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

44 微观示意图

1. (2018?湖北咸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G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3.(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o”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故选:C。

4. (2018?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 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 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 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D

解析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故选D。

5.(2018?河南)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4NO6H2O;

(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氧气,化学式是:O2;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故答为:(1)O2;(2)4NH35O24NO6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 (2018?江苏泰州)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 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C. 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答案B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6NO+4NH35N2 +6H2O。A、该反应中,Z是由X和Y分解生成的,故A错误;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6×﹙14+16﹚∶5×28=9:7,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错误。

点睛∶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7.(2018?呼和浩特)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因此:

A、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B、丙是酒精,属于有机物,可以作为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故正确;

C、由方程式程可知,该反应有CO、H2O 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故选:C。

8. (2018?四川德阳)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 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2种物质反应生成1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正确;

B、任何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正确;

C、生成物中不能确定有氧元素,故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

D、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单质,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正确。故选C。

9. (2018?河北)图2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2C2H6 7O26H2O 4CO2。该反应属于不属于置换反应;生成物丙为H2O,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生成物丁为C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2=3:8;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故选D。

10.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

(2)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3)画出比一个C分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答案 (1). 甲补充一个氧分子、丙中补充一个水分子 (2). 分子 (3).

解析(1)根据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CO2 2H2O,

所以在甲图中应补充一个氧分子,在丙图中补充一个水分子。(2)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是镁离子,镁离子的质子数是12,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

11. (2018?江苏连云港)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是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到:CH42O2 2H2OCO2或2CH43O2 4H2O2CO,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个数可能保持不变。故选D。

12. (2018?江苏宿迁)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2)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④)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答案 (1). 分子 (2). 原子 (3). (4). 2H2O2

(2)由图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4)甲图表示的是2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2H2O2;

13. (2018?泰安)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①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是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

答案 (1). H和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

Zn Cu2 (3). 1.204 ×1024或2×6.02×1023 (4). 16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和物质的量。解题时通过微观知识分析反应的实质,认真阅读有关物质的量介绍,找出关键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解题。

(1)①从图A可知,该反应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反应前存在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四种离子,反应后存在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从微粒的角度

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②从图B可知,该反应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反应前存在锌原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反应后存在锌离子、硫酸根离子、铜原子。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2;

(2) ①水的化学式是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摩尔水中含有2摩尔氢原子,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1.204 ×1024或2×6.02×1023;②1摩尔水中含有1摩尔氧原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6g。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16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姓名;日期; 1.(2015?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A 8.0g B 11.2g C 16.0g D 24.8g 2.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其中说法正确的()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3. (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 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4. (郴州)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6g B.8g C.13.2g D.20g 1、(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2、(福州)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图11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3.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4. (呼和浩特)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 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克。 5.(苏州)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⑴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⑵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①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已知:亚硫酸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盐。 ②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O2+2SO22CaSO4+2CO2 。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 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曾用到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BGO(化学式为Bi4Ge3O12),其中铋(Bi)元素为+3价,则锗(Ge)元素为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Al2 ( -2 SO)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3.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如果两种粒子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在H2O、H2、Mg(OH)2、H2SO4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A、2个氢原子 B、氢元素 C、氢分子 D、氢离子 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阳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 7、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8、四种粒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如下表所示 4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推断题(含答案)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推断题 1. (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 (黄冈)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 (荆门)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C )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4. (武汉)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5. (武汉)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孝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 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A 选项 A B C D 物甲Ca(OH)2CO2H2Fe 乙Na2CO3NaOH O2HCl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单元汇编之推断(无答案)

2020年中考推断题 1.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4种不同物质,A为氧化物,C可用于制取肥皂,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间可相互反应,“→”表 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1)C的化学式是NaOH,A的一种用途是。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3)C与D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2.A—F表示初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表示可相互反应,“→”表示 反应可一步实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2)由B→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上述物质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种。 3.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 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 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 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B: E→F: (3)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种。 4.如右图所示,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一”相连的两 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 生产,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H2SO4,则A与B的反应可能有多个,请任选一个,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若A为碱,则D的物质类别可能为,C与D的反应也可能有多个,请任选一个,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5.(4分)A、B、C、D、E为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 种物质,其中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是人体胃 液中的一种酸,B和C反应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反 应关系如右图(图中“一” 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A的化学式,B属于(选填“酸、碱、盐、单质、氧化物”)。 (2)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的用途(写一种)。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的化学式是H2O B.甲生成丙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1︰2 通电 D 丙 B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信息给予题含答案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2018·江苏无锡)1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 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答案】A (2018·山东青岛)1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9.(2018?四川乐山)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答案】D 9.(2018·浙江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1.(安徽)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氢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1)CaCO3 =CaO+CO2↑;分解反应。(2)物理;(3)过滤;漏斗。(4)做化肥或氮肥等。 2.(益阳)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流程如下: (1)气体X是CO2,其名称是二氧化碳;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可将反应容器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CaO2+H2O2+7H2O=CaO2·8H2O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 (3)Ca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0 。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 样品50g,加热到220℃充分反应(方程式为2CaO2·8H2O=====△2CaO+O2↑+16H2O↑,杂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请计算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CaO2·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水(含答案)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界的水 1、(安徽)“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 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B. 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 C.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D. 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3.(益阳)根据右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呼和浩特)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5.(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6.(重庆A卷).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 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7. 2015?台州)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水这种物质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8. (上海)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C )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9. (张掖)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C)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2. A ~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 (1)A 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1)写出A 、B 、C 的化学式: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 4.已知,A 、B、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 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 →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 HCl Zn B A C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单元汇编 1.以下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选项是 A.〝霸王〞牌厕所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茶叶,真正的〝绿色〞饮品,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 D.吸烟有害健康 2..爱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以下做法中,有利于环境爱护的是 ①操纵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截了当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⑧在水库周边兴建筑纸厂 A.全部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3..以下讲法,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食用含碘的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用活性炭可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4..前者为氧化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空气、氯化钠B.氧化铜、硫酸钾 C.醋酸、糖水D.冰水混合物、石油 5. 6..在10—10m范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 的变化纳米铜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纳米铜比一般铜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B.纳米铜和一般铜中的铜原子结构不同 C.反应物的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纳米铜无需密封储存 7.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O B. 2O C. O2 D. O2- 8.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9. 为把201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绿色奥运〞,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焚烧作物秸秆 B. 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C. 治理工地扬尘 D. 化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10. 以下关于水的组成,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11. 鉴不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含解析

2018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之溶液 1.(2018德州)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甲﹥乙﹥丙,A说法不正确;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B说法不正确;温度降到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丙的溶液由t2℃降到t1℃,一定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说法正确;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说法不正确。 2.(2018梧州)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溶溶解度:a=b>c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2℃时,溶溶解度:a=b>c;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t3℃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可以得到75克溶液;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C。 3.(2018枣庄)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客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合理饮食,合理睡眠;预祝金榜题名,万事如意!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合理饮食,合理睡眠;预祝金榜题名,万事如意!

2018年全国各地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汇总

专题13 综合计算 1.【2018年广州市】室温为25℃时,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0 20 25 40 50 60 80 溶解度(g) 69.2 74.5 76.4 81.8 85.5 89.4 98.0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__________。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答案】17.1 搅拌 A C 【解析】(1)①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表格中数据可知,50℃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85.5g,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17.1g;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2)A.由题中信息可知,氯化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收集 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防止落入其他物质,引入杂质,待水分自然蒸干(蒸发结晶) 后保存所得固体,则不会有含铜离子的液体排放,不会导致污染,正确;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中仍然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仍会导 致污染;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中只有氯化钠,没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不会因重金属导致污染;(3)由题中信息可知,25℃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76.4g,100g母液中含有氯化铜的质量为x,76.4g/176.4g=x/100g x=100g×76.4g÷176.4g;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设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y, CuCl2+ Fe = FeCl2 + Cu 135 56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 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 CaCO3中的质量为 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0g 7.3% 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y。 CaCO+2HCl=CaCl+H O+CO ↑ 322 10073111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 CaCO 10g; 3 中的质量为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将 25.6 g NaCl 和 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 g 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 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12345 加入 NaOH4040404040

溶液质量 /g 共生成沉 2.9 5.8m11.611.6 淀的质量 /g (1)上表中 m 的值为多少。 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 8.7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 2.9g,第四次实验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40g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 2.9g 沉淀,所以第三 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9g,所以 m 的数值为 5.8+2.9=8.7;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 4 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混合物中 MgCl2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MgC l 2 + 2NaOH = Mg OH 2+ 2NaCl 9558117 x11.6g y 95= x 5811.6g x=19 g 58= 11.6g 117y y=23.4 g 则原混合物中NaCl 质量为 25.6 g- 19 g=6.6 g 6.6 g23.4 g 所以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 25.6 g 126g40g 4 11.6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该样品12g 溶解在 100g 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 氯化钙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审批稿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气体制备 1、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 H 2、O 2 和_____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氢气从_______口进入(填 “a”或“b”);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氢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 入(填“a”或“b”); 2、实验室利用图8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8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_____(填标 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_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

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_____ (填“a ”或 “b ”)端,检验 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 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8中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 璃棒的作用是②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4.(益阳)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 A .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 5. 下图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O 2、H 2、CO 2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若A 装置内药品为Zn 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2)B 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 生成的O 2,则a 接 。(选填“b ” 或“c ”);若B 装满水,用于收集A 生成的H 2,则a 接 。(选填 “b ”或“c ”)。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专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专题 1.(2019长沙)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烟花燃放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2.(2019巴中)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在水中溶解 3.(2019广元)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牛奶变酸 C.菜被切碎 D.铁制刀具表面生锈 4.(2019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 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 5.(2019安顺)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6.(2019湘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铁水铸锅 C.粮食酿酒 D.分离液态空气 7.(2019平凉)丝绸之路将我国古代的方面与技术传送到了国外。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瓷器 B.湿法炼铜 C.高梁酿酒 D.纺纱织布 8.(2019南充)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9.(2019重庆)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10.(2019重庆)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干燃烧 B.树叶飘落 C.大树倒塌 D.树枝折断 11.(2019德州)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12.(2019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滤纸折叠 C.红磷燃烧 D.食物腐烂 13.(2019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水晒盐 C.积雪融化 D.粮食酿酒 14.(2019安徽省)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15.(2019济宁)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海水晒盐C钢铁锈蚀D沙里淘金

2019中考化学专题——社会热点汇编

2010年中考化学专题——社会热点汇编 一、青海玉树大地震 【新闻链接】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给广大灾区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向灾区捐献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相关习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合理的()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楼下跑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你认为下列做法哪项正确() ①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②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④将门打开,确保出口⑤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⑥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⑦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⑧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⑨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⑩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A.只有①③⑤⑦⑨ B.只有②④⑥⑧⑩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全部正确 3、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4、在灾区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5、在灾区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其中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棉树皮等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其净水原理是() A.过滤B.消毒杀菌C.蒸馏D.吸附沉降 6、另一种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11.盐

(2017·龙东地区中考)在一定温度下,向20g 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l01g水,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100g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211g,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m,试计算: (1)m=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10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10g y 100 106 = g x 10 x=10.6g 117 100 = y g 10 y=11.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g g g 211 7. 11 6. 10 20+ - ×100%=1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0(2017·上海中考)关于“K2CO3”说法错误的是() A.名称:碳酸钾B.类别:盐 C.焰色反应:黄色D.用途:可作钾肥 12(2017·天水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A.Ca(NO3)2、BaCl2、AgNO3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解答】解: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AgN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MgCl2、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K2CO3、CuSO4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2017·扬州中考)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氧化钙C.氢氧化钠D.浓硫酸 6(2017·杭州中考)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最新汇编精品】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表1 A. 酸奶 B. 鸡蛋清 C. 牙育 D. 肥皂水 2. (福州)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3. (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4. (重庆A卷) 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B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 (重庆B卷) 某同学用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 ,实验过程中pH 试纸变成蓝色的是(C )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A. 葡萄汁 B. 苹果汁 C. 牛奶 D. 鸡蛋清 6. (宜宾)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7. (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D )

8.(张掖)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C )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10. (宜昌) 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 (雅安) 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 近似为:西瓜汁5.8、苹果汁3.1 、泡菜3.4、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A .苹果汁 B .泡菜 C .西瓜汁 D .鸡蛋清 12. (广东)根据”题5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 分子在运动 C.Y 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 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13. (广东)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 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C A.小苏打 B.杨梅 C.栗子 D.菠萝 (北京)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A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大理石 15.(北京)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 ,其中呈碱性的是A

2020-2021年中考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经典

2020-2021年中考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生石灰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来源】2019年河南省中考模拟(H卷)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值减小到7,最后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

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22Mg +2HCl MgCl +H 242↑ ═, 22Fe+2HCl FeCl +H 56 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等质量的镁、铝分別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和氧气不可能同时过量,选项错误; B 、镁比铝活泼,所以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酸反应,镁反应需要时间短,但等质量的镁、铝和稀硫酸反应后铝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 C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速率,则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的加入,不断产生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选项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