疗设备,防止发生感染。
1.2.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同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快属猴的恢复。
手术室护理中的舒适护理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26T10:08:31.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黎燕萍
[导读] 凡进入室内的工作人员及探视人员应做好手卫生,戴帽子,口罩,严格限制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黎燕萍(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 5114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舒适护理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组后患者的并发症、满意程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舒适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上达到愉快,解除患者在手术前的恐惧心理,减少手术时的不舒适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舒适护理既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也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278-02 手术室护理是指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对患者手术和麻醉中为减少患者的不良的生理功能紊乱和不良的心理情绪而采取的护理措施[1]。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最人性化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恐惧、担心等负面心理,相反可以使患者在手术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既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也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我院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住收治200例外科手术患者,分别运用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
200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6.6岁。
收治的200例患者中包括普通的外科手术、骨科手术、腹外科手术、妇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
两组患者每组100例,在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的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舒适的护理[2],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的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疾病类型及病变的部位、将要进行的手术类型、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手术的信心,解除患者在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满足患者的心理舒适的需要,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
1.2.2 环境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时要营造舒适的环境,调节室温在22℃~25℃之间,对年龄稍大一些的病人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适当提高1~2℃,手术室湿度在40%~60%之间。
保证手术室各种手术医疗设备功能的良好以及仪器的安全和齐全,保持手术室的干净和整洁有序。
1.2.3 体位和生理护理患者的体位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要尽量使患者舒适和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及血液循环,患者的肢体不应受到压迫或者是过度的牵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
若手术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则要输液加温器对液体加温,让进入患者体内的温度与体温接近,以免减少温度对患者机体的刺激。
对患者消毒时要防止消毒液流入患者的眼睛。
一切手术应该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1.2.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应为患者擦去手术时的液体或者手术口周围的血迹,检查患者的受压部位,为病人盖好被单,注意保暖。
将患者搬运于平车上,动作要轻、稳,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不舒适感,细致的关怀手术后的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伤口的复合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3]: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显著,(t=12.1695,P<0.01),
(t=31.9951,P<0.01),(t=24.0000,P<0.01),(x2=6.3802,P<0.05),(x2=5.6738,P<0.05)详细情况见表 1 。
表1 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现代护理模式认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手术操作的配合,还需要加强以人为本,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程序[4]。
手术患者一般在进入手术室前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增加导致患者机体应急能力下降的概率,降低手术的成功率,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5]。
舒适护理使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把患者的不良情绪降到最低,在生理和心理上使患者达到最优的状态[6]。
总之,舒适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上达到愉快,解除患者在手术前的恐惧心理,减少手术时的不舒适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舒适护理既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也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彦.浅谈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1,9(9):128~129.
[2]马小芸,贺清.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9(32):5804~5805.
[3]黄飞.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11,8(8):14~15.
[4]罗玉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4(3):176~177.
[5]张宏,朱光启.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6):409.
[6]韩春丽.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1(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