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生猪遗传改良
- 格式:pdf
- 大小:319.76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非常重要数字化手段,它有如下优点:1.节省公猪,并减少每头公猪的使用家兔次数,克服时间和区域差异,适时配种;2.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疾病的传播。
3.提高配种率,由于可以利用电镜、密度仪等仪器对精子质量进行监控,如何有效提高了配种受胎率,并可及时调整精子质量较差的精液公猪。
4.不断增加遗传性能优良的公猪的利用率,扩大良种覆盖率,有利于品种改良。
虚心公猪的训练训练公猪采集精液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如对公猪有粗暴行为,受惊吓的公猪(包括已经训练好的和集训未训练的)将拒绝采精,粗野长期的粗暴行为可导致公猪失掉性欲,很难再恢复。
因公猪对其他公猪的气味要比对母猪的气味敏感,所以第一次训练可将来自另一头明朗成熟陌生公猪的尿液、精液或包皮液洒精子于台畜后部,暗藏以使公猪靠近台畜以便嗅到气味。
以后训练公猪可以在其他公猪射精绵羊后进行,这样成功的概率较大;如果公猪不爬跨台畜,可以使用一头发情母猪,训练公猪爬跨,但不配种。
一次即可训练成功的母羊很少,应使其在以后每天接触台畜,直至成功,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
一旦公猪在台畜上采精成功,应进行强化训练,已连续一周每日采精,以后可根据公猪的年龄等条件制定采精计划,成年公猪每5天采一次精液,小公猪每星期采一次精液。
采精圈的要求地板不滑、易清洗,假台畜应稳定,并可调节高度。
采精圈必须与外界环境隔离,以便保持安静,避免采精猪受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圈的大小适当,以而使公猪有足够自由度的空间绕假台畜活动。
圈栏杆应预留出人员通行的位置,已备意外发生时相关人员的撤离。
精液采集采精所须要设备:集精杯、一次性采精袋、一次性乳胶手套、无菌纱布或滤纸、纸巾、橡胶圈、保温杯。
采精过程:把采精所需的设备放入35℃的恒温箱中备用。
采精前把集精杯口用两层无菌纱布覆盖并用橡胶圈固定,把集精杯放入保温杯中所。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耐病力,从而增加畜禽产量和质量。
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常用的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繁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繁殖方式,通过雄性动物直接与雌性动物交配,实现生殖过程。
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禽和家畜的繁殖中,如鸡、鸭、猪、牛等。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实现受精过程。
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可以控制配种时间和配种对象,提高种畜的遗传质量。
尤其在种猪、种牛、种马等高级品种的繁殖中,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 利用人工控制生殖周期的技术通过控制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和排卵时间,可以实现一年多次的繁殖,提高种畜的繁殖效益。
这种技术常用于羊、猪等畜禽的繁殖中,能够增加出生率和产仔数,提高种畜的产值。
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基因选择与育种基因选择与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种畜禽进行基因评价和选择,以提高其遗传性状和品质。
通过对种畜禽进行基因分析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表型和遗传特性,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或群体之间的遗传优势来进行人工杂交繁殖,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通过与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杂交产生的杂种鸡常常比纯种鸡更耐病、更快速生长和更高产蛋。
3.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特定物种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构成和性状表现。
在畜牧业中,基因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猪的基因组中,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猪品种改良的技术品种改良猪的重要意义-养猪技术随着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畜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对猪的品种进行改良,可以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品质,因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生猪改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培育方式,另一种是人工授精的方式。
而人工授精技术在培育时生产效率更高,其方法是将公猪的精液用人工方法采集出来,经过检查以及鉴定后,再用一定的方式为母猪输精,从而使母猪孕育出后代。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品种改良的技术品种改良猪的重要意义。
1、主要品种及选择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有东北民猪、八眉猪、太湖猪、宁乡猪、内江猪、金华猪、香猪等。
这些品种的普遍优点是产仔多、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
我国主要的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湖北白猪、三江白猪等。
考虑猪场的饲养条件,主要包括饲料条件、设备条件、猪舍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饲料粗放、设备简单、开放式猪舍适宜饲养本地品种或经本地品种改良的猪种。
2、杂交方式杂交一般指遗传上的不同品种、品系或群间的相互交配。
杂交的目的一是为了育成新品种;二是利用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生活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繁殖率和泌乳率都优于亲本。
采用合理的杂交组合,可以大大提高养猪效益。
父本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的品种或品系作父本。
为了保证种公猪的种用价值,应强调对性欲、精液品质、性成熟、适应性等方面的选择。
母本要选择本地区数量多、繁殖力高的品种或品系作母本。
二元杂交是利用两个不同品种的公、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猪,全部用来育肥。
这就是目前养猪生产推广的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肥猪杂交一代化,是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一种杂交方式。
如用烟台黑母猪与长白公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长烟一代杂种猪,全部用来育肥,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日增重752g,瘦肉率52. 2%,经烟台黑猪纯种繁殖的后代日增重多10 5g,精料重比下降0.58,瘦肉率提高3. 46%。
猪的人工授精方法一.什么是人工授精动物的人工授精用于将一个种公畜的优秀性状通过多头母畜进行繁殖并传递给后代或克服育种问题。
目前,人工授精在马、牛、猪、纯种狗及蜜蜂上都得到广泛应用。
精液一般经过采集、稀释后,进行冷藏或冷冻。
制成的精液可以当场使用或送到母畜所在地后使用。
存放精液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称为输精瓶(输精袋)。
为了使精子在冷冻前后能保持活力,精液需要和含有甘油或其它抗冻剂的溶液混合。
稀释液就是让一个供体的精液可以用尽可能少的精子输精来使更多母畜受孕的溶液。
有时候会添加一些抗生素来对性传播疾病进行控制,如链霉素。
在现代农业中,家畜的人工授精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奶牛(所有受精类型的75%)及猪(所有受精类型的85%)上的应用。
人工授精为家畜生产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经济的办法来获取优秀种畜的卓越性状。
二.人工授精的好处避免公、母猪间因个体大小悬殊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公猪体重可达400公斤,小母猪体重只有150公斤,如果采用自然交配,公母猪体重悬殊过大,母猪很难承受,容易造成交配失败,错过配种的黄金时间。
降低给母猪配种的劳动强度,节约配种消耗的时间。
如拉猪或赶猪到较远的地方配种,多个人跟着受累不说,一般配种一次,至少来回用1~2天的时间,很容易造成母猪疲惫。
疲劳过度和惊吓应激(捆绑应激更重)又可能酿成母猪生病,发病时定要打针吃药,不仅影响母猪身体健康,同时还会浪费大量时间,易给仔猪胚胎发育遗留隐患。
给猪人工授精,只要打一个电话,或亲自到人工授精站说一声,即可解决母猪配种问题。
避免公、母猪自然交配引起的疾病。
自然交配母猪很容易感染上子宫内膜炎,公猪易患阴茎炎。
如果公猪患有传染病,还会造成交叉感染。
改良提高猪的瘦肉率。
如三元杂交猪或多元杂交猪,一般胴体瘦肉率均可达60%~70%。
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因为人工授精是无菌操作,猪感染病菌概率较小。
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如国外的大约克夏日增重最高可达700克以上,若用来对地方猪科学改良,所产的仔猪,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1期摘要: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需要通过一定的器械采集良种猪的精液,用器械将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使其受孕替代自然交配的方法。
由此分析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阐述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并进一步分析改进人工授精技术后的效益和目标,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工授精;配种;繁殖;输精方法;抗病毒精液1 前言随着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人工授精技术的优势逐步得到体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少猪场养猪户对此项技术并不陌生。
但是,实际的授精技术效果并不理想。
文章由此就改进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这些年,人工授精在生猪繁育中被广泛应用,比较传统的本交繁殖有着诸多的优势,体现在:第一,大大提升良种公猪的利用率,较自然交配,1头种公猪可负担的母猪配种任务可大大提升3~5倍。
第二,节省养殖成本。
尤其是省去了购买种公猪的成本,以及后期的管理费用。
第三,增加种公猪的可选性。
通过人工授精,能实现优中选优,更有利于良种公猪遗传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提升改良速度。
第四,扩大配种范围。
市场精液销售机制的引进,使着更多优质精液流向市场,缩短地域差异,为养殖户配种提供更多方便。
第五,避免生殖道疾病、寄生虫病等的传播。
第六,通过人工授精,能随时监测精液品质。
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可立即停止使用。
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3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为提升生猪授精生产性能,有必要对现行授精技术做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3.1 输精量、输精方法传统输精方法及用量:使用海绵头输精管,通过按摩、压背等方式刺激母猪子宫,形成的负压将精液吸入,每次用量精液80 mL以上。
改进输精方法及用量:使用深部输精管,将精液直接输入子宫角,每次使用精液量40 mL左右,效果甚至超过传统输精方法。
3.2 输精器械改进3.2.1 采集精子。
假台畜采精子,集精子传统方法,用玻璃烧杯,盖双层纱布。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利弊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育种改良的需求及人们对猪肉品质的不断的要求,利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生猪的品质,能够加速种猪改良的遗传进展,提高整个社会养猪业的水平,而且将会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笔者就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缺点以及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猪的品种改良。
关键词:猪人工授精技术利弊发展趋势生猪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采取种公猪的精液,经过试验室检查,稀释和保存,再用器械(输精管等)将种公猪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使其受孕.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取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完成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办法。
生猪人工授精精技术利用在养猪业上外省发达地区已经是很普遍、很成熟的一种猪的配种方式。
但在我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全县十一个乡镇在2009年以前能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工作的点只有6个,大多集中在县的南部片区,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在其它经济相对落后的北部乡镇也有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工作的,但还没有摆脱猪的本交与人工授精技术交错应用,在比较偏辟的村更没见过猪人工授精技术。
1、在养猪业中,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优点:一是、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猪人工授精是进行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可以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
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优良公猪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可将品质差的公猪淘汰,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促进种猪的品种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
同时,减少种公猪的数量,淘汰劣质公猪可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是、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公母猪体型大小的差异及公母猪的嗜好造成的配种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利用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三是、减少或避免疾病的传播只要严格按照人工授精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疫情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生猪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国家启动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生猪基因进行筛选和改良,培育出更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更强的优良品种。
具体而言,计划将重点研究以下方面:第一,研究生猪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变异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生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挖掘出有利于生猪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关键基因。
第二,构建生猪遗传改良技术体系。
该体系将包括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和人工授精等多种技术手段,帮助养殖户快速培育出优质品种。
第三,打造生猪遗传资源库。
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生猪品种,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猪遗传资源库,并对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保存,为后续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该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 1 -。
附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精神,加快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特制定《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为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成员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同志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执行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并筹建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办公室设在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
为增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力量,重新组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主要负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见附1)。
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1依托专家组,与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种猪场紧密配合,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二)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6年前分批完成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到2020年,通过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持续选育,达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指标要求。
其中,2010~2012年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达5万头。
2013~2016年再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
1.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为规范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客观公正地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畜牧总站结合我国种猪场现状,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试行)(见附2),作为申报和验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