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公民所享有的个中国基本权利,包含个人权利、集体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

政策过程分为五个过程,即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形成、政策决定、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我国的司法独立实质是,司法机关要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忠实于人民的利益,严格依法办事,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性和权威性。中国司法独立的特色之处就在于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即党代表制,政治委员在军内行政职务上和军事指挥员同为部队首长,对军队事务共同负责,是党的委员会日常事务的主持者,隶属于直属上级部队首长,在政治工作方面,服从上级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在军事行政方面,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员、政治委员和军事机关。工作职责是:负责所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党团建设工作,负责部队干部工作,并在任免干部和调动人员的命令上签字,与同级军事指挥员共同负责制定部队作战训练后勤工作和部队建设民兵建设的计划,并在颁布的命令上共同签字。一旦政治委员与军事指挥员出现原则上的分歧,应提交党委员讨论决定,或请示上级解决。

就是主权原则,其中心内涵是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主权称为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是国家的灵魂、集体的生命,这种公意永远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他还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和不能侵犯的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其组成人员不经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常委和委员若干人。

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平等、财产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但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所以当它的成员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申诉和裁决。于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组成“公民社会”,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政府就是应保护财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也持类似看法,著有《社会契约论》,专门讨论国家和政府的起源问题。但是社会契约论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国家和政府的起源。

概而言之,国家元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机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

(2)国家元首居于国家组织政权体系的首脑部位;

(3)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国家代表者;

(4)国家元首根据宪法行使元首职权;

(5)国家元首具有人格化特征;

(6)国家元首享有礼仪上的特殊待遇。

审判监督程序制度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审判监督程序,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认为确有错误,而提起再审或申请再审的程序。狭义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司法机关为了保证法院裁判的公正,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得以纠正、从而防止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上的偏差,而特设的一种补救和监督的制度。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审判监督程序包括三种,即人民法院自身的监督;由当事人申请或申诉提起的再审程序;由人民检查院提起的抗诉而引起的再审程序,这实际上是采纳了广义的审判监督程序概念。

体制是指国家机关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组织原则,是对于制度的外在表现和实施形式,并具有不确定趋势。政府体制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构成原则、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结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从目前世界160多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它们的体制均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就是资本主义类型和社会主义类型。

就政府机构的构成原则来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一般都采用集权原则。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体制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

政治协商机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涉及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的诸多关系。

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是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的两种不同原则。中国的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大多实行分权制衡原则。这是中西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的重大区别。中国现行宪法第3条对民主集中制及其内容作出了集中规定和具体安排。“八二宪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该原则具体体现为: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所谓总理负责制,及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总理负责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其下属机关负责人对总理负责。

(2)总理负责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并对重大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

(3)总理有人事提名权。

(4)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国家性质也称之为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说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来实行统治,来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敌人实行专政的问题。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

即中国特色的“议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崭新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所拥有的权力不仅比西方总统制国家的议会权力更大,而且比西方议会制国家的议会权力要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广泛的、最高的、几乎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约束的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既制定法律,又监督法律的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对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批准任命和罢免权;人民代表大会可以随时决定国家的各项重大事务;宪法还赋予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它认为应该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的权力。

副省级市政府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特大型城市。副省级市与一般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和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尽管副省级市仍属于省辖市,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市政府已经拥有了省级政府的职权。

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在由选民按选区选出本级人大代表的基础上,再由这些代表依法投票选举产生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和上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叫间接选举。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时才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国家就成为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时互相脱离的力量,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实施阶级压迫、控制阶级对抗的机器。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洛克最早系统地提出了分权学说。他以立法权的隶属关系为标准,把立法权属于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的政府,分别称之为君主政府、寡头政府和民主政府。其中君主政府又分为世袭君主制和选任君主制。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就是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它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

私营政府理论把传统的政府看成公营政府,而把社团组织看成一种由私人经营的政府。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公营政府关注的是所管理范围内所有主体的福利水平,而私营政府关注的仅仅是其成员或者服务对象的福利水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

共产党对国家的唯一领导地位首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无产阶级内部和无产者阶级各个组织中的主要的领导提基础。其次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还来源于共产党的战斗性和组织能力。由于共产党自然地具有了领导社会所有阶级的资格和能力,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只有共产党才具有执政党的资格;而又由于共产党绝对不容许出现任何派别活动,所以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必然是唯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执政党地位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或者说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政治供给制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进一步改造和发展政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初会广义理论以及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的原则。

2、时代精神的原则

3、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5、歉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1、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自身模范行为,并通过平等协商来实现的。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2、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3、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不论政党大小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互相监督即政党之间实行民主监督,而首先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5、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上的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特别之处在于:

(1)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除了全国统一的宪法之外,特别行政区还具有自己的“小宪法”,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除了全国统一的国旗、国徽、国籍和货币外,特别行政区还有自己的区旗、区徽、区籍和货币,特

别行政区公民在国际交往中持特别行政区护照;

(4)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立法、行政、司法的政治行为。而要司掌这些行为,必须有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设官分职,各司其事。这样政府就成为陈述、表示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的组织或制度。国家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对立的统一体。实际上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而政府则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统治阶级要通过政府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要通过政府行使国家的权力。

但政府不等于国家。一般情况下,有国家就必须有政府,“无政府”状态只会在政权转移过程中偶然存在,否则这个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了。而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必然自称是国家的代表,并且是唯一的代表。但是政府决不等于国家。如西方国家经常发生政府更迭,而国家却没有因此垮台。中国封建社会频繁的改朝换代,实际上是更换政府,我们的国家并没有因此消失。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按照两个标准对政府进行分类。其一是按照执政者的人数将政府分为:一人统治为君主政府;少数人统治为贵族政府;多数人统治为共和政府。其二,按照把追逐执政者私利相应的政府分别叫做僭主政府、寡头政府和平民政府。他又把前一种分类的政府称之为“常态政体”,后一种分类的政府则是变态政体。

“五四宪法”由序言、四章、106条组成。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结晶,同时有适当的参照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共同纲领”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都成为“五四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国家性质上,“五四宪法”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五四宪法”继续采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提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五四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和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的规定。在经济政策上,“五四宪法”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当时存在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合理性,以及国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

“五四宪法”同时又是“共同纲领”的新发展。人民民主原则贯穿于“五四宪法”的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各个环节上。社会主义原则,就是“一化三改”原则。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五四宪法”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提出了不同的过渡步骤和方法。总的说来,如果说“共同纲领”还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临时宪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肯定,那么“五四宪法”则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并对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家和政府的阶级属性来划分,古今中外的政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剥削阶级国家的政府。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其具体形式有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团制、人民会议制等。它们都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

一、宪法功能

由于宪法的产生使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的,而宪法的内容又以民主政治为其核心,所以,我们在研究宪法功能的时候,就必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

1、宪法的政治功能,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当一个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建立起国家政权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巩固这个新政权的手段和途径可能多种多样,但采用法律手段确实是首当其冲的。

2、宪法的经济功能。宪法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非但确实存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宪法的法制功能。

4、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这既为公民广泛地享有各项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提供了宪法保障,又充分表明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宪法之所以为公民设定义务,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更好地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充分享有权利。由此可见,宪法是具有保障并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功能。

5、宪法的思想文化功能。因此,宪法在促进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宪法作用

1、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通过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并对国家权力起着规范的作用。宪法不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作出规定,授予国家管理社会共同事务的必要权力,保证政府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宪法还限制了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对于权力行使中的分工和运行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指出方向,使国家权力在宪法指示的方向上正确地运行,任何打乱这种分工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将因和宪法抵触而无效。这就是宪法的规范作用。

2、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一国的政治制度在运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会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对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和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发展。这时,宪法可能要修改,但政治体制的改革也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要在宪法基本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当需要修改宪法以适应政治发展的需要时,修改的也是那些非原则性的规定,而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是政治革命的需要了。当然,如果需要对政治体制进行一些非常重大的改革时,就需要修改宪法,而宪法自身规定的修改程序就是适应这类改革需要的,修改后的宪法仍然会为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和保障。

3、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近代的法制建设大多是以宪法的制定为起点的,即使在宪法的制定之前已有若干法律先于宪法颁布或先于宪法产生,但从整体看,由于宪法还未制定,法制建设的指导原则还没有完全确立起来,因而也就不能在短期内出现完备的法制。只有在宪法制定和颁布后,整个法律制度才会有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和监督守法等国家机关的组织才能按照宪法的指导原则确立起来,并逐步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

4、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公开确认并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代国家的宪法往往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公共经济利益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政策,同时也规定国家对特定的其他经济成分的政策。总体来说,宪法关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宪法一般都允许对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发展。5、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最基本的是指宪法并不包括人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只包括法律权力基础及其原则。人民权利的真正体现一是要靠人们有意识地去行使权利,而是需要许多条件,如生产的发展、民主的发展。

(一)国家的一般性质和任务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般理论,国家具有以下一般性质和特征:国家是有着系统的暴力工具和特定的暴力目标,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其暴力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理论特别强调国家的暴力性质:这既是揭露剥削阶级国家实质的需要,又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更好地履行自身的使命。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主义国家是继资产阶级国家灭亡之后,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新兴国家。由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国家的消亡——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消亡以前,社会主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国家。

(三)中国政府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1949年在经历了长期国内阶级斗争和内战之后由胜利了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国家政体的不同主要是由围绕“权力主体”的五个因素决定的。这5个因素是(1)因国家权力划分不同而形成的“权力主体”的设置的不同;(2)“权力主体”产生方式不同;(3)“权力主体”组织方式不同;(4)“权力主体”行使权利的期限不同;(5)“权力主体”的相互关系不同。因为这5个方面的不同,古今中外的政府或者政体可分为贵族共和制、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总统制、议会共和制、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这种分类法提出了“权力主体”的概念,意指行使某种权力的个人、机构、集团或者全体公民,主要有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和国家元首等。以上6种分类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分类法;另一类是现代分类法

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体现为:

(1)在政府目的上,有限政府的宗旨在于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

(2)在政府职能上,有限政府职能被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

(3)在政府规模上,有限政府实行“小政府”、“低赋税”。

(4)在政府运行上,有限政府实行政务公开、透明行政。

(5)在政府责任上,有限政府是自律性的责任政府。

(6)在政府行为上,有限政府是行为受制于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政府。

(7)在政府发展上,有限政府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方针主要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主要有:

1、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2、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

3、因地、因事制宜的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5、分工合作制原则

丰富政治文化的内容

发挥凝聚、消解和制约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自由民主程度

影响政治稳定

1、政治与国家的关系。

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权权利问题。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夺取国家权力和巩固国家权力。

2、政治与阶级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政治;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也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政治和经济的是融合与统一的。

4、政治与管理的关系

政治的实际内容主要是政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所以政治和管理是不可分离的。

从分配的角度解释政治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大卫伊斯顿,他指出,政治是“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或有约束力的)决策行为或相互交往。伊斯顿居<政治分析纲要>中进一步指出,政治是“涉及为

社会进行的价值物和权威性分配的那一部分社会交往。“因此,他断定,政治学中:政治学是“研究受权力和运用的影响下的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

在政府结构形式上,一般国家都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分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单一制国家:在单一制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中,实行中央集权制。宪法没有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而把全部立法权笼统地交给中央政府。地方自治权则由中央政府已普通法的形式授予。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法律收回它下放给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权力。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分权关系中,其主动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中,联邦政府拥有统一的宪法、法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统一掌握军事、外交、财政等重要权力。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地方分权制。地方是中央政府的授权者。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地方政府的立法机关所授予的权力为限。地方政府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均在宪法中明确列举,未列举的权力则为地方政府的保留权力。中央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地方政府的保留权力。在这种自下而上的授权关系中,地方政府在自治问题上始终保持着主动权。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分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但一般都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有限并且不够明确。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一般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过度集权的弊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行权力下放和合理分权,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阶级职能是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具有的基本职能之一。

对外职能,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有四项任务,一是保卫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二是在有利可图时侵占别国的领土;三是颠覆和控制别国政府,渗透和干涉别国政治;四是正常的国际交往。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对外职能也有四项:保卫本国领土不受侵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互助;支援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正常的国际交往,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争取世界和平。对外职能上,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是否侵占别国领土,这是根本的区别。

宪法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一般表现为一种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宪法原则也称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制定者在制定宪法时所遵循的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中国现行宪法从根本上体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来说,中国的宪法原则可以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三个方面:

(1)责任制原则。现行宪法有关责任制的规定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集体责任制,又称委员会领导制。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等合议制机关,都实行集体责任制。其基本特点是:合议制机关在讨论和决定问题时,要经过集体讨论,由集体作出决定,通过决议,集体负责任。其二是首长负责制,也称个人负责制。它强调政府机关由首脑个人来负责,虽然也设有若干副职,但并不影响首长个人所负的责任。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2)廉政和勤政原则。廉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和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当好人民的公仆,不搞特权,杜绝腐败,建立“廉价政府。”勤政则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按规定出勤,并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提高效率,努力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廉政和勤政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都具有社会公仆的价值取向。廉政是前提,勤政是保证。

(3)为人民服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计40分)

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到传习,并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产生巨大作用。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其本身也必然处在一个现代化过程之中,落后的政治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会起到阻碍作用,而现代化了的政治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使个人形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

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意识,从而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个体特定的政治人格。同样,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促使个体认识和掌握特定的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些政治社会化过程总是处在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环境之中,政治文化的优劣对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个体是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个的政治个体构成了社会政治的大局,要使整个社会政治体系得到维护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2.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原苏联的分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政治的稳定是何等重要。“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4页。)。要保持稳定,就必须有良好的政治文化作为保证,必须使人民大众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民主等方面都能达到较大程度的认同,这样作为政治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情绪、态度、要求、愿望、行为等才能更大程度地与国家的政治要求相吻合,使社会的政治形势、政治气氛得到维护和发展。

从文化的角度说,社会政治的发展也是政治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对原有的政治体系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政治改革的本质是一种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能消除利益矛盾,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维护政治的权威,同时能提高政治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而影响政治变革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人们的政治心理,顺应社会政治心理的潮流,顺应民心,则政治改革就会顺利,对社会政治发展就有推动作用,否则就会有阻碍作用,甚至暴发社会危机或社会动乱。

3.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总是以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为基础和先导的,但政治文化又对经济文化起到强大的反作用。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论证经济体制的合理性。经济体制的建立,其标准和根据是社会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延续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建立?这就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政治文化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公有制、私有制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本质,但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经济运行的手段。所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理的和正当的,这不会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反而会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

2)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法和合法性是对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一种约束和规范,通过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现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本质也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必须进行公平、有效的竞争,抑制垄断。因此,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先后制定了《反垄断法》,中国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对行业垄断、过度竞争和那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如倾销、刺探其他厂商的商业秘密、商标侵权等,往往能通过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加以限制。

3)鼓励和引导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由传统的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历程是经过艰难探索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对经济本质、手段、目标的艰难认识过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开始,到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一直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经济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也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报告还强调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等,这些理论和要求将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极大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随着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必将导致政府体制的调整与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客观诉求重新界定政府角色,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那么,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相适应的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何在呢?

1、市场经济需要有限政府

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市场中的个人都是自利的,他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最充分地使用资源和信息,使自身福利或效用满足达到最大化。因此,在具有消费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领域,个人自利行为与理性行为的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还将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增进。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是“公共物品”

由于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政府干预过多。正如市场具有缺陷、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自身也存在着政府缺陷。政府缺陷决定了其行动的有效范围,超越了适当的范围,就可能出现政府失灵的状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而不能是“全能政府”。

政府存在于市场之中的意义

2、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

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体现为:

(1)在政府目的上,有限政府的宗旨在于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

(2)在政府职能上,有限政府职能被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

(3)在政府规模上,有限政府实行“小政府”、“低赋税”。

(4)在政府运行上,有限政府实行政务公开、透明行政。

(5)在政府责任上,有限政府是自律性的责任政府。

(6)在政府行为上,有限政府是行为受制于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政府。

(7)在政府发展上,有限政府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变革的政府。有限政府本身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1)指导能力,是指政府不断地创新政策,推动现代化深入发展的能力;

(2)动员能力,即动员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实现社会大众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的能力;

(3)分配能力,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价值的能力;

(4)适应能力,就是政府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能够应付自如的能力,或者政府能够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能力;

(5)利益综合能力。即将社会团体、组织、阶层和个人的利益与要求综合凝聚成为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的能力;

(6)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社会各项事业和组织实施合理而有效的管理之能力;

(7)协调能力,就是政府及时地调整社会各系统之间、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中国政治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政府能不能产生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政策以及能不能有效地推行和贯彻这种政策,并持续和稳定地将这种政策引向深入。因此中国政府的未来发展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国家制度建设。

这种制度化建设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如何源源不断地将具有现代化思想和意识以及实际才能的人吸收进政治体系中,确保政府始终拥有一批推行现代化政策的优秀干部。

2、如何扩大政府的权力基础,提高政府的权威性,以争取人民群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进而削弱可能来自各个方面的对现代化政策的阻力。

3、如何改善政府体制,改变政治方式,理顺政府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以及政府系统内部的关系,强化政府的诸种能力,以适应变革中的社会需要,组织和领导社会现代化,保障现代化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公民(Citizen)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在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在这个奴隶制时期,在民主政治的雏形的基础上,出现了“公民”的称呼,也叫“市民”。古罗马曾经颁布过“市民法”,也就是公民法,用以调整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欧洲封建制时期,奴隶制的民主共和形式

消失了,公民的概念也就不再使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公民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各国宪法普遍地使用了公民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不曾使用过公民的概念,大量使用的是“臣民”、“庶民”、“黎民”、“百姓”等概念。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使用了与公民等同的“国民”的概念。“共同纲领”也使用了国民的概念。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和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使用了公民的概念。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取得国籍是确认本国公民身份的唯一条件。作为法律概念,公民是指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体自然人,公民不分阶级成分,不分敌我。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现行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非常广泛,概括说来,主要有下列几种:(1)平等权;(2)政治民主和自由权;(3)宗教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受益权;(6)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中国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基本上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执政党在司法机关内设置了相应的党组织,以便接受执政党的领导。

二是法律制定的依据是党的政策。在中国,法律的制定依据是党的政策,法律的执行也是依据党的政策,最后如何衡量法律,唯一的标准就是党的政策。

三是改革开放前,政策影响力大于高于法律,改革开放后,法律的影响力逐渐大于高于政策,尤其是在1992年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

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性质的主要表现在代表选举的民主性。按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要求,只有按照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竞争性选举,才能保证充分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才能体现国家代议机关的民主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即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上一级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一般包括:一是设立选举组织机构;二是划分选区;三是登记选民;四是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五是宣传介绍候选人;六是差额选举和组织投票;七是确定当选。

(2)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

所谓间接选举,即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而是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于不需要进行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比较简单。其候选人提名、候选人介绍和投票程序与直接选举也比较类似,这里无需赘述,仅对间接选举的特殊性予以介绍。

第一,间接选举的主持机关。选举工作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并接受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第二,提出代表候选人。选举法规定,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第三,确定正式候选人。

第四,确定当选。

第五,审查和确认代表资格。

社会主义国家是继资产阶级国家灭亡之后,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新兴国家。由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国家的消亡——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消亡以前,社会主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国家。

既然是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必然具有阶级统治的国家一般性质,又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又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特点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因此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将失去基础和灵魂;丧失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也就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定立宪法和开议院的主张,首先使用了“宪法”一词。1908年,晚清政府正式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民国时期,走马灯似的北洋军阀政府也颁布过几部“宪法”。1931年中国共产党

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召开了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并颁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共同召开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并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新中国制订了第一部宪法,成为“五四宪法”。以后有“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前后出现了四部宪法。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宪法学家对它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总括起来,有以下3种含义:(1)从宪法所包含的内容、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和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界定宪法。如著名法学辞典《布莱克法律辞典》指出,宪法是“一国的组织法或根本法,可以是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旨在规定政府的特征和组成,提出国家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组织政府,调整、分配和限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以及规定主权行使的范围和形式。

(2)从宪法的法律形式和特点来界定宪法。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宪法是包括治理国家的指导原则的根本法。

(3)从宪法的阶级属性和阶级本质来界定。

这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看法,如列宁认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而是纲领性的国家大法;不是一般的部门法,而是规定国家组织、政府制度及其指导原则,并集中反映社会发展和民众要求的国家根本法。。“五四宪法”由序言、四章、106条组成。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结晶,同时有适当的参照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共同纲领”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都成为“五四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国家性质上,“五四宪法”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五四宪法”继续采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提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五四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和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的规定。在经济政策上,“五四宪法”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当时存在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合理性,以及国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

“五四宪法”同时又是“共同纲领”的新发展。人民民主原则贯穿于“五四宪法”的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各个环节上。社会主义原则,就是“一化三改”原则。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五四宪法”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提出了不同的过渡步骤和方法。总的说来,如果说“共同纲领”还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临时宪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肯定,那么“五四宪法”则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并对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七五宪法”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从总体上放弃了“五四宪法”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滋长起来的,经过“文化大革命”进一步助长了错误的合法化和定型化。

从总体上看,“七五宪法”存在诸多缺陷,是一步步严谨的甚至指导思想错误的宪法。但它也部分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它提出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现阶段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两种形式;它首次肯定了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它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宪法;它明确地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对外政策的总方针。。“七八宪法”在承袭了“七五宪法”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把原来的30条扩充为60条,对“七五宪法”中具有明显错误的条款做了部分的修改和删节。“七八宪法”删去了“七五宪法”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限制性表述;取消了诸如备战、备荒、抓革命促生产等语录化条文;将“七五宪法”中的“劳动收入”改为“合法收入”;恢复了“五四宪法”中比较好的条款,如人民陪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被告人获得辩护制度等;增加了一些新的法律条款,如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等。

“七八宪法”虽然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但由于当时还来不及全面总结建国近3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对“文革大革命”以及毛泽东的功过未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难免带有“左”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部不完善、不严谨的宪法。。“七八宪法”在承袭了“七五宪法”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把原来的30条扩充为60条,对“七五宪法”中具有明显错误的条款做了部分的修改和删节。“七八宪法”删去了“七五宪法”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限制性表述;取消了诸如备战、备荒、抓革命促生产等语录化条文;将“七五宪法”中的“劳动收入”改为“合法收入”;恢复了“五四宪法”中比较好的条款,如人民陪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被告人获得辩护制度等;增加了一些新的法律条款,如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等。

“七八宪法”虽然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但由于当时还来不及全面总结建国近3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对“文革大革命”以及毛泽东的功过未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难免带有“左”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部不完善、不严谨的宪法。“七八宪法”实施不久,1978年12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使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领域,国家政权民主化假设进程有了重大发展,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在

经济领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农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理论领域,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十二大做出的“关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澄清了被“文革大革命”搞乱的理论和理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科学地分析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得出了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中国已经消灭的结论,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一部新宪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八二宪法”制定以来,经过三次修宪,中国的法制建设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但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现行宪法中的某些条文还将滞后于实际。因此,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势必要求继续出台新的宪法修正案或者类似1982的全面修宪工作。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 6700万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 民定宪法4.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邦联制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 5年以上6.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 政治体制7.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 公民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0. 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满分:1 得分:11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2. 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 全国人大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民主集中制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 D. 五年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中国公民的资格B. 成年性C.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D. 精神健全、正常 E. 爱祖国爱人民2.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 历史性B. 阶级性C. 权威性D. 层次性E. 稳定性3.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 统一解释B. 部分解释C. 条理解释D. 专门解释E. 补充解释 F. 扩大解释4.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 平等权B. 政治自由C. 人身自由D. 信仰自由E. 监督权F.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依法行政D. 司法公正E. 执法必严F. 违法必究6.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A. 质询和询问权B. 视察权C. 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D. 列席其他会议权E. 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F. 提出议案权7.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A. 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B. 选举权C. 任免权D. 地方立法权E. 监督权F. 否决权8.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C.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 群众路线的原则E. 首长负责的原则F. 精简和效率的原则9. 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 成文宪法B. 不成文宪法C. 刚性宪法D. 柔性宪法E. 协定宪法F. 民定宪法10. 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C. 工会D. 妇联E. 共青团F.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三、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A. 错误2. 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A. 错误3. 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A. 错误4.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A. 错误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B. 正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15 分。)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2.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3. 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 15个4.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C. 800人5.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决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6.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7.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8.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年D. 1954年10. 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11.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 中共中央书记处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研;2005年、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河北大学研;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研)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形式—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2.国体(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1年四川大学研) 答: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体现,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②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一类型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3.政体(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研;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研;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研) 答:政体是指关于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决定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基本原则,并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就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政体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根据君主权限不同分为专制君主制与立宪君主制;共和制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半议会半总统制。 政体的特征有:①影响政体选择因素的多样性。政体的选择由国家性质决定,但也受到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还要考虑一国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②政体的多样性。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③政体选择的自主性。不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类似的政体,政体选择只能由那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自己来决定,只能由他们根据本国的国情独立自主的进行选择;④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国体并没有改变,而其政体形式可能发生变更。 4.政府(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研) 答: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它泛指各类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订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超星——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考试(20) 成绩: 71.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政府的两大营养系统是()。0.0 分
A、立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B、 信息传输系统和监督系统 C、 党内执行系统和立法系统 D、 信息传输系统和党内执行系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A、 决策的上行和下达不分离 B、 国家垄断信息网络,信息机构国营化 C、 新闻媒体和学术团体都无法对国家的高层决策直接起到 作用 D、 政府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不属于中共中央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的是()。1.0 分 A、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 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 C、 中央巡视工作协调小组 D、 中央地质勘察基金领导小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新兴阶层的是()。 0.0 分
A、 企业经营者 B、 知识分子 C、 个体劳动者 D、 自由职业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5 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0.0 分
A、 行政系统编制预算草案 B、 执政党的内部审查过程 C、 人大的审查和批准进入正式的决策阶段

D、 签署主席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6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 分
A、 维护党群关系 B、 维护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地位 C、 维护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规章制度,保障中央路线方针 政策的执行。 D、 维护党的尊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对于中国“政治”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0.0 分
A、 政治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处理社会利益关系。 B、 政治在中国也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总动员的决定权属于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我国省级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规章职权是在 B A.1954年 B.1979年 C.1982年 D.1988年 3.毛泽东明确提出和论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的文献是 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4.原选区选民对县级人大代表提出书面罢免要求的法定联名人数为 D A.20人以上 B.30人以上 C.4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缺位时继任其职位的是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务院总理 C.国家副主席 D.全国政协主席 6.1982年至l993年间,县级政府每届任期是 B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7.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的是党的 A A.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 C A.199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开支的批准权属于 C A.行政长官 B.财政司 C.立法会 D.审计署 10.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 C A.最低层级 B.主要形式 C.补充形式 D.特殊类型 1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 C A.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 B.出席代表2/3以上多数 C.全体代表过半数 D.出席代表过半数 12.当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同意检察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时,可报请决定的是 B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 A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制定与修订时间:1997年制定,2002年修订,2004年再修订,2008年第三次修订。2011年第四次修订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总课时量:54课时 开课系(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重点和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政府过程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树立“概念即方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打基础。 教学内容: 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 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 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 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点:政府概念;政府过程学说的方法论特征;政府过程方法的中国适用性 第二单元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政治背景,要求学生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与制度框架中实事求是地了解、学习、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 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A.宪法制度 B. 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工农联盟 D.统一战线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 柔性宪法 B. 协定宪法 C. 语义性宪法 D.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司法部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A. 中央委员会 B. 中央政治局 C.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 中央书记处 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A.17岁以上 B. 18岁以上 C. 19岁以上 D. 19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 A.4700万 B.5700万 C.6700万 D.7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 A.公共权力 B. 选举制度 C. 主权在民 D.公民权利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A.宪法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党制度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日本国宪法》 B.《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挪威王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 A,钦定宪法 B.协定宪法 C.民定宪法 D.柔性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委员会 D.国务院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

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浅 析 农 村 养 老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姓名:靳亚亚 专业:国际政治 学号:0913224015

浅析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中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 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家庭养老更加困难。因此,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做到: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力度;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注意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存在执行困难的问题,从博弈中的政策行动者,即中央政府(包括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与农民个体的视角解释这项社会政策执行遇到很多困难的原因,政府没有承担在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各种政策行动者调整各自行为,致使这项政策不能有效实施。如何走出困境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中文关键词: 养老问题、医疗保险、执行困难、改善政府措施 正文: 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农村,多数农民从事着收益低下、剩余很少的农业劳动。在收入增长缓慢的前提下,农民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疾病、养老和贫困,尤其是养老和疾病,农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第一需求是医疗保障。尤其是对老人的赡养。鉴于此,政府积极探索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我国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例如,该制度“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一体化原则”与社会变迁事实不相符。现在,农民务工、经商不再仅仅局限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一部分农民已经进入大城市务工、经商并且站稳了脚跟,成为“准城市人”,他们不可能回到其户口所在地办理养老保险。而该养老保险却要求农村各类人员实行一体化原则,势必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也阻碍了、抑制了部分务工、经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种种的经济,地域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考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D )。 A.宪法制度B.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一国两制方针最早针对的是( D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3、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 B )。 A.卫戍区 B.警备区 C.军分区 D.人民武装部 4、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 A )。 A. 干部监督 B. 干部任免权 C.干部调配 D. 干部鉴定考核 5、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A )进行。 A.行业协会 B.国家经贸委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6、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 B )。 A.人民 B.公民 C.国家 D.政府机构 7、有权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只有( C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共中央委员会 8、中国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法院是( D )。 A.基层法院B.中级法院C.高级法院D.最高法院 9、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 B )。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10、村民自治的基础是(A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工会 D.妇联 E.共青团 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3.社会主语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BEF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依法行政

《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题 (自动保存的)

1 宪法:宪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的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它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政治:政治就是人类社会根据利益原则,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来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行为与关系模式。 3 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构在内。 4政党: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定阶级或者阶层的代表,通过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等共同行动,实现其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结成的具有明确纲领和章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组织。 5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政党政治是由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物的一种政治形式。 6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执掌政权),参与或者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7 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 8 政府过程: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包括政府各权利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如决策政府过程、执行政府过程、监督和反馈政府过程。 9政府决策:政府决策是指政府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问题)选择与制定行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政府决策既是政府决策的过程,又把它当作政府决策的结果。 10 政府文化环境:所谓政府的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政府置身其中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11 民族区域自治: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 代议制:指一国统治阶级从各阶级、阶层、集团中,选举一定数量能够反映其利益、意志的成员,组成代议机关,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重大事务的制度。 13 村民自治:在党和乡镇政府的领导下,村民群众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14 政党下乡:1.党员多数来自农村(天然亲和力)2无产阶级政党(穷人的政党,容易得到认同)3很好的意识形态政策化政党下乡:是指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在其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 15代议制基本功能:议决功能、调节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 16 政府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1、政治意识形态2、社会政治思潮或政治思潮3、社会政治心理(政治文化) 17 政府的类型:1、按照执政人数:1人统治-君主政治;少数人统治-贵族政治;多数人统治-共和政治; 这3种政府称为“正常形态政府” 2、按执政者所追求的目的:僭主政府、寡头政府、平民政府,称为“变态政府”。 18宪法的特点:1、原则性 2、稳定性 3、概括性 4、至上性 19现代政治体系的构成:现代政治体系一般由利益集团、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官员和法院六大政治结构构成。 20政府政治环境:指在某一政治体系中与行政机关并列且对行政机关发生作用的诸种政治结构之总和。 21政党有哪些功能:1、利益聚集与表达 2、政治动员和社会化 3、控制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 4、政治录用与输送精英 5、影响国际政治事物 22 我国的审判机关的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组成。 23 “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的不同: 1、议行合一权力是单向运作: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是同一的,单相授予。 2、三权分立权力是多向运作:①美国三权分立,交错重叠,相互制衡;②英国三权分立,但是遵循“议会主权”原则。 3、“议行合一”是一种理想型的政府构建形态,其目的是要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实行比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体制更高程度的民主。 24 现代政党政治的特征: (1)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别的划分,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 (2)属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3)很大程度上反应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围绕竞选、组阁、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斗争。(4)政党有完备的组织结构。

历年全国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与案例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历年试题——之简答、论述与案例题目 2011年4月 (1) 2010年7月 (2) 2010年4月 (3) 2009年7月 (4) 2009年4月 (5) 2008年7月 (6) 2007年7月 (7) 2007年4月 (7) 2006年7月 (8) 2006年4月 (9) 2005年7月 (10) 2005年4月 (11) 2004年7月 (12) 2011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P290 37.简述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81 38.简述政府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运作中的地位。P174 39.简述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主要任务。P246 40.简述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P359-360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P199-200 42.试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意义。P319-320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 43.2007年5月,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提交了15名乡、镇

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将这15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各直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却不予理睬。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全体委员一致认为县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决定将其撤销。 请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程序合法吗?请说明理由。P104 (2)该县政府拒绝人大常委会建议的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P98 (3)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2010年7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政治制度的历史性特点。P1-2 37.简述如何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提出罢免要求。P67 38.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有哪几种模式?P182 3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哪些优势和特点?P317-319 40.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P263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对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主要保障措施。P65-66 42.试述国务院的职权。P131-134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43.2007年11月江东市沿江区举行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外语学校第一选区可以选举产生1名正式区人大代表,王老师和李老师被确定为该选区的正式候选人。请联系直接选举中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版)201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阶级的本质是() A、 国家机关 B、 国家权力 C、 社会集团 D、 社会成员 我的答案:C 2代议机构最早在哪个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我的答案:A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如何产生的?A、 党代表大会 B、 领导任命 C、 党员直接选举 D、 地方直接选举 我的答案:A 4赞成投票制的提出者是()。 A、 孔多塞 B、 布拉姆斯 C、 菲什伯恩 D、 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 我的答案:D 5全国政协在何时代行过全国人大的职权?A、

1945-1949 B、 1949-1954 C、 1952-1956 D、 1964-1978 我的答案:B 6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 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 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C、 非常重要 D、 现代化建设 我的答案:D 7与西方相比,以下属于中国独特的政府过程的是哪个?A、 单位 B、

法院 C、 检察院 D、 监狱 我的答案:A 8以下属于狭义”政府“的是? A、 内阁 B、 政党 C、 国家机构总体 D、 宗教领袖 我的答案:A 9公共组织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为()。A、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删除、信息贮存B、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贮存C、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删除、信息贮存 D、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删除、信息加工 我的答案:B 10以下不属于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作用的是?() A、 信息传达迅速 B、 政治高度集权化 C、 党政不分 D、 信息传达不通畅 我的答案:A 11下列对与决策目标确定要求的说法有误的是()。 A、 目标的确定要具体 B、 目标的确定要力求恰当 C、 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也不能带有模糊性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