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一章节测试:第二章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3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学习目标:1.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难点)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1.Fe元素的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处于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Fe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存在于陨铁中。
(2)化合态①主要化合价:+2、+3。
②存在形式:主要以矿石的形式存在。
如:黄铁矿(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3.铁的氧化物微点拨:FeO、Fe2O3均为碱性氧化物,Fe3O4为复杂的氧化物。
4.铁的氢氧化物1.预测与假设2.实验方案(1)证明Fe 3+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铁、铜、锌等。
(2)证明Fe 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
(3)证明Fe 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Zn ;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稀硝酸等。
3.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Fe 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三位。
()(2)在工业中炼制铁单质,所以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铁。
()(3)工业炼铁,需加入还原剂。
()(4)钢和铁都是铁的合金,钢不易生锈,生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5)Fe3+遇到KSCN溶液会生成红色沉淀。
()【答案】(1)×(2)×(3)√(4)×(5)×2.下列物质的颜色按红棕色、黑色、红褐色、浅绿色顺序排列的是() A.Fe2O3、Fe3O4、Fe(OH)3、FeSO4·7H2OB.Fe3O4、Fe2O3、FeSO4·7H2O、Fe(OH)2C.Fe(OH)2、FeO、FeCl3·6H2O、FeSO4·7H2OD.FeO、Fe2O3、Fe(OH)3、FeCl3·6H2OA3.下列铁的单质或化合物中,铁元素只有氧化性的是()【导学号:42482069】A.Fe B.FeCl2C.Fe3O4D.FeCl3D[合作探究·攻重难]、FeSO4、Fe(NO3)2等,其溶实验室中常见的可溶性的Fe2+盐有FeCl液是浅绿色,亚铁盐中Fe2+易被氧化,故其晶体应密闭保存。
训练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基础过关]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B.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C.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取出,表面出现红色的铁锈D.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以防止铁生锈2.下列反应中,铁只能生成高价化合物的是() A.少量铁与稀硫酸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D.Fe投入到CuSO4溶液中3.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则所含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A.3a% B.(100-2a)%C.1-3a% D.20%二、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4.某物质溶于盐酸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颜色无变化,然后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呈红色,则这种物质是() A.FeCl3B.FeCl2C.Fe(OH)3D.Fe3O45.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生成,此溶液是() A.FeSO4B.H2SO4C.Fe2(SO4)3D.CuSO46.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等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7.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3∶2三、Fe3+的检验8.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A.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B.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化合物D.Fe2+被溴氧化成Fe3+9.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向该溶液中继续通入Cl2,溶液变红色。
2021年高中化学 2.3.2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每课一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1.世博园地区改造规划的实施将提升上海的环境质量。
位于规划区的一座大型炼钢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 A .FeO 粉尘B .P 2O 5粉尘C .Fe 2O 3粉尘D .SiO 2粉尘解析:Fe 2O 3呈棕红色,故炼钢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是Fe 2O 3所致。
答案:C2.下列关于Fe 2+和Fe 3+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Fe 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 .Fe 3+的水溶液为棕黄色C .Fe 3+具有氧化性,Fe 2+具有还原性D .Fe 3+溶液中滴入含SCN -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解析:Fe 3+为最高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溶液为棕黄色。
Fe 2+为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水溶液为浅绿色。
Fe 3+溶液中滴入含SCN -的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并非沉淀,故D 错。
答案:D3.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中,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B .氯水C .硝酸锌D .氯化铜解析:铁溶于盐酸生成Fe 2+,Fe +2H +===Fe 2++H 2↑,而Fe 2+――→Cl 2或HNO 3Fe 3+,故答案为B 、C项。
答案:BC4.a g 铁粉与含有H 2SO 4的CuSO 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 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 4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7∶1 C.7∶8 D.8∶7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的两个反应 Fe +H 2SO 4===FeSO 4+H 2↑ ① Fe +CuSO 4===FeSO 4+Cu ②①为固体质量减小反应,②为固体质量增加反应,反应完毕析出铜粉质量等于原铁粉质量,假设有64 g Cu 生成,那么反应消耗m (Fe)=56 g 由②Fe—CuSO 4—Cu 56 g 1 mol 64 g ①Fe—H 2SO 4 56 g 1 mol 8 g 17 mol即可得出答案:n CuSO 4n H 2SO 4=71。
第三节氧化剂与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过程: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铁与人体健康,提出问题:为什么适量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图片展示生产生活中的铁让学生体会不同价态的含铁物质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相互转化,从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欣赏图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反馈学案反馈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解决。
对自己导学案完成情况及老师的批阅情况进行反思。
集中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预测物质性质根据已有知识预测Fe、Fe2+、Fe3+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预测0价、+2价、+3价的铁的氧化性、还原性。
组内讨论交流并展示预测结果和预测依据。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设计并优化实验方依据预测结果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
为学生建构实验探究的基础,使学生明确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和程序。
对各组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生生根据预测设计出实验方案。
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交在甄选最优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案评价和师生评价。
在师生的共同见证下甄选出最优方案。
流。
优化实验方案的原则。
分组实验利用最优方案进行组内合作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
依据最优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达到知识自主构建的目的。
交流与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能判断出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具有哪些性质?都发生了哪些反应?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组内分析交流,解释实验现象,得出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及对应的反应。
培养学生小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拓展提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步骤:结合活动探究的归纳整理,以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为例,引导学生利用元素价态变化研究物质的性质。
鲁科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课时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一定被还原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C .FeCl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D .Cl -在化学反应中都作还原剂2.关于反应22CuO+H Cu+H O 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O 是还原剂,被氧化B .2H 是还原剂,被氧化C .2H O 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D .Cu 是氧化产物 3.下列关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 422 2 CH 2O CO 2H O ++点燃中,2O 是氧化剂,4CH 是还原剂B .反应 22Cl 2NaOH NaCl NaClO H O +++中,2Cl 是氧化剂,NaOH 是还原剂C .反应 2222MnO 4HCl()MnCl Cl 2H O ∆++↑+浓中,HCl 是氧化剂,2MnO 是还原剂D .反应 222Na 2H O 2NaOH H ++↑中,2H 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A .B .C .D .5.下列有关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B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为同一种物质C .具有该元素最高价态的元素,对应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表现氧化性D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6.根据下列反应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3222Fe2I =2Fe I +-+++ ②2322Fe Cl =2Fe 2Cl ++-++③24222MnO 10Cl 16H =2Mn5Cl 8H O --+++++↑+ A .324Fe Cl MnO +->>B .322Fe Cl I +>>C .322I Cl Fe +>>D .342MnO Cl Fe -+>>7.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 3O 4的致密保护层——“发蓝”。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课时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氧化的物质是还原剂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D .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A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 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成Fe 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 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 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 )A .酸性B .碱性C .氧化性D .还原性解析:,因为亚硝酸盐的作用是将Fe 2+氧化为Fe 3+,即作氧化剂,则维生素C 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是与之相反,故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
答案:D3.下列反应中,CO 2作氧化剂的是( )A .Ca(OH)2+CO 2===CaCO 3↓+H 2OB .CO 2+C=====高温2COC .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D .C +H 2O=====△H 2+CO解析:CO 2作氧化剂的反应是指其中的某种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B 项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从+4价降到+2价,所以二氧化碳为氧化剂。
答案:B4.在NO 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 .3∶1 B.1∶3 C.1∶2 D.2∶1解析:NO 2与水反应产生3NO 2+H 2O===2HNO 3+NO ,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4价升高为+5价,由+4价降低为+2价,所以NO 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由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N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所以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NO 2的质量比为1∶2。
第三节氧化剂与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教学目标1、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不同价态铁元素转化的规律及Fe2+、Fe3+的检验。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建立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养成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预测和验证物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用具药品及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SO4溶液(加铁粉)、氯水、KSCN溶液。
仪器:小试管3支、药匙、纸槽、注射器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播放视频七彩丹霞风景,了解其形成原因,是由于Fe2+ 和Fe3+含量不同。
铁除了这两种价态还有哪一种?观看视频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图片激发【归纳总结】利用价-类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迁移应用】1、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常常加入或铁粉?2、为什么工业上利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3、为什么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当堂检测】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交流、讨论、回答阅读课本“身边的化学”——铁元素与人体健康。
自主完成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巩固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三者转化关系。
检测反馈六、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课后巩固题七、板书设计: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Fe3+的检验: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Fe2+的检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Fe、Fe2+ 和Fe3+的转化。
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不同价态铁元素的转化途径。
重难点3.掌握检验Fe2+、Fe3+的方法。
重点教材整理1 铁元素的存在1.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仅次于氧、硅和铝。
2.存在形态(1)游离态:存在于陨铁中。
(2)化合态①主要化合价:+2、+3。
②存在形式:主要以矿石的形式存在。
如:黄铁矿(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3.单质铁的化学性质教材整理2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都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2.铁的氢氧化物如图所示。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制得Fe(OH)2。
但白色的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为了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问题思考:(1)装置Ⅱ 中,FeSO4溶液表面覆盖一层苯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
(2)装置Ⅲ 中,实验时,先使H2SO4与铁粉反应一会儿,再滴加NaOH溶液,为什么?【提示】先利用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H2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防止生成的Fe(OH)2被O2氧化。
(3)装置Ⅳ:若要生成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应如何操作?【提示】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将A管生成的FeSO4溶液压入B管与NaOH溶液反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②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③Fe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2O3④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Fe(OH)3,所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Fe(OH)3⑤在空气中加热Fe(OH)2,可得FeOA.①②B.②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⑤【解析】①铁能被磁铁吸引,②人体血红蛋白含铁元素,③中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3O4;④Fe(OH)3可通过化合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制得;⑤在空气中加热Fe(OH)2,得到的是Fe2O3。
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测试
1、常温下将铁放入下列过量的溶液中,在溶液中能大量生成Fe3+的是
A.浓硫酸
B.浓硝酸
C.稀硝酸
D.盐酸
2、下列反应不能生成FeCl2的是()
A.铁和CuCl2 溶液反应B.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
C.铁在氯气中燃烧 D.铁和稀盐酸反应
2、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实验室在配制FeSO4
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
A.铜粉B.铁粉C.锌粉 D.Fe2(SO4)
3、下列试剂中可用于鉴别Fe2+和Fe3+的是()
①NaOH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KSCN溶液④KI淀粉溶液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1 B.2∶ 1 C.2∶3 D.3∶2
5、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A.Fe3+ B.Fe2+ C.Cu2+ D.Zn2+
6、能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
A.NaOH B.KSCN C.FeCl2 D.Fe
7、将一小块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溶解,有铁析出并有气体产生 B.只有气体产生
C.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D.只有沉淀产生
8、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FeCl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
9、在下列有FeCl3溶液参加的反应中,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FeCl3与Cu反应②FeCl3与H2S反应③FeCl3与KI反应④FeCl3滴入沸水中⑤FeCl3与NaHCO3反应⑥FeCl3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
A.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
10、下列用来检验Fe3+的试剂中,最好选用( )
A.铁粉B.KSCN溶液C.NaOH溶液D.铜粉
11、(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得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12、铁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检验FeCl2溶液是否变质,最好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
13、(1)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可加入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得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