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3道防线 稳定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29
1.输电线路和变压器有哪些保护及其原理和比较输电线路的保护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分。
主保护一般有两种纵差保护和三段式电流保护。
而在超高压系统中现在主要采用高频保护。
后备保护主要有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方向保护等。
电压保护和电流保护由于不能满足可靠性和选择性现在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是二者配合使用。
且各种保护都配有自动重合闸装置。
而保护又有相间和单相之分。
如是双回线路则需要考虑方向。
在整定时则需要注意各个保护之间的配合。
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电容,互感,有无分支线路。
和分支变压器,系统运行方式,接地方式,重合闸方式等。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在220KV及以上系统的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故障主要是单相接地故障,有时可能会出现故障电流小于负荷电流的情况。
而且受各种线路参数的影响较大。
在配制保护时尤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参数的影响。
变压器保护:瓦斯保护(轻瓦斯报警,重瓦斯跳闸),差动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防雷保护!干式变压器还有门禁保护。
油式变压器主体保护:瓦斯保护,防止过载及内部短路。
35KV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变压器主体及一二侧引线。
短路保护:高压断路器和熔断器。
防雷保护:避雷器(防止雷击,过电压)。
门禁保护:干式变压器开门断电,防止带点进入。
压力释放:油式变压器防爆管。
2.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系统比较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优点——对线路绝缘水平的要求较低,可按相电压设计绝缘,因而能显著降低绝缘造价。
缺点——单相接地时,为了防止大的短路电流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因而供电可靠性较低,需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等措施;单相短路对邻近通信线路有电磁干扰。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优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依然对称,系统可继续运行2小时,所以供电可靠性提高。
缺点——非故障相相电压升高√3倍,要求系统中的各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按线电压设计,绝缘费用比较高,不适用于高压电网中。
在我国,只有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系统中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哎呦,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相信大家都有过停电的经历,那滋味儿真是让人抓狂。
所以,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二是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
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小干扰后,能够自行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而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大干扰后,能够迅速恢复到新的稳定状态。
是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它通过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异常电流、电压等信号,及时判断出故障,并迅速切断故障部分,以减小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
是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是一种在电力系统发生短时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断故障部分,并在故障消除后自动合闸的技术。
这样,就可以减小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再来是低频减载。
低频减载是一种在电力系统出现频率下降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以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这个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力系统出现频率崩溃,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还有发电机励磁控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等。
这些技术和装置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项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项技术,支持相关的研究和发展,让我们的电力系统更加稳定,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我们下期再见!嘿,朋友们!我们刚才聊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一些基本内容,现在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1、紧凑型输电技术。
2、同塔多回输电技术,超高压输电趋势。
3、变电站母线接线,3/2接线。
4、电磁环网。
5、负荷频率特性。
(P-f,Q-f)6、发电机组功率-频率特性。
7、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三次调频。
8、电力系统频率特性、电力系统电压特性。
频率特性取决于负荷的频率特性和发电机的频率特性,由系统的有功平衡来决定。
9、遮断容量10、电力系统三大稳定。
1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
(1、当常见概率高的单一故障。
2、当严重的概率低的单一故障。
3、罕见的多重故障)12、必须保持电网稳定的故障(1、任何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重合成功。
2、回线永久接地故障。
3、主干线各侧变压器单向永久接地故障。
4、任何一台发电机组跳闸或者失磁。
5、任一大负荷突然变化)13、发电机、同期挑相器,电网中枢变电站、重要负荷变电站的母线振动,手动或自动调节装置14、正常运行时候的稳定性,缩短电气距离。
(1、减小电抗。
2、提高电压水平3、串联电容器4、改善电网结构5、自动调节装置6、直流输电)15、维持和控制母线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电站发电厂高压母线电压。
16、静态稳定储备系数(功角判据、无功电压判据)17、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1、缩短电气距离2、两大平衡3、解列)18、单相重合闸提高暂态稳定。
电气距离、功角稳定、加速面积、减速面积。
19、线路串联补偿装置。
(串联电容器。
固定串联补偿和可控串联补偿)。
20、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无功电源,无功吸收,提高系统电压水平。
21、发电机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系统功率变化-发电机端功率变化-功角变化-功角振荡)22、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的特点(异步振荡,系统频率不能保持固定值。
同步振荡,固定值)23、低频振荡(系统的负阻尼效应,出现在电气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重负荷,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下更容易发生)24、次同步振荡:串联电容补偿器和大型汽轮发电机轴系的自然扭振频率发生谐振。
25、电压崩溃(电压失稳。
电网第三道防线问题分析及失步解列解决方案构想孙光辉;吴小辰;曾勇刚;黄河;陈松林;任祖怡【期刊名称】《南方电网技术》【年(卷),期】2008(2)3【摘要】三道防线是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道是继电保护系统,第二道是包括稳控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措施在内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第三道由失步解列、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装置构成.鉴于目前第三道防线尚存漏洞或不足,分析了振荡中心转移至主网内部,故障点切除不掉引起远后备保护无选择动作、重要联络线的相继开断造成的潮流大转移引起受端系统电压不稳定、距离保护三段在线路严重过载时误动作引起的连锁反应及大机组保护装置参数与电网不协调引发的事故等五种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若干解决的对策,特别是研究和提出了构建互联电网的综合解列控制系统的方案,解决了振荡中心转移到主网内部时能及时采取解列等优化措施,解决了电压不稳定事故发生前隔离故障区域或将难以控制的电压崩溃事故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频率稳定问题等,这些对策可显著增强电网的第三道防线.【总页数】5页(P7-11)【作者】孙光辉;吴小辰;曾勇刚;黄河;陈松林;任祖怡【作者单位】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南京,21110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62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62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620;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南京,211100;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2【相关文献】1.电网事故中第三道防线动作分析及建议 [J], 肖飞;陶玉华;凌晓波;俞旭峰;李卫彬2.异步分区后柔直控制方式对深圳电网第三道防线的影响研究 [J], 龚晨; 马伟哲; 史军; 祝宇翔; 卢艺3.特高压交直流接入后江西电网第三道防线适应性分析 [J], 丁梦妮;舒展;王淳;陈宇杰;程思萌;陶翔4.电化学储能参与电网低频第三道防线的控制策略 [J], 孙诚斌;李兆伟;李碧君;邹燕;周挺;薛峰5.电化学储能参与电网低频第三道防线的控制策略 [J], 孙诚斌;李兆伟;李碧君;邹燕;周挺;薛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摘要: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电力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
如果供电系统不稳定,往往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
因此,学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理论并研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对于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概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供应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满足电力的稳定供应,才能保证系统得到正常的使用,广大用户的生活与工作才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不间断的电能供应,并且保证电压与频率的稳定性,在性能指标方面,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只有满足上述三点的要求,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按照信息采集和传递以及决策方式的不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可分为几种:第一,就地控制模式。
在这种控制模式中,控制装置安装在各个厂站,彼此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换,只能根据各厂站就地信息进行切换和判断,解决本厂站出现的问题。
第二,集中控制模式。
这种控制模式拥有独立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在调度中心设置有总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发出控制命令并实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第三,区域控制模式。
区域控制型稳定控制系统是针对一个区域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而安装在多个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能实现站间运行信息的相互交换和控制命令的传送,并在较大范围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2.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常用技术(1)低频控制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解决大区间联系弱及大机组中系统阻尼弱等问题,还有在进行远距离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受端电压不足的现象,通过低频控制技术也能得到解决。
暂态第1章稳态习题1.什么是电力系统?有哪些特点和基本要求?答: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负荷)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电力系统的特点是:电能不能大量储存,发电、供电、用电必须同时完成,过渡过程非常迅速。
对电能质量要求很高,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行各业。
电力生产的事故,也是其它行业的灾难。
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①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②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③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如何?答:①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
截止2007年底,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0,009万千瓦,总量达到71,329万千瓦。
其中,水电新增1,306.5万千瓦,火电新增8,158.35万千瓦。
同时,华能玉环电厂、华电邹县电厂、国电泰州电厂共七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运,标志着中国已成功掌握世界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电力工业已经开始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此外,中国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848万千伏安。
②电源结构不断调整。
上大压小的举措提高了火电行业平均单机装机容量,增强了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了环境效益。
对于新能源的各项政策及规划,将引导降低火电在电力中的占比,增加水电、核电、风电的比例,优化电力结构。
③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
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
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目前,西电东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贵州到广东500千伏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已先后投产运行,向广东送电规模已达1088万千瓦。
三峡到华东、广东±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先后投产。
蒙西、山西、陕西地区向京津唐电网送电能力逐步增加。
华北与东北、福建与华东、川渝与华中等一批联网工程已经投入运行,2003年跨区交换电量达到862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