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二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月考试题)(使用的)
- 格式:doc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9
株洲市2012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同现场工作人员一道为“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热烈鼓掌。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叮嘱大家,一定要大力发扬载人航天精神,更加精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据此回答1~4题。
1.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②人们可以创造规律,认识和利用太空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不断创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胡锦涛总书记的特别叮嘱,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B.要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C.要解放思想,认识、运用和创造规律D.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天宫一号”飞行任务是整个交会对接的基础,做好在轨测试和管理工作,是交会对接的关键。
这说明A.矛盾具有特殊性B.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4.“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特有的包容性D、博大精深的特点5.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福建省建瓯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考试(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已知命题p :x ∀∈R ,20x>,那么命题p ⌝为( )A.x ∃∈R ,20x <B.x ∀∈R ,20x <C.x ∃∈R ,20x≤ D.x ∀∈R ,20x≤ 2.若R a ∈,则“2-=a ”是“2=a ”的( ) 条件A.充分而不必要B.必要而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3.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A.06030或 B.06045或 C.060120或 D.015030或 4.若b a <<0,且1=+b a ,则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大的是( ) A.12B.22a b + C.2ab D.b 5.在直角坐标系中,满足不等式y x ≥的点(,)x y 的集合(用阴影表示)是( )A. B. C. D. 6.在首项为57,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n a 中,最接近零的是第( ) 项. A.14 B.13 C.12 D.117.在等比数列{}n a 中,R a n ∈(*N n ∈),2616a a =,488a a +=,则610a a =( ) A.1 B.3- C.1或3- D.13-或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角C =120°,c =,则( )A.a b >B.a b <C.a b =D.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9.在数列{}n a 中,如果存在常数T ()T N +∈,使得n T n a a +=对于任意正整数n 均成立,那么就称数列{}n a 为周期数列,其中T 叫做数列{}n a 的周期. 已知数列{}n x 满足21||()n n n x x x n N *++=-∈,若121, (1,0)x x a a a ==≤≠,当数列{}n x 的周期为3时,则数列{}n x 的前2012项的和2012S 为 ( )A. 1339B. 1342C. 671D. 67210.在ABC ∆中,已知16BA BC ⋅=,C A B sin cos sin ⋅=,6=∆ABC S ,P 为线段AB 上 的一点,且xCP =||||CB y CA +y x 11+的最小值为( ) A .67 B .127C .3367+D .33127+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各题中的横线上. 1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1,3b c C π==∠=,则 a =__________.12.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2,1654321-=++=++a a a a a a ,则该数列的前12项的 和为 .13.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12y x y x y ,则z=2x+y 的最大值为 .14.如果对于任何实数x ,不等式220kx kx -+>都成立,那么 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15.将给定的25个数排成如图1所示的数表,若每行5个数按从 左至右的顺序构成等差数列,每列的5个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也构成等差数列,且表中所有数之和为50,则表正中间一个数33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3分)在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且A A cos 6sin =⎪⎭⎫⎝⎛-π. (Ⅰ)求角A 的大小;(Ⅱ)当6=a 时,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此时ABC ∆的形状.17.(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52=a ,2474=+a a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Ⅰ)求通项公式n a 及前n 项和n S ;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图1(Ⅱ)令n b =211n a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18.(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两个集合{}02,012<-=⎭⎬⎫⎩⎨⎧<-=x x x B x mx xA ,命题p :实数m 为小于6的正整数,命题q :A 是B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命题q p ∧是真命题,求实数m 的值.19.(本题满分13分)我炮兵阵地位于地面A 处,两观察所分别位于地面点C 和D 处,已知CD=6km , ∠ACD=45°,∠ADC=75°, 目标出现于地面点B 处时,测得∠BCD=30°,∠BDC=15°(如图),求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有一块边长为1(百米)的正方形区域ABCD ,在点A 处有一个可转动的探照灯,其照射角PAQ ∠始终为45(其中点P ,Q 分别在边BC ,CD 上),设,tan PAB t θθ∠==. (Ⅰ)用t 表示出PQ 的长度,并探求CPQ ∆的周长l 是否为定值;(Ⅱ)问探照灯照射在正方形ABCD 内部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S 最大为多少(平方百米)?A B C D 45° 30° 75°15°DP45θ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1+=+n n a a (*N n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n b 满足n n b n b b b b a )1(44441111321+=---- (*N n ∈), 证明: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Ⅲ)证明:32111132<++++n a a a (*N n ∈).高二数学参考答案(理科)。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内蒙古赤峰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第3题、4题、10题是多选题,其他的题是单选题,)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费米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2.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不具有放射性了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4.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 . H+H→He+n是核聚变反应B . H+H→He+n是β衰变C . U+n→Ba+Kr+3n是核裂变反应D . U+n→Xe+Sr+2n是α衰变5.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3N的作用,经过10s(取g=10m/s2)()A.力F的冲量为15N•sB.物体的动量的变化是30kg•m/sC.重力的冲量是零D.地面支持力的冲量是185N•s6.质量M=10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首站着质量m甲=40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kg的游泳者乙,船首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m/s的速率跃入水中,(不计水的阻力)则()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B.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C.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D.小船仍静止7.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为自身重力2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如果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s,兔子与树桩相撞的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则被撞死的兔子其奔跑速度可能是(g=10m/s2)()A.1.5m/s B.2.5m/s C.3.5m/s D.4.5m/s8.如图所示,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绳小球拉开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A.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系统动量不守恒C.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速度不为零D.小球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9.在静水中一条长l的小船,质量为M,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他从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A .B .C .D .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eV~12.9eV范围内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B.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C.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D.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11. 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12.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1=5kg•m/s,p2=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二球质量m1和m2间的关系可能是下列的()A.m1=m2B.3m1=m2C.4m1=m2D.6m1=m2二、填空题(共12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两点)(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是否可以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填“可以”或“不可以”)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3kg的滑块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现使滑块A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与左侧连有轻弹簧的滑块B发生碰撞.在二者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求:(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滑块B的最大速度.15.如图所示,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其质量分别为2.0kg、0.90kg,它们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质量为0.10kg 的铅块C(大小可以忽略)以10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由于摩擦,铅块C最后停在木块B上,此时B、C的共同速度v=0.6m/s.求木块A 的最终速度和铅块C刚滑到B上时的速度.16.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第3题、4题、10题是多选题,其他的题是单选题,)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费米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考点】1U: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e=1.6×10﹣19C,故A正确;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故B错误;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故C错误;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质子,故D错误;故选:A.2.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不具有放射性了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考点】J9:天然放射现象.【分析】自然界中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可以自发地发生衰变;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表示,与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答】解:A、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错误;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自身内部因素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 错误;C、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错误;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D正确;故选:D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考点】IC:光电效应.【分析】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判断影响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因素【解答】解:A、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光照时间也无关,当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流会增大,故A正确;B、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会发生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C、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当改变频率小于ν,但不一定小于极限频率,故C错误D、在光电效应中,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hv﹣W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故D正确故选:AD4.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 . H+H→He+n是核聚变反应B . H+H→He+n是β衰变C . U+n→Ba+Kr+3n是核裂变反应D . U+n→Xe+Sr+2n是α衰变【考点】JJ: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分析】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不稳定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称为衰变【解答】解:A、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故A正确;B、β衰变放出的是电子,而这里是中子故B错误;C、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裂变,故C正确;D、α衰变放出的是核原子核,这是裂变反应,故D错误;故选:AC5.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3N的作用,经过10s(取g=10m/s2)()A.力F的冲量为15N•sB.物体的动量的变化是30kg•m/sC.重力的冲量是零D.地面支持力的冲量是185N•s【考点】52:动量定理.【分析】根据冲量定义公式I=Ft可求解各个力的冲量.【解答】解:A、力F的冲量为:I=Ft=3×10N=30N•s,故A错误.B、由动量定理可知,物体动量变化为:△P=I=F合t=,故B错误.C、重力冲量为:I=mgt=2×10×10N•s=200N•s,故C错误.D、地面支持力为:N=mg ﹣Fsin30°=,故地面支持力的冲量为:I=Nt=18.5×10=185N•s,故D正确.故选:D6.质量M=10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首站着质量m甲=40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kg的游泳者乙,船首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m/s的速率跃入水中,(不计水的阻力)则()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 B.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C.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D.小船仍静止【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以甲、乙两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两人跃入水中后小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两游泳者同时跳离小船的速度为v,根据甲乙两游泳者和小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甲v甲+m乙v乙+Mv=0代入数据可得:v=﹣0.6m/s,其中负号表示小船向左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为自身重力2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如果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s,兔子与树桩相撞的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则被撞死的兔子其奔跑速度可能是(g=10m/s2)()A.1.5m/s B.2.5m/s C.3.5m/s D.4.5m/s【考点】52:动量定理.【分析】由题意可知作用力、作用时间,末动量,则由动量定理可求出兔子刚好撞死时的初速度,只有兔子的速度大于该速度才会撞死.【解答】解:设兔子的速度方向为正,能使兔子致死的力F=﹣2mg,兔子的运动视为匀减速,说明作用力为恒力;时间为0.2s,末动量为零;则由动量定理可知:﹣Ft=0﹣mv解得:v==4m/s;故只有速度大于4m/s,兔子才会死亡,故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绳小球拉开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A.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系统动量不守恒C.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速度不为零D.小球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由动量守恒得到小球和小车的运动情况;再由能量守恒定理得到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解答】解:ABC、在小球摆动过程中,小球和小车系统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故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在竖直方向上,只有小球可能有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且各位置的分速度并不都相等,故竖直方向上动量不守恒,所以,系统动量不守恒.在水平方向上,放开小球和小车时,两者的速度都为零,故小球和小车系统的动量为零,那么,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小车速度也为零;故B正确,AC错误;D、小球摆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可知,小球的机械能必有一部分转化为小车的动能,故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B.9.在静水中一条长l的小船,质量为M,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他从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A .B .C .D .【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人和小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船移动的位移大小.【解答】解: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右退,0=mv﹣MV,则有mv=MV.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为l﹣x.则解得x=.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eV~12.9eV范围内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B.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C.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D.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能级间发生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根据数学组合公式求出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可能发射出不同波长光的种数.【解答】解:因为﹣13.6+10=﹣3.6eV,﹣13.6eV+12.9eV=﹣0.7eV,可知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氢原子跃迁的最高能级为n=4能级,根据=6知,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11. 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Pb,则()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考点】JA: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分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根据质量数的变化,可以求出α衰变的次数;再结合电荷数的变化,可以求出β衰变的次数.【解答】解: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α衰变次数:;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β衰变次数:n=m×2﹣(92﹣82)=4,所以B项正确.故选:B12.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1=5kg•m/s,p2=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二球质量m1和m2间的关系可能是下列的()A.m1=m2B.3m1=m2C.4m1=m2D.6m1=m2【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过程中系统遵守动量守恒,总动能不增加,碰撞后同向运动时,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根据这三个规律,得到两球的质量关系.【解答】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1+p2=p1′+p2′解得:p1′=2kg•m/s.碰撞过程系统的总动能不增加,则有:+≤+代入数据解得:≤.碰撞后甲的速度不大于乙的速度,则有:≤代入数据解得:≥.综上有≤≤,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二、填空题(共12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m A﹣m B=0 ,上式中算得的A、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测量时间、距离、质量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至少写出两点)(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是否可以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考点】ME: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测量的物理量,以及测量的步骤,根据原理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由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然后分析答题.【解答】解:(1)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 A v A﹣m B V B=0,由于系统不受摩擦,故滑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v A=,v B =,所以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是:B 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 2.(2)若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m A v A﹣m B V B=0,带入得:m A﹣m B=0;由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可知,产生误差的原因:①L1、L2、t1、t2、m A、m B的数据测量误差;②没有考虑弹簧推动滑块的加速过程;③滑块并不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导轨间有少许摩擦力.④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E p=m A v A2+m B v B2,将v A,v B代入上式得:E P═m A()2+=m A()2,可以测出弹簧的弹性势能;故答案为:(1)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2)m A﹣m B=0;测量时间、距离、质量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3)可以.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3kg的滑块A、B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现使滑块A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与左侧连有轻弹簧的滑块B发生碰撞.在二者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求:(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滑块B的最大速度.【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6C: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A与B相互作用过程中,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同时由于只有弹簧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也守恒;A刚与弹簧接触时,弹簧弹力逐渐变大,A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当A与B速度相等时,弹簧最短,弹性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即可.(2)当A、B分离时,B的速度最大,此时相当进行了一次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解答】解:(1)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时,A和B的速度相同.选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0=(M+m)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由①②得E P=6J(2)当A、B分离时,B的速度最大,此时相当进行了一次弹性碰撞,则:m A v0=m A v A+m B v B由以上两式得答:(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6J;(2)滑块B的最大速度是2m/s.15.如图所示,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其质量分别为2.0kg、0.90kg,它们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质量为0.10kg 的铅块C(大小可以忽略)以10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由于摩擦,铅块C最后停在木块B上,此时B、C的共同速度v=0.6m/s.求木块A 的最终速度和铅块C刚滑到B上时的速度.【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6B:功能关系.【分析】(1)A、B、C三个木块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研究整个过程,求解木块A的最终速度v A;(2)根据运量守恒定律研究C在A上滑行的过程,求出滑块C离开A时的速度v′C.【解答】解: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c v c=m a v a+(m b+m c)v代入数据解得:v a=0.2m/s.C刚滑上B时,B与A的速度相等,大小等于0.25m/s.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c v c=(m a+m b)v a+m c v c′代入数据解得:v c′=4.2m/s.答:木块A的最终速度为0.2m/s,铅块C刚滑到B上时的速度为4.2m/s.16.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1)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中动量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2)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达到共同的速度相同,对全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解答】解:①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mv0=(m+2m)v…①=+fL+mgh…②由①②得:f=…③②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全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f(2L﹣s)…④由②③④得:s=答:①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为;②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为.。
2014届高二下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邓凌红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理在气先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 “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他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试验飞船,展开了对太空空间站的实验与研究。
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这体现在()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1年10月,欧洲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颗直径约200米的小行星,同前期发现一样,它也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B.C.D. 7.2012年11月29日哈罗铁路正式通车。
在哈罗铁路修建过程中,有关部门专门列出预算,为动物自由迁徙流动留出了许多通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下列关于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 ②人只能适应自然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成为自然的主宰 ④大自然的发展受人的影响,但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必须以自然为依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在这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星球上,天灾难以避免,但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却可以创造奇迹。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曲周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1.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A.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C.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光不可能同时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2.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氧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出的谱线为()A.3条B.4条C.5条D.6条3.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4.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E2>E1,r2>r1B.E2>E1,r2<r1C.E2<E1,r2>r1D.E2<E1,r2<r1 5.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6.真空室内,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甲、乙两原子核,某时刻使它们分别同时获得3v和2v的瞬时速率,并开始相向运动.由于它们间的斥力作用,二者始终没有接触,当两原子核相距最近时,甲核的速度大小为()A.0 B . v C . v D . v7.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 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0.6v B.0.4v C.0.3v D.0.2v8.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9.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存在的是(选填字母)()A.A B.B C.C D.D10.子弹水平射入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不计重力)则()A.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必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B.子弹受到的冲量和木块受到的冲量相等C.当子弹与木块以同一速度运动后,子弹与木块的动量一定相等D.子弹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12.频率为v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v 、动量为.将这个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光子的散射.下列关于光子散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且传播速度变小B.光子由于在与电子碰撞中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波长小于入射光子的波长D.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13.如图,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已知金属钨的逸出功为4.5eV.现分别用不同能量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各图中,光电子可能到达金属网的是()A . B .C .D .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 A:m B=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A.A、B系统动量守恒 B.A、B、C系统动量守恒C.小车向左运动D.小车向右运动二.填空与实验(15题16题每空1分,17题2分18题3分19题7分共16分)15.普朗克常量的值为.16.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的原子来说x= 、y= 、z= .17.已知铯的极限频率为4.55×1014Hz,钠的为6.0×1014 Hz,银的为1.15×1015Hz,铂的为1.53×1015Hz,当用波长为0.375μm的光照射它们时,可发生光电效应的是.18.质量为M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率v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射入木块后均未穿出,且在第N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恰好停下来,求N的数值.1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m B v B= kg•m/s;碰后m A v A′+m B v B′=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所得数据,得出结论:.三.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20题10分,21题10分,22题12分,共32分)20.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铝的逸出功W0=6.72×10﹣19J,现用波长λ=200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②若射出的一个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正对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两电子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电子所受的重力不计).21.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22.某同学为了探究质量为m1=1.0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是否是弹性碰撞,该同学测出碰撞前后两物体的x﹣t (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碰撞时间极短,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质量为m1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量是多少?(2)m2等于多少千克?(3)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曲周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A.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B.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C.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光不可能同时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分析】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解答】解:A、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A正确;B、在光的波粒二象性中,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故B正确;C、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故C正确;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二者是统一的,故D错误.本题不正确的,故选:D.2.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氧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出的谱线为()A.3条B.4条C.5条D.6条【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根据数学组合公式求出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氧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出的谱线的条数.【解答】解:因为=6,知可能发射出的谱线有6种.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能量,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获得能量,吸收光子.【解答】解: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能级减小,放出能量,向外辐射光子.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E2>E1,r2>r1B.E2>E1,r2<r1C.E2<E1,r2>r1D.E2<E1,r2<r1【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能级越高,能量越大,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解答】解:能级越高,能量越大,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所以E2>E1,r2>r1.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考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的特点:①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满足光电效应方程.【解答】解:A、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hγ,故A错误.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但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C、要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γ>γ0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C错误.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 ,可知=h,故D正确.故选D.6.真空室内,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甲、乙两原子核,某时刻使它们分别同时获得3v和2v的瞬时速率,并开始相向运动.由于它们间的斥力作用,二者始终没有接触,当两原子核相距最近时,甲核的速度大小为()A.0 B . v C . v D . v【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两原子核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甲的速度.【解答】解:两原子核距离最近时,两原子核的速度相等,两原子核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3v﹣2m•2v=3mv′,解得:v′=﹣v ,符号表示与甲的初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为v.故选:B7.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 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0.6v B.0.4v C.0.3v D.0.2v【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从水平面光滑上判断AB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由于A球被反弹,所以可以判断出B球的速度会大于0.5v;在两球碰撞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能量的损失,由碰撞前后的动能求出B 球的速度同时会小于等于,由两个速度的范围求出最终的结果.【解答】解:AB两球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A球和B球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设AB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选A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1+2mv2…①假设碰后A球静止,即v1=0,可得v2=0.5v由题意知球A被反弹,∴球B的速度有v2>0.5v…②AB两球碰撞过程能量可能有损失,由能量关系有…③①③两式联立得:…④由②④两式可得:符合条件的只有0.6v,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8.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C.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猜想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但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正确的.【解答】解: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故A错误.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C、原子光谱是线状谱,与原子内部结构有关.故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故C正确.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由于原子是稳定的,故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BC9.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存在的是(选填字母)()A.A B.B C.C D.D【考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α粒子所受原子核的作用力是斥力,故越靠近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斥力越大,轨迹的偏转角越大,且库伦斥力指向轨迹的内侧.【解答】解: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很大的偏转,个别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150°,甚至个别粒子沿原方向弹回.原因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粒子所受原子核的作用力是斥力,故越靠近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斥力越大,轨迹的偏转角越大,故AD正确,BC不可能存在.本题选不可能存在的,故选:BC.10.子弹水平射入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不计重力)则()A.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必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B.子弹受到的冲量和木块受到的冲量相等C.当子弹与木块以同一速度运动后,子弹与木块的动量一定相等D.子弹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动量定理.【分析】子弹射入木块,子弹对木块和木块对子弹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结合动量定理比较子弹和木块动量的变化量.【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和木块对子弹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冲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C、当子弹与木块以相同速度运动时,子弹和木块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则动量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因为子弹对木块和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动量定理知,子弹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D.1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考点】光电效应.【分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遏制电压与最大初动能有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光强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不一定有光电流,在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光电流的大小.【解答】解:A、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光,与光的强度有关.故A错误. B、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入射光强,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错误.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eU c=hγ﹣W0,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C正确.D、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故D正确.故选CD.12.频率为v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v 、动量为.将这个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光子的散射.下列关于光子散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且传播速度变小B.光子由于在与电子碰撞中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波长小于入射光子的波长D.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考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系统能量也守恒;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判断光子散射后波长的变化.【解答】解:A、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光子方向改变,但是速度大小不变.故A 错误.B、光子与电子碰撞将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小,则频率减小.故B错误.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能量减小,则频率减小,根据λ=知,散射后光子的波长大于入射光子的波长,散射后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3.如图,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已知金属钨的逸出功为4.5eV.现分别用不同能量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各图中,光电子可能到达金属网的是()A .B .C .D .【考点】光电效应.【分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当能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加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则一定能到达金属网,若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根据动能定理判断能否到达.【解答】解:因为金属钨的逸出功为4.5eV.所以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B、C、D,B选项所加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则电子一定能到达金属网;C选项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3eV.设遏止电压为U c,根据动能定理得:﹣eU c=0﹣E km,得U c ===1.3V,因为图中反向电压为1.5V,大于遏止电压,所以电子不能到达金属网;D选项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3eV,可知遏止电压为2.3V,大于反向电压,根据动能定理,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金属网.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 A:m B=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A.A、B系统动量守恒 B.A、B、C系统动量守恒C.小车向左运动D.小车向右运动【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整个过程中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分析小车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解答】解:A、B,由题意,地面光滑,所以A、B和弹簧、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在弹簧释放的过程中,由于m A:m B=3:2,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等,所以A、B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C、D由于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3:2,由摩擦力公式f=μN=μmg 知,A对小车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对小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A、B相对小车停止运动之前,小车的合力所受的合外力向左,会向左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二.填空与实验(15题16题每空1分,17题2分18题3分19题7分共16分)15.普朗克常量的值为 6.63×10﹣34J•s.【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分析】普朗克常量的值是6.63×10﹣34J•s【解答】解: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常数,它的值是6.63×10﹣34J•s故答案为:6.63×10﹣34J•s16.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的原子来说x= 90 、y= 90 、z= 144 .【考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分析】根据中性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注意核素的表示方法以及其意义.【解答】解:左上角的数为原子的质量数,即234,左下角数值为质子数,即y=90,所以电子数也是x=90,中子数:z=m﹣y=234﹣90=144故答案为:90,90,14417.已知铯的极限频率为4.55×1014Hz,钠的为6.0×1014 Hz,银的为1.15×1015Hz,铂的为1.53×1015Hz,当用波长为0.375μm的光照射它们时,可发生光电效应的是铯,钠.【考点】光电效应.【分析】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由此可正确解答.【解答】解:根据可知,该光的频率为:大于铯和钠的极限频率,因此能够发生光电效应的是铯,钠.故答案为:铯,钠.18.质量为M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率v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射入木块后均未穿出,且在第N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恰好停下来,求N的数值.【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取水平向上正方向,对木块与N颗子弹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取水平向上正方向,对木块与N颗子弹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1﹣Nmv2=0解得:N=答:N的数值为1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BC 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DE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m B v B= 0.420 kg•m/s;碰后m A v A′+m B v B′=0.417 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所得数据,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1)碰撞之后共同匀速运动的速度小于碰撞之前A独自运动的速度,确定AC应在碰撞之前,DE应在碰撞之后,在匀速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BC应为碰撞之前匀速运动阶段,DE应为碰撞之后匀速运动阶段.(2)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些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等于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由动量定义式求出动量.并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于碰撞之后共同匀速运动的速度小于碰撞之前A独自运动的速度,故AC应在碰撞之前,DE应在碰撞之后.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BC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BC计算碰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A和B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DE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碰前系统的动量即A的动量,则P1=m A v A+m B v B=m A =0.40×+0=0.420 kg•m/s,碰后的总动量P2=m A v A+m B v B=(m A+m B)v2=(m A+m B )=(0.40+0.20)×=0.417kg•m/s;由实验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故答案为:(1)BC;DE;(2)0.420;0.417;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三.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20题10分,21题10分,22题12分,共32分)20.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铝的逸出功W0=6.72×10﹣19J,现用波长λ=200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②若射出的一个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正对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两电子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电子所受的重力不计).【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①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②两电子增加的电势能来自系统损失的动能,当两电子的速度相等时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则两电子获得的电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求出共同速度,再由能量守恒求解即可.【解答】解:①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hν﹣W0又ν=∴E k=3.23×10﹣19J②两电子增加的电势能来自系统损失的动能,当两电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mv0=2mv则损失的动能为:△E k =mv02﹣(2m)v2=1.62×10﹣19J所以,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为1.62×10﹣19J答: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23×10﹣19J;②此运动过程中两电子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为1.62×10﹣19J.21.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
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择注音有误的一项()A.蹒.跚(pán)赝.品(yàn)别墅.(shù)铁箍.(gū)B.踯躅.(zhú)笼罩.(zhào)芜菁.(jīng)呆滞.(zhì)C.脚踝.(kē)古冢.(zǒng)都铎.(duó)箭镞.(cù)D.鳍.翅(qí)鸟窠.(kē)怂.恿(sǒng)褶.皱(zhě)2.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①大地的寒气_______(凛凛、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_______(挖掘、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_______(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④人们总是本能地_________(保护、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
A、凛冽发掘陶醉保护B、凛凛发掘沉迷保障C、凛冽挖掘陶醉保障D、凛凛挖掘沉迷保护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碳块上停留了一下。
B.它们是花了多少心血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啊!C.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板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饥笑。
D.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晨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的后代……4.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对应正确一项是()A.海明威——美国“迷惘一代”代表作家——《桥边的老人》B.伍尔芙——俄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C.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D.蒲宁——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安东诺夫卡苹果》5.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刚一策马奔进院子,。
1 / 8 高二必修学科阶段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卷 2012.2.28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美国航空航天局已启动“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并宣布2037年会把人送上火星。中国也加快了深空探索的步伐,中国航天界考虑在2013年火星离地球距离最近的时段,将独立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分析回答1—2题。
1. 火星探测卫星将会 A.到达河外星系 B.脱离地月系 C.始终在地月系 D.脱离太阳系 2.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C.具有适宜的温度 D.存在丰富的液态水 寒假期间,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坐飞机到北京看望外婆。回答第3题。 3.小明于当地时间2月1日下午2:30起飞,飞机途中飞行10小时40分钟后准点到达。小明外婆到首都国际机场接小明的时间应该是 A.2月1日下午6:30 B.2月2日6:30 C.2月2日下午5:10 D.2月2日5:10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B.C、F、G为地球的内部圈层 C.A、B、C、D各圈层之间能够相互影响 D.D、F、G圈层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5.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圈层是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当我们欢度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7.太阳直射点由a→b期间 A.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不断缩小 B.地球的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不断加快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我国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往北去夜越短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8—9题。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9.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岩浆活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读四幅人民币上的景观图,回答第10题。 2 / 8
2012级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2014.03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下面“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A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B .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C .北部山区温差显著D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2.图示季节,甲国A .盛行东北季风B .正值多雨季节C .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D .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 3.图示海域A .表层海水温度比赤道附近海域高B .同纬度海域比半岛温度低C .洋流以风海流为主D .此季节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右图,回答4---5两题: 4.下列关于A 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国冬季盛行东北风B.该国中西部的德干高原是茶叶的主要种植区C.该国的人口数量大,增长快D.该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5.我国哪个省的气候与A 国的主导气候一致A.海南省B.山东省C.浙江省D.青海省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6--7题。
6.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D.苹果 7.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状况是:A.降水较多B.降水较少C.降水相等D.无法确定 读“沿40°N 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8~10题。
8.有关E 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在国家是伊拉克B .地形以山地为主14710 (月)降 水(mm )气 温(℃)C .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D .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9.有关F 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B .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 .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D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地湿地面积广大B .制约H 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 .G 地为青藏高原D .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 读亚洲两个国家略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两国所临水域分别是 A .红海、黑海B .波斯湾、里海C .地中海、阿拉伯海D .孟加拉湾、墨西哥湾12.①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富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读“某湖泊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13~15题。
13.甲、乙两地分别是: ①地中海 ②死海 ③吐鲁番盆地 ④里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D .①④14.关于丙、丁两地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土壤都比较肥沃②夏季都炎热干燥③植被根系都比较深④植物叶片都较大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5.对乙湖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①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②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 ③开发丰富的盐资源,发展盐化学工业 ④开发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食品工业 A .②③B .③④C .①③D .①④读西亚地区的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海上运输路线可分为西行、南行、东行三条,分析完成16~17题。
16.德国鲁尔区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走西行路线,必须经过的海运要道有A.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英吉利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多佛尔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17.一艘油轮从阿巴丹出发,在7月往上海,有关所经过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A.一路都是顺风顺水B.经过马六甲海峡遇到台风C.经科伦坡附近海域时,发现正午旗杆影子朝南D.在经过东海时,看到许多满载而归的渔船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海峡沿岸气候具有冬雨夏干特点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9..图中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图,回答20—22题。
20.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及海浪的侵作用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D.人类的活动21.图7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水平运动B.人类的围海造田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D.沙漠浸吞水面缩小22.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同A.新疆的绿洲灌溉农业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
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图8)”,回答23—24题。
23.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24.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
该问题的实质是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盛产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B. 该岛屿为火山爆发形成,具有向心水系C.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D.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人口多分布在沿海沿河地区,东南部相对密集26.当P地比Q地降水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北京昼短夜长B. 沿图中A箭头方向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C. 亚洲高压势力强大D. 该季节全岛洪涝严重读右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27--28题。
27.甲阴影区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所在地,该地区地形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28.假如在乙地有一盐场,对于此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有利于晒盐B.盐场附近海域盐度高于同纬度其它海域C. 盐场所在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旺盛D.其产量最高的时期在6-8月份读东亚局部地区图,回答29一30题29.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30.有关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在国均为发展中国家B.甲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C.乙地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是资源丰富D.丙地所在国铁路呈环形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地形二.综合题(40分)31.读“沿20º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简述甲地所在半岛的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农耕制度。
(2分)(2)简述乙处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形成原因。
(3分)(3)若我国某集团要向甲半岛的某个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下列产业适宜的有()(2分)A.轮胎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请分析产业向甲地转移的原因?(3分)32.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A、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2)C半岛地形多山,整个地势特点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2分)(3)简述B所在国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2分)(4)为何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4分)33.分析下面图表,回答问题:(10分)(1)一艘巨型油轮于当地时间2003年12月25日18时由科威特的迈哈迈油港(东三区)出发,一周后到达图中的城市③,在航行途中,沿途季风及主要洋流对航行有何影响?(2分)(2)根据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6分)(3)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与不足。
(2分)34.(10分)图为某地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2)对比分析虚线框内所在半岛1月与7月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6分)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参考答案:1-5:CACBA 6—10:AACCB 11—15:BDACC 16—20:CCABC 21—25:AAABC 26—30:BBADD 31.(1)水稻一年三熟(2)热带草原成因:地处高原内陆,海拔较高;又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水汽输入量偏少,形成热带草原。
(3)AD 原因:甲半岛是中南半岛,是天然橡胶和优质木材的产地,因此是这两类产业的原料地(或原料丰富);该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该地还是广阔的消费市场。
32.(1)A国首都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2分)(2)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或东高西低);(1分)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
(1分)(3)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地震。
(2分)(4)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大量原料、燃料等需要进口;这里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成本低;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成本低;城市人口集中,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大;主要工业产品需要出口销售等等。
(或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4分)33.(1)途经印度洋,逆风逆流;途经太平洋,逆风顺流。
(2分)(2)差异:冬季①城降水多于②城(1分),夏季②城降水多于①城。
(1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越过海洋(日本海),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在①城形成地形雨,而②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2分);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在②城形成地形雨,而①城处于背风坡。
(2分)(3)优势: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不足:地形崎岖,山地广。
(2分)34.(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理由:全年高温多雨。
(4分)(2)对比分析:分布:1月东多西少(或东南多西北少);(1分)7月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1分)原因:1月:盛行东北风,东部为迎风地区,太平洋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西部背风,降水少。
(2分)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