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大象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2
科学(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活离不开电》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一课。
内容包括停电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电的作用,电从哪里来等。
这一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对电的运用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猜想、调查等活动,引导他们体会电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习本单元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收集电在生活中的工作方式;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b. 能力与方法:经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工作方式。
因为这些猜想活动与之前的猜想活动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猜想是较以前的猜想的加深,学生需要拥有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推想,从而发现这些知识:而调查活动则是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对电器的工作作必要了解,并集中汇报。
教师要从中引导他们根据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启发他们认识电的作用大及电从哪里来等问题,从而为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打好思想铺垫,完成知识的积累。
教学准备《停电》《电从哪里来》片段情景剧,调查视频,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堂,在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前,请同学们做好以下课前准备。
请你准备好我们的科学记录本和一支钢笔。
这些准备能够帮助我们在听课过程中随时进行记录,让我们一起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那么我们开始上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究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它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描述来猜一猜我们即将要进行研究的主题:它无影无形,却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它走进千家万户,也不用车载船运,却能在金属里飞奔......同学们想一想,它是什么呢?生:电……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来了,的确是电。
4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在每一个电器上都会用到。
这也是孩子们平时所能看到的。
因此具有生活经验基础,本课教学所要做的把孩子们的相关生活经验加以点拨和验证,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电池盒、被测试材料。
【教学过程】1. 问题情境引入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插拔电插头,为什么插插头时手只能拿塑料壳而不能碰金属片呢?生:金属片导电,塑料壳不导电。
2. 事实证据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有办法来证实一下吗?生:把塑料连接到电路中,看灯泡是否能够亮。
师:嗯,这个办法不错,来试一试吧!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其实连接了一个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也可以用来检测其他物体是否能导电。
3.计划组织师:我们身边有好多材料,它们能导电还是不能导电呢?用你们制作的导电性能检测器来检测一下吧!小组商量,你们准备检查哪些材料,把它填到实验单里。
生:……4. 分组实验学生按照计划检测自己选择的材料的导电性。
5.得出结论师:汇报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
生:……师:根据大家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金属类的材料导电性比较好,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导体。
塑料、干木条、橡胶等材料,不易导电,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绝缘体。
但老师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绝缘体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变成导体。
比如干木头是绝缘体,但湿木头就是导体。
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去插拔插头,以免发生触电事故……【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承担的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首先针对问题进行的塑料导电性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了实验设计的过程,其后进行的对其他材料的研究则让学生体验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的过程。
【总结点评】本课先以研究塑料是否导电为“先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然后再拓展研究更多材料,使探究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很好地落实了单元的科学探究训练目标。
第二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教学分析】电已经是日常最常见的能量形式,所以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名词。
孩子们会知道各种各样的电器,知道生活中处处会用到电,但这不等于孩子们就对电能有深入的了解。
相反,孩子们对电的感觉是神秘而神奇的。
这样的生活经验基础和对电的好奇心为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经验基础和动力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量形式,并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2.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索热情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电器调查表。
【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研究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它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描述猜猜接下来我们将要研究的主题。
(课件逐句出现以下语句)它无影无形,却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它走进千家万户,它不用车载船运,却能在金属里飞奔……生:电!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来了,的确是电!电已经走进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你们能想象吗?如果没有了电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影响呢?生:……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能想到的影响都写到一张大纸上。
然后贴到黑板上。
师:从大家猜想的停电的影响可以看出什么?生:……师:嗯,看来停电会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没有电,我们几乎无法生活下去了……2.搜集证据师:电用途广泛,但必须接入一些用电工作的机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我们把用电作为能源来工作的机器设备称为电器。
你知道哪些电器?它们都有哪些功能?它们把电转化成了什么?请小组合作,共同填写电器调查表。
学生分小组填写调查表之后,再组织汇报交流,互相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师:下面拿出你的调查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师:通过你们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电器把电转化成了热、声音、光、动力等等。
这些都是常见的能量形式。
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知道,电也是一种能量。
3.引导提出问题师:电用途如此广泛,还能变成其他各种能量,非常神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离不开电》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一课。
内容包括停电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电的作用,停电的原因,电从哪里来,节约用电等。
本课先设计了一个快速猜想活动,引导学生对停电事件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影响进行回忆和猜想,使学生体验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选择活动——关于电的调查,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如:身边的电器、停电的原因等等,使学生能加深对电的认识,了解生活中电的有关常识,初步渗透安全用电及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
2、能力与方法:经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 难点是经历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度电的作用视频、电的来源视频、节电倡议书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家用电器的作用;调查停电原因;道具等。
一、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1、2灯火辉煌的城市)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时间吗? 师:对,是夜里,夜里应该是一片漆黑,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灯火通明,辉煌灿烂,点亮这些灯的是什么呢? 对,是电,同学们,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万家灯火亮了起来,瞬间赶走了黑暗,这要非常的感谢我们的好朋友——电,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今天我们学习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一课《生活离不开电》(出示课件3课题) (板书) 1、观看课件4,感受氛围:黑夜已经降临,一家人正在各自忙碌着,女儿正在台灯下做作业,爸爸正在看新闻,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奶奶正在房间里整理东西……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 2、讨论,想一想情景剧中,停电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
2. 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教学重点:1. 电的基本概念2. 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安全用电教学难点:1. 电的工作原理2. 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电器设备实物或图片3. 安全用电宣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电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源等。
2. 学生通过观察电器设备实物或图片,了解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视、冰箱、空调等。
2. 学生观察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电器设备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安全用电(10分钟)1. 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接触带电体、不使用破损的电器设备等。
2. 学生阅读安全用电宣传资料,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的基本概念、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电器设备工作原理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探索电的传递(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或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是如何传递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的传递过程。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家庭电路(10分钟)1. 教师讲解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如电源、开关、插座等。
电与我们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4、体验讨论与交流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了解电的来源。
四、教具准备:有关发电站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课本的组图,
师:两幅图让我们了解到例外的生活,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说一说电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板书:11、电在我家中)
(二)新课活动
1、认识电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小组讨论:结合组图,说说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4)鼓励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并展开交流。
(5)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家电资料,说说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学生对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认识电是如何传送到各个地方的。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的看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是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4)VCD:电从哪里来(8分钟)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情。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布置节约用电的小调查活动。
(6)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3、拓展及作业:了解近年来新型的生产电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