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77.03 KB
- 文档页数:15
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第一点: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概述电梯智能监控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同时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和提高电梯的管理效率。
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电梯控制系统、电梯监测系统、电梯通信系统和电梯管理信息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电梯的运行,包括电梯的启动、停止、加速、减速、开门、关门等操作。
电梯监测系统负责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梯的速度、位置、加速度、电压、电流等参数。
电梯通信系统负责实现电梯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电梯的控制命令、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
电梯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对电梯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电梯的运行状态报告、故障预测、维护计划等功能。
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是电梯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电梯各个关键部件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梯的运行数据,包括电梯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电压、电流等参数。
将这些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电梯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维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电梯智能监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电梯的异常情况,避免电梯发生故障和事故。
2.提高电梯的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电梯的潜在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修复,减少电梯的故障率。
3.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数据,可以精确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提供平稳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4.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数据,可以精确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和维修。
5.提高电梯的管理效率。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数据,可以实时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提供电梯的运行状态报告,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第二点: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电梯智能监控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商业楼宇、住宅小区、公共交通站点、医院、学校等。
杭州市电梯物联网规划设计方案中国电子工业部第五十二研究所电子五十二所和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11-07-25目录第一章规划设计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设计原则 (3)1.3 设计依据 (5)第二章电梯物联系统整体规划 (8)2.1 电梯物联体系架构 (8)2.2 电梯物联系统拓扑图 (10)2.3 电梯运行管理模块 (11)2.4 电梯监控管理模块 (13)2.4.1系统逻辑架构 (14)2.4.2 系统功能介绍 (20)2.5 电梯应急视频管理模块 (22)第三章网络系统规划 (26)3.1 系统架构规划介绍 (26)3.2 业务流程介绍 (27)第四章网络系统设计 (31)4.1宽带城域IP网络设计 (32)4.1.1网络带宽的保障 (32)4.1.2组网设计图如下: (33)4.2 电梯无线WIFI宽带网设计 (35)4.2.1 电梯无线WIFI宽带组网图 (35)4.2.2 电梯无线组网说明 (36)4.2.3无线WIFI模块技术指标 (37)4.2.4统一网络管理系统 (39)第五章系统实施验收和服务承诺 (41)5.1质量保证 (41)5.2技术培训 (41)5.3系统实施规范 (41)5.3.1系统实施规范目的 (41)5.3.2适用范围及总体要求 (41)5.3.3系统实施技术要求 (41)第六章售后服务部分 (46)6.1服务体系综述 (46)6.2系统日常维护方式 (47)6.3故障申告与故障处理承诺 (48)第七章方案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规划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的数量增长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市目前在用电梯为4.3万余台,市政府还计划为楼层高于6层的房屋改造加装电梯,估计约在2~3万部电梯,数量为全省第一,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电梯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特种装备(电梯)物联网智慧监管系统前言电梯,是一种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机电设备,长时间运作会引发机器故障。
据统计,使用10-15年的电梯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故障率最高,电梯维保缺乏安全监管技术手段,涉及多重责任单位,难于管理监督,组建特种设备(电梯)应急处置机构迫在眉睫。
目前已有多座城市建设完成电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96333电梯应急救援电话一.特种设备(电梯)物联网特种装备(电梯)物联网智慧监管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电梯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电梯内情况实时监控,实现电梯故障自动告警、电梯困人紧急救援及视频安抚等应急处置机制以及实现电梯维保监管、考核等远程综合监管平台。
二.特种设备(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A.成立电梯应急处置中心1.组建电梯应急处置机构: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及人员招募;维保救援单位任务部署、考核。
2.建设96333救援专线:7*24小时接处警、救援任务下派、救援过程监管、救援结果核实确认、救援情况记录备案。
3.规划网格化救援站点:救援网格站点划分、救援站点动员培训、三级救援站点落实、每站点覆盖60-800部电梯。
网格化救援4.电梯救援3级响应:一级响应——维保单位救援;二级响应——网络站点救援、三级响应——专家指导公共救援。
1110119120求援人接警中心维保单位救援站点A 救援人员指挥层专家救援组救援人员决策层主管领导知识库应急处置中心救援站点B 维保救援站点23三级响应5.移动单兵救援全程监管:救援人员GPS/北斗定位;救援行动视频监控、救援环节语音指挥、救援过程录像、救援人员紧急情况呼救、取证拍照。
6.电梯故障统计分析:在用电梯按类别、品牌、分布区域统计;故障电梯按区域、使用场所性质统计;按故障电梯使用年限、时间段统计;同一电梯发生5次以上故障统计分析;故障原因统计分类等。
7.接处警信息公布:典型事故案例曝光、救援响应情况排名、维保救援单位末位淘汰、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第1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电梯系统在安全、舒适、节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套电梯系统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电梯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电梯系统现状及问题1. 安全问题:传统的电梯系统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隐患,如电气故障、机械故障、控制系统缺陷等,容易导致乘客受伤甚至生命危险。
2. 舒适性问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速度不稳定、抖动、噪音等问题严重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3. 节能性问题:传统的电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耗较高,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4. 维护管理问题:电梯系统的维护管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三、电梯系统解决方案1. 安全保障方案(1)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传感器,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在电梯系统中设置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如紧急制动装置、限速器、缓冲器等,确保电梯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停车。
(3)智能故障诊断系统:通过收集电梯运行数据,实现智能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2. 舒适性提升方案(1)优化电梯运行曲线:通过调整电梯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使电梯在启动、运行、停止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抖动和噪音。
(2)改善电梯内部环境:采用环保材料,降低电梯噪音;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提高空气质量。
(3)智能调度系统:根据乘客需求,合理分配电梯资源,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3. 节能降耗方案(1)采用节能电机: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梯电机,降低电梯系统的能耗。
(2)智能变频调速: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智能调节电机转速,实现节能运行。
(3)智能照明系统:根据电梯运行时间和乘客需求,智能调节照明亮度,降低照明能耗。
4. 维护管理方案(1)建立完善的电梯维护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保养周期和内容。
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建立方案电梯安全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建立电梯安全监测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建立的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系统架构设计:- 前端:用户界面提供实时监控、告警通知、统计报表等功能,可通过Web端、移动端等多种终端访问。
- 后端:负责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并提供对外接口。
- 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电梯内部或周边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负责采集电梯运行状态、温度、湿度、震动等数据。
2. 数据采集和传输:-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包括电梯运行状态监测、载荷监测、温度传感、湿度传感和震动传感等设备。
-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系统,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存储和处理:- 建立稳定的数据库存储采集到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导入数据分析工具,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分析,预测潜在故障。
4. 告警和监控功能:- 设定合理的告警规则,如电梯超载、运行速度异常、故障报警等,及时通过短信、邮件、APP推送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 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包括运行速度、停留时间、载荷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5. 统计报表和远程管理:- 提供电梯运行状态的统计报表,包括故障频次、平均修复时间、运行时长等,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电梯维护和管理的决策。
- 支持远程管理和控制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对电梯进行监控和管理。
6. 安全防护和权限管理:- 设定合理的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的权限限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 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和防火墙等措施,防止系统被攻击或数据泄漏。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建立的方案。
在实际建设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立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可以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故障风险,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完整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要是对项目内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监控;在监控中心通过电视墙实时显示整座大楼内外各个监控区域的现场情况,本次项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传输方式,可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音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并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方便后期扩展、与各运动场馆及分控中心的视频信号的连接。
二、具体设计1、系统概述项目为一座统合性的办公大楼,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要是在电梯轿厢、入口大厅、各楼层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等处设置摄像机,既考虑到公共位置的安全,又兼顾到重要位置的隐私,摄像机布置要严密、合理。
公共区域设置与环境相适应的摄像机666台,进行全面实时监控;整个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输部分采用六类布线方式。
2、点位分布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定位,要求摄像机选用星光摄像机,从而保证监控效果。
如出入口、地下层走廊等处星光枪式摄像机;电梯轿厢、电梯前室和走廊选用红外半球摄像机。
楼外区域、一层出入口大厅和屋顶平台等大空间区域选用星光高速球摄像机。
系统共设置666台摄像机。
设计原则:星光半球安装区域:楼梯前室、电梯前室、走廊两侧、走廊、主要出入口门厅、主楼与附楼出入口室内快球安装区域:一层、屋顶平台等大型区域;室外快球安装区域:中学外广场及周边区域;星光枪机:地下车库车道、车辆入口等;电梯半球:各电梯内。
3、系统组成及结构系统采用网络架构,可通过工作站、工作站客户端等多种方式进行扩展、保证后期能将重点视频图像的接入110监控系统中。
项目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常规模拟监控系统的组成基本一致,均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显示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3.1系统结构图3.2前端设备摄像部分安装在监视现场,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和云台等。
基于GPRS和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作者:伊新宋长亮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垂直运输交通工具,由于电梯结构复杂,承担的工作(搭载人员)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实时监控、掌握电梯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成为电梯管理、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
文章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能有效解决当前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GPRS;物联网;电梯;远程监控;1.引言物联网技术作为能够掀起我国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联网(又称M2M),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
它通过在机器内部嵌人无线通信模块,以光纤、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M2M根据其应用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家庭、行业三大类。
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垂直运输交通工具,不仅极大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体力,同时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
然而电梯维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针对电梯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用户、监督管理部门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不同需求出发,根据每个使用对象所获取的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电梯监控管理方案。
2.管理方案规划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由前端机、传输信道和监控终端三部分构成。
其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前端机主要负责采集电梯的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
通过外接传感器采集电梯的相关参数。
采取传感器外接的方式既能解决采集终端的接口通用性问题,又可以避免采集器自身的故障给电梯运行带来影响。
传输信道主要是通过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实现的。
监控终端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该用户监控的电梯的运行状况,也可以通过手机WAP的方式访问。
该系统通过移动运营商的GSM网络组成监控网络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组网时间,节约了组网成本,网络的维护也变得简单,而且网络的扩展性强。
电梯物联网电梯运行安全感知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主目录电梯云监管平台应用效果2 电梯安全大数据指挥中心3 物联网电梯监管政策1 可视化数据展现 5 维保单位尽责监管6 智能电梯运行传感器4电梯安全运行远程监控 8 电梯电子档案统一管理9物联网电梯监管政策7 统一消息推送平台10电梯安全教育宣传111物联网电梯监管政策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国质检特〔2013〕14号)提高电梯技术保障能力和手段,支持电梯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质检总局2016年电梯安全攻坚战工作方案(国质检特〔2016〕166号)要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多措并举以提升电梯应急能力和监管效能。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肯定了电梯物联网技术在电梯应急预警和监管时的重要作用,也为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行业中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8〕8号)推动维护保养模式转变,依法推进按需维保,推广“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故障率、使用寿命为主要指标的电梯质量安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问题可查、责任可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电梯云监管平台应用效果电梯运行响应应急事件管理当发生重大应急事故,如地震,可以实时查看全市电梯是否有故障情况;同时在平台上推送禁行电梯的通知给所有电梯所有单位,支持短信、微信消息以及语音消息;对电梯的故障进行跟踪分析电梯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上报故障信息,系统记录故障的响应、处理以及后续跟踪,同时分析电梯的故障率;实时反馈电梯运行安全情况平台可以查看每条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发现异常运行数据及时发出语音预警,通知电梯维护人员及电梯单位负责人;数字化实现电梯状态分析全局分析并统计全市范围内的电梯的使用年限、故障率、地域分布、年检情况、巡检及时性等数据;对维保单位进行有效监控自动采集维保公司巡检记录及人员信息,并及时提醒巡检以及年检时间,监督故障响应效率以及电梯单位评价;电梯云监管平台应用效果 23电梯安全大数据指挥中心智能电梯运行传感器4冲顶、蹲底、门磁平层人体检测加速度传感器RTU 数据采集终端传感器 安防人脸识别 应急视频对讲5可视化数据展现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全市电梯的综合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过滤并归集数据项,按客户应用需求,把统计结果用可视化图表进行展现,直观便捷。
2024年梯控系统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梯控系统作为一种用于控制和管理电梯的技术系统,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化。
2024年的梯控系统将基于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介绍2024年梯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一、智能化管理2024年的梯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梯控系统将能够自动识别和学习用户行为模式,并根据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过去的使用记录和偏好,自动调整电梯的运行速度、楼层停靠策略等,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二、安全保障2024年的梯控系统将更加注重安全方面的功能和措施。
首先,系统将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的认证方式,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以替代传统的刷卡方式,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抗伪造性。
其次,系统将具备更加完善和灵敏的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梯控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远程监控与管理2024年的梯控系统将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
通过使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梯控系统可以将各个电梯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供管理员随时查看和管理。
同时,系统也可以对电梯进行远程控制和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维修速度。
四、多场景应用2024年的梯控系统还将更加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电梯的运行模式,以适应早晚高峰期的需求变化。
此外,系统还可以配备多媒体广告屏幕和信息发布系统,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如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
五、能耗监测和管理2024年的梯控系统将具备更加先进和精准的能耗监测和管理功能。
通过使用电梯运行数据和智能算法,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能耗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节能建议。
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根据实际需求和运行情况,调整电梯的运行速度和能耗控制策略,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案1. 概述本文档介绍了一个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方案。
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连接和交互的智能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物理设备的集合。
该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提供实时的监控和控制功能。
2. 系统架构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核心组件:2.1. 传感器系统中的传感器负责收集所需的数据。
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被部署在设备或环境中,并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系统的中央服务器。
2.2. 网关物联网系统中的网关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从边缘设备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网关可使用各种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或LoRaWAN等。
网关还负责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过滤,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3. 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组件。
它负责接收来自各个传感器和网关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此外,中央服务器还负责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向用户界面提供实时监控和控制功能。
2.4.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连接用户与物联网系统的桥梁。
通过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查看实时数据、监控设备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
用户界面可以是一个Web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或者桌面应用程序等。
3. 系统功能物联网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3.1. 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应能够收集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中央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数据存储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央服务器应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清理、数据聚合和数据挖掘等操作。
通过处理和分析数据,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3.3. 实时监控与控制物联网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和控制功能。
通过用户界面,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状态、监测环境变量,并远程控制设备。
系统还应提供警报功能,及时通知用户关键事件的发生。
3.4. 安全与隐私系统设计应重视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小区监控系统方案例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及科技的迅猛进步,小区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确保小区居民的安全及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小区监控系统的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鉴于传统监控系统在功能与性能上的局限性,我们特制定以下方案,旨在引入一种更为高效、智能的监控系统,以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安全需求。
二、目标1. 实现全面监控:运用先进技术,对小区公共区域、出入口等关键地带实施全面覆盖,确保安全无死角。
2. 增强防范能力:融合智能感知技术,提升监控的实时性、精确性,并对异常事件迅速响应、有效处理。
3. 促进业主参与:借助现代科技,提升居民对监控系统的使用参与度,增强小区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三、方案内容1. 视频监控系统:部署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重点区域监控画面至小区监控中心,供安保人员监控管理。
支持居民远程查看自家门口监控,增强参与感。
2. 人脸识别技术:引入该技术,比对居民面部信息与数据库,对陌生人进行即时报警并记录,提升小区安全。
该技术还可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无感通行。
3. 智能报警系统:配备智能感应器、红外线探测器等设备,感知并监测小区内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触发报警,并通知安保人员处理。
报警信息可推送至居民手机,提升参与度。
4. 云端存储与分析:采用云端存储技术,集中管理监控数据,确保长期保存。
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异常事件规律,为安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 社区巡更系统:结合智能手持设备、无人机及地理信息系统,优化巡更任务分配与管理。
系统实时记录巡更情况,提高巡更效率与质量。
四、实施与运营1.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小区实际需求,采购符合行业标准与质量要求的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与调试。
2. 系统集成与调试:确保各子系统间协同工作,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保障功能正常运行。
3. 培训与宣传:对居民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普及系统功能与优势,增强参与意识与安全意识。
4. 运维与维护: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处理故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电梯物联网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方案 2016年11月 精品文档
. 目录 1. 系统概述 ................................................................................................................................... 3 2. 系统方案 ................................................................................................................................... 5 2.1 硬件部分说明 ......................................................................................................................... 6 2.1.1 服务器 ............................................................................................................................. 6 2.1.2 工作站 ............................................................................................................................. 6 2.1.3 系统子站光纤交换机 ..................................................................................................... 6 2.1.4 调度中心光纤交换机 ..................................................................................................... 8 2.1.5 通信管理机 ..................................................................................................................... 9 2.1.6 网络硬盘录像机NVR ..................................................................................................... 9 2.1.7 视频摄像机 ................................................................................................................... 12 2.1.8 电梯振动分析仪 ........................................................................................................... 13 2.1.9 温湿度采集器 ............................................................................................................... 13 2.1.10 噪音采集器 ................................................................................................................... 14 2.1.11 信号采集控制器 ........................................................................................................... 14 2.2 软件部分说明 ....................................................................................................................... 15 2.2.1 系统子站软件 ............................................................................................................... 15 2.2.2 调度中心系统软件 ....................................................................................................... 15
3. 系统报价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文档
. 1. 系统概述 电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管饭应用于高层住宅、大型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长期以来我国因电梯事故而照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屡有发生,事故发生率与严重程度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和地区,电梯作为一种与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关注。为解决电梯安全问题,急需构建一种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中心处理三个主要功能的电梯物联网监控系统。 电梯物联网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由感知层、汇聚层、传输应用层组成。
框架图 感知层由安装在电梯外围各部分的各类传感器组成,传感器信号与电梯内部运行信号相互独立,避免相互影响。这些传感器信号实时监控电梯各个位置的物理以及环境状况,不间断的相汇聚层传输信息。 精品文档 . 汇聚层的核心是汇聚分站将感知层传送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并根据需求将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区别处理,根据电梯运行情况对处理结果分级,设计特别严重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要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其他情况通过事项提示并存储记录,再通过传输层发送到应用层进行后续处理。 传输应用层主要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平台,利用互联网络实现各个相关方的管理运维。应用层平台是接收各汇聚子站传输的实施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全面了解各个电梯的实施运行状态和故障分布情况,将潜在的故障和已出现的故障及时准确的传递给相关单位和个人。精品文档
. 2. 系统方案 电梯物联网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部分由噪音采集器、温湿度采集器、电梯振动分析仪、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视频摄像机、数字硬盘录像机等设备组成。软件部分由系统子站软件和调度中心系统软件组成。
拓扑图 精品文档
. 2.1 硬件部分说明 2.1.1 服务器 功能: 主站服务器用于调度中心系统软件,子站服务器用于系统子站软件。 参数配置: CPU型号Xeon E5-2603; 主板芯片组Intel C600; 内存类型ECC DDR3 16GB; RAID卡:H330; 硬盘:1TB 7.2K RPM SATA 6Gbps; 网络控制器Intel四端口千兆网卡;
2.1.2 工作站 功能: 主站工作站用于主站工作人员查看所有电梯数据,子站服务器用于子站工作人员查看各个电梯数据。 参数配置 1.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1603(四核,2.8GHz,10MB); 2.4GB 1600MHz DDR3; 3.500GB 3.5英寸 serial ATA 硬盘; 4.1GB NVIDIA Quadro K600。
2.1.3 系统子站光纤交换机 系统子站的光纤交换机功能: 支持IEEE802.3、802.3X/802.3Z、IEEE802.1Q 精品文档 . 交换功能:SWRing、在线升级、上传下载配置文件、用户名登入系统等 SW-Ring:支持Single、Couple、Chain、Dual homing等环网结构 支持2K MAC地址表和MAC地址过滤功能 支持端口状态显示,端口数据更新 所有端口线速过滤、转发 背压和流量控制放置网络高负荷情况下的数据包丢失 支持SW-Ring环网冗余技术,网络故障自愈时间<20ms 支持WEB、Telnet 支持虚拟串口设置和AT指令集 支持TCP、UDP、HTTP、DHCP、DNS 符合工业4级设计要求 支持冗余宽范围直流电源输入,具备1路继电器告警输出 IP40等级防护 系统子站的光纤交换机参数: 标准: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x 协议:ARP、ICMP、TCP、UDP、DHCP、DNS、HTTP、Telnet、SW-Ring 流控:IEEE802.3x、Back Pressure 百兆电口:5个,10Base-T/100Base-TX自适应,RJ45口 百兆光口:2个(SC或ST接口,单模或多模) 告警端口:2芯7.62mm间距接线端子,1路继电器告警信息输出 串口:2路RS-485; 转发速度:148810pps 最大过滤速度:148810pps 传输方式:存储转发 系统交换带宽:1.2G 缓存大小1Mbits MAC地址表:2K 交换延时:<10us 输入电压:DC12V 工作温度范围:-40-75℃