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10月,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1939年10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1942年经过党的延安整风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就成为了全党的共识。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了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开国大典※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搞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学习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和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历史条件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认识和思考2011243129 范晨程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高居榜首者。
是什么伟大的贡献使得这位已经离世一百多年的思想家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高度上?我想,应该是经久不衰,甚至是越来越焕发巨大的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吧。
纵观历史,在无数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因此,马克思才能当之无愧的享有这项殊荣。
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后人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要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伟大的思想武器运用到中国,必须把它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伟大的共产党人正确理解了这一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历史经验证明,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将长期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走向更为光明的发展之路。
这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个过程。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个重⼤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个⽅⾯: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命、建设和改⾰的实际问题;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命、建设和改⾰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了两⼤理论成果。
第⼀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泽东思想,第⼆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理论成果是⼀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它们在基本精神上是⼀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主。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为: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民的伟⼤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民的强⼤精神⽀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 旗帜问题⾄关重要,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举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6、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产⼒,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有人尝试西方资本主义,有人试图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有人也试图走民主社会道路,可是这些方法都一一失败了。
而自从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在随后的不断斗争中解救了中国。
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在整整一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态,而且也作为指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旗帜,深深影响着中国。
而中国共产党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历史。
本文试图简单重现历史,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历程,中国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裂变。
经济上,封建经济基础逐渐瓦解成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历史上那种大一统的集权专制统治受到资本主义各国争相分割中国实力范围的挑战;思想文化上,历史悠久、独成一脉并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西风东渐而呈式微的态势。
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
然而“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现象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风暴过后,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
一大批革命者、思想家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革命的使命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一、马克思在中国的初期传播1915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一场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开辟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历史价值,促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救过救民道路的视线转移。
对于十月革命,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紧绷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之一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利益结合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政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奥球时全面协调各持续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实事求是思想道路的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就是一部提出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就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两次飞越都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试剂盒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都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就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就是一脉相承的,又就是与时俱进的,她们就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①提出:萌芽:李大钊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②全党共识:延安整风第一次飞跃: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③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理论成果(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指针)。
②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支柱)。
③倡导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学风)。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①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③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④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时期⑤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两种矛盾,十大关系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④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⑤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⑥党的建设理论: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⑦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理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世界⑧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解剖麻雀,学会弹钢琴⑨哲学思想:矛盾论,实践论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民族独立主权,依靠自己、争取外援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和发展:A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 历史、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提出命题:1978—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形成轮廓: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E 系统概括: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南方谈话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F 明确概念:1997(十五大)科学阐述写入党章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取,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看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一是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区了革命斗争中敌我友问题;二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指出区分革命性质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三是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四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经具有基本的形态,体现在: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部分基本形成,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事实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基本形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活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国内革命战争的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2.2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2.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第三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困境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和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启示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3 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时代价值6.1 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总结历史,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6.2 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3 如何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理论研究,回答时代课题结合国情,推动实践发展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关系党的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助力党的自我革命7.2 党的自我革命的具体实践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3 党的自我革命的意义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最高政治力量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途径8.3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9.1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背景全球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9.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9.3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实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1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展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10.3 全体党员干部的任务与使命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背景与意义需要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背景,即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到经过建党以来数十年的奋斗
得到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历史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今天已经成为中
国共产党人的共识。马克思主意必须中国化,也可以中国化。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其过程则是中国共产
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产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找到了新民
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即民族独立
和国强民富两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主要
矛盾和历史任务,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
论,引领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并先后形成了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同的时
代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主题。
新民主主义时期,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主题无疑要围绕战争与革命的主题。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所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
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毛泽东正确分析中国的国
情,以实践精神去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认清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以及发展方向,创立了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新
民主主义理论,这便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特征,认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
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实现
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世纪之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
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世纪新阶段,
顺应如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
量的时代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又是一种理论发
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人不断破解面临的历史课题,对不同时代主题给予了准确判断和科
学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昭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要与时俱进,坚持马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
立足于新的实践,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运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
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吸取一切科学
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用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伟大实
践,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昭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要与时俱进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气息,只有
深刻认同并实践这个规律,才能够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
质。时代进步呼唤创新精神,创新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我们要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剖析反映时代特征和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更加具有
时代精神。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不断总结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不断推进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