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计划、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3
危险源辨识与防控和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各个行业对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制造业、石化行业、能源行业等高危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防控,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和防控及安全隐患排查方案入手,介绍如何建立一套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
一、危险源辨识和防控在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防控。
危险源辨识是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辨识危险源必须针对全过程和全环境进行,从人、机、料、法、环等层面进行综合考虑,不断优化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在辨识和评估时,应该考虑到危险源的种类、危害程度、发生可能性、暴露时间、频率和范围等因素,以便于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包括技术防范、管理防范和人员防范三个方面。
技术防范是指通过技术措施,如设备改造、安全阀装置、防爆电器等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消除;管理防范是指通过管理措施,如制定管理制度、管理规程、培训员工等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消除;人员防范是指通过培训、安全教育等手段,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从而减少事故发生。
这三个方面协同作用,构成了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
二、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除危险源辨识和防控之外,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状况和因素。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排查计划。
应该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产量等情况,制定安全隐患排查计划。
排查计划应该包括排查时间,排查频率,排查内容等。
2、确定排查人员。
排查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并且应该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纪律性。
3、确定排查内容。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环境管理因素与危险源的辨识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而危险源是指存在潜在或实际危险的因素,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破坏或损失的来源。
环境管理因素与危险源的辨识,是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环境管理因素指的是对周围环境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及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要素。
气象因素对环境管理影响重大,如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对人体和植物生活产生影响;水文因素包括自然水文和人工水文,如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分布等对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质灾害等,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产生一定的制约,也对环境管理产生影响;生物因素包括动物和植物等生物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对环境管理产生影响;地球化学因素主要研究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化学特征,如元素循环、有机质形成等。
人为环境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人为活动对环境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源利用与开发、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利用与开发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污染排放主要指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土地沙化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破坏或损失的来源。
危险源由于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两大类。
自然危险源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对人类安全和工程设施造成威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和干旱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疫病和有害生物等,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十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我们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辨识十大危险源:1. 机械设备:识别和检查工作场所中的机械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
2. 高处作业:对需要在高处工作的岗位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护栏杆、使用安全带等。
3. 电气设备: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情况,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禁止使用老化和损坏的电气设备,并提供适当的绝缘保护。
4. 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辨识,确保其正确存储和使用。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并进行员工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化学品。
5. 火灾危险:评估工作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
进行定期的火灾演习和员工培训,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6. 符合性标准:确保所有设备、工具和材料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检查并更新设备的安全证书和合格证明。
7. 人员行为:培训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建立安全文化,鼓励员工相互监督和报告安全问题。
8. 紧急情况:建立紧急情况预案,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检查应急设备的状况,确保其可用性。
9. 物理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照明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10. 人机工程:优化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员工的体力劳动和工作负荷。
确保设备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
风险控制措施:1. 风险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措施。
定期评估和更新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其持续有效。
2. 预防措施: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安装安全设备、提供培训和教育,并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员工了解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目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清单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
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b) 异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c) 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EHS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审核:批准:编号:EHS- 01全文结束》》xxx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EHS-01版本:B/1编制日期:xx-1-22生效日期:xx-1-30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部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总经理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法律及其他要求初始评审识别各类因素新设计、新项目或重大变更评价重要因素列入重要清单并确定风险等级EHS 方针的策划设定目标、指标制定 EHS 管理方案和文件为本程序的要求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建立判别准则评价危害和影响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DOC NO.: FJLNG-HS-SPI-001 REV NO.: 0 CONTRACT: FJLNG-CT-CBI-SPI-0001 TITLE: HSE计划书
第 1 页 共 43 页 8.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计划、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Control Plan, Environmental Factor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控制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ontrol of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1.1 目的 Objective 明确低温罐安装及其相关作业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消减措施。Clarify tank installation-related hazard source and hazard-reducing measurement. 明确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及环境影响因素控制措施。Clarify method of environment factor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nvironment influence factor. 1.2 范围 Scope 低温罐预制、安装作业;low temperature tank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吹顶作业;air rising 焊接作业;welding 无损检测作业;NDE work 环境因素识别。Environment factor identification 1.3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组织 Organization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低温罐安装施工作业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由负责施工方案编制的工程技术人员、HSE监督员、施工负责人实施。 The project technician who compile construction plan, HSE Supervisor, and persone in charge of construction work ar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low temperature tank installation.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评价组组长,并授权其负责风险评价的全过程。The organizer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should designate assessment group leader, and authorize him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process of risk assessment. 评价小组应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Assessment group member should all be DOC NO.: FJLNG-HS-SPI-001 REV NO.: 0 CONTRACT: FJLNG-CT-CBI-SPI-0001 TITLE: HSE计划书
第 2 页 共 43 页 professionals.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需的 HSE 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Assessment group member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needed HSE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have a grasp of risk assessment method, risk assessment related skill and competence. 1.4 制定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计划 Establishment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plan a 搜集信息、资料;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data; 选择评价的方法; Select assessment methods;
首先识别出从事的作业过程、工作环节等全过程的危害因素; Firstly identify hazard factors in the overall process, including operating process and links concerned; 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按职能管理、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了解与识别对象相关的信息;
Define the assessment objects and subdivide the objects according to functional management
and activities, to thereof conduct an overall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hazard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have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objects identified;
制定安全检查表( SCL )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管理活动,作业活动等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 );
Make a Safety Check List (SCL)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and adopt Job Hazard Analysis (JHA) for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activities; 确定风险因素危害的可能性( L ),后果的严重性 (S) ,发生的频率及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最后确定风险度 (R) ;风险度 (R)=可能性( L )×严重性 (S) 。
Define the likelihood (L) of risk factor hazards, severity (S) of result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current preventive,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risk (R): Risk (R) =likelihood (L)× severity (S). b 在风险分析和危害控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处理,减少或避免对人身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DOC NO.: FJLNG-HS-SPI-001 REV NO.: 0 CONTRACT: FJLNG-CT-CBI-SPI-0001 TITLE: HSE计划书
第 3 页 共 43 页
An effective measure shall be taken for control transaction on the basis of risk analysis and hazard
control, to reduce or avoid harms to human and environment; c 编制评价程序; Development of assessment procedures; d 列出评价的日程及工作安排。 List assessment schedul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work. 1.5 危害和风险的控制与削减措施 Hazard and risk control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a 预防措施; Preventive measures; b 控制措施; Control measures;
c 降低事故长期和短期影响的措施。 Measures for reducing long-term and short-term impacts from accident. 1.6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报告的审批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report
a 一般施工作业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报告,由项目专业技术组长审核,项目部技术经理批准。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report for general construction operation shall be
furnished to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eam Head for examination and to the Project Manager of the Project Department for approval. 1.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 组织识别小组识别施工过程中能够或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识别小组成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An identification team shall be organized 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are able to or possible to cause an
impact on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 members of the identification team shall be well trained and be able to or qualifi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b 识别过程中考虑六种类型、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六种类型即水体、大气、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