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

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

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北京城市符号

首都北京符号;

古城北京符号;

现代北京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活动】地形与河流

结合地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

从地形、地市、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的地理环境。

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交通位置优越,对外交通方便。

【讲授】城市职能

观察下列三组图片,讨论它们分别体现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职能?

北京的城市职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小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肩负着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阶段小结: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这里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全国顶级大学在内的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类科研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很多著名的国家级博物馆、展览馆……因此,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阶段小结:北京有众多的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多次成功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是中国与世界联系与交流的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 .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难点

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板书: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背景最早的城墙叫什么?先后有哪些王朝在北京建都?

2.作为古都背景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3.根据你对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什么时间去北京旅游最好?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

近年来,参观背景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于这一现状,说说你的看法。

甲:提高门票价格

乙:限制每天的门票数量

丙: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们从MTV《北京欢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现代的一面,下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代的北京。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39课文及图6.48,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保护价值。 2.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保护价值。 学习难点 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两代,呈现形。 2.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浓郁的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体现北京历史文化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3.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最大的 _______交通枢纽和国际 _______港。市区形成了_______加_____ __状的快速道路网。 4.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_______建筑的保护,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北京把_____________迁出了北京。 5.目前,北京正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迈进。 合作探究 1.针对“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北京是我国的交通中心,请参考下图,写出5条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干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案

教案

主要有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 探究:教材36页第2题,请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分布上是怎么变化的?(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城市职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 定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以及科技创新中心。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 明北京的这些城市职能。 运用资料说 出北京的城市职 能。 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北 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首 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 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京杭大运河 七处世界遗产。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四合院、胡同等北京历史文化传 统。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 古城风貌进行的大力保护。 运用资料说 出首都北京的历 史文化传统。 现代化的大都市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的重点功 能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 的治理。 举例说明北 京的城市建设成 就。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作业主题:碧水环绕话北京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 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 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 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图1为 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巩固本节课 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 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 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北京城市符号

首都北京符号; 古城北京符号; 现代北京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人教八下第六章第四节祖国首都---北京教案设计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3、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两会”图片 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件什么事儿吗?两会又是在哪里举办的呢?引入新课祖国的首都-北京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北京,你对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会让你想起些什么呢? 生描述北京印象 师:大家说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这些地方的部分图片 欣赏北京图片,感受北京不同风貌与气息。 师: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三个方面一起去认识我们的首都---北京 回顾图片,出示课件北京符号,引出三个标题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 二、自主学习 师: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我们的首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选在北京建都呢?让我们先去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大家阅读课本32——35页,自主完成以上活动内容,时间是3分钟,开始。 出示自然地理概况题与北京地形图,学生自主完成。 1.海陆位置:北京位于______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______海,与_______省和______市接壤。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 提问: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学生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北京地铁》 读图提问: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小结: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主,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建设北京 过渡:表面上北京是现代大都市,但内部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北京城。 1.北京风情:配乐播放北京胡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北京古朴的民风。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优质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附板书)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附板书: 1.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 板书: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城市职能。 3、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北京学习加深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哪里吧?(北京)关

于北京你们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北京的具体位置、面积以及它的职能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北京,系统的学习关于我们首都的详细内容。 二、新授: 教师出示北京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北京的具体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为40⁰N,116⁰E。 海陆位置: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相对位置: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便于入海,大多流向渤海。 面积、人口: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河流: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和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交通: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多媒体展示课题:投影显示2008年奥运会会标 教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 生:。 师:对,。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某某国的首都。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或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对的印象吗? 学生介绍。(略) 师:带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壮观的,又富有新鲜的现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请大家说说你想去的理由,好吗? 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去的理由。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参观故宫,有的想去八达岭长城……想要去就要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讲授新课] 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X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一、的地理位置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做出简要评价。 2、能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让学生学会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认识方法和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应该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应抓住其区位优势的分析,正是位置优越才会悠久历史,才会成为首都;对于北京的历史,应抓住悠久历史与今天北京的无数名胜古迹及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对于北京的发展应始终以北京的城市职能为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北京的区位优势、悠久历史。 2、北京的城市职能与城市发展。教学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她处在哪个位置,主要职能是什么?指导预学: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1、说一说:北京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3、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交流探究: 1、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答案更准确。 2、活动 读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观察图,描述一下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活动 阅读: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了解北京的部分名胜古迹。 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近年来,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说说你的看法。精导: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有选择性的精讲部分内容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课题 6.1.4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教学 重点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教学 难点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情境导入: 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 新授课: 一、相约北京 1、北京在全国的位置? 小组回答: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北京城位 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 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北京与哪些省级行政区相邻? 小组回答:天津市和河北省 3、北京主要为什么气候?北京的气候有什 么特点? 小组回答:温带季风气候,夏季 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激趣导入,引 入变态发育 的话题。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组回答: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组回答: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小组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小组回答: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5.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安徽省阜南县地城镇中心学校高昌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运用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文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德育目标 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和历史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这里是北京》:你对北京知多少? 合作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游览了解北京。 二、新课学习

读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读图:p27 (115.5oE~117.5oE, 39.5ON~41ON) 邻:河北省、天津市。 (一)自然环境概况 1、图6-4-2 华北平原地形: 自学交流: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 2、图6-4-3 北京市地形: (1)找出西山、军都山、燕山和华北平原,说说北京的地形特点。 引导探究: 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 东南部——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2)找出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说说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河流多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读图(6-4-4 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获息, 引导探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 小结归纳:自然环境概况: 位置:华北平原西北端,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地形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太行山脉、燕山山脉。 地势:东南部—平原,华北平原一部分 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主要河流—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29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 .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1.通过地图学习,掌握北京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特征 2.通过资料对比分析,学习北京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北京发展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具准备 地图课件、音视频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把学生带入课堂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这节课我们把北京学习分为三大模块,印象北京、探索北京与魅力北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传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印象北京 通过展示现代北京、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的图片印象,结合学生采访的微视频;提问学生去过北京吗?让学生简述对北京的第一印象,随机抽查几个学生提问,激起学生对北京的初步感受,加强对北京进一步学习之情 提问: 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承转:初步感受过北京之后,那么北京位于什么位置,地理环境怎样,又有怎样的职能,下面我就这些内容来进一步探索北京,学习北京 二、探索北京 (一)自然地理 阅读p33页北京地形图思考 北京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北京市的河流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北京市位于北纬40,东经116,在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961万人(2010年)。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北京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美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附板书)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板书: 1. 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现有人口2189.3万人(2020年)。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__北京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了解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 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 (北京) 二、新课讲授 (一)政治中心 1.城市符号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2.北京概况(面积、人口) 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 4.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悠久的历史 2.众多的名胜古迹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发展 2.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 (1)立体交通网络: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

(2)市区快速道路网:呈环形加放射状 (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的城市建设 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越和城市的变迁,还了解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从暑假旅游入手,让大家介绍一下印象中的北京。学生纷纷介绍心目中的北京后,老师总结:看来大家对北京的“梦”还真不少,其实老师也很想去,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梦”一起走进北京。 【讲授新课】 (一)北京的概况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边读边记,然后带着目标来学习本课。 提问: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哪儿开始呢? 读图指导:(多媒体出示北京地形图) 提问: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以下几个题目。 1、读图,说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属于哪个温度带?判断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 2、海陆位置:位于哪个平原上?与哪几个省相邻?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是哪一个? 3、读图,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 4、找出北京的面积、人口,计算人口密度,做出简单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北京经纬度:(116°E,40°N)属于北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海陆位置: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西北部,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是渤海。北京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是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北京人口密度很大。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读图指导:(出示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新华门图片) 提问: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课本P33第二段课文,说一说政治中心的职能是怎样体现的?同桌之间可以先相互说一说。 总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等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许多会议都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领导人会见外国政要很多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这些都说明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读图提问:(出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音乐厅、水立方、宋庆龄故居图片)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说一说北京的文化职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承转:其实,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场所,请同学们读P34图6.43,自己找一找,体会北京强大的文化职能。 (出示资料):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国际交往中心,阅读下面的小资料,说一说北京是在哪些方面同国外进行联系的。 小资料: ·北京现有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134个。 ·北京已同76个国家的9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联系。 ·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北京投资了多个项目,全球前500家企业在北京投资的达146家,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在京的代表处达215家。 ·中央电视台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电视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