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继承相关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家庭关系也日益复杂。
遗嘱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公证遗嘱是遗嘱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法律效力。
而代位继承作为一种继承方式,在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公证遗嘱代位继承这一主题,对其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公证遗嘱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法定程序所立的遗嘱。
在我国,公证遗嘱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能够有效保障遗嘱人的合法权益。
2. 特点(1)法定性:公证遗嘱的设立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真实性:公证遗嘱必须真实反映遗嘱人的意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
(3)权威性:公证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在遗嘱执行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4)安全性:公证遗嘱由公证机关保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三、代位继承的定义及条件1. 定义代位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兄弟姐妹等法定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丧失继承权时,由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其继承遗产。
2. 条件(1)被继承人的子女、兄弟姐妹等法定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丧失继承权;(2)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在继承开始时生存;(3)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有继承权。
四、公证遗嘱代位继承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公证遗嘱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应当优先执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代位继承:(1)被继承人的子女、兄弟姐妹等法定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2)被继承人的子女、兄弟姐妹等法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3)被继承人的子女、兄弟姐妹等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代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与被代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相同。
五、公证遗嘱代位继承的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甲去世,留有遗产一套房产。
代位继承制度研究【摘要】代位继承制度作为重要的法定继承方式会对遗产分配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原有继承制度在发生原因上规定狭窄,限制了我国代位继承的实际适用,笔者通过比较法和社会分析的方式对我国代位继承制度的发生原因和代位人、被代位人的范围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现行继承法进行评析并对未来继承法修改提出意见。
建议在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上增加被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在代位人和被代位人的范围上表述为直系血亲卑亲属,继承份额综合被代位人和代位人的行为确定。
【关键字】代位继承固有权代位人范围被代位人范围应继份目录一、现行法下代位继承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2)(一)《继承法》及司法解释的理论分析 (2)(二)现行继承法的实践分析 (3)二、代位继承发生的条件 (4)(一)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 (4)1、被代位人丧失继承权 (4)A.历史分析 (5)B、社会习惯 (5)2、被代位人放弃继承权 (7)(二)代位人的范围和被代位人的范围 (7)1、被代位人的范围 (8)2、代位人的范围 (10)三、应继份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现行《继承法》颁布于1985年,至今已有三十年,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公民私有财产日益增加,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生活习俗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原有继承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的实践需要。
代位继承作为法定继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直接影响最终遗产的分配结果,因而一直备受理论和实践的关注。
本文将从现行法律出发进行分析,对代位继承的修改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行法下代位继承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一)《继承法》及司法解释的理论分析我国关于代位继承制度的法律规范主要规定在《继承法》第十一条,《继承法意见》第二十五至第二十九条。
通过分析法律规范可以得出,我国代位继承发生的条件是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且未丧失继承权;被代位人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人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关于代位继承的性质,理论上“代位权说”和“固有权说”之争由来已久,学界基本认为我国在代位继承问题上采“代位权说”。
代位继承若干问题思考【摘要】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公民私人财产顺利转移的重要法律依据。
随着这种继承制度的确立,使得法的继承性得以体现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做合理借鉴,不仅有效地赋予了代位继承制度与以往原有含义完全不同社会作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继承法中的两大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养老育幼原则。
【关键词】代位继承制度;代位继承的法制建设;代位继承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一、什么是代位继承,代位继承出现的背景以及必要条件(一)什么是代位继承及发展完善过程1.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又称代袭继承,承祖继承或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先死亡子女的直系卑血亲代替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制度。
在我国《继承法》第十一条中对于代位继承做出了详尽的定义与明确的解释。
可以被理解为属于某一亲系的最近亲人的血亲继承人中有人因为死亡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不能继承时,由其直系卑血亲按照其继承顺序和份额继承被继承人的继承制度。
2.代位继承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代位继承制度,最早出现在罗马法典中,代位继承始于罗马法中的按股继承。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虽没有民法,也没有“代位继承”这个词,但是,早在唐朝就有了代位继承制度。
上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时期的民法继承编,就明确了这种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卑亲属可以进行代位继承的制度。
我国现行继承法第十一条规定:“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基本法准则的,因此代位继承一直成为法定继承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被应用于相关案例。
(二)代位继承有什么样的特质1.代位继承兼具代表权与固有权代位继承的权利的行使是指代位继承人对被代位继承人所拥有的继承权的继承,也是基于自己固有的继承权而继承。
在法学上关于代位继承的性质,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代表权说,即代位继承人代表被代位继承人的权利而继承。
另一种观点是代位继承具有固有权,也就是说代位继承人直接就享有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
第1篇一、代位继承概述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代位继承是一种补充继承方式,旨在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保遗产能够得到合理分配。
二、代位继承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法》是我国关于继承的基本法律,其中对代位继承的规定如下:(1)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2)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对代位继承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具体如下:(1)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的,如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以适当分给遗产。
(2)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代位继承人只有一人时,代位继承人可以继承被继承人子女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人有多人时,应当均等分配。
(3)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代位继承人应当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不得超越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
(4)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代位继承人取得遗产后,被继承人子女的债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要求代位继承人偿还债务或者行使其他权利。
三、代位继承的适用条件1.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
2. 被继承人的子女有继承权。
3. 代位继承人具有继承能力。
4. 代位继承人之间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四、代位继承的效力1. 代位继承人取得被继承人子女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
2. 代位继承人之间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均等分配遗产。
3. 代位继承人取得遗产后,被继承人子女的债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要求代位继承人偿还债务或者行使其他权利。
代位继承代理意见(原创版)目录1.代位继承的概念和特点2.代位继承的法律规定3.代位继承的案例分析4.代位继承的法律建议正文一、代位继承的概念和特点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在继承过程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代位继承有以下特点:1.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
2.代位继承人取得遗产的份额是其父母有权继承的份额。
3.代位继承具有补救和公平的性质,可以保障被继承人的财产传承。
二、代位继承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代位继承的法律依据如下:1.《继承法》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2.《继承法》第十二条:“代位继承人取得遗产的份额,为其父母有权继承的份额。
”三、代位继承的案例分析案例:张先生去世,留下遗产 100 万元。
张先生的儿子小张先于张先生去世,小张有两个子女,大明和小明。
张先生的遗产应如何分配?根据代位继承的规定,大明和小明可以代位继承张先生的遗产。
因为小张先于张先生去世,小张有权继承张先生的遗产,大明和小明作为小张的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小张有权继承的份额。
所以,大明和小明各继承 50 万元遗产。
四、代位继承的法律建议为了避免代位继承产生的法律纠纷,建议如下:1.遗嘱继承优先。
立遗嘱是明确遗产继承人的有效方式,可以避免代位继承产生的纠纷。
2.充分了解代位继承的规定。
在法定继承中,了解代位继承的规定,可以保障被继承人的财产传承。
3.寻求法律帮助。
在代位继承过程中,如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咨询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代位继承代理意见摘要:一、代位继承的概念与法律规定1.代位继承的定义2.我国《继承法》对代位继承的规定二、代位继承代理的产生条件1.直系血亲的死亡2.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3.代位继承权的放弃三、代位继承代理的法律效力1.代位继承代理的程序2.代位继承代理的法律地位3.代位继承代理的遗产处理四、代位继承代理的注意事项1.代位继承代理的时间限制2.代位继承代理的顺序3.代位继承代理的争议解决正文:代位继承代理意见代位继承,是指在继承过程中,当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法定继承制度。
我国《继承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解决代位继承相关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代位继承的概念与法律规定1.代位继承的定义代位继承,是指在继承过程中,当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该先死亡的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法定继承制度。
这种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对于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继承法》对代位继承的规定我国《继承法》第11 条规定:“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这一规定明确了代位继承的法律地位和适用条件。
二、代位继承代理的产生条件1.直系血亲的死亡代位继承代理的第一个条件是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代位继承代理。
2.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理的第二个条件是,享有代位继承权的是被继承人的直系血亲的晚辈直系血亲。
这里的晚辈直系血亲包括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3.代位继承权的放弃代位继承代理的第三个条件是,代位继承人可以放弃代位继承权。
放弃代位继承权的方式可以是明示放弃,也可以是默示放弃。
三、代位继承代理的法律效力1.代位继承代理的程序代位继承代理的程序主要包括:确认代位继承人的资格、通知其他继承人、办理继承权登记等。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继承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亲戚代位继承是继承法中的一个特殊规定,它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文将从亲戚代位继承的定义、法律依据、适用条件、程序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亲戚代位继承的定义亲戚代位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时,其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制度。
这种继承方式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互助和连带责任。
三、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四、适用条件1. 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2. 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兄弟姐妹有子女或兄弟姐妹的子女;3. 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的子女愿意继承遗产。
五、程序1. 提出申请:继承人或其他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代位继承的申请。
2. 调查核实: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后,应对申请人的身份、被继承人的死亡时间、继承人是否丧失继承权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3. 审理判决: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作出判决。
4. 执行判决:判决生效后,继承人或其他有利害关系的人应按照判决内容,办理遗产继承手续。
六、法律效力1. 代位继承的效力:代位继承人享有与被继承人相同的继承权,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2. 代位继承的份额:代位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应与被继承人子女或兄弟姐妹应继承的份额相同。
3. 优先继承权:在遗产分配过程中,代位继承人享有优先继承权。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甲有子女乙、丙,乙先于甲去世,乙有一子丁。
甲去世后,丁依法取得代位继承权,继承甲的遗产。
案例二:甲有子女乙、丙,乙先于甲去世,乙无子女。
甲去世后,丙依法取得乙的遗产份额,丙的子女戊不得要求代位继承。
八、结语亲戚代位继承是我国继承法的一项特殊规定,旨在保障家庭成员之间的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关于代位继承比较研究作者张玉敏关于代位继承比较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关于代位继承的条件和适用范围规定有很大差异。
对一些有代表性国家的代位继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代位继承的性质,完善我国的代位继承制度。
一制度比较(一)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关于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有三种不同的规定:1.以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为代位继承发生的唯一原因。
我国继承法和法国民法典属于这种类型〔1〕。
我国除在继承法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之外,最高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又从反面规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将代位继承严格限制在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一种情况。
2.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和丧失继承权,都可以引起代位继承。
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和我国台湾属于这一类型。
如日本民法第887、891、892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于继承开始前死亡或依法丧失继承权或因被废除而丧失继承权时,其子女代其位成为继承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138、1140条规定,直系卑亲属中有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
3.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丧失继承权和抛弃继承权,均发生代位继承。
德国和瑞士等国属于这种类型。
如瑞士民法典第541、572条规定,无继承资格人的直系卑血亲按无继承资格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被继承人未留任何遗嘱且继承人中一人抛弃继承权时,其应继份按抛弃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死亡的情况处理。
(二)被代位人的范围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血亲继承人,配偶一方先亡不发生其子女代位继承的问题,这是各国继承法的一致原则。
至于哪些血亲继承人能够作为被代位人,各国的规定差别甚大。
综观各国继承立法,关于被代位人范围的规定,大体有四种类型:1.被代位人限于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
我国继承法和台湾地区民法属于这种类型。
这反映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继承范围问题上的一致性。
第1篇摘要:代位继承公证是指在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中,继承人因故无法行使继承权,由其法定继承人代为行使继承权的公证行为。
本文将从代位继承的概念、法律依据、公证程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是指当法定继承人因故无法行使继承权时,由其法定继承人代为行使继承权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继承法》中,代位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情况。
1. 法定继承中的代位继承: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被继承人的子女在继承开始前被宣告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2. 遗嘱继承中的代位继承:当遗嘱继承人因故无法行使继承权时,由遗嘱指定的其他法定继承人代位继承。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遗嘱继承人因故无法行使继承权时,由遗嘱指定的其他法定继承人代位继承。
遗嘱指定的代位继承人应与遗嘱继承人享有同等权利。
”三、公证程序1. 申请公证:申请人应向公证机构提交以下材料:(1)申请人身份证明;(2)被继承人、继承人及代位继承人的身份证明;(3)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或宣告死亡证明;(4)遗嘱或法定继承证明;(5)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查材料:公证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保材料真实、合法、完整。
3. 出具公证书:经审查无误后,公证机构出具代位继承公证书。
4. 公证费用:申请人需缴纳公证费用。
四、注意事项1. 代位继承公证应遵循真实、合法、公正的原则。
2. 申请人应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材料,不得隐瞒或伪造。
3. 代位继承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可用于证明代位继承人的继承权。
4. 代位继承人应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继承权,不得滥用。
5. 如发现代位继承公证书存在错误,申请人可申请撤销或更正。
论我国代位继承的现状及立法完善我国《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代位继承作为法定继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 我国的立法现状1.1 代位继承制度的范围狭窄我国继承法规定,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死亡,才发生代位继承。
与其他国家立法相比,代位继承人的范围非常狭窄,立法如此规定的弊端与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规定的过于狭窄的弊端相同,均有可能导致被继承人的遗产因为没有继承人而收归国有,因而背离了被继承人的生前遗愿。
《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第10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因而我国法律中所指的父母子女既包括自然血亲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又包括拟制血亲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作为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与婚生子女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而不应当受到歧视。
因为被代位继承人包括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不仅包括自然血亲直系卑亲属,也包括拟制血亲直系卑亲属。
1.2 父母子女死亡的先后时间不能确定时使用代位继承规定不合理《意见》第2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果不能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根据意见的规定,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1)“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即使子女没有其他继承人,推定其先死亡,因为没有继承人,所以也没有晚辈直系血亲,更不用说发生代位继承了,假设父母没有其他继承人,推定其先死亡,则子女后死亡,这样的话不符合代位继承的条件“必须被代位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代位继承相关问题探讨
浙江名检律师事务所陈真杰
【摘要】代为继承如何行使在法律实务中存在着一些分歧。
本文对代位继承与遗嘱继承、遗赠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代位继承与遗嘱继承、遗赠在实务中存在的冲突,并对这些冲突进行梳理,确定代位继承适用的具体范围。
【关键词】代位继承遗嘱继承遗嘱遗赠
代位继承,从字面上理解,应为代位继承人取代了继承人的地位,享受其应当享受的继承权。
然而,代位继承权的权能是否完全等同于原先的继承权,是值得分析的。
在法律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法律条文的不同理解,从而造成了实际问题处理上的差异。
试看以下案例:陈老太早年丧偶,留下一双儿女,但儿子王某中年因病去世,留下独子王帅。
陈老太年事已高,宠爱孙子王帅,于是立下遗嘱一份,载明自己去世以后,全部遗产由孙子王帅继承。
在这个简单的案例里,陈老太所立遗嘱的性质存在争议:到底是遗赠还是遗嘱继承?假如王帅完全取代了其父王某的继承地位,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定继承人来对待,那么该遗
嘱是遗嘱继承没有疑问;假如王帅不是法定继承人,那么该遗嘱就是遗赠。
或者还有第三种情形:在王某法定继承的范围内,王帅为代位继承人,超出代位继承部分的,为遗赠;因代位继承只发生于法定继承之中,所以该份遗嘱实际只是对超出代位继承的部分进行了处分,又因王帅对超出部分没有代位继承权,故该处分为遗赠。
让我们逐步来进行梳理。
代位继承是指有继承权的子女先于其父母死亡并有晚辈直系血亲的其父、母死后遗产按法定继承方式继承时,先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替代其继承地位,取得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
①代位继承人不受辈分限制,②且代位继承须发生于法定继承之内。
如何理解“代位继承须发生于法定继承之内”这句话,是区分代位继承和其他形式继承的关键。
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即遗嘱继承中不发生代为继承。
如前述案例改为:在王某尚在世时,陈老太将立遗嘱将全部遗产由王某来继承,不想王某却先于陈老太离世,则此时王帅不能接替其父王某的位置继承陈老太的全部遗产,而应当在陈老太的法定继承人之间按法定继承进行遗产分配,这样王帅只能继承其父王某根据法定继承可以得到的遗产份额。
这样做的理由是,遗嘱是死因行为,遗嘱人死亡的事实,才能使遗嘱生效,遗嘱继承才得以生效。
当遗嘱继承人先于立遗嘱人死亡时,该遗嘱就无法执行,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当遗嘱继承人有多个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
例如,
陈老太立遗嘱将遗产由王某及其妹妹(王帅的姑姑)继承,各为50%,而后王某死亡。
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遗嘱全部不执行还是只有王某的那部分不执行?如果全部不执行,则按照法定继承王帅和其姑姑各得50%遗产份额(假设无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下同。
);如果只是王某的那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分配,那么最终王帅的姑姑可以分得75%遗产(其中50%按照遗嘱所得),而王帅只有25%的继承份额,其代位继承权无形受到了侵害。
这样看来,似乎“全部不执行”更为合理,但是“全部不执行”也可能产生不公平,例如在陈老太的遗嘱中,王帅姑姑的继承份额为80%,王某只有20%,现在王某早亡,遗嘱全部不执行,遗产在王帅和王帅姑姑之间按照法定继承分配,则王帅姑姑最终只得到50%的继承份额。
看起来的确有这种可能,但笔者认为,无论遗嘱继承人有几个,只要其中一位继承人先于遗嘱人死亡,该遗嘱就不得执行,理由有二:
其一,法律规定的代位继承权的继承份额,是在假定不存在遗嘱的情况下所得出的,假如遗嘱继承人死亡后只是占相应份额的遗产摒弃遗嘱继承而根据法定继承分配,则缩小了代位继承的范围,这与法律规定不符。
其二,虽然表面上看,全部不得执行遗嘱可能会损害其他遗嘱继承人的可得利益,但是只要遗嘱人尚生存于世,是可以及时作出意思变更,立下新的遗嘱,对财产作出新的处分。
况且,“全部不执行”
实际上也会侵害代位继承人的利益,例如陈老太立遗嘱将财产全部由王某继承,如果王某未早亡,王帅可能最终会得到他奶奶全部的遗产;但是在代位继承的情况下,他就要和他姑姑来共同继承他奶奶的遗产。
这种情况,同样可以通过陈老太及时作出意思变更来救济。
其三,“部分不执行”的操作过于繁琐,不易理解,会给实践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代位继承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完全可以由遗嘱人的意思自治来调节,法律不必避简就烦,越厨代庖。
而无论何种情形下,在王某去世后,陈老太重新作出意思表示,立了新的遗嘱,王帅都丧失了代位继承人的身份,而王帅可能通过陈老太的新遗嘱得到全部遗产或者一部分遗产或者得不到任何遗产,这全凭陈老太的意思表示了。
再回到文初的案例,要分清楚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首先要区分一对概念:遗嘱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和法定继承相对概念,又称意定继承,是继承的形式之一。
既为继承,当有继承权为前提,其继承权的泉源则为法定继承权,因而遗嘱继承的继承人须为法定的继承人,但是不受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遗产分配制度的约束。
易言之,遗嘱和遗嘱继承的关系为,遗嘱继承必须通过遗嘱的形式表达,而遗嘱未必就是遗嘱继承,因为在遗嘱里,立遗嘱人除了将遗嘱遗留给法定继承人,也可以遗留给非法定继承人,后者我们称作遗赠。
在一份遗嘱里,可以有遗嘱继承,也可以有遗
赠,但惟独不能有代位继承。
到此为止,文初的疑问已经很明了了。
王帅不是陈老太的法定继承人,当然不能作为遗嘱继承人,而陈老太的遗嘱也使王帅丧失了代位继承人的身份,所以,陈老太的遗嘱不是遗嘱继承,而是遗赠。
殊言之,假如王帅是陈老太的法定继承人,哪怕是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该份遗嘱引发的继承就是遗嘱继承,而不是遗赠。
因而,代位继承、遗嘱继承、遗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遗嘱继承因遗嘱继承人的死亡而不得执行,代位继承因遗嘱继承人的死亡发生,又因遗嘱人的新遗嘱而丧失;遗嘱继承和遗赠共存,而代位继承不能和遗赠(遗赠必须以遗嘱的形式表达)或者遗嘱继承共存。
代位继承权虽存在于法定继承之中,但毕竟不同于法定继承权,其行使存在很多的限制和变数,代位继承人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定继承人的地位。
二〇一〇年六月
①《继承法》第11条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