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11.63 KB
- 文档页数:1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阜宁县陈集中心小学二0一四年四月三十日美国白蛾普及知识美国白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国内分布】我国辽宁、陕西、山东、河北省,北京、天津市有发生。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1、寄主范围美国白蛾能取食317种植物(日本),230余种植物(欧洲),100余种阔叶树(美国),辽宁省调查,能取食的植物有94种,隶属于37科;主要为害落叶阔叶树种,包括许多经济林,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重要的如白蜡槭,糖槭,桑,苹果,梨,山楂,李属,蔷薇属,绣球花属,桦属,桤木,栎,胡桃属,柿,杨属,柳属,榆属和悬铃木等。
也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薯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但在大多数农作物上不能完成发育周期。
2、为害特点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巢,在其内食害叶片。
网巢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形如天幕,因常出现于仲夏到初秋,故称其为秋幕毛虫。
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重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明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
整个幼虫期间取食量极大,造成植物长势衰弱,抗逆性低下,果实品质降低,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严重受害的果树,果实严重减产,有时导致当年甚至次年不结实。
被害树木,由于树势衰弱,易遭蠹虫、真菌和细菌的侵袭,大大削弱其抗寒、抗病能力。
幼虫嗜食桑、柞树叶,对养蚕业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白蛾多食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一旦传入将难以控制,是林木、果树、行道树和农作物的危险性害虫。
我国列为进境和全国农业和林业植物检疫性害虫。
【形态特征】1、成虫:中型蛾类,雌、雄体长分别为12~15mm和9~12mm,翅展分别为33~44mm和23~34mm。
体躯纯白色,无其他色斑。
复眼黑褐色;雌虫触角锯齿形,褐色;雄虫双栉齿形,黑色。
前足的基部、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大部黑色。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摘要: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等。
由于美国白蛾的食性杂,传播蔓延快,所以其所到之处,很多的园林植物叶片均被吃光,各种园林植物一片枯黄,有的甚至会造成植物枯死,严重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作用,进而减少社会经济损失。
关键词:美国白蛾;习性;危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1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点及生活习性11生物学特点美国白蛾幼虫有7个龄期,1~4龄幼虫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它吐丝缀结的网幕。
1~2龄幼虫网幕较小不易发现;5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网幕和危害症状虽然大而明显,但发现后不易彻底扑灭;3~5龄幼虫期网幕大、易发现、没分散,是普查的最佳时期。
12生活习性美国白蛾的趋光性特别弱,尤其对紫外光线的趋光性较强。
所以,黑光灯可以诱捕到相当数量的成年白蛾。
初孵幼虫喜欢取食卵壳,并具有暴食性和较强的耐饥饿性。
一只幼虫一生中可毁坏掉10~15片的桑叶或者白蜡叶。
5龄以后此虫进入暴食期,有时3~4天内可将一株植物的叶片吃光,导致分散危害。
幼虫耐饥饿的能力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强,最长可达到15天不进食。
老熟后此虫停止进食,沿树干下行,在树皮下或就近区域寻觅化蛹场所。
遇合适环境,幼虫即钻入其中化蛹。
2危害症状美国白蛾幼虫会因啃食叶片造成植被破坏。
幼虫孵化后在觅食前结网,初始缀叶1~3片,食量伴随虫体的生长而增加,更多新叶被包围,网幕可达1m多。
低龄(1~4龄)幼虫群聚寄主叶片,吐丝成网幕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残留六叶脉呈白膜状。
当被害树上的叶片被食尽后,幼虫即顺树干而下,向附近农作物、花卉等植物上转移病虫害。
3传播途径该虫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成虫一次飞翔距离在100m以内。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5龄以后幼虫和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进行传播。
4防治措施41人工物理防治措施411深挖白蛾蛹虫:美国白蛾一年繁殖三代,在虫蛹未成虫前须安排组织进行人工挖蛹,同时由林业部门根据所辖区域疫情释放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进行干预。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近几年来,美国白蛾的有发展蔓延趋势。
该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具有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侵入,极易暴发成灾,对林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会构成重大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危害,应及时应用人工、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如其效果。
下面为大家介绍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措施1.捕捉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成虫羽化高蜂期,组织人员在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然后销毁。
2.人工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即1至4龄幼虫在树上危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
此时通过观察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可消灭虫源达到防治的效果。
剪下的枝及网幕要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
3.围草诱蛹。
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
具体操作方法: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4.灯光诱杀。
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5.摘卵块。
美国白蛾蛾卵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
5月中旬至5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6.挖蛹。
11月以后在树皮下、根部土壤、草堆内层、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场所挖蛹销毁。
二、生物防治方法1.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一、人工剪网幕美国白蛾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的背部,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部位大多处于树冠的下部,以后各代产卵部位有些上移;第四龄前的幼虫主要是以吐丝结网集中危害,可以在幼虫孵化到幼虫破网分散前的这段时间,发动群众剪除网幕,剪除的网幕要及时处理,对散落的幼虫要喷药杀死。
二、喷雾防治利用高射程的林业用喷雾机,如:背负式喷雾机或者担架式喷雾机等其他药械在幼虫期进行喷雾防治,在选用常量喷雾时,药剂稀释比例要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稀释,戒用高毒农药,有条件的可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喷雾时要注意安全防护。
三、喷烟防治对郁闭度较好的片林和3行以上的道路林,可以在幼虫4龄前,即幼虫还没有破网之前喷烟防治,防治应选在早上或者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现在我们使用的喷烟机药箱容积为6升,使用的药液为有机化学农药与柴油混和液,配比为1:5,在喷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四、打孔注药有打孔注药机的单位可以在各代的幼虫期进行打孔注药防治,现在主要用药为氯胺磷30%乳油5-10倍液。
使用方法:首先根据树的大小在树干基部打45度角2-5厘米深的孔2-3个,每个孔注入药液2-5毫升,注药后用泥将孔堵死。
一般2-3天可以见到效果。
五、树干涂环或者树干绑毒绳防治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涂药环或者捆绑毒绳杀死下树幼虫。
涂环药液一般用触杀性能较好的菊脂类农药与柴油或者机油1:10混和液,在树干涂15厘米宽的毒环。
毒绳可以用纸绳或者草绳用上述混和液浸泡12小时,然后捆绑在树干上。
六、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围草,围草宽度不要低于20厘米,在老熟幼虫下树结束后,要及时将草把解下烧掉,并清理树干上残存的蛹。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它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
美国白蛾以树木叶片为食,尤其偏好橡树、杂木和其他阔叶树的叶片,因此对美国北部和东部的森林和林业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关键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的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导致叶片凋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整棵树的死亡。
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白蛾的食害可以导致森林覆盖度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对森林和林业业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每年美国白蛾的侵害导致大量树木凋零,进而引发了林木行业的损失。
要控制美国白蛾的侵害,相关业务和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3. 生态平衡失调: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导致了森林植被的凋零,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以树木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动植物也将受到影响,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天敌或者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其天敌——美国白蛾织被蜂、天敌植物等。
这些生物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美国白蛾的幼虫来控制其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虫。
针对美国白蛾的幼虫,可以使用含有合成杀虫剂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是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副作用。
3.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指像干扰或者改变生境的方法,来减少或者防治有害生物。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通过割伐重灾区的树木、提高树冠的光照、增加天敌数量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侵害。
4. 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实际上,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多种防治策略是最有效的办法。
比如可以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然后再通过化学农药对其进行灭杀,最后再通过工程手段来改变其生境,从而提高整个防治的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背景介绍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来自欧洲的一种外来害虫,它的幼虫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在森林和果园中,会导致大量树木死亡。
美国白蛾的传播非常迅速,已经影响了整个北美大陆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防治的工作方案。
预防措施宣传教育在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中,宣传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向公众和相关行业普及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美国白蛾的危害,掌握如何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减少害虫的传播。
同时,宣传教育也能够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监测监测是预防措施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生长、扩散以及趋势的监测,能够在病虫害出现前预判预警,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人工摧毁美国白蛾的卵会在树皮或其他物体上形成固体卵块。
在初项卵块出现后,需要及时进行人工铲除。
这种手动摧毁措施简单方便,同时能够在果园等小面积场地进行控制。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一般采用放入自然敌对美国白蛾的生物,比如将用于控制美国白蛾的天敌或天敌复合体释放入害虫危险区域。
这些生物可以帮助减少化学方法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空气喷洒采用空气喷洒的方式向树上喷洒化学物质来消灭美国白蛾。
空气喷洒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能够为在树木下的人员以及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环境。
地面施药地面施药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法,可将杀虫剂通过喷洒或涂抹等方式施用于地面。
这种方法可控制美国白蛾的幼虫,防止它们剥离叶片,以至于无法移动或食物不足而死亡。
结论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害虫,对北美大陆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控制它的扩散和繁殖,需要全面的防治措施。
本文介绍了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并提出了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美国白蛾的问题。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1. 背景介绍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对森林资源和农业产业具有破坏性的害虫,其幼虫以各种树木为食,会导致林木死亡和农作物减产。
美国白蛾原产于欧洲地区,1912年被引入到北美洲。
现在,美国白蛾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地区广泛分布,成为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2. 现状分析美国白蛾的繁殖十分迅速,一个幼虫季度期间可以吃掉一棵树,由此导致树木死亡和森林面积的减少。
为切实防治美国白蛾,一些地区采用人工灭虫、放虫、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防治,但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我们研发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3. 防治工作方案3.1 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美国白蛾的生态和环境特点,为防治其危害,应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化学控制、生物学控制和综合控制。
由于化学控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建议选用生物学和综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降低化学对环境的危害。
3.2 生物学控制美国白蛾的天敌主要是僵蚊科、蝉科、小蜂等昆虫。
可以通过引进这些天敌,增加它们在当地的种群数量,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应用生物制剂、病菌、病毒等进行防治。
3.3 综合控制在生物学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力学、物理、化学等工程技术手段,以及加强人员管理和监测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比如,可以采用监测系统来发现和跟踪美国白蛾的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灭蛹工作,有效地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
4. 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具体计划如下:4.1 调查与监测对美国白蛾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和监测。
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强对美国白蛾的监督和管理。
4.2 生产引进针对美国白蛾的生物特性,开展选择适宜的天敌和生物制剂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生物学控制的管理、培养和繁殖。
4.3 执行防治工作落实综合控制措施,加强人员管理、机构建设和工作协调、配合,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进行执行。
美国白蛾如何进行综合防治?美国白蛾如何进行综合防治?美国白俄是近几年危害性比较大的害虫种类,如何及时运用对美国白蛾进行综合防治是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人工、生物、化学为大家介绍美国白俄的综合防治。
一、人工物理防治措施1.捕捉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成虫羽化高蜂期,组织人员在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然后销毁。
2.人工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即1至4龄幼虫在树上危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
此时通过观察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可消灭虫源达到防治的效果。
剪下的枝及网幕要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
3.围草诱蛹。
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
具体操作方法: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4.灯光诱杀。
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5.摘卵块。
美国白蛾蛾卵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
5月中旬至5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6.挖蛹。
11月以后在树皮下、根部土壤、草堆内层、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场所挖蛹销毁。
二、生物防治方法1.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2.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
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50米距离和2.5米或3.5米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雄蛾。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美国白蛾是一种具有较强繁殖能力和传播能力的害虫,会对农业和林木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是全球性的检疫对象。
为了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治水平,本文就美国白蛾的发展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究,首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美国白蛾的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保障农业和林木业的健康生产。
标签:美国白蛾;生活习性;生物防治美国白蛾是北美鳞翅目灯蛾科,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黑头种型,另一种是红头种型,是一种对农业和林果业危害极大的害虫,而我国主要分布的美国白蛾是黑头种。
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其中主要通过木材进行传播。
由于其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极强,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往往泛滥成灾,对农业和林木生长造成极大的破坏。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探究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1.影响美国白蛾发育的因素美国白蛾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害虫,影响其发育生长的因素主要有三样,一是温度,二是湿度,三是光照。
对于美国白蛾而言,不同的因素分别对应不同时期的成长。
在美国白蛾成虫的羽化阶段,光照会对其造成重要的影响,而影响美国白蛾成虫羽化进度的则是温度和湿度,因此春季是美国白蛾发育的重要时期。
2.美国白蛾传播途径较广在美国白蛾发育阶段,各种形态的幼虫和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播,这种传播既可以是远距离的,也可以是近距离的。
当美国白蛾的幼虫和卵附着在交通工具或者人体上时,就可以实现远途的传播,而美国白蛾的发生期多在铁路、公路、村庄、居民区等具有较多传播途径的地方。
3.美国白蛾适应能力较强美国白蛾的生存适应能力是虫类较强的,不仅能够耐零上四十摄氏度的高温,还能在零下16摄氏度的低温状态下存活。
美国白蛾的主要食物是梧桐树、杨树、榆树、桑树、柳树等各种落叶阔叶树木,还对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有严重的危害,不仅食性复杂,而且食量极大,尤其是四龄之后的幼虫。
冬季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色狼虫(幼虫),属鳞翅目,灯蛾科。
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
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美国白蛾具有杂食性、暴食性、繁殖速度快和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
一旦危害树木,整棵树的树叶很快就会被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美国白蛾廊坊地区1a发生3代,以蛹在树干老皮下、树洞、树下的枯枝落叶层和地表土内越冬。
第3代越冬蛹期时间较长,一直从9月中下旬持续到次年4月,这时比较集中,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最好时机。
因此,搞好冬季防治,可将翌年虫害基数压得很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防治美国白蛾主要采用物理防治。
具体方法如下:1人工挖蛹于美国自蛾蛹期在树洞、树皮缝、枯枝落叶层、树周围建筑物缝隙、砖石瓦块及屋檐下挖蛹并集中消灭。
2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l一1.5m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
化蛹期间每隔7—9d换1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3刮树皮美国白蛾能危害法桐、桑树、杨树、柳树、刺槐、臭椿、槐树、香椿、榆树、山楂、苹果、梨、桃、李、葡萄、枣等林木和果树等300多种农林植物。
各种树木的粗皮、翘皮以及裂缝中,常常隐藏着多种病虫害,冬刮树皮可以将美国白蛾等害虫集中消灭,减轻来年的虫口密度。
4清扫林地树木落叶后,把树园及其附近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清扫干净,集中起来,用作沤肥或烧毁,此法可以消灭或减轻大量的树木病害和美国白蛾等虫害。
5焚烧枯枝落叶秋冬季美国自蛾下树化蛹后。
将树下落叶堆积焚烧,能部分杀灭未人地在树下草叶中化蛹的虫蛹。
时间应在10月底以后。
焚烧时要注意远离树木,以防烧伤。
6耕翻冬灌通过对园地的耕翻,可以把美国白蛾越冬蛹翻到地面上冻死、干死或被鸟类或其他天敌吃掉;或者把害虫翻到土壤深处,使其在第2年不能出土为害。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案美国白蛾(Lepidoptera: 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昆虫害虫,它是一种生态系统入侵物种,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
它可以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案。
一、生物学和生态学美国白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飞蛾,成年雄性和雌性的翅膀相似,翅膀长度为20-40毫米。
幼虫通常比成年蛾更容易被发现,它们体长约30毫米,具有黑色头部和褐色身体。
幼虫口器强大,能咬掉植物的叶片、花朵和茎部,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
美国白蛾的卵圆形,直径约为1毫米,粘附于树干、树枝和树叶上。
卵的颜色为白色,很难被发现。
卵孵化后出现幼虫。
幼虫在三个阶段的生长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同时快速地吞噬植物。
幼虫在第四阶段转变为蛹,蛹通常在叶下或树皮下发生。
成熟雌性蛾在短时间内可产卵至数百个。
二、防治概述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分为预防、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四个方面。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防治措施应在幼虫孵化之前开始实施。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措施。
1、预防季节性监测是预防美国白蛾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春末或夏初,可以使用飞扑或其他方法检查树木上是否有白蛾卵团和幼虫。
进行排卵裹布,以捕获产卵成虫。
这将帮助监测虫情及时控制白蛾的繁殖。
建议在植物周围放置鸡。
由于鸡可以吃掉幼虫,防止幼虫的繁殖。
在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修建高墙隔离。
通过建立有监控的隔离区,可以有效地将美国白蛾排除在外,降低疫情影响范围。
2、物理防治在春天的温度较低时,可以进行树干涂胶防治。
该方法可以贴在成虫和幼虫经常出现的树干和树枝上。
在它们遇到阻力时就会被剥落。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白蛾成虫的交尾和卵的产生。
在白蛾孵化之前,可以使用桶浸泡法杀死蛾卵,将桶装满水加上一定的杀虫剂,然后将发现的卵或幼虫放入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清除已孵化的卵和幼虫,还能有效防止未孵化的卵孵化,从而控制繁殖。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暴力手段,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
美国白蛾,也叫美国灯蛾、秋幕毛虫,是鳞翅目灯蛾科昆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它的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寄主数量多,传播途径广,危害极大,严重影响花卉、蔬菜、杂草、农作物,园林树木等植物的生长,被林业工作者形象地称为“无烟的火灾”,也就是说危害之处,严重到颗粒无收。
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妖魔”,一点都不夸张。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喜食各类绿化树木,果树和部分蔬菜。
包括我们小区里常见的绿化树木,比如刺槐、泡桐、杨树、柳树、榆树等等。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存活力强。
一头雌蛾交配一次可以产卵1000左右,高的可以达到2000。
一次大规模防治下来,除非全部绝种,只要有几头活着,经过一两年又可以成灾了。
更可怕的是,美国白蛾的幼虫取食量大,能将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
同时它的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和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1、应用仿生药剂防治:防治美国白蛾的仿生药剂有:杀铃脲、除虫脲、氟虫脲、虫酰肼等。
2、化学防治:在美国白蛾大发生时采用。
每年5至6月的第1代幼虫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
对幼虫活性较高的药剂有: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
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平台凭借商家入驻、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等优势已将全国优秀的农资渠道商和零售商纳入云商系统。
渠道商可以在云商平台进行渠道管理、商品信息及价格发布、收款审核和发货确认;零售商可通过云商平台进行海量农资商品浏览、线上付款和一键订货。
“海量农资,一件起批”,目前已有数万家农资零售商已经选择劲牛云商采购了。
欢迎广大农资零售商和专业合作社【点击使用劲牛云商】吧!。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摘要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多种农林植物危害极大。
针对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美国白蛾;分布;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1美国白蛾的分布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在美国各地、加拿大南部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
20世纪40年代,随军用物资运输传播到欧洲和亚洲。
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发现。
此后,美国白蛾开始在我国北方地区传播蔓延。
目前,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均有分布,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
2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可发生3代,以蛹越冬。
其生活史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每只一次平均产卵500~800粒,最多可达2 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 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卵孵化率95%以上,其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激增。
第1代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
其中,1~4龄幼虫多结网为害,5龄后的幼虫开始脱离网幕,分散为害,进入暴食阶段,6龄幼虫开始成群转移。
7月为第1代成虫期。
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
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美国白蛾的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人为传播主要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进行,如5龄以后幼虫和蛹可随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
3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目前,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扩散蔓延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由于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逐渐产生适应性改变,如性化改变、滞育、越冬适应等。
因此,防治工作应将检疫工作、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建立起树木、害虫、天敌三者的良性制约关系,最终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王瑶◎(作者单位:抚顺市公园管理处)一、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一)广泛的传播途径由于美国白蛾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美国白蛾蛹还是幼虫,都能够借助于各种货物、寄生植物、包装材料及交通工具等实现远距离传播,具有传播广泛的特点。
(二)食性杂,食量大各种树木及农作物都是美国白蛾十分喜爱的植物,会对300多种农作物、树木及花卉等带来危害。
同时美国白蛾从出生直至死亡都会在不断的摄取食物。
一旦美国白蛾大面积爆发时,会在短时间内将绿色植物的叶片全部吃光,所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的老熟幼虫即使半个月不吃食物也不会死亡。
同时美国白蛾还具有居住范围广的特点,从北纬20°~50°,从40℃高温和-16℃低温的环境下美国白蛾都能够很好的生存。
(四)极强的繁殖能力美国白蛾还具有产卵能力强的特点,一只美国白蛾一次能够产500~800粒的卵,而且一只越冬的雌蛾平均每年能够产3000万只幼虫,最多的能达到2亿只以上,美国白蛾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对其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所带来的破坏作用具有毁灭性。
(五)严重扰民美国白蛾一些老熟幼虫其在寻找食物及化蛹时可以在任何场所,如在农户家中及一些公共场所等,会对民众居住及游乐带来严重的干扰。
同时美国白蛾对瓜菜、玉米及豆类等农作物及蔬菜尤为喜爱,这也对民众的正常饮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六)危害严重美国白蛾灾情极易发生,一旦发生灾情时,一片树林中的叶片很快就会被吃光,导致树木权条或是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部分被美国白蛾侵袭的树木会变得十分衰弱,极易受到其他病虫的袭击,严重削弱树木的抗逆能力和抗寒能力。
美国白蛾无论是对于森林资源、生态景观还是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外贸易活动等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一)人工物理防治1.人工剪除网幕。
通常,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其取食植物叶片时主要在网幕下进行,网幕很容易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