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知识试题(答案)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知识试题(答案)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25题)

1、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定,短期养护作业划定为定点

作业时间( B )的各类养护作业。

A、大于24h

B、大于4h且小于或等于24h

C、大于30min且小于或等于4h

D、不超过30min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定,长期养护作业划定为定点

作业时间(A )的各类养护作业。

A、大于24h

B、大于4h且小于或等于24h

C、大于30min且小于或等于4h

D、不超过30min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定,临时养护作业划定为定点

作业时间( C )的各类养护作业。

A、大于24h

B、大于4h且小于或等于24h

C、大于30min且小于或等于4h

D、不超过30min

4、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规定,移动养护作业划定为定点

作业时间( D )的各类养护作业。

A、大于24h

B、大于4h且小于或等于24h

C、大于30min且小于或等于4h

D、不超过30min

5、夜间进行养护作业应布设照明设施和( A ),并应加强养护作业

的现场管理。

A、警示频闪灯

B、交通锥

C、导向标志牌

D、水马

6、公路长期养护作业应组织制定养护安全作业( B )。

A、现场安全处置措施

B、应急预案

C、技术交底制度

D、专项技术组织设计

7、长期养护作业应加强交通组织,必要时修建便道,宜采用( C )安全设施并及时检查维护,加强现场养护安全作业管理。

A、移动式

B、临时式

C、稳固式

D、固定式

8、人员上下作业车辆或装卸物资必须在( A )内进行。

A、工作区

B、上游过渡区

C、下游过渡区

D、终止区

9、养护作业控制区限速过程应在( C )内完成。

A、上游过渡区

B、工作区

C、警告区

D、警告区和上游过渡区之间

10、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时,交通引导人员宜站在( A )非行车区域内。

A、警告区

B、上游过渡区

C、工作区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1、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安全设施的布设应按移动养护作业要求进

行,安全设施布设顺序应从( A )开始。

A、警告区

B、终止区

C、工作区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2、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安全设施的移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 D ),

但警告区标志的移除顺序应与布设顺序()。

A、相同相反

B、相同相同

C、相反相反

D、相反相同

13、当采用逐级限速方法时,逐级限速宜每( A )m降低10km/h。相邻限速标志间距不宜小于()m。

A、100 200

B、100 100

C、200 100

D、200 200

14、除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外,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D )km。

A、1

B、2

C、3

D、4

15、交通锥布设间距不宜大于( A )m,其中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布设间距不宜大于()m。

A、10 4

B、10 10

C、8 4

D、10 5

16、防撞桶使用前应灌水,灌水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 D )。

A、70 %

B、80%

C、85%

D、90%

17、在冰冻季节,防撞桶使用前可灌砂,灌砂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 C )。

A、70 %

B、80%

C、90%

D、95%

18、公路养护作业中,防撞桶颜色应为( D )。

A、黄色

B、红色

C、红白相间

D、黄黑相间

19、防撞桶宜布设在( C )或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A、警告区

B、缓冲区

C、工作区

D、上游过渡区

20、移动式标志车颜色应为( A ),顶部应安装黄色警示灯,后部应安装标志灯牌,可用于临时养护作业或移动养护作业。

A、黄色

B、红色

C、白色

D、橙色

21、养护作业控制区域下游过渡区的长度不宜小于( D )m。

A、50

B、100

C、150

D、30

22、道路养护作业的终止区不宜小于( C )m。

A、10

B、20

C、30

D、40

23、施工标志宜布设在( A )。

A、警告区起点

B、警告区内

C、警告区与缓冲区之间

D、缓冲区起点

24、限速标志宜布设在( B )的不同断面处。

A、缓冲区

B、警告区

C、上游过渡区

D、工作区

25、解除限速标志宜布设在( C )。

A、下游过渡区

B、终止区内

C、终止区末端

D、视具体情况

26、渠化交通标线应为( C )虚、实线;导向交通标线应为醒目的()实线。

A、黄色黄色

B、白色白色

C、橙色橙色

D、黄色白色

27、交通锥可布设在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和下游过渡区,布设间距不宜大于( D )m。

A、5

B、6

C、8

D、10

28、当交通锥布设在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布设间距不宜大于( B )m。

A、3

B、4

C、5

D、6

29、在道路养护作业中使用的水马颜色应为( A )。

A、橙色或红色

B、黄色

C、橙色

D、无具体规定

30、水马颜色应为橙色或红色,高度不得小于( A )cm。

A、40

B、50

C、60

D、80

31、水马使用前应灌水(砂),灌水(砂)量不应小于其内部容积的( D )%。

A、60

B、70

C、80

D、90

32、防撞墙和施工隔离墩颜色应为( C )。

A、红、白相间

B、红色

C、黄、黑相间

D、黄色

33、防撞墙和施工隔离墩宜布设在( D ),并宜组合使用。

A、工作区

B、上游过渡区与缓冲区之间

C、警告区

D、AB两项都是

34、附设警示灯的路栏宜布设在( D ),并宜组合使用。

A、工作区

B、上游过渡区与缓冲

区之间

C、警告区

D、AB两项都是

35、夜间养护作业,照明设施应布设在( A )侧面。

A、工作区

B、缓冲区

C、上游过渡区

D、警告区

36、夜间养护作业,照明方向应( B )非封闭车道。

A、面向

B、背对

C、侧向

D、不作具体规定

37、在公路养护作业中,闪光箭头宜布设在( A )。

A、上游过渡区

B、工作区

C、警告区

D、下游过渡区

38、养护作业中,警示频闪灯宜布设在( C )的区域。

A、警告区

B、上游过渡区

C、需加强警示

D、工作区

39、临时交通控制信号设施宜布设在上游过渡区和( D )。

A、警告区

B、缓冲区

C、工作区

D、下游过渡区

40、车载式防撞垫颜色应为( B ),可安装在养护作业车辆或移动式标志车尾部。

A、红色

B、黄、黑相间

C、黄色

D、红、白相间

41、同一行车方向不同断面同时进行养护作业时,相邻两个工作区净距不宜小于( C )km。

A、1

B、2

C、5

D、10

42、封闭车道养护作业控制区与被借用车道上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净距不宜小于( B )km。

A、1

B、10

C、5

D、15

43、养护作业控制区应设置工程车辆专门的出、入口,并宜设在顺行车方向的( A )内。

A、下游过渡区

B、警告区

C、工作区

D、终止区

44、六车道及以上公路养护作业封闭中间车道时,宜同时封闭相邻一

侧车道,并应布置两个上游过渡区,其最小间距不应小于( D )m。

A、50

B、100

C、150

D、200

45、在立交出、入口匝道附近及匝道上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中,匝道养护作业警告区长度不宜小于( D )m。

A、100

B、150

C、200

D、300

46、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养护作业,工作区的长度应根据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和实际养护作业而定,工作区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C )。

A、1

B、5

C、6

D、10

47、对于路肩清扫等人工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移动式标志或交通锥,其距人工移动养护作业起点不宜小于( C )m。

A、50

B、100

C、150

D、200

48、桥梁伸缩逢常规检查、清理工作可按( A )控制区布置。

A、临时养护作业

B、移动养护作业

C、短期养护作业

D、长期养护作业

49、养护作业影响桥下净空时,应在立交桥下方公路上布设( D ),并不得向桥下抛投任何物品。

A、施工标志

B、限高标志

C、限宽标志

D、以上皆是

50、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桥梁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 A )。

A、交通引导人员

B、值班人员

C、标志车

D、电子设备

51、中央分隔带或边坡绿化内的植被灌溉养护作业时,应在灌溉车辆上配备醒目的( A )。

A、闪光箭头或车辆闪光灯

B、安全标识

C、警示灯

D、频闪灯

52、机械移动养护作业宜布设( B )。

A、临时交通引导员

B、移动式标志车

C、移动式标志牌

D、临时交通引导设备

53、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中交通锥的布设间距不宜大于( B )m,缓冲区和工作区照明应满足养护作业照明要求。

A、3

B、4

C、5

D、6

54、隧道养护作业人员应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除了安全帽,还有( C )。

A、防尘口罩

B、眼护具

C、反光服装

D、劳防手套

55、隧道养护作业机械应配备( A )。

A、反光标志

B、倒车警报器

C、频闪灯

D、示宽灯

56、隧道养护作施工台架周围应布设( D )。

A、安全标语

B、警报器

C、应急器材

D、防眩灯

57、特长、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交通引导人员,轮换时间不应超过( B )h。

A、3

B、4

C、6

D、8

58、车道养护作业时,在封闭车道一侧的警告区应布设施工标志和( A )。

A、限速标志

B、交通引导员

C、变道标志牌

D、路拦

59、车道养护作业时,在非封闭车道一侧的警告区应布设施工标志,并宜布设( C )。

A、交通锥

B、水马

C、警示频闪灯

D、限速标志

60、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非封闭车道一侧的警告区尚应增设( D )限速标志。

A、警示频闪灯

B、交通引导员

C、变道标志牌

D、限速标志

61、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养护作业,应结合( A ),利用靠近养护作业一侧的车道通行,双向车道都应布置作业控制区。

A、中央分隔带开口位置

B、车流量

C、相关部门指示

D、路面情况

62、平面交叉养护作业控制区的上游视距不良时,可在视距不良处增设( B )。

A、路拦

B、施工标志

C、交通引导员

D、防撞桶

63、工作区在收费车道入口处,警告区应布设( C )。

A、限速标志

B、防撞桶

C、施工标志

D、警示灯

64、工作区在收费车道入口处,上游过渡区应布设( D )。

A、闪光箭头

B、施工标志

C、导向标志

D、A或C

65、以下不属于闪光设施的是(D).

A、闪光箭头

B、警示频闪灯

C、车辆闪光灯

D、示宽灯

66、工作区在收费车道出口处,可仅布置工作区和( A ),并关闭对应的收费车道。

A、下游过渡区

B、上游过渡区

C、警告区

D、终止区

67、匝道收费口前养护作业,应在匝道入口布设( C ),并关闭养护作业的收费车道。

A、交通指示标志

B、限速标志

C、施工标志

D、交通引导员

68、匝道收费口前养护作业,上游过渡区和缓冲区长度均可取(C )m。

A、<5

B、5~10

C、10~20

D、>20

69、匝道收费口后养护作业,应关闭对应的收费车道,并应布置(A )。

A、下游过渡区

B、警告区

C、工作区

D、上游过渡区

70、护栏、防眩板和视线诱导标养护作业,交通锥宜布设在车道分隔标线( B )。

A、外侧

B、内侧

C、上面

D、无明确规定

71、同向车道分隔标线、车辆导向箭头、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的养护作业,应将移动式标志车布设在施工车辆后方( C )处。

A、0~10

B、10~20

C、20~30

D、30~40

72、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傍山路段养护安全作业,除应按相应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外,尚应( A )。

A、设专人观察边坡险情

B、做好测量监控工作

C、做好安全应急救援工作

D、记录好相应的技术数据

73、冬季除冰雪安全作业,除应按相应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外,作业人员及车辆尚应做好( A )措施,切实保障自身安全。

A、防滑

B、防寒

C、抗风

D、防雨

74、在冬季人工除冰雪作业中,尚应增设( B )。

A、交通引导员

B、施工标志

C、警示灯

D、标志车

75、对于人工除冰雪作业中,第一块施工标志与工作区净距应为( B )。

A、0~50

B、50~100

C、100~150

D、150~200

76、应急抢险、抢修作业时,应会同有关部门封闭交通,安全设施上应间隔布设黄色警示灯,相邻警示灯间距不应超过相邻交通锥间距的( B )倍。

A、2

B、3

C、4

D、5

77、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桥梁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 D )。

A、标志车

B、交通信息牌

C、施工标志

D、交通引导人员

78、桥梁伸缩逢常规检查、清理工作可按( C )控制区布置。

A、长期养护作业

B、短期养护作业

C、临时养护作业

D、移动养护作业

79、隧道养护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并( A )拆除交通管制标志,恢复隧道的正常使用状态。

A、逆车流方向

B、顺车流方向

C、按布设顺序

D、视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80、隧道管养单位应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 B )。

A、可行性评审

B、预案演练

C、上报备案

D、专家评审

81、特长隧道、长隧道应制订( C )。

A、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B、综合应急预案

C、专线应急预案

D、风险评估

82、除了特长隧道、长隧道外,其他隧道可制订通用( A )。

A、应急预案

B、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C、安全管理制度

D、现场处置措施

83、管理多座长隧道、特长隧道的管养单位,每年应选取不少于( A )座隧道进行实地演练。

A、1

B、2

C、3

D、4

84、保养维修应包括其他工程设施的结构破损修复、环保景观设施的恢复及( D )

A、机电设备的保养

B、管道工程的保养

C、通信设备的维护

D、附属房屋的保养

85、日常巡查频率宜不小于( A )次/d。

A、1

B、2

C、3

D、4

86、日常巡查中,记录路面有妨碍通行的障碍物或其他异常情况时,记录方式可以( B )为主,并配合照相或摄影手段辅助。

A、口头形式

B、文字记录

C、现场整改

D、批评教育

8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以( B )为主,清扫时应防止产生扬尘。

A、人工清扫

B、机械清扫

C、分段清捡

D、封闭清扫

88、隧道顶板、内装饰和侧墙的清洁宜以( B )作业为主。

A、人工

B、机械

C、湿法清洗

D、干法清洗

89、机电设施的养护人员应经( A ),并熟练掌握设施的使用要领和技术特性。

A、上岗培训

B、技术交底

C、安全培训

D、内部培训

90、以下不属于应急预案的演练形式。( D )

A、答题演练

B、沙盘演练

C、实地演练

D、观摩

91、、当工程车辆需经上游过渡区或工作区进入时,应布设警告标志并配备( A )。

A、交通引导人员

B、标志车

C、导向标志

D、警示标志

92、当匝道长度( A )警告区最小长度时,作业控制区最前端的交通标志应布设在匝道入口处。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界定

93、临时和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可在长期和短期养护作业控制区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B )。

A、减少标志牌

B、简化

C、减少导向标志

D、增减

94、养护作业占用下方公路路面时,立交桥( C )公路应布置养护作业控制区。

A、前方

B、后方

C、下方

D、侧方

95、在交通量大路段养护作业,不能同时封闭相邻车道时,宜采取必要措施加强( A )。

A、现场交通管控

B、施工技术组织

C、风险监控

D、安全设施投入

96、中、小桥和涵洞养护作业应封闭整条作业车道作为( D ),纵向缓冲区终点宜止于桥头。

A、警告区

B、缓冲区

C、上游过渡区

D、工作区

97、工作区起点距桥头小于( C )m时,纵向缓冲区起点应提前至桥头。

A、100

B、200

C、300

D、400

98、当临时养护作业布设移动式标志车时,可不布设( B )。

A、警告区

B、上游过渡区

C、缓冲区

D、终止区

99、机械移动养护作业,当作业机械配备闪光箭头或车辆闪光灯时,可不布设( C )。

A、上游过渡区

B、缓冲区

C、移动式标志车

D、终止区100、桥梁拉索、悬索及桥下部结构养护作业影响范围内,应将对应桥面封闭为( A ),并布置养护作业控制区。

A、工作区

B、警告区

C、上游过渡区

D、下游过渡区101、当( C )位于下坡路段时,纵向缓冲区的最小长度应适当延长。

A、警告区

B、上游过渡区

C、工作区

D、下游过渡区102、在保障行车道宽度的前提下,工作区和纵向缓冲区与非封闭车道之间宜布置横向缓冲区,其宽度不宜大于( A )m。

A、0.5

B、0. 8

C、1

D、1.5

103、临时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可采用单一限速控制,警告区长度宜取长、短期养护作业警告区长度的( B )倍。

A、0.2

B、0.5

C、1

D、1.5 104、当占用路面进行人工移动养护作业时,宜封闭一定范围的养护作业区域,并按( A )的有关规定执行。

A、临时养护作业

B、长期养护作业

C、短期养护作业

D、移动养护作业105、拆除交通标志时,必须保证原有标志的指示、警示等功能,可布设( D )标志。

A、警示性 B指导性

C、移动式

D、临时性106、中央分隔带或边坡绿化内的植被灌溉养护作业时,作业人员不得在( C )内休息。

A、上边坡

B、下边坡

C、中央分隔带

D、路肩

107、解除限速标志应布设在( C )。

A、工作区末端

B、下游过渡区

C、终止区

D、无具体规定108、中、小桥和涵洞养护作业应封闭整条作业车道作为( A ),纵向缓冲区终点宜止于桥头。

A、工作区

B、上游过渡区

C、下游过渡区

D、缓冲区

109、在工作区起点距桥头大于或等于( C )m时,应按照相应的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并在桥头布设施工标志。

A、100

B、200

C、300

D、400

110、全幅封闭应做好分流信息提示,并在( A )前后的交叉路口布设桥梁封闭或改道标志。

A、作业控制区

B、施工路段

C、警告区

D、终止区

111、隧道养护作业时,当隧道养护作业影响原建筑限界时,应设置( D )标志。

A、限高

B、限宽

C、警示

D、A和B

112、隧道养护作业人员应穿戴( D )。

A、反光服装

B、防尘口罩

C、安全帽

D、A和C

113、( A )隧道养护作业应封闭隧道内整条作业车道,下游过渡区宜布置在隧道出口外。

A、中、短

B、特长

C、长

D、全部

114、当工作区起点距隧道入口大于1km时,应按( B )控制区布置。

A、长期养护作业

B、短期养护作业

C、临时养护作业

D、移动养护作业

115、当工作区起点距隧道入口大于1km时,隧道入口应增设( C )。

A、警示标志

B、导向标志

C、施工标志

D、交通引导人员116、隧道内警告区宜采用( A )提示。

A、电子显示屏

B、警示频闪灯

C、移动式标志牌

D、标志车

117、十字交叉出口养护作业,出口封闭且需借用对向车道交替通行的养护作业,应布设( A )。

A、临时交通信号灯

B、交通引导人员

C、交通标志牌

D、分流信息牌118、在保障行车道宽度的前提下,工作区和纵向缓冲区与非封闭车道之间宜布置( C )。

A、路拦

B、交通锥

C、横向缓冲区

D、临时标线

119、路侧险要路段养护安全作业,除应按相应的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外,尚应加强路侧( A )。

A、安全防护

B、安全设施

C、安全监控

D、安全检查

120、长时间在雨季中养护作业的工程,应根据条件( C ),遇暴风雨时应立即停止养护作业。

A、调整施工计划

B、停止作业

C、搭设防雨棚

D、增加机械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