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 格式:ppt
- 大小:25.79 MB
- 文档页数:7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目 录 科学发展观p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p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0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p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p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p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量的变化趋势图(1978-2013)-0.25 -0.2-0.15 -0.1-0.05 00.050 24681012141618单位GDP 能耗量(万吨标煤/亿元) 单位GDP 能耗量下降幅度我国每亿元GDP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从1978年的近16万吨下降至2013年的0.6592万吨,下降幅度累计达-298%,平均每年下降-8.52%,我国经济增长效率从整体上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
但在1993年达到下降幅度的极值(-22.43%)之后,1994-2005年期间下降幅度明显回落,在2003年甚至出现了唯一单位GDP能耗量正增长的年份(增长2.13%)。
在2005-2006年短暂回落之后,2009年又有所上升。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不明显的年份与我国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时间段是基本吻合的。
0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p 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要更好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p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p 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