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规定_4_
- 格式:pdf
- 大小:429.37 KB
- 文档页数:8
附一:脚手架工程说明及计算规则(一)说明1、外脚手架定额中均综合了上料平台、防护栏杆,高度在50m以上的综合了双排双立杆。
2、斜道是按依附斜道编制的,独立斜道按依附定额项目乘以系数1.8。
3、临街水平防护棚指脚手架以外单独搭设的用于车辆通道、人行通道、临街防护。
4、烟囱脚手架综合了垂直运输架、斜道、缆风绳、地锚等。
5、水塔脚手架按相应的烟囱脚手架人工乘1.11系数。
6、球形网架在地面拼装、安装用的脚手架,按实际搭设计算;在顶部拼装时,按满堂脚手架计算。
7、爬模施工的烟囱或水塔按金属竖井架定额执行,定额内均综合了安全网和防护栏杆等。
8、满堂架子系按花铺板计算的,如满铺板,基本层增加1.68工日,每一增加层增加0.26工日,脚手板数量增加一倍。
9、混凝土浇灌道架子,适用于基础(包括设备基础)、池槽及沟道工程。
架子高度是按4.8m编制的,实际搭设高度在2.4m以内时,其单价乘以0.5系数;高度超过4.8m时,其超出部分按1.2m为一个增加层,余数0.6m以内不计,超过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
高度:设备基础按基础底至顶面的高度,其它按基础底面至设计室外地坪的全深计算。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1、凡操作高度在1.2m以上的砌筑工程(不包括石基)和室内净高超过3.6m的木作、装饰工程以及需搭设脚手架的现浇混凝土工程等,允许计算脚手架。
2、砖墙脚手架计算,长度:外墙按外围长度,内墙按内墙净长线,围墙按全长(包括大门)。
高度:外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有女儿墙的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的至檐口高度计算,内墙底层按设计室外地坪,楼层按楼板上表面至墙顶面的高度,山墙按平均高度,围墙按设计室外地坪至墙顶高度,不扣除门窗洞口及孔洞的面积,突出墙面50cm以内的砖垛,不另计算工程量。
3、独立砖柱,混凝土柱(包括围墙大门垛)按外围长度加3.6m乘实际搭设高度计算,执行单排脚手架定额。
4、现浇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双排外脚手架定额。
脚手架计算规则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临时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
而要确保脚手架的合理搭建和使用,就必须遵循严格的计算规则。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脚手架的计算规则。
脚手架的计算主要包括承载能力的计算、稳定性的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的确定等方面。
承载能力的计算是脚手架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要考虑的是纵向水平杆的承载能力。
纵向水平杆承受着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以及施工活荷载。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荷载分布情况,确定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从而判断纵向水平杆是否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横向水平杆的承载能力计算也不容忽视。
它主要承受由纵向水平杆传来的集中荷载以及自身所承受的均布荷载。
同样需要通过计算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来进行强度验算。
脚手架的立杆承载能力计算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立杆不仅要承受自身的重量,还要承受由横杆传来的荷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活荷载。
计算立杆的稳定性时,通常采用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同时要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稳定性的计算对于脚手架的安全至关重要。
脚手架的稳定性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整体稳定性的计算需要考虑脚手架的几何形状、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因素。
局部稳定性则主要针对单个杆件,如立杆、横杆等,要确保它们在受力情况下不会发生失稳现象。
在计算稳定性时,还需要考虑脚手架的连墙件设置。
连墙件能够有效地将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起来,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
连墙件的计算包括其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等方面。
除了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计算,构造要求也是脚手架计算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杆的间距、横杆的步距、剪刀撑的设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立杆间距不宜大于2 米,横杆步距一般为15 米至18 米。
剪刀撑应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 5m 至 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 5m 至 8m。
脚手板的铺设也有严格要求。
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在计算时,要根据脚手板的材质和铺设方式确定其所能承受的荷载。
科学规范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规定(5)论文
科学规范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规定
本文主要讨论科学规范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规定,从而提供严格规范、安全可靠的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系统解决方案。
首先,脚手架结构施工的支架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的建筑规范,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支架应以结构设计方式确定,材料选用应远高于施工负荷的承载能力,支架的使用寿命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的25年。
其次,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计算规定包括对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和几何尺寸等进行详细数值分析,以确定合理的计算结果。
支架计算应考虑支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结构失稳及损伤,以便确定支架的静力特性,以确保结构安全稳定。
计算时,应注意外力作用于支架结构上的情况,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构建脚手架的支架结构时,应根据施工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支架的形状及尺寸,以确保支架的稳定性。
支架的安装宜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以确保有效的连接,并设立严格的定位精度要求,以保证支架结构的质量及结构美观。
最后,对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应结合工程实际,符合当地建筑法规及质量标准,以确保支架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脚手架结构施工支架的设计和计算规定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
行设计和计算,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为脚手架结构施工提供可靠的支架解决方案。
脚手架结构的设计规定和计算方法1993年制订并下发的《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建标[1993]062号,以下简称《统一规定》),对涉及风荷载计算、实用设计表达式等脚手架设计计算方法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
经4年的应用和研究,1997年通过并下发了该规定的修订稿,基本上形成了脚手架设计计算方法的框架,成为即将陆续颁布实施的各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由脚手架杆(构)件和连接件搭设而成的各种形式的脚手架、支撑架和其他用途架子所形成的脚手架结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工程结构,不能完全套用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应依据《统一规定》确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11.1对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的规定1.1.1 规定脚手架结构一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简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即目前我国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方法)进行设计。
1.1.2 规定脚手架结构为临时工程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0.91.1.3 对脚手架结构设计可靠度的要求,考虑到无足够统计数据积累的情况,确定其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结果,应与我国的历史使用经验相一致,即若采用单一系数法进行设计时,其单一安全系数应满足:强度计算时的K1≥1.5;稳定计算时的K2≥2.0。
为此,在计算式中引入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γ′m或抗力附加分项系数γ′R,γ′R=γ0γ′m=0.9γ′m。
1.1.4 规定钢管脚手架结构归入薄壁型钢结构,在涉及设计焊接连接、选用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φ时,应使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1.1.5 规定脚手架的设计计算项目一般应包括:(1)构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可转化为对立杆稳定性的计算);(2)水平杆件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验算;(3)附着、连墙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4)抗倾覆验算;(5)地基基础和支承结构的验算。
当脚手架的结构和设置设计都符合相应规范的不必计算的要求时,可不进行计算;当作业层施工荷载和构架尺寸不超过规范的限定时,一般可不进行水平杆件的计算。
以下是脚手架计算规则,以供你参考:(一)脚手架工程一、一般规定(一)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二)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三)总包施工单位承包工程范围不包括外墙装饰工程或外墙装饰不能利用主体施工脚手架施工的工程,可分别套用主体外脚手架或装饰外脚手架项目。
二、外脚手架(一)建筑物外墙脚手架高度自设计室外地坪算至檐口(或女儿墙顶);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长度(凸出墙面宽度大于240mm的墙垛等,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墙长度内),乘以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二)砌筑高度在15m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高度在15m以上或高度虽小于15m,但外墙门窗与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或外墙为现浇混凝土墙、轻质砌块墙)时,按双排脚手架计算;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可根据工程情况按型钢挑平台双排脚手架计算。
(三)独立柱(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按柱图示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设计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单排外脚手架项目。
现浇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双排外脚手架项目。
(四)型钢平台外挑钢管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设计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平台外挑宽度定额已综合取定,使用时按定额项目的设置高度分别套用。
三、里脚手架(一)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1/2处)的高度在3.6m以下(非轻质砌块墙)时,按单排里脚手架计算;高度超过3.6m小于6m时,按双排里脚手架计算。
(二)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套用里脚手架项目。
不能在内墙上留脚手架洞的各种轻质砌块墙等套用双排里脚手架项目。
四、装饰脚手架(一)高度超过3.6m的内墙面装饰不能利用原砌筑脚手架时,可按里脚手架计算规则计算装饰脚手架。
装饰脚手架按双排里脚手架乘以0.3系数计算。
(二)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可计算满堂脚手架。
脚手架构架设置和使用要求的一般规定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脚手架的构架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要求、各种实施条件和因素,并符合以下各项规定:1.构架尺寸规定(1)双排结构脚手架和装修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m。
(2)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0m的脚手架,作业层铺板的宽度不应小于:外脚手架为750mm,里脚手架喂00mm。
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应≧300mm、与挡脚板的间隙应≧100mm。
当边侧脚手板不贴靠立杆时,应予可靠固定。
2.连墙点设置规定当架高≥6m时,必须设置均匀分布的连墙点,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门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20m时,不小于50m2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m;当架高>20m时,不小于30m2一个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m。
2)其他落地(或底支托)式脚手架:当架高≤20m时,不小于40m2一个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m;当架高>20m时,不小于30m2一个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m。
3)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
4)当设计位置及其附近不能装设连墙件时,应采取其它可行的刚性拉结措施予以弥补。
3.整体性拉结杆件设置规定脚手架应根据确保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作用的要求,按以下规定设置剪刀撑或其它有相应作用的整体性拉结杆件:(1)周边交圈设置的单、双排水、竹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6~25m时,应于外侧面的两端和其间按≤15m的中心距并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当架高>25m时,应于外侧面满设剪刀撑。
(2)周边交圈设置的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9~25m时,应按不小于其外侧面框格总数的1/5设置斜杆;当架高>25m时,按不小于外侧面框格总数的1/3设置斜杆。
(3)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两个侧面均应满设交叉支撑。
当架高≤45m时,水平框架允许间隔一层设置;当架高>45m时,每层均满设水平框架。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计算与设计原则解析脚手架是施工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使得高空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脚手架的施工方案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计算和设计原则的角度对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合理地设计和计算脚手架。
1. 脚手架设计原则脚手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固定性、平衡性和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倾斜、下沉等现象;安全性是指脚手架能够承受预期荷载,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可靠性是指脚手架能够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的性能。
2. 脚手架计算方法脚手架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荷载计算、结构计算和材料计算。
荷载计算是根据施工需要确定脚手架所需的荷载,例如人员负荷、工具设备负荷以及风荷载等。
结构计算是根据荷载计算的结果确定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包括脚手架的稳定性、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等。
材料计算是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确定脚手架所需的材料,例如钢管、连接件以及防腐材料等。
3. 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包括施工高度、施工对象和使用期限等。
施工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脚手架的可拆装性、运输性和适应性。
可拆装性是指脚手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运输性是指脚手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运输;适应性是指脚手架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要求,满足不同高度和跨度的需求。
4. 案例分析以某高层建筑施工为例,施工高度为50米,施工期限为6个月。
根据施工要求,设计了一套脚手架施工方案。
首先,根据施工高度和要求确定了脚手架的规格和数量。
然后,进行了荷载计算和结构计算,确定了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和构件尺寸。
最后,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合理安排了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时间,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5. 心得体会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施工条件、荷载要求、施工期限等。
脚手架施工方案脚手架计算规则脚手架(scaffold) 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
脚手架工程脚手架工程分类介绍按照不同的标准,脚手架工程可有不同的分类。
例如按照是否可移动来分,主要包括移动脚手架和固定脚手架两类;按照脚手架材质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木质脚手架、钢质脚手架以及软梯;按照遮挡面积大小,可分为敞开式、全封闭、半封闭和局部封闭等等。
目前建筑工程主要使用的脚手架工程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龙门架等等。
使用脚手架工程有哪些要求1、脚手架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制定符合法律要求的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当载明材料要求、基础要求、荷载计算、计算简图等等要素。
2、搭建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3、脚手架基础尤其是高层脚手架基础必须牢固可靠,搭建前必须经过专业的计算,确保能够满足荷载要求,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搭建。
4、在脚手架上作业时,施工工人必须配有安全带,同时严禁在脚手架上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脚手架价格加厚门形脚手架移动脚手架梯形脚手架活动脚手架厂家直销2.4¥240.0098重型加厚热镀锌脚手架梯形架移动组合脚手架2.6厚厂家直销¥285.00重型脚手架脚手架配件多用脚手架新型脚手架多功能脚手架¥270.00脚手架搭设规范1、一次性悬挑脚手架不宜超过20M 2、型钢悬挑宜采用双轴对称的工字钢3、悬挑钢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锚固型钢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4、钢丝绳采用建筑结构的吊环使用HPB235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5、悬挑钢梁的长度应按设计计算,固定长度不应小于悬挑长度的1.25倍,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上梁板底层钢筋位置6、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时楼板不宜小于120mm,小于1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
7、悬挑梁一般情况下为2m,局部悬挑不宜超过3m。
脚手架施工方案1、选择原则(1)工期的要求及施工组织安排情况;(2)工程的结构形式及高度情况;(3)架体的结构选型,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4)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5)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6)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7)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1.综合钢脚手架: 外墙综合脚手架工程量, 按外墙外边线的凹凸(包括凸出阳台)总长度乘以设计外地坪至外墙的顶板面或檐口的高度以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及穿过建筑物的通道的空洞面积。
屋面上的楼梯间、水池、电梯机房等的脚手架工程量应并入主体工程量内计算。
@@外墙综合脚夫手架的步距计至女儿墙顶面。
@@(1).有女儿墙者, 高度和步距计至女儿墙顶面。
@@(2).有山墙者, 以山尖二分之一高度计算, 山墙高度的步距按檐口高度。
@@(3).地下室外墙综合脚手架, 高度和步距从设计外地坪至底板垫层底。
@@(4).上层外墙或裙楼上有缩入的塔楼者, 工程量分别计算。
裙楼的高度和步距应按设计外地坪至裙楼顶面的高度计算;缩入的塔楼高度从缩入面计至塔楼的顶面, 但套用定额步距的高度应从设计外地坪计至塔楼顶面。
@@2.多层建筑工程中, 上层飘出的, 外墙综合脚手架.按最长一层的外墙长度计算;下层缩入部分, 按围护面垂直投影面积, 套相应高度的单排脚手架。
@@3.外墙为幕墙时, 幕墙部分按幕墙外围面积计算综合脚手架@@4.加层建筑工程部分, 按综合脚手架计算, 其高度按加层建筑物的高度.2.5m, 脚手架的定额步距按外地坪至加层建筑物外墙顶的高度。
@@5.现浇钢筋混凝土屋架以及不与板相接的梁, 按屋架跨度或梁长乘以高度以面积计算综合脚手架, 高度从地面或楼面算起, 屋架计至架顶平均高度, 单梁高度计至梁面在外墙轴线的现浇屋架, 单梁及与楼板一起现浇的梁均不得计算脚手架。
@@6.建筑花架廊外脚手架: 按水平投影外边线总长度乘以设计外地坪至花架顶高度以面积计算。
廊顶高度.3.6.以内套用单排脚手架, .3.6.以上套用综合脚手架。
2.里脚手架: 房屋建筑里脚手架, 楼层高度在3.6m以内按各层建筑面积计算, 层高超过3.6m每增1.2m按调增子目计算, 不足0.6m不计算。
在有满堂脚手架搭设的部分, 里脚手架按该部分建筑面积的50%计算, 没有建筑面积部分的脚手架搭设按相应子目规定分别计算。
脚手架构架与设置和使用要求的一般规定一、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脚手架的构架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要求、各种实施条件和因素,并符合以下各项规定:1.构架尺寸规定(1)双排结构脚手架和装修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m。
(2)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0m的脚手架,作业层铺板的宽度不应小于:外脚手架为750mm,里脚手架为500mm。
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应≯300mm、与挡脚板的间隙应≯100mm。
当边侧脚手板不贴靠立杆时,应予可靠固定。
2.连墙点设置规定当架高≥6m时,必须设置均匀分布的连墙点,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门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20m时,不小于50m2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m;当架高>20m时,不小于30m2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m。
(2)其他落地(或底支托)式脚手架:当架高≤20m时,不小于40m2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m;当架高>20m时,不小于30m2一个连墙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m。
(3)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
(4)当设计位置及其附近不能装设连墙件时,应采取其他可行的刚性拉结措施予以弥补。
3.整体性拉结杆件设置规定脚手架应根据确保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作用的要求,按以下规定设置剪刀撑或其他有相应作用的整体性拉结杆件:(1)周边交圈设置的单、双排木、竹脚手架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6~25m时,应于外侧面的两端和其间按≤15m的中心距并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当架高>25m时,应于外侧面满设剪刀撑。
(2)周边交圈设置的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9~25m时,应按不小于其外侧面框格总数的1/5设置斜杆;当架高>25m时,按不小于外侧面框格总数的1/3设置斜杆。
(3)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两个侧面均应满设交叉支撑。
当架高≤45m时,水平框架允许间隔一层设置;当架高>45m时,每层均满设水平框架。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引言概述: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临时工作平台以支持和保护工人进行施工作业。
为了正确评估和规划脚手架工程的成本和施工周期,需要进行工程量的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脚手架搭设的主要要素和计算方法。
正文内容:1. 脚手架材料计量a) 主材计量- 主材包括立杆、横杆和斜杆等,计算时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脚手架结构的类型和参数,如高度、跨度等。
-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脚手架支撑立杆、水平连接杆以及斜杆的数量和长度。
b) 辅材计量- 辅材包括脚手架的连接件、固定件、支撑件以及安全设备等。
-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脚手架所需的连接件、固定件、支撑件和安全设备的数量。
2. 脚手架搭设面积计算a) 搭设面积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平面形状和高度等因素,计算脚手架所需的搭设面积。
- 针对不同的搭设方式和支撑结构,计算搭设面积时需要考虑脚手架的平面投影面积和立面投影面积。
b) 占地面积计算- 脚手架搭设所需的占地面积也需要计算,这对于施工场地的规划和脚手架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
- 根据脚手架的平面形状、高度以及安装方式等,计算脚手架搭设占地面积,并考虑安全通道、进出口等因素。
3. 脚手架工期计算a) 施工阶段划分- 脚手架施工通常包括安装、拆除等阶段,需要根据实际工程进度进行合理的划分。
- 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计划,确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除时间,并分别计算每个阶段所需的工期。
b)工时计算- 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面积、高度以及工作内容等,计算每个工人每天所需的工时。
- 考虑到施工的不同阶段和工作条件,计算工时时需考虑正常工作日、加班工作日以及非施工日等因素。
4. 脚手架配套设备计算a) 安全设备- 根据脚手架的安全要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所需的安全设备,如扶手、脚板、安全网等。
-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场地具体情况,计算安全设备的数量和材料。
b) 动力设备- 在脚手架搭设、拆除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动力设备,如吊车、起重机等。
脚手架计算规则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临时性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的作业平台,并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正确计算脚手架的工程量和相关参数,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合理控制成本以及工程的顺利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脚手架的计算规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脚手架的分类。
常见的脚手架类型包括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
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其计算规则也会有所差异。
落地式脚手架的计算通常基于其搭设的高度和长度。
计算高度是从地面或基础顶面开始,到脚手架顶部横杆的距离。
而长度则是沿着建筑物外墙的周长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时要考虑脚手架的步距(上下横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立杆间距。
悬挑式脚手架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它需要考虑悬挑梁的长度、布置间距、锚固长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悬挑梁的长度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其布置间距通常根据立杆间距来确定。
同时,锚固端的长度和锚固方式也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悬挑式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计算重点在于其提升机位的布置和架体的高度。
提升机位的数量和间距要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尺寸和施工要求来确定,而架体的高度则要从建筑物的底层一直计算到顶部。
在计算脚手架工程量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
比如,脚手架上的脚手板、安全网、防护栏杆等附属设施的面积和长度也要进行计算。
脚手板的面积通常按照铺设的面积计算,安全网的长度则沿着脚手架的外周长计算。
此外,对于特殊部位的脚手架,如阳台、飘窗、楼梯间等,计算规则也有相应的规定。
在阳台部位,脚手架的长度要根据阳台的实际长度进行计算,并适当增加伸出部分的长度。
飘窗部位的脚手架计算要考虑飘窗的尺寸和突出长度。
楼梯间的脚手架则通常按照楼梯的投影面积进行计算。
在计算脚手架的材料用量时,需要根据所选材料的规格和类型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钢管脚手架,要计算钢管的长度、直径和壁厚,以及扣件的数量等。
工程施工中的脚手架搭建规范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脚手架搭建规范不仅能确保工人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本文将从脚手架设计、搭建、使用、拆除等方面介绍工程施工中的脚手架搭建规范。
一、脚手架设计脚手架设计是脚手架搭建的前提,必须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
下面是一些脚手架设计的要点:1. 承载力计算:脚手架的承重能力必须能够满足工人和施工材料的重量需求。
要考虑到脚手架的结构、材料、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承载力安全可靠。
2. 稳定性设计:脚手架必须具备稳定性,能够抵抗风、地震等外部力。
稳定性的设计包括脚手架的基础、固定方式、支撑方式等,要考虑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需求。
3. 安全设施设计:脚手架必须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网、防护栏杆、防滑措施等。
这些设施能有效保护工人的安全,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
二、脚手架搭建脚手架搭建是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搭建步骤:1. 土地准备:确认施工地的地基情况,清理地面杂物,并确保地面平整稳固。
2. 竖杆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将竖杆按照规定的间距固定在地面上,确保竖杆的垂直度和稳定性。
3. 横杆安装:在竖杆之间安装横杆,保持横杆水平并正确连接,注意横杆之间的间距。
4. 立杆安装:根据需要,在脚手架的四个角上安装立杆,以增加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
5. 铺设脚手板:在横杆上铺设脚手板,确保脚手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并进行必要的钢管挂件固定。
6. 安装安全设施:在脚手架的周边安装安全网、防护栏杆等安全设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三、脚手架使用脚手架搭建完成后,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以下是一些使用脚手架的注意事项:1. 安全教育:在使用脚手架之前,必须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脚手架的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2. 排查隐患:定期检查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安全设施,及时排查隐患,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脚手架工程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和评估的方法和准则。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对于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脚手架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
1.脚手架结构计算规则:脚手架结构计算规则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求,计算脚手架结构所需要的材料和数量。
通常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连接件等。
计算时要考虑脚手架的高度、宽度、负荷等因素,并根据规范和材料的性能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脚手架搭设计算规则:脚手架搭设计算规则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计算搭设脚手架所需要的工作量。
一般包括搭设时间、人力数量和工作任务的细节。
要考虑到施工的高度、是否需要悬挑等因素,并根据施工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3.脚手架拆除计算规则:脚手架拆除计算规则是指根据施工进度和安全要求,计算拆除脚手架所需要的工作量。
包括拆除时间、人力数量、工作任务的细节等。
要考虑到拆除的顺序、是否需要使用机械设备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4.脚手架材料计算规则:脚手架材料计算规则是指根据脚手架结构和搭设要求,计算脚手架所需要的材料和数量。
要综合考虑脚手架的类型、工作条件、安全要求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材料计算规则要求准确,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使用的合理性。
5.脚手架人力计算规则:脚手架人力计算规则是指根据脚手架工程的规模和施工要求,计算所需的人力数量和工作时间。
要综合考虑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人力计算规则要考虑施工的效率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工艺、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要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并根据工作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质量意识。
脚手架工程(一)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一般规则:1、凡砌筑高度超过1.5m的砌体均需计算脚手架。
2、砌墙脚手架均按墙面(单面)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3、计算脚手架时,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车辆通道、变形缝等所占面积。
4、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按建筑物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二)砌筑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1、外墙脚手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如外墙有挑阳台,则每只阳台计算一个侧面宽度,计入外墙面长度内,二户阳台连在一起的也只算一个侧面)乘以外墙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外墙高度指室外设计地坪至檐口(或女儿墙上表面)高度,坡屋面至屋面板下(或椽子顶面)墙中心高度。
2、内墙脚手架以内墙净长乘以内墙净高计算。
有山尖者算至山尖1/2处的高度;有地下室时,自地下室室内地坪至墙顶面高度。
3、砌体高度在3.60m以内者,套用里脚手架;高度超过3.60m者,套用外脚手架。
4、山墙自设计室外地坪至山尖1/2处高度超过3.60m时,该整个外山墙按相应外脚手架计算,内山墙按单排外架子计算。
5、独立砖(石)柱高度在3.60m以内者,脚手架以柱的结构外围周长乘以柱高计算,执行砌墙脚手架里架子;柱高超过3.60m者,以柱的结构外围周长加3.60m乘以柱高计算,执行砌墙脚手架外架子(单排)。
6、砌石墙到顶的脚手架,工程量按砌墙相应脚手架乘系数1.50。
7、外墙脚手架包括一面抹灰脚手架在内,另一面墙可计算抹灰脚手架。
8、砖基础自设计室外地坪至垫层(或砼基础)上表面的深度超过1.50m时,按相应砌墙脚手架执行。
9、突出屋面部分的烟囱,高度超过1.50m时,其脚手架按外围周长加3.60m乘以实砌高度按12m内单排外脚手架计算。
(三)现浇钢筋砼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砼基础自设计室外地坪至垫层上表面的深度超过1.50m,同时带形基础底宽超过3.0m、独立基础或满堂基础及大型设备基础的底面积超过16m2的砼浇捣脚手架应按槽、坑土方规定放工作面后的底面积计算,按满堂脚手架相应定额乘以0.3系数计算脚手架费用。
脚手架计算规则整理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临时性工具,通常用于搭建在建筑物外部或高处的工作平台。
由于脚手架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因此每个国家都有相关的脚手架计算规则和标准来确保其安全稳定。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脚手架计算规则进行整理。
脚手架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脚手架最大高度的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脚手架最大安全工作载荷:通常为50kg/m2。
2.脚手架杆件的类型和强度特性。
3.脚手架的支撑和地基:包括支撑部件的类型和数量、距离、制造材料、接地条件等。
根据上述因素,脚手架的最大高度计算公式如下:最大高度 = 安全工作载荷 ÷ (杆件强度 * 杆件的迎风面积)脚手架立杆的计算方法脚手架的立杆数量和间距的计算应该同时考虑以下因素:1.脚手架的最大安全工作载荷。
2.杆件的型号和强度特性。
3.脚手架的高度和跨度。
4.风荷载:通常取1.5kN/m2。
根据上述因素,脚手架立杆数量和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立杆间距 = 杆件强度 / (安全工作载荷 ÷ 跨度 + 风荷载)立杆数量 = (高度 ÷ 立杆间距) + 1脚手架横杆的计算方法脚手架横杆的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脚手架的最大安全工作载荷。
2.杆件的型号和强度特性。
3.脚手架的高度和跨度。
4.风荷载:通常取1.5kN/m2。
根据上述因素,脚手架横杆的计算公式如下:横杆长度 = 杆件迎风面积 * (杆件强度 ÷ (安全工作载荷 ÷ 跨度 + 风荷载))脚手架斜杆的计算方法脚手架斜杆的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脚手架的最大安全工作载荷。
2.斜杆的夹角和长度。
3.杆件的型号和强度特性。
4.脚手架的高度和跨度。
5.风荷载:通常取1.5kN/m2。
根据上述因素,脚手架斜杆的计算公式如下:斜杆长度 = (高度 ÷ 斜杆夹角) * (√(杆件强度² - ((安全工作载荷 ÷ 跨度 + 风荷载) * (杆件迎风面积 * sin(斜杆夹角))²)) - 杆件强度 * cos(斜杆夹角))需要注意的是,斜杆的夹角、长度、位置和数量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具体设计。
脚手架结构的设计规定和计算方法1993年制订并下发的《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建标[1993]062号,以下简称《统一规定》),对涉及风荷载计算、实用设计表达式等脚手架设计计算方法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
经4年的应用和研究,1997年通过并下发了该规定的修订稿,基本上形成了脚手架设计计算方法的框架,成为即将陆续颁布实施的各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由脚手架杆(构)件和连接件搭设而成的各种形式的脚手架、支撑架和其他用途架子所形成的脚手架结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工程结构,不能完全套用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应依据《统一规定》确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11.1对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的规定1.1.1 规定脚手架结构一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简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即目前我国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方法)进行设计。
1.1.2 规定脚手架结构为临时工程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0.91.1.3 对脚手架结构设计可靠度的要求,考虑到无足够统计数据积累的情况,确定其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结果,应与我国的历史使用经验相一致,即若采用单一系数法进行设计时,其单一安全系数应满足:强度计算时的K1≥1.5;稳定计算时的K2≥2.0。
为此,在计算式中引入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γ′m或抗力附加分项系数γ′R,γ′R=γ0γ′m=0.9γ′m。
1.1.4 规定钢管脚手架结构归入薄壁型钢结构,在涉及设计焊接连接、选用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φ时,应使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1.1.5 规定脚手架的设计计算项目一般应包括:(1)构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可转化为对立杆稳定性的计算);(2)水平杆件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验算;(3)附着、连墙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4)抗倾覆验算;(5)地基基础和支承结构的验算。
当脚手架的结构和设置设计都符合相应规范的不必计算的要求时,可不进行计算;当作业层施工荷载和构架尺寸不超过规范的限定时,一般可不进行水平杆件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