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李梅;樊志强;蒋成霞;郭艳滟【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6(28)10【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肾脏损害的相关性,为临床对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139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n=78)和高尿酸组(n=61),测定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和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等肾脏损害相关指标水平,并对两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高尿酸组FINS、HbA1C、HOMA-IR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BG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BUN、UAER、Cr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FINS(r=0.663,P<0.05)、HOMA-IR(r=0.494,P<0.05)、BUN(r=0.523,P<0.05)、UAER(r=0.54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肾脏损害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血尿酸水平的监测可为Ⅱ型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和肾脏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总页数】4页(P1402-1404,1408)【作者】李梅;樊志强;蒋成霞;郭艳滟【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中药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J], 郝玉杰;张海生;董燕飞;王运红;殷小文;张佩星;田力铭;杨彦芳2.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J], 刘洁;王战建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肾脏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J], 陈予;林夏舫;陈景4.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J], 赵海莲5.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J], 齐华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韩晓芳;张新秀;刘克梅;翟斐;陈建丰【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 S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2~201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 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 n=17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62)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40)。
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UA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随DN进展,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SBP)、SUA呈增加趋势(P均<0.05),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FBG、2 h PG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临床DN组TG、TC、VLDL-C大于早期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UA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6(037)007【总页数】4页(P865-867,868)【关键词】2型糖尿病;尿酸;糖尿病肾病【作者】韩晓芳;张新秀;刘克梅;翟斐;陈建丰【作者单位】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总人数9 240万例,位居全球第一[1]。
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作者:张运刚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5期张运刚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
而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增加了2型糖尿病风险,同时也是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
该研究从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两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 血清尿酸;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关系[中图分类号] R5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5)03(a)-0078-01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形势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高血清尿酸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但是其中的关系尚未确定,该研究即研究这两种关系。
1 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关系分析为了研究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纳入标准为:基线暴露变量为血清尿酸;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报道高分类血清尿酸较低分类鸟算发生2型糖尿病的RR及95%CI。
将血清尿酸作为分类变量,分为五个等级,检测每个等级尿酸浓度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1.1 统计方法合并效应量:提取多变量校正RR值及95%CI,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学方法,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异质性,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P<0.1,视为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P>0.1,视为多个研究结果之间无异质性。
亚组分析是为了评估各因素对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地域和校正混杂变量等。
而敏感性分析是排除研究后的总效应量来判断效应量大小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
1.2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20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2930例,平均随访8年,研究对象大都校正了主要的混杂变量,比如年龄、血压、性别、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和HDL胆固醇,6个列队研究与标准剂量效应分析相符,血清尿酸每增加1 mg/dL,则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6%,研究结果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P>0.1)。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在首先分析了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指出二者存在密切联系。
接着探讨了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以及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并探究了可能的机制。
总结了临床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血尿酸水平调控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尿酸水平、关联、机制、临床意义、研究结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相关因素的组合,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些因素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血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其过高的水平与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揭示其可能的机制,并探讨临床上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和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机制,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揭示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期标准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PR)两个指标。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1. 分期标准。
(1)eGFR分期。
eGFR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大约90ml/min/1.73m²。
根据eGFR值的不同,可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阶段1,eGFR≥90ml/min/1.73m²,正常或高,但伴有其他肾脏损害的证据。
阶段2,eGFR=60-89ml/min/1.73m²,轻度减退,伴有其他肾脏损害的证据。
阶段3,eGFR=30-59ml/min/1.73m²,中度减退。
阶段4,eGFR=15-29ml/min/1.73m²,重度减退。
阶段5,eGFR<15ml/min/1.73m²,肾衰竭。
(2)UPR分期。
UPR是评估肾小管蛋白排泄的指标,正常值为少于150mg/24h。
根据UPR值的不同,可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阶段:阶段A,UPR<30mg/24h,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
阶段B,UPR=30-300mg/24h,蛋白尿。
阶段C,UPR>300mg/24h,大量蛋白尿。
2. 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分期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轻蛋白尿等。
同时,分期也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个体化治疗。
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可以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早期分期的患者,重点是控制血糖和血压,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晚期分期的患者,除了血糖和血压控制外,还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与尿微量蛋白肌酐比的关系魏广玉;袁丽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酸水平(SUA)和尿微量蛋白肌酐比(ACR)的关系,探讨 HUA 同早期糖尿病肾脏损伤的联系。
方法无症状的 HUA 的 T2DM 患者,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根据SUA 进行四分位,测定血压、化验SUA、血肌酐(SCr)、ACR。
结果以 SUA 四分位由低到高分为 ABCD 组①各组在年龄、BMI、HbA1c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②合并 HUA 的 T2DM 患者均超重。
③以 D 组作为对照组,各组血压呈现增加趋势,A 组和 D 组收缩压(S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 组、B 组和D 组舒张压(D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④以 D 组作为对照组,各组 ACR 呈现增加趋势,A、B、C 组和 D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B、C 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⑤ Pearson 回归显示 SUA 水平与 SBP、DBP、ACR 呈正相关。
结论 SUA 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应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8【总页数】3页(P148-149,150)【关键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 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作者】魏广玉;袁丽娟【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科,辽宁大连 116001;辽宁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科,辽宁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高尿酸血症(HUA)同肥胖、2型糖尿病(T2DM)都属于生活方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无症状HUA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肾脏损伤也存在密切联系。
关于T2DM患者HUA和非HUA之间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关系研究是热点,本研究拟观察合并HUA的T2DM,不同的尿酸(SUA)水平同血压、ACR的关系,探讨降尿酸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益。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翁 悦1,韩 竹2,蒋成燕1,高洪蛟1,陈 袁1(1.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探讨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2)。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达格列净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时两组患者血尿酸的水平。
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的水平相比,t=0.345,P >0.05。
接受治疗4周、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时血尿酸的水平低于其治疗前血尿酸的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时血尿酸的水平低于其治疗4周时血尿酸的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时血尿酸的水平低于其治疗12周时血尿酸的水平,P <0.05。
结论: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尿酸的水平。
[关键词]达格列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的水平[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31-02具有抑制大汗腺分泌的作用。
谷维素是一种以三萜(烯)醇为主要成分的阿魏酸酯混合物。
该药可作用于间脑的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中枢,具有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等作用。
消旋山莨菪碱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胆碱药。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相比,P >0.05。
接受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 >0.05。
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血脂、体重指数及肌酐清除率的关系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血脂、体重指数、血肌酐(SCr)等水平,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相关影响因素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水平将110例T2DM 患者分为3个亚组,正常白蛋白尿组40例(尿mAlb/Cr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
实验前日晚餐为清淡饮食,禁食8~12 h,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计算肌酐清除率(CCr)。
CCr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方法:CCr(ml/min)=(140-年龄)×BMI(kg/m2)/[72×SCr(mg/dl)],女性×0.85。
血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散射比浊法测定HbA1c,血脂、尿酸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110型)。
检测当日收集患者晨尿,取10 ml备用,尿mAlb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北京利德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变异系数420 μmol/L,绝经前女性>350 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有3例,占10.0%;糖尿病组高尿酸血症有30例,占27.2%。
其中,A组5例,占12.5%;B组11例,占28.2%;C组14例,占45.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尿酸排泄分数的相关性李茂月;孙丽荣【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15)1【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r)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3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SUA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根据相关生化指标计算尿酸清除率(Cur)、FEu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尿酸血症(HUA)者占12.6%;SUA水平越高,男性所占比例越大;SUA水平随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则相反;24 h尿尿酸(UUA)定量随SU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Cur和FEur则随SUA 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相关分析显示:FEur与肌酐清除率(Cer)、BMI和SUA呈负相关,与HbAlc和HOMA-IR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尿酸代谢紊乱存在低尿酸血症和HUA两种形式:FEur可更全面、真实的反映肾脏处理尿酸的状况,对易合并肾损害的T2DM患者而言,关注其FEur、避免高尿酸尿对肾脏的损害更具意义.【总页数】4页(P121-124)【作者】李茂月;孙丽荣【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痛风科,卫生部及天津市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痛风科,卫生部及天津市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50岁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分析 [J], 王保法;傅莉萍;洪郁芝2.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人体成分相关性研究 [J], 潘颖;朱文华;朱瑛;沈鲜安;卢冰;沈莉雯;张莉;钟绍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J], 孔令斯;陶敏;施映枫;蒋晓露;金德伟;刘娜4.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J], 叶启宝;马维青;陈丽5.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和血清胆红素相关性分析 [J], 傅莉萍;王保法;洪郁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易患因素史春云;王建国【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总结易患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方法: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别纳入高尿酸血症组(n=57)、血尿酸正常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以及年龄、病程等基线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易患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组SCr、BUN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其eGFR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尿酸与SCr(r=0.707)、BUN(r=0.529)呈正相关,与eGFR(r=-0.745)呈负相关(P<0.05).除SCr、BUN、eGFR外,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SCr≥110μmol/L、BUN<7.0 mmol/L、eGFR<90mL/min·1.73m-2、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独立易患因素,FPG<7.0 mmol/L、TG<1.7 mmol/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引发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而肾功能损伤的加剧可进一步影响高尿酸血症病情,注重血糖水平的改善及血脂水平的调节,对于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及肾脏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易患因素【作者】史春云;王建国【作者单位】保定市儿童医院内三科,河北保定 07105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别达到9240万、1.48亿,糖尿病患病现状不容乐观[1]。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关系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关系,探讨血尿酸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住院的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并分析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果: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86例,女137例,年龄(56.9±13.1)岁,25.4%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eGFR420 μmol/L,女性的嘌呤浓度>360 μmol/L[3]。
(3)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定义如下:①患者出现肾脏损伤,其表现为肾脏结构或者功能出现异常的时间大于等于3个月,伴有或不伴有eGFR的下降;②eGFR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中759无水葡萄糖溶于200 mL水负荷后2 h 血糖(2 h PG)≥11.1 mmol/L,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阳性结果必须用三种方法中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
②患者年龄大于18周岁;③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非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分型诊断不明的患者;②孕妇、肺结核、糖尿病合并严重各种并发症患者;③伴有恶性肿瘤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的患者;④应急性血糖升高,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异常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评价基线血尿酸与eGFR的相关关系。
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价肾功能进展的危险暴露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史、收缩压、HbA1c、FPG、ALB、Scr、UA、高尿酸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尿酸血症总的发病率为25.4%(82/323),eGFR<90 mL/(min·1.73 m2)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升高,见表1。
2.2 不同尿酸水平肾功能状况比较患者尿酸水平按照百分位法分为Q1~Q4四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尿酸水平增高,肌酐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eGFR则呈现下降趋势,这在高尿酸组中(Q4组)中尤为明显。
且尿酸水平高组其CKD(CKD3a-CKD5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组(P<0.05),见表2。
2.3 血尿酸水平对eGFR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将eGFR为作为因变量,血尿酸项目为自变量,性别、年龄、BMI、收缩压、高血压病史、ALB、HbA1c、FPG、TC、TG、LDL等项目作为协变量,建立一个线性回归的模型。
模型的结果显示:性别、年龄、HbA1c等调整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P <0.01)。
调整了混杂因素的模型2显示,血尿酸的浓度值增高100 μmol/L的情況下,eGFR值下降7.47 mL/(min·1.73 m2),95%CI(-9.23,-5.72),见表3。
2.4 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HbA1c、空腹血糖、ALB、UA、血脂指标、合并高血压等进行单因素的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以及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很高,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总的发病率为25.4%。
目前研究发现,高尿酸水平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6]。
一项美国对177 570例患者随访时间长达25年的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增高的患者发生CKD的风险是尿酸正常患者的2.14倍[7]。
还有研究发现血尿酸每增长59.5 μmol/L,CKD发生的风险增加7%~11%[8-12]。
尿酸对肾脏的有害影响已经通过相关的动物试验得到阐明,在动物实验中高尿酸血症的大鼠发生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硬化、肾小球囊内压增加、肾小球肥大,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蛋白尿形成[13-16]。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又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另一方面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可以形成肾结石,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加速肾功能损害。
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了这种关系,表现为eGFR<90 mL/(min·1.73 m2)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升高以及尿酸水平高组其CK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组。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目前有研究表明尿酸水平升高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14-18]。
有关学者通过队列研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可以预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19-21]。
与文献[21]报道一致,本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血糖控制不良等混杂因素后,基线血尿酸水平与基线eGFR值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基线血尿酸每增高100 μmol/L,基线eGFR下降7.47 mL/(min·1.73 m2)。
另外,经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与年龄及高血压共同影响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进展,这些结果均提示应重视血尿酸水平对肾脏预后的影响。
但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高尿酸血症与肾功能有着多重复杂的关系,本研究并不能解释其中的作用机制。
另外,因本研究患者尿蛋白資料不齐全,未能将尿蛋白纳入对肾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另外,本研究因资料的欠缺,亦未纳入相关药物对尿酸等影响,如临床常用的降压药、利尿药、降尿酸药,不能排除曾经服用的利尿剂和降尿酸药物对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倚。
因此,后续需进行进一步的追踪随访,形成队列研究,以进一步阐明糖尿病患者尿酸与肾功能的关系。
综上所述,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重视血尿酸水平对肾脏预后的影响,合理地控制尿酸水平以延缓肾功能减退。
参考文献[1] Yang W D,Lu J M,Weng J 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3,362(25):1090-1101.[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227-1245.[4] Foundation N K.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2 Suppl 1):S1-266.[5] Talaat K M,elsheikh A R.The effect of mild hyperuricemia on urinar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nd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Nephrol,2007,27(5):435-440.[6] Iseki K,Ikemiya Y,Inoue T,et al.Significance of hyperuricemia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ESRD in a screened cohort[J].Am J Kidney Dis,2004,44(4):642-650.[7] Verzola D Ratto E,Villaggio B,et al.Uric acidpromotes apoptosis in human proximal tubule cells by oxidative stress and the activation of NADPH oxidase NOX 4[J].PLoS One,2014,9(12):e115 210.[8] Wang Y,Bao X.Effects of uric acid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earl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its mechanisms[J].Eur J Med Res,2013,18(1):26.[9] Nakagawa T,Mazzali M,Kang D H,et al.Hyperuricemia causes glomerular hypertrophy in the rat[J].Am J Nephrol,2003,23(1):2-7.[10] Ficociello L H,Rosolowsky E T,Niewczas M A,et al.High-normal serum uric acid increases risk of early progressive renal function loss in type 1 diabetes:results of a 6-year follow-up[J].Diabetes Care,2010,33(6):1337-1343.[11] Hovind P,Rossing P,Tarnow L,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 predictor for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 1 diabetes:an inception cohort study[J].Diabetes,2009,58(7):1668-1671.[12]張欣荣,孙梦迪,岳晓丹,等.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6,31(12):1298-1301,1307.[13]司美君,叶增纯,赵文波.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病理与临床表现特点[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6):401-405.[14]张倩,万倩,孙丹,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90-394.[15]张芮,李丽,刘芳.老年糖尿病的个体化血糖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9):777-780.[16]丁世锐,张平安.2型糖尿病肾病和ANA阳性的2型糖尿病肾病与肝肾功能和补体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9):1898-1902.[17]韩晓芳,张新秀,刘克梅.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J].安徽医学,2016,37(7):865-868.[18]周青霞.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5,35(2):900-902.[19]欧红芹,祖磊,邹玲梅,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指标变化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58-1160.[20]向茜,郭燕,白云霞,等.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35-1838.[21]黄莹芝,叶山东.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5):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