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381.15 KB
- 文档页数:4
公墓设计1. 简介一个优秀的公墓设计不仅是一个安葬逝者的场所,还是一个向家属传达安慰和尊重的地方。
公墓设计要考虑到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以创造一个和谐、富有尊严的墓地。
本文将探讨公墓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2. 设计原则2.1 环境保护公墓设计应密切结合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合理规划墓地的布局,保留现有植被、水域和地形特点,将墓地融入自然景观中。
2.2 尊重个人信仰和文化公墓设计要尊重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提供不同的墓葬形式和仪式空间。
考虑到墓地的使用者来自不同的文化群体,应提供多样化的墓地样式、墓碑设计和庄重的纪念灵堂。
2.3 考虑社会需求公墓是社区的一部分,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社区的需求。
需要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道路和步行通道,方便家属和访客前来祭奠。
同时,还应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
2.4 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墓是一个长期使用的场所,设计时需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水循环系统、太阳能照明和绿色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墓地的扩建空间,确保有足够的土地满足未来需求。
3. 关键要素3.1 墓地布局墓地的布局要考虑到视觉效果、流线和合理的使用空间。
可以采用不规则形状,创造出自然景观。
合理规划墓地的大小和形状,确保墓地的可持续发展。
3.2 墓碑设计墓碑是家属表达对逝者敬意的重要方式,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个人意愿和文化背景。
可以提供多种墓碑样式和材料选择,以供家属选择。
3.3 纪念设施公墓设计应提供纪念设施,如纪念花园、祭祀场所和敬仰广场。
这些设施不仅为家属提供悼念逝者的场所,还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3.4 绿化和景观设计绿化和景观设计是公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可以通过植树种花、修建花园和创造景观来提供一个宁静、安慰的环境。
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来创造出艺术和美感。
当代城市墓园景观的发展——墓园景观规划浅析及感想墓地对于活着的人来讲是一个肃穆、充满哀思的场所,而历史悠久尤其是埋葬着某些名人的墓地对深化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墓地,它们是繁华都市中的一块净土,使前来拜访它们的人们涤荡心灵。
每一个生命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之后,即将在这里得到安宁、恬静、释然,同时也给圣者提供了一个与逝者交谈晤面的地方.这个是墓园真正所要体现得含义。
我们转而从景观的角度出发,由于地理现象分为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两大类,所以景观也分为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叫文化景观)。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利用自然提供的各种材料,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从而体现出一种或愉悦或压抑或震撼的想法。
[5]其实对于墓地关于永恒主题的追求不只在中国传承不息,在欧洲很多国家也是如此。
1857年英国通过的殓葬法不允许对坟墓进行循环利用,但是因为英国许多城市都存在墓地空间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这种观点,对墓地进行改革。
1993年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的卡莱尔第一块自然墓地对外开放,是卡莱尔的自然墓地景观,每座坟墓上都种有棵橡树作为标记,其它纪念物一律不许设置。
通常人们在坟墓上种植树木,作为有生命力的纪念物,同时树木可以创造丰富的多样化生境。
卡莱尔的自然墓地景观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墓地管理者除了修剪出条狭窄的小路之外,他们任由草本植物生长。
这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疏漏,而是为了改善墓园的生境和保持植物多样性。
即墓地管理者限制人们通往单个坟墓的可达性,鼓励死者的家人和朋友把哀思寄托在整个墓地的纪念景观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坟墓。
[6]从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上,随着历史的变迁,已经逐渐形成了它他特有的风格。
优美安逸的环境,大体量的墓碑雕刻,与建筑相得益彰,衬托在绿树中,仿佛每一个墓碑都写出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因此成为人们旅游观赏的胜地。
欢乐墓园欢乐墓园坐落在罗马尼亚马拉穆列什的小村庄瑟宾查内,虽然它地处偏远的小村庄内,但是却以彩色的墓园而闻名全球。
公墓规划策划书3篇篇一《公墓规划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公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同时,人们对于公墓的环境、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公墓的品质和形象,特制定本公墓规划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公墓。
2. 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公墓的个性化需求。
3. 提升公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4. 促进公墓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规划1. 选址与布局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点作为公墓的建设地址。
根据地形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公墓的布局,包括墓区、服务区、办公区等。
2. 墓区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墓穴,如单人墓、双人墓、家族墓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合理规划墓区的道路和绿化,营造宁静、庄重的氛围。
3. 服务区规划建设接待中心,提供咨询、接待、销售等服务。
设立停车场、休息区、餐饮区等配套设施,为客户提供便利。
4. 景观规划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种植花草树木,营造绿色、生态的环境。
建设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等,提升公墓的文化内涵。
5. 设施规划配备先进的安防系统,确保公墓的安全。
建设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项目实施1. 项目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2. 项目团队组建组建专业的项目团队,包括规划设计人员、工程建设人员、管理人员等。
3. 项目资金筹措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投资,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
4. 项目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五、项目运营1. 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
2. 服务内容提供墓穴销售、祭扫服务、丧葬用品销售等服务。
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3. 营销策略通过广告宣传、网络推广等方式,提高公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开展促销活动,吸引客户购买。
4. 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各项管理流程。
公墓陵园规划设计方案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的加剧,公墓和陵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城市化进程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给公墓陵园规划设计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建设公墓和陵园,并保证其生态环境和美学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设计原则面对公墓陵园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如绿化、水系、防止土地沙漠化等。
2.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环境建设,如公共设施、活动场地、文化展示等。
3.经济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经济性建设,如有效降低造价、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4.景观性原则: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景观性建设,如配合自然风光、设计有特色的建筑等。
设计方案公墓陵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应该注重以下方面:土地选址考虑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性原则,设计方案应该选择生态环境优美、土地空间充足的地区。
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可以提高公墓陵园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沙漠化等情况。
设计方案应该注重绿地的规划,如在公墓墓区规划绿地,同时在公墓附近规划绿化带,形成绿色生态带,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
合理建筑设计公墓墓区的建筑设计需要符合景观性原则和人性化原则,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协调,同时考虑摆放墓碑的方向与角度,提高景观美感。
公共设施规划为了满足人性化原则,公墓建设需要考虑如何提供足够的生活设施和便利设施,如停车场,水源,卫生室,各类纪念广场等。
保障经济性原则设计方案应该注重降低建设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公墓区内规划太阳能光伏发电,节约能源成本,同时推广节水、废水超标的处理技术,保护水源环境。
结论综上,一个合理的公墓陵园规划设计方案应该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人性化环境建设、经济性建设、景观性建设等要素。
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公墓陵园的规划设计会趋向于生态、节约、智能、人性化,为城市的绿化建设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墓建筑模型设计方案公墓建筑模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公墓作为人们对逝者的纪念场所,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追思和思念之情。
然而,传统的公墓设计存在着土地占用大、环境破坏以及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公墓建筑模型,既要满足人们对逝者的纪念需求,又要考虑到空间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1. 空间利用与环境保护本设计方案旨在将公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和设计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降低环境破坏的程度。
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生态建筑和绿色植被的方式,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墓环境。
2. 社区化与人性化设计本设计方案倡导公墓的社区化管理,将公墓划分为不同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为了给予逝者家属更好的参观、祭拜和追思的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为逝者家属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三、设计方案1. 场地规划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一块面积适中的地块作为公墓建设的场地。
在设计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景观等因素,合理规划场地布局,保证公墓的整体可行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2. 建筑模型设计(1)公墓综合建筑设计在公墓的入口处设计一座综合建筑,包括追思厅、祭拜厅、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
追思厅提供家属进行追思的空间,祭拜厅提供祭拜的场所,服务中心提供家属咨询和服务的地方,设计舒适、温馨的室内环境,为家属提供便捷的服务。
(2)逝者安葬区设计根据不同宗教信仰和个人需求,将逝者安葬区分为墓地和骨灰安置区。
墓地区域设计为一定规模的墓地群,每个墓地周围均有适当的绿化植被,形成墓地的自然景观效果。
骨灰安置区则设计为一座庄严、简洁的建筑,提供家属进行骨灰安置和祭拜的空间。
(3)公共空间设计设计一些公共空间,包括公园、花坛和纪念碑等,为逝者家属提供一个休憩和思念的场所。
公园的景观设计以花草树木为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环境。
公墓设计方案作为一个公共设施,公墓的设计方案不仅要符合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对安息之地的尊重和景观的需求。
在本文中,将提出一个关于公墓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该方案包括场地选择、墓地布局、景观设计、文化元素的体现等方面的考虑。
一、场地选择公墓的场地选择是设计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要考虑的是场地的位置和环境。
公墓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其次,场地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比如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等,以营造一个宁静祥和的墓园环境。
此外,场地的面积也要足够,以满足日后的扩建需求。
二、墓地布局在公墓设计方案中,墓地的布局是一项关键工作。
在墓地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陆地墓地,将墓穴按照一定的规格和规划按行和列数进行排列。
另外,也可以选择墓地的形式来进行布局,比如墓地可以被设计为一片片丘陵景观,将墓穴嵌入其中,以便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三、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在公墓的设计方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使家人们在祭扫或缅怀亲人时感到安慰和宽慰。
景观设计中可以包括绿化植物、花坛、景石等元素的选取和布置,同时也可以设置小品和雕塑等艺术品,以增强墓地的美感。
四、文化元素的体现公墓是一个承载着文化传承和记忆的地方,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需要体现文化元素。
可以通过设置纪念碑、题字墙和纪念雕像等手段,将亡者的名字、墓志铭等信息永久地记录下来,让后人可以了解和追忆这些逝去的生命。
同时,还可以通过景石和景墙等元素的规划,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五、设施配套在公墓的设计方案中,配套设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部分。
公墓应该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便家人们能够方便地祭扫亲人。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停车场、步行道、坐凳、公共厕所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公墓周边建设休闲设施,如茶座、阅读区、花坛等,以便人们在缅怀亲人之余也可以放松心情。
在整个公墓设计方案中,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考虑因素,具体的方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墓园是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的地方,也是寄托哀思和怀念的场所。
墓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宁静、安详的场所,以便人们可以在此寻找慰藉和安宁。
以下是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首先,要从墓园整体规划的角度考虑植物景观设计。
墓园的整体规划应该根据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来确定合适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景观的美观性,选择能够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
其次,在墓园的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选择能够在不同季节都具有不同特色的植物,如春季盛开的花卉、夏季绿叶茂盛的乔木和灌木、秋季变色的落叶植物等。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可以为墓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增加墓园的观赏价值。
第三,要根据墓园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墓园通常包括入口区、主体区、祭祀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域都有不同的氛围和需求。
在入口区可以选择花卉和常绿灌木来创造热烈欢迎的气氛;在主体区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和绿化带来创造安详的氛围;在祭祀区可以选择低矮的花卉和草坪来创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不同功能区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第四,要考虑到植物的繁殖和养护。
墓园通常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因此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要考虑到植物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选择易于繁殖和养护的品种,可以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和工作量。
另外,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枝叶密度,以便及时修剪和整理,并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第五,要注重植物景观与墓碑和石雕的协调。
墓碑和石雕是墓园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形状特征。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与墓碑和石雕的协调关系,避免植物过于庞大或盖住墓碑和石雕。
可以选择低矮的植物或者将植物种植在墓碑和石雕旁边,并通过修剪和整理植物的形状,以保持墓碑和石雕的可见性和美观性。
综上所述,墓园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整体规划、季节变化、功能区域、繁殖和养护以及与墓碑和石雕的协调等因素。
公墓设计标准一、公共部分设计标准1、环境布局:公墓应当按照“短、静、整、幽”的要求,在环境中确定位置,避免位置选择靠近学校、医院、政府和其他地闻容易引起剧烈冲突的场所;2、入口设计:公墓的入口设计应当恳切而庄严,入口处应当有清晰的指示标志和欢迎的思想、文化文字。
3、墓地安排:墓地设计应当呈由近及远、由低及高、由左及右的规律进行分割;4、墓志铭等使用文字:内容、字号和大小应当合理,与公墓整体环境相融合,取舍得宜;5、墓园植被:应当选用与传统文化相符的观赏植物,使人们可以舒心而又抚今追昔;6、墓园灯光:灯光应当采用柔和的色彩搭配契合的大小和数量,以营造温馨的氛围;7、墓园景观:应当考虑公墓高优雅的气氛和古雅的感受,采用低矮的植物将一些小型石雕融入其中,使空间显得大气而有秩序;8、墓园地面:应选用大自然石材和相关色彩,将石漆处理和磨光,使墓园地面显得朴实而典雅;二、无坟墓设计标准1、无坟墓整体设计:应当注重考虑恰当的元素,采用低矮的植物将一系列石雕融入其中,使无坟墓拥有优雅的氛围;2、无坟墓门墙设计:在设计中应当节制大开口,营造一种庄重但不突兀的整体形象;3、无坟墓人像设计:应当采用高端的石雕材料,匠心独运,制作成简洁精致的古雅人像;4、无坟墓小景观:无坟墓中应当加入若干地景建筑,例如静水庭院、天井、铭碑这样的装置,彰显瞻仰祖先的敬意。
三、其他应注意事项1、禁止任何形式的私搭乱建,易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整个周边环境;2、要求周边司法机关加强管理,确保墓园秩序;3、化石文化产物陈列设计要求:统一风格、优化摆放空间;4、公墓周边土地及道路适应性:必要时要求经营者进行改造或者拓宽等;5、公墓上层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墓外环境等进行清扫、维护;6、鼓励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墓园建筑有看守或保护,可以采用闭路电视,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实施监测;7、对古代的文化石碑,造型雕刻,应当通过专业技术加以修复及保护;8、公墓应该定时安排文化活动,确保墓园内不过多喧嚣拥挤,使之成为文化、体育锻炼和放松休闲等的好去处。
公墓设计规划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设计指导思想1、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
2、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
坚持“生态、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3、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节约型社会”。
4、公墓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遵循“环保、舒适、经济、美观”的宗旨。
5、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采用合理的技术指标,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依据法定图则展开设计工作,体现“安全适用、服务社会、尊重现实、整体协调、经济美观、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等原则,结合本项目特点精心做好总体设计。
7、工程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有关强制性要求,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8、墓位布设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相交节点的实际情况,尽量避让环境敏感点,尽量节约工程投资。
(二)设计原则1、把握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处理好本项目与各规划层面的协调关系。
2、做好总体设计,处理好本项目区域的各节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关系。
3、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管理养护的方便性。
4、国家对殡葬业的有关法律、法规,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规定,及民政部门安排及具体要求。
5、体现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殡葬文明,文化品位,表现公墓的个性特征,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资源,求取园林与墓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与功能的多方面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6、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
二、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以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为例。
(一)设计理念1、工程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有关要求,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2、总图布置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相交节点的实际情况,尽量避让环境敏感点,尽量节约工程投资。
3、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前提下,合理选择墓位形式布置。
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作者:李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期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忠孝为礼仪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多数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镇。
生老病死问题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墓园作为城市的附属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关键词:墓地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规划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14-02本文对于如何消除传统墓园给人的阴森、不详。
结合中国的殡葬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园化墓园、生态化墓园、环保型墓园、资源型墓园的设计方法。
一、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一)明确定位墓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角色问题。
其定位,一般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墓园布局并结合现有的内容进行整合。
墓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性质等,都对墓园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其所属类型来看,有盈利性的、纪念性的、公益性的墓园等。
要准确的给出墓园的定位,就不能拘泥于墓园本身特点就事论事,还需要应用“系统论”方法,从更宏观的、整体的层面上来研究确定公园的特色。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从城市综合性墓园的外部情况与内部情况两方面来作分析。
在外部资源分析中,着重对文化资源、游人资源、服务业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外围交通资源等作出了解和分析。
在基地内部环境资源中,对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现有活动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突出特色因为整个园区是背山面水,南面平地挨着水库,地势也很平坦,北边为山坡地。
所以在规划中利用南面平地的优势,修建了一条以环形道路贯穿在墓地之中,墓地坡向汇集在基地中心面向南面的水面,如祥凤翱翔于水面。
在相应岸边的四周结合园区堆一些微坡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三)生态规划原则城市园林墓园的生态规划首先是对城市周围的荒山荒坡进行生态勘测和评价,根据城市的出生率、死亡率,科学的确定墓园的位置、面积和发展速度。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鲥.Sci.2010,38(33):19006—19008瓷任编辑朱淼责任校对傅真治成都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探析申静书,沈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分析了成都市公墓现状,提出成都市公墓景观改革应先园林化从而达到公园化,主要探讨了成都公墓园林化的基本思路及打造方式。关键淘公墓;景观{因林化;成都审圈分类弓’T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33—19006—03
StudytheLandscape纠a蛐ingandDesignofCemeteryinChengduSHENJing-shuetal(InstitUteof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SiehuanUniversity,Chengdu.Siehuan
610065)
AbstractThecurrentsituationsofcemeteryinChengduwereanalyzed.ItWaSproposedthatcemeteryinChengdushouldbegardenillgfirstandthenbecometheparkstyle.ThebasicapproachesandpatternsofgardeningcemeteryinChengduinvestigated.
KeywordsCemetery;Landseape;Gardening;Chengdu
1背景1.1老龄化加剧导致墓葬高峰的出现根据联合国标准,印岁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时,这个社会就进入老龄化。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成都市全市户籍人口11396260,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968292,占总人121的17.27%…。成都现有土地面积1.24万km2,其中最适合人居住的平原地区面积为0.45万km2。土地是有限的,而每年都有人逝去,这将导致墓葬高峰的出现。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墓葬用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2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成都市公墓景观规划改革带来了新契机2009年底成都市确立了建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将建立“城在母中,田在城内”的格局,整体呈现自然和谐,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成都市公墓景观规划应该把握好这个新契机,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改革标准,使公墓融于林、田、山、水的大环境中,并挖掘其新功能j2现状殛存在问题2.1公墓性质根据性质划分,我国公墓主要分为经营性公墓及公益性公墓。瓷营性公墓是指提供埋葬骨灰、遗体的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主要为城区人口服务;公益性公墓则是指不对外开展墓葬业务的墓地。主要为农村人口服务,属于无偿服务。根据《成都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到2020年,成都市共有33个经营性公墓和94个公益性公墓。2.2公墓避址成都市公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除郫县以外的其他区甄市)县。中心城区的9个公墓主要分布在东北向及东南向,其中6个位于东北向,3个位于东南向,均集中于三环路与绕城高速路之间,在固定的扫墓祭祀时段易造成这些方向交通堵塞。2.3功能方面公墓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公墓通常仅具有祭祀功能,根据民俗习惯,我国定期的祭奠日子一年中有4次,分别是正月初一(有部分地方是初二或初三)、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和农历十月初一(鬼节之一)。大部分人选择清明前3周的时段扫墓祭祀,由此可推断,公墓的作者简介申静书(1985一),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剐与设计景现园林。收稿日期2010J∞也祭祀功能仅在一年的1%左右的时间内发挥作用,99%的时间公墓几乎无人进入,这使占地面积较大且仅具有祭奠功能的公墓利用率低。2.4公墓规划与设计方面2.4.1交通面积难以满足需求。目前,成都公墓内部交通人车混行,位于入1:3处的停车场规模较小。在集中祭祀的日子,尤其是清明节前3周至清明这段时问,大量汽车涌入公墓,造成公墓内交通瘫痪,停车场规模较小导致部分汽车停在人行道上,人车混行。2.4.2墓穴空间布局方式不合理。目前成都市内,各个公墓内墓穴主要采用分台分布式,且以等级划分为普通墓穴与
豪华墓穴。在布局上,豪华墓穴一般位于地势较好处,面积比普通墓穴大几倍,在材料使用上常用汉白玉或花岗岩,价格为普通墓穴的几十倍。墓穴规格的不同,一方面显示了对逝者的不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厚葬之风,浪费土地。2.4.3绿化覆盖率低。公墓内植物种类单一、缺少多样性,且植物养护管理不善。公墓内可绿化的部分包括墓旁绿地、公共绿地、景点绿地及道路绿地。成都市绝大部分公墓内绿化覆盖率低。未达到《成都市公墓管理办法》第九条中提到的“绿化面积应达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2.4.4铺装单一。公墓内铺装主要以水泥沥青地面为主,有的公墓内部分人行区域裸露,土壤或铺装粗糙,有碍人们行走。成都公墓内铺装总体过于单一呆板,缺少变化。2.4.5私密性较差。成都公墓内部私密性较差。整齐排列的墓碑周围空间开敞,人们进行祭祀的一切活动及对逝者述说的话都呈现在他人面前。祭祀是一种相对私人性质的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4.6服务设施及管理现状。目前,园内服务设施主要有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箱。管理区一般位于正门旁,设有园务管理室,主要负责墓葬业务、园区投诉咨询等。2.4.7以灰色调为主,氛围冷清。公墓总体以灰色调为主,绿色为辅,整体呈中性色调。俄罗斯抽象艺术家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着空无,代表沉默,失去希望。白色代表无尽的可能性。黑白调和成的灰色具备了两者的特点,给人荒废、沉默、平静祥和的感觉。公墓丙大面积的灰色一方面符合其所需庄严肃穆的氛围,但是另一方面也给人压抑感,使人情绪低落、加剧祭奠人沉重悲伤的心情。点状布置的绿色植物
万方数据38卷33期申静书等成都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探析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和这种感受,但是两者面积相差较大,不足以改变整体压抑感。目前。公墓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充满了孤苦、凄凉,给人萧瑟感拉j,而现代人的祭奠更多的是一种生者与逝者的对话,是一种相对温馨的氛围,公墓的色调导致公墓呈现萧瑟冷清的氛围,有碍公墓新功能的开发及发展。3成都市公墓景观规划改革的途径3.1公墓应经过园林化,最终形成公园化3.1.1现阶段改革面临的困难。传统习俗深入人心导致墓葬改革面临困难。中国人自古就有厚葬的传统,事死事如活事。中国人既忌讳言死,认为不吉利,又看重丧葬一事。中国人认为人死后进入阴间,阴间的行事方式与人间相同,祭祀时向祖先求得保佑,祈求子孙健康、家庭美满之类。生与死、吉祥与晦气这样的矛盾同时出现在中国的丧葬传统中,而这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新的墓葬形式易产生抵触心理。3.1.2园林化与公园化的改革方式,,鉴于现阶段公墓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公墓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适宜现阶段公墓景观规划改革的方式应该是先经过园林化,继而过渡至公园化。(1)园林化。《成都市公墓管理办法》第九条提出公墓建设应逐步实现园林化。所谓园林化即通过植物绿化、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等,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改善公墓环境。(2)公园化。所谓公园化,并非传统意义上包括休闲娱乐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的公园,公园化的公墓应该是将祭奠融入休闲,一花、一树、一草及每个墓碑既是祭奠的对象也是观赏的对象,在祭奠中观赏自然,在自然中回忆往昔。公墓公园化既能为逝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人生后花园”,义可为生者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园。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公墓公园化。使得公墓由单一的祭祀功能向复合型功能转变,有利于改善墓葬空间。既能开发一种新型休闲游,又保证了人类的发展及对传统的继承。公墓公园化在国内外均有先例。法国拉雪兹神父公墓、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以及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都成为各国乃至国际的旅游目的地;日本的公墓也早已公园化,如东京青山灵园。中国台湾殡葬管理条例(2007年)第七十条也提出推动公墓公园化。上海福寿园作为公墓公园化的代表,已成为景点并列人“上海一日游”,并且准备申报国家级旅游景点。其他各地如武汉、南宁、天津等市已提出公墓公园化,并付诸实践。成都市殡葬协会副会长、成都市殡葬协会秘书长李崇禄提出要建设公园式公墓"o。而公园化的基础则是园林化。3.2寻找适合成都市的墓葬形式、统一墓穴规格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墓葬方式,传统墓葬、天葬、塔葬、生态墓葬,其中生态墓葬主要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①传统墓葬。骨灰放入骨灰盒,再放入混凝土做成的龛中。传统墓葬受绝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认同,占地面积较大,约lm2,耗资一万元左右,在未来将被淘汰;②天葬。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源自藏族民族习俗,花费低,但具有民族局限性,不具有推广性;③塔葬。将骨灰盒放人塔内,向高处发展节约土地,但不符合“人土为安”的习俗,耗资千元左右,具有推广性;④树葬一将骨灰撒在土壤内,其上种植树木,具有美化环境、节约土地的特点,其劣势在于,绝大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不接受该形式。植物须由专业人士看管栽培,收费百元至于元,在未来应大力推广;⑤花葬二将骨灰撒在土壤内,其上种植花卉,特点与树葬类似,但是花卉存活时间较短;⑥草坪葬。将骨灰撒在土壤内,其上种植草,特点及劣势与花葬相同,但草坪维护较麻烦;⑦海葬。向大海撒骨灰,不占用土地,但是生者没有固定的地方祭奠逝者,也不符合“入土为安”的习俗,同时易对大海造成一定的?亏染,其推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7种墓葬形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树葬一天葬、花葬一草坪葬、海葬一塔葬一传统墓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墓葬中的树葬、花葬、草坪葬在各方面均具有优势,其中树葬占地面积0.07m2左右,远远低于现行的1m2标准。成都市部分公墓现已开辟生态墓葬区,但是,树葬、花葬、草坪葬处于相互独立的地位,相互问没有联系。笔者建议采用树葬、花葬及草坪葬三者结合的墓葬形式,这样既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又能达到统一墓葬规格的目的。3.3成都公墓园林化的基本思路3.3.1设计原则。(1)融合共生原则。融合共生指两者互相结合共同发展。笔者提出公墓景观规划设计中的5种融合,分别是:①逝者骨灰、土壤与植物的融合。逝者骨灰与土壤结合以实现人土为安,一起滋润植物生长,达到=三者融合;②人与公墓景观的融合。公墓不再阴森恐怖,人们可在此欣赏自然,人景合一;③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融合。在这充满希望的地方,生者向逝者述说往事,是一种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融合;④公墓纪念功能与休闲功能的融合。生者缅怀纪念逝者的同时可以欣赏公墓自然景观,放松心情;⑤公墓与成都市的融合。有了以上4种融合,才能形成公墓与成都市的融合。共生在此主要体现为发展,只有以这5种融合作为基础,公墓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新建墓园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祭奠场所。墓园融于城市,城市包容墓园,它是成都市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2)平等民主原则。平等原则表现为以相同的方式对待逝者,墓地选址与逝者生前的社会地位、职位没有关系,在这里,所有的逝者都处于一个等级,在平等中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另外,可以根据逝者的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墓志铭、植物来体现个性。(3)以人为本原则。公墓服务的对象是人,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心情及传承下来的习俗,力求使公墓在肃穆中带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服务设施方面应适当设置休息亭、垃圾箱、吸烟室、公共厕所等。(4)生态、经济原则。公墓内的植物应尽量以乡土植物为主,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园内应避免大规模的硬质铺装,应采用透水性材料。3.3.2交通规划方面。,公墓园区应有一条主干道即一级道路(宽6m),亦可作为消防通道;位于各个主题园区内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