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脉 》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9 KB
- 文档页数:2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陈情表》)(3)他蓬头垢面、行为怪异,成年累月地在家里玩“先锋派”绘画,和外界断绝了联系,有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所说“,”的意味。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林黛玉进贾府时的言行有一个基本预设,就是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因为有这样的预设,所以她 ,, , , 。
(詹丹《重读〈红楼梦>》)①以她的所见来与自己在家养成的习惯相比较②特别留意贾府中人的言行举止③以免授人笑柄④以便能够入乡随俗⑤及时纠正自己的言行A.①④③②⑤B.②①⑤④③C.③④①②⑤D.⑤①③②④(2)以下“青少年文化生活”调查问卷中设计合理的一题是()。
(2分)1.上一周(2024年12月9日-15日)您的家人听、看沪剧的总次数是○0次 ○1-2次 ○3-4次 ○5次及以上2.您经常参加小区居委会组织的露天电影观看活动吗?〇经常 〇不经常3.您的朋友中观看演唱会的人多吗?○多 ○不多4.有人大代表提议将每年12月17日设置为“上海阅读日”,您是否支持?○支持 ○不支持 ○不发表意见A.第1题B.第2题C.第3题D.第4题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
(17分)技术的人文本质吴国盛①动物的存在是按照自然界为它已经安排好的、给定的、既定的技能进行的,但是人缺乏先天的技能,他需要依靠工具、技术生活。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一段经历,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B.《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父亲的病》这两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复杂的感情,其中有儿时对父亲的依恋,也有对病重的父亲的心疼。
C.《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的悲剧故事,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
D.保尔·柯察金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执着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忠诚、无私的革命者。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2 . 说说哪句话是导语,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3 . 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记叙文阅读。
家之脉陈忠实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
”我拔掉竹简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
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
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
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
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
”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的门脸儿。
”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
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
中唐作家柳宗元说:“文有土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
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
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
”(《杨评事文集后序》)大致概括了中唐以前的文学观念:散文著述属于应用范围,诗歌韵文则属创作系统。
所以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书》汉政论、魏晋文章,以及《水经注》《颜氏家训》等,都为散文之列,其中或有神话传说、故事,但都是著述的例证,并非独立的创作。
而楚辞为《诗》的变体,汉赋是古《诗》之流,六朝骈文讲究情韵骈俪,乃至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辞赋骈文的流变。
中唐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
但是,严格地说,真正可称为文学创作的散文,其实是用散文语言创作的别种样式,例如韩愈《毛颖传》应属寓言性传奇,柳宗元永州《三戒》实属寓言作品,而大量出现的散文创作是传奇小说。
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
但是由于中唐以后,散文取代了流行的骈文,作家刻意为文,各种各类应用散文的文学性较高,因此就视为文学散文。
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作文“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吴讷以为“文辞以体制为先”,而传统的文体分类仍以“诗”“文”为两大类。
2017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除了具备和承担着考试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职责外,还担负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提升思想境界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写作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文学作品的思想境界反映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须敬畏,不可亵玩焉。
“文载道”“诗言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北宋张载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气概和高远的思想情操。
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文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大作家以他们的作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当代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作家要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切不可疏离时代主潮,躲避崇高理想,只顾把玩一己之悲欢,并把那当成整个世界。
文学如果沦为列宁所说的那些“饱食终日”“百无聊赖”的人的消遣工具,将失去文学最珍贵的价值。
创作自由是文学繁荣的基本保障,也是作家的权利。
但在讲创作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社会责任,这是辩证统一的。
邓小平同志曾期望作家“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作家应该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认为作家只需要创作自由而不必承担社会责任,是偏颇。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作家“具有双重职责,个人的职责和公众的职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需要有两个灵魂”。
所谓“两个灵魂”,是指作家既是个体的、又是公众的;既可以有个人追求,又必须有社会担当。
当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靠外在强制,而是靠作家内在自我提高、自我约束。
天津市大港油田2024届中考语文仿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葱茏脍灸人口跌宕起伏B.急躁取缔融会贯通深恶痛嫉C.履行睿智直截了当谈笑风生D.磅礴恬淡开天劈地一筹莫展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
D.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帷幕嬉闹明辩是非顾名思义B.桑梓晨曦人情炼达刚毅不屈C.惩诫震奋正襟危坐突如其来D.精致荡漾引经据典养精蓄锐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使用价值。
B.一场大火,将实验室烧毁,全体实验人员都对这次遭受的损失令人心痛和惋惜。
C.从这些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D.根据各种实验和理论暗示,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迄今为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没有研究的被称为“超对称”的结构。
5.默写。
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
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乐观态度和对友人诚挚友谊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
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本阅读(35分)(一)现代文本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曹丕提出了“文气说”,并且用这种观点来评论作家,指出他们气质、才性和作品风格上的主要特征。
他在《典论•论文》中论“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又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徐干时有齐气”。
在《与吴质书》中评价刘桢“公干有逸气,但未道耳”。
这些评论都是比较确当公允的。
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盛称“孔北海[注]文,虽体属骈丽,然卓荦道亮,令人想见其为人”。
又称徐干之文“非但其理不驳,其气亦雍容静穆,非有养不能至焉”。
这里“体气高妙”与“卓荤道亮”,显然都是赞他的文风气格奇高;而“雍容静穆”也自然是纡徐舒缓的“齐气”了。
应该说,曹丕“文气说”中,对作者个性、作品风格的差异的探讨是极有意义的。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代文学批评影响极深远,文气之说从他一直到清代,都是我国文学批评上的一种重要理论。
刘熙载指出:“自《典论•论文》以及韩、柳,俱重一‘气’字。
”其实不唯韩、柳、刘勰,宋之欧、苏诸公直至清之桐城派,都很看重这个“气”字,就是刘熙载自己,在《艺概》中,不拘论诗文,论词曲,论赋,就连论书法也常常强调“气”。
他在论文时说:“文贵备四时之气,然气之纯驳厚薄,尤须审辨。
”他在论诗时主张“学太白诗,当学其体气高妙”。
他又这样论赋:“邹(阳)枚(乘)雄奇之气,相如亦当避谢。
”“邹阳狱中上书,气盛语壮。
”当然他所说的“气”,有的是指文章的气势,不完全同于曹丕的“文气说”,但这也足见“文气说”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何等巨大。
虽然曹丕注意到了作家作品的风格独特性,但他过分强调了作家的气质才性,而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就是对作家的气质才性,他也把它看成是不可变更的,是“不可力强而致”的。
人的气质不等于个性,气质只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色彩,个性是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2021届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绝密★启用前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
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
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其次,“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
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2025届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
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
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
被值班人员敷衍。
我很生气,回来抱怨。
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
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
我们防患于未然。
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
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
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
高考作文阅读与写作:【美文欣赏】陈忠实《告别白鸽》阅读过程指导(附精彩点评)+思考练习(附参考答案)作家介绍陈忠实,(1942-08~2016-04-29)中国作家。
陕西西安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创作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等。
其中《信任》获全国优秀作品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届“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农村生活的经历和对农村生活、农民心理的切身体会和了解,对陈忠实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小说描写关中的历史和现实,描绘当地农民的爱情和痛苦,形成朴素自然、厚实凝重的风格,富于历史沧桑感。
他花费6年时间创作《白鹿原》,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描写对象做足了功夫,融入白鹿原的时空秘境,以宏阔的观察和深邃的思索,窥知白鹿原人文地理的恢宏气度和史诗品格,成就了经典佳作。
阅读导入陈忠实先生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叙述风格以质朴、客观见长,习惯将主观的思想倾向蕴含在对人物情节朴素、客观的刻画中。
《告别白鸽》除了有着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更有对白鸽的珍视。
然而命运无常,一只小白鸽被鹰鹞虐杀。
仅存的一只悲伤孤寂,我却安抚无效。
失去最爱而心痛,就像失去了生命的重要部分一样令人痛彻心扉。
日月更替,总会有所改变。
孤独的小白鸽终于肯跳到我的肩头,点燃新的希望。
而我对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无论多么悲壮惨烈,凄清孤独,都需要拿出勇气,释怀过往,开始崭新的生活。
批文入情告别白鸽>>>不是分离的悲伤,而是开启新生的喜悦。
①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家之脉 陈忠实 ⑴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
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
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⑵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
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
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⑶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
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
毛笔抄写的。” 甲 ,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
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儿。”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
会写一手好字,乙 。 ⑷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
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
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丙 。 ⑸多年以后,我从城
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
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也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
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⑹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
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
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⑺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
足足有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全凭步行,
我1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
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
动,雪太厚了……”⑻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
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
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的
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这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
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⑼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
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
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⑽
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
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
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然而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
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
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 ⑾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20.第⑼段“地
道”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大为惊讶 隐隐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B.我最初的
崇拜产生了 隐隐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我大为惊讶 C.隐隐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我
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我大为惊讶 D.我大为惊讶 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隐隐感到一种难以言说
的自豪 22.将第⑺段画线句子改为“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雪,第二天上课心里想怎么
回家去背馍呢”,好不好?为什么?(4分) 23.联系全文,作者心中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
有:(6分) (1) 读书是生命中光明的开启,是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开始。 (2) (3)
24.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⑻段可否删去?为什么?(6分) 20.真正的,纯正的,标准
的。(2分) 21.D(3分) 22.不好。原因有:原句具体写出了父亲为“我”送馍馍路上的困
难(或写出了雪大的程度,路途的遥远,缺乏交通工具,突出父亲给“我”送馍馍的困难);写出
了“我”发慌的心理,侧面烘托出父亲为“我”送馍摸的不易;父亲冒着大雪为“我”送馍
馍的做法深深感动了“我”,为下文“我”传承父亲重视孩子读书的做法做铺垫。答对一点得
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6分) 23.(2)坚守、传承传统文化(或认同传统文化);(3)竭尽
全力、克服困难供下一代读书。一项3分。24.不能删去。第(8)段写“我”不辞辛苦送女
儿读书,与上文父亲当年给“我”送馍馍作比较,衬托出父亲供儿子读书的不容易;说明父
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我家重视孩子读书的家风已得到延续。答对一点得3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