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运营”下的渭南华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设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97.39 KB
- 文档页数:6
华山游客中心施工组织设计1. 简介华山游客中心项目位于陕西省华山市,是一个旨在提供便利服务并提升游客体验的综合性建筑项目。
本文档旨在设计华山游客中心的施工组织,确保施工过程高效、安全、顺利进行。
2. 施工组织架构2.1 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的策划、指导和组织工作•协调各专业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定期召开项目例会,汇报工作进展2.2 建筑工程部•负责建筑施工相关工作,包括结构施工、装修等•协调建筑工程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定期检查施工进度,确保质量和安全2.3 设备工程部•负责设备施工相关工作,包括电气、通风、供暖等•协调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检查设备安装过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4 环境工程部•负责环境施工相关工作,包括绿化、排水、污水处理等•协调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环境施工,确保符合相关环保要求2.5 安全监察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施工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3.1 前期准备1.确定项目具体需求和建筑设计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
2.聘请具有相关经验的施工队伍,确保人员素质和技能。
3.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材料进行检验和入库。
1.根据施工计划,按照工程部门划分的职责,组织各专业施工人员开始施工。
2.监督和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施工阶段。
3.定期召开施工例会,沟通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3 安全控制1.执行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2.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和事故预防工作。
3.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4 质量控制1.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材料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
2.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 施工安全措施4.1 标示和隔离•针对施工区域进行标识和隔离,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智慧旅游集散中心设计方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旅游大数据、智慧城市的背景下,智慧旅游集散中心成为了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的构建。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设计智慧旅游集散中心之前,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
游客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旅游信息平台,可以查询酒店、景点、美食、购物等信息,并可在线预定各式项目;旅游企业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可以管理订单、财务、售后等各个环节。
基于以上需求,可以确定一个智慧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如下:1.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查询和在线预定服务2.提供订单管理和售后服务平台,方便企业管理以及游客反馈3.提供智慧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旅游项目4.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帮助旅游企业更好地选择服务对象第二步:架构设计在确定了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前,需要先进行架构设计。
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的架构应该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主要包括前台展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前台展示系统主要包括网站和移动端,实现用户信息查询和在线预定服务;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数据统计和推荐算法等模块,方便企业管理以及数据分析。
第三步:产品设计针对架构设计,可以进行产品设计。
对于网站和移动端,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展示出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的界面。
对于后台系统,需要重点考虑运营效率和数据分析。
具体包括:网站和移动端1.设计清晰明了、易于使用的界面,提供高效的旅游信息查询和预定服务2.提供详细的酒店和景点介绍,帮助用户了解并选择服务3.提供在线客服、评论等服务,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后台系统1.提供订单管理的功能,方便企业清晰了解售出产品信息和订单状态2.提供财务管理功能,方便企业准确判定营业收入和运营成本3.提供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服务对象和开展投放活动第四步:技术实现在产品设计完成后,需要考虑技术实现。
智慧景区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景区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综合性系统,它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景区信息与服务,并且能够方便景区管理者进行景区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运营。
本文将介绍一个智慧景区系统的设计方案。
1. 系统架构智慧景区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前端展示、后台管理和数据分析三个部分。
前端展示部分主要包括景区导览、景点介绍、活动信息、导游服务等功能。
通过手机App或者景区内的屏幕设备,游客可以方便地查看景区地图、景点介绍、路线规划等信息,还可以预定活动、导游服务。
后台管理部分主要由景区管理者使用,他们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景区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
例如,管理者可以上传和维护景点介绍、活动信息等数据,还可以实时监控游客的位置和行为。
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系统对游客的反馈和评价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优化景区的运营和服务。
数据分析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通过对海量的游客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游客的偏好、行为规律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景区的资源配置、活动策划等方面都非常有价值。
2. 技术支持智慧景区系统需要依赖一系列的技术来实现。
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的技术:(1)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景区内部布设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时获取游客位置、人流量、环境数据等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后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大数据分析技术:游客数据的分析对于优化景区运营和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
(3) 移动互联网技术: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景区信息和服务,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景区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4)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游客身份认证,防止非法入侵和游客走失等问题。
3. 功能设计智慧景区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景点导览:提供景区地图和景点介绍,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布局和各个景点的特点。
(2) 活动预定:游客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活动预定,包括演出、展览、讲座等。
(3) 导游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系统预约导游,导游可以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景点讲解和服务。
422011.10 ARCHITECTURAL JOURNAL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1 项目概况西岳华山是著名的五岳之一,以奇险峻秀闻名于世。
奇者,奇石怪松,天下无双;险者,古道羊肠,苍穹一线;峻者,山势峻峭,危乎高哉;秀者,山峦隽秀,美不胜收。
历史上华山以其嵯峨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溢美之词以及游客的驻足。
近年来,随着赴华山观光游客的持续增加,原有的华山游客中心在使用上已经不堪重负,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
因此,结合华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景区管委会拟在山下修建一座新的游客中心,在为旅游者提供必要服务的同时兼顾景区综合管理的职能。
不仅如此,该游客中心也将作为日后“华山论剑”活动的一个承办载体。
华山游客中心用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城南5k m 处,南依华山,北侧庄惟敏 陈琦 张葵 章宇贲万物生华 高山仰止—华山游客中心设计正对华阴市迎宾大道,与迎宾大道北端的火车站遥遥相望。
用地东、西两侧现为农田和部分散居的农户,四周视野开阔。
用地北侧偏东约4k m 处为著名的文物古迹西岳庙,并在规划上通过古柏行步行街与西岳庙相连。
项目用地较为方整,其中北侧地势较为平缓,南侧地势落差较大。
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雄奇瑰伟,风姿独具,大气磅礴,世所罕见。
根据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因此华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言:“西岳为华山者,……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一句“万物生华”道尽了华山的不凡。
此外,宋代名相寇准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形象地描绘了华山的壮观。
考虑到华山的这种磅礴气势以及它丰富的人文景观与历史传承,设计希望在严格遵循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华山未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综合性小型建筑,游客中心在设计立意上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个建筑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让建筑匍匐在华山脚下,融于自然环境之中;第二,设计应该与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地位相称,成为具有高品位和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建筑;第三,规划及建筑设计考虑与周边环境相融共生,以人为本,成为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的活动场所。
智慧景区人员管理与客流分析系统建设详细设计方案在景区中,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一方面给旅游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极易发生游客与游客、游客与管理人员之间矛盾,更甚至是群体性的不良事件,另一方面,对游客的旅游质量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现在的一些景区虽然也做了部分客流限流措施,游客总体人数也只能做到一个非常初步的估算,而且目前限流措施基本是靠人工完成,通过设置实物障碍阻止游客通行。
此种限流措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限流的目的,但不能达到精细化的控制和统计,而且相对简陋。
为了提升景区的管理力度和科技化管理水平,并打造智慧旅游景区的目标,海康威视提出了景区人员管理与客流分析系统,采用视频智能分析的方式实现客流的统计分析。
同时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智能视频检测技术实现景区出入口刷脸入园和景区危险区域报警提醒等。
1.1.1 系统架构景区客流统计与分析系统架构图如下所示:图1.景区人员管理系统架构系统主要由双目客流摄像机、LED显示屏等组成,所有设备通过网络方式进行连接,所有的数据及信号通过内部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及管理。
前端的岗亭分控中心可实时对各种设备做应急管理控制,以应对相关的紧急情况,后端平台主要承接统计分析及应急指挥的工作。
图2.景区密度分析密度分析主要采用密度分析相机对景区重要出入口和人员密集区域实施监测人员密度情况。
在景区出入口(检票口)设置景区二次入园、刷脸入园、本地游客入园等专用通道,并在景区出口相关位置设置人脸登记台。
游客进入时通过刷脸实现自动放行,刷脸入园专用通道设置时,需考虑通道宽度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可选用三辊闸设备,也可根据情况选择翼闸或摆闸。
图3.刷脸入园系统架构图1.1.2 系统优势海康威视景区客流统计与分析系统通过“睿眼”双目客流相机对客流情况进行采集,双目客流相机采用立体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深度建模,通过双镜头的立体摄像,获取目标高度信息,结合智能跟踪算法分析行人轨迹,精确统计游客数量及方向,有效过滤徘徊行为引起的重复计数,并在复杂环境下保障统计精确度。
旅游景区智慧化改造与运营服务解决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智慧化改造总体策略 (3)2.1 改造原则 (3)2.2 改造内容 (4)2.3 改造步骤 (4)第三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3.1 通信网络建设 (5)3.2 数据中心建设 (5)3.3 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 (5)第四章:智能导览系统 (5)4.1 导览硬件设备 (5)4.1.1 手持导览设备 (5)4.1.2 车载导览设备 (6)4.1.3 固定导览设施 (6)4.2 导览软件应用 (6)4.2.1 导览APP (6)4.2.2 导览网站 (6)4.2.3 导览小程序 (6)4.3 导览信息内容 (6)4.3.1 景区概况 (6)4.3.2 景点介绍 (6)4.3.3 游览路线 (6)4.3.4 互动游戏 (7)4.3.5 实时信息 (7)第五章:智能监控系统 (7)5.1 视频监控系统 (7)5.2 环境监测系统 (7)5.3 安全管理系统 (8)第六章:电子门票与支付系统 (8)6.1 电子门票系统 (8)6.1.1 系统概述 (8)6.1.2 系统功能 (8)6.1.3 技术实现 (8)6.2 在线支付系统 (9)6.2.1 系统概述 (9)6.2.2 系统功能 (9)6.2.3 技术实现 (9)6.3 数据分析与营销 (9)6.3.1 数据分析 (9)6.3.2 营销策略 (9)第七章:智慧化旅游服务 (10)7.1 智能客服系统 (10)7.2 个性化推荐服务 (10)7.3 旅游电子商务 (10)第八章:旅游营销与推广 (11)8.1 网络营销策略 (11)8.2 社交媒体营销 (11)8.3 旅游活动策划 (12)第九章:旅游管理与决策支持 (12)9.1 旅游数据分析 (12)9.1.1 数据来源 (13)9.1.2 数据分析方法 (13)9.2 旅游管理平台 (13)9.2.1 基础信息管理 (13)9.2.3 数据分析 (13)9.2.4 安全管理 (13)9.3 决策支持系统 (14)9.3.1 游客需求分析 (14)9.3.2 市场营销策略 (14)9.3.3 资源配置优化 (14)9.3.4 智能预警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营保障 (14)10.1 项目实施计划 (14)10.1.1 项目启动 (14)10.1.2 项目实施阶段划分 (14)10.1.3 项目进度计划 (15)10.2 运营管理机制 (15)10.2.1 组织架构 (15)10.2.2 制度建设 (15)10.2.3 服务质量管理 (15)10.2.4 信息反馈与改进 (15)10.3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5)10.3.1 技术风险 (15)10.3.2 运营风险 (15)10.3.3 市场风险 (15)10.3.4 资金风险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
智慧景区系统需要设计方案智慧景区系统设计方案一、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景区进行休闲和观光旅游。
然而,传统的景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便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因此,设计一个智慧景区系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智慧景区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景区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通过智能化场馆、智能化设备、智能化导览等方式提供给游客更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优化景区的管理和发展。
二、系统架构智慧景区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主要服务于游客,后台则为景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
前台部分主要包括智能导览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订票系统。
1. 智能导览系统智能导览系统通过在景区内部布置多个传感器和指示牌,结合游客的手机APP或导览设备,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
游客可以通过导览设备或手机APP获取景区的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介绍、路线指引、实时天气、人流量状况等。
此外,通过游客的定位系统,可以为游客推荐个性化的游览路线,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2.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在景区内部设置交通监控器和停车场引导系统,为游客提供交通导航和停车指引服务。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当前交通状况,包括道路拥堵情况、公交车到站时间等。
同时,停车场引导系统可以根据停车位的数量和停车区域的使用情况,实时显示剩余停车位和停车费用,使游客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3. 智能订票系统智能订票系统通过在景区内设置自助售票机和手机APP,提供游客在线购票服务。
游客可以通过自助售票机或手机APP购买门票,无需排队等待。
同时,景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掌握游客的购票情况和游览趋势,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运营策略。
后台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和运营管理。
1.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处理和存储景区运营数据。
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实现对游客信息、景区资源、营销活动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智慧游客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智慧游客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但是,旅游行业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呈现出不足的状况。
如旅游景区的导览服务、游客咨询等服务中存在人员不足、信息不全、咨询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为此,要建设一套智慧游客系统,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
需求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获取信息游客到达景区后需要及时获取信息,包括景区规划、交通路线、门票信息等。
因此,智慧游客系统需要提供可靠、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游客快速获得所需信息。
2. 优化导览服务景区导览服务对游客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首次来到景区的游客,需要有引导性的导览服务。
因此,智慧游客系统需要提供人性化的导览服务,可以通过语音、图像等方式进行导览,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
3. 贴心的游客服务为了让游客感受到贴心的服务,智慧游客系统需要提供实时咨询服务,面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答复,让游客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
二、设计方案基于以上需求分析,设计出以下智慧游客系统建设方案。
1. 景区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智慧游客系统,在游客中心等重要区域建立触摸式电子屏幕,向游客提供全面的景区信息。
景区信息发布系统需要包括景区规划、交通路线、门票价格等信息。
同时,可以利用AR技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人文等信息。
2. 智能导览系统为了加强对游客的导览服务,智慧游客系统需要引入智能导览系统。
系统可以通过基站等终端设备向游客提供语音、图像引导等导览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游览景区。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特殊景点的精确定位功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点的遗址、景观等。
3. 实时咨询系统为了保证游客的信息咨询能及时得到解答,智慧游客系统需要引入实时咨询系统。
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提供实时咨询服务,为游客解答疑问。
此外,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识别设备开展如下工作:识别游客需求,提供景区内求助服务,提醒停车指导,巡视安防等。
景区智慧化旅游系统设计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概述:景区智慧化旅游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景区旅游进行管理、服务和优化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游客可以实现线上预订、导览导览、交通导航、景区活动推荐等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本设计方案将介绍景区智慧化旅游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功能模块和实施计划。
设计原则:1. 用户体验为中心:系统设计应以提升游客体验为核心,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2. 综合信息化:系统应综合整合景区的各项信息资源,包括导览、餐饮、住宿、交通、活动等,并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设计应重视游客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游客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主要功能模块:1. 线上预订功能:游客可以通过系统在线预订门票、餐饮、住宿等服务,方便快捷,减少排队和等待时间。
2. 导览导览功能:系统提供实时导览和讲解功能,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或导览器访问系统,获得景区的介绍、讲解和导览路线规划。
3. 交通导航功能:系统提供交通导航功能,包括景区内部交通路线、出入口导航和周边交通导航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指引。
4. 景区活动推荐功能:系统根据游客的兴趣和偏好,推荐适合的景区活动和表演,并提供相关的预订和购买服务。
5. 服务评价功能:游客可以通过系统对旅游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为景区提供改进的参考。
实施计划:1. 需求分析:与景区管理方进行需求沟通和调研,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目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后端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等。
3. 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前端和后端开发,开发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系统的联调和测试。
4. 上线运营: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上线部署和运营。
同时,进行用户培训和推广,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和满意度。
5. 数据分析和优化:对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收集用户反馈和评价,优化系统的功能和体验,持续改进和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景区智慧运行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景区智慧运行系统1. 概述:景区智慧运行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景区进行全面管理和运营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景区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控景区运行情况,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服务水平,增强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功能模块:(1) 景区监控管理模块:- 实时监控景区各个区域的人流量、车流量等数据,了解景区的运行状况。
-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景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 对景区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保养。
(2) 游客服务模块:- 提供景区地图、导览系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景点和特色。
- 提供智能导游机器人,能够回答游客的问题,提供导游服务。
- 提供智能语音导览系统,实时为游客播放景点介绍和导游解说。
(3) 票务管理模块:- 提供在线订票系统,方便游客提前购买门票,减少游客排队等待时间。
- 提供电子门票,方便游客进行身份确认和入园。
(4) 资源管理模块:- 对景点、设施、活动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 对景区内各个区域的清洁和卫生进行管理,保持景区的整洁和卫生。
(5) 数据分析模块:- 对景区运营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 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反馈,对景区进行改进和升级,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技术方案:(1) 硬件设备:- 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景区的全面监控和数据收集。
- 配备智能导游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览系统等设备,提供游客服务。
(2) 软件系统:- 景区管理系统:用于景区管理者对景区进行监控和管理。
- 游客服务系统:用于为游客提供导览、订票等服务。
- 数据分析系统:用于对景区运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 数据传输和存储:- 使用云计算技术,将景区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在云平台上,便于管理和访问。
- 对景区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4. 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与景区管理者和游客进行沟通,确定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功能。
华山游客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住区》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华山游客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8667.5m^2,其中室内建筑面积7204m^2,室外建筑面积(按50%投影面积)1463.5m^2,建筑最高点高度13.565m。
其用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城南5km处,310国道以南,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的北麓。
用地南依华山,北侧正对华阴市迎宾大道,与迎宾大道北端的火车站遥遥相望。
【总页数】5页(P69-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中国式的空间吟说——谈安徽九华山佛文化展示中心暨景区游客中心设计 [J], 王迪;张天宇
2.华山游客中心,华阴,陕西,中国 [J],
3.华山游客中心,华阴,陕西,中国 [J],
4.华山游客中心 [J], 庄惟敏;陈琦;张葵;章宇贲
5.公园游客中心建筑立面设计控制探究——以赤山湖湿地公园游客中心为例 [J], 王军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化运营”下的渭南华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设计分析
一、景区型博物馆打造:定位思维先行
项目背景
渭南华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坐落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华山脚下,该游客集散中心前身是一条餐饮街,为下山游客提供餐食服务,由于效益不济濒临倒闭,华山景区管委会经讨论,要让该街区丰富起来、活化起来,形成景区文化与商业配套的重要补充。
建成后的华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附属商街将是华山游客下山的第一站,届时游客人流量大且集中,同时由于下山路途险远而身心疲惫,如何使游客身心放松并产生消费欲望,同时能够有序的进行商业消费,是项目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华山游客中心主题商街鸟瞰图
项目概念阶段,项目组分析了华山旅游人群构成,并提炼总结了华山地域文化,将武侠文化与游客中心商业本质相结合,以“华山论剑”为历史背景,以“一个人的江湖生涯”为故事主线,将武侠文化与吃、购、娱、休闲等相结合,通过文化互动、情景演绎、场景还原、商业植入等表现手法,使武侠文化“好玩、好赚钱”,力图打造一座具有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商业售卖等功能为一体的游乐式的体验商业聚落——一座侠客云集的江湖小镇。
从而满足景区文化延伸与商业补充等诉求,同时以故事性串联游线,使游线完整且具引导性,合
理分散人群,保证商业空间的动线合理。
商业布局及动线
项目的最终设计,延续了江湖镇的设计概念,将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浓缩呈现在了有限的室内商业空间之中,经过主题氛围包装后的商业空间与业态布局,凸显了华山江湖文化魅力,满足了华山商业街功能需求,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室外—江湖城郊氛围营造
二、项目难点:“景区化”五大工具之智慧化运营
1、因项目地位于华山游客下山必经之路,游客量大且集中,同时下山游客分布于各时间段(24小时均有下山游客),作为综合型商业街,商业的开放对于人力的消耗成本非常大,为避免大力的人力投入,同时保证游客能够自由舒心的自主游览,项目组设计了以江湖令牌为原型的充值消费媒介,结合移动终端扫码付款方式,实现游客商业游览便捷化、自主化。
智慧化运营:充值积分消费方式——江湖令牌
以刷卡(令牌)作为游乐区域的支付方式,在游乐区域入口处设置服务点(当铺)和自动充值柜台机,向游客提供可充值积分的游乐磁卡(令牌),游客在游乐区域内通过刷卡(令牌)刷扣不同积分,体验不同的游乐项目,最终磁卡(令牌)可作为游客的纪念品保存。
“令牌”充值卡
扫码支付
2、由于下山后游客身体疲倦,亟待休整,消费欲望不高,如何更好的吸引游客停留并体验项目进而形成消费,成为业态布置与空间组成的设置标准。
项目组充分分析了下山游客的身心诉求,在业态布置上,将餐饮、休憩等商业业态设置在商业空间前端,满足游客的生理需求,以“食-闲-娱-购”的顺序合理分布业态板块。
游客需求分析
三、将文化转化为旅游体验产品
3.1城内城外/处处惊奇
以江湖驿站为设计载体,将室内(城内)与室外(城郊)空间完美融合,通过文化体验等表现手法,使游客通过从城外到城内的体验过程,感受浓郁的江湖
味道。
江湖市井还原
江湖驿站氛围还原
3.2氛围卡通化/场景游乐化
游戏场景气氛。
整体室内以“游戏式建筑风格”为表现形式,以江湖游戏场景为设计雏形,不影响动线的同时,将游乐产品以景观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配以店内的游乐场景,让游客亲历体验武侠式的游戏乐趣,通过场景与任务的设置,增加游客多次游走与消费。
卡通化氛围营造
3.3江湖生涯故事主线
以“一个人的江湖生涯”为故事线索,在带领游客一起闯荡江湖,体验武侠世界的风起云涌的同时,可以积分消费,实现游客内心的成长经历……
主题故事线
四、运营思维下“景区化”打造工具与商业空间结合
本项目是运营思维下“景区化”打造工具与商业空间结合的经典案例。
项目的设计使华山地域文化延续在了景区各个板块之中,以文化为核心,在华山景区的后半段游览中为游客提供了文化升华与需求补充。
在项目组的设计策划过程中,针对各类问题逐一击破,以游客为切入点,结合青少年群体的消费特点,将武侠文化与游乐方式相结合,通过场景还原、文化景观设置、特色业态植入等形式,
实现了“文化体验+主题游乐”式的商业方式。
渭南华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是典型的景区配套商街,服务于景区的商街,需将景区文化贯穿其中,从而保证景区文化的完整性,同时提升游客的认可度,以此达到文化认同,提升消费欲望。
同时,商业部分作为景区的重要板块,需具备文化引导与文化补充等功能,以此满足游客的文化性购物需求。
景区商业业态的设置与布局要充分考虑相关受众,保证业态与受众人群相匹配,从而实现“游客—商业”的项目满足,以本项目为例,华山景区受众主要为青少年,这类人群的娱乐需求、求鲜欲望足,因此,江湖主题的体验型商业能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提升游客下山后的游览欲望。
(本文由北京光影侠游客中心设计事业部原创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